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国夜郎金山

地理中国夜郎金山

发布时间: 2021-02-27 20:39:20

❶ 中国的古夜郎国究竟在哪里

夜郎的疆域是以贵州为中心的一个发展的概念,夜郎的本义是“团结的多筒”。仡佬、土家、彝为原生态夜郎系民族;布依、侗、水、苗、瑶和未定态汉族为融合态夜郎系民族。遁水圣母为夜郎系各族共同的祖先。遵义赤水河流域为夜郎文化的核心辐射区域;黔、湘、桂、川、鄂、滇为强辐射区域;中原和越南为次辐射区域;东北亚、东南亚一线为远辐射区域。夜郎文化的历史长河长流至今。竹文化、竹筒文化、芦笙文化、复原大夜郎国古乐舞纲要。从民族语言的语族、语支分为四类。实际可复原夜郎祭祀、巴楚乐舞、竹筒古乐、八音古、中华古乐。

一、夜郎的族属诸问题
1.夜郎的疆域是以贵州为中心的一个发展的概念
古夜郎国问题众说纷纭,延于今日。较主要的文献有余宏模的 <<古夜郎境内的彝族先民>>何光岳的<<南蛮源流史>>和王子尧、刘金才主持编译的<<夜郎史传>>。对于夜郎研究来说,汉文典籍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惜自司马迁始,语焉不详。故不得不参以现存少数民族典籍与民间传说,并证以地下考古材料。试观何光岳<<南蛮源流史>>①,可知“夜郎”的疆域是以贵州为中心的一个发展的概念。简而言之,即“夜郎”为古南越人口语的译音,“夜”本作“谢”。即古代的“谢”民族。战国中期,“西南夷君长以什计,夜郎最大。”②据<<水经注·江水注>>称之为“大夜郎国”,疆域在今川东、川南的资阳、安岳、 自贡、乐山、仁寿、眉山,黔北的遵义,桐梓、赤水,且“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③包括今之黔西部、黔西北部,滇东与滇东北部,和桂西北部。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军事已相当发达,拥有精兵十万,乃至于敢于同西汉中央相抗衡。汉初积贫积弱,皇帝都配不齐五匹颜色一致的马拉的车驾。乘牛车上班的王朝嫉妒富庶的夜郎。汉人“夜郎自大”之谓,实系狂妄的大国沙文主义。今日观之,并无贬义。
成语“夜郎自大”由是全世界皆知,其含金量不可评估。
夜郎因强大而致祸,天鼎六年以后,为汉武帝遣唐蒙杀之。竹王的三个儿子被降为列侯。④但夜郎仍保持其民族特性,西汉在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只得恢复了夜郎王的称号。至汉成帝时,夜郎王兴同牂柯太守“举兵相攻”,被将军王凤设计斩首。此后,夜郎族人遂以酋长身份臣服于中央王朝。西汉的夜郎国境在川则仅余今之珙县,在黔则有今之黔北、黔西北、黔西南,在滇则有今之宣威至路南、陆良一线。都城为夜郎县。秦朝置所在今之桐梓,汉在今之贞丰,晋在今之石阡,陈在今之辰溪,唐置夜郎郡在今之桐梓,又置夜郎县在桐梓、思州(岑巩)、⑤新晃⑥、与思南、黎平、镇远。治所显然是以黔北桐梓为中心, 向黔东、黔东南和湘西扩展。这一点,有信史与今之考古遗迹与地名作证。<<丹铅录>>云:“夜郎在桐梓驿西二十里,有夜郎城碑尚在,杨氏录据目见言之,其碑必是唐末废县时所立,是今之夜郎坝,即唐珍州治所。”又<<遵义府志>>云: “桐梓县城北七十里夜郎坝,城迹方圆里许,中有狮子碣,大树蓊蔚,人不敢伐,相传为夜郎县,亦为竹王城。”亦即今日桐梓之夜郎乡所在。唐贞观八年,置郎州(今遵义市西)。由此可知,从战国到唐宋,夜郎国境实包容了今之贵州全境,治所在今遵义之桐梓和红花岗区,遵义者,夜郎也!遁水者,赤水也!
目前,夜郎文化的考古成果主要有普安铜鼓山,赫章可乐和威宁中水,还远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有关的考古工作显然还应当在面上加以扩大。
2.夜郎的本义是“团结的多筒”
创建夜郎文化的主要民族是仡佬,土家、彝,这三个民族称为原生态夜郎系民族;次为布依、侗、水、苗、瑶和未定态汉族。他们一般是在某个时期融入了夜郎的一个支系,因此,这六个民族称为融合态夜郎系民族。
众所周知,一部中华民族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今日大西南身高一米六左右的男女,实际上都是古代夜郎族或巴族的后裔,只不过他们的古民族族源失落了,从而无可奈何的融入了大杂烩的汉族。这部分汉人姑且称为未定态汉族。
前文已述,“夜”即古之“谢”族;“郎”既古之“狼”族,到夏商时其一支迁徙至中原,到周朝时还建立过不羹国;此处还有古之僚族(古濮人之后裔)。这三个民族为夜郎之本色,而夜郎文化的发祥地则是遵义的桐梓。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云;“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 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 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迎降,天子授其王印授。后遂杀之。夷僚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郡国志》、《华阳国志.南中志》同。这是继《史记》之后关于夜郎的信史所载;前为7000多年前的一个美丽的图腾传说,后为2000多年前的史实。这个传说指示了夜郎竹崇拜的渊源,值得注意。竹王诞生的“三节大竹”就是隐指竹王所代表的“谢”、“狼”、“僚”三族也。而三族均源于那位“浣于遁水”的女郎,这就直指母系氏族时代一女多夫的婚姻关系。今桐梓至赤水之间的赤水河两岸,仍旧修篁扑面,长筏如龙。楠竹林场,浩瀚无边。这举世瞩目的水乡竹海,便是夜郎圣女鱼水欢歌的故乡!西汉初年的那位“竹王多同”,通“多筒”。仍强调其“多筒同一”的族源背景。后竹王为武帝所杀,“夷僚”(彝族、土家、仡佬)仍奉之如神,“甚重之,求为立后”,显示了对竹图腾异乎寻常的认同。
这是一首民族团结的翠竹青枝的悲歌。
夜郎各族似乎始终同“三”有不解之缘, “三节竹筒”之外,如唐朝牂柯蛮有东谢、西谢、南谢三个部落;据《华阳国志》,汉晋夜郎县有竹王三郎祠。史志 证明,三郎祠遍布黔、桂、鄂、川、滇、湘各省。
据《酉阳直隶州志》称白帝庙供奉的三人为“母感龙产三男者,或日竹王江氏”。这是赤水圣母传说的又一版本。赤水下通长江,链接巴楚文明。圣母有感于江龙之奔腾,遂清净受胎,生下三个大胖小子。由此可见,“三节竹筒”确系“三男”,即三个民族。何光岳认为江氏即“金竹公多同”,可从。巴人所崇祠者为白帝,故巴人江氏为夜郎的一支。著名的竹枝歌,应即夜郎竹王之歌。由此可判夜郎为今之土家族先民。
今遵义方言惯称“竹”为“金竹”,鸭溪天旺有名为“金竹”之地。
