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国家地理简介

国家地理简介

发布时间: 2021-01-19 19:40:40

❶ 中国国家地理简介

一、《中国国家地理》简介
《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期刊,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另外,该刊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 现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为李栓科(1997年至今),执行总编为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于2003年荣获第七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称号。
[编辑本段]二、《中国国家地理》发展史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当时整本杂志祗有8页,一年后增至16页。当时的内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国地理、自然地理、地图及地理调查法、地理教学、地理资料等。 1954年,《地理知识》因发表披露中国国内的工业地理文章,被中国官方认为是“泄密”而遭受重创。但不久后影响消失,该杂志的内容继续扩充,至1957年时增至48页,发行量达到了2万册。 中国大陆的一些科学杂志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击,《地理知识》也不例外,在此期间,《地理知识》发行很不稳定,时断时续,该情况在文革结束后才有所改善。 1998年,该杂志全面改版,页数增至84页,翌年增至100页。 2000年10月,《地理知识》杂志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随后亦在台湾、香港等地推出繁体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增至148页,并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创刊55周年之际,推出550页的“选美中国”特刊,出版量达到55万册的历史新高。该特刊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乃至出现了部分地区的书报亭出现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情况。 2008年3月,《中华遗产》正式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品牌下的一员。 2009年1月,杂志价格提升至20元,页码加到176页
[编辑本段]三、《中国国家地理》发展思路
192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梅纳德·威廉斯在给主编的信中说:“最痛快的事情莫过于能够通过照片和文字,带领125万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员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这段话,成了《国家地理》杂志所有记者为之骄傲的工作理由。 如今在中国,《中国国家地理》的记者们也带着类似的激情跋涉于祖国的名山大川。2006年10月号杂志以“318国道——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为主打,其主办者称发行量突破100万册。 在杂志社社长李栓科看来,这是他们在互联网时代的夹缝中,杂志发展再一次强力突围。
内容为王
李栓科是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新大院的办公室内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其办公室靠着经营部门,编辑部则在另一栋楼办公。“编辑部和经营部门是完全独立的,还是那句老话,内容为王。我们很少就一个内容去进行营销,而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销售。”李栓科说。 “景观大道”专辑带来的成功,印证了李栓科的话。而用编辑们的话来说,为了这个计划中的发行量,整个9月,他们就跟上了发条一样。 说及“景观大道”的策划,李栓科介绍:“我们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国辽阔国土、壮丽山河的象征物,而寻找的结果是,发现大致沿着北纬30度线延伸的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最佳选择。”而为了这个发现,杂志社不但派出了专门的考察队,还邀请了众多著名的作家、学者,分头探访。 “对于一本杂志来讲,最重要的是编辑部,包括背后的专家支持。如果没有打不烂、揉不碎的编辑部,市场运营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 伴随着内容的提升,是发行量和广告价格的增长。 这一路走来,不能不提及去年杂志创刊55周年之际,持续一年之久的“中国最美的地方”的评选与报道。“其影响力远超我们的预想。”回顾那段经历,李栓科仍然很感慨。 据介绍,杂志社首先组织了一个专家协会组、一个媒体组。专家协会组负责制定详尽的评选标准,跟媒体的合作则是希望在每一个省市都进行评选,“比如广东的一些媒体,组织当地的专家合作,并调动读者参与评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科学的真实
