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地理知识点记忆

中国地理知识点记忆

发布时间: 2021-02-28 14:46:14

『壹』 地理知识点记忆要领

地理知识点的记忆方法 北京家教中心
一.“发现”记忆法
所谓发现记忆法,就是在学习、复习地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重点解决,以此加强记忆的方法。比如,当学生在听课、做练习、解答问题时,经常会发现自己有概念不清、不得要领以及遗忘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应扎扎实实地依据课本,逐个解决,这也是再学习、再复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加强记忆的过程。尤其是复习时,要将所学地理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逐章按节进行复习,一定会发现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有了不足,及时解决,搞懂学通,加强记忆。
二.口诀记忆法
这种方法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盎然,简洁明快,新颖独特。不仅易学易懂,而且记忆方便,是名符其实的“地理快餐”。
如学习《中国地理》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其口诀(看中国政区图):
黑、吉、辽;内蒙古、京、津;
晋、冀、鲁;陕(秦)、甘(陇)、新;
苏、皖、豫;鄂、湘、赣;
川(蜀)、黔(贵)、滇(云);宁、青、藏;
沪、浙、闽;台、粤、桂;
海南简琼,好记忆。
再如,我国主要大山口诀:(看中国地形图)
喜马拉雅(山)、横断山,
冈底斯山、昆仑山,
天山、祁连山,
阿尔泰山、贺兰山,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阴山、燕山、太行山,
秦岭、巫山、大别山,
南岭、武夷(山)、台湾山。
口诀记忆法,最适用于年岁偏小的学生,是他们在学习地理时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他们善于背诵,若能对照地图记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联系记忆法
就是以点连线,以线拓面的方法联系记忆。如以铁路站为点,再沿铁路线向周围拓宽,或延伸的面来记忆。当然,完全可以以任何城市或其它重要地理事物为点,延线、拓面,相互记
如学习西北五省、区主要铁路交通时,先以熟知的西安为点,向西沿陇海线经宝鸡,再向西偏北到兰州。又以兰州为点,向西北沿兰新线到乌鲁木齐;由兰州向东北,沿包兰线经银川到内蒙古的包头;由兰州向西,沿兰青线到西宁。由西宁继续向西,是青藏线的西宁至格尔木段。
由宝鸡向南沿宝成线经阳平关等到成都,阳平关向东沿阳安线经汉中到安康。安康是襄樊到重庆的襄渝线中间一个站。
从铁路线分布状况看,兰州为西北最大的铁路枢纽站。另外,陇海线和兰新线及乌鲁木齐到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图线,是亚欧大陆桥的东段线路。
四.图片记忆法
地理图片能够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它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所以在学习时,适当运用观看与学习内容相应的图片,是会收到好效果的。高中适用的“中国地图册”中,附有大小图片44幅。有兴安林场、大连新港;黄土高原,华北棉田;上海外滩,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西沙风光;葛洲坝、日月潭等。课本上的图片更多。学到相应的章节时,首先应看图片。如学“热带雨林自然带”,先看“热带雨林”景观图片,学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植物特别茂密,乔木、灌木、草本混杂,树种繁多。地面有大象、犀牛,水中有鳄鱼、河马。树上有猿猴、猩猩攀缘,空中飞翔着各种鸟类。学生会感知热带雨林带动植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习课本内容时,就容易理解,还可进一步分析这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从而联想到与热带雨林气侯有关。所以运用地理图片,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手段。
五.类比记忆法
从因果关系上谈,基本要素相同,结论必然相一。地中海周围气候特点是冬雨夏干。因地处30°~40°N的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那么可知,凡在这样条件下,就具有冬雨夏干地中海式气候。北美有,南半球的南美、非洲、澳大利亚都有。
六.地图记忆法
看地图、读地图、绘示意图等,这是学习地理最基本的方法,具有容易学、速度快、简便实用等特点。原则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学习到复习,都不能离开地图。因为地图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直观语言,它能形象而确切地表示地面上各种地理事物,当然也能反映出各种地理事物来。通过地图,可以确定出地理方位,区域范围,展示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距离、形态和分布,便于阐明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容易使学生理解地理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图等,可以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逐步树立起敢于向自然界、向地球、向宇宙开拓的精神。
学习各类气候类型,依地图学习,好记忆、易理解。如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东亚季凤,是世界上最为明显强大的季风区。它是由冬、夏气压场性质而决定的。冬半年,亚洲大陆内部气温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区;而东面的太平洋面上,比同纬度大陆来说相对气温要高些,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区和赤道以南的赤道低压带。大势是,陆上高压,海上低压,自然存在温压梯度的变化,从而形成由陆上高压区向海上低压区带吹的偏北风,叫冬季风。夏半年,温压场相反,所以风向也相反。
