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文地理知识100字
㈠ 西安的历史文化100字
西安古称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雏形。
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先后有西周、秦、西汉、东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又为赤眉、绿林、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政权都城。
自西汉起,西安就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要城市。“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西至古罗马。西安是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与罗马、雅典、开罗齐名,也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建都历史最长的一个,长安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主干。
“西安”之名称,始于明代。元至元九年(1272),元世祖封三子忙哥剌(la,音“腊”)为安西王,镇守这里,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元皇庆元年(1312),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府城简称西安,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上,西安也是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是全国最早响应的省会城市之一。
20世纪20年代,随着西安现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诞生并逐步形成了不同于历史上任何行政建制的新型地方行政建制,即市级建制。
民国十六年(1927)11月25日,陕西省政府议决设立西安市。民国十九年(1930)11月8日,陕西省政府撤销西安市建制,辖区复归长安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3月5日,国民党确定长安为陪都,定名西京,并成立西京筹备委员会,但西京市政府始终未成立,后西京筹备委员会撤销。民国三十三年(1944)9月1日,西安市政府正式成立,为陕西省辖市。民国三十六年(1947)8月1日,西安市升格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市,为全国12个院辖市之一。
民国二十五年(1936)12月12日,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之后,设在西安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为延安革命根据地输送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和军需物资。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都曾在此领导过革命斗争。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之后,西安是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1954年6月改为省辖市;1984年10月被国务院列为计划单列市;1992年被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1994年被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西安以强大的科技实力、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日益成熟的城市服务体系成为中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辐射北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中心。
(1)西安人文地理知识100字扩展阅读:
西安历代名称
“西安城”:沣京(殷商)-镐京(周)-长安(西汉)-常安(新莽)-长安(东汉)-长安(曹魏)-长安(西晋)-长安(前秦)-长安(后秦)-长安(北周)-大兴(隋)-长安(唐)-大安(后梁)-长安(后唐)-永兴(宋)-奉元(元)-西安(明)-西安(清)-西安(中华民国)-西安(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安”:宗周(周)-内史(秦)-京兆(汉)-京兆(新)-京兆(南北朝)-京兆(隋)-京兆(唐)-大安(后梁)-京兆(后唐)-京兆(宋)-奉元(元)-西安(明)-西安(清)-西安(中华民国)-西安(中华人民共和国)
地理
西安南屏地势磅礴的秦岭,东近险拔峻秀的华山,西临冬夏积雪的太白,北连逶迤延绵的北山。四山亭亭,沃壤广野居中,宜林宜牧,宜粮宜棉,宜瓜宜果,有高山避暑,有风光览胜,故古有“膏腴天府”、“陆海丰饶”之称。
西安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遗址、古代城阙遗址、77座帝王陵墓、众多名寺古塔、先民遗迹等优秀文化艺术遗产,是世界旅游热点城市之一。
1、位置与范围
西安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河,东经107°40'—109°49',北纬33°39'—34°45'之间,地理上处于中国大陆中心,南北方分界线的北侧,在行政区划上则属于西北地区。
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原野坦荡,土地肥沃,适合种米,自然环境优越。西安就在八百里秦川中部,东西最长204公里,南北最宽116公里,全市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2、水文与地形
西安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410米左右,四周多“原”:西安地区处于山脚之下,河流侧畔以“原”相称的连绵不断的地形各有特点,此种地形多为地势高而开阔,城郊以龙首原、白鹿原、少陵原、神禾原、细柳原、乐游原最为有名。
西安地区自古有“八水绕长安”的说法——东部有灞河、浐河,西部有涝河、沣河、南部有潏河、滈河,北部有泾河和渭河。都属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除此之外流量较大的还有发源自太白山的黑河(西安市的主要生活取水源地)。
3、气候
西安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3℃,极端最低气温-20.6℃(1955年1月6日)。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0℃,极端最高气温41.8℃(1998年6月21日、2017年7月24日)。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降水量约561毫米。年平均湿度为69.6%。年平均降雪日为13.8天。1951-2017年日最高温≥40℃天数41天。
㈡ 中国人文地理常识
1.34个省,市,自治区: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
吉林省(吉/长春)
辽宁省(辽/沈阳)
河北省(冀/石家庄)
河南省(豫/郑州)
湖北省(鄂/武汉)
湖南省(湘/长沙)
山东省(鲁/济南)
山西省(晋/太原)
陕西省(陕或秦/西安)
甘肃省(甘或陇/兰州)
青海省(青/西宁)
江苏省(苏/南京)
安徽省(皖/合肥)
浙江省(浙/杭州)
福建省(闽/福州)
江西省(赣/南昌)
广东省(粤/广州)
贵州省(黔/贵阳)
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台湾省(台/台北)
