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国区域地理

地理中国区域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2-28 20:55:26

❶ 中国区域地理大全

四大区域:北方,南方,西北,青藏。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版江中下游平原。
四大盆权地: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四大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
三大河流;长江,珠江,黄河。
两大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两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

❷ 中国区域地理的概况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答案补充 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北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矿产:煤、铁、油等 答案补充 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不凡。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农作物: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矿产:铜矿、钨矿、汞矿、锡矿、锑矿、铅锌矿。 答案补充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概述: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宗教:藏传佛教。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

西北地区: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4%。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牧区作物:肉、奶、皮、毛等;矿产资源:稀土矿、镍矿、煤、石油、褐煤。

❸ 中国区域地理的介绍

中国区域地理,其划分从各个时代、研究重点、综合性与可比性考虑,存在多种多样的划分方式,每种方式主题和重点各不相同。

❹ 中国区域地理的具体考法

区域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轮廓图辨认、标志性地理事物识记):专
区域优势资源属----资源开发条件-----区域问题-----改善措施;
区域环境问题-----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整治措施;
区域间资源调配。。。

❺ 怎样学好中国地理,区域地理

  • 要对区域地理产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最重要。如多没有学习的兴趣,那么一切免谈!

    【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爱因斯坦】

  • 有了兴趣还要付出行动,学好区域地理一定要经常拿起笔和纸,对着地图经常去画图(要努力画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记忆,才能将其学好。

