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政治
❶ 中国国家政治地理的构成要素有那些内容
国家是政治地理研究的基本空间单位。政治地理意义上的国家必须具备四个构成要素: 地理位置是指地球表面某一事物与外在客观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总和。外在客观事物包括地表自然实体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文条件,空间关系包括方位和距离。
数理地理位置
亦称天文位置,用经纬度表示。它体现国家领土与地球表面整体的空间体系。按领土所处的经度不同,可将国家分为东半球国家和西半球国家;按领土所处纬度的不同,可将国家分为低纬度国家、中纬度国家和高纬度国家。纬度位置决定国家的气候资源状况,从而影响到综合国力。
海陆位置
指一个国家的领土与海洋的相对空间关系。它对国家的交通运输、对外交往、国防安全、政治军事地位乃至综合国力都有重要影响。
沿海国是指领土以大陆为主体,同时又濒临海洋的国家。这类国家一般都有方便的出海口,可得海上交通和渔盐之利。漫长的海岸线不仅提供了天然港湾,还便于港口城市和沿海地带对外开放,并可用以辟建军港,发展海军,保卫海疆,捍卫海洋权益。
岛国是指领土完全由岛屿或群岛构成的国家。这类国家处于海洋之中,居民在很大程度上以海为生。为谋求国家的发展和领土的安全,就要努力向海外扩展经济活动和开辟对外联系的海上通道,并建立必要的海军力量,掌握领海的制海权。
内陆国是指领土深居大陆内部、四周被邻国陆地领土所包围而无海岸线和出海口的国家。这类国家由于在进出海洋方面要借道他国,可能受制于人.力Ⅱ之被一个或几个国家所包围,在外交政策、经济建设和国防诸方面都要考虑这个制约因素。
政治地理位置
政治地理位置是指国家领土与有关政治地理要素和条件的空间关系,也就是其周围地区和邻国的政治状况、外交政策、国力强弱等及其对本国的影响。 紧凑型国家
这类国家领土形状近似于圆形或多边形,基本上没有岛屿、半岛和较大弯曲的海湾。这种形状有利于国家主权在空间上的充分行使。
松散型国家
领土形状松散破碎,各部分之间为海域或他国陆地领土所隔,只能通过水陆或航空运输相联系。这种领土形状往往对国内交往、行政管理和国防带来诸多不便。
狭长型国家
其领土呈带状延伸。此类领土平时不利于国内交往;战时极易被敌方切割而难以防御。
嵌入型与穿孔型国家
一个国家的领土完全被另一个国家所包围,前者称嵌入型,后者称穿孔型。显然,嵌入型领土形状的“国中之国”,难免受到穿孔型国家的控制。 国家领土的分布与领土的形状是紧密联系的。
单节国家
是指一块紧凑完整的领土组成的国家。
复节国家
是指由两块或两块以上在空间上相互分离的领土组成的国家。在复节国家中,还有跨洲国家和飞地两种特殊的分布形式。 领陆
领陆是指国家边界范围内的陆地及其底土。它是国家领土的基本组成部分。
领水
领水是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及其底土。分为内水和领海两部分。
(1)内水
内水是指国家领陆内及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包括河流及其河口、湖泊、港口、内海等,有时也专指领陆内的河流和湖泊。
(2)领海
领海是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与其海岸或内水相连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领海的宽度原来由各国根据其地理位置特点、经济发展、国防安全和保护沿海自然资源的需要而自行确定,从3海里到200海里不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宽度最大不得超过12海里。 法律功能
国界代表某个国家行使主权的领土范围。
税收功能
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民族经济对外国征收关税。
管制功能
即对通过边界的人和物进行检查和监督,以控制移民活动和资本、货物流动,防止非法越境、走私及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自然国界
(1)山脉
山脉作为国境线,交通性差,隔离性强。通常以山脉的分水岭划分国界。山脊线与分水岭一致,国界容易划分;如果二者有出入,划界时就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2)河流
河流线状明显,适于作国界。确定河流国界时,根据国际惯例,第一,通航河流以主航道中心线划界:第二,非通航河流,以两岸间中间线为界。
(3)海洋
海洋既便于交通又有巨大的隔离性,领海与公海之间有利于国境的设立。
(4)湖泊
湖泊既有交通性,又有隔离性,也是划分国境的对象。划分湖泊国界大多从湖泊两岸到中心点平分,或均分两国或几国国境。
人为国界
两国间无明显的自然目标,人为设立的划界标志称为人为国界。
(1)人为障碍
昔日的柏林墙,曾为东西柏林之间的分界线。
(2)数理国界
指以经线或纬线划分的国家边界。例如埃及和利比亚、苏丹之间分别以东经25°线和北纬22°线为界。
(3)人文国界
即按民族分布状况或居民宗教信仰划分的国界。
❷ 中国古代地理政治形成的原因
中国古代大多数城市都处在气候良好的河流两岸或平原 例如黄河和华北平原(都是温带季风气候).有些城市在盆地或易于防守的地方 如关中盆地 四川盆地.这些都促成了政治中心的形成..最基本的就是古代的政治经济中心:中原地区,正是因为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中下游,而其它地方因土壤、水源等原因而落后于中原地区.
东方文化的源头——古代中国,其地理环境的特征——偏居一方和相对封闭.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北面是常年冰封的西伯利亚荒原,西面和南面环绕着大漠荒沙,高耸入云的昆仑山、阿尔泰山及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是浩瀚无限的太平洋.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分布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 这种辽阔的平原大河及近乎封闭状态的地理环境,非常有利于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农耕文明的形成,诱发封闭文明的产生.封闭的生存空间,不仅无法借助外部力量,且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古代中国人为了生存发展,为了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艰苦的斗争,为了兴修水利,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就建立了血脉相连的大共同体进行有效的统治和管理,这样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基础上的专制统治就逐渐形成了. 