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国海啸

地理中国海啸

发布时间: 2021-03-12 13:05:20

㈠ 为什么地震之后会发生海啸,请从地理方面解释~言简意赅!! 是地震的时间长还是火山喷发的持续时间长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海啸来袭之前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海潮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

㈡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海啸吗

公元前47年西汉末期,渤海地区发生了一次灾难性的海啸。据《汉书·天文志》记载(初元二年秋七月)“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忧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同样的记载在《汉书·沟洫志》再次出现,王莽时,:“大司空掾王横言:‘河入勃海,勃海地高于韩牧所欲穿处。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 后来,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云:“昔在汉世,海水波襄,吞食地广,当同碣石,苞沦于洪波也”,又云:“昔燕齐辽旷 ,分置营州,今城面海滨,海水北侵,城垂沦者半”。从上所述,我们发现在西汉元帝初元二年秋七月在渤海地区确实发生了一次巨大的海啸,时间为公元前47年。
那么,这次“海水溢”是否是真正的海啸呢? 海啸是指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海水溢”现象很多是由于飓风引起,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啸。然而,公元前47年渤海地区发生一的这次“海水溢”,确实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海啸。因为,《汉书·天文志》记载先有地震的现象:“一年中地再动”,然后就出现了“海水溢”,显然这是一次大海啸。
为什么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啸呢?首先,我们来看其气势与规模,“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海水在海啸的推动下,能够在陆地是奔流数百里之远,淹没“九河之地”,"城垂沦者半",你说中国历史上有哪次海啸有如此气势?其次,我们来看其破坏程度。 据渤海地区的 静海县的《静海县志》记载 , 东周时期 , 此地被称为“长芦 ”, 先后归属于齐、燕、赵等。秦属巨鹿郡。西汉时期 , 设东平舒县 , 属渤海郡管辖 , 人口约40000余人,治所设于现静海县西钓台村西部。这一时期 , 此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相对稳定 , 农业、商业及人口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 出现了繁荣的东平舒文化。 但是,西汉元帝初元二年( 公元前 47 年) 的这次海啸完全吞没了静海地区 , 东平舒文化消 失了。直至晋隋以前 , 这里仍为“渤海西南隅一泽国 ”。隋朝初期 , 海水逐渐退去 , 但仍为一片沼泽。唐乾宁三年(896), 才又开始设置行政机构,一直到了宋绍熙年间 , 静海人口还没有恢复到西汉大海啸之前的水平,当时有主户 5623 户 , 客户 1192 户。今天,渤海湾地区很多地方,考古发现“仅见战国和西汉的遗存,不见西汉晚期和东汉的遗存,再迟的就是唐宋时期的遗物”,在汉、唐之间出现中断的年代上不相连续的现象,并非是偶然的巧合。西汉时原在今昌黎县南置絫县,后为海浸所没,乃罢絫县改置临渝于今抚宁县东渝关镇。唐时碣石山仍属其西北的卢龙县,直至辽时始在碣石山南置广宁县,作为营州治所。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因与关外广宁县(今辽宁北镇)重名相混,改广宁为昌黎,并开始在滦河三角洲上置乐亭县。从这一县治建置的沿革,也反映了滦河三角洲经历了西汉后期的海浸,及其后逐渐海退的过程以后,直至十二世纪,三角洲平原才得到恢复开发。
看来,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一次使“桑田变沧海”的巨大海啸,它就是西汉末年发生在渤海地区的海啸,距今已经近两千年之久了。从其规模与破坏程度来看,堪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对自然界的恐怖主义,中国人也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要错误地认为海啸离我们很遥远,中国人可以高枕无忧。

中国地理的自然灾害

中国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其中气象灾害包括旱涝、专台风、寒潮,而地质属灾害包括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
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㈣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海啸是