海南省(琼/海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北京市(京)
天津市(津)
上海市(沪)
重庆市(渝)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2,沿海开放城市14个
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
3,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4,沿海开放地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
5,工业分布
重工业: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
东北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煤、铁、石油;东北在日本的统治时期,重工业发展的较好,基础设施也较完备;东北和前苏联接壤,容易得到苏联的帮助。
轻工业: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经济开放,容易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劳动密集型:一般分布在内地,劳动力廉价是最主要因素
知识密集型产业;一般在沿海开放地区,主要理由还是经济发达,技术领先
5,农业分布
种植业: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西北国营农场(商品谷物农业)
西北地区 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灌溉农业)
新疆地区(绿洲农业)
西南地区 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横断山区(垂直农业)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 阳光农业
城市,矿区周围---乳畜业
珠江三角洲---新颖混合农业
季风区 -------水稻种植业
畜牧业: 内蒙古高原---草原牧场
新疆天山----山地牧场
青藏高原----高寒牧场
6,地理分界线
我国人口密度大小的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国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
1月00C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尔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角。
我国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0C积温32000C等值线。
(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0C等值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我国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
嘿嘿 复习下吧 以前学的差不多忘光了已经!
㈢ 对地理的认识50字
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层,由此就产生了地理的各个分支,例如气候现象、水文现象以及水环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态现象,土壤的分布以及类型等等很多现象,除了这些以外,自然地理现象还关注于由于样式、水文、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地表系统现象以及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环境现象、气候现象。因此学者把这样的学科叫做自然地理。
除了自然地理,人类具有社会性所以还包括各种人类社会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例如农业的分布、工业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等等现象,尤其注重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是关于这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广阔,涉及的范围很多而且和其他的不好区分,姑且称之为人文地理(包括经济地理)。
(3)西安人文地理知识100字扩展阅读: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1260万平方千米,包括约960万平方千米领土和约300万平方千米领海。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省级行政单位总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㈣ 陕西西安人文地理历史常识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
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流传于户县钟馗故里的傩舞跳钟馗,是中国戏曲舞蹈的活化石,傩是中医的鼻祖。
西安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遗存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55个基本类型中,西安旅游资源占据89个。
西安周围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汉、唐四大都城遗址,西汉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钟鼓楼、古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
(4)西安人文地理知识100字扩展阅读: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 。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西安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 ,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墙、钟鼓楼、华清池、终南山、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等景点。
㈤ 地理知识大全
增长点地理知识
长城有多长?
21196.18千米
珠穆朗玛峰有多高?
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有多低?
海拔-154米
长江有多长?
6397公里
黄河有多长?
5464公里
京杭大运河有多长?
1710公里
故宫面积有多大?
72万平方米
中国有多少人?
超13.73亿人
汉字有多少个?
85568个
中国有多少位皇帝?
408位
秦朝2位,汉朝31位,
三国11位,晋朝16位,
五代十六国78位,
南北朝59位,隋朝3位,
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
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
元朝18位,明朝16位,
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
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
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
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
加起来一共408位。
人们必知的常识虽然常挂在嘴上,
但具体是这些你都知道吗?