杂志在近几年获得高速成长,李栓科理解的原因是,“和天时地利人和有关”,“改革开放使国力增强,中国人对未知世界有发现的欲望,同时对已知世界也有再发现的愿望。《中国国家地理》就定位于此——讲述社会难点、热点、疑点地理故事,并对科学上的新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报道。” 据了解,《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从1950年创刊开始,一直是以传播基本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己任,这一定位在当时来说是合理的,也曾有过鼎盛时期。但从1982年开始,在读者市场分化以后,《地理知识》与其他老牌纸媒一样,面临相同的命运转变。 1998年,《地理知识》变身为《中国国家地理》。在改版后的几年时间里,杂志发行量上升了十多倍。2001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繁体版在中国台湾创刊,2002年日文版也正式上市。 李栓科说:“我们的选题,就是要向读者传递真正的科学知识。比如沙尘暴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其实很多媒体是在妖魔化沙尘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沙尘暴还能减轻酸雨的危害。这是因为沙尘暴里面的气溶胶物质颗粒,中和了酸雨当中的绝大部分东西。” “另外像全球变暖,正是因为有了沙尘暴的作用,从而大大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步伐。对于沙尘暴来讲,靠植树造林来解决更是一个谎话。因为沙尘暴是在高空的,靠大气层输送,带到很远的地方。” “而这些也就是我们要做和能做的事,以科学的态度去解读热点问题。把这些内容做好了,发行和广告自然就很轻松了。”李栓科告诉记者,“最关键还是内容,独家视角的内容才是王。我们80%的精力、物力和财力,都是用在编辑部。”
以颠覆常识来吸引公众目光
能否被公众认可和接受是决定传媒存亡兴衰的关键,而这又要以获得关注为前提。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是创刊于1950年的《地理知识》,1997年月发行量约为1万册。1998年大幅度改版,2000年改现名,2006年以来期平均发行量稳定在100万册以上。根据该刊总编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释,这是因为他们始终践行了“内容为王”的原则,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销售。 这一思路还大有进一步具体和深化的可能和必要。任何内容都要经过被关注、认知和解读,其内在价值才能被受众所认识和接受。而受众会注意什么又受到他们既有认识的影响。媒体传递的内容如果既可以归属到他们所熟悉的领域,同时又能提供新的信息,就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 受众的既有认识是诸多观念的有机结合,各种各样的常识是他们构建自己观念世界的基本骨架。其实常识原本就是既为公众普遍知晓,又被他们视为理所当然的观念。所谓重构常识也就是用新的观念来替代既有观念的常识地位。由于常识在公众知识的体系架构中具有这样的独特地位,使得对它的重构尝试必然会同时遇到双重境遇:在引来关注的同时也会遭来质疑。重构必然意味着要有所颠覆,而公开地试图对既有常识加以颠覆,本身就足以引来公众的关注。 对于《中国国家地理》而言,以颠覆常识来吸引公众目光是它的常规战术。例如在它隆重举荐的“中国十大最美名山”中,不仅五岳有四座落选,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头并不是特别响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专号明确表示峨嵋青城并非是典型的蜀山;它们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当期销量明显上升。[1]
[编辑本段]四、《中国国家地理》大事记
1950年 我国老一辈的地理学家施雅风、吴传钧等先生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折实”,在南京创办了《地理知识》杂志,经典由此开始。 1972年 《地理知识》是文革后期中国最早复刊的杂志之一。 1998年 李栓科正式接手《地理知识》并酝酿全新改版,她用全新的视角和形式来诠释地理的内涵。 1999年 1月, 《地理知识》杂志新增“卷首语”专栏,由执行总编单之蔷执笔,此专栏成为杂志的亮点。 2000年 10月,《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气魄和胆识来展示中华的博大。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会员俱乐部组织了首次“青藏线龙脊行”会员户外科学考察活动,从此,参与会员户外科考的人数每年成倍递增。 2001年 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在台湾及大陆以外的其他地区发行,成为大陆地区惟一原创并由出版人购买版权发行他种文本的杂志。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建新的发行团队。 2002年 1月,《中国国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国地理纪行》为刊名在日本上市发行,这是中国第一家在发达国家完整落地的媒体。 1月,第一届发行年会召开,发行渠道由原来的40多家增长到70多家,发行市场数量比01年翻了两番。 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正式开通,域名为:www.cng.com.cn,网站功能为每期杂志的内容介绍;地理论坛同时开放,简单的留言板功能。 年底,《中国国家地理》首次广告客户答谢会在北京京城大厦举办。 2003年 6月,推出“典藏三峡”专辑,9月推出“四川专辑”,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仅是CNG“认识中国”的高潮,也为以后10月特辑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8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联合举办“回望阿尔金山20年”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开启CNG联合国内著名主流媒体共同关注原生态保护区的媒体联盟报道。 