同时,辽阔的大平原,也是的统治着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将每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之中,因此,统一、专制、中央集权就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色. 封闭保守的地理环境也是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的联系和影响很少,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了中国人一系列独特的文化观念如知足者常乐、中庸追求平稳、和平的社会环境及“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和专制等官本位思想,形成了中国文化传统和特色. 中国农耕经济和专制统治的稳定性、持续性,又使得中国文化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而忽视逻辑推理,包括许多发明创造都是经验所得,如火药就是道学家在炼丹时发明的,许多历法、医术都是对观察、经验的描述和记录.这些都是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并没有进行科学推论和分析,更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 中国是一个素称“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各朝统治者都是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究其原因,地理环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以农业立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文化.
中国有极为广袤的疆土,其内部平原广阔,特别是黄河,长江两流域平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的屏障,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上都易于统一,所以历史上强悍的游牧民族南侵,中国纵使丧失了首当其冲的黄河流域,仍有广大的退路可供周旋.其他古文明地区沦亡于外族的入侵,即一蹶不振,独中国能对边族潜移默化,始终保持着自己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完整系统,并使之绵延不绝. 中国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缘文化和区域思想观念.早在先秦时代就形成了各具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及岭南文化等.中原地区由于对农业的重视而养成重土安迁的观念;东南沿海一带由于耕地有限,重视海外贸易,思想观念开放,西北的绿洲地区因土地限制和地处交通要道,商业发达较早;北方游牧民族由于环境恶劣,不得不以频繁的迁徙和战争来对付环境的压力.中国的区域文化虽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又并存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体多元结构.随着中国农耕经济向周边的扩张,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包容性又促使区域文化的相辅相成、渐趋合一.儒、道、佛三教的并行而立,盛唐时的胡汉交融,都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这种多样性及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地理环境的开放与封闭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生产力对环境有不同要求,也会产生不同结果.中国有较易于隔离的地理环境.东面临海,西北横亘漫漫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绝地带,给予农业民族无法突破的限制.这种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便利,而内部回旋余地又相当开阔的环境,形成一种与外部世界半隔绝的状态,使中国没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养成了独自经营,和平温顺的国民性格.所以,中国文化大体上是在本土独自酝酿成长,虽偶有外来文化成分由西域或海上传入,皆能雍容消纳,使中国文化的发展稳定而富于自信. 由此可见,中国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制度、文化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体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❸ 国内外关于政治或地理的大事,最好不要太枯燥。
1.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逝世 终年岁
柬埔寨王国政府15日晨发布官方公告说,柬埔寨前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当天凌晨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当地时间早上6时发布了柬政府公告。柬政府公告说,西哈努克因自然原因于凌晨1时20分(北京时间2时20分)在中国北京医院逝世。柬政府将把他的遗体从北京迎回金边,在王宫举行传统葬礼。
柬埔寨副首相涅本蔡说,西哈努克的离去对柬埔寨是巨大的损失,“我们为此十分悲痛。他是一位伟大的国君,我们都尊敬并爱戴他”。
涅本蔡说,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与首相洪森将于15日早上飞往北京,将西哈努克遗体迎回柬埔寨,举行传统葬礼。
西哈努克生于1922年10月31日,1941年4月被王位委员会推选为国王。1953年领导柬埔寨取得国家独立,结束了法国长达90多年的殖民统治。他逝世前患有癌症、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在北京休养并接受治疗。
2.土耳其出动战机拦截亚美尼亚货机
土耳其外交部官员15日证实,土军方当天出动战斗机拦截一架经土领空从亚美尼亚飞往叙利亚阿勒颇的货机,迫使其在土东部城市埃尔祖鲁姆机场降落。
土耳其当局正在搜查货机机舱。土外交部表示,这架飞机本应运载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如果没有发现其他货物,将允许继续其旅途。