实际上,上面的季风问题和一些地理问题,虽不是问明地图,但实质上你要准确无误的答好问题,也需要一幅鲜明的亚洲地图或世界地图浮现在脑海里,才能答得全面准确。
学习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看“中国政区”图,就容易学习。从而也能尽快地掌握各省、区、市的相互位置、方位、图形等。若不看图,只记名称,必然就会今天记、明天忘,实际等于空对空。但只会看懂地图、熟悉地图还不够,应能理解地图,才能分析地图。能将地图上的内容和已有的地理概念联系起来,经过分析,从中才能得出新知识。
七.方位法
如《中国地理》“三北”防护林网,教学时将“三北”防护网所跨越的十二个省、市、区可用简称按自东向西顺序改为:东北区的黑吉辽三省西部,华北区的冀、晋、内蒙古,西北部的陕、甘、宁、青、新。这样讲,学生比较容易记住。
再如高中地理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解放初只有九个,随着工业发展,增加到二十个。台湾省的台北、高雄,港澳地区的香港,人口也在百万以上。按书上的顺序讲,学生很难记住,而且查地图时也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很不方便。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在地理分布上大致排列成“兰”字形。在教学时,首先在黑板上写个“兰”字,然后按“兰”字笔划顺序填写北京、天津等城市,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与板图对照。这样、学生比较容易记住。
八.解法
找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总结出规律,通过有意识记效果较好。如《世界地理》世界气候,这一节内容既是本书的重点又是难点。它影响以后章节各大洲各国的区域性气候学习,同时这节内容理论性强、份量重、头绪多,学生难以掌握。为了教好这节课,教师备课时,搞清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性及其成因。讲课时,紧紧抓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就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
九.谐音法
把新地名和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记忆。
如前苏联中亚地区的两条内陆河——阿姆河和锡尔河。在安徽中部地区,“阿姆”和“阿母”,“锡尔”与“惜儿”是近音。在讲课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地图,了解认识两条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和注入的地方,再讲阿母都是爱惜自己的儿子的。这样利用谐音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又利于记忆,但必须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原字搞清楚,防止以假乱真。
十.对比法
运用对比方法,把类似或相反的地理知识,排列成序。例如我国面积辽阔,为了使学生确切了解我国总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可作下列一些对比:我国的领上为英国的三十八倍,日本的二十五倍多,比英、法、德国、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面积总和五倍还大,仅次于前苏联、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祖国辽阔的概念。
十一.电影电视法
电影电视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直观印象,犹如身临其境,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例如讲澳大利亚的袋鼠和苔原带的驯鹿,引导学生回忆电视放映动物世界结束的镜头,学生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很深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提醒学生看电视要多看《世界各地》、《祖国各地》、《兄弟民族》、《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以增长地理旅行知识和见闻。讲课时,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镜头,效果较好。
十二.熟读法
对字数较多的地名,引导学生反复读几遍。如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布宜诺斯艾利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等,读熟了就很顺口,从而记得牢。
十三.数字法
有的地理事物偶尔有数字上的巧合,可总结出数字规律。如讲南亚地区,总结出该地区有三个“三”:三种地形(北部是山地,中部是恒河、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三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种气候(热带雨林、热带季风、热带沙漠)。在讲东非国家时,总结它有三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两布(吉布提、布隆迪);两达(乌干达、卢旺达),东非的九个国家中已经记住了七个;剩下的索马里,塞舌尔也就好记了。地理课中有些数字与学生熟悉的事物巧合。如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恰好同“五一”国际劳动节一致,但必须向学生强调应注意地理事物的单位。再如讲黄河的长度是
5,400公里,这个数字与“五•四”运动的数字巧合。
高中地理课本中涉及数据很多,教学中若照本宣科,听起来就十分枯燥。怎样把它讲得有味,活跃课堂气氛,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可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比较法
