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东南地区地理特征

中国东南地区地理特征

发布时间: 2021-02-27 04:59:24

中国地理上的东南包括那些省份

包括广东、广西、山东、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台湾、香港、澳门。

1、广东

广东,简称“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广州。名由岭南东道、广南东路演变而来。

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下辖地级市21个、市辖区65个、县级市20个、县34个、自治县3个。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广东也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2、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广西界于北纬20°54′-26°24′,东经104°28′-112°04′之间。

东界广东,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隔海相望,西与云南毗邻,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南与越南接壤,广西陆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

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貌总体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6大类构成。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珠江、长江、红河、滨海四大水系。

3、山东

山东省,简称“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济南。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山东界于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山东省总面积15.71万平方千米。

山东地势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是半岛,西部及北部属华北平原,中南部为山地丘陵,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貌。

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平原、湖泊等多种类型;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小清河和胶东五大水系。山东省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4、福建

福建省,简称“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福建省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

福建地势呈“依山傍海”态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5、浙江

浙江,简称“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界于东经118°01'-123°10',北纬27°02'-31°11'之间。

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省总面积10.55万平方千米。

6、江苏

江苏,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南京,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江苏界于北纬30°45'-35°20',东经116°18'-121°57'之间,北接山东,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江苏省总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

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江苏省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7、江西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南昌。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为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

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华东地区,界于东经113°34′36″-118°28′58″,北纬24°29′14″-30°04′41″之间。

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22.1万,下辖11个地级市、26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63个县。

8、台湾

台湾(Taiwan),简称“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台北,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台湾省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共80余个岛屿所组成,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

9、香港

香港(Hong Kong),简称“港”(HK),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中国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市相邻,南临珠海市万山群岛。

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262个岛屿,陆地总面积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48.69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末,总人口约748.25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均寿命全球第一。

10、澳门

澳门(葡语Macau、英语Macao),简称“澳”,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车牌粤Z(进入内地)。葡萄牙于1887年12月1日非法占领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正式回归祖国。

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岸。北与广东省珠海市拱北相接,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相望,东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

相距60公里,南临中国南海。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二岛组成,陆地面积32.8平方公里,总人口65.6万(截至2018年3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东南地区

⑵ 中国东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中国东南地区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多数地区为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m。

⑶ 中国地理各区域的特征

中国地理各区域的特征

降水条件: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热量条件:积温由南向北递减;
地貌条件:分为三级阶梯,西高东低,地形多为山地,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⑷ 中国的地理特征是什么

中国地势西来高东低,大致呈阶源梯状分布。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
中国地形多种多样,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

⑸ 东南湿润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貌:以平原丘陵抄为主 水文:河流袭属于外流河,这里的河流多而且长,夏季容易形成汛期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土壤:多水田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⑹ 中国南部的地理特点和认

在我国,“南方地区”一般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
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南方,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东临东海,南临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2] 包括江苏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大部、贵州、四川东部、重庆、陕西南部、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台湾、甘肃最南端、河南最南端,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多居住在西南和中南地区。
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方”的北界是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1908年,原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等角度出发,在其所著的《新撰地文学》中首次提出“北岭淮水”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当时,与南岭相对应的北岭,即是秦岭。当代学者多认为,“秦岭—淮河”不单纯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而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带”(简称“中国南北分界带”)。

