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秦始皇
『壹』 中国国家地理 有秦始皇陵想象图的是哪一期
中国国家地理 - 世界遗产在中国23 [秦始皇陵]
『贰』 秦始皇是怎么治国的!是什么方法
秦始皇是兢兢业业到极致。
他每天批阅几百斤竹简,事无巨细皆亲自过手,连寝室都搬到了书房后,就这样他被说成了荒淫无道,沉溺六国美女。
统一六国大势所趋没屠一座城,却被描述成一个嗜杀好战的暴君。
坑了460个骗子方士,焚了些书,就说造成中国文化空前绝后的断代了。可事实证明中国文化断的少,倒是秦国断的干净,好多事物被一把火烧成了历史之谜。
修个长城就要说人家图安逸了,龟缩了。没生在边关,不晓得边关百姓疾苦,成天提防着匈奴烧杀抢掠的心惊胆战,不晓得粮草途中消耗送到边关时还能剩下多少。却自学成才的习得了站着骂祖宗说话不会腰疼,以两千年后的眼光把万里长城看做盆景摆设。
修个六国宫殿安置六国权贵,却都以龌龊之心揣度说那里面藏着搜刮来的珍宝和六国美女云云。
五次出巡威慑被说成了吃喝玩乐般的享乐,那些脑残们以为这是什么香车宝马左拥右抱遍地珍馐八面威风的乐事美差,舒舒服服的座上头等舱闪念间就能玩遍全国。到底懂不懂得什么叫舟车劳顿,晓不晓得一次出巡要在路程上花费多少时间,知不知道这一路到底有多凶险究竟还有多少心存怨念的六国人伺机杀他,再有本事你试试中年坐着马车(重音)游全国,何况即使在车上他还要批阅那么重的竹简!你是秦始皇你会这么傻么?早躲在后宫昼夜不分了吧。几乎就是累死的,却被说成是玩死的,冤不。
秦始皇求长生到底图个啥呢?像别的皇帝图王权在握,荒淫享乐。还是贪那永远都做不完的事?图那累到胳膊都抬不起的繁琐公务?他如果想千秋万代只他一人统领就不会叫秦始皇。“由他开始,望子孙绵延万代”的秦“始”皇。一个帝国的统一和建立究竟要做多少的事,那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庞杂繁琐。所以我们能看到秦始皇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每件事情都做到了极致,他想在他有限的生命中把所有事情都做好做完,然后让子孙坐享。他自负了,急功近利了,因为这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可难道偏偏要以小人之心揣度古人才能彰显出一些人的冷静睿智?
对于开国功臣,基本上都是狐狗烹的下场,杀功臣无非就是怕他们功高盖主。秦始皇没有,这点不知道是不是错。知错能改,重情意,知人善用。身上的闪光都被迷雾盖住了,所以只能看得见官方说法,后世又独尊儒术,所以那个残暴,荒淫无道的第一暴君形象的帽子便越扣越大,大到几乎没了边儿。
后代歪曲秦始皇极其严重,一是因为六国人,二是因为秦始皇和他们的治国思想走的不是一条路线,一个是儒家,一个是法家,如果人民觉得法家好,又怎么能忠于我国呢。如果前朝好,那么本朝又算是什么呢?
