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2014年首届中国国家地理自然影像大赛

2014年首届中国国家地理自然影像大赛

发布时间: 2021-02-28 13:17:52

Ⅰ 中国国家地理简介

一、《中国国家地理》简介
《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期刊,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另外,该刊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 现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为李栓科(1997年至今),执行总编为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于2003年荣获第七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称号。
[编辑本段]二、《中国国家地理》发展史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当时整本杂志祗有8页,一年后增至16页。当时的内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国地理、自然地理、地图及地理调查法、地理教学、地理资料等。 1954年,《地理知识》因发表披露中国国内的工业地理文章,被中国官方认为是“泄密”而遭受重创。但不久后影响消失,该杂志的内容继续扩充,至1957年时增至48页,发行量达到了2万册。 中国大陆的一些科学杂志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击,《地理知识》也不例外,在此期间,《地理知识》发行很不稳定,时断时续,该情况在文革结束后才有所改善。 1998年,该杂志全面改版,页数增至84页,翌年增至100页。 2000年10月,《地理知识》杂志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随后亦在台湾、香港等地推出繁体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增至148页,并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创刊55周年之际,推出550页的“选美中国”特刊,出版量达到55万册的历史新高。该特刊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乃至出现了部分地区的书报亭出现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情况。 2008年3月,《中华遗产》正式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品牌下的一员。 2009年1月,杂志价格提升至20元,页码加到176页
[编辑本段]三、《中国国家地理》发展思路
192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梅纳德·威廉斯在给主编的信中说:“最痛快的事情莫过于能够通过照片和文字,带领125万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员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这段话,成了《国家地理》杂志所有记者为之骄傲的工作理由。 如今在中国,《中国国家地理》的记者们也带着类似的激情跋涉于祖国的名山大川。2006年10月号杂志以“318国道——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为主打,其主办者称发行量突破100万册。 在杂志社社长李栓科看来,这是他们在互联网时代的夹缝中,杂志发展再一次强力突围。
内容为王
李栓科是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新大院的办公室内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其办公室靠着经营部门,编辑部则在另一栋楼办公。“编辑部和经营部门是完全独立的,还是那句老话,内容为王。我们很少就一个内容去进行营销,而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销售。”李栓科说。 “景观大道”专辑带来的成功,印证了李栓科的话。而用编辑们的话来说,为了这个计划中的发行量,整个9月,他们就跟上了发条一样。 说及“景观大道”的策划,李栓科介绍:“我们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国辽阔国土、壮丽山河的象征物,而寻找的结果是,发现大致沿着北纬30度线延伸的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最佳选择。”而为了这个发现,杂志社不但派出了专门的考察队,还邀请了众多著名的作家、学者,分头探访。 “对于一本杂志来讲,最重要的是编辑部,包括背后的专家支持。如果没有打不烂、揉不碎的编辑部,市场运营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 伴随着内容的提升,是发行量和广告价格的增长。 这一路走来,不能不提及去年杂志创刊55周年之际,持续一年之久的“中国最美的地方”的评选与报道。“其影响力远超我们的预想。”回顾那段经历,李栓科仍然很感慨。 据介绍,杂志社首先组织了一个专家协会组、一个媒体组。专家协会组负责制定详尽的评选标准,跟媒体的合作则是希望在每一个省市都进行评选,“比如广东的一些媒体,组织当地的专家合作,并调动读者参与评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科学的真实
杂志在近几年获得高速成长,李栓科理解的原因是,“和天时地利人和有关”,“改革开放使国力增强,中国人对未知世界有发现的欲望,同时对已知世界也有再发现的愿望。《中国国家地理》就定位于此——讲述社会难点、热点、疑点地理故事,并对科学上的新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报道。” 据了解,《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从1950年创刊开始,一直是以传播基本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己任,这一定位在当时来说是合理的,也曾有过鼎盛时期。但从1982年开始,在读者市场分化以后,《地理知识》与其他老牌纸媒一样,面临相同的命运转变。 1998年,《地理知识》变身为《中国国家地理》。在改版后的几年时间里,杂志发行量上升了十多倍。2001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繁体版在中国台湾创刊,2002年日文版也正式上市。 李栓科说:“我们的选题,就是要向读者传递真正的科学知识。比如沙尘暴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其实很多媒体是在妖魔化沙尘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沙尘暴还能减轻酸雨的危害。这是因为沙尘暴里面的气溶胶物质颗粒,中和了酸雨当中的绝大部分东西。” “另外像全球变暖,正是因为有了沙尘暴的作用,从而大大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步伐。对于沙尘暴来讲,靠植树造林来解决更是一个谎话。因为沙尘暴是在高空的,靠大气层输送,带到很远的地方。” “而这些也就是我们要做和能做的事,以科学的态度去解读热点问题。把这些内容做好了,发行和广告自然就很轻松了。”李栓科告诉记者,“最关键还是内容,独家视角的内容才是王。我们80%的精力、物力和财力,都是用在编辑部。”
以颠覆常识来吸引公众目光
能否被公众认可和接受是决定传媒存亡兴衰的关键,而这又要以获得关注为前提。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是创刊于1950年的《地理知识》,1997年月发行量约为1万册。1998年大幅度改版,2000年改现名,2006年以来期平均发行量稳定在100万册以上。根据该刊总编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释,这是因为他们始终践行了“内容为王”的原则,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销售。 这一思路还大有进一步具体和深化的可能和必要。任何内容都要经过被关注、认知和解读,其内在价值才能被受众所认识和接受。而受众会注意什么又受到他们既有认识的影响。媒体传递的内容如果既可以归属到他们所熟悉的领域,同时又能提供新的信息,就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 受众的既有认识是诸多观念的有机结合,各种各样的常识是他们构建自己观念世界的基本骨架。其实常识原本就是既为公众普遍知晓,又被他们视为理所当然的观念。所谓重构常识也就是用新的观念来替代既有观念的常识地位。由于常识在公众知识的体系架构中具有这样的独特地位,使得对它的重构尝试必然会同时遇到双重境遇:在引来关注的同时也会遭来质疑。重构必然意味着要有所颠覆,而公开地试图对既有常识加以颠覆,本身就足以引来公众的关注。 对于《中国国家地理》而言,以颠覆常识来吸引公众目光是它的常规战术。例如在它隆重举荐的“中国十大最美名山”中,不仅五岳有四座落选,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头并不是特别响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专号明确表示峨嵋青城并非是典型的蜀山;它们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当期销量明显上升。[1]
