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济中国地理怎么样
❶ 考研辽宁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怎么样难吗
辽宁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2014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招生年份:2014本院系招生人数:未公布人文内地理学容专业招生人数:22专业代码:070502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参考书目、参考教材更多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723地理学基础(人文地理学50分、气象与气候学50分、地貌学50分)
④827中国地理更多考试科目信息复试科目: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等,高教出版社。
备注:
1.博士学位授权点
2.中美联合培养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723地理学基础:
1.《人文地理学》高教出版社 2000,王恩涌等
2.《气象与气候学》高教出版社 1997,周淑贞
3.《地貌学》高教出版社 2010 严钦尚
827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高教出版社 1999 赵济等
❷ 中国地理位置的优缺点
中国地理位置的优点:
1、纬度位置好,位于温带亚热带之间。
2、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好,背靠最大的大陆,面向最大的大洋,倚靠最高的高原。从而有了温暖湿润雨水充沛的气候,青藏高原还有的水塔和屏障等重大战略作用。
3、地形和水文优势,拥有多块世界最大的平原之一,西高东低的地形+河流资源丰富=丰富的水资源、航运资源和水能资源。
4、资源丰富,耕地、水、煤炭油气、各种矿产、生物等等资源众多,地大物博,应有尽有。
5、陆地面积大,海岸线长。使中国成为世界为数不多的海陆兼备的国家,而且是拥有全地形地貌的国家,战略纵深大,海岸线狭长,大陆架宽广,良港、岛屿众多。
中国地理位置的缺点:
1、地形复杂崎岖,山地太多。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导致基建成本高,交通始终是中国西部山区发展的主要障碍。
2、地形气候差异过大, 西北部气候干旱,青藏高原严寒且生态脆弱不适宜发展,导致东西部资源、人口的分布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3、自然灾害多,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频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洪灾、旱灾、地震、台风、冰雹、沙尘暴、山体滑坡等。
4、中国石油资源不够丰富。
5、海权短板明显,中国既是海洋大国,也不是海洋大国。中国近海被过多的群岛、岛屿包围(即所谓岛链的封锁),活动受限于狭小的近海空间里。
(2)赵济中国地理怎么样扩展阅读
1、外交情况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和促进共同经济繁荣,作为自己对外工作的根本目标。
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中国一贯主张互不干涉内政,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而不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异同为标准。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和许多国际性组织成员国。
2、音乐情况
中国在世界当代音乐文化中保持着它的独特体系、独特思维和独特风格,因而对世界音乐是具有独特贡献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的历史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并揭开了新的、更加灿烂篇章。在声乐、器乐、大型音乐体裁,以及歌剧、舞剧、电影音乐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和成就。中国当代音乐有一些作品可以列入世界音乐的经典宝库。
❸ 中国目前的地理状况如何
信息检索,个i详细介绍: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政府网
中国地势(点击放大)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国家测绘局网站提供)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河流和湖泊
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河湖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中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大致是:北段大体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部)一线,南段比较接近于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条线的东南部是外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河流水量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内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但是河流总水量还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
中国的河流,按照河流径流的循环形式,有注入海洋的外流河,也有与海洋不相沟通的内流河。
长江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干流先后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世界第三大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年入海水量约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总入海水量的1/3以上。它流经中国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流域绝大部分处于湿润地区。
黄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中部,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流经中国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以及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区。
珠江 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其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东部。珠江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入南海,全长2210公里,流域在中国境内44.25万平方公里。主要有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支流水系,北江与东江基本上都在广东境内,三江水系在珠江三角洲汇集,形成纵横交错、港汊纷杂的网状水系。
