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地理汉中

中国地理汉中

发布时间: 2021-01-22 13:39:00

Ⅰ 请问汉中属于哪个省

陕西。

汉中市,陕西省地级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为汉中平原。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留坝县、勉县、佛坪县、略阳县、宁强县、西乡县、镇巴县、洋县2区9县。

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之一,被誉为“汉人老家”。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是成都到西安的必经之地,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1)中国地理汉中扩展阅读:

陕西位置境域:

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兼跨长江支流汉江流域和嘉陵江上游的秦巴山地区。

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毗连,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相邻,南以米仓山、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重庆市接界,东南与湖北省、河南省接壤。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总面积20.5603万平方千米。

陕西辖境南北跨纬度7°54′,最大直线距离863千米。省境最北端在府谷县刘家坡北面,地理纬度为北纬39°35′;省境最南端为镇坪县南缘的杉树坪,地理纬度为北纬31°41′。东西跨经度5°46′,最大直线距离约510千米,平均宽度约400千米。

省境最东端为府谷县黄甫乡段家寨以东黄河主航道中心线,地理经度为东经111°15′;省境最西端为宁强县青木川乡坟林坝西侧,地理经度为东经105°29′。

Ⅱ 地理题:古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

古汉中位于汉水边水运便利。地处南北东西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距其他地方较近。

Ⅲ 中国是以什么分为南北,汉中市又是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

汉中市属于南方,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形成汉中盆地。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北方”与“南方”这种有特指意义的称谓来源久矣。1908年,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在其所著的《新撰地文学》中首次提出“北岭淮水”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当时,与南岭相对应的北岭,即是现在的秦岭。

在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国的地理学家把长江与黄河之间的秦岭、淮河看作是我国的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方分界线。具体的说,这条分界在甘肃、陕两、河南境内,基本上沿秦岭、伏牛山呈东西走向,到方城县折向东南、经板桥往东进入安徽,然后大致沿淮河干流,至江苏的苏北灌溉总渠延伸人海。

2009年,为纪念中国地理学会(前身为中国地学会)成立100周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协同中国地理学会发动全国地学工作者,评选中国境内100年来最有价值的地学大发现。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精选出30项“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其中名列第一的就是“1908年,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首次提出的秦岭—淮河线”,这一观点的提出首次正确界定了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于认识我国自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形成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

地处中国版图地理几何中心,属中国西南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界秦岭主脊,与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为邻,南界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毗连,东与陕西省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

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是西安到成都的必经之地,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Ⅳ 巴蜀汉中 现在是中国的哪些地理位置 求详细

  • “巴蜀”是指当年刘邦管辖的那片地方,如今应该是四川,重庆(不包括四川的西部,因为当时这里是不属于中央管理的)。“汉中”是指如今陕西南部,四川北部,甘肃东南部一带。

  • 汉中险要

汉中地处关中之南,巴蜀之北。形成汉中地位的地形主要是秦岭和大巴山脉。两列山脉平行耸立,东西横亘,秦岭高峻险拔,足以为关中南面屏障;大巴山浑厚绵长,足以为四川北面屏障。几条谷道穿越山岭,成为南北通行的孔道。

秦岭东端有武关,西端有散关,另有三条谷道穿越秦岭中部,作为汉中与关中之间的通道,它们是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秦岭高峻,以至每条谷道都曲折回旋,幽深险峻,不利于人力物力的大规模运动,尤其不利于粮草补给的运输。南北交争之际,多以散关为要冲。在西北方向,西汉水河谷低地提供了一条由汉中通往陇西的比较平坦的通道。在东南方向,汉水连贯汉中与湖北,汉中居其上游。苏代在策划合纵时,曾谈到秦自汉中下汉水击楚郢鄢之地的便利:“汉中之甲,乘船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

从地理形势上来看,自汉中越秦岭北进较难,越大巴山南进却较易。项羽封十八路诸侯的时候,只把巴蜀封给刘邦,可能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可惜后来张良通过项伯的关系,为刘邦请得了汉中地,倘若项羽有汉中地在手,那么刘邦想还定三秦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 巴蜀沃野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王趁巴蜀两国相攻,遣司马错统兵伐蜀,击灭蜀国而并其地。史载“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以此来看,项羽把刘邦封在巴蜀也算比较够意思。