[编辑本段]四、《中国国家地理》大事记
1950年 我国老一辈的地理学家施雅风、吴传钧等先生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折实”,在南京创办了《地理知识》杂志,经典由此开始。 1972年 《地理知识》是文革后期中国最早复刊的杂志之一。 1998年 李栓科正式接手《地理知识》并酝酿全新改版,她用全新的视角和形式来诠释地理的内涵。 1999年 1月, 《地理知识》杂志新增“卷首语”专栏,由执行总编单之蔷执笔,此专栏成为杂志的亮点。 2000年 10月,《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气魄和胆识来展示中华的博大。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会员俱乐部组织了首次“青藏线龙脊行”会员户外科学考察活动,从此,参与会员户外科考的人数每年成倍递增。 2001年 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在台湾及大陆以外的其他地区发行,成为大陆地区惟一原创并由出版人购买版权发行他种文本的杂志。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建新的发行团队。 2002年 1月,《中国国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国地理纪行》为刊名在日本上市发行,这是中国第一家在发达国家完整落地的媒体。 1月,第一届发行年会召开,发行渠道由原来的40多家增长到70多家,发行市场数量比01年翻了两番。 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正式开通,域名为:www.cng.com.cn,网站功能为每期杂志的内容介绍;地理论坛同时开放,简单的留言板功能。 年底,《中国国家地理》首次广告客户答谢会在北京京城大厦举办。 2003年 6月,推出“典藏三峡”专辑,9月推出“四川专辑”,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仅是CNG“认识中国”的高潮,也为以后10月特辑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8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联合举办“回望阿尔金山20年”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开启CNG联合国内著名主流媒体共同关注原生态保护区的媒体联盟报道。 杂志每月拥有固定会员人数达到1万。 2004年 1月,《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创刊,她的宗旨是: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 2月,《中国国家地理》发行量经bpa国际媒体公司认证 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专辑,开始了CNG圈点中国的里程。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川藏线培训。 2005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55周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青藏线培训。 2月—9月,联合全国31个省份的主流媒体开始“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 3月,读者见面会南京站。4月,读者见面会西安站。5月,读者见面会广州站。6月,读者见面会上海站。7月,读者见面会北京站。 10月,出版的纪念特刊“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选美中国”特辑创造了传媒界的奇迹,现已被翻译十种外文版本全球发行。 10月23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55周年庆典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及500多位嘉宾共飨盛典。 2006年 每月固定会员人数激增到2万6。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南疆培训。 3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杂志广东移动全线推出。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专辑,打造了一条属于国人的景观之路。此专辑也创造了高档杂志单期发行100万册的传媒界奇迹。 10月10日,《中国国家地理》单期发行100万册庆典在北京华联印刷厂举行。 启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校园基金”项目,支持高校环保社团的公益活动。 11月,对公众免费开放的“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开讲。 2007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北疆培训。 1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作为中国移动惟一人文类手机报全国重点推出。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圈点大西北”专辑,用干旱半干旱区的地理概念带领国人重新认识西北。 10月,圈点大西北图片展在北京东方新天地及上海正大广场巡回展出。 2008年 3月,与中华书局合作发行《中华遗产》杂志。 5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在中国移动平台上线。 6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内蒙徒步培训。 6月,开启“触摸中国”之旅,对中国的八大极限进行全方位考察。 推出《地震专辑》 7月,港澳繁体字版创刊号上市。 7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长李栓科先生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选美中国》作为北京奥组委特选礼品。 8月,中国国家地理网全新改版,域名正式变更为:www.dili360.com。 9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创刊号上市。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东北专辑”特刊。 1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庆典活动。 12月,《中国国家地理》与《辽沈晚报》、《生活报》发起了征集最佳旅游线路的活动 2009年 1月,举办“竹韵人生”摄影大赛的颁奖典礼 3、4月,推出《福建专辑》上下册 4月,中国国家地理联合央视网、央视移动传媒,打造大型国庆献礼活动:新中国成立60年—献给祖国“中国最美的地方”。活动将利用央视网的互动平台,依托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评选活动中展示的17大类别114处自然人文景观资料,发动广大驴友参与,分阶段推出评选活动。同时利用CCTV电视平台、央视网、央视公交移动电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及手机及网络平台进行全程推广。 4月27日,举办“我的城市我的家”摄影大赛 5月,举办“花影炫色”、“荒野传奇”摄影大赛。 5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签约摄影师计划启动。 5月,杂志社与Jeep携手启动“寻找中国的Rubicon之路”活动 10月,时逢新中国六十华诞和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国家地理》联合中国地理学会推出《发现中国 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专辑 地理学会成立百年珍藏版》,而其子刊《中华遗产》亦同时推出加厚版特辑《最具文明意义的100个考古大发现--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专辑》,带给读者又一次科学与视觉盛宴。 2010年,推出《宁夏专辑》上下册(2010年第2、3期)