京杭运河中国除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运河,其中有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京杭运河。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纵贯京津两市和冀、鲁、苏、浙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801公里,是中国历史上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从开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沟通中国南北交通曾起过重大的作用,但过去由于不加保养,许多河段已断航。新中国成立后,对运河进行了整治,目前江苏、浙江两省境内的河段,仍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同时,运河还发挥灌溉、防洪、排涝等综合作用。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它又被用作长江水源北上的输水渠道。
中国湖泊众多,共有湖泊24800多个,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个。湖泊数量虽然很多,但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总的来说,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较为集中,多为内陆咸水湖。
外流区域的湖泊都与外流河相通,湖水能流进也能排出,含盐分少,称为淡水湖,也称排水湖。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
内流区域的湖泊大多为内流河的归宿,湖水只能流进,不能流出,又因蒸发旺盛,盐分较多形成咸水湖,也称非排水湖,如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海拔较高的纳木错湖等。
中国的湖泊按成因有河迹湖(如湖北境内长江沿岸的湖泊)、海迹湖(即睸湖,如西湖)、溶蚀湖(如云贵高原区石灰岩溶蚀所形成的湖泊)、冰蚀湖(如青藏高原区的一些湖泊)、构造湖(如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滇池等)、火口湖(如长白山天池)、堰塞湖(如镜泊湖)等。
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3.气候条件的优势复杂多样的气候,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中国找到适宜生长的地方,使中国农作物与动植物资源都非常丰富。例如玉米的故乡在墨西哥,引种到中国后却广泛种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红薯最早引种在浙江一带,目前在全国普遍种植。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也为中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因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优越,这使许多对热量条件需求较高的农作物在中国种植范围的纬度远比世界上其他同纬度国家的偏高,例如水稻可在北纬52°的黑龙江省呼玛县种植。夏季多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例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物产富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与之同纬度的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等地却多呈干旱、半干旱的荒漠景观。
中国气候虽然有许多方面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也有不利的方面,中国灾害性天气频繁多发,对中国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也常常造成不利的影响,其中旱灾、洪灾、寒潮、台风等是对中国影响较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中国的旱涝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北方以旱灾居多,南方则旱涝灾害均有发生。
在夏秋季节,中国东南沿海常常受到热带风暴——台风的侵袭。台风(热带风暴发展到特别强烈时称为台风)以6—9月最为频繁。
在中国的秋冬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冷空气特别强烈时,气温骤降,出现寒潮。寒潮可造成低温、大风、沙暴、霜冻等灾害。
中国地形部分数据
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
海洋平均深度:961米
海洋最大深度:5377米
海岸线总长度:32000公里
大陆岸线长度:18000公里
岛屿岸线长度:14000公里
岛屿个数:5400个
岛屿面积:3.87万平方公里
注:岛屿面积未包括台湾省和港澳地区
土地和矿产
中国土地资源有四个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一)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资源论,在面积位居世界前12位的国家中,中国居第11位。中国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只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58,加拿大的1/48,俄罗斯的1/15,巴西的1/7,美国的1/5。按利用类型区分的中国各类土地资源也都具有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
(二)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
中国地形、气候十分复杂,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为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有些土地类型难以开发利用。例如,中国沙质荒漠、戈壁合占国土总面积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难度很大。而对中国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耕地,所占的比重仅10%多些。各类土地资源情况如下表所示。
(三)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各地历史发展过程的特殊性,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极为复杂。例如,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汉民族多利用耕地种植高粱、玉米等杂粮,而朝鲜族则多种植水稻。山东的农民种植花生经验丰富,产量较高,河南、湖北的农民则种植芝麻且收益较好。在相近的自然条件下,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区就形成了全国性的桑蚕饲养中心等等。