建议在遵义制高点的竹林中塑立高大而美丽的遁水圣母雕像,手擎圣物——三节竹筒。政府年八月卯日公祭之,民间四季香火不断。其实遵义百姓崇祠的“送子娘娘”也者,实系遁水圣母。媒体可加大宣传力度,让遁水圣母之名声,不亚于圣母玛丽娅和妈祖!为此,可采用开通夜郎网站,举办国际夜郎文化节暨学术研讨会等措施。文学艺术界对此大有可为。
夜郎的一支融合于僚人,《苗防备览》所记仡佬语称“竹”为“盖脑”,其音同“仡佬”。可见今之仡佬族正是《汉书》所谓的“以竹为姓”的道地的夜郎后裔。
谢氏的一支融入彝族为“金竹金氏”“自谓夜郎竹王之胄也”“久之以金为氏”⑦。王子尧主持编译的《夜郎史传》为夜郎史研究的新创获。如余宏模所评,该彝文手抄本年代最迟不晚于清朝,上限无考。是书详细记述了彝族先民中武部族夜郎家支历史。可补汉文典籍之不足。
谢氏一支融入瑶族,成为瑶族十二姓之一。一支融入了湘西、贵州的苗族。
夜郎的一支融入今之侗族, 称为 “龙标之夜郎”⑧ 。一支融入贵州宋家之苗族,称为“浪宋人”⑨。
一支传入贵州布依族大姓之谢氏。
今遵义地区族属待定的土著汉人,多为夜郎后裔。
总之,“夜郎”一词的本义是“团结的多筒”,夜郎人就讲究民族团结与融合,是为真夜郎之风采。她肯定不属于今之哪一个少数民 族。她的一枝曾远播于中原,影响了中华文明。遁水圣母是今之仡 佬、彝、土家、布依、侗、苗、瑶、待定汉人等诸民族共同崇拜的 祖先。一节竹筒一民族,多节竹筒多民族;竹竿多节拔地顶天,坐 断西南傲霜雪!这当然仅属个人见解。
由于历史资料、考古资料、口碑材料之局限,欲充分确证夜郎之族属,的确困难。因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民族的杂居、通婚、以及大大小小几未中断的兼并战争与民族的迁徙等等,故欲考核其间变迁之详情,往往无从下手。是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剪不断,理还乱!”故能从宏观把握一大致结论足矣!
有一点我想提请学界予以关注:即夜郎族属问题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民族团结与融合的问题,那么,有关族属的学术研究乃至政策审视,也应当落实到民族团结上面。同时,我们抓夜郎文化,就是抓生产力。
二、夜郎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1.夜郎文化的四大辐射区域
各代夜郎国和夜郎部落的疆域并不能划定夜郎文化的地图。因夜郎文化偏能以其独有的魅力,光芒四射,超越时空,为其他的国家和民族所接受、包容和消化吸收,从而为中国文化、世界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狼人从黔北迁至中原,其在中原必然留存它的影响;如良人在甲骨卜辞中为商王宫的美女,在良乡之北的昌平县北有狼山等⑩。这是前夜郎文化。有人以贵州至今尚有跳花杆的风俗,认为甲骨文“华”即花杆,中华文明源于夜郎,可参。今仁怀王志良的花杆芦笙曾获全国民族体育金奖,故此说信非虚言!
大约距今7000年前,黔北赤水河流域翠竹青枝的海洋中,诞生了遁水圣母的夜郎竹文化。遁水圣母的前人在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的发掘、鉴定中,被命名为“桐梓人”,这是中国华南地区用火最早的古人类。遵义遂为夜郎文化的核心辐射区域。今天,桐梓的“夜郎坝”应成为遵义的品牌。
夜郎在先秦占据川东、川南,那里自然留存了丰富的夜郎文化。遍及黔、桂、川、滇、湘各省的三郎祠,证明这五省有浓郁的夜郎文化。这些地区是为夜郎文化的强辐射区域。
据《通典》卷184所载,越南古’代曾有文郎国,学界多认文郎即夜郎。因此,中原和越南为夜郎文化的次辐射区域。
美丽的竹王传说和竹子生人的故事远播于东南亚、东北亚、南洋群岛和日本列岛。这些国家和地区是夜郎文化的远辐射区域。
夜郎文化的四大辐射区域,决定了它是一个全国性的和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和研究课题。
2.夜郎文化的历史长河长流至今
夜郎文化犹如历史的长河,它从远古的遁水流来,同多种文化交融,由娟娟细流汇集成大江,奔腾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以昂扬的风姿,走向未来。
竹王多筒离我们已十分久远了,但竹文化中的竹筒文化却就在我们身边。中国南方火车上都能吃到小小的竹筒肉,西南餐桌上的大竹筒汤羹。贵州山地民族男女青年的“竹筒情歌”,一次又一次的演绎着遁水女郎的爱情故事。三节竹筒制的芒筒在姑娘们手中朝天吹着持续的低音,而男青年手捧着或抬着长短不一的竹制芦笙沸天地地吹奏着竹王的颂歌。以致于在竹筒文化中又衍生出一个毫无争议的重要概念——芦笙文化。芦笙文化是葫芦文化与竹筒文化相交汇的产物。
夜郎文化说到底就是竹文化。竹文化对中国音乐史的贡献,就是先秦八音乐器的分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中的“竹部乐器”。即排箫、篪、相、言、管、龠’应、雅等。至于竹弓、竹席、竹楼、竹筏之类的竹文化的经济意义自然是十分重大的。
贵州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着竹为家神的传统。中国文人以竹为“岁寒三友”之一,便是竹文化与儒文化交融的产物。
1990年, 出于研究的需要,我曾给一个的侗族芦笙队的队长商量,打算购买他们全队的全套芦笙。我开始以为只要队长点头便成交了,岂料他却说要召集全队的成员开会商议此事。该队有60多岁的老人和十一二岁的娃娃,十来个人坐在一起商议此事,人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小娃娃的意见和老人的意见同要重要,只要有一个人反对此事便告吹,我远远的看着那两个小孩一脸严肃地同成人们讨论着,真有几分担心。 侗族芦笙采集到了,我也从中感受到了侗族的民主精神。现在想来,这不就是古夜郎国“议朗制”的遗风么!
总之夜郎文化的主体是竹文化,它在经济文化、政治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方面的意义均尚待更深入的研究。
如前所述。夜郎与巴文化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交融关系,巴文化是夜郎文化的一个分支。
到唐朝,黔北的夜郎文化又与佛教文化碰撞,相互影响和综合。史载唐朝牛腾在贵州大布佛教,大兴佛寺。寺庙建筑与苗侗吊脚楼悬空与寺庙的稳重相融合,如镇远青龙洞便是(11)。此后随着中央政权对贵州统治的加强,以文庙为载体的儒家文化也大举进入贵州,与夜郎文化交相辉映。因此,夜郎文化是兼容性极强的开放性文化。2000多年来,以黔北为中心区域,不断向周边辐射。
谨建议四大班子呈报将遵义市名恢复为“夜郎市”,将桐梓恢复其名为“夜郎县”。

