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中国地理
⑴ 初二中国地理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如果把山地、丘陵连内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容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①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②不利于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雨极__火烧寮___,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___吐鲁番___。
非季风区——受___季风__影响不明显的地区。
冬季风、夏季风的特点、性质:___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____
我国南方地区,雨季开始__早__,结束__晚__,雨季___长_;
我国北方地区,雨季开始__晚__,结束_早___,雨季_短___。
⑵ 初二中国地理~
中国地形复杂,但是各种地貌都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都有。
中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中国四大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华北平原
根据以上,可以判断只有B是对的。
希望有帮到你~ 欢迎采纳
⑶ 怎样背初二地理中国地图
1、行政区划来图:
a.可以照着地图源册描一遍,根据记忆往里填自己记得的省份,对于没记住的重点记忆。
b.也可划区记忆,东三省 (黑吉辽)、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划出分界线范围内记忆。
c.特殊点:比如:黄河西侧陕西、东侧陕西。
2、地形图: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三大阶梯 (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
第三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以山脉为分界线。
b.山脉:南北走向、东西走向 、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c.河流 湖泊:搭出山脉的框架后往里填河流、湖泊,比如三山夹两盆,还有典型特征 黄河几字型,长江w型。
d.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e.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方分界线 ,一月份0度等温线,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
⑷ 初二中国地理手抄报,要图文并茂
谁肯画完个,再传上来啊???悬赏还少,即使多、估计也没人帮你的!自己画吧!!!
⑸ 初二地理 世界.中国之最有哪些
中国地理之最:
1. 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 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 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河南省
4. 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5. 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6. 领土的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 领土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8. 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E)
9. 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鸭绿江口
10. 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北仑河口
11.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12. 最长最宽的山脉:昆仑山脉
13. 最长的河流:长江
14.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5. 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6. 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17. 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8. 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9. 最早的越岭运河:灵渠
20. 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21. 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22. 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
23. 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
24. 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25. 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山瀑布(落差310米)
26. 最大的瀑布群: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
27. 面积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28. 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29. 地势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30. 地势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31.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32. 最大的丘陵区:江南丘陵区
33. 最大的草原:内蒙古大草原
34. 最大的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35. 最深的大峡谷:云南省丽江县的虎跳峡
36. 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37. 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岛屿1339个)
38. 最大的冲积岛:崇明岛
39. 岛屿最多的省:浙江省
40. 最大的海峡:台湾海峡
41. 海岸线最曲折的省:福建省
42. 最大的半岛:辽东半岛
43. 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44. 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
45. 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46. 陆地最低点:艾丁湖(-154米)
47. 最大的冰川:因斯提冰川(长40千米)
48. 最厚的山谷冰川:纳木那尼冰川(厚度超过200米)
49. 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50. 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族
51.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52. 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云南省
53. 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
54. 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省东北部的火烧寮
55. 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56. 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马干沙漠
57. 最大的城市:上海
58. 温泉最多的城市:济南
59. 最大的山城:重庆
60. 私家园林最多的城市:苏州
61. 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
62. 阳光最充足的城市:拉萨
63. 最东端的小镇:乌苏镇
64. 最南端的城市:三亚
65. 最北端的村庄:漠河
66. 最热的城市:吐鲁番
67. 最冷的村庄:漠河
68. 最著名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
69. 地震最频繁的省:台湾省
70. 最大的港口:上海港
71. 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
72. 茶花品种最多的省:云南省
73. 最大的响石带:重庆巴南区丰盛镇响石带(长3000多米)
74. 最高的电视塔: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75. 最大的油田: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
76. 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
77. 热泉最集中的地方:云南省的腾冲热海
78. 最大的椰子产地:海南岛
世界地理之最:
1.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
2. 陆地最低点:死海(-400米)
3. 最热的地方:巴士拉
4. 最冷的地方:南极(-88.3℃)