(2)在中国,人文意义上的南方地区常指中国的南部沿海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中南部、海南、云南最南部、香港、澳门、台湾和划归上述省区管辖的临近海岛。南方南面包括辽阔的南海和南海诸岛,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相望;西南界线是中国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界线。
具体大致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福建省、海南省四省三区,及国家划归上述省区管辖的临近海岛,如中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琼)、东沙群岛(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台)、白龙尾岛(桂)等。这使福建省和台湾省成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两个概念的交迭区。虽然在某些时候,福建省、台湾省名义上被列入华东地区,但闽台两省在文化上,风俗上,血缘和人员移动等方面,倾向于华南板块。尤其是福建省闽中南地区的华侨文化,跟广东省西江流域(广肇)、东江流域(惠嘉)、东翼沿海(潮州)的华侨文化,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和表现特征;国家一般将福建、广东两省共同视为重点侨乡。
(3)行政区划概念中的南方,大致包括西南、东南、中南与港澳台地区,即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广东、海南、香港、澳门与台湾。
(4)按南北方位二分法的中国南方:按南北二分法中国可以从大体上分为中国南方地区(含青藏地区)和中国北方地区(含西北地区)两部分,一般以昆仑山-秦岭-淮河为界。

⑺ 东北和东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各是什么

都是平原众多,东南丘陵多,东北山脉多吧。

⑻ 我国东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东南沿复海以季风制气候为主,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山地,河流较多,流速较快,植被主要是落叶和常绿阔叶林,土壤为棕壤红壤、黄壤或者砖红壤性红壤.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明显,气温变化小于中西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⑼ 求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天气特征的介绍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多雨 地理特征 丘陵