所以,中国的古夜郎国在今贵州省桐梓县境内!只有他才是中心,其它地方号称夜郎的只不过是夜郎国的附属地,只不过是从夜郎国延伸出去的一小块范围!!!!

❷ 夜郎古国的具体位置

夜郎古王国是中国商周时代的产物,是贵州古代史中多元文化融合的象征,它在西部民族史中,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这里笔者从安顺地区关岭:红岩天书是贵州夜郎王国界碑;夜郎国是商武小帮和周武盟服;楚扩展夜郎国秦汉缩编夜郎侯。由三个方面来阐述夜郎国的演变。依据红岩碑古文字中的形、音、义研究和序说夜郎古王国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清晰地了解贵州纷繁曲折的夜郎演进史,借此推动和促进贵州贫困地区民族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夜郎国是商武小帮和周武盟服 历史上的独立王国,其成活率极低,当世界处于强、弱、贫、富悬殊的年代,要使该社会长期平稳的巩固,该独立体只有加入平等相待的盟帮伙伴,才能取到相互支持,共同促进,自强不息,推波助澜,永恒发展的效果。现在从红岩界碑文意外延,即顺理成章的考订与推断夜郎古王国演变史迹。在中国古代社会的灾荒和战乱时期,由于陆路交通不便,人们的通行和迁徙一般都沿着江河,顺着海湖迂回的往返,相互通融。特别是西南云、贵、川等地少数民族群体,有相当大数量的人口,是通过长江流域迁徙,到达自然物质较为丰富的地域聚居生活。《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砂、石、铁、铜、竹木之器。”促成巴蜀地区经济在西南首先走向繁荣,形成得天独厚的天府之国美称。人们俗说:“巴蜀殷富”。古籍《竹书纪年》记载商:“武丁三十四年,克鬼方,氐羌来宾。”《库方氏所藏甲骨卜辞》也同样记载:“贞王勿乎妇好征伐鬼方。”商朝武丁重用武才夫人妇好,用兵征伐西部氐羌部族。《后汉书》叙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当然西部氐羌氏族中,有一部分人群的祖先是三苗族,然而多数人群仍属高源土著民族。商妇好征伐氐羌氏族之后,转而又征服西南荆蛮,总计为三年争战光景。迫使西域部分少数民族通过水域,迁往云、贵、川三省交界的偏僻地带。贵州文物考古部门曾经于1984年秋,在毕节县境内,发现瓦窑古文化遗址,出土铜器、石器和陶器,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对窑址火孔内残存木炭进行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有2950土125年。刚好与公元前十三世纪商武丁征伐西南鬼方时期吻合。贵州西北部彝族,原系中国西北部以牧业为生的氐羌部族,由于灾荒和战乱等诸多原因,部分游牧民通过岷江迁徙西南地域。史书《衅文丛刊·帝王世纪》和《西南彝志》记载贵州彝族迁徙史,彝族一世祖为希母遮,开始由西北往西南迁徙传宗到元代明宗时期,共传114代,平均每代按23岁推算,刚好是公元前十三世纪。在商武丁征伐鬼方时期,彝人先民迁徙到云南北部僰道地带生活,尔后有部分移民又溯横江迁徙到汉阳,即现今贵州的威宁、赫章、水城和毕节等地,以牧业为主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更为惊讶的是:在彝文古歌词中,记叙着《夜郎史传》、《夜郎恒说》、《夜郎笃则说》、《夜郎斯器》、《夜郎则说》等史迹。更为重要的是在《夜郎竹王》一书里记叙有:“竹王在与濮人的作战中,建立了九十九座城,……”。以此说明,夜郎国竹王属外来氏系有很大的关联。 古籍《书经备旨》记载周武丁意欲:“建立大帮小帮,各设都在其中。”商武为要控制西南疆土,扶持大小帮国,其中夜郎古王国就包括在该小帮之内。竹姓郎官护卫妇好征伐鬼方,受诰封为“夜郎”,即夜幕郎官打鬼,是商武让夜郎官有截地赴荆州西南隅汉阳自立小帮国。《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夜郎者,初……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商代竹姓曾经向商王提供畜牧技术人员的奴隶,被商朝封为竹侯,都邑设在河北卢龙为孤竹国,墨改着以国为竹姓。武丁征伐荆州、巴蜀之前,西南地域没有竹姓部族,因此夜郎侯到汉阳之后,民间传为夜郎竹王是无娘养的国王,往后夜郎王世系与当地族人通婚,经过多代人的繁衍生息,逐渐形成当地少数民族队伍的成员。 古称汉阳的威宁、赫章、水城地区,是贵州高原屋脊,海拨2200米左右,高寒气候,夏朝为梁州地,商朝属荆州西南隅,该地域草地资源丰富,有天然的草海资源,其经济优势适宜发展畜牧业。《新唐书·两衅传》记载:“土多牛马,无布帛”、“皆衣牛马皮”。古时有相当一部分人身穿牛马皮衣抗寒。该地常年批量性的出产畜牧产品,与巴蜀商贾交换生活所需物质。这时期夜郎古王国政治中心,设在一江两河即横江、六冲河、三岔河源头交叉地,赫章可乐与威宁辅处之间。贵州省文物考古工作者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赫章可乐地带古墓遗址中,发掘出汉代前后期间的大量文物,说明了该地域曾经作为夜郎古王国都邑。那时期夜郎古王国的族群是多元群体组合。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说:“国家和旧的氏族织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那时夜郎古王国的主体部族有:濮、夷、僚、越、羌、僰、叟、苗人、土著人等,多数是外来移民与土著族之间的组合。那时期夜郎古王国领地,约占现今贵州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 商末时期,商纣王残暴无道,失去民心,公元前1027年西伯侯周武王要讨伐商纣王,这时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并通过水、陆两路到达河南盟津与周结盟,发起“收野之战”。《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那时夜郎古王国与巴蜀通好,和周结盟,赞同推翻商纣王朝。于是夜郎古王国借机动武,沿着三岔河流域,用兵扩大自己的疆域,由汉阳扩展到现在的六枝、纳雍、织金、普定、安顺、镇宁、关岭、平坝、清镇等地。使这些地域都归属夜郎古王国。《华阳国志》记载:“竹王以竹为姓,后有大功,故立祠。” 夜郎国竹王在与周朝结盟征讨商纣当中,立下大功,使夜郎国疆土扩展达到现今贵州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于是夜郎古王国的生产工具是以铜、石、木、骨并用,从牧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到以生产粮、棉为主体的农业经济。其农业粮食生产物资,不断地运往西北僰道地区,与牧业生产国进行物质交换。这时期夜郎古王国的都邑政治中心,由汉阳转移到粮棉生产地域的安顺。在这期间各地立祠纪念,由夜郎竹王玄孙辈,在安顺地区关岭晒甲山书写夜郎国界碑,向邻国明示夜郎领地的权属疆域范围。近年来贵州省文物考古专家在安顺市西南郊宁谷镇,发现上百座汉墓,说明该地域很早就建立了夜郎古王国都邑。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传》记载:“夜郎者,临 江,江广百步,足以行船。”从狭义上说,夜郎古王国关岭地域疆界临近北盘江;从广义上说,夜郎国东南地区属古且兰 邑领地, 地域南部诸水四汇流向广州(番禺)通航入海,俗称 江。三、楚扩展夜郎国秦汉缩编夜郎侯 战国时期的统治者,其扩展自己,是为了地域权力的增加;秦汉期间的统治者,其削弱对方,扩展自己,是为了推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施加其社会政治影响。公元前279年秦国大兵围攻楚国秭归、丹江等地,开长渠引水灌鄢,数十万楚民被水淹没。同年在危急情况下,楚倾襄王派遣苗将庄蹻,领兵溯沅水伐且兰、夜郎和滇国。《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庄蹻溯沅水伐夜郎,释 矣。”楚军征服且兰之后,改且兰名为 ,继续进兵降夜郎,尔后西进占领滇国。楚军征服且兰、夜郎、滇国全部归属楚疆。《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庄王取得夜郎国:“分侯支党,传数百年”。庄蹻重用楚军执掌夜郎国权力,统管滇黔两地,把黔中郡部分领地纳入 ,扩大 邑统管领地,使其 地域东至锦屏、黎平、南到荔波,西南有望谟,西面为长顺,北抵息烽。并遣送夜郎竹王赴 (且兰)邑为君长,给现在的福泉凤山留下了竹王城遗址,历史从此划分竹王与夜郎王之分。公元前280年秦国大军假借楚道通行,突然攻破楚邑江陵、火烧楚都宜昌城。公元前277年秦军阻住庄蹻归路,这时庄蹻折 转回滇自立楚王。《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夜郎国东接交趾(应是东南),西有滇、北有邛都国,各主君长。”经再次扩展的夜郎国地域,相当于现今贵州全省的整个土地面积。《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这时期的大夜郎国东到湖南靖州,南到广西田林,云南文山,西到云南昆明,北到云南昭通,整个大夜郎国形成凤字形地域。 自楚庄王建立大夜郎国,相隔50多年即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掉楚国。《史记·西南夷传》记载:“秦时,命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史焉。”秦派常頞带兵从巴蜀的宜宾出发,溯横江沿岸开五尺道通夜郎国。“置使”设立郡县。万户以上为县令,万户以下为县长史。秦把夜郎国地域划分为六县,即镡成县(黎平)、毋敛县(独山)且兰县(福泉)、夜郎县(安顺)、汉阳县(威宁)、彆县(遵义)等地,统归犍为郡管理。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西南夷诸郡、县又恢复楚前各自为政的独立王国。秦灭汉兴之后,相隔80年即公元前130年(汉元光五年),汉武帝派郎中将唐蒙率数万兵卒,打通夜郎道。《汉书·司马相如传》记载:“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广汉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土卒多物故,费以亿万计。”这时期汉军从四川宜宾起步,准备修一条五尺僰道,经由昭通、鲁甸,然后顺牛栏江直达昆明。在修筑过程中多耗费人力和钱物数万,二年未修通,尔后改修路线经威宁、过宣威。略通夜郎国境的时候,唐蒙会见夜郎侯多同,以汉武帝的威德厚赐,约为置使即夜郎的侯王特权不变,在不扩大夜郎地域的同时,让其子为县令。公元前129年汉朝独置南夷大县(兴义),设夜郎(安顺)、且兰(福泉)三县一都尉(毕节),设彆(遵义)作犍为郡首府。近年来遵义地区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汉代文物资料,证实该地曾经是汉朝的郡邑地。 公元前112年即汉元鼎五年,南越 吕嘉起兵谋反,唐蒙向武帝献言。《汉书·西南夷传》记载:“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 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次年公元前111年汉元鼎六年,上使驭义侯以犍为郡命令发南夷两处军队,安顺夜郎君应命出发,且兰竹王君则恐远行,邑内空虚左右邻国趁机事袭,于是与众商议谋反,杀死犍为太守。夜郎兵行至半途,因南越反叛已被路博德、杨仆大军平息。《汉书·西南夷传》记载:“中郎将郭昌、卫广引兵还,行诛隔滇道者且兰。”汉军隔滇道行,另溯都柳江回程巢灭且兰。《华阳国志》记载:“因斩竹王,……后夷濮阻城,咸怨,诉竹王非血气所生,求立后嗣。”在众人的请求下,汉王朝“封其三子列侯”,移往兴义邑供职。《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因斩竹王,置 郡,以吴霸为太守。”且兰君灭,汉以内服方式在且兰邑设置 郡,扩大 郡的统管权力,领县十七。《汉书·地理志》记载 郡有:“县十七:故且兰、镡封、彆、漏卧、平夷、同并、谈指、宛温、毋敛、夜郎、毋单、漏江、西随、都梦、谈稿、进桑、句町。”在十七县中贵州占八县。《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南粤已灭,还诛反者,夜郎入朝,上以为夜郎王。”南越国被灭,夜郎侯迎降,汉军宣夜郎侯多同入朝受封为夜郎王,并赐王印。夜郎侯虽然封王,但只是名誉上的提升,权力仍缩小为县令王侯,受 郡制约。 相隔84年即公元前27年,汉成帝河平二年,《华阳国志》记载兴义邑:“有竹王者兴于豚水。”竹王兴与句町王禹及漏卧侯俞,为争夺豚水地域起兵争战。《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夜郎王兴与句町王禹,漏卧侯俞举兵相攻。 太守请发兵诛兴等,议者以为道远,不可击,乃遣太中大夫蜀郡张匡特节和解。兴等不从命,刻木像汉史,立道旁射之。”太中大夫和 太守经调解竹王不服,反而用木头刻制汉史肖像,立在路旁随时用箭射击,藐视朝庭,侮辱朝官。于是竹王兴被朝庭捉拿,在 郡邑遭到宰杀,王兴之子迫使二十二邑反抗朝庭,这时汉朝起兵灭掉竹侯王。再相隔80年公元107年,东汉永初元年,汉朝置夜郎郡在兴义州地,夜郎郡太守领四县,即夜郎、谈指、广谈、谈乐。近年贵州省文物工作者在兴义州地发掘出土大量汉代文物资料,证实该地曾经是夜郎郡都邑,总之贵州夜郎古王国起始沿革是从商周开始,经过战国后期的扩展,再到秦、汉的缩编与消亡,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演变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贵州各族人民始终坚持团结奋进,艰苦创业的互助精神,创造省内数千年来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多少年来永保光辉、灿烂、文明的多彩贵州。希望能对楼主有所帮助、(望采纳)