  • 画图时不要将图画死,要学会找窍门,如:意大利就像一个马靴,它的西西里岛就像个足球,如果你要是爱看足球的话就很容能记住意大利了;中国像雄鸡;日本像虫子等。

    中国地图也是一样的,很多省都很好记,山东像乌龟,山西是平行四边形,云南像孔雀,陕西像秦兵马俑,甘肃像哑铃,青海像兔子,黑龙江像菜刀,湖北像警察的帽子等。

  • 4

    画图时要学会用脑,你的大脑像个照相机,那么眼睛就是镜头,这样将你画的图进行拍照存进大脑。这样当老师说的时候你就会很快的反映出这是哪。

  • 5

    还要经常的做题,(尤其是高考题)并多向老师问题。这样会把你本已很坚固的城墙变得更加坚固。

❻ 中国区域地理包括哪些内容

1.区域的认定
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部分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如湖泊、河流等)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
这类区域地理试题的解答,首先要通过阅读“背景”材料(地图的、图表的、图像的、文字的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认定。所以“区域的认定”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2.区域的比较与分析
试题以地图、示意图、图表、资料、文字等方式提供信息,这些信息有【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气象、资源、能源】等自然方面的内容,也有【政区、人口、城市、农业、农产品、工业、工业品、环境与环境问题、区域开发与发展】等人文方面的内容。题目要求考生对提供或展示的背景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回答相关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区域比较、分析,是运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或“条件”,针对题目的设问,进行信息组合、明确正确选项进行认定的过程;是针对设问,进行知识整合、组织答案的复杂思维活动。比较、分析的内容多为区域要素的比较、分析;区域特征的比较、分析;特征成因的比较、分析;区域差异的认定、比较与分析。在区域比较、分析过程中,往往要运用高中地理学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关的理论。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要求 区域地理的复习,具有基础性和常识性的特点,又有综合性的特点。高三复习应从区域地理出发,最后再回到区域。从区域出发是指,在高中地理复习之前先安排复习区域地理,也就是初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这时的复习突出基础性和常识性,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界线及重要的区域特征,为系统地理复习打下基础。如高考说明中所要求的我国和世界八个国家的位置、范围和轮廓以及重要的经线和纬线及其穿越的地区和国家等。回到区域主要是因为区域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任何一个区域都是由多个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尤其是地理选修下册,就是以中国区域为背景进行国土整治。因此区域地理自然成为高考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高三复习以区域作为综合和运用知识的基础,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综合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构建师生“脑中的地图”
在刚刚开始复习地理时,学生常常会忽视使用地理图表,只对教材上的文字感兴趣。而在地理高考中各类地理图、表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高考中各类地理图表共34幅)。教师要不时对学生强调,学好地理的关键在学好地理图表,尤其是地图。要让学生经常性地填绘地理图表,使他们养成以图表辅助思维和记忆的习惯。尤其是复习有关经纬线、时区计算、太阳高度角和中国、世界区域地理的分布、气候等内容时,图表更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大量地填绘地图,尽快帮助学生形成“脑中的地图”,这将会使学生今后的学习事半功倍。
2.运用地图,“认识”区域
复习区域地理,要紧的是建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各区域的空间观念。把区域地理涉及到的自然方面的、人文方面的内容落实到相应的地图上。要运用地图,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空间差异。还要明确地理事物空间发展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运用地图,“认识”区域的复习宜细不宜粗,中国地理总论和分区的复习,世界地理总论和分区及重点国家的复习都力求做到逐一在有经纬网的空白图上进行填图训练。要求学生能做到区域不论大小,内容不论详略的区域图都能正确认定。
3.突出区域特征及差异的复习
区域地理复习也要依据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特点,编制相应的知识结构,运用知识结构,全面地、系统地进行复习并突出“主干”内容的掌握。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地域性是其突出的特点。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区域地理特征以及各个区域之间明显存在的差异是区域地理复习中必须突出的重点。
4.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对“热点”问题较为关注,高考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国家出台的许多重要方针、政策、区域开发中许多重大工程都没有编人教材,但这些重大的“地理时事”均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出现。比如西部开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内容,在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在国外,一些重要的“国际时政”内容,一些“热点地区”也应是区域复习时密切关注的内容。
建议考生每天坚持收看“新闻联播”电视节目,及时关心国内外大事。
5、专题复习,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根据具体情况,专题有大有小,不拘一格,只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就可以设立专题。可以是知识归纳性的专题,如“湖泊”、“岛屿”、“最”等,也可以是方法技能性的专题,如“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图象分析”专题等。
我们可以把专题分为陈述性的专题和练习性专题两类。部分因学生能力所限归纳起来有困难或太费时间的专题,教师可以将知识以陈述性的句子写下来,印发给学生。而大部分的专题,应以练习的形式给学生自己动手做。教师精心编制题目或提示,学生归纳,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有效地调动起来,学习效果也更显著。在这些专题中,应体现地理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动手,熟练掌握运用必要的地理技能,并在动手的同时加深以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练习题要精选
区域地理复习过程中,要适当做些与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考生要对所做的练习题目进行精选(建议任课教师帮助选择)。
所选题目应该是立意明确,考察目标清晰。试题的情境设置和设问角度巧妙、科学、合理、恰当。题目使用的材料、数据准确;题目涉及的地图、图表规范,注记清晰;题目的答案准确,表述规范。
在综合复习阶段,教师需有针对地编制一系列的综合练习,综合练习不易过深,过难。及时讲评练习,查缺补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调整心理素质,提高应考能力。
考生做练习要强调实效,要通过做练习题检查自己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具体的内容分析 (一)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和民族
命题趋势走向
⑴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⑵国土构成:领土面积和疆域的四至点;领海、内海和国家管辖的海域;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峡及分布
⑶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⑷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⑸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命题时,往往将这部分知识与地形、气候、交通线、工农业生产、商业和旅游业等结合起来考查;同时还常作为时政热点的切入点,考查与政治、时事历史与今后规划发展的有关问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中国的地形和气候
命题趋势走向
⑴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势阶梯划分及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
⑵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地势阶梯界线、河流流域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区界线、温度带界线、一月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山脉等等
⑶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各类地形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⑷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⑸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温度带
⑹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干湿地区
⑺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⑻主要灾害天气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⑼天气预报知识

❼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下载

http://wenku..com/view/0b58a623bcd126fff7050bdd.html
网络文库有,可以下专载。属

❽ 中国区域地理

书名:中国区域地理
作者: 韩渊丰/张加恭/张争胜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6136502
出版时间:2009-7-28