(《大秦帝国》作者孙浩辉的一段话总结的很好:从历史事实说话,秦始皇时代至少有五方面的功绩旷古未见:一是统一了中国,二是创建了统一的中国文明体系,三是大规模的建设成就,四是肃清北边胡患,五是大规模开发岭南。秦始皇一生,事事石破天惊而无一不克尽全功,这样的伟大政治家,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再者,秦始皇时代人才济济如满天星云,始皇帝独能凝聚群雄开拓创造,终其一生没有杀害一个功臣,如此人格魅力,后世帝王可有一人做到?当然,秦始皇也有缺陷,但不是主流,远远不足以被歪曲得没了人形。)
关于长城的误解:
1.烽火台。大家应该都知道烽火台的作用吧。烽火戏诸侯都听过吧,预警这就不用说了。
那么,再看长城用来防御的敌人都是些啥,是些随水草而居居无定所没地种没米吃光靠老天的主儿,没事儿没粮了当然就出来抢一点,顺便杀个人淫个姑娘什么的反证也不是赔本买卖闲着也闲着。
那好了,我秦朝是一个国家,国家就有子民,你犯我边关欺我百姓我不可能不管,所以我就派兵来打你吧,我一打你就跑。那我就守吧,你又窜别的地方抢了我这边知道刚赶去了你那边又跑了,那些崇拜游牧民族的家伙管这美名其曰为机动性。好吧,因为部队需要粮草消耗,游牧民族怎么可能和你正面对战,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粮食存不住,百姓还是天天被骚扰。边关那么大,防线那么长,就算我国家再强兵再足我难道都放这陪你玩儿?那有什么办法呢,长城呗!而修长城获利最大的是谁,边关的老百姓!!不管朝堂的初衷是什么但是你如果生在边关相信你会理解的。老百姓没法好好过日子,地都没心思种,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就那么点粮食还被抢,搞不好命就丢了。你说长城有用没?长城这边烽火台狼烟一起,就知道那帮耗子出溜哪去了,驻守边关的士兵马上策应。我看你怎么抢,我看你还抢不抢得着。多好,多和谐。还方便粮草贮存,没粮的军队和难民有什么区别?对付耗子就得用猫招。即使摆在现今长城还在起着作用,长期的坚挺的轰轰烈烈的为国家旅游事业做着杰出的贡献,想想吧,只要知道中国的有哪个人不知道万里长城,只要去北京的有哪个不想去长城逛逛,就偷着乐吧。
2.长城是蒙恬带军修的。
3.孟姜女和秦始皇不是一个时代的,谁给穿越过去的我就不知道。写穿越的反正也都是些意淫的人。
4.万里长城不都光是秦始皇修的,是秦始皇连起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好吧,就算你们都当秦始皇是傻帽是胆小鬼鼠目寸光,但是秦赵燕这三个国家的人难道全都是胆小鬼全都是傻帽?民风最彪悍的就是这三个国家吧。。
5.蒙恬去匈奴八百余里,打得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南下。直到秦朝灭亡,汉朝的时候,周边的民族还管汉人叫秦人,可以想象如果秦朝不灭亡,汉就不必动用举国之力去对付匈奴。秦这个名字还被游牧民族传到了欧洲。chin,China的音译(剑桥秦汉史),是打出来的,不是什么瓷器,国家地理称秦始皇为the man who made CHINA.中国人比别的国家还能折损自己(参考龙井茶为什么叫龙井,因为龙井那地方产茶,以地命名,自古有之)。
先写这么多吧。
说长城没作用是中国闭关自守象征的人就是个孙子。自己一点贡献都没有吃饱了没事儿干就知道乱议两千年前古人,别忘了自己也是个中国人是华夏儿女,谦虚个屁啊给自己长点出息吧~!!!
自己总结下吧,这是我的看法。 还有秦国的法律没有失期当斩这一条,顶多是罚钱,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不追究责任。
『叁』 国家地理 Discovery BBC那个更权威各有什么特点
探索频道主要播放流行科学、崭新科技和历史考古的纪录片。亚洲各个版本专的探索频道属除着重播放写实节目之外,也着重播放文化节目,如介绍中国、日本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节目。比如《流言终结者》系列
国家地理频道侧重于对自然、人文地理的纪录片,比较有名的有《不死的秦始皇》、国家地理百年典藏系列等
我也是比较喜欢NGC,还有国家地理杂志NGM。另外,中国国家地理杂志CNG是模仿NGM,但是目光局限,只是限制在地理方面,专业术语过多,没有NGM通俗易懂
『肆』 秦始皇陵是如何被确认的
请参考以下访谈记录,你就知道不能发掘的原因了
主持人:这一次对于秦始皇陵的勘探虽然已经解开了好几个千古之谜,但是还是给人们留下很多问号。比如在秦始皇陵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珍宝,它有没有被盗过,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两位专家的意见。今天我们连线嘉宾第一位是始皇陵考古队的段清波队长,你好。第二位是中国秦汉史学会的副会长王子今教授,非常欢迎两位加入我们节目当中。首先我想问一下段队长,很多人在发生这么一个疑问,说你们现在已经对秦始皇陵进行初步的勘探了,是否意味着下一步你们可能要去挖掘它?
段:这次勘探和将来的发掘没有直接的关系,目的只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一下秦始皇陵整个文物布局,尤其秦始皇陵地宫大致的范围、结构和将来的发掘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现在也没有计划对它进行发掘。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王教授,您是否赞同说,有一天要去把秦始皇陵发掘开来呢?
王:总有一天会发掘,但是现在的条件还是很不成熟。
陵园正射影像图
主持人:不成熟您具体指什么?