❸ 中国历史上的古夜郎文化到底在哪里

你可以查一查成语字典中(夜郎自大)里边有点资料.

❹ 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在哪里

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

《夜郎自大》是出自我国古代的一个成语,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夜郎古国因被人们所熟知。历史上的“夜郎国”曾是一个国富兵强的泱泱大国。夜郎国存在了约300多年,其文明发展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汉开发西南夷后,在巩固国家统一的大战略中,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夜郎古国的具体位置,史籍记载都很简略,只说:“临牂牁江”,其西是滇国。牂牁江是汉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据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国都邑番禺(今广州)的记载,考订为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多数人认为,夜郎国的地域,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

夜郎王为了扩展地域,先后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多处建立城池,由于夜郎王在这些城池都有过短时间居住,便成了后人争夜郎古国的理由。

(4)地理中国夜郎金山扩展阅读:

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同的夜郎。李白所说夜郎,为唐玄宗天宝年时在今贵州桐梓一带所设的夜郎郡,时间上距夜郎灭国已700多年。此前晋朝也曾在贵州设置过夜郎郡,地点大约在今贵州北盘江上游,距夜郎灭国也已300多年。历史上用夜郎作县名更出现过多次,上述前后两夜郎郡的首邑都叫夜郎县。

此外,唐初在今贵州石阡一带曾设置过夜郎县。不久在今湖南新晃一带又设置过夜郎县。宋代也短时间在湖南新晃设置过夜郎县,这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叫夜郎的县名。进入21世纪后,贵州数县市及湖南有关县市曾争相更名为夜郎。

湖南新晃县2010年宣布,将斥资50亿元人民币重建“夜郎古国”,贵州则证明:夜郎国首府在黔北。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存在约300年后神秘消失。由于其历史原貌与都邑所在史籍少有记载,近年关于夜郎古国属地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❺ 夜郎是现在中国的什么地方

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或称南夷。原居地为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古夜郎目前所在地址:中国贵州省桐梓县夜郎镇(夜郎故都之竹王城,即唐朝大诗人李白流放之地)

❻ 地理中国金山神水观后感

相传,成吉思汗西征途中,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曾经发现过一种能够治病疗伤、快内速恢复容体力的水,成吉思汗将这种水命名为“天汗圣水”,时至今日,当地仍然流传着有关“天汗圣水”的传说。为了彻底揭开“天汗圣水”的神秘面纱,《地理·中国》摄制组,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员王飞腾,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展开考察。
相传,成吉思汗西征途中,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曾经发现过一种能够治病疗伤、快速恢复体力的水,成吉思汗将这种水命名为“天汗圣水”,时至今日,当地仍然流传着有关“天汗圣水”的传说。为了彻底揭开“天汗圣水”的神秘面纱,《地理·中国》摄制组,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员王飞腾,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展开考察。(《地理中国》 20150713 新疆好地方·金山神水(上))

❼ ”夜郎自大” 问 夜郎国今是什么地方!