它是处理数字的基本方法,分横比和纵比两种。横比是把同类事物放在不同空间的比较,反映出事物间的大小。如讲太平洋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海洋,有1.8亿平方公里。学生对这个庞大的数字感知模糊,若把它与另三大洋相比,不仅按课本上指出它的面积是另三大洋面积的总和,还把它与面积最小的北冰洋相比,指出它是北冰洋的14倍。这样就使同学们认识到太平洋之“大”。也为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巨大而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广的季风气候区打下了基础。纵比是同类事物不同时期的比较,它可反映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讲我国的工农业增长等方面的数据,为了突出其增长幅度,常用此法。
(2)扩算法
如果个体数字比较小不易引起重视,则可由此扩算出一个累积数,形成一个可观的数字得以强化该内容。如讲森林法中决定每个公民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 “三至五”数目小,学生觉得淡然,如果把它扩算为按10亿人计算,每年则可义务植树30亿至50亿棵,试想这是多么惊人的一笔财富!由此也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3)缩算法
数字太大或时距久远,不易捉摸,如果缩算成小数字则便于理解。如讲“地球的演化史”可联系课本中的练习题,将整个地球发展史缩算到钟表面的12小时之中,指出地球各个发展阶段约占的时间。特别强调地球初期发展阶段占2个小时,太古代占5个多小时,即这7个多小时地球上无生命存在。后四个年代合起来占5 个小时,其中新生代很短,仅占10分钟,而出现人类的第四纪仅占20~30秒。这样一来同学们对漫长的地球历史中各代的相对时间就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对掌握地壳的变化、生物的演化很有帮助。课文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用此法。如世界森林资源的毁灭,我国土地资源的减少,我国人口的激增等数据都可缩算到一年或一天甚至每小时来说明,由此强化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的紧迫意识。
(4)迁移法数字显示的内容生疏,可以迁移到一个比较熟悉的数字上类比。如讲“一千克铀235通过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5000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时,学生对“标准煤”比较生疏,影响了这个数字的信息度,可迁移为:如果这些热量全部转化为电能,相当于2000万度电,这样则有熟悉可知,易于接受。
(5)换位法若遇数字内涵模糊,难以感知,可采取换一方位、变一视角的办法处理。如“天体间的距离”用。光年”度量,学生不易感知,可换成用火箭、飞机、甚至步行所需要的时间去度量,使学生感知其“遥远”,进而认识到恒星的“恒”是有相对性的。
(6)窥斑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课文中不一定要求记忆但又要知道有定量的数量。如讲黄河泥沙之“多”,可形象地说“一碗水半碗泥”;如讲我国西北某些地区气温日较差,可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这样虽不反映总体数,但以局部示全部,以现象显特征,同样可起到生动有趣,强化印象的效果。
十四.采用上述方法应注意几点:一是数字的“加工”要注意科学性,不能无根据地将课文中的数字夸大缩小;二是不能节外生枝,故意引进些新的数字,混淆视听加重学生负担;三是此法要适度,并且强调课文中必要的数据要记忆,不能以此法免去记忆。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要求学生了解或掌握,教材中需要识记的份量很大,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识记规律,探究识记方法,才能提高识记效果。其基本指导原则如下:
一是: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识记的效果对理解材料的程度有很强的依存性。教师可以在若干个机械识记的材料中,帮助学生寻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成为有某种意义的识记的材料。以有关长江的几组地理数据为例:
长江干流流程是6300千米。在学东非裂谷带和世界另外三大河流时,它们的长度和长江的长度组成一个数字组:6000千米(亚马孙河)、
6600千米(东非裂谷带),6200千米(密西西比河)、6400千米(尼罗河)。这几个数字中百位数可组成类似等差数列的顺序,而其它各位数字均相同。
欧洲最长的河流、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流程是3600千米,其前两位数正好与长江的相反。我愿送你学习的金手指!
二是:变抽象识记为形象识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运用最多的模象直观形式。地图具有方位准确、数据直观、表现鲜明、地理要素内在联系外显等特点,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和不可缺少的工具,读图、填图、分析图,不仅可以“索象于图”,还可以“索理于图”,以至“规划于图”。地图是获取知识的信息源,又是储存知识的信息库,是识记、分析、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蓝图。教师要具备边讲边画板图的基本功,并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画边填,养成自己动手画地图,用图学习、用图识记的习惯,变文字、声波识记为文字系统和图像符号系统的综合识记,调动耳、眼、手多种感官对大脑进行多方位刺激,从而提高识记效果。
三是:从部分识记到综合识记。综合识记具有部分识记的分散材料的优势,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把知识结构概括为:“位地气水生,资农工交城”十大要素组成的系统,使学生在新课进行前就对区域地理知识结构有了整体的认识,再把整体教材分解成各部分要素,随着教师把各地理要素的具体内容逐次分析,并展绘在底图上,最后画出一张本地域的综合性的地图,再配以必要的文字材料,这不仅对各地理要素的有关名称、特点和分布规律有具体了解,又能从各要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上,在地图点、线、面符号组成的知识网络上,识记所学材料,进而挖掘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便于用“变式”和比较的方法,使知识得到迁移,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贰』 怎样有效地学习,记忆中国地理的几个知识点