⑽ 中国各省区的地理特征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
北京市 京 北京
浙江省 浙 杭州
天津市 津 天津
安徽省 皖 合肥
上海市 沪 上海
福建省 闽 福州
重庆市 渝 重庆
江西省 赣 南昌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香港
山东省 鲁 济南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门
河南省 豫 郑州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湖北省 鄂 武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湖南省 湘 长沙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广东省 粤 广州
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海南省 ? 海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河北省 冀 石家庄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山西省 晋 太原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辽宁省 辽 沈阳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吉林省 吉 长春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青海省 青 西宁
江苏省 苏 南京
台湾省 台 台北
++++++++++++++++++++++++++++
截至2001年底,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下面按照“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庆回归,爱我祖国好河山。”的记忆口诀,分别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简称的由来简单介绍如下: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108°47′~114°15′E,24°39′~30°08′N之间;面积21万Km2。春秋战国时属楚国,秦分二郡,汉属荆州。唐分归两道,因地居洞庭湖以南,始称湖南。宋为两路,元、明设湖广行省,清置湖南省。因湘江纵贯省境,故简称湘。省会长沙。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地处108°21′~116°07′E,29°05′~33°20′N之间;面积18.6万Km2。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之地。秦统一后,楚地为避秦始皇父亲名“子楚”讳,遂以荆山之“荆”改称之。后湖北多称荆,有时合称荆楚。汉属荆州。北宋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因地处洞庭湖以北,始称湖北。元代属湖广行省。明代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清康熙年间,改为湖北省,沿袭至今。因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简称鄂。省会武汉。
广东省位于华南地区东部;地处108°13′~119°59′E,3°28′~25°31′N之间;面积18万多Km2。战国时为百越地,秦属南海、象两郡,汉属交州,唐为岭南道。宋置广南东路和西路,从简称中得广东政区名。元属江西行省,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设广东省。因古时为南越地(越又作粤),故简称粤。省会广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华南地区西部;地处104°29′~112°13′E,20°54′~26°23′N之间;面积23.6万Km2。战国为百越地,秦分属桂林、象两郡,汉属交州。唐属岭南道,宋分广南西路、东路,由简称得广西政区名。元属湖广行省,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初为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壮族自治区。因秦时为桂林郡辖地,故简称桂。首府南宁。
河南省位于古时传说中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和雍州)中心的“豫州”或称“中州”、“中原”;地处110°22′~116°38′E,31°23′~36°22′N之间;面积16.7万Km2。夏、商时期即以此为生息地。战国为东周、韩、魏地,秦设河南县,汉置郡,唐正式建河南(黄河以南得名)道,宋、金分多路,元属河南江北行省,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创河南省。因在豫州之域,故简称豫。省会郑州。
河北省位于北京周边;地处113°04′~119°53′E,36°01′~42°37′N之间;面积18.77万Km2。古时为中国传说中的九州之一。春秋战国时,北部属燕国,南部属晋国,故有“燕赵”之称。秦时设多郡。汉设幽冀二州。三国归魏辖。晋仍设二州。唐为河北道,因地处黄河以北而得名。宋为东、西路。元为中书省所辖。明改北直隶省。清称直隶省。1928年始称河北省。因汉设幽冀二州,故简称为冀。省会石家庄。
山东省位于渤海和黄海之滨;地处114°36′~112°43′E,34°25′~38°23′N之间;面积15.3万Km2。春秋为齐鲁之地,秦分多郡,汉分属青、兖、徐等3州,唐归河南、河北道,宋、金分两路,后改为山东东路、西路,创始政区名称。元属中书省,明置山东布政使司,清为山东省。省会济南。
山西省位于太行山西侧,故称山西;地处110°15′~114°32′E,34°35′~40°45′N之间;面积15.63万Km2。古时属并州,春秋时为晋国,故简称为晋。战国为赵地。秦置多郡,汉仍称并州,唐为河东道,宋置河东路,金被分属。元属中书省。明设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会太原。
江苏省位于长江下游,东濒黄海;地处116°21′~121°54′E,30°46′~35°08′N之间;面积10万多Km2。春秋为吴、宋属地,战国归楚,秦划多郡,汉属徐、扬二州。三国苏南为吴,苏北为魏。唐宋为三道,元归江北、江浙两行省,明直隶南京。清取江宁府、苏州府合称,置江苏省,始得“江苏”政区名。省会南京。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处113°34′~118°28′E,24°29′~30°05′N之间;面积16万多Km2。春秋战国为楚国地,秦属九江郡,汉为扬州地。唐属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为政区原始名。宋为江南西、江南东两路,元为江西行省。明置江西布政使司,清为江西省。因境内大河以赣江为最,故简称赣。省会南昌。
