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国影评

地理中国影评

发布时间: 2021-03-14 07:42:23

Ⅰ 《地理中国》观后感450字

《地理·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类电视栏目。该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对于我们正在汲取知识营养的青少年来说,观赏性特强。
《地理·中国》栏目,采用外景行进式拍摄与主持人演播室串联的形式,展示地质科考的过程,讲述地质科学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对关键的科学知识、原理进行介绍,并通过道具、实验进行演示,展现地质地貌的结构、成因及演变,展示地质学的魅力。
首先它题材宽广,观赏性强。中国的辽阔大地,蕴涵着全世界最丰富的地理、地貌资源,这为《地理·中国》栏目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内容和创作空间,大自然神奇、瑰丽、壮美的景观,也会使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识性强。《地理·中国》栏目,以对自然现象的探问为发端,以地质科考为线索,通过展示地质科考的推理和求证过程,揭示科学原理,普及科学知识,以满足观众对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其三它行进式科考拍摄,可视性强。 “以行进中的地质科考”为主线,摄制组跟随地质专家,在科考行进中发现问题,求证问题,解答问题。既有科考问题求证过程的悬念吸引,又有行进式拍摄的新奇看点,使节目具备很强的期待性和可视性。
通过观看《地理·中国》,是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了我成为祖国建设有用之栋梁才的理想信念。
原稿地址:http://..com/link?url=T5jdquJzxbRc3Ox_
http://..com/link?url=T5jdquJzxbRc3Ox_

Ⅱ 《地理中国》观后感

《地理中国》 20121231 系列节目《五岳》—西岳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 1.2 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 36 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华山是一座无法攀登的山峰,这是自然雕塑师创造的绝品。然而险绝之地自古就有人类的足迹,这些人在绝壁上行走,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
望采纳

Ⅲ 观《地理,中国》有感500字

观《地理中国》有感
今天,我们一家人又兴致勃勃的观看了地理中国。这次专的故事讲得属是自海航建造一来,自古至今都有巨轮葬身于大洋之中,近代,此类事故更是时有发生,甚至会有成百上千人遇难的惨故。经专家研究在正常情况下,造成此类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洋流和大气情况。
那么,洋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来,海洋与大气的联系非常紧密,他们都受地球运动的影响。当地球绕它的轴线自转时,也让空气和水旋转形成漩涡和旋风,洋流的运动同样遵循这样。
但是,不同海域的海洋环境又不同,洋流形成运动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海洋上空的大气情况,海底地形,海水的温度、盐分等。
看!这样的节目可以让我们增加很多知识,让我意识到﹕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与其相比,人类的力量是那么渺小,纵然科技的力量是伟大的,但我们不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而是要造福自然界,与自然和谐相处。

Ⅳ 《地理中国》观后感 5篇

【一】
《地理·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类电视栏目。该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对于我们正在汲取知识营养的青少年来说,观赏性特强。
《地理·中国》栏目,采用外景行进式拍摄与主持人演播室串联的形式,展示地质科考的过程,讲述地质科学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对关键的科学知识、原理进行介绍,并通过道具、实验进行演示,展现地质地貌的结构、成因及演变,展示地质学的魅力。
首先它题材宽广,观赏性强。中国的辽阔大地,蕴涵着全世界最丰富的地理、地貌资源,这为《地理·中国》栏目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内容和创作空间,大自然神奇、瑰丽、壮美的景观,也会使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识性强。《地理·中国》栏目,以对自然现象的探问为发端,以地质科考为线索,通过展示地质科考的推理和求证过程,揭示科学原理,普及科学知识,以满足观众对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其三它行进式科考拍摄,可视性强。 “以行进中的地质科考”为主线,摄制组跟随地质专家,在科考行进中发现问题,求证问题,解答问题。既有科考问题求证过程的悬念吸引,又有行进式拍摄的新奇看点,使节目具备很强的期待性和可视性。

【二】
《地理·中国》观后感
《地理·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类电视栏目。该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对于我们正在汲取知识营养的青少年来说,观赏性特强。
《地理·中国》栏目,采用外景行进式拍摄与主持人演播室串联的形式,展示地质科考的过程,讲述地质科学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对关键的科学知识、原理进行介绍,并通过道具、实验进行演示,展现地质地貌的结构、成因及演变,展示地质学的魅力。
首先它题材宽广,观赏性强。中国的辽阔大地,蕴涵着全世界最丰富的地理、地貌资源,这为《地理·中国》栏目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内容和创作空间,大自然神奇、瑰丽、壮美的景观,也会使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识性强。《地理·中国》栏目,以对自然现象的探问为发端,以地质科考为线索,通过展示地质科考的推理和求证过程,揭示科学原理,普及科学知识,以满足观众对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其三它行进式科考拍摄,可视性强。 “以行进中的地质科考”为主线,摄制组跟随地质专家,在科考行进中发现问题,求证问题,解答问题。既有科考问题求证过程的悬念吸引,又有行进式拍摄的新奇看点,使节目具备很强的期待性和可视性。
通过观看《地理·中国》,是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了我成为祖国建设有用之栋梁才的理想信念。

