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区地理
『壹』 中国4大地理分区分界线意义
依据来【气候】和【地形】的差自异,同时兼顾【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的不同】来划分的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和北方以秦岭--淮河(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依据:气候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为界。
『贰』 中国地理区域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方式有很多种,列举比较常见的。
气候划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内半干旱区,青藏容高寒区
经济划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农业划分(与气候也有较大关联):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人口划分:以黑河腾冲线分成两部分,西部人口较少,东部人口较多。
行政划分: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另注,中国历史悠久,各省份多以山脉、河流为界划分。
『叁』 中国地理的区域划分以及所属省份
中国一般分为七大地理地区:
1、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3、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4、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6、西南(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7、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中国分区地理扩展阅读
中国地理区划可以认为是国家地理区域划分的简称。地理区域划分首先是把全国国土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把一个国家的全部国土区域按照其特点划分成几个大块,以便进行地理、气候、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由于中国疆域的宽广,从地形、气候、人文、经济和政治各个角度分析,有各种类型的地理区域,各种地理区域类型可以划分为自然带、亚地带、自然大区、自然区等等亚区。
四大经济分区: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
中部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东部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
西部地区(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肆』 中国三大地理自然分区是什么
我国西部海拔复高,制东部海拔低,如图突出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我国陆地地势可划分为 中国第一级阶梯、中国第二级阶梯与中国第三级阶梯共三级阶梯。
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使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中国第一阶梯
盆地:柴达木盆地;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之南
、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中国第二阶梯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盆地有: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1000~2000米。
中国第三阶梯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
『伍』 中国地理分区的意义是什么
把全国区域按照其特点划分成几个大块,以便进行地理、气候、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回面的研究答和管理。
自然地理区划(简称自然区划)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及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域划分为一定等级系统的研究方法。
自然区划是在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主要体现温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异,提供自然生产潜力的系统资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布局和制定各种规划的基础,也是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改善生态环境和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