中国地理,特别是行政区划内容,我们几乎每人每天都要接触。从在家收专视国内新闻、属天气预报,到外出贸易、旅游,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中国行政区划;无论高考的文综试题,还是各类商品的出产地,涉及最多的还是中国地理的有关知识。
如学习《中国地理》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其口诀(看中国政区图):
黑、吉、辽;内蒙古、京、津;
晋、冀、鲁;陕(秦)、甘(陇)、新;
苏、皖、豫;鄂、湘、赣;
川(蜀)、黔(贵)、滇(云);宁、青、藏;
沪、浙、闽;台、粤、桂;
海南简琼,好记忆。
再如,我国主要大山口诀:(看中国地形图)
喜马拉雅(山)、横断山,
冈底斯山、昆仑山,
天山、祁连山,
阿尔泰山、贺兰山,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阴山、燕山、太行山,
秦岭、巫山、大别山,
南岭、武夷(山)、台湾山。

『叁』 中国地理34个省快速记忆

经常看看地图就记得了,平时注意天气预报,还有汽车的车牌。无意中记忆比刻意记得要牢的多

『肆』 从零开始了解中国地理从哪方面入手怎么快速记忆中国地理

记忆力好就行

『伍』 中国地理怎么背

多看地图背地图。
地理老师总结了快速记忆地理知识的多种方法,希望对你的记忆和学习效果有所帮助。

一、 解决填图题的六步法
第一步,绘图。看完课本后,凭记忆绘图。

第二步,填空。能填多少填多少。然后再对照课本,检查自己有多少地方没填出或填错。

第三步,说图。自己自言自语,对着图如讲课一般,复述课本上的知识点。

第四步,做作业。完成课本后或练习资料上的题目。

第五步,再次绘图。应比第一次要准确、完整。

第六步,填图。填完后如还有记忆不准或不对的地方,特别注出,以便复习时特别留意。

二、 把课文当“论文”读
² 自然资源及能源

² 中心议题是: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各种自然资源。

1. 自然资源的概念、特点(略)