Ⅱ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特辑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特辑,这一期值得购买!!!现在贵了,,当年刚发行的时候是按期刊价出售的!!!

Ⅲ 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郭又惊

萧春雷,男,作家,曾用笔名司空小月、郭又惊、十步等

郭又惊是福建作家萧春雷的笔名,上网搜索萧春雷可以得到很多资料

Ⅳ 2014中国国家地理各期的主要内容

十大峡谷美丽中国:雅鲁藏布大峡谷(西藏),金沙江峡谷(云南),长江专三峡(重庆,湖北属),怒江大峡谷(西藏,云南),澜沧江梅里大峡谷(云南),太鲁阁大峡谷(台湾),黄河峡谷(内蒙古,山西,陕西),大渡河(四川),太行山大峡谷(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天山库车大峡谷(新疆) - 欧洲6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织金洞(贵州毕节),芙蓉洞(重庆武隆),黄龙洞(湖南张家界),腾龙洞(湖北利川),薛吁冬(重庆丰都),本溪(辽宁)

Ⅳ 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的介绍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成立,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进军新媒体平台的旗舰。

Ⅵ 求大佬告诉一下这是什么品种蜥蜴

“霸王岭睑虎”

为海南独有,该物种是海南省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为筹备海南自然博物馆,在林区采集动物标本时发现的。