巴蜀即今之四川、重庆,其地理形势有几个特点,分别如下:

一是农业发达,为天府之国。长江及其支流呈向心状汇入盆地底部,东流出川。江河冲积,形成肥沃的平原,宜于农业生产。战国时,秦蜀守李冰又曾营都江堰,灌溉良田千里。

二是外围都是重山峻岭,层峦叠嶂。四川与外部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其东、北两个方向。在此先谈北边的通道,从成都北出,由金牛道、米仓道可入汉中,另由阴平道可通陇上。因四川重心在成都,由金牛道进出最为便捷,故金牛道为川北要冲,剑阁为其门户。阴平道则以地形偏僻险恶、易被忽视而更隐蔽。从米仓道南下巴中可趋重庆,南北对峙之际,由米仓道进军可威胁川中与东南之间的交通线。

三,地处长江上游,东出四川的通道为长江三峡,极为险要。对于下流的湖北,东南地区有顺流之势,攻击东南地区,自古多出四川顺流而下。

Ⅳ 刘备难道不懂兵法白折了七十五万大军。

演义不可信,历史上袁绍, 袁术,曹操鼎盛时期兵力都不超过四十万。就比如演义里的官渡之战,演义说袁绍佣兵70万 曹操佣兵27万 其实 太假了 历史上袁绍其实只有十一万兵马 曹操只有二万兵马
赤壁之战 演义说曹操有八十三万大军 但实际只有二十三万 东吴这边周瑜只用了三万精兵
夷陵之战:在221年刘备准备发动伐吴战役时,历史上其真实兵力大约是11万左右。除去防御汉中必须的3万人和成都、内地的留守1万人外,能用于进攻东吴的只有7万人。由于道路遥远,沿途的留守部队还需要分兵,实际能用于同东吴作战的前线部队仅有4万多人.东吴方面,当时总兵力应在15万左右——陆逊所督的兵团有5万人,原巫山、秭归一线驻守部队5千人,荆州留守部队(诸葛谨部)至少1万人,东线防备曹军的部队不会少于5万人
历史上的刘备带兵是很有一套 带了一堆二线三线的将领,荆襄九郡三十城,前期刘备打下来十二座城池,用7万兵活活的干掉了东吴十万兵马,等陆逊挂帅用连营计故意又让了16座城池给刘备,刘备拿下夷陵之战后就可以成功收复荆襄九郡三十城了,所以懈怠了骄兵了让陆逊有了可乘之机。才惨遭火烧连营 而败走白帝城
其实蜀汉鼎盛时期还是很有一统天下的可能性的 蜀汉鼎盛时期刘备还尚未称帝
刘备集团坐拥荆襄 川蜀 汉中 从地理位置来看 完全占据了优势 而且加上荆襄的兵马全国的兵力再17万~19万之间 能上前线的兵力不下12万 此时的魏国兵力也就只有23万~27万左右 加上北方要御防少数民族的入侵 东南方还要御防东吴 实际能上前线的兵力也就在14~15万之间

Ⅵ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即今湖北襄阳以西十三公里的古隆中山,当时为南阳郡辖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诸葛亮年谱
年号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 1岁 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 189 9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2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硅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4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亮玄收养, 其兄诸葛谨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 195 15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 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2年 197 17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建安4年 199 19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 27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 即著名的“草庐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 28岁 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建安14年 209 29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 31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 34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5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 38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 41岁 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 43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 44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3年 225 45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4年 226 46岁 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 227 47岁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兴6年 228 48岁 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 229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230 50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 51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蜀建兴11年 233 53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 234 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Ⅶ 陕西特产你吃过吗

陕西的历史文化十分的悠久,在当地有不少出名的旅游景点,也有很多特色的美食,只要是来到陕西游玩的旅客最后无一不是满载而归的,那么陕西特产有哪些是可以送人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陕西茶叶