2.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3. 总结教训——“先污染,后治理”、“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 歌诀记忆
歌诀记忆法的功能体现在:①简化复杂的识记材料,缩小记忆对象的绝对数量,加大信息浓度,减轻大脑负担;②增强零散、少联系或无联系的识记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编串组合,使零散的、无规则的材料浑然一体,使本来只能用机械方法记忆的内容有着独特的效果。

1.记忆与我国接壤的14个国家的名称。
² 月娥姑娘很腼腆,蒙着布单披仨毯,

² 度过稀泥去朝鲜,吧叽吧叽一身汗。

其中:"月娥"是指越南和俄罗斯;"腼腆"是指缅甸;"蒙"指蒙古;"布单"指"不丹";"仨毯"指"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度"指"印度":"过"是指"老挝";稀"泥"是指"尼泊尔",接下来是"朝鲜","吧叽吧叽"是指巴基斯坦;"一身汗"是指阿富汗。

2.记忆中国的行政区域。
²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

² 四西二宁青甘陕,海重内台北上天。

² 一国两制已兑现,香港澳门乐翻天。

附中国34个行政区域
湖南 、湖北 、广东 、广西、 河南 、河北 、山东 、山西

江苏 、江西 、浙江 、黑龙江 、新疆 、云南 、贵州、福建 、吉林、 安徽

四川 、西藏 、辽宁 、宁夏 、青海 、甘肃 、陕西

海南、重庆、内蒙古 、台湾 、北京 、上海 、天津

香港、澳门

四、 定位记忆和奇象连锁记忆
² 国家别称

1.钟表之国:瑞士 2.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

3.火山之国:日本 4.低洼之国:荷兰

5.沙漠之国:沙特阿拉伯 6.鸵鸟之国:肯尼亚

7.黄麻之国:孟加拉 8.仙人掌之国:墨西哥

9.花生之国:塞内加尔 10.清真之国:巴基斯坦

11.高山之国:尼泊尔 12.软木之国:葡萄牙

13.玫瑰之国:保加利亚 14.咖啡之国:巴西

15.风车之国:荷兰 16.花园之国:新加坡

17.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 18.袋鼠之国:澳大利亚

19.绵羊之国:新西兰 20.橡胶之国:马来西亚

21.黄金之国:南非 22.白金之国:哥伦比亚

23.邮票之国:圣马利诺 24.赤道之国:厄瓜多尔

25.香料之国:格林纳达 26.蝴蝶之国:巴拿马

27.赤脚之国:埃塞俄比亚 28.油棕之国:尼日利亚

29.渔业之国:挪威 30.音乐之国:奥地利

31.无新闻之国:瑙鲁 32.无猫之国:马尔代夫

33.枫叶之国:加拿大

五、 浓缩记忆和谐音记忆
地球分七大洲四大洋,陆地占29%,海洋占71%的面积。

七大洲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亚欧非(礼)北南美和大南极

四大洋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答应太白(北)

七大洲里亚洲面积最大、大洋州面积最小

四大洋里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

² 中国湖泊:青海湖、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

² 红(洪)太婆(鄱)住青洞

² 中国最大的湖是青海湖(也是最大的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六、 编码记忆和情景记忆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8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爸爸(88)和石狮(44)在珠峰上吃丝瓜(48)。

南北纬线

以赤道线为界,分南北半球。赤道线北面为北纬,赤道线南边为南纬。

南北回归线为纬度线,南回归线是南纬23度26分线,北回归线是北纬23度26分线。

² 以东经160度、西经20度为界,分东西半球。

² 东经0度跟西经0度重合,0经度线经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 天文台。0经度线往东边就是东经,往西边就是西经。东经180度跟西经180度重合,这条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经过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海、太平洋。

² 东经120度经过我国北京。

² 我国最西位于东经75度左右,最东边位于东经135度左右。

² 时区

² 以经度线分为24个时区,一个时区15度。我国跨5个时区,北京位于东八区。

² 岛屿

²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由印度尼西亚13000多个岛屿和菲律宾约7000个岛屿组成,称为马来群岛。