土耳其10日出动战机拦截了一架从莫斯科飞往大马士革的叙利亚客机,使其迫降在安卡拉。机上有35名乘客和2名机组人员。土方称在没收客机上的“可疑货物”后将客机放行。叙利亚外交部11日发表声明,否认被拦截的叙客机上装有任何武器或者违禁商品,并要求土耳其当局归还被扣物品。
另据叙利亚通讯社14日报道,由于土耳其政府决定禁止叙民航飞机在土领空飞行,叙政府决定从14日零时起禁止土民航飞机在叙领空飞行。土耳其外长达武特奥卢当天说,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叙利亚政府利用民航客机运送军用设备”。
❹ 中国人不能忘记的(关于历史、政治、地理)事件
《南京条约》 (即《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由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是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是英国的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5、另订关税则例。清朝政府将以公平的原则颁布一部新的关税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背景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由来已久,到19世纪30年代末,输入量达到惊人的程度。这种肮脏的鸦片贸易不仅使英国人的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政府及鸦片贩子获得暴利,而且与英国政府和整个英国资产阶级形成了密切的利益关系。1839年1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奉旨禁烟,并于6月3日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为保护鸦片贸易,依仗其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岛。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4日,英军进逼南京,索要赎城费300万元。军事失利的清朝以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署乍浦副都统伊里布为代表,与英方交涉。中英和约谈判开始。
1842年8月11日至29日的条约谈判,清朝代表在英方的军事压力下毫无反抗能力。英方不允许清方对其提出的条件做任何修改,屡屡以进攻南京相要挟。条约中的中英文本完全是英方一手制定的。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于南京江面上的英国“汗华丽”战舰上签署了和约。南京当时称江宁,该条约又被称为《江宁条约》,今人惯称为《南京条约》。
危害
1、破坏中国主权,使香港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基地;
2、是对中国人民的无耻略夺,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先例;
3、打开了我国东南沿海门户,便利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4、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
5、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全文
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将军宗室耆英,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伊里布;大英伊耳兰等国君主特派全权公使大臣英国所属印度等处三等将军世袭男爵璞鼎查;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陈列于左: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员偿补原价。
五、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员,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六、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员,大皇帝准为偿补,惟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因赎各城收过银两之数,大英全权公使大臣为君主准可,按数扣除。
七、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员应如何分期交清开列于左:
此时交银六百万员;
癸卯年六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共银六百万员;
甲辰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共银五百万员;
乙巳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共银四百万员;
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员。
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员加息五员。
八、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俟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誊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十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
十二、俟奉大清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六百万员交清,大英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至镇海之招宝山,亦将退让。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古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十三、以上各条均关议和要约,应候大臣等分别奏明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各用?亲笔批准后,即速行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惟两国相离遥远,不得一旦而到,是以另缮二册,先由大清钦差便宜行事大臣等、大英钦奉全权公使大臣各为君上定事,盖用关防印信,各执一册为据,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无碍矣。要至和约者。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英国记年之
