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风水
A. 中国国家地理 有什么意义
《中国国家地理》,1950年创刊于南京,原名《地理知识》,是关于地理的月刊,该刊的内文章和图片容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
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
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B. 中国哪里风水最好
中国第一风水古城-阆中国内第一个融风水博物、文化艺术、科学规划于一体的风水馆在古城阆中建成。神秘的风水一直备受民众关注,令游客十分感兴趣的是,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阆中缘何会巨资兴建一个风水馆呢? 阆中,风水何处? 风水又称堪舆。传统风水学的核心内容是天地人合一,探求建筑的择址、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 阆中所处的龙脉属于秦岭山脉的分支,阆中城就建在小蟠龙山脚下平坦的扇型冲积滩上,仿佛真龙从昆仑山奔涌而来,紧紧衔着一颗璀璨的明珠。阆中有大小凤凰山两座。站在位置恰当,就可见大凤凰山山头似鸟首,山湾似雀颈,整个山似凤凰腾飞。古城四周的锦屏山、蟠龙山、梁山、玉台山形成了“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伏”至善至美的风水格局。 人才辈出,皆因风水奇佳? 在阆中当地,传说华胥就是在阆中生下了人皇伏羲,而伏羲根据阆中奇特的地貌而创制了先天八卦。因而阆中被称做“华胥故里”,至今保留着“妈皇山”、“皇娘垭”等地名。传说归传说,而阆中先后在唐宋时代出现了尹枢、尹极和陈尧叟、陈尧咨两对兄弟状元却是有史可考的。据记载,从隋唐至清末科举取仕的一千多年中,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不仅如此,创造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统一、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法《太初历》的落下闳,以及任文公父子、周群祖孙等古代天文学家、抗金名将张宪等都是阆中人。 仁者智者,偏爱风水阆中 人们常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有山有水的阆中自然吸引了不少的隐士名流。蜀汉张飞曾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杜甫、陆游阆中写下了辉煌的诗章。 唐朝著名天文学家袁天罡步测龙脉来到阆中后,李淳风也追随而至。据说,两人一先一后选定在阆中西南25公里的西河塘营建居室,以度晚年。等双方分别做好准备,前去动工兴建时,才发现都选中了天宫院这块地方。争执不下,双方只得各自拿出凭据。 在阆中,不仅与风水紧密相连的天文研究鼎盛,而且宗教也在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历史上的道教胜地云台观、锦屏山,佛教的大佛寺、永安寺,伊斯兰教的巴巴寺,基督教的福音堂,至今还矗立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2006年初,国内最具权威的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收入了风水古城阆中,并用两个页码对阆中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这是古城阆中上榜“风水城市”的一大理由。 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近200多处名胜古迹,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气势辉宏的张飞庙、张飞墓冢以及蜀汉遗址文物,更是三国旅游热线重要的组成部分。
C. 在知道上看到大神有《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1期<风水专辑>电子版本,拜求
这个真没有,你去写一本吧!
D. 《中国国家地理》怎么样
很好,个人很喜欢,可以到报刊亭买一本阅读一下,然后再订阅
可以版网络一下官网仔细了解一权下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中国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E. 哪里可以找到《中国国家地理》(风水卷)
新华书店可能有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1期是风水专辑,在这里没看到印刷的杂志,从网上看到一些文章和有关评论。专辑一开头引出几种辞书对的风水解释,都是说风水是一种迷信,并无分歧,但不知怎地,编者却从其中看出“风水”在当代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更遗憾的是在引用《辞海》的解释时,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把《葬书》给风水下的定义:“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遗漏了 ,使风水的迷信本质变得模糊不清,而在这专辑中,从内容的安排到访谈的设计,语言文字的运用,都隐去了历史上和当前存在着的大量风水迷信活动实际,将当前 对现实的社会问题的争论,变为抽象的如何理解风水之争,尽管也报道了徐苹芳的观点:“风水中90%以上都是糟粕”,但对风水中的迷信愚昧和诈骗钱财等行为并未有反映,而是多为溢美之词,对以风水为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编者如 果就是这样认识,也可以如此表达,但就不必说“我们无意于卷入纷争”。
《中国国家地理》的风水专辑,不顾风水已有明确的定义和实际内容,将地理与风水混为一谈,是其特点,其手法与学院派风水大师如出一辙。然而正如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侯甬坚所说:在中国古代,正宗的地理学是历代正史中的《地理志》,从《汉书·地理志》开始的17部正史地理志系列著作,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流。风水学说虽有名为《地理大全》、《地理正宗》这样的书籍,却不能因此作为它一定属于古代地理学的依据。”“我认为中国古代地理学不必包括风水学说,因为两者的主要目的和作用都有显著不同。地理是讲一个地方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情况,地理学的目的当然是指认识自然世界、积累科学知识的努力,不断地为人类造福的作用。而风水学说宣扬,讲究风水的人家其后人会发福发贵,明显是一种谬说。它先是广布“阴阳之书,使人拘而多畏”,然后引人入歧途,浪费钱财。尽管相宅的积极意义要大于相墓,但在思想领域中都属于迷信意识。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唐晓峰也指出:风水思维也是关联性思维,不讲逻辑环节的严密链接,把推理解释的中间过程置于神秘之中。我国古代有一个体系很清楚的地理之学,与风水文化很不一样,这是古代学术文化的客观形势。我们最好不要将风水文化混同于地理学,注意二者的界限,我认为这个界限是原则性的。
《中国国家地理》风水专辑倒是把两位教授的话登出来了,但没有展开,也无具体内容,充斥版面的是美化风水的内容。而我国古代的地理学一直有地理学家在研究,顾颉刚、谭其骧、侯仁之、王成组、史念海等学者都有丰硕卓越的成就,但真正的地理学家的工作及其成果,现在少有人知道了,在中国地理学会办的刊物上,倒出现了风水代替地理科学之势,不知是中国地理学界之荣还是辱。
F. 向各位网友求2电子版 中国国家地理 2006年第1期 风水专辑
找不到电子版,只找到了扫描版,还是给楼主发一份过去 LZ喜欢看杂志可以去这个网站 里面杂志很多而且可以下载也可以在线看 http://online.zcom.com/
比较偏门一点的杂志的话可以去电驴找 我从电驴上下过国家地理从1888创刊到现在的全集 电驴虽然拉得慢 但胜在极品多
G. 中国国家地理好不好
“国家地理”非常好,内容非常丰富。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内一本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容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外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一本有关地理的杂志。
现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为李栓科(社长1997年至今,总编辑2000年10月至今),杂志社地址北京朝阳区安外大屯路甲11号。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当时整本杂志祗有8页,一年后增至16页。当时的内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国地理、自然地理、地图及地理调查法、地理教学、地理资料等。
H. 求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月的风水专辑》
请你分享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月的风水专辑》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