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冲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壹』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怎么样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研究所重点开展农业生态、湿地生态、遥感与地理信息、环境与区域发展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旨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贡献。研究所于2002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序列,201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特色研究所序列。“十三五”期间,研究所重点开展“苏打盐碱地高效治理与草地生产力提升技术”、“东北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黑土地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领域的研究工作,可望取得重大突破;重点培育“松嫩平原资源高效型作物生产模式研发与应用”、“三江-松嫩平原湿地水文调蓄能力与农业水资源保障”、“退化湿地恢复与人工湿地构建”、“东北农田环境影响机制及污染控制修复”、“东北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评估与空间格局优化”等研究方向。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逐渐优化。截止2018年,东北地理所在岗职工313人。其中科研岗199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3人,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首席科学家10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9人。
科研平台稳步发展。研究所构筑了包括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研究中心、12个野外实验站,24个农业研究与示范基地的科学研究及技术示范体系。建立了中科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打造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东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建设了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实验室、吉林省草地畜牧重点实验室、长白山湿地与生态吉林省联合重点实验室、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研究平台。建成以黑龙江三江沼泽湿地国家野外观测站为核心、涵盖主要湿地类型的东北湿地观测网络,以黑龙江海伦农田国家野外观测站为核心的东北农业监测网络,以及中科院净月潭遥感实验站等野外研究站。在东北地区建有中科院东辽生态农业研究与示范基地等24个示范基地。
60年的耕耘,东北地理所取得了累累的科研硕果。创建了我国湿地学科理论体系,揭示我国湿地形成与发育规律,研发退化湿地恢复和苏打盐碱湿地苇-蟹/鱼-稻复合生态模式。阐明了黑土演化过程与驱动机制,首次克隆了控制大豆开花期的最大位点基因E1以及控制大豆长青春期性状的经典基因J,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理论体系和最大容量的大豆突变体库;研发和创新集成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治理关键技术、苏打盐碱地顶级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和大规模以稻治碱改土增粮技术、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育成东北优势作物大豆、水稻和玉米20个新品种,其中多个品种被列为国家主推品种,“东生”系列10个大豆品种已全部获得市场转化,品种转让资金超过2000万元;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面积累计达2.4亿亩。研制机载三频段微波辐射计,奠定了我国卫星微波遥感器研究和应用基础;建设东北地区时空分辨率最高的资源环境信息库;主持编制吉林省、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建所60年来,发表SCI论文2000余篇,其中Ⅰ区和Ⅱ区SCI论文500余篇;部分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Plant Cell、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湿地领域发表SCI论文数量居国内首位、全球第四;黑土领域发表SCI论文数量居国际前列。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27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23项。研究所共获得科技奖励20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第一完成单位1项),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7项。
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研究所现有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和8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自1981年招生以来,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192名。有115名研究生荣获中科院院长奖等各类冠名奖;4名博士生获得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11名导师荣获中科院优秀教师、朱李月华优秀导师等奖励。在站博士后25人,在读博士生125人、硕士生78人。
国内外合作交流不断拓展和深入。研究所与国内优秀的科研机构、大学、创新企业联手,建立协同创新体系和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与中国农科院,吉、黑两省农科院,新疆农垦科学院等进行联合攻关;与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开展协同创新;与吉、黑两省各级政府,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相关创新企业共同开展成果转让与示范推广。不断拓展与世界知名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作,与湿地国际、美国国家湿地中心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和埃迪斯科文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太平洋地理研究所和水与生态问题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机制。
东北地理所建成的跨学科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拥有国家CMA计量认证资质。主办了《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地理科学》、《湿地科学》、《土壤与作物》4个期刊,其中《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被国际《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地理科学》被公认为国内地理学3大核心期刊之一。挂靠学术组织和学会有: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中国分会、世界黑土联合会、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理学会、吉林省遥感学会、黑龙江省黑土资源保护利用学会、黑龙江省山野菜资源保护与利用学会。
和谐奋进的创新文化支撑研究所实现跨越发展。60年来,研究所形成了以人为本、开放合作、兼容并蓄的创新文化和“团结、务实、开拓、发展”的东地精神。200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多位科学家荣获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中科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中科院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
『贰』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怎么样
简介: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哈尔滨园区)前身为黑龙江农专业现代属化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6月,2002年3月8日与原长春地理所整合成为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现有在职职工85人,其中科技人员55人,科研支撑人员10人,管理人员与后勤服务人员20人。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是博士、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2005年圆满完成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二期创新工作,通过科学院的考核评估,顺利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创新行列。
注册资本:850万人民币
『叁』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的单位概况
中国科学院东抄北地理与农业袭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哈尔滨园区)前身为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6月,2002年3月8日与原长春地理所整合成为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现有在职职工85人,其中科技人员55人,科研支撑人员10人,管理人员与后勤服务人员20人。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是博士、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2005年圆满完成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二期创新工作,通过科学院的考核评估,顺利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创新行列。
『肆』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机构领导