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由江宁省会行
大英君主汗华船上铃关防
附件
中英《南京条约》只是一个初步文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相应的细则。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六月二十五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公布施行,八月十五日订立《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国在中国攫取了许多特权。主要为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割占香港岛;协定关税;赔款;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等。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月十八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与美国代表顾盛在厦门望厦村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条约内容可归纳为五条:美国享有英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美国兵船可自由出入中国通商口岸;美国可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中国变更关税,需与美国领事商议;扩大领事裁判权。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九月十三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与法国代表拉萼尼在广州黄埔的法国战舰上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条约内容可归纳为二条:法国享有英国、美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法国可在五口租地建立教堂,中国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南京条约之前的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之一:
关天培
关天培是广东水师提督,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关天培率兵奋起抵抗。他亲自点燃火炮,轰击敌人。当英军拥上炮台时,关天培拔出腰刀,同敌人搏斗。他受伤数十处,最后战死在炮台上。
❺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政治问题…
中国有960万平方来千米,位踞世界第三源。有十四亿人口,世界第一。有世界上最多的民族“汉族”。属于温带,中国地形是西高东底,在太平洋西岸,与多个国家接壤。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有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重要的地理优势。
❻ 中国的地理是怎样影响中国的政治关系
地理包括很多个方面
有些方面不会影响政治关系,但有些方面也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关版系权
就比如说地理位置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形成之初,与我国的地理位置有这密切的关系
我过北临俄罗斯,也就是二战时期的苏联,受其影响很大,慢慢的社会主义思想渗透到了我国先进知识分子层面,于是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由于我国北方与苏联接壤,接受苏联老大哥的帮助更尤为方便,代表性说明的就是我国建国初期的东北老工业区。因为我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所以政治关系发生了变化,建国初期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紧张。
这个就是中国的的地理影响中国政治关系的很好的例子
❼ “中国”由一个地理文化概念变成一个政治地理概念过程完成的标志是
完成的标志是中华民国的成立。具体过程比较复杂,简单点说从上古就已经有回“中国”答的称呼了,但当时只是指我们祖先生活的地方,后来秦统一之后也曾称“中国”,也只是一个模糊的说法,没有形成政治理念,直到清朝才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当时称“中华帝国”,民国建立后真正开始用“中国”作为政治上的称谓。
❽ 有关我国政治,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10道问题(中国)
1.哪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2.唐朝开国皇帝是专?属
唐高祖李渊
3.汶川地震起因。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
4.当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四书》是指哪四书?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6.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7.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民权主义
8.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党提出的发展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中国最早的纸币
北宋,交子
10.《伤寒杂病论》作者
张仲景
也没说啥题目,选择,简答?
❾ 中国这个词是地理概念还是政治概念
“中国”一词已经有着3000年的使用历史,但一直只是一个地理概念。
历史上没有一个王朝曾经将“中国”两字明确作为政体的直接名称。
现在“中国”更多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就赋予了政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