王:考古力量加上资金,加上保护的手段,研究的方式等等,现在都不成熟。
段:我们发掘秦始皇陵并不是想象那么困难,但是发掘以后文物的保护,包括那么大的陵墓怎么保护的问题,以及出土具体文物的种类,现在在国内来讲,确确实实还达不到,在发掘汉墓中,我们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陶罐上面那些彩绘,随着我们发掘的过程中,那彩绘就卷起来了,这个现象非常普遍。所以说现在在秦始皇陵地宫里会出现什么样的文物,尤其有机质的文物保护难度非常大。我们发现那么大一个坑,不可能一下子瞬间进行隔绝空气,做到恒温恒湿隔氧,即使有几分钟的误差,会对文物进行致命的破坏。
主持人:王教授,会不会,有没有一些历史的难题或者疑点,一定要有一天开掘了秦始皇陵才能得到解答?
王:地宫里边的发现会有什么惊人发现,我给学生讲课的时候讲到秦始皇的身世问题,到底,就是他的血统问题,和吕不韦的特殊关系。有的学生就说,可以做一个DNA的鉴定。如果秦始皇的尸骨还在,如果庄襄王的墓也能够得到尸骨的话,这个说法也是有可能性的。
主持人:您的说法肯定也会引起观众的好奇心,这个皇陵里到底会有什么,我想问一下段队长,根据目前勘探的情况,我们大概可以判断,如果在这个墓室里能有一些什么东西?
段:我们就对同一个时期,整个先秦到汉初这么一个阶段,我们对秦始皇陵地宫里大致会出现什么样的文物类别,应该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比如国家重器、鼎、簋这些东西,青铜类的,还包括金银质的文物。还包括些有机质的,最有可能出土的就是什么呢,出土一些竹简,出土一些木椟,上面可能有必须完整的秦国的历史,秦国现状的记载,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焚书坑儒以后,把很多文化典籍全部烧光了,如果再出土这种东西的话,那可能它的意义就大得不了,非常多的历史上的、文化上的疑难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
主持人:王教授,有很多人说你看秦始皇陵只是发掘了陪葬的坑,比如像兵马俑、车马坑,却已经如此惊世骇俗,他的墓室里还不知道有多少好东西呢。关于这一点在所有的史料上有记载吗?
王:其实史学界最渴盼的,而且最抱有希望就是出现当时的文书,另外史书记载,他当时把一些大量的珍宝收藏进去,还有一些,发掘墓我们应该能够看到一些现象,比如史书记载里边有所谓机弩矢,就是射杀盗墓人的这种特殊的机具,用弓箭来射杀盗墓者。另外又说水银做成的百川江河大海,给我们探索当时的机械史提供了一些悬念。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东西,像永动机那样的,永动机的设置当然是妄想,当时到底是什么形式,我们看这次勘测的报告说,在地宫上方有高温度异常,这就引发我们产生一些联想,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现象。墓葬里还有一些现象,比如把一些工匠活埋在墓室和墓道的中门、外门之间,还有许多后宫女子让她们从此埋葬在墓室里。如果确实这样,我们发掘确实看到同样现象的话,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关系,认识当时的阶级关系很有帮助的。
秦皇陵纵面图
主持人:既然大家都判断说,在这个墓室里会有很多价值连城的东西,我们自然要讨论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有盗墓贼进去过了。我想问一下段队长,从你们这次勘探的情况来看,这个可能性大吗?
段:到现在为止,我们在表面没有发现当时人们盗墓留下的盗洞,但是我们不能说就一定会面上没有人进去过,因为根据文献记载,关于秦始皇陵被盗的问题,文献上有一些记载。
主持人:我也看过一些相关的历史记录,传说当中说有一个牧童在放羊的时候,有一个羊掉到一个地洞里去,他为了找到他的羊,结果一把火,把秦始皇地宫一部分给烧毁了,我想问一下王教授,像这样的记载,说秦始皇陵曾经被盗的这种记录可信吗?
王:历史上关于秦始皇陵被盗的记载,最早的记载就是刘邦使得项羽,他和项羽在广武对阵的时候,他列举项羽十大罪状,其中第四条就说他发掘了秦始皇陵,把里边的财物归为己有。就你说的牧羊儿的传说,史书里也是有记载的。但是总体来说,已经看到历史记载里,比如说有人说发掘的时候看到水银,也有说把里边的铜椁熔化了,来为当时的人所用,这样的说法是有的。但是我总的感觉还是认为,从历史记载看,秦始皇陵被盗的说法,可信的程度还是很有限的。
主持人:我们抱着很大的希望,底下的墓室是完好无缺的。我想问一下段队长,你们这次勘探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它的墓室特别坚固或者说有没有感觉到有一些反盗墓的装置?