5. 最高大的山脉:喜玛拉雅山脉
6. 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9000千米)
7. 最大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千米)
8. 最高的活火山:图彭加托火山
9. 最高的死火山:阿根廷境内的阿空加瓜山
10. 喷发最多的活火山:埃特纳火山
11. 最大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2.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13. 人口最少的国家:梵蒂冈(约1000人左右)
14. 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15. 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约0.44平方千米)
16.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17.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面积500多万平方千米)
18. 最长的河流:尼罗河(6650千米)
19. 流域面积和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
20. 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经9个国家)
21.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16亿吨/年)
22. 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
23. 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24. 货运量最大的运河:苏伊士运河
25. 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落差979米)
26. 最宽的瀑布:伊瓜苏瀑布(宽4千米)
27. 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里海(约37万平方千米)
28. 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深1620米)
29. 最大的内陆湖:里海
30. 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面积82400平方千米)
31. 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32. 湖泊最多的国家:芬兰
33. 最大的海:珊瑚海(面积479万平方千米)
34.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面积11000平方千米)
35. 最深的海:珊瑚海(最深处917千米)
36. 最浅的海:亚速海(平均深度8米)
37. 最年轻、最咸的海:红海(含盐度高达4.1~4.2%)
38. 最淡的海:波罗的海(含盐度仅达0.7~0.8%)
39. 最脏的海:地中海
40. 最大的内海:加勒比海
41. 最死气的海:黑海
42. 岛屿最多的海:爱琴海
43. 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
44. 最长的海峡:莫三比克海峡
45. 最曲折的海峡:麦哲伦海峡
46. 船只通知最多的海峡:英吉利海峡
47. 最重要的海峡:马六甲海峡
48.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2米)
49. 最大的珊瑚礁:大保礁(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
50. 最大的岛:格陵兰岛(217万平方千米)
65.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66.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67. 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长6000千米)
68. 最狭长的国家:智利
69. 最高气温记录:撒哈拉沙漠(58℃)
70. 最低气温记录:南极洲东方站(-88.3℃)
71. 网速最大的地方:南极巨大谷口地区(达19米/秒)
72. 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乞拉朋齐(年降量26461毫米)
73. 降水最少的地方:阿塔卡马沙漠(年降量0.5毫米)
74. 最厚的地方:厄尔多尔的钦博拉索山处(厚6384.1公里)
75. 最大的内陆国:蒙古
76. 最北的陆地:科菲克拉布岛
77. 离海最远的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78. 最陡的峭壁:约瑟米提公园穹的西北面(美国)
79. 最长的天然桥:美国的风景拱桥
80. 最大的喷泉:美国的格兰喷泉(水柱高76米)
81. 最大的石油储集区:波斯湾油区
82. 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83. 铁矿储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
84. 铝土储量最多的国家:几内亚
85. 铜矿储量最多的国家:智利
86. 锡矿储量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87. 黄金储量最多的国家:南非
88. 白银储量最多的国家:加拿大
89. 金刚石储量最多的国家:刚果
90. 铀矿储量最多的国家:美国
91. 最长的纬度:赤道(约40000千米)
92. 离赤道最近的首都:基多
93. 最长的洞穴:美国的猛犸洞(长240千米)
94. 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摩纳哥
95. 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哈萨克斯坦
96. 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文莱(占75%以上)
97. 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9332千米)
98. 最长的公路:美国与加拿大公路(8963千米)
⑹ 关于初二地理
亚 洲
第一节 概述
复习考试内容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世界第一大洲。东部的岛弧。南部的三大半岛。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形。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名称和分布。主要的河流、湖泊。复杂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知识要点
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在东半球的东北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陆地接壤。亚洲南部有三大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东部有一系列岛屿组成的岛弧,即千岛群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东南和南部海面还有许多群岛和岛屿,如马来群岛。
亚洲面积约有4,400万平凡千米,几乎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是世界第一大洲。亚洲有48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等几部分。
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 亚洲的地形起伏很大,高原和山地面积很广,约占全洲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约1000米。
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和山地主要集中在中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巍峨突出,雄踞中部,向西有伊朗高原、向南有德干高原,向北有蒙古高原。这些高原的平均海拔都比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低得多。
亚洲著名的大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等,它们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外围。
亚洲的许多大河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各河的中下游大多是平原。其中向北流入北冰洋的大河主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它们的中下游地区有西西伯利亚平原。向东流入太平洋的大河主要有黄河、长江,它们的中下游地区有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向南流入印度洋的大河主要有恒河、印度河,它们的中下游地区有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大河,水利资源都很丰富,又有灌溉和通航的便利,经济意义很大。
亚洲西部的里海,位于亚欧两洲交界处,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范围广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又名各地地形和距海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一)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中南半岛、印度半岛主要属热带季风气候。那里终年高温,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稀少。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我国东部、朝鲜和日本,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