所长:何兴元
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苏阳
副所长专:张平宇
副所长:黄铁青
副所长:李秀军属 姓名任职时间职位丁锡祉1958.12-1967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地理研究所所长赵德祥1978.9-1980.1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所长刘哲明1983.8-1986.9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所长刘兴士1986.9-1994.11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所长何岩1994.11-1996.6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所长邓伟1996.6-2006.2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张柏2006.2-2008.7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
『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就业情况怎么样
呵呵,现在就业不看你是哪里毕业的,也不看你的工作能力,而是看你家庭经济实力和社会关系,实话实说喽,不是泼冷水,过来人的真心话。
『陆』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的介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哈尔滨园区回)前身为黑龙江农业答现代化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6月,2002年3月8日与原长春地理所整合成为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现有在职职工85人,其中科技人员55人,科研支撑人员10人,管理人员与后勤服务人员20人。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是博士、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2005年圆满完成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二期创新工作,通过科学院的考核评估,顺利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创新行列。
『柒』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科研条件
截至2014年底,东北地理所共有在职职工39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19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 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2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技术人员8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8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宋长春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于洪文·冯献忠·卜庆云·张斌·周道玮·袁晓辉·王光华·孔凡江吴东辉刘宝辉·梁正伟夏正俊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共有4个研究中心,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5个野外台站。
研究中心:湿地生态与环境、区域农业、遥感与地理信息、东北区域发展;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碱地生态经济工程实验室、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野外台站:黑龙江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东北湿地观测研究网络、黑龙江海伦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长岭草地农牧生态实验站。 国际合作 2011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王法辉教授来所进行学术交流。
2011年10月9日-10月23日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Neil McLaughlin博士和助手Stephen Burtt到该所进行了为期15天的访问和学术交流。
2010年8月9日-14日对位于哈巴罗夫斯克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水与生态问题研究所(Institute for Water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Far Eastern Branch,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进行了友好访问和学术交流活动。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与德国马普学会化学研究所、俄罗斯太平洋地理研究所、日本地球环境综合国立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作物研究所、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水土研究中心、韩国国家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分别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在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机制。 院地合作 2012年3月13日,白城市副市长刘红霞率团来该所访问交流。
2010年8月,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到海伦站进行学术访问。
2008年8月23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家来该所探讨菜用大豆育种合作事宜。
此外,该所挂靠学术组织及学会有: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中国生态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理学会、吉林省遥感学会、吉林省环境学会环境地学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黑土资源保护与利用学会、世界黑土联合会。
『捌』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 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所址变迁 年代 地址 单位名称 1958.10-1960 人民大街138号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教学楼 1960-1963 自由大路34号 吉林省体育学院(原东北师大中文楼) 1962-1964 民康路4号 吉林省科委(原中科院吉林分院电子楼) 1962-1964 西中华路6号 西中华宾馆(原中科院长春地质研究所) 1964-2002.5 工农大路16号 长春地理研究所(2002.3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02.5-至今 高新开发区高新路3195号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址变迁 年代 地址 单位名称 1978.6-2002.3 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8号 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所名变更 年代 名称 隶属关系 1958.10-1960.8 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960.9-1960.12 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地质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961.1-1962.10 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地理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962.11-1970.6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970.7-1978.6 吉林省地理研究所 吉林省科技局 1978.7-2002.3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2.3-至今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所名变更 年代 名称 隶属关系 1978.6-2002.3 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002.3-至今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玖』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介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回研究所和原答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研究所重点开展农业生态、湿地生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与技术、区域发展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截至2014年底,东北地理所共有在职职工393人。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有4个研究中心,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野外台站,共有在学研究生196人(其中硕士生81人、博士生115人)、在站博士后24人。
『拾』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怎么样
回答楼主:抄字 - 直接购买!
具体袭的解释:最好的历年真题直接到学校购买,一般在学校或图书馆,资料室花钱小,装订的书,非常方便。当我得到东北师范大学地理毕业生,并且是直接足够的历年真题买。
亲自去了! - 非常重要!为什么呢? - 这是买成书年代真题简单地索取研究生在校园里找到了 - 非常有效!
考研成功的,累计? !
我希望能帮助你!
个人宣言:我香港 - 诚实的国王 - 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缩写,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