段:反盗墓的装置目前还没有发现,觉得激动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墓室没有塌,地下空间位置比较大,这是非常意外的。在探测中发现地宫封土里包括很多石质建筑材料,后来根据我们验证的结果,用一种青石,这不是秦始皇陵附近的石头,而是离秦始皇陵六七十公里以北,渭河的北岸的山区,从那儿运过来的。文献对这个历史也有记载,他虽然也采取传统梁架式的,但是他是用石头来代替木头。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才导致墓室到现在没有塌。另外一点我们在陵墓周围发现了当时为了保护陵墓这么一个非常庞大的地下工程,我们把它称为排水工程。现在墓室里还仍然保持一个非常干燥的环境。不像排水区以外,地下水含量非常高。
主持人:段队长,可能也有人会问,说你们这次已经用各种方法把本来不能探测的地宫底下的秘密解开了一部分了,你们又不着急开挖,是不是你们把这些信息传出去之后,为现在的盗墓贼帮了忙?
秦皇墓碑
段:观众不必有这种过虑,可能在明年年底,我们就会把整个秦始皇陵园,两公里以内所有土地全部征用到手,所有的村庄、学校,所有的机关全部迁出去,现在国家在行使管理,而且文物安全的问题都有保证,一般小规模、个别人的盗墓完全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王教授,一旦有一天真的要对秦始皇陵进行发掘,您最希望看到什么?
王:我最希望能亲身参与发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有发掘的切实的计划。
主持人:您觉得您这一辈子能赶得上吗,我这一辈子能赶得上,看得见吗?
王:你当然能赶得上,你那么年轻,我可能不行了。
段:发掘它的可能性,在今后20年之后,可能性都不是特别大。但是也不需要感觉到特别遗憾,为什么呢?我们有很多高精尖的技术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墓室没有塌,我们采取其他方法,把一些小机器人给它送进去,通过它对墓室进行全范围的扫描、摄像,把信息传达出来以后,我们根据这个也完全可以了解地宫一些基本的情况。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现在在秦始皇陵里的确还埋藏着许许多多的谜题,在我们刚才短短的节目时间里,嘉宾已经提到好几个,比如说秦始皇和吕不韦之间到底有没有血缘关系,秦始皇陵被项目开发过吗?里头是否含有无数珍宝?还有,那些建造皇陵的工匠是否也被埋藏在那里面。这些谜题恐怕就要等到有一天真正去开发它的时候,才能够完全解开。虽然我们充满了好奇心,但是我们不能太着急,因为专家也说了,要能够开发它,前提就是要对皇陵进行真正有效的保护
还没有发掘.
据说是因为发掘\保护技术不够先进.但是有很多的文人墨客一直都有想象关于皇陵中的一切.比较著名的有司马迁大哥,他在<史记>中写道"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①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②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③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④度不灭者久之。⑤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⑥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
说是皇陵里面有水银作江河,秦始皇的尸体安置在一个大船上,就在地宫里面飘啊飘,像巡视他的国家一样.里面的宝贝也非常之多的.
之后好多人想过挖掘,但是大多都找不到墓穴的正确位置.我看过《科幻世界》上一篇文章,关于墓的开掘情况的想象,写得人浮想联翩的。可以看看。前一阵看到《中国国家地理》陕西专刊上也在讨论关于秦陵开掘的事情。对立的两派科学观点争论很激烈。
我个人认为现在开掘还是不太合适,不太利于文物保护
『伍』 秦始皇陵进去首先看到的是是什么,然后看到的是什么
主持人:这一次对于秦始皇陵的勘探虽然已经解开了好几个千古之谜,但是还是给人们留下很多问号。比如在秦始皇陵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珍宝,它有没有被盗过,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两位专家的意见。今天我们连线嘉宾第一位是始皇陵考古队的段清波队长,你好。第二位是中国秦汉史学会的副会长王子今教授,非常欢迎两位加入我们节目当中。首先我想问一下段队长,很多人在发生这么一个疑问,说你们现在已经对秦始皇陵进行初步的勘探了,是否意味着下一步你们可能要去挖掘它?