夜郎囯,是中国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夏商时属百濮地,夜郎成名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 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

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前后约300年。

(7)地理中国夜郎金山扩展阅读

根据彝族的传说可知,夜郎兴起于夏朝时期,历经武米夜郎、洛举夜郎、撒骂夜郎、金竹夜郎4个朝代,于后汉时在王朝终结,历时大概有两千余年。

夜郎时期,夜郎国只是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君长国。从国王采默即位开始,以夜郎为首,四周的小国建立起了联盟,并与周朝建立了联系。采默夜郎统治的联盟有5个成员国;多同夜郎统治的联盟有6个成员国;兴夜郎统治的联盟有10个成员国,其中有7个归其直接统治;

苏阿纳夜郎统治的联盟有9个成员国;苏阿纳之后,夜郎盟长转移到佐洛举部落,是为洛举夜郎。洛举夜郎曾经统治了10个方国。但这一代夜郎王朝在首领佐洛举死后就断了香火,来自于武部分支的撒骂继任盟主,建立撒骂夜郎。

撒骂夜郎曾经非常强大,但频繁的战争消耗了这个王朝的实力,它统治下的句町部的幕帕汝舍磨部逐渐强大起来,首领金竹于是掌握了夜郎的军政大权,成为夜郎盟主,建立金竹夜郎。

❽ 古夜郎地理环境如何

夜郎,又称作夜郎国,是中国汉朝时所谓西南夷中的一个国家,夜郎的中版心位置,至今尚无权定论,学术界的认识分歧亦很大。有学者认为位在今天贵州六盘水毕节一带。关于夜郎国的记载主要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而根据考古的资料,一般认为其在中国的战国时代已经存在。因为牂牁江是今六盘水市与普安县的交界处,所以六盘水和毕节赫章可乐遗址这一片被认为是夜郎古国所在地。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曾名夜郎县。
毕节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季风气候比较明显,降雨量较为充沛,立体气候突出,全市各区县多年(1951~1998)平均温度在10℃~15℃之间,最高为金沙县,最低为威宁县;年日照数在1096~1769小时之间,最多为威宁县;无霜期245~290天,金沙、织金两县最长;年均降水量849~1399毫米之间,最多为织金县,最少为赫章县。
海拔相对高差大,垂直气候变化尤为明显,山上山下冷暖不同,高原盆地寒热各异,利于多种动植物生长。2010年,年平均气温在12℃~15.4℃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在995.2小时~1631.6小时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727.3mm~1193.2mm之间。

❾ 夜郎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啊

古夜郎目前所在地址:中国贵州省桐梓县夜郎镇(夜郎故都之竹王城,即唐朝大诗人李白流放之地)