【三】
通过观看《地理·中国》,是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了我成为祖国建设有用之栋梁才的理想信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
事实上,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理解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有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
二、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认为,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强,是因为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习常过程所作的干预所引起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是人类力量的源泉,也是人与其他生物最本质的差别。
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只是注意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近的后果,而对较远的后果缺乏认识;等到这种较远的后果经过积累而变得相当严重时才引起关注,最终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难以治理和挽回。这个问题在近代社会已经暴露,欧亚一些地方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就是如此。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富有远见的关注,告诫人们要学会预见和控制生产行为干预自然所引起的较远的后果。联想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重温恩格斯的教诲和告诫,人们应当有所启示和感悟。
三、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费,大量的野生动物被猎杀……头顶的天空不像以前那么蔚蓝了,脚下也再不是一方净土了.水龙头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会干?多少濒临灭绝的动物朋友还正在挣扎?人类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自然妈妈她太慷慨了!我们习惯了索取,一旦这位慷慨的妈妈无法提供给我们生活的资源,或者我们的行为激怒了她,她要给我们颜色瞧瞧!那我们的下场只有是灭亡!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人类的生存须要依赖自然,我们是否该给她多一点关心,爱护呢?我们和自然必须平等对待,必须和自然结成一体! 马克思说过:“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个比方,我们砍一棵树就栽一棵树.要尽我们一切力量来补偿以前的过失.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不伤害我们的好朋友—动物……
有人说“人类创造和发现科学,最终毁于科学”!这句话说的也不无道理,想一想,我们天天想者要怎么来更好的利用自然,拿自然来做实验,这样是生活的好了,那~咱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呢?
要想长久地生存在这美丽的地球,就得和身边的朋友打好关系,以前欠别人的,要赶紧还一还.而这种事情光靠一人是绝对不够的,这是你我的责任.最后,还是记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吧: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Ⅳ 地理中国观后感600字

大自然是美妙的,它之所以美妙,是为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的贡献,是大自然的功劳。使一个个生态系统得以维持。昨天我看了一期关于冰川的《地理中国》节目。冰川这个名字大家一听就很熟悉,顾名思义——冰川就是用冰汇集成的河川,它带给了河西走廊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我国在研究这方面时,是在1958年开始的,人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在祁连山这个地方建起了第一座冰川研究基地,在那不足1公里有一条透明梦柯冰川,是专家研究对象。这座冰川,有十分典型的冰川特点和地貌。为我国研究冰川动力学和极大陆型气候有着重要意义。但生活条件不足,被迫放弃了。但时隔46年后,我国冰川学家重新杀了回来,一切条件都具备,研究工作开始进行了。来到他的末端,专家们发现冰川已融化了许多。经过专家分析,从1958年一直到七十年代末,约20年时间里,他呀就消融了不到50米,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大约20年里,他就消融了100米,然后从九十年代末到现在,十几年时间里退缩了100米,这意味着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冰川融化速度逐渐加快。从二十年变为十年,透明梦柯冰川每退缩100米,融化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在这样的融化作用下,透明梦柯的末端,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出水口。在夏季,出水口里的水充满着,不断的为下游提供水源。 在下游,水一直保持着固定状态,为河西走廊地区人们支撑着经济和作物的来源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代表大自然的杰作,我们应尽力保护。

Ⅵ 地理中国观后感100字最近的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在景色迷人的中国,藏着无数个你不知道的神秘而古老的东西。打开《中国国家地理》这本书,能使我们明白成千上万个迷,并能了解到一些搞不懂的地理知识
自从我阅读了《中国国家地理》这本书,便可以解答同学之间问的简单的地理问题了。比如:包公祠建在河南省开封市、象鼻山在桂林、五公祠建在海南,等等,这本书使你知道了一些高中生也难以解答的古怪问题。
本书图文并茂,它让你知道这东西长什么样儿,那东西是什么,有些字难认又难理解,这本书将为你解答。
有一些大人也买它,好帮他们找资料,它把所有名胜古迹都记下来了,让你对它爱不释手。