段:这次勘探和将来的发掘没有直接的关系,目的只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一下秦始皇陵整个文物布局,尤其秦始皇陵地宫大致的范围、结构和将来的发掘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现在也没有计划对它进行发掘。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王教授,您是否赞同说,有一天要去把秦始皇陵发掘开来呢?
王:总有一天会发掘,但是现在的条件还是很不成熟。
陵园正射影像图
主持人:不成熟您具体指什么?
王:考古力量加上资金,加上保护的手段,研究的方式等等,现在都不成熟。
段:我们发掘秦始皇陵并不是想象那么困难,但是发掘以后文物的保护,包括那么大的陵墓怎么保护的问题,以及出土具体文物的种类,现在在国内来讲,确确实实还达不到,在发掘汉墓中,我们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陶罐上面那些彩绘,随着我们发掘的过程中,那彩绘就卷起来了,这个现象非常普遍。所以说现在在秦始皇陵地宫里会出现什么样的文物,尤其有机质的文物保护难度非常大。我们发现那么大一个坑,不可能一下子瞬间进行隔绝空气,做到恒温恒湿隔氧,即使有几分钟的误差,会对文物进行致命的破坏。
主持人:王教授,会不会,有没有一些历史的难题或者疑点,一定要有一天开掘了秦始皇陵才能得到解答?
王:地宫里边的发现会有什么惊人发现,我给学生讲课的时候讲到秦始皇的身世问题,到底,就是他的血统问题,和吕不韦的特殊关系。有的学生就说,可以做一个DNA的鉴定。如果秦始皇的尸骨还在,如果庄襄王的墓也能够得到尸骨的话,这个说法也是有可能性的。
主持人:您的说法肯定也会引起观众的好奇心,这个皇陵里到底会有什么,我想问一下段队长,根据目前勘探的情况,我们大概可以判断,如果在这个墓室里能有一些什么东西?
段:我们就对同一个时期,整个先秦到汉初这么一个阶段,我们对秦始皇陵地宫里大致会出现什么样的文物类别,应该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比如国家重器、鼎、簋这些东西,青铜类的,还包括金银质的文物。还包括些有机质的,最有可能出土的就是什么呢,出土一些竹简,出土一些木椟,上面可能有必须完整的秦国的历史,秦国现状的记载,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焚书坑儒以后,把很多文化典籍全部烧光了,如果再出土这种东西的话,那可能它的意义就大得不了,非常多的历史上的、文化上的疑难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
主持人:王教授,有很多人说你看秦始皇陵只是发掘了陪葬的坑,比如像兵马俑、车马坑,却已经如此惊世骇俗,他的墓室里还不知道有多少好东西呢。关于这一点在所有的史料上有记载吗?
王:其实史学界最渴盼的,而且最抱有希望就是出现当时的文书,另外史书记载,他当时把一些大量的珍宝收藏进去,还有一些,发掘墓我们应该能够看到一些现象,比如史书记载里边有所谓机弩矢,就是射杀盗墓人的这种特殊的机具,用弓箭来射杀盗墓者。另外又说水银做成的百川江河大海,给我们探索当时的机械史提供了一些悬念。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东西,像永动机那样的,永动机的设置当然是妄想,当时到底是什么形式,我们看这次勘测的报告说,在地宫上方有高温度异常,这就引发我们产生一些联想,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现象。墓葬里还有一些现象,比如把一些工匠活埋在墓室和墓道的中门、外门之间,还有许多后宫女子让她们从此埋葬在墓室里。如果确实这样,我们发掘确实看到同样现象的话,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关系,认识当时的阶级关系很有帮助的。
秦皇陵纵面图
主持人:既然大家都判断说,在这个墓室里会有很多价值连城的东西,我们自然要讨论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有盗墓贼进去过了。我想问一下段队长,从你们这次勘探的情况来看,这个可能性大吗?
段:到现在为止,我们在表面没有发现当时人们盗墓留下的盗洞,但是我们不能说就一定会面上没有人进去过,因为根据文献记载,关于秦始皇陵被盗的问题,文献上有一些记载。
主持人:我也看过一些相关的历史记录,传说当中说有一个牧童在放羊的时候,有一个羊掉到一个地洞里去,他为了找到他的羊,结果一把火,把秦始皇地宫一部分给烧毁了,我想问一下王教授,像这样的记载,说秦始皇陵曾经被盗的这种记录可信吗?