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或称南夷。原居地为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
秦及汉初,夜郎已进入定居的农业社会。地多雨潦、少牲畜、无蚕桑,与巴、蜀、楚、南越均有经济联系。蜀地的枸酱等土产,常经夜郎运到南越。
西汉初,竹王多同兴起于遯水(今贵州北盘江),自立为侯。建元六年(前135),武帝遣唐蒙入夜郎,招抚多同,并于元光四至五年(前131~前130)在其地置数县,属犍为南部都尉。汉对西南夷的经营从此开始。元光六年,汉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驿站,以便交通;同年,司马相如等又奉使宣抚。元鼎五年(前112),武帝征南越,因夜郎等不听调遣,乃于翌年发兵平定西南夷之大半,在其地设牂牁郡(治今贵州关岭境)与夜郎等十余县,同时暂存夜郎国号,以王爵授夜郎王,诸部族豪酋亦受册封。西汉末,夜郎王兴与钩町王禹、漏卧侯俞连年攻战。河平二年(前27),牂牁太守陈立杀夜郎王兴,夜郎国灭。夜郎立国共三四百年。建夜郎国者究系何族,众说纷纭,主彝、苗、仡佬、布依等族先民者均有之。传世贵州古彝文经典《彝族世系》有“彝族天生子,多同来抚育”,“多同权威高,多同天宫主”,“祖宗变山竹,山竹即祖宗”等记载;传说多同亦称金竹公,可见彝族视多同为祖先。又据,今在威宁县出土的汉代陶器上有刻划符号四十多个,其中二十八个一般认为是古彝文,果然如此,则汉代贵州西部已住有彝族先民,并具较高文化,夜郎国或即为彝族所建。按夜郎及其附近诸部落自战国时代以来便与秦、楚、南越诸地有贸易关系,至西汉成为汉郡县后,日益受到汉文化影响,中原的钢铁制品、手工业品、生产工具与灌溉技术等都很快输入夜郎地区,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带挖掘的很多汉墓中的遗存足资证明。但这些遗存同时证明一部分土著习俗文物也遗留了下来。
夜郎人的青铜矛 贵州清镇玡珑坝出土
夜郎国之谜
公元前122年,西汉使者到滇国(今云南省),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而当时汉朝皆以夜郎称呼西南各国,夜郎国因此得“夜郎自大”之名。从此“夜郎自大”就成了自以为是、骄傲自大者的代名词。实乃千古之冤。这里的夜郎到底指哪儿,史书并无详细记载。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随君只到夜郎西”中的夜郎又指哪儿?
据《史记》记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专家指出,夜郎没有一个固定地点,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夜郎在哪儿,夜郎古国的文明中心在哪儿……
探寻古文明:夜郎国究竟在哪里
历史上,夜郎王的一句“汉孰与我大?”让世人贻笑千年。“夜郎自大”作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典故,几乎成了贵州人的代名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夜郎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人文价值正在为世人看重。一段时间以来,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都在抢“夜郎”。夜郎国究竟在哪里?
可乐,揭开千古之谜一角
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后约300年。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这个古老的文明在史籍记载中留下了一团迷雾。赫章可乐“西南夷”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为神秘的夜郎文化揭开了辉煌的一角。
中华文化是多元文化的复合体。当汉文化在中原大地崛起时,边疆也出现了多民族文化,“西南夷”便是其中之一。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志》中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西南夷在历史上泛指云贵高原与川西的古老民族,夜郎文化便是西南古老民族文化的代表。
据负责可乐墓葬考古发掘的贵州省博物馆研究员梁太鹤介绍,自1958年在赫章县可乐民族乡发现第一批出土文物以来,考古部门先后进行了9次发掘,但再次引起国家和考古界关注的还是2000年的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及历年调查有几方面值得重视,一是可乐墓葬分布面大,涉及范围达3.5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墓葬高密集中,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墓葬80多座,其中有不同时期的墓葬叠压在一起,为省内考古罕见;三是延续的时代长。战国、西汉、东汉时代都有大量的文物出现;四是反映的文化底蕴丰厚。出土的大量文物,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独特的夜郎民族文化,以及秦汉时期的汉文化与夜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可乐”以其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文化属性,荣获200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可乐遗址·古墓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以史书记载及考古成果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后,夜郎国在贵州已成为不争的史实,但夜郎国的都邑究竟在哪里?梁太鹤说,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可乐“西南夷””墓群的发掘,对探究古夜郎族属和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神秘的柯洛倮姆
可乐,彝文古籍称为“柯洛倮姆”,意为“中央大城”,史志记作“柯乐”,后演变为“可乐”。今天杂居可乐的彝、苗、布依等少数民族中,彝族人最多。当地人说,彝族最先进入可乐,他们将这批“西南夷”墓葬叫做“莕人坟”或“莕人洞”。
一直生活在“柯洛倮姆”的百姓们,哪里想到他们捡回家去砌猪圈、盖茅厕的砖瓦,竟是秦砖汉瓦;那些从“莕人洞(坟)”挖出来,认为带有邪气而随手扔掉的坛坛罐罐,竟然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今天,人们无不惊喜慨叹,贵州这片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的土地上,竟然沉淀着厚重的古老文明。
据彝文古文献记载,当时与贵州可乐齐名、能称“倮姆”的,有成都(勒姑倮姆)、重庆(储奇倮姆)、昆明(勒波倮姆)等西南地区的著名城市。贵州考古专家宋世坤研究员分析,将历史的发掘与文献对照研究推断,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可乐地区很可能是属于夜郎国的重要“邑聚”或“旁小邑”的境地。
宋世坤说,可乐地处滇、黔边界,交通发达。据文献记载,这里曾是进入贵州的彝族默部(黔西北彝族水西始祖)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贵州何处是夜郎
夜郎国的疆域究竟有多大?有专家分析,夜郎在建邑可乐时,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夜郎王为了扩展地域,先后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多处建立城池,由于夜郎王在这些城池都有过短时间居住,便成了后人争夜郎古国的理由。
梁太鹤说,从可乐“西南夷”墓群看,只能说明可乐当时的繁荣,夜郎的都邑究竟在何处,疆域有多大,发掘才刚刚开始。目前除了可乐遗址外,在周边地区发掘的遗址中,还陆续出土一批夜郎时期地方特色的重要文物。
梁太鹤感慨地说,夜郎文化与周边发掘、研究成熟的巴蜀、滇、楚和南越文化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但由于经费、人才紧缺等问题,使古夜郎文化的发掘、研究进展迟缓。