杂志每月拥有固定会员人数达到1万。 2004年 1月,《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创刊,她的宗旨是: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 2月,《中国国家地理》发行量经bpa国际媒体公司认证 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专辑,开始了CNG圈点中国的里程。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川藏线培训。 2005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55周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青藏线培训。 2月—9月,联合全国31个省份的主流媒体开始“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 3月,读者见面会南京站。4月,读者见面会西安站。5月,读者见面会广州站。6月,读者见面会上海站。7月,读者见面会北京站。 10月,出版的纪念特刊“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选美中国”特辑创造了传媒界的奇迹,现已被翻译十种外文版本全球发行。 10月23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55周年庆典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及500多位嘉宾共飨盛典。 2006年 每月固定会员人数激增到2万6。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南疆培训。 3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杂志广东移动全线推出。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专辑,打造了一条属于国人的景观之路。此专辑也创造了高档杂志单期发行100万册的传媒界奇迹。 10月10日,《中国国家地理》单期发行100万册庆典在北京华联印刷厂举行。 启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校园基金”项目,支持高校环保社团的公益活动。 11月,对公众免费开放的“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开讲。 2007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北疆培训。 1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作为中国移动惟一人文类手机报全国重点推出。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圈点大西北”专辑,用干旱半干旱区的地理概念带领国人重新认识西北。 10月,圈点大西北图片展在北京东方新天地及上海正大广场巡回展出。 2008年 3月,与中华书局合作发行《中华遗产》杂志。 5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在中国移动平台上线。 6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内蒙徒步培训。 6月,开启“触摸中国”之旅,对中国的八大极限进行全方位考察。 推出《地震专辑》 7月,港澳繁体字版创刊号上市。 7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长李栓科先生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选美中国》作为北京奥组委特选礼品。 8月,中国国家地理网全新改版,域名正式变更为:www.dili360.com。 9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创刊号上市。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东北专辑”特刊。 1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庆典活动。 12月,《中国国家地理》与《辽沈晚报》、《生活报》发起了征集最佳旅游线路的活动 2009年 1月,举办“竹韵人生”摄影大赛的颁奖典礼 3、4月,推出《福建专辑》上下册 4月,中国国家地理联合央视网、央视移动传媒,打造大型国庆献礼活动:新中国成立60年—献给祖国“中国最美的地方”。活动将利用央视网的互动平台,依托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评选活动中展示的17大类别114处自然人文景观资料,发动广大驴友参与,分阶段推出评选活动。同时利用CCTV电视平台、央视网、央视公交移动电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及手机及网络平台进行全程推广。 4月27日,举办“我的城市我的家”摄影大赛 5月,举办“花影炫色”、“荒野传奇”摄影大赛。 5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签约摄影师计划启动。 5月,杂志社与Jeep携手启动“寻找中国的Rubicon之路”活动 10月,时逢新中国六十华诞和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国家地理》联合中国地理学会推出《发现中国 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专辑 地理学会成立百年珍藏版》,而其子刊《中华遗产》亦同时推出加厚版特辑《最具文明意义的100个考古大发现--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专辑》,带给读者又一次科学与视觉盛宴。 2010年,推出《宁夏专辑》上下册(2010年第2、3期)

