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地理是什么
⑴ 中国历史文化形成的主要地理环境特点是什么
A对,“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回象传》:(刚柔交错答),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B错,狭义文化在逻辑上从属于广义文化,与后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2、ABC 钱穆和梁启超都是近代史上影响力巨大的文化名人,对于民族文化深入的研究和同情地理解,使他始终站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阵营,钱钟书是中国文学研究家,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
13、AB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传统中国社会,儒、道、佛等多种派系并存,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汇集百川优势、兼容八方智慧的显著特点。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在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c错;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中华民族自夏代进入文明社会,历经各朝代,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这都展现了它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应变能力,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d错。
10、ABCDE
⑵ 中国的地理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文化与地理环境、
黑格尔认为地理环境对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将世界按地理特征区分为三大类型:干燥的同广阔的草原和平原;巨川大江流过的平原流域;与海洋相连的海岸区域。所以,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它为活动在它的范围内的人们提供了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条件,提出了不同的挑战,也就提供了不同的世界,因此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性格。试想,愚公的精神不就成就于太行王乌二山吗?
地理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当然会对人类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可以说有着决定性影响。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提
高,地理环境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不再会有挖土搬山的当代愚公。但人作为自然体,决不会脱离自然,也不会完全不要地理环境,因此地理环境和人类始终关系密
切。象我们现在的生态平衡,就是如此。
2、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国疆域辽阔,从最东的黑龙江流域与乌苏里江会合处到最西的帕米耳高原间约有5200公里,从最北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到南海的曾母暗沙约有5500公里。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地形走势,以明显的阶梯状分布;同时又有很多东西走向的山川,把中国疆域自然分割成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在历史上,也就形成了地域文化,象蜀文化,楚文化,秦文化等。
中国的疆域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地理环境也发生着变迁。象“中国”一词,最早就是指中原的诸侯国家,随后就以中原建立的国家政权向外延伸。在地理上,中原古时多湖泊,上海在宋朝时还未出现。黄河是向东南入东海。
中国的地理位置优越,大部分处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又位于全球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不远,季风
气候发达,温度和水分条件配合良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象河南古时气候温暖,有大象在此生活,所以为“豫”,同样,蒙古高原上是“风吹草低见牛
羊”。沙尘暴、黄泛区只是以后的事情。
3、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 辽阔的疆域和特殊的地形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向、稳定。
中国地理两大特点:一、以黄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为发祥地的中华文化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北有难以逾越的蒙古戈壁和西伯利亚原始森林,西北万里黄沙,西南是最高、险、峻的青藏高原,东南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二、疆域内回旋余地大,跨纬度长。南北迁移的空间大,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社会动乱,都有着广阔的缓冲回旋余地。这样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相对封闭的内陆区域使文化有着内向性特征。中国古人喜欢山,对大海很少了解。哲学家很少有出海的经历,水的概念仅限于江河。
例如:象老子,孔子都没出过海。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还有人写水“黄河远上白云间,孤帆一片日边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反,对山崇拜有加,拜五岳。皇帝祭泰山。丝绸之路多为外国商人,唐宋对外贸易也是如此。所以,以自我为中心,四海为天下的天朝王国、中央帝国就是我们古人的中国形象,蛮夷是不屑与交往的,也就没必要到外面去。回旋余地大,是中国文化相对稳定。
(2) 地理环境使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延续性。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外部世界很难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我们很难出去,外面的也很难进来。丝绸之路之所以伟大就是它是中国古代通向外面的极少数通道,并且从这个通道上来的外人毕竟还是少数。外来民族的征服也是由于自然屏障的作用很难凑效。所以,中国文化没有遭遇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厄运。这从客观上保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发展。
中国地域辽阔,跨纬度大,气候的波动一般只影响农业区的南北界限,而不会减少它的面积,使中国的农业的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使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有了稳定保障,从而使文化发展呈现出稳定延续的特征。中国至今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仍然重中之重。
(3) 地理环境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有着相对多样性。
中国疆域辽阔,地形驳杂,由大江、大山、沙漠、沼泽、森林而形成了内部相对不同的区域。地势西高东低,山脉河流多东西走向,所以东西行易,南北行难。长江、黄河成为天险。大运河就是因此而凿。三国鼎立就是划地而立,分江而治。因此而形成了众多不同的“小王国”,相对有别的区域文化。也就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样起来。秦国有虎狼之喻,荆楚有披发左衽之风,鲁宋有礼乐之俗等。因此,长江流域,山东半岛,四川盆地岭南地区都形成了不同特征的文化,也成为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⑶ 中国古代传统的风水地理思想是如何看待大自然的