公元前47年西汉末期,渤海地区发生了一次灾难性的海啸。据《汉书·天文志》记载(初元二年秋七月)"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忧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同样的记载在《汉书·沟洫志》再次出现,王莽时,:"大司空掾王横言:'河入勃海,勃海地高于韩牧所欲穿处。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后来,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云:"昔在汉世,海水波襄,吞食地广,当同碣石,苞沦于洪波也",又云:"昔燕齐辽旷,分置营州,今城面海滨,海水北侵,城垂沦者半"。从上所述,我们发现在西汉元帝初元二年秋七月在渤海地区确实发生了一次巨大的海啸,时间为公元前47年。
那么,这次"海水溢"是否是真正的海啸呢?海啸是指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海水溢"现象很多是由于飓风引起,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啸。然而,公元前47年渤海地区发生一的这次"海水溢",确实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海啸。因为,《汉书·天文志》记载先有地震的现象:"一年中地再动",然后就出现了"海水溢",显然这是一次大海啸。
为什么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啸呢?首先,我们来看其气势与规模,"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海水在海啸的推动下,能够在陆地是奔流数百里之远,淹没"九河之地","城垂沦者半",你说中国历史上有哪次海啸有如此气势?其次,我们来看其破坏程度。据渤海地区的静海县的《静海县志》记载,东周时期,此地被称为"长芦",先后归属于齐、燕、赵等。秦属巨鹿郡。西汉时期,设东平舒县,属渤海郡管辖,人口约40000余人,治所设于现静海县西钓台村西部。这一时期,此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相对稳定,农业、商业及人口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繁荣的东平舒文化。但是,西汉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的这次海啸完全吞没了静海地区,东平舒文化消失了。直至晋隋以前,这里仍为"渤海西南隅一泽国"。隋朝初期,海水逐渐退去,但仍为一片沼泽。唐乾宁三年(896),才又开始设置行政机构,一直到了宋绍熙年间,静海人口还没有恢复到西汉大海啸之前的水平,当时有主户5623户,客户1192户。今天,渤海湾地区很多地方,考古发现"仅见战国和西汉的遗存,不见西汉晚期和东汉的遗存,再迟的就是唐宋时期的遗物",在汉、唐之间出现中断的年代上不相连续的现象,并非是偶然的巧合。西汉时原在今昌黎县南置絫县,后为海浸所没,乃罢絫县改置临渝于今抚宁县东渝关镇。唐时碣石山仍属其西北的卢龙县,直至辽时始在碣石山南置广宁县,作为营州治所。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因与关外广宁县(今辽宁北镇)重名相混,改广宁为昌黎,并开始在滦河三角洲上置乐亭县。从这一县治建置的沿革,也反映了滦河三角洲经历了西汉后期的海浸,及其后逐渐海退的过程以后,直至十二世纪,三角洲平原才得到恢复开发。
看来,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一次使"桑田变沧海"的巨大海啸,它就是西汉末年发生在渤海地区的海啸,距今已经近两千年之久了。从其规模与破坏程度来看,堪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对自然界的恐怖主义,中国人也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要错误地认为海啸离我们很遥远,中国人可以高枕无忧。

㈤ 为什么中国很少受到海啸的侵袭

我国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我国地处太平洋西部,海区辽阔,海岸线绵长曲折。中国海区大部分是浅水大陆架地带,该地带平缓宽阔。

据研究报道近4000年以来总共有51次大于6.5级的地震发生在中国近海。另外,1904至1968年间,北太平洋海底共发生了350次左右7级以上强烈地震,其中有33次占10%发生在中国近海和两次引起海啸。中国近海海底地震伴生海啸的比例只有6%,远低于25%的全球平均水平。

渤海平均深度18 m,黄海平均深度44 m,这两个海区海水相对较浅,一般不会产生地震海啸,特别是其外围又有成串的岛屿、暗礁环绕,如日本岛、朝鲜半岛等,形成一道天然地理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因此太平洋海啸对其沿岸也无太大影响。

(5)地理中国海啸扩展阅读

中国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置探测装置。在已有的海洋灾害监测系统基础上,增加必要的仪器设备,制定海啸观测规范,将海啸的监测工作开展起来。

同时组织人力开展海啸预报技术的研究,加强同国家地震局预报部门的联系,并且积极参加太平洋警报中心的国际业务合作,尽快建成我国自己的海啸警报系统,最大限度地预防与减轻地震海啸灾害带来的损失。