❷ 著名摄影师 周梅生简介

梅生简历

生于南京,长于北京,毕业于天津大学。自幼学习书法、绘画,从事摄影记者、美术编辑工作二十年,兼作音乐策划,摄影,旅游、人文地理专栏作家,艺术院校摄影教授。现为电子工业出版社艺术总监。连续三年在权威的《中国摄影》杂志发表学术性文章二十余万字,作品二百余幅。鉴于在“世界遗产影像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2007年荣获由世界遗产基金会颁发的“世界遗产弘扬奖”。先后出版《古都逸史》、《古宅轶事》,《学者镜头——影像中国文化》丛书。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中国国家地理》“CNG讲堂”主讲。主要摄影作品:

《残荷遗韵》———个人心理情感系列

《古都寻梦》———中国皇家文化系列

《乡土中国》———古代民居文化系列

《西域密藏》———藏传佛教文化系列

《高原阳光》———中国西部风光系列

《打散集合》———平面构成分析系列

主要艺术经历:

1984年·北京———首届中国现代摄影艺术大展

1985年·北京———首届中国旅游风光摄影展览

1986年·日本———首届中日摄影艺术大展

1986年·北京———第十四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1988年·联合国———“国际和平年”摄影艺术展览

1992年·北京———首届中国服装摄影艺术展览专题作品

2002年·北京———《中国摄影家》杂志发表《紫禁城》《经幡》专题摄影作品

2002年·北京———第二十届全国摄影艺术大展

2002年·联合国———“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摄影展览

2002年·贵州———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专题摄影展

2002年·甘肃———第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专题学术讲座

2002年·北京———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专题学术讲座

2003年·山西———平遥国际摄影艺术节专题摄影展

2003年·联合国———中国藏族服饰摄影展

2004年·浙江———出版《古都逸史》《古宅轶事》专题摄影著作

2004年·福建———武夷山国际摄影周专题摄影展

2004年·贵州———第二十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大展

2004年·北京———紫禁城国际摄影大展

相关专题: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

❸ 如何学习高中地理,最好详细点,而且有没有一些关于学习地理的视频或知道每个国家地理概况的视频啊

地理许多还是需要你记忆的,世界地形图,行政图要经常看,热点地区的地内形地势更得记住。
至少经纬容度差不多,那么给你一个地方的经纬度你差不多能知道是哪,有的给的你是国家的轮廓。首先确定了位置,那么这个位置的气候就可以根据学过的答了。
推荐那个 试题调研(地理)的,它里面的复习资料整理的还是很不错的,对于高三复习很有帮助。
做的题多了,慢慢也就熟了。
每本书做一个知识树,书里重点都列进去,有助于把握整体。

❹ 介绍世界各地风景的书!

《世界100自然奇景》、《世界100文明奇迹》、《全球最美的100个地方》、《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环球国家地理精华》。

1、《世界100自然奇景》

作者:《世界100自然奇景》编委会 编

出版社:吉林出版社

简介:罕见的山水奇景与独特的民俗民情、失落的古文明与珍贵的文明遗存,悬念重重的地球之谜与千奇百怪的地球之最,世界的多种极致之美在这里汇聚、碰撞出一首自然与人文的交响诗。

2、《全球100文明奇迹》

作者:《国家地理系列》编委会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简介:人类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这个世界上,又有着一个个远古今朝、人神自然创造的奇迹,等待着生而有涯的充满好奇的人们去学习、知晓、赏析、领悟、融入。

3、《全球最美的100个地方》

作者:《图行世界》编辑部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简介:别具匠心地选取了100处地球上最动心心魄的地方,优雅的行文配合精美的摄影作品,从各个角度挖掘出“美”的各种涵义,将世上各处臻于极致的自然与文明之美娓娓道来,带你展开一次最富情致的天堂之旅。

4、《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

作者:《中国经典游》编辑部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本书涵盖了中国陆地和海洋上所有美丽景观,既尊重了读者传统的审美和认知,又大力关注西部边缘化,延伸了读者的审美角度。这100处精心挑选的地方,或是横亘了千百年的城郭,或是创世神话中天堂的美景,在本书优美的文字和绚丽的图片配合下,再次展现出美丽的光芒。

5、《环球国家地理精华》

作者:《环球国家地理精华》编委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简介:全书以政区及地理位置为纲,地区或国家为单元,为读者生动介绍世界各地精彩纷呈的方方面面。简洁的文字生动展现出地理景观、人文社会等各个侧面准确、时新的知识和信息。

❺ 中国景色的图书简介

作者:单之蔷出版社:九州出版社(《中国国家地理》10年经典丛书,单之蔷主编)内
ISBN 978-7-80195-770-2
中国版本图书馆容CIP数据核字(2008)第179910号
定价(第一版)49.8元人民币 (第二版)68元人民币
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改版十周年际,杂志社推出单之蔷在这本书的“前言”里说,尽管这是一本文集,但却是按新书的标准来打磨的,除了布局精心的主题和结构以及对文字的细致梳理之外,每张图片的说明也都由他亲自撰写。以求用更翔实的证据表达他对中国山水景观、人文地理的鲜明认知。
可以说这本书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继《选美中国》、《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之后,又一精心之作。

❻ 武汉的简介

武汉市,简称“汉”,别称江城,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

“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至民国,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而武汉也继承了这一美称。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华民国诞生于此。