《中国区域地理》具体内容包括:中国位置及行政区城、区域特征、区域演化、区域划分、区域人口与文化、地表资源与开发、陆地矿产资源与开发、海洋资源、区域联系与流通、城市区域分析、区域发展11章。它改变了我国区域地理传统研究的自然、经济、文化“三分割”和要素(部门)“拼凑”的体系,在学科体系开拓创新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位置与行政区域
第一节 中国区域位置与疆域
一、区域地理位置
二、中国的疆域
三、中国疆域的历史演化
第二节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
一、行政区域的划分原则
二、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
三、中国行政区划现状
第二章 中国区域特征
第一节 拥有号称“世界第三极”的多山国家
一、号称“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
二、自青藏高原逐级下降的三大阶梯地势
三、与高原隆起同时发生的差异运动造成起伏大的多山地面
第二节 强盛季风环流与亚热带、温带自然环境
一、强盛而完整的季风环流
二、水热同期而复杂多变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三、夏涨冬枯且多沙善变的河川
四、古老错杂的亚热带性自然景观成分
.第三节 通用汉文、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通用汉文的人口大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三、经济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章 中国区域演化
第一节 中国地体形成
一、古老陆核
二、古生代我国北部区域构造演化
三、古生代我国南北陆体的拼接
四、我国西南区域的特提斯洋系列演化
五、中新生代我国东部沿海的构造演化
第二节 第四纪中国环境演化
一、新生代初的环境背景和第四纪气候波动的标志
二、第四纪中国自然带的变化
第三节 全新世环境与新石器文化
一、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后的变化
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
第四章 中国区域划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区划
一、中国自然区划的意义和研究历史
二、中国自然环境地域分异大势
三、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四、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委员会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方案
五、任美锷的中国自然地理区划方案
第二节 中国农业区划
一、中国农业区划的意义和研究过程
二、中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异大势
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中国农业地理区划》方案
四、全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委员会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方案
第五章 中国区域人口与文化
第一节 中国人口
一、中国人口的发展
二、中国人口区域分布
三、中国人口的构成
第二节 中国民族
一、中国的民族组成
二、民族风俗的区域特征
第三节 中国汉语与汉字
一、汉语的特点?
二、汉字
第四节 中国区域文化
一、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与区域格局
二、北方区域文化
三、南方区域文化
四、西部高原的藏文化
第六章 中国地表资源与开发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中国土地资源的丰度
二、耕地资源
三、林地和草地资源
第二节 地表水资源
一、淡水资源
二、水能资源
第三节 气候资源
一、气温资源
二、大气降水与干湿资源
三、太阳能与风能资源
第四节 生物资源
一、植物资源
二、动物资源
第五节 地表资源的农业开发
一、地表资源农业开发的意义和原则
二、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布局变化
三、种植业区域开发
四、林业开发
五、畜牧业开发
六、淡水水产的开发
第六节 地表资源的工业开发
一、食品和卷烟工业
二、纺织工业
三、服装、家具、造纸等工业
第七节 地表资源的旅游业开发
一、地表资源的旅游价值
二、地表资源的旅游开发
第七章 中国陆地矿产资源与开发
第一节 中国陆地矿产资源成因的区域特性
一、中国陆地矿产资源的区域特征
二、中国若干重要的成矿区域类型
三、中国若干重要成矿带
四、中国若干典型超大型矿床
第二节 地下矿产的工业开发
一、钢铁工业
二、有色金属工业
三、煤炭工业
四、石油工业
五、建筑材料工业
第三节 地下资源的深加工
一、电力工业
二、化学工业
三、机械电子工业
第八章 中国海洋资源
第一节 中国海洋区域
一、海域大势
二、海洋区域
第二节 海水性质及其开发
一、海水的温度及温差发电
二、海水的盐度及化学资源开发
三、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
第三节 海水运动及海面能源
一、海流
二、潮汐
三、波浪能
四、海面能源
第四节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一、我国海洋鱼类资源
二、虾蟹贝藻类资源
三、渔场和养殖海域
四、近年海洋水产业水平与构成
第五节 海陆交接带资源与开发
一、滩涂资源
二、海湾旅游
三、海上运输与港口
第六节 海洋矿产资源
一、石油和天然气
二、滨海砂矿
第九章 中国区域联系与流通
第一节 区域交通联系构成
一、交通结构
二、铁路
三、公路
四、内河航运
五、航空
六、管道
第二节 交通综合网络
一、综合运输体系的意义和成就
二、网络通达度
三、网络骨架干线
四、网络枢纽
第三节 区域流通
一、信息流通
二、商品流通
三、区域商品流通的世界性
第四节 区域交通发展前景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区域交通的需求
二、高速交通网的发展
三、沿海港口建设
四、区际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第十章 中国城市区域分析
第一节 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过程
一、中国城市发展与分布
二、中国城市化过程
第二节 中国城市分布与职能
一、城市等级规模与分布环境
二、城市密度与集聚区
三、城市形态区域类型
四、城市设施水平与职能组合
五、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的区域中心意义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趋势
一、国际大都市的建设
二、大城市连绵带的发展
三、农村城镇化与城市郊区化
第十一章 中国区域发展
第一节 中国区域发展问题
一、中国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过程
第二节 中国区域协作发展趋势
一、中国区域协作发展的必然性
二、国家行政部门提出的经济协作区
三、地方行政部门及企业自动组合的经济协作区
四、从西南四省区五方的经济技术协作看区域性协调发展
第三节 中国区域发展研究
一、中国区域发展研究现状
二、近20年来中国的区域发展方案
三、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的思考和期望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