贵州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学家们因此殷切呼吁,希望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对夜郎历史文化发掘的力度,这不仅对贵州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为填补中华民族文化的完整。
夜郎古国沉睡“沅陵”
近日,由中科院长沙土地构造研究所和湖南考古研究所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对湖南沅陵窑头村一带的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和测试,初步确认位于沅陵县城南窑头村的古遗址,就是秦代古黔中郡故城遗址。那40余座大型古墓中,大的墓穴规格为40米×40米,一般的在20米×15米左右,远远超过了当年震惊世界的长沙马王堆汉墓20米×17米的规格。
有专家认为在古墓没有开启前,尚无法完全确定窑头村就是古黔中郡郡城所在。
但古书记录表明,这一带的确就是古黔中郡中心地区所在。沅陵县古称辰州府,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有酉水河,沅水贯穿全境,构成大小910多条复杂的河汊水系。
历史上,这里就是文化昌盛之地。这一带在战国至汉代的数百年间,曾产生过史载的以“五溪蛮”苗人势力为主的夜郎古国,当地土著力量的辖区也大致和古黔中郡的治所范围重合。此发现有望揭开“夜郎文明中心之谜”。
沅陵考古专家夏湘军告诉记者,黔中郡辖现湘西沅水、澧水流域,鄂西清江流域,四川黔江流域、贵州东北部地区。沅陵与贵州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而沅水是大西南通往长江的必经之路,是兵家必争之地。传统上认为古夜郎主要在贵州境内,但是据史书记载,夜郎当时有10万精兵,这么庞大的队伍,需要一个广阔的领域来支持,不排除有这种可能。同时他又指出,唐代这里曾叫过“夜郎县”。据考证,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的方位就在沅陵。
“竹崇拜”能道出夜郎古文明中心吗?
熊宗仁所长告诉记者,据《后汉书》记载“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溪,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
长养有才武,遂雄长夷狄,以竹为氏。”这是来自民间的传说,生动地反映了夜郎的建国经过。夜郎在西汉后期逐渐建立政权。而“竹崇拜”则成为夜郎的一种标志。
夜郎文明中心,当然与“竹崇拜”有紧密的联系。“贵州长顺县广顺镇”为古夜郎文明中心的说法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广顺坐落在天马山下,左有美女山,右有郎山、夜合山。金竹夜郎时的金竹夜郎王府就坐落于郎山、夜合山、摆脱山、金竹大坡怀抱中。当地老百姓称古城池为夜郎王府、旧府、竹王府、金王府等。贵州民族学院王子尧教授告诉记者,现场还可看到残墙断壁旧址。古城池内为2平方公里,是目前发现最大的金家遗屯。周围山峰环绕,仅有4个出口。内有2道城墙,分成内外城墙,用土石筑成,金氏族人长期居住。
郎山西侧山下有被官兵杀害的全族人的万人坑,东边南湖有箭厂及营地等。解放后民间在耕地时挖出的金剑、方印、青铜匙等多种文物,曾为村民所目睹,杜鹃湖在基建时也挖出多处古夜郎的坟墓,保存完好,均是历史的见证。
夜郎家族(金氏家族)自汉始祖夜郎王至今,完整的族谱还保存着。除前几年住镇宁的金氏家族为写延续的族谱取去一本外,现广顺还有金氏族谱。夜郎家族姓金是因夜郎侯曾指竹为姓,所以金竹夜郎后裔大都姓金。
据史书记载,永乐十一年第6任土司德珠病故后由长子金庸赴京承袭安抚使职,次子金鉴分袭后苑土司(今贵阳金筑镇),三子金铎分袭谷通土司(今罗甸)、四子金钧分袭扬义司(今福泉)。在当时社会里长子应掌管中心统治区,其他后裔分袭其他边疆之地,可见当时广顺是处于政治中心地位的。
著名学者莫友芝告诉记者,据清朝著名史学家郑珍认为,夜郎县在今府治左右。
古都城外东面1公里处的九龟下滩处还有大批集中安葬的古墓群。专家们认为整个古都城的布局与设置,都与史书记载的十分吻合。但此处是否是古夜郎的惟一都城,还有待进一步研考。
夜郎水运的起点是夜郎王国的首邑吗?
熊宗仁说,贵州的牂牁江被中外专家誉为“夜郎都邑之乡”,木城郎岱古镇被誉为“夜郎国都前宫”,很多的学者都认为这里是夜郎国的首邑。牂牁江区境内的老王山原名叫郎山,因山崖上形似月牙般的月亮洞中埋有夜郎老王和王妃而得名。茅口九层山的来历,就与夜郎国兴起来的牂牁国都有关。相传,夜郎王希望选择有100座山峰的地方建都,因他看到牂牁江打铁关一带山峰重重叠叠,云遮雾绕,恰似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非常有帝王基业气势,于是夜郎王站在中央山头上数山峰,数来数去只有99个,哪知他竟将脚下站着的一个漏数了,为此他只好非常遗憾地将夜郎国都建在美丽壮观、气势磅礴的牂牁江畔。
从这一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神秘的牂牁江、大补王寨、古驿道、古驿站、牂牁古国的女阴图腾、牂牁江畔硕大的王子坟、古烽火台、“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的古石碑,无不显示出夜郎王侯的气势和风度。
另外,茅口一带的老百姓发现的西汉时期的青铜酒杯、青铜手镯、银质针线盒,月亮洞中发掘的夜郎王、王妃遗骸和陪葬的陶釜都证明了茅口是夜郎古文明中心所在。茅口古镇的老百姓修房挖屋基时发掘了连片铺道路的大青砖。不难想象,如果茅口不是夜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中心,绝不会用在当时算是高档豪华的大青砖来铺道路。贺国鉴先生告诉记者夜郎王国的首邑也可从水道进行对照考察。
据《安顺府志》,月亮河在(今六枝)城北20里,流到安南(今晴隆)属而入茅口河。郎岱、镇宁、归化(今紫云)之西北,盖属夜郎。由此可得出郎岱即古之郎山,夜郎由此而得名。由此看来,夜郎国的首邑在今六枝特区月亮河流域,并根据“夜郎临牂牁江”的文献记载,茅口是夜郎水运的起点。
凭面相能认定夜郎王室后裔
据熊宗仁介绍,茅口的河塘城村有一支夜郎王室后裔。木城村坐落在雄山奇水之间,右傍老王山,左临牂牁江,依山傍水。这个村有100多户人家,村口有一棵千年石榕,密密匝匝裸露在地面的根须有8.5米长。
这里民风淳朴,好客热情,尤其是年轻的姑娘媳妇,端庄大方,言谈举止优雅得体。更令人惊奇的是,牂牁江一带属亚热带气候,海拔低,日照强,这一带的人们肤色黝黑,而惟有木城村的姑娘五官端正、粉脸桃腮,身段优美,长得十分漂亮。尤其是姑娘们柳眉杏眼,水灵动人,白玉般的牙齿和仙桃般的红唇再配上浅浅的酒窝,一颦一笑气度不凡,大显王室遗风。
旅游开发专家汪朝阳先生经多次实地考察认为,这里三面环山,惟有险峻的打铁关地势险要。牂牁江解决了古代水运和生产生活用水,两岸土地肥沃,盛产甘蔗、水果、蔬菜、花生,的确是利用天险屯兵建都的好地方。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牂牁江就是六枝的月亮河,从各方面情况看,这一带具有建立都邑的条件。再说这里的姑娘,长相气质与牂牁江其他地方的人大不一样,这可能是遗传基因和宫廷遗风形成的。这里的人可能是夜郎王室的后裔。
夜郎古都一直在变
贵州民族学院的王子尧教授告诉记者,从研究来看,夜郎的国都好像到处都是,除了沅陵、广顺、茅口等3个地方,牵涉到贵州省境的还有安顺、镇宁、关岭、贞丰、桐梓、贵阳、石阡、黄平、铜仁和云南省的宣威、沾益、曲靖,以及湖南省的麻阳等地方。于是有的学者就独辟蹊径,指出:既然在各地都发现有相关文物,证明该地为夜郎古都,这是否说明夜郎都邑处在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没有一个固定的地点。
王教授认为,夜郎国时期战争频繁,疆域不断变动,其国都也不可能长久地固定于一地,应该是不断变迁,经常变化的。
背景资料:
失落的文明——“夜郎”
我们现在所指的夜郎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战国秦汉时期的夜郎;二是指上溯与它有关的古柯,下延至夜郎灭国以后汉晋直至当今。
夜郎是我国秦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或曰部族联盟。西汉以前,夜郎国名,无文献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并县),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常琼《华阳国志·南中志》)
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其存在的上限似难确定,下限则被认为是在汉成帝河平年间(约公元前27年)。这一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这朵古代文明的奇葩尽管过早地凋谢了,而它的影响却历久不衰。
夜郎人几乎都是侗族人,只是因上一代不知什么原因弄错了,几乎全被变成了汉族。