Ⅶ 地理中国观后感

生命之石

1978年夏天,延庆县千家店乡几个村民上山砍柴,偶遇奇特景象,密林草丛间遍布嶙峋怪石,纹理密布、年轮清晰、栩栩如生,经过地质专家的研究是火山喷发留下的硅化木。

塘中的发现
在海南的密林间两座圆形的池塘赫然出现在科考队员眼前,水塘外形规则依照圆弧形状整齐排列,看起来就像是人为挖成的,附近的村名说这两块水塘很有灵性是两座神湖,地质学家怀疑村民的说法,为了揭开谜团,队员展开了一系列的考察,最后发现,这两座池塘是火山喷发的结果。

天柱山地质考察
一位村民在安徽省潜山县庙口村附近发现一块不寻常的石头,经过专家探究,在石头中发现了柯石英,科学家由此推断石头所在地曾经经历过超高温高压的洗礼。科学家们又在天柱山一带进行进一步勘测,终于得出了结论。在1.3亿年前,由于地下岩浆的不断涌动,将地下花岗岩层推挤到了距地表10千米的位置。而距今八千万年前,一条地下超高温高压带被带到了地表,这也是扬子和华北板块的碰撞、俯冲、折返的有力证据。

《神奇的硅化木》

上个世纪70年代,硅化木在北京延庆县的山区被当地农民发现,引来地质学家的关注。由此,专家们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科考,最终确定,硅化木孕育于距今一亿年前的侏罗纪,而它的形成,则是亿万年复杂地质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结果。本片将跟随地质专家,一探硅化木的成因之谜

《大峡谷的奥秘》

四川大渡河大峡谷最深2675米,是世界最深的大峡谷之一。正因为深,在峡谷两岸,保存完好并充分暴露的不同地质时代的岩层,从谷底向上整齐排列。岩石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是一部完整且形象的“地质及生物衍变的教科书”,厚达数千米的完美地质剖面,记录了十多亿年来地质演化的历史。

望采纳,谢谢(只有5篇)

Ⅷ 求地理中国观后感

《地理·中国》观后感
《地理·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类电视栏目。该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对于我们正在汲取知识营养的青少年来说,观赏性特强。
《地理·中国》栏目,采用外景行进式拍摄与主持人演播室串联的形式,展示地质科考的过程,讲述地质科学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对关键的科学知识、原理进行介绍,并通过道具、实验进行演示,展现地质地貌的结构、成因及演变,展示地质学的魅力。
首先它题材宽广,观赏性强。中国的辽阔大地,蕴涵着全世界最丰富的地理、地貌资源,这为《地理·中国》栏目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内容和创作空间,大自然神奇、瑰丽、壮美的景观,也会使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识性强。《地理·中国》栏目,以对自然现象的探问为发端,以地质科考为线索,通过展示地质科考的推理和求证过程,揭示科学原理,普及科学知识,以满足观众对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其三它行进式科考拍摄,可视性强。 “以行进中的地质科考”为主线,摄制组跟随地质专家,在科考行进中发现问题,求证问题,解答问题。既有科考问题求证过程的悬念吸引,又有行进式拍摄的新奇看点,使节目具备很强的期待性和可视性。
通过观看《地理·中国》,是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了我成为祖国建设有用之栋梁才的理想信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
事实上,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理解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有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
二、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认为,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强,是因为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习常过程所作的干预所引起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是人类力量的源泉,也是人与其他生物最本质的差别。
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只是注意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近的后果,而对较远的后果缺乏认识;等到这种较远的后果经过积累而变得相当严重时才引起关注,最终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难以治理和挽回。这个问题在近代社会已经暴露,欧亚一些地方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就是如此。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富有远见的关注,告诫人们要学会预见和控制生产行为干预自然所引起的较远的后果。联想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重温恩格斯的教诲和告诫,人们应当有所启示和感悟。
三、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费,大量的野生动物被猎杀……头顶的天空不像以前那么蔚蓝了,脚下也再不是一方净土了.水龙头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会干?多少濒临灭绝的动物朋友还正在挣扎?人类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自然妈妈她太慷慨了!我们习惯了索取,一旦这位慷慨的妈妈无法提供给我们生活的资源,或者我们的行为激怒了她,她要给我们颜色瞧瞧!那我们的下场只有是灭亡!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人类的生存须要依赖自然,我们是否该给她多一点关心,爱护呢?我们和自然必须平等对待,必须和自然结成一体! 马克思说过:“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个比方,我们砍一棵树就栽一棵树.要尽我们一切力量来补偿以前的过失.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不伤害我们的好朋友—动物……
有人说“人类创造和发现科学,最终毁于科学”!这句话说的也不无道理,想一想,我们天天想者要怎么来更好的利用自然,拿自然来做实验,这样是生活的好了,那~咱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呢?
要想长久地生存在这美丽的地球,就得和身边的朋友打好关系,以前欠别人的,要赶紧还一还.而这种事情光靠一人是绝对不够的,这是你我的责任.最后,还是记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吧: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