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地资源开发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土地的生产力水平会有明显差别。例如,在同样的亚热带山区,经营茶园、果园、经济林木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任凭林木自然生长,无计划地加以砍伐,不仅经济效益较低,而且还会使土地资源遭受破坏。
(四)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这里所说的分布不均,主要指两个方面:其一,具体土地资源类型分布不均。如有限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草原资源多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等。其二,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中国林地少,森林资源不足。可是,在东北林区力争采育平衡的同时,西南林区却面临过熟林比重大、林木资源浪费的问题。中国广阔的草原资源利用不充分,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高,然而,在局部草原又面临过度放牧、草场退化的问题。
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如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这种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使一些矿产具有相当的集中,如钨矿,在19个省区均有分布,储量主要集中在湘东南、赣南、粤北、闽西和桂东—桂中,虽有利于大规模开采,但也给运输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使分布不均的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调配使用,就需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动物和植物
植物资源中国幅员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被种类丰富,分布错综复杂。在东部季风区,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以及亚高山针叶林、温带森林草原等植被类型。在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有干草原、半荒漠草原灌丛、干荒漠草原灌丛、高原寒漠、高山草原草甸灌丛等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多,据统计,有种子植物300个科、2980个属、24600个种。其中被子植物2946属(占世界被子植物总属的23.6%)。比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世界总属的62%。有些植物,如水杉、银杏等,世界上其他地区现代已经绝灭,都是残存于中国的“活化石”。种子植物兼有寒、温、热三带的植物,种类比全欧洲多得多。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栽培植物。从用途来说,有用材林木100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果品植物300多种,纤维植物500多种,淀粉植物300多种,油脂植物600多种,蔬菜植物也不下80余种,成为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动物资源中国是世界上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陆栖脊椎动物约有2070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的9.8%。其中鸟类1170多种、兽类400多种、两栖类184种,分别占世界同类动物的13.5%、11.3%和7.3%。在西起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北部—秦岭山脉—伏牛山—淮河与长江间一线以北地区,以温带、寒温带动物群为主,属古北界,线南地区以热带性动物为主,属东洋界。其实,由于东部地区地势平坦,西部横断山南北走向,两界动物相互渗透混杂的现象比较明显。
❹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14年考研赵济版中国地理还需要看吗
2013年,华中师大人来文地理学自考试科目无变化,参考书目进行了局部变动,其中《中国地理》参考书目由以前的赵济版《中国地理》变为王静爱版《中国地理教程》。王静爱版《中国地理教程》较新,内容全面,并且在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国土整治方面都有详细叙述,另外在中国自然地理方面分析更为透彻,通过专题形式编排教材体系,让人复习更加系统和全面;而赵济版《中国地理》虽也是一本经典教材,但版本太老,无法紧跟时代,并且大部分内容在《中国地理教程》中均有对应叙述。故建议大家,以王静爱版本为主。但毕竟赵济版教材用了七年了。所以,在有时间的前提下,可适当翻阅赵济版《中国地理》。
❺ 赵济的《中国地理》和《中国自然地理》有什么区别吗
我只看过中国地理,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国地理讲的是中国的自然专和人文地理,而中国自然属地理应该只是讲中国的气候、地貌等自然方面的内容,中国地理还包括了区域规划和经济地理等方面,所以中国地理更全面,中国自然地理只是自然这个方面有局限性
❻ 中国地理的大概情况
南北跨度纬度将近50度
大部分在温带
小部分在热带
东西跨越经度60多度
分属于东5区至东内9区共五个容时区
是世界面积第三国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河流以外流河为主
资源总量丰富
分布不均
等等等等…
❼ 赵济的中国自然地理,大家都是在哪买的,
内容简介
《中国自然地理》:“中国自然地理”是我国高等院校地理系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形成与演变,区域分异规律,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以及国土整治等方面的问题。《中国自然地理》第一版于1980年出版,参加编写的人员有陈永文、李天任(华东师大)、李祯、祁承留(东北师大)、赵济、叶玲玲(北京师大)、陈文宏、伍维周(武汉师院)、杨宗干、赵汝植(西南师大)、韩渊丰(华南师大)、刘炎昭、张治勋(西北师大)。第二版于1984年出版,由赵济、陈永文、刘炎昭、韩渊丰、李祯五人负责修订。这部教材出版以来,除高等院校地理系本科教学使用外,还供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区划、国土整治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参考使用。累计印刷15万册,受到较高的评价。
编辑推荐
《中国自然地理》第一版获1979-1981年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第二版获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1987年),首届全国优秀地理图书(教材类)一等奖(1994年)。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章 国土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疆域