陕西的茶叶也是很有名气,汉中仙毫、安康富硒茶、八仙茶等等,都是茶中的精品。还有一些礼盒装的比如酒,西凤酒、蜂蜜、山珍,都是常见的特产类。如果是想给长辈、亲戚、朋友或者送给老师之类的,可以从网上买一些的一些陕西特产,比如安康的富硒米、陕北的杂粮、一些特产水果之类的也是非常合适。

Ⅷ 汉中市是哪个省

汉中是陕西省的
汉中市地处中国版图地理几何中心,属中国西南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界秦岭主脊,与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为邻,南界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毗连,东与陕西省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东经105°30'50"~108°16'45",北纬32°08'54"~33°53'16"。最大直线长度东西为258.6公里,南北为192.9公里。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因境内洋县生存有全国一级保护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现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勉县、西乡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1区10县及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
。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动物,自然环境与物产非常丰富。拥有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强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略阳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略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被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汉中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源头,201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之一。

Ⅸ 古代汉中是现在的哪个地区

古代的汉中指的是陕西省汉中市。

汉中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汉中的历史发展如下:

1、约120万年前,在汉江沿岸的今梁山镇龙岗寺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龙岗寺遗址是我国发现的为数不多的超过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龙岗寺古人类遗址公园的文化面貌接近北首岭中期前段,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较早的阶段。

2、夏代,境内有褒国。《国语·郑语》及《史记·周本纪》中均记有夏末褒国国君化龙故事。褒国地望约在今汉中地区中部汉江以北、秦岭以南一带。

3、商代:此地属褒国(汉江以北)及古蜀国(汉江以南)。

4、西周先后属梁州、雍州。境内仍有褒国,为周朝“南国领袖”,又称周南(国务院公布汉中为历史文化名城,称汉中上古时期为周南)。

5、春秋战国时,汉中境内为南郑地,先后分属于秦国、蜀国。

6、战国中期,南郑是秦蜀争夺的要地。前451年,秦国进攻南郑,蜀人一时手忙脚乱,人力粮草等补给供应不上,丢失了南郑,秦左庶长修筑南郑城。蜀人在其后的10余年时间里,不断集结兵力反攻,最后将南郑艰难夺得。

公元前387年,秦国再度大举进攻蜀国,夺取南郑,但不料,蜀国再次反攻,占据南郑。

公元前312年,秦攻楚,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初设南郑县(今汉中市汉台区境内),西汉初郡治迁至西城县(今安康市汉滨区境内)。东汉初郡治复还南郑县(今汉中市汉台区境内)

7、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汉中郡隶属于益州刺史部。

8、东汉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迁南郑(在今汉中市区)。东汉末,张鲁割据汉中,改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张鲁,又改为汉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据汉中,仍设汉中郡。

9、三国魏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汉,分梁、益二州,梁州领八郡,治于南郑。

10、晋太康十年(289年)改设汉国,不久即废。

11、南北朝时,汉中先后属刘宋、萧齐、北魏、萧梁、西魏、北周,境内设梁州、兴州(今略阳县)、洋州(今西乡县),并侨置秦州及70多侨县。

12、隋初,境内仍置梁、兴、洋州,后改为汉川郡、顺政郡、洋川郡。

13、唐代设梁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下设梁、兴、洋、集4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府设道,汉中属山南道。

14、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唐、后蜀先后据有汉中,仍设兴元府及洋、兴2州。

15、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境内置兴元府及洋、兴2州,属峡西路(即“峡路”,路治夔州今重庆奉节)。熙宁五年(1072年)设利州路(川峡四路之一)及所属兴元府,治所均设于汉中。利州路辖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16、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两路,东路治设于兴元(汉中),西路治设于兴州(略阳);后利州东、西路几经分合。

17、元代为了加强对四川地区的控制,设兴元路于汉中,为隶属于陕西之始。

18、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路为府,设汉中府。

19、清代设陕安道于汉中,辖汉中府、兴安府(今安康市)。

(9)中国地理汉中扩展阅读

汉中北依秦岭,南频巴山,中部为汉中盆地。汉中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粮仓,也承载着汉中绝大多数的人口。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因此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

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