浙江省位于东海的近邻;地处118°01′~123°08′E,27°01′~31°10′N之间;面积10.18万Km2。春秋为越国地,战国为楚国地。汉置多郡,唐始置浙江西、东道(因钱塘江流向曲折——因折与浙同音,又称浙江,渐成地名),宋置两路,元属江浙行省,明为浙江布政司,清设浙江省。省会杭州。
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北部;地处121°13′~135°06′E,43°26′~53°34′N之间;面积46.9万Km2。 古时为肃慎地,汉为挹娄、夫余地。唐属渤海国,辽金为东京、上京二道(路),元归辽阳行省,明属女真奴儿干都司。清1671年沿黑龙江岸筑城,名黑龙江城,后置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地处 34°22′~ 49°33′E, 73°41′~ 96°18′N之间;面积160万Km2,占全国1/6,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古称西域,汉置西域都护府,唐置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宋为西辽地,元设两行省。清属伊犁将军府,被称新疆,1884年建新疆省。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
辽宁省位于东北南部;地处118°53′~125°46′E,38°43′~43°26′N之间;面积14.59万Km2。战国属燕国,秦归辽东、辽西两郡,汉为幽州,唐置安东都护府及河北道,辽金分属三道(路),元置中书省,明设都指挥使司,清初建都称盛京,清末改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久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省会沈阳。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104°17′~107°40′E,35°14′~39°22′N之间;面积6.6万Km2。春秋战国为羌戎、匈奴族散居地,秦属北地郡,汉、魏分属郡州。唐、宋分归两道(路)。元称宁夏行省(取"夏地安宁"义得省名),明设宁夏卫,属陕西布政使司,清属甘肃省。1928年设宁夏省。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首府银川。
青海省位于西北中部;地处89°35′~103°03′E,31°4′~39°19′N之间;面积72.4万Km2。古为西羌居地,汉设郡,隋设二郡,唐、宋属吐蕃。元多属,明为西番地,清多属。1928年置青海省,因境内青海湖得名,简称青。省会西宁。
陕西省位于位于黄河中游,西北地区东部;105°29′~111°15′E,31°42′~39°35′N;20.5万Km2。陕西在西周初得名。当时周、召二公以陕原(同“塬”,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地貌,特点为:四边陡,顶上平)为界分而治之。陕原以东由周公治理,称“陕东”;陕原以西由召公治理称“陕西”;又因陕西在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治地,故又简称“秦”。 秦代为内史及汉中郡、上郡,汉属司隶和并、益州,唐属关内、山南等道,宋初置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自清朝始设陕西省制至今。省会西安。
甘肃省位于河西走廊周围;地处93°28′~108°44′E,32°36′~42°48′N之间;面积45.1万Km2。春秋战国为秦、西戎地。秦置二郡,汉属凉州。唐分三道,宋分两路,西夏时合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两州首字得甘肃政区名。元置甘肃行省,始作省名。明属陕西省,清为甘肃省。因境内有陇山,故简称陇。省会兰州。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处97°32′~106°12′E,21°08′~29°15′N之间;面积39.4万Km2。因省内东部地区古属滇国疆域,故简称滇。省会昆明。春秋楚国开滇,汉属益州。三国属蜀,唐归剑南道,五代、宋为大理国,元设云南行省(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明置云南布政使司,清设云南省。省会昆明。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东部;地处103°37′~109°32′E,24°37′~29°13′N之间;面积17万Km2。春秋战国为楚、蜀、夜郎等7小国地,秦分多郡。汉属荆、益二州,隋、唐置黔中道。宋名贵州,元分属湖广、云南、四川三个行省,明设贵州布政使司。清为贵州省。因元时为黔州,故简称黔。省会贵阳。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处78°25′~99°06′E,26°44′~36°32′N之间;面积120万Km2。周为西戎,汉为西羌地,唐后属吐蕃,元设乌思藏宣尉司都元帅府。明设二都指挥使司,清先分治,后定名西藏(藏为圣洁义,因藏在中国西,康熙帝定名西藏),划为行政区。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首府拉萨。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地处97°22′~110°10′E,26°03′~34°20′N之间;面积56.7万Km2。春秋战国时为巴、蜀国,秦置蜀郡,汉属益州。唐分两道。宋置4路,元设四川行省,简称四川行省,始有初称。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设四川省。故简称蜀(或川)。省会成都。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端;地处115°25′~117°30′E,39°26′N;面积16807 Km2。春秋战国为燕国都城,称蓟。辽为陪都,称南京,又名燕京。金建都于此,号中都。此后800年,元称大都,明、清称京师,曾改称为北平、北京,及民国初年,称为首都。
上海市地处中国海岸带的中部,面临太平洋,背靠长江流域;位于30′41′~31′53′E,120′51′~122′12′N之间;面积6341 Km2。唐宋时期,上海旧城厢一带是个渔村,在它的东面有两条河注入东北方的高桥、长江口一带。东面一条叫下海浦,西面靠近渔村的一条叫上海浦,渔村即以此为名,叫“上海”。新石器时代吴淞口下游一带的居民,以渔猎为生,并创造了一种叫“沪”的捕鱼的工具。这种工具适合于上海一带潮水涨落时进行捕鱼。后来就把这一带地方叫“沪”,简写为“沪”。
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地处116°44′~118°01′E,38°33′~44°15′N之间;面积1.13万Km2。战国时有民散居。汉、隋在此开凿运河,渐成重地。宋、辽时此为前线,金、元称直沽。明置海津镇,后取“天子津渡”之意,以纪念明成祖朱棣夺权胜利,改称“天津”,再筑城置天津卫。清为直隶州、天津府。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跨105°11′~110°11′E,28°10′~32°13′N之间;面积8.2万Km2。大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