(二)亚洲的中部和西部,地处内陆,受海洋的影响小,属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亚洲北部,冬季漫长,气温很低;夏季短促,但较温和。那里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只有西伯利亚北部沿海和北冰洋中的岛屿,终年严寒,属极地气候。
(四)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南部的印度河平原一代,终年炎热,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成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五)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终年气温很低,多雪峰冰川,属于高山气候。
复习题
选择(下面各题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复杂多样,西部海洋性气候显著; B.广阔的大陆导致了单一分布的大陆性气候;
C.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D.复杂多样,西北部极地气候分布。
2、亚洲最南部的大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帕米尔高原; C.伊朗高原; D.德干高原。
3、位于南海和猛加拉湾之间的大半岛是:
A.阿拉伯半岛; B.中南半岛; C.小亚细亚岛; D.印度半岛。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A.贝加尔湖; B.青海湖; C.苏必利尔湖; D.里海。
简答
1、亚洲大河的流向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亚洲为世界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
答案:选择题:1、C 2、D 3、B 4、D
简答题:
1、由于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亚洲河流一般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向四周辐射。
2、亚洲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大,因此主 要受海陆之间热力差异影响的季风气候也就最显著
1、世界上黄种人主要分布在 、黑人主要分布在 、 和
美国境内。
2、亚洲和非洲分界线是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
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
4、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
绕什么转 转的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自转
公转
5、我国领土大部分在 ,小部分在 ,没有 。
6、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经过我国 、 、 、 四省区。
7、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目前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仍很大,主要原因是 。
8、 是我 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所以它是我国第 大河,
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
9、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耕作制度和种植农作物有明显差异的自然因素是 条件。
10、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一直占有主要地位的是 。我国农业各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11、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 。
12、连线
沪宁杭地区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地区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3、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是 。我国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和交通发达的 地区。在农村比较普遍的商业活动形式是 。
14、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旅游胜地是 。
15、填表
铁路枢纽 北京 郑州 徐州 株洲
交会铁路线
16、填表
粮食
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能源 人民
主食 传统交通工具 传统民居 擅长运动
北方
南方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主要农产品
果树
矿产资源和能源
17、我国主要国际航空港是 、 、 。
18、现在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 。
19、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江南地区成为“鱼米之乡”主要受惠
20、我国东部地区是典型的 性气候。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 特点。
21、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特点是 。我国的地理国情是领土广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是个发展中国家。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
22、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 。发展经济的“先行官”是 。
23、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是 省。
24、我国牧区〈草地〉主要分2布在 、 地区和 地区。耕地〈种植业〉主要 和 的平原地区。
25、西北地区地表植被自西向东〈或新疆到内蒙古〉看到的依次是 -- -- 。
26、我国北方沿海航运中心是 ,南方沿海航运中心是 。
27、台湾的经济是“ ”型经济。居民大多是从 、 两省迁移去的。通用 话和 话。
28、五十吨钢材从阜阳运往广州最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29、阜阳的纬度在 -- 之间,属于 气候,地形以 为主。
30、写出相关的地理事物:
北大仓: 天府之国:
塞外江南: 聚宝盆:
东方甜岛: 世界屋脊:
东方明珠: 日光城:
鱼米之乡: 黑土地:
31、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是 。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是 。
32 、右图是一幅 地形图,表示 。
更高的山峰是 ,C表示 ,
D表示 , E表示 。
从 坡爬到甲山顶更容易。
33、课本第四册P4图5.4表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其
划分的依据是 、 、 ,
一月气温都小于0℃的是 地区; 地区一月气温大于0℃, 地区七月气温最低。
34、根据地名写出矿藏
开滦: 大同: 大庆: 鞍山:
铜陵: 白云鄂博: 、 江西大余:
云南个旧:
35、填图
一、 走向山脉 :
1、 2、 3、 4、 5、
二、 -- 走向山脉:
6、 7、 8、 9、 10、 11、
12、
三、13、 山脉是 形山脉。14、
四、地形区:
A: B: C: D:
E: F: G: H:
I: J:
36、记住省会城市。
37、记住七大洲、四大洋地图。
38、填图:
一、 城市:
A: B:
C: D:
二、 海
1、 海峡 2、 洋
3、 海 4、 海
三、 省、岛屿
E: 省
F: 岛、或 省
G: 岛
H: 岛
回答者:幽海精灵 - 魔法学徒 一级 6-8 20:18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 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 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亚中部和南部牧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同时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