加强海岸带保护及海岸带建筑工程的管理为了保护海岸和沿海自然环境风貌,泥质海岸带至陆域200米范围内、石质海岸至陆域100米范围内不应该搞工程建筑。从建筑工程安全的角度出发,永久性建筑必须建在高潮线以上。

㈥ 中国最大的海啸发生在哪里什么时候

公元前47年西汉末期,渤海地区发生了一次灾难性的海啸。据《汉书·天文志》记载(初元二年秋七月)“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忧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同样的记载在《汉书·沟洫志》再次出现,王莽时,:“大司空掾王横言:‘河入勃海,勃海地高于韩牧所欲穿处。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 后来,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云:“昔在汉世,海水波襄,吞食地广,当同碣石,苞沦于洪波也”,又云:“昔燕齐辽旷 ,分置营州,今城面海滨,海水北侵,城垂沦者半”。从上所述,我们发现在西汉元帝初元二年秋七月在渤海地区确实发生了一次巨大的海啸,时间为公元前47年。
那么,这次“海水溢”是否是真正的海啸呢? 海啸是指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海水溢”现象很多是由于飓风引起,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啸。然而,公元前47年渤海地区发生一的这次“海水溢”,确实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海啸。因为,《汉书·天文志》记载先有地震的现象:“一年中地再动”,然后就出现了“海水溢”,显然这是一次大海啸。
为什么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啸呢?首先,我们来看其气势与规模,“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海水在海啸的推动下,能够在陆地是奔流数百里之远,淹没“九河之地”,"城垂沦者半",你说中国历史上有哪次海啸有如此气势?其次,我们来看其破坏程度。 据渤海地区的 静海县的《静海县志》记载 , 东周时期 , 此地被称为“长芦 ”, 先后归属于齐、燕、赵等。秦属巨鹿郡。西汉时期 , 设东平舒县 , 属渤海郡管辖 , 人口约40000余人,治所设于现静海县西钓台村西部。这一时期 , 此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相对稳定 , 农业、商业及人口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 出现了繁荣的东平舒文化。 但是,西汉元帝初元二年( 公元前 47 年) 的这次海啸完全吞没了静海地区 , 东平舒文化消 失了。直至晋隋以前 , 这里仍为“渤海西南隅一泽国 ”。隋朝初期 , 海水逐渐退去 , 但仍为一片沼泽。唐乾宁三年(896), 才又开始设置行政机构,一直到了宋绍熙年间 , 静海人口还没有恢复到西汉大海啸之前的水平,当时有主户 5623 户 , 客户 1192 户。今天,渤海湾地区很多地方,考古发现“仅见战国和西汉的遗存,不见西汉晚期和东汉的遗存,再迟的就是唐宋时期的遗物”,在汉、唐之间出现中断的年代上不相连续的现象,并非是偶然的巧合。西汉时原在今昌黎县南置絫县,后为海浸所没,乃罢絫县改置临渝于今抚宁县东渝关镇。唐时碣石山仍属其西北的卢龙县,直至辽时始在碣石山南置广宁县,作为营州治所。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因与关外广宁县(今辽宁北镇)重名相混,改广宁为昌黎,并开始在滦河三角洲上置乐亭县。从这一县治建置的沿革,也反映了滦河三角洲经历了西汉后期的海浸,及其后逐渐海退的过程以后,直至十二世纪,三角洲平原才得到恢复开发。
看来,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一次使“桑田变沧海”的巨大海啸,它就是西汉末年发生在渤海地区的海啸,距今已经近两千年之久了。从其规模与破坏程度来看,堪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啸。“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对自然界的恐怖主义,中国人也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要错误地认为海啸离我们很遥远,中国人可以高枕无忧。

㈦ 哪些地方在哪些情况下容易发生海啸

海啸是海洋发生地震等情况而形成巨大海浪冲击到沿海陆地造成破坏的情况。因此能发生海啸的地方是沿海地区或岛屿,而容易发生海啸的沿海地区是处在地球板块交接地区的地震带上。中国沿海地区处在亚欧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接处,易地震,所以容易发生海啸。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