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

同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及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迁到武汉,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焦点城市。

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6)国家地理简介扩展阅读

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西距最大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为155公里。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于1980年11月13日发现的小行星3206命名为“武汉”。

武汉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层中,处于得天独厚的优越位置,其内层与湖北省的宜昌、襄阳以及中部长沙、南昌、株洲等城市相距300公里左右。

中层与省内的十堰以及邻省的郑州、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600公里左右,外层与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天津、重庆、成都、青岛、西安、贵阳等主要城市均相距1000公里左右。中国大陆80%以上的城市和人口都在以武汉为中心,1000公里为半径的这个圆圈内,所以武汉也被公认为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

武汉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江汉平原东部,东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鄂州市的华容区、梁子湖区、黄石的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的嘉鱼县、咸宁市区相连,西与荆州的洪湖市、仙桃省辖市、孝感的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黄冈的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蝴蝶。

❼ 艾泽拉斯国家地理的管理层简介

ID:Ediart(田健) ,NGA创始人之一,全面负责网站各项事务,人称企鹅。曾隶属于九城魔兽世界汉化组担任汉化组经理。被称为NGA第一大党骷髅党党首,因为其论坛评分已至-1111,曾经一个数字为-419和-11111,当然这些数字都是其他版主们开玩笑所致。
ID:zeg(张佳南),NGA创始人之一,从2003年起就负责NGA的程序和美工,人称张二哥或地精 。每次NGA服务器出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开玩笑说zeg又在拿服务器下哔片了。
ID:Sharak,NGA创始人之一,负责制作插件。
ID:Lanshark,NGA创始人之一,资深暴雪fans,NGA的暴雪Fansite就是由其在北美找暴雪拿下的,淡出论坛多年,早期的NGA开山级人物 。
ID:Sun (张云帆),UID3号,UID、注册时间系抢夺的老用户的ID,原本为多玩总经理,后来联合NGA创立178,NGA商业化的创始者 。
ID:cobalt,原超版,UID8号 ,原则较强,但脾气较暴躁,处理起来毫无情面,斩杀大师、工匠无数,现已是天选之人。
ID:舞者,原超版,核心成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号称永远的47岁,曾负责为NGA的网站提供内容,更新文章,现已是天选之人。
ID:神兵AWEI,超版,NGA创立时期就存在的版主,曾经被称NGA第一隐形超版。模型好手,NGA模玩之魂板块版主,已经淡出管理界,专心在游艇上制作各种模型,并向模玩区水群的群众传教战锤。
ID:luckyhawk,超版,人称胖叔叔,专门负责论坛秩序,中年老军医,传医术高超,是打击广告的能手,在大漩涡版面出没。
ID:MiaoM(孙倩),原超版,游戏ID蕾拉 ,曾经负责NGA的版务的全面管理,为人温和,因季羡林先生的悼念帖事件自爆帐号。
ID:哈娜,人气最高版主,头像为白布裙,简洁的花饰,永远无法发育完全的胸部,蓬松的长发,目光略带呆滞,深沉的斜视,拥有轨道炮的称号,即使如此,每天求交往的人也是络绎不绝。2012年5月13日,NGA用户 魂魄尽散妖华梦通过一些个人信息和密码,试出哈娜的论坛密码,并在近一年内零星的有所使用,其中有因为自己好恶,对其他用户ID进行处理。由于哈娜休产假近日未登录(且暂时无法联系到),而论坛内她的ID数次有不合理的操作(这几天有无理由的禁言他人30天、nuke人等操作),故而被察觉到论坛ID可能被盗。经Ediart决定,盗号者已知的所有账号全部nuke。哈娜本人虽然不能确定在本次事件中是否有责任,但也需承担部分责任,已是Old God。