第二节 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地貌
第一节 地貌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地貌形成因素第三章 气候
第一节 气候特征
第二节 气候形成因素
第三节 气温与降水第四章 陆地水
第一节 地表水与地下水
第二节 主要河流第五章 中国近海
第一节 海域
第二节 海底地貌
第三节 海岸
第四节 岛屿
第五节 近海水文第六章 土壤地理
第一节 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第二节 主要土壤类型
第三节 土壤分布规律第七章 生物地理
第一节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第二节 陆栖脊椎动物地理第八章 环境演变
第一节 第三纪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第四纪的环境演变
第三节 全新世的环境演变
第二篇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九章 土地资源
第十章 水资源
第一节 中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第二节 水能资源
第三节 水资源的评估与预测第十一章 气候资源
第一节 热量资源
第二节 水分资源
第三节 太阳能与风能资源第十二章 生物资源
第一节 植物资源
第二节 动物资源第十三章 海洋资源
第一节 海洋生物资源
第二节 海水化学资源
第三节 海底矿产资源
第四节 海洋动力资源
第五节 海洋空间资源第十四章 矿藏资源
第一节 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成矿条件与分布规律
第三节 主要矿藏及其分布
第三篇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与地理区域第十五章 自然地理区划
第一节 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 中国地域分异的特征
第三节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第十六章 东北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十七章 华北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
第三节 区域开发与整治第十八章 华中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第十九章 华南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十章 内蒙古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
第三节 区域开发与整治第二十一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
第三节 区域开发与整治第二十二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
第三节 区域开发与整治第四篇 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国土整治
第二十三章 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四章 国土开发与整治
序言
“中国自然地理”是我国高等院校地理系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形成与演变,区域分异规律,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以及国土整治等方面的问题。
本教材第一版于1980年出版,参加编写的人员有陈永文、李天任(华东师大)、李祯、祁承留(东北师大)、赵济、叶玲玲(北京师大)、陈文宏、伍维周(武汉师院)、杨宗干、赵汝植(西南师大)、韩渊丰(华南师大)、刘炎昭、张治勋(西北师大)。第二版于1984年出版,由赵济、陈永文、刘炎昭、韩渊丰、李祯五人负责修订。这部教材出版以来,除高等院校地理系
❽ 我要考研,请问赵济的《中国地理》和赵荣的《人文地理学》有什么辅导书,可供参考吗
你好,我是2010年的考生,也是用这本书的,没有什么辅导书,我的建议是你系统看书,然后做你报的那所学校的真题,熟能生巧,多看才是王道,当然能举一反三更好,祝你成功~
❾ 827《中国地理》赵济和853《中国地理》赵济陈传康啥区别
好象没区别吧!中国地理就是赵济 陈传康那本书啊!
❿ 中国地理位置好不好
还可以: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位于北半球。 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北纬4°附近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北回归线 横穿我国南部的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省区。绝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在热带。这样的纬度位置 既适于人类生活,又使温带、亚热带的各种动植物在我国都能繁殖生长,给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远古时代起,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 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上, 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样的海陆位置,再加上西高东低的地势,就使我国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深受 海洋影响,雨量丰沣,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有利;同时,广阔的海洋也为我国发展海上交通,加强同各国人民 的友好往来,以及发展各种海洋事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我国的面积及邻国 我国的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占亚洲面积的四分之一, 在世界各国中,领土面积之大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跨纬度近50度, 当北方的黑龙江省还是冰天雪地的时候,南方的海南岛已经是春耕时节了,而南海诸岛更是一片盛夏景象。我国 东西相距52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东西两端的时差在4小时以上。当松花江上将近中午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 阳光初照的早晨。 我国有漫长的国界线,陆上疆界长达两万多千米,与15个国家为邻,东邻朝鲜,南有越南、老挝和缅甸,北 有俄罗斯和蒙古,西北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西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我国东面和东南面濒临海洋,有绵长的海岸线,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 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