三山
黄山〖安徽〗
庐山〖江西〗
雁荡山〖浙江〗
【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
南岳衡山(湖南)
中岳嵩山(河南)
西岳华山(陕西)
北岳恒山(山西)
【五岭】
越城岭
都庞岭
萌诸岭
骑田岭
大庾岭
【五湖】
鄱阳湖〖江西〗
洞庭湖〖湖南〗
太湖〖江苏〗
洪泽湖〖江苏〗
巢湖〖安徽〗
【四海】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四大名桥】
广济桥
赵州桥
洛阳桥
卢沟桥
【四大名园】
熙和园〖北京〗
避暑山庄〖河北承德〗
拙政园〖江苏苏州〗
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
灵岩寺〖山东长清〗
国清寺〖浙江天台〗
玉泉寺〖湖北江陵〗
栖霞寺〖江苏南京〗
【三大名楼】
岳阳楼〖湖南岳阳〗
黄鹤楼〖湖北武汉〗
滕王阁〖江西南昌〗
【四大名亭】
醉翁亭〖安徽滁县〗
陶然亭〖北京先农坛〗
爱晚亭〖湖南长沙〗
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
景德镇〖江西〗
佛山镇〖广东〗
汉口镇〖湖北〗
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陕西西安〗
孔庙碑林〖山东曲阜〗
地震碑林〖四川西昌〗
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
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
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
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
莫高窟〖甘肃敦煌〗
云岗石窟〖山西大同〗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
岳麓书院〖湖南长沙〗
嵩阳书院〖河南嵩山〗
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㈥ 帮我详细介绍下西安!人文地理,主要街道,有名景点,天气等,越详细越好!底分100,选为最佳,我再追100
大慈恩寺(玄奘法师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大雁塔(安置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大雁塔北广场(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出土文物精品藏地)、曲江遗址公园(目前西安市最大的游乐公园)、西安碑林博物馆(全国最多的碑石藏地)、明城墙(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钟楼(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鼓楼(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25年历史)、翠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大唐芙蓉园(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唐朝盛世的皇宫)、西安汉城湖(西安汉文化、水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陪葬陶俑)、华清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行宫别墅)、秦始皇陵、兵谏亭(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藏身处)、骊山(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法门寺(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之处)、法门寺博物馆(收藏、展示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珍贵文物之处)、乾陵(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昭陵博物馆(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汉阳陵(汉景帝刘启和皇后王氏的合葬陵,到汉阳陵博物馆必看幻影成像)、书院门步行街(古文化一条街)、钟鼓楼广场(西安市中心广场)、都城隍庙(明朝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回民街(西安回民聚居之地和回民小吃街)、德福巷、西安事变张学良公馆旧址、西安事变杨虎城公馆旧址、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旧址、兴庆公园(唐玄宗朝政的重心,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地方)、青龙寺遗址公园(中国佛教密宗寺院。西安最大赏樱花地方)。
㈦ 有关人文地理学的知识
地理入门的书还有比地图册更好的东西了吗?绝对没有。不过地图的选择有讲回究,效果最答好的应该是为高中生高考准备的地图册,因为各种类型的图都有,比较丰富,高中文科生基本会人手一册。先接触的肯定是区域地理,加之现在的旅游热,一般人对这也感兴趣,这样再结合初高中教材,看着教材的文字介绍,再拿着地图册一对照,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提醒一句,在选择文本读物时,我强烈建议用初高中教材,不要被书店里的那些花花绿绿的各种所谓科普地理读物给看花眼了,好多质量真的比不了教材,再地理是无所谓初高中之分的,他们是循序渐进的,所以也能更好更系统地了解地理的知识。还有因为地理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文字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在网上学习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你想看个图都不太好看。当然遇到不懂的东西可以上网查一下,以电脑学习为辅吧。打了这么多字,还是出于对地理的那份热爱吧。愿你也能热爱地理,学好地理,享受地理。
㈧ 人文地理包括哪些知识
人文地理包括哪抄些知识
人文地理知识分布在高一教材(必修)下册四个单元和高二教材(限选第一册)五个单元之中,包括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环境地理、人口地理、城市(聚落)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和政治地理等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
㈨ 西安地理有那些现象
西安地理概况
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市区和杨凌区、三原、泾阳、兴平、武功等县和扶风县、富平县相邻。辖境东西204公里,南北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
西安以北,陕甘黄土高原边,由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应,共同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自然屏障。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关中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形成,因而又称渭河平原。它西起宝鸡,东到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限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767米,是中国大陆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700
米,其中东北端渭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西安城区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
㈩ 人文地理内容简介100字
望采纳,谢谢!