❿ 中国历史上楼兰,夜郎两大神秘古国都是如何凭空

楼兰国原名鄯善国,《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此外唐玄奘在其旅行末尾也做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楼兰在汉代西域是一个非常强悍的民族,楼兰人民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罗布泊的西北,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非常繁华的城邦。楼兰国虽躲不过最终被黄沙掩埋的命运,但曾经它的身边有烟波浩渺的罗布泊,有茂密的胡杨林。
西汉王朝的衰落导致楼兰与中原渐渐失去了联系,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时,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楼兰城的消失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丝绸之路”的改道
两晋之后,丝绸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楼兰的驻兵和屯田事业也从此向北转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楼兰古城便慢慢被废弃,最终销声匿迹。
其二、缺水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塔里木河中游的主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断水了。水资源的缺乏使得人们的卫生状况恶化,抵抗力减弱,于是瘟疫爆发,楼兰古城居民为了生存只得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
其三、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
楼兰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导致大片森林被砍伐,同时因地理位置优越,人口的增加使屯田开荒需要大量烧荒,手工作坊、民用炊火都要砍伐大量的林木。这个说法也是最为流行的说法。
楼兰国消失后的千百年,它只存在于零星的典籍记录中,当它再度回到人们的视线,是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西方探险家偶然发现了消失千年的楼兰古城,由此掀起了各国考古探险家对楼兰古国新一轮的探查。
那么楼兰人到底源于哪里呢?有人说楼兰人属于印欧部落人种后裔;有人说属于雅利安人;甚至有学者提出楼兰人更接近阿富汗人。无论如何,这个问题注定扑朔迷离了。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