ID:Kael,超版,和MiaoM、Ediart同属一个游戏公会,传说是因为zeg服务器down机变成超版的。
ID:Kane,原超版,人称黑杖,NGA早期版主,负责过5周年、7周年的出版物,已经是Old God。
ID:堕落的猴子,NGA最阳光,最宅基腐的超版,是NGA少数受到所有人喜爱的版主,对于游戏动漫有着极深的研究,处理版务也公平公正。另一身份为国内著名一般向漫画自扫(猴姬估计自己至少扫描了3TB的漫画)+翻译大师,在这方面的造诣也极深。因发宅基腐与开水瓶的下限帖子,其大爷曾惨被企鹅发帖凌辱(右边图片)
ID:Fkulc,超版,人称憨牛或者F牛,曾经翻译了很多优质的wow前瞻内容,号称NGA最繁忙的版主,发帖量已经突破11111 其中6K为“处理了”(清理专用动作) 2K为“不要再回复了” 1K为“申请Nuke了”,现负责版务和投诉处理,处事公正。
ID:nobleminded,超版,人称毛会大师,NGA早期在公会管理区有很高声望,现负责版务和投诉处理,大漩涡的红字公告基本皆为其发。后因处理麦德三世在D3版违反版规事件致使麦德三世不在NGA发言,最终Ediart作出了裁定,支持了版主的裁决。此事件支持者甚众,反对者亦众,是其在当超版期间最具争议的一次事件 。
ID:不知你在话乜,超版,来历不明,在2010年的时候一夜之间出现的,已是Old God 。
ID:yogomove,NGA少数几个拥有轨道炮徽章的版主,非常强悍的版主,翻译了无数WLK内容,创造了大量的精华帖,下刀惩罚违规用户也毫不手软。
ID:troubleo,昵称茶包,第一任国家地理俱乐部版主,曾任副本区,议事厅,黑锋要塞,镶金玫瑰,PC硬件区多个版面版主,资深电脑达人,公共版面发言不多,NGA元老人物之一。曾因为“无脑冰触流都是地雷坦”的言论在DK区掀起一波对战。 此外还在虎扑体育足球版块任尤文图斯队专区版主,虎扑看球app文字主播等。
ID:lacsclyne,星辰主力 ,治疗牧师玩的出神入化,在NGA牧师区有很高的声望,据说是一位17岁的少女,平常喜欢称自己为老娘或者人家。
ID:林熊猫,有多重职业的人,NGA很才华的版主之一,魔术、写作、游戏、打牌样样精通,有点傲娇。因力挺爆出代打事件的苹果牛,触犯版规,于2010年8月11日被撤销议事厅版主权限。
ID:calmh ,NGA最严格版主,常年潜水于论坛深处,作为风纪区版主,时刻处于风口浪尖,对于G团的处理简直掺不忍睹,曾经坑挖3页回复,皆因是在讨论G团帖。
ID:daijian33,以拥有“轨道炮徽章”为荣,作风和版规制定独断专横,对待违规用户下手异常凶狠 ,搞一言堂,以至于他的硬件版版面甚至无人敢发言。NGA被人投诉最多的版主之一。已是Old God。
ID:无聊过客,野德PVP导师,著名录像《唱反调》 系列,德鲁伊区版主。
ID:结果xd,德鲁伊区有爱版主之一,对PVE和公会管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已是Old God。
ID:吸血小猪猪,德鲁伊区资深版主,是有爱版主之一。已是Old God。
ID:妮妮的歪歪,头像为标志性的跳舞的母牛,其担任PVP刀锋山区/萨满区版主,国服台服高端PVP玩家,全球争霸赛3v3第四名,撰写萨满职业PVP指南。在PVP届享有很高的人气,在论坛热心回答问题,参与群众讨论,也是最有爱的版主之一,也是少有的靠实力打上去的五字角斗士,并且致力于揭发代打 。已是Old God。
ID:NGA_sTn23,除开发徽章的zeg外拥有NGA徽章 最多的版主。
ID:冰霜寒雪,昵称番茄,情感达人,被称之为NGA最美女版主,担任萨满区版主,并组织起最活跃的萨满活动群。已是Old God。
ID:弹间龙2,号称钢之魂,资深狂暴战,战士区版主之一,本尊据说是西餐厨师,爱好是在午夜发美食贴。
ID:灵魂毁灭,昵称灵儿,担任公会管理区/人员招募区/英雄联盟GANK区/议事厅版主,经常半夜出没偷偷砍人并卖萌嫁祸。其担任人员招募区版主期间,大力改革致使各大公会苦不堪言,曾经银色黎明第一页长期有近一半帖子投诉此版主,自宫招募区50%-70%的发帖量仍屹立不倒,现成为NGA最严格和活跃的版区之一,也是NGA唯一一个因版主风格原因导致发帖受限制的版区(每12个小时楼主只能顶一次帖)。已是Old God。
ID: 十二邪神,十二妹,原萨满区版主,现大漩涡版主。擅长冷笑话和吐槽,口头禅“我是男的”
ID: 记忆中de旋律,大师,大湿,贼区/暗黑3区版主。很随和的一个版主,情感达人,号称辣手摧花。
ID:米瑞娜萌风,昵称米萌。剧情党,剧透狂。原镶金玫瑰旅馆版主,跟麦德三世关系很好,据称她从2012年底就有了大部分NGA版面的版主权限,但于2014年初才升任阿比特,存在感稀薄。第三性别女博士。被众版主称是8分美女,实际上脾气火爆,正义感十足,心狠手辣,大漩涡众多轨道炮常出于她手。
ID:清风善堂,全版。原风纪区版主,先已升为全版,在银色黎明处理日常投诉。