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一般可以分为综合理论部分、通论部分(部门人文地理学)和专论部分(区域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综合理论部分主要指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人文地理学通论部分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三个方面,也有一些学者将其分为社会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人文地理学专论部分则包括对各种地区人文要素的区域地理研究。
经济地理学是以阐释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分配等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组织为主要任务。近代地理大发现以后,人类的商业活动空前繁荣,从而产生了经济地理学的前身──商业地理学。
传统的经济地理学关心各种资源、生产及商业的分布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生产布局、区位分析为研究的核心。其中区位论和中心地学说曾对地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
现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开始注意社会结构、政府决策以及人们的行为决策对经济布局的影响,出现了国土经济学,重视国土整治问题。有些学者认为旅游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旅游属于经济活动范畴,因此旅游地理学也是经济地理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政治地理学是通过研究国民与领土的关系来分析政治现象的地域体系,并分析以政治、军事、经济和宗教为背景的各种国家集团对世界和地区所起的作用。
1897年出版的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将国家当作附着于地球上的有机物,并提出“生存空间”的概念。以后,麦金德于1904年提出陆心说。由于他们及其他学者的努力,政治地理学成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
20世纪30年代,豪斯霍弗把地缘政治学引入为德国纳粹的侵略政策服务的歧途,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地理学的发展受到影响。现代分析技术及模式的应用,使地理学者得以制定各类各级政治区域的效率和效果,并开始研究政治行为和政府决策的地理背景。例如,参与对国土整治的决策、首都的定位、大都市区的结构、国家公园的设置、选票地域分布模型以及领海界线和沿海捕鱼权等课题的研究。
很早以来,地理学的著作中已注意到种族和民族的分布,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拉采尔的人文地理学代表著作即以“人类地理学”命名。在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的人文地理学著作中,也都包含种族和民族地理的内容。不过,现在人种地理学和民族地理虽然仍是介于人种学、民族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但研究者则多为人种学和民族学者。
各地的人口数量、分布和迁移是重要的地理现象,人文地理学者十分关注。维达尔·白兰士的《人文地理学原理》第一章即论述了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密度以及各洲的人口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鲍曼分析了中欧的人口地域分异现象,瑞典地理学家德·耶尔深入研究瑞典人口分布并制出人口分布图。从此,人口地理学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社会地理学分析空间中的社会现象,研究各种社会类型的区域分布并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探讨人地关系上强调社会因素对地区文化景观、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人口、聚落、民族、宗教、语言行为和感应等方面的地理问题,并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
文化地理学则从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的角度,解释各种文化要素如何使不同地区具有各种区域特征,研究对象和内容与社会地理学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前者主旨是研究人类不同社会集团的地域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后者则是研究人类创造的文化地域。有些学者将社会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的内容合称为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其研究对象虽与社会科学有相同之处,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又不同于社会科学,从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科学。
作为地理学中一门接近人文或社会科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传统的方法(如实地调查、运用地图等)和现代方法(如航空像片、卫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如抽样调查、定量技术、心理学和行为学等研究方法)。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以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做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人文地理学仍是许多分支学科松散组合的一门学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有关人地关系的理论探讨,数量统计方法和模型、系统的运用,行为科学的引进,以及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也尚处于初始阶段。
尽管人文地理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