⑺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 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 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亚中部和南部牧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同时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开罗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彼此相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8000-10000千米。过去,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绒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胜古迹是旅游的主要景点。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个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很广。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尼日利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50、居民与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1990年,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整个经济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51、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亚。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52、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平宁和马尔干三个大半岛。主要的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的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西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边缘海。
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为主,平原主要是莱茵河以东部的波德的平原,以西的西欧平原。北部有纵贯斯 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主要有横贯东西的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湖泊众多。半岛西侧有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地形。意法边境上勃朗峰是欧洲西部最高的山峰。
气候 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比较温和,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降水量向东逐渐减少,年温差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绿灌木为主,耐旱。多瑙河发源流经九个国家,注入黑海,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莱茵河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
53、欧洲西部的居民与经济 居民以白种人为主。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业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工农业生产约占世界的1/3。其对外贸易很发达,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2以上,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54、英国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北爱尔兰岛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目前商船吨位仍居世界前列。英国的石油主要靠进口。北海油田对经济有促进作用。首都伦敦,过去曾叫做“雾都”,是游览胜地,大英博物馆,格林尼冶天文台,公墓内安眠着马克思。
55、法国 是欧洲西部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尤以出产葡萄著名,所产的葡萄酒世界闻名。目前,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艾菲尔铁塔,凯旋门、蓬皮杜中心、巴黎圣母院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同时巴黎还是著名的时装与化妆品中心。法国的烹调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56、德国 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国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上。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莱茵河是德国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国的“黄金水道”。货动量居世界各河首位。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有首都柏林、汉堡和慕尼黑。
57、欧洲东部和北亚 欧洲东部是指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以。
58、俄罗斯 领土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欧洲部分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中央。伏尔加河发源了东欧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区,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这两个工业区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二战后,工业建设向东发展,在乌位尔山区建立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以及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其农业不稳定。首都莫斯科。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59、北美 是一些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西部高山区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落基山脉组成。东部高原、山地区 在加拿大境内有拉布拉多高原,美国境内有阿巴拉契亚山。中部平原区有中央大平原。 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由过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以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国所共有。 北美大部分区属于北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北美所占的范围最广。北美气候除了受纬度位置影响,降水分布和天气变化还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北美当地原来的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他们是黄种人。因纽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
60、美国 美国国旗内有50颗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个州,位于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国的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美国面积为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国人口中白色人种占80%以上。美国的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华人与华侨在旧金山,纽约一带。近几十年来,有不少人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地区生产专门化,美国的农业生产可分为可抑制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美国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工业的分布,可分为三大地区。东北部地区:纽约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区: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发展中心。西部地区:加利福尼亚洲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硅谷”是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矶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产飞机,精密机械等。这里的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电视工业中心,旧金山和洛杉矶也是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南端岛屿中最大的是火地岛,火地岛与南美洲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墨西哥和南美大陆之间,有狭长的中美地峡,有“美洲大陆桥梁”和称号。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安第斯山被称叫做“南美洲的脊梁”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有“河海”之称。墨西哥的银、巴西的铁、智利和秘鲁的铜,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闹前列。秘鲁附近的海洋,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阿根毛廷出口的牛肉,占世界第一位。南美大陆还有一些独特的动物,如哺乳类的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鸟类中的巨嘴鸟。 我比较懒,这里的包括了大部分的初二地理复习提纲,你自己也可以去人教网找找看.