² 海岸线

² 海岸线:海水面和陆地的分界线,一般定在平均海平面的交线上。

『陆』 如何记忆地理走近国家这部分内容

如何快速记忆地理知识
合肥一中 王传忠
地理考试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四部分。地理考试内容十分庞杂,地理知识中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许多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演变过程等地理感性知识,以及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基本观点等地理理性知识,都需要记忆,这是地理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每个即将参加今年文科综合考试考生如何在有限的复习迎考时间里,记而不忘,掌握一些“死”知识的记忆方法,以便从“死”知识里找到“活”门径,以下几种记忆方法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 图示相关记忆法
运用地图不仅是地理资料的突出特点,同时也是记忆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像利用某些省区或国家在地图上的轮廓图形来帮助记忆,如山西省轮廓像平行四边形,黑龙江省轮廓像只天鹅,山东省轮廓似卧着的骆驼,法国轮廓像六边形,澳大利亚像不规则的凹字形,意大利轮廓像个女式高跟鞋等。在复习黄河知识时,用笔描绘黄河干流图,得出黄河形似“几”字的结论。
二、 因果推理记忆法
提高地理记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掌握因果推理记忆法。有些地理知识之间存在着因果推理关系,用多环节的连续推理或逆向推理是记忆的有效方法。根据因果推理式的分析,可推出对流层的三大特征: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上冷下热),容易导致大气的对流运动,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内又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这些条件的同时具备,③造成复杂而多变的天气现象。再如“东亚季风的形成”可首先明确一月陆地上气温低、气压高,海洋上气温高、气压低,所以大气由气压高的大陆“吹”向气压低的海洋,即偏北风(冬季风)。再逆向推理,七月陆地上气温高、气压低,海洋上气温低、气压高,故大气由气压高的海洋“吹”向气压低的大陆,即偏南风(夏季风),如下图:

三、 结构网络记忆法
地理理性知识如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基本观点等彼此之间常常有着各种内在的联系,因而挖掘这种内在联系,借助结构网络的方法,一目了然,帮助记忆,如影响气候因素的知识结构网络图如下:

四.表格对比记忆法
通过列表对比,考生记忆牢靠。如在复习“降水的类型”时,可按空气上升运动的成因,降水特征和主要分布地区归纳对比列表如下:
降水类型 空气上升原因 降水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 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 赤道及其两侧、夏季的中纬度大陆
地形雨 暖湿空气前进受地形阻挡上升 降水强度较大、雨时较长 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 冷暖气流相遇,暖湿空气被抬升 历时长、范围广、强度小 中纬地区
台风雨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 低纬度大陆东部
五、 联想谐音记忆法
联想、谐音二者融为一体,定能倍增。地理数据,枯燥乏味,用联想法和谐音法则可能立竿见影。如非洲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的海拔5895米,联想谐音为“吾爸救吾”。在复习气旋、反气旋时,可将荷兰画家梵高借来一用:“梵”同“反(气旋)”,“高”意为“高气压”,“梵高”意为“反气旋、高气压”,气旋对应于低气压就迎刃而解了。再如用“白金花”趣记我国三大伴生矿:“白”即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金”为甘肃金昌(镍矿),“花”为四川攀枝花(磁铁钒钛矿)。
六、缩字归纳记忆法
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分类与整理,把知识联系在一起,用简洁的几个字加以概括,易于
考生掌握。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可通过缩字归纳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九个字加以记忆。
地球上的气压带可缩字归纳为“三风四带”。“三风”即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四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从减少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着眼,工业布局要考虑如何接近“三地”(原料地、燃料地、消费地),以节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在复习合理利用及保护土地资源时,可缩字归纳为八个字:国情(土地辽阔,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可耕地更少,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措施(因地制宜,安排好各业生产;加强管理,少占农田),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一个地区工业布局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就会呈现“饱和状态”,如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四争(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一加剧(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
用“三多三少一个大”来概括我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三多”即“南方多、东部多、夏秋两季多”;“三少”即“北方少、西部少、冬春两季少”;“一个大”即“各年之间变率很大”。
地理知识的记忆方法是多样的,希望能够总结更多更好的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变“死”记为“活”学,