  • 中文学名

  • 霸王岭睑虎

  • 你的图片是

  • 首届中国国家地理自然影像大赛获奖作品

Ⅶ 我自己拍了好多照片 想参加比赛

2008年下半年摄影比赛征稿 “七日”摄影大赛开始征集作品 2008年9月17日 欢庆“08奥运”文化活动影像大赛实施细则 2008年9月17日 “奥运瞬间”摄影比赛 2008年9月17日 北京朝阳征集“奥运瞬间”摄影作品 2008年9月18日 第三届全国体育摄影精品大展征稿启事 2008年9月20日 山西省“弘扬奥运精神、倡导文明出行”交通安全摄影大赛 2008年9月20日 第八届东莞车展汽车摄影大赛20日正式启动 2008年9月20日 合肥“大建设”摄影比赛的启事 2008年9月20日 平顶山魅力卫东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2008年9月20日 中国摄影家协会奥运大展紧急征稿 2008年9月22日 “奥运·中国”大型摄影展紧急征稿 2008年9月22日 “廖昆玉杯”客家风情摄影大赛启事 2008年9月26日 马鞍山市首届无偿献血摄影作品大赛活动启事 2008年9月26日 请摄影爱好者拍温州农业 2008年9月28日 “中国银行杯《我的奥运瞬间》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2008年9月28日 2008欧米茄中国巡回赛 “理光动感瞬间”摄影竞赛 2008年9月29日 第三届“陆德筑机”杯全国摄影大赛征稿 2008年9月30日 “浦发银行杯·我眼中的奥帆赛”征文摄影活动请你参加 2008年9月30日 “环保杯”邢台市纪念改革开放30年摄影大赛正式启动 2008年9月30日 萧山区“三十年激情创业·印象萧山”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2008年9月30日 《中国摄影》杂志“摄影之光”基金2008年度评选细则 2008年9月30日 “奥运与美女”2008全国摄影大赛启动 2008年9月30日 金融时报网“奥运服务”征文、摄影大赛启事 2008年9月30日 新华网“圆梦2008”摄影比赛方案 2008年9月30日 “中海杯”聚焦北京交通摄影大赛启动 2008年9月30日 08中国贵阳避暑季纪实摄影网络展 2008年9月30日 滨湖新景新貌摄影赛启动 2008年9月30日 征集“我家的30年”摄影图片 2008年9月30日 第二届魅力海泉湾摄影大赛启事 2008年10月8日 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残奥会“记录精彩 定格瞬间”大型新闻摄影作品征稿活动 2008年10月8日 第二届CIMES2008摄影大赛通知 2008年10月9日 拿起你的相机拍下文明出行 5000元大奖静候摄影爱好人士 2008年10月10日 澳门第十六届国际摄影展览 2008年10月12日 梦想:创意:新生活 P&T手机摄影大赛规则 2008年10月12日 北京CBD摄影大赛正式启动 2008年10月12日 第三届“首都大学生创意文化节”之摄影设计大赛活动方案 2008年10月15日 “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青少年书画摄影大赛 2008年10月15日 长安征摄影作品展改革开放巨变 2008年10月15日 “伟人故里 休闲中山”旅游摄影大赛启示 2008年10月15日 “廉政建设”主题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及论文征稿启事 2008年10月15日 河西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摄影艺术大赛征稿 2008年10月15日 “长安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摄影大展征稿启事 2008年10月15日 “客都风情悠悠自驾”摄影大赛征稿细则 2008年10月15日 2008年全省青少年书法美术摄影大赛开赛 2008年10月20日 “泉水之都 印象济南”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2008年10月20日 “香溢杯”中国青田“欧陆风情 不夜青田”摄影大赛征集启事 2008年10月25日 首届(2008)国际摄影网络大赛 2008年10月30日 “东西南北中”摄影大擂台 2008年10月31日 记录身边奥运故事 奥运主题摄影大赛启动 2008年10月31日 “南房杯”我的理想家园摄影比赛征稿启事 2008年10月31日 《与君同行》摄影征文 2008年10月31日 腾龙杯“大众之星”评选活动 2008年10月31日 第4届人民摄影 晋城在线杯全国数码摄影大赛公告 2008年10月31日 首届《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征集作品 2008年10月31日 “影像河北---改革开放30年”摄影作品开始征稿 2008年10月31日 《我们的生活记忆》摄影画册征稿 2008年10月31日 “运动之韵”首届体育摄影大赛启动 2008年10月31日 “我与绿色奥运”摄影比赛25日开征作品 2008年10月31日 山东交通厅"交通30年"征文摄影比赛启事 2008年10月31日 青岛启动"我眼中的奥运城市--青岛"摄影大赛 2008年10月31日 纪念《大众摄影》五十华诞系列活动 2008年10月31日 "沧桑巨变三十年"摄影大赛启动 2008年10月31日 斯堪尼亚杯"安全运输在我心"摄影大赛启动 2008年11月3日 首届中国漠河“北极之恋”国际摄影大展征稿启事 2008年11月5日 首届佳能杯人像摄影比赛开始征稿 2008年11月10日 “华夏风韵” 建筑艺术摄影大赛 2008年11月10日 “感动瞬间”全国旅游质监摄影大赛 2008年11月15日 “政协委员眼中的30年——政协委员摄影大展”征稿启事 2008年11月15日 “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 青少年书画摄影大赛启动 2008年11月15日 园林风光摄影大赛开锣 2008年11月21日 东莞市大朗镇“荔乡新貌”摄影大赛 2008年11月25日 08“健康跑起来”专业摄影大赛 2008年11月30日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测绘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2008年11月30日 第十届高交会全国摄影大赛(2008年度)征集启事 2008年11月30日 十万自驾游海南2008摄影大赛 2008年11月30日 “万峰林”杯“中国金州行”全国摄影大展 2008年12月20日 《青海手机报》“美在青海”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2008年12月30日 休闲水磨沟 健康快乐游摄影比赛开始征稿 2008年12月30日 中国城市灯光艺术摄影大赛征稿 2008年 2008“五棵松佳能杯"摄影沙龙月展征稿启示 2008年 2008NPPA新闻摄影奖作品征集开始 2008年 “我的中国符号”全国摄影大赛火热展开 2008年12月31日 文成“百丈漈杯”摄影比赛开始征稿 2008年12月31日 中国秘境阿拉善摄影旅游节 2008年12月31日 汉阳知音杯"武汉之晨"摄影大赛万元征集佳作 2008年12月31日 "爱与记忆 不想放手" 陈奕迅摄影征文大赛开赛 2008年 陕西纪念改革开放30年大型图片展今起征集佳作 2008年 “我在社区”摄影作品征集 2008年 “情满贵州”全民摄影大奖赛启动 2009年1月下旬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2009年2月28日 “赏荷胜地·魅力桥头”全国摄影大赛细则 2009年2月28日 “鸡鸣山杯”首届下花园风光风情摄影展征稿 2009年5月15日 “凯悦杯”松山湖四季风情摄影大赛 2009年5月26日 中国武当(国际)摄影作品大展征稿启事 总征稿:2009年6月15日 思南风光风情(国际)摄影大展 2009年6月18日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举办四季风光国际摄影赛 2009年6月30日 广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摄影大赛细则 2009年8月21日 山东枣庄举办首届“冠世榴园”网络摄影大赛 2009年8月30日