⑻ 义务教育初二地理知识点是什么
1、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我国濒临的海洋、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分布;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2、我国的人口及民族的分布;
3、我国地形的特点,主要山脉及其走向,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地震与火山等;
4、我国天气的表示符号,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和温度带,降水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我国气候特征和三种灾害性天气。
教具:中国政区图投影片、地形图投影片、学生地图册
课型:复习课
教时:2课时
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疆域与行政区划
●主要知识点:
1、我国的半球位置与海陆位置、我国的面积、四至点。
2、我国的四个边缘海、主要岛屿、半岛,领海与内海。
3、陆上邻国(15个)、隔海相望国家(6个)。
4、我国三级行政区
5、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省会。
6、特别行政区。
●识图
1、我国疆域示意图,相邻的国家
2、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图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占世界的比重。
2、我国的人口线与我国的人口分布。
3、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
4、华侨与外籍华人的概念,“侨乡”。
5、我国的人口政策。
6、我国民族的分布状况与分布特点。
7、我国的民族政策与风俗习惯。
●识图
1、我国人口分布图
2、我国民族分布图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主要知识点
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点,三个阶梯的界线及主要地形单元。
2、地势对我国交通、水力等影响。
3、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各类地形的比重。
4、我国的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我国的第一高峰。
5、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典型特征。
6、我国三大平原的特征和主要丘陵。
7、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
8、我国火山的分布。
●识图
1、我国地势阶状分布示意图
2、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分布示意图。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主要知识点
1、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说明形成原因,00等温线所经过的地区。
3、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与耕作制度。
4、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冬夏季风与降水,我国降水的年、季变化。
5、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分布。
6、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7、我国的三个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危害。
●识图
1、我国温度带与干湿地区分布图
2、锋面雨与地形雨的形成图。
课题:中国地理复习(二)
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熟知与掌握:
1、我国的河流概况,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长江与黄河的概况及水文特征;
3、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与人均量。
4、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的分布。
教具:中国河流图投影片、矿产资源投影片、学生地图册
课型:复习课
教时:2课时
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
第五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主要知识点:
1、内流河与外流河、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我国主要的外流河与内流河。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我国最大的人工河——大运河(沟通的水系、作用等),我国五大的淡水湖和青海湖。
4、长江的概况及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
5、黄河的概况及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
●识图
1、长江水系分布图
2、黄河水系分布图
3、我国五大淡水湖轮廓图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保护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的总量与人均量状况。
2、我国土地资源的种类及其利用。
3、我国水能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4、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三大林区和“三北防护林”。
5、我国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的分布。
6、我国渔业等水产资源,第一大渔场、盐场。
●识图
1、我国各类矿产资源分布图
2、我国主要水电站的分布 赞同0| 评论 检举 | 2011-4-8 21:21 1540005305 | 一级
1、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我国濒临的海洋、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分布;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2、我国的人口及民族的分布;
3、我国地形的特点,主要山脉及其走向,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地震与火山等;
4、我国天气的表示符号,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和温度带,降水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我国气候特征和三种灾害性天气。
教具:中国政区图投影片、地形图投影片、学生地图册
课型:复习课
教时:2课时
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疆域与行政区划
●主要知识点:
1、我国的半球位置与海陆位置、我国的面积、四至点。
2、我国的四个边缘海、主要岛屿、半岛,领海与内海。
3、陆上邻国(15个)、隔海相望国家(6个)。
4、我国三级行政区
5、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省会。
6、特别行政区。
●识图
1、我国疆域示意图,相邻的国家
2、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图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占世界的比重。
2、我国的人口线与我国的人口分布。
3、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
4、华侨与外籍华人的概念,“侨乡”。
5、我国的人口政策。
6、我国民族的分布状况与分布特点。
7、我国的民族政策与风俗习惯。
●识图
1、我国人口分布图
2、我国民族分布图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主要知识点
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点,三个阶梯的界线及主要地形单元。
2、地势对我国交通、水力等影响。
3、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各类地形的比重。
4、我国的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我国的第一高峰。
5、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典型特征。
6、我国三大平原的特征和主要丘陵。
7、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
8、我国火山的分布。
●识图
1、我国地势阶状分布示意图
2、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分布示意图。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主要知识点
1、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说明形成原因,00等温线所经过的地区。
3、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与耕作制度。
4、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冬夏季风与降水,我国降水的年、季变化。
5、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分布。
6、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7、我国的三个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危害。
●识图
1、我国温度带与干湿地区分布图
2、锋面雨与地形雨的形成图。
课题:中国地理复习(二)
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熟知与掌握:
1、我国的河流概况,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长江与黄河的概况及水文特征;
3、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与人均量。
4、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的分布。
教具:中国河流图投影片、矿产资源投影片、学生地图册
课型:复习课
教时:2课时
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
第五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主要知识点:
1、内流河与外流河、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我国主要的外流河与内流河。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我国最大的人工河——大运河(沟通的水系、作用等),我国五大的淡水湖和青海湖。
4、长江的概况及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
5、黄河的概况及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
●识图
1、长江水系分布图
2、黄河水系分布图
3、我国五大淡水湖轮廓图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保护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的总量与人均量状况。
2、我国土地资源的种类及其利用。
3、我国水能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4、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三大林区和“三北防护林”。
5、我国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的分布。
6、我国渔业等水产资源,第一大渔场、盐场。
⑼ 初二地理:中国各省地图怎样记得更快更牢
其实记忆地图不是很难,就是时常没事的时候就看看~我小时候家里就挂了一幅中国地图一幅世界地图,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看看。后来直接导致我超级喜欢地理。现在不但中国地图记得熟,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轮廓我一看就知道,慢慢积累吧!
土地形状可以根据地形啊~河流啊~邻省的形状啊~省会的位置啊~历史世家啊~等等记忆。比方说,你记住一个省,那我家乡湖北省做例子吧!湖北接壤的有安徽河南陕西重庆湖南江西,在湖北的东北端的省界线是承斜线的走势的,那么河南省的部分省界线也会是承斜线的走势,然后就好判断了,然后整个中国你只用记住几个靠中间点的省的形状,一次类推就可以推出其他省的形状了。
省会的位置也很关键,其实中国中国很多省份的形状都很有特点,难记的就青海,安徽,山西,湖南,贵州,吉林,他们有的省会位置很微妙。因为一般考地图的都基本会标上省会的位置,这样是个突破点,比如青海省的省会西宁的位置在青海的东端很偏的位置,这样青海就可以确定啦·!!
然后,地形啊,河流啊一些自然景观的分界,比如陕西和山西他们就是以河流交界,湖南湖北是洞庭湖交界等等等等。
地理是一门需要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是不喜欢的话学好不是很容易。 其实要是喜欢地理,记地图什么的都是浮云,楼主加油吧~
⑽ 初二地理,,,中国地形分布图的顺口溜。。
地势特点:
地形图上看仔细,三种颜色最清晰, 青藏高原深蓝色,它是地势第一专级。 “世界屋脊”属世著称,平均海拔四千米。 越过横断和昆祁,海拔降为千米余, 土黄颜色面积广,高原盆地二阶梯。 东过大太巫雪峰,颜色由黄变浅黄, 海拔低于五百米,直到海边第三级。 西高东低大趋势,江河东奔水流急, 开发水能供电力,航运灌溉都便利。
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三列山:天山阴山在北边, 昆仑秦岭居中间,南岭横列在南面。 东北西南三列山:大太巫雪在西边, 长白武夷居中间,台湾山脉在东南。 喜马拉雅弧形山,东西蜿蜒西藏南, 珠穆朗玛峰最高,耸立中尼边境间。 南北走向由横断,西北东南阿祁连。 各向山脉互交织,地形骨架已呈现, 大兴两侧高、平原,太行西、东也同前, 巫山西盆东平原,云贵青藏中横断,
塔准两盆夹天山,昆仑北盆南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