『柒』 地理方便记忆中国地图

记忆中国地图 其实不难

找出一张空白的地图 自己写写画画 就记住了 比一些口诀要来的深刻些

而且 你可以随便画 1、 可以按照经纬度来描点(这样能记住全国各大省会的地理位置)
2、 可以画地形分区 中国的三大阶梯 以及主要的山脉、河流、盆地、高原
3、 可以画铁路线 然后描出铁路线沿途经过的铁路中枢 然后记住它们的地
理位置(即经纬度)
4、 可以画气候分界线 南北分界线 植物种植的类型分界线……
5、 可以画少数民族的分布区……

我能想这么多了 还有好多的东西呢 任君想象 随便画 只有自己亲自动手了解的才是最深刻的~~~~~

『捌』 如何快速记忆中国地理知识

你想记住这样的知识。可以尝试着分块记忆。现在的地理书都划分好块了,你只要学就行了。前提是你得知道这块地方在哪里。
你也可以自己重新编一个学习方案,以自己的方法记忆。
我当初学的时候是先记地图,再以这个地图为块及这个地区方面的知识。到时看到问题时,先想一下,这是哪里,然后就很简单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玖』 地理的记忆方法

地理记忆方法1、比喻记忆法▲是指把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与人们熟知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完成记忆的方法。例如:记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时,可比喻为燕子的季节迁徙。记忆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卫星数最多的行星-----土星时,可以将其比作土霸王。2、字头记忆法 是指把一系列地理事物的字头串联起来来完成记忆的方法。例如:记忆九大行星距日远近时,可以这样记忆: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3、谐音记忆法 是指把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通过谐音组合到一块,然后联想创造出一种意境的记忆方法。如记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时,可以这样“氧(养)硅(闺)铝(女),铁(贴)钙(给)钠(哪)钾(家)镁(美)?”。又如记忆草场资源丰富的国家时,可以这样:俄(我)新(心)中美澳,阿蒙(门)。又如记忆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可以这样:美加法(深)澳阿,该出口时就出口。4、接近联想记忆法▲ 是根据有些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有所接近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联想记忆方法。如复习亚马孙平原时,从同一地理空间进行联系,想到亚马孙河,全年水量丰富,季节变化量小;想到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树种丰富,破坏严重,“世界肺脏”作用正在不断减弱。5、类似联想记忆法 是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在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有类似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记忆方法。如里海与日本的面积大约都为37万平方千米。又如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内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6、对比联想记忆法 是指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具有明显对立性特点加以联想的记忆方法。如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其气压分布状况、气流状况、天气状况都相反,学习时,只需精记一种即可。7、从属联想记忆法 是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因果、从属、并列等关系增强知识凝聚的联想记忆方法。如因果关系:地理自转→地转偏向力→盛行风向→洋流的流向;从属关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并列关系: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8、聚散联想记忆法 是指运用聚合思维对一定数量的知识通过联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到一起或运用发散思维对同一地理知识,从多方面进行联系的记忆方法。如有关赤道的知识,可运用发散思维从下列各点进行说明:地理上最长的纬线;纬度最低的纬线;距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纬度划分的起始线;9、形象联想记忆法 ▲ 是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加以记忆。如新疆的地形特征可与新疆的“疆”的右半部分联系起来,“三横”表示三山即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田”表示两大盆地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又如意大利的轮廓图像高跟靴子。10、奇特联想记忆法▲ 是指利用一些离奇古怪的联想方法,把零散的地理知识串到一块在大脑中形成一连串物象的记忆方法。历史记忆方法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 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 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四、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诀的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谢谢楼主采纳~~ McGrady Li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