中国古代传统的风水地理思想认为天、地、生、人各大系统之间组成一个整体性的大自回然是有循环、轮答回、有新陈代谢的系统。同时,把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也看成是一个有生命的活体。例如,一套住宅、一个村庄、一个城市或都城,甚至整个大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活体。
⑷ 中国古代的地理思想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地理思想,蒙发的时代久远,从考古发掘的证据“天人合一”,即地下、天上共同的青龙白虎已经有6400多年了。其构思独特,内容博大。“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人地和谐”等是其核心理论之一。
⑸ 中国最早出现地理是在什么地方
地理(来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自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⑹ 中国古代地理
看是在什么时期了 每个时期的版图都不一样
比如西周初分封了六个诸侯国:燕、卫、齐、宋、晋、鲁
晋国,先秦姬姓封国。西周初,成王封其弟虞于唐(今山系翼城西)叔虞子曼改称晋。后迁都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山西翼城) 新田(山西侯马)。
鲁国,先秦姬姓封国。周公东征打败伙同武庚叛乱的商旧属国,成王封其长子伯禽于其中的奄国故土上建立鲁国,都曲阜。赐许多文物典籍及主管官员,使鲁国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要据点。
卫国,先秦姬姓封国。西周初,周公平定东方叛乱,任命其弟康叔封镇河,淇间以控制东方。
郑国,………………。西周末年,宣王封其弟桓公友于郑(陕西华县东),幽王时,桓公为王室司徒,见西周将亡,东迁到今河南新郑一带。西周末年,桓公死难。其子武公拥戴平王有功,在掳,郑之间建立郑国,都新郑。
燕国,………………。本作郾,又称北燕,区别始姓的南燕(河南延津东北)。周公东征后,周太保召公爽被封与燕。他自己留辅王室,使其子就封。成为第一带燕侯。
宋国,先秦子姓封国。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后,另立顺从周王朝的纣王兄薇子启建立宋国。都商丘。统治原商都附近的遗民。宋保留商的文化传统最多,被看作古代礼制的典范。
齐国,西周姜姓封国。周初重臣太公望之后所立。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吕望被封回营丘(山东淄博东北)战有蒲箍旧地。齐始立于此。
楚国,先秦举姓封国。华姓是所谓的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x熊为周文王师。古书记载x熊以下的楚君皆以熊为氏。但出土的战国晚期楚国的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禽为氏。x熊曾孙熊泽事周成王。被封以自男田,剧丹阳(湖北姊归)从此为国。
秦国,先秦郢姓封国。秦是古代嬴姓部落的一支。嬴姓祖先大费,传说为女情吞玄鸟蛋而生。佐禹治水。商末,嬴姓有叫中鹬的一支住在西戎,其子蜚廉,恶来均事纣王。西周中期中鹬的后人大骆居于西犬丘(甘肃天水西南)生子成与非子。成为嫡子,继承西犬丘。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公,被封与秦。从此非子这一支以秦为氏。厉王十,西戎攻灭西犬丘大骆之族。宣王时以非子曾孙秦仲为大夫伐戎不胜。死于戎。其子在(应该是庄吧)公始破西戎,收复西犬丘。在公子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封为诸侯。秦立国始于此。
蒋 ,姬姓。系周公之第五子,曰姬伯龄。封于蒋。今河南光山是也。
----------------------------------
郑州: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周王将其弟管叔封于此,称管国。春秋时期,这里又是郑国大夫子产的封地。隋文帝开皇三年(583),这里才开始称郑州。
巩义:西周初年,滑国封地在今偃师与巩义鲁庄一带。
洛阳:河南洛阳那时应属下都,东周迁都至此。
⑺ 古代中国指的是地理概念吗
是的,古代中国是一个地理上的概称,
主要指代中原一带,
就像那时候的关中、山东,也都是说的纯粹地理问题
⑻ 请问古代中国著名地理是什么
《秦皇水晶地理传》,不过全球限量发行,仅仅100000本,但快售完啦!而且,网络上记录很少!另外有:
山海经和徐霞客游记比较著名
比较系统如下:
一 从《禹贡》到《汉书·地理志》——先秦两汉时期的地理学成就
l 早期的地理认识
2 汉代地理学的发展
二 制图六体与《水经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成就
l 裴秀的地图制作理论
2 郦道元的《水经注》
3 法显与外国地理认识
三 一行的子午线测量与沈括的地理思想——唐宋时期的地理学成就
l 玄奘与《大唐西域记》
2 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实测
3 颜真卿与海陆变迁的认识
4 沈括的地理思想
5 中国古代地理学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四 郑和下西洋与徐霞客全国地理考察——元明时期的地理学成就
1 元代地理认识与河源考察
2 郑和与西洋地理新认识
3 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
4 徐霞客的地理考察与贡献
5 潘季驯治黄理论中的地理思想
五 从地理著作的校勘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清代地理学成就
l 清初的地理学新思想与地理成就
2 地志撰著的重视与相关理论
3 古代地理著作校勘的成就
4 水道著作的重视
5 清代世界地理著作——《海国图志》
6 地图的演变
7 自然地理认识
8 近代地理教育的肇始
⑼ 中国古代传统的风水地理思想是怎样的
大地活体、经络、穴位、循环说渊源于西方的地学观念认为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没有生命的无机界,只有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才是有生命的有机界。但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风水地理思想与此不同。不仅认为人和生物有生命,而且认为天、地、生、人各大系统之间组成一个整体性的大自然也是有循环、轮回、有新陈代谢的系统。同时,把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也看成是一个有生命的活体。例如,一套住宅、一个村庄、一个城市或都城,甚至整个大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活体。在这独特的地理思想之下,大自然的生命在于阴、阳的结合。阴、阳是宇宙间最基本的两种力量。它是深层次的关于物质世界结构的最终原理。《黄帝内经》说:“阴、阳交而不离乎中”、“天地感而万物生化”。这个“万物”包含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它们组成一个活体。
中国古代的地理观念认为:这个活体“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皆血脉之贯通也。”宋代蔡元定的《发微论》则把构成大地的四种主要元素直接与人体类比,说:“水则人身之血,故为太柔;火则人身之气,故为太刚;土则人身之肉,故为少柔;石则人身之骨,故为少刚。合水火土石而为地;犹合精气骨肉而为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无二理也。”唐代章贡、卜应天的《雪心赋》说:“体赋于人者,有百骸九窍。形著于地者,有万水千山。自本自根,或隐或显。胎息孕育,神变之无穷。”
其次,古代地理思想中的“大地有机”自然观,还表达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汉代董仲舒提出“人副天数”,认为:“人有360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366,副日数也;大节12分,副月数也;内有5脏,副五行数也;外有4肢,副四时(季)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他又说:“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因此,“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道之大源出于天。”这样,“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中国古人就这样从自身去推测宇宙。《周易》,中所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说法,也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