Ⅷ 我喜欢摄影,有没有摄影大赛,有奖品的那种

看来你的爱好中参夹着另外的东西!
不过好作品也要拿出来分享的!
做一个自己的摄影网站,大赛人员会发掘你的!!
祝你好运哦!

Ⅸ 有哪些优秀的鸟类摄影作品

《玩赏鸟图鉴》是张斌编写,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1年7月1日出版的图书。

张斌的这本《玩赏鸟图鉴》收录了我国比较常见的好看好玩,并拥有好听叫声的鸟类;既有国内的鸟种,也有国外的鸟种;既包括大众喜爱的笼养鸟和动物园饲养展出饷鸟种,也包括人们身边常见的一些野生鸟类,共有280种。书中介绍鸟类的基本知识,并对每种鸟配以精美的照片,以及中文、拉丁文名称和鸟种的说明,不仅有鸟的特征和习性,还介绍鸟的赏玩或饲养方法。本书以图片为主,使用了大量鸟类照片,是一本集鸟类欣赏、种类鉴别和知识介绍为一体的书籍,相信会受到广大爱鸟、养鸟人士的喜爱。张斌,资深野生动物摄影师,1976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应用摄影系和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鸟类学会会员、中国动物学会会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员、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从事野生动物摄影工作十余年。多次参加国内外摄影展及摄影比赛并获奖;举办过5次个人野生动物摄影艺术展;在自然科普杂志或报刊上发表文章数百篇,图片上千幅。现专业从事自然生态摄影及撰稿工作,著有《观鸟手册》、《动物世界》、《观赏乌》、《两栖爬行小动物》、《世界观赏鱼》、《中国金鱼鉴赏》、《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等十余部专著。2008年开始,整理十余年拍摄的大量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摄影作品,创建了专业的自然类图片网站--"生态视觉"图片库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