❽ 美国国家地理英文简介。

Situation: The United States is situ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North America with its two youngest states: Alaska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North America and Hawaii in the central Pacific. The country is bounded by Canada on the north and by Mexico and the Gulf of Mexico on the south with the Atlantic Ocean on the east and Pacific Ocean on the west.
The total area of the country is 9,372,614 square kilometers. The total population is about 283,000,000(2001).
The whole country includes 50 states and a federal district,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which is the seat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❾ 伊拉克国家地理概况

伊拉克(Republic of Iraq)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与它接壤的国家众多,在南方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叙利亚,伊朗和约旦各位于其东西两侧。阿拉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库尔德人约占21%。该国穆斯林约占人口的95%,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54.5%、逊尼派穆斯林占40.5%。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东部地区有些居民讲波斯语。
伊拉克Republic of Iraq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石油工业是伊拉克的经济支柱,原油储量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委内瑞拉、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
2015年2月5日,鉴于伊首都巴格达安全局势好转,决定于7日开始解除巴格达长达数年的宵禁。
位置境域
伊拉克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国土面积约43.7万平方公里(包括924平方公里水域和伊拉克、沙特中立区伊拉克部分3522平方公里)。北接土耳其,东邻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
伊拉克出海口仅在东南端位于波斯湾头的一小段海岸。海岸线长60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西南为阿拉伯高原的部分,向 东部平原倾斜;东北部有库尔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带。[6]
地形
伊拉克东北部有库尔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带,高原与山地间有占国土大部分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绝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两河在库尔纳汇合为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平原南部地势低洼,多湖泊与沼泽。平原以东为扎格罗斯山系的西部边缘。西南部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分布有叙利亚沙漠。
气候
伊拉克夏季最高气温高达50摄氏度以上,冬季最低气温为0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由南至北为100至500毫米,北部山区达700毫米。伊拉克常年刮西北风,冬季凉爽、多雨,空气潮湿,夏季炎热干燥,道都巴格达市夏季七、八月温度45摄氏度左右,冬季一月温度为4摄氏度。每年六至九月为最干燥的季节,月平均降雨量为1毫米。最湿润的季节在三月,平均降雨量为28毫米。[7]

6资源编辑
伊拉克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工业是经济主要支柱。2010年10月伊拉克石油部长称已探明储量1431亿桶,在 欧佩克和世界已探明石油总储量中分别占12.0%和9.8%,位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已探明储量3.1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7%,居世界第十位。磷酸盐储量约100亿吨。[8]

❿ 一个人的国家地理的作者简介

朱千华,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资深作家。长期浪迹回天涯,四处漂答泊。其文字多以陌上田野之事为素材,关注人与自然,他善于把朴实僻远的乡村风物写成优美的人文地理华章。这些年来遍踏荒山野岭的经历,锻造了他文字独特的风骨和人文气息。他的文字流露出来的不是浅薄的伤感,而是悲天悯人的仁慈和宁静淡远的高致。
代表作品:“岭南文化三部曲”、《像麦子那样金黄》、《中国美女地理》等十余部。
作品荣誉:荣获首届朱自清文学奖。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