王:历史上关于秦始皇陵被盗的记载,最早的记载就是刘邦使得项羽,他和项羽在广武对阵的时候,他列举项羽十大罪状,其中第四条就说他发掘了秦始皇陵,把里边的财物归为己有。就你说的牧羊儿的传说,史书里也是有记载的。但是总体来说,已经看到历史记载里,比如说有人说发掘的时候看到水银,也有说把里边的铜椁熔化了,来为当时的人所用,这样的说法是有的。但是我总的感觉还是认为,从历史记载看,秦始皇陵被盗的说法,可信的程度还是很有限的。
主持人:我们抱着很大的希望,底下的墓室是完好无缺的。我想问一下段队长,你们这次勘探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它的墓室特别坚固或者说有没有感觉到有一些反盗墓的装置?
段:反盗墓的装置目前还没有发现,觉得激动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墓室没有塌,地下空间位置比较大,这是非常意外的。在探测中发现地宫封土里包括很多石质建筑材料,后来根据我们验证的结果,用一种青石,这不是秦始皇陵附近的石头,而是离秦始皇陵六七十公里以北,渭河的北岸的山区,从那儿运过来的。文献对这个历史也有记载,他虽然也采取传统梁架式的,但是他是用石头来代替木头。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才导致墓室到现在没有塌。另外一点我们在陵墓周围发现了当时为了保护陵墓这么一个非常庞大的地下工程,我们把它称为排水工程。现在墓室里还仍然保持一个非常干燥的环境。不像排水区以外,地下水含量非常高。
主持人:段队长,可能也有人会问,说你们这次已经用各种方法把本来不能探测的地宫底下的秘密解开了一部分了,你们又不着急开挖,是不是你们把这些信息传出去之后,为现在的盗墓贼帮了忙?
秦皇墓碑
段:观众不必有这种过虑,可能在明年年底,我们就会把整个秦始皇陵园,两公里以内所有土地全部征用到手,所有的村庄、学校,所有的机关全部迁出去,现在国家在行使管理,而且文物安全的问题都有保证,一般小规模、个别人的盗墓完全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王教授,一旦有一天真的要对秦始皇陵进行发掘,您最希望看到什么?
王:我最希望能亲身参与发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有发掘的切实的计划。
主持人:您觉得您这一辈子能赶得上吗,我这一辈子能赶得上,看得见吗?
王:你当然能赶得上,你那么年轻,我可能不行了。
段:发掘它的可能性,在今后20年之后,可能性都不是特别大。但是也不需要感觉到特别遗憾,为什么呢?我们有很多高精尖的技术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墓室没有塌,我们采取其他方法,把一些小机器人给它送进去,通过它对墓室进行全范围的扫描、摄像,把信息传达出来以后,我们根据这个也完全可以了解地宫一些基本的情况。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现在在秦始皇陵里的确还埋藏着许许多多的谜题,在我们刚才短短的节目时间里,嘉宾已经提到好几个,比如说秦始皇和吕不韦之间到底有没有血缘关系,秦始皇陵被项目开发过吗?里头是否含有无数珍宝?还有,那些建造皇陵的工匠是否也被埋藏在那里面。这些谜题恐怕就要等到有一天真正去开发它的时候,才能够完全解开。虽然我们充满了好奇心,但是我们不能太着急,因为专家也说了,要能够开发它,前提就是要对皇陵进行真正有效的保护
还没有发掘.
据说是因为发掘\保护技术不够先进.但是有很多的文人墨客一直都有想象关于皇陵中的一切.比较著名的有司马迁大哥,他在<史记>中写道"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①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②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③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④度不灭者久之。⑤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⑥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
说是皇陵里面有水银作江河,秦始皇的尸体安置在一个大船上,就在地宫里面飘啊飘,像巡视他的国家一样.里面的宝贝也非常之多的.
之后好多人想过挖掘,但是大多都找不到墓穴的正确位置.我看过《科幻世界》上一篇文章,关于墓的开掘情况的想象,写得人浮想联翩的。可以看看。前一阵看到《中国国家地理》陕西专刊上也在讨论关于秦陵开掘的事情。对立的两派科学观点争论很激烈。
我个人认为现在开掘还是不太合适,不太利于文物保护。
『陆』 秦始皇墓之谜 丰富的奋斗奋斗奋斗奋斗奋斗
丰富的奋斗奋斗奋斗奋斗奋斗~~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通称为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正),秦庄襄王之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怎么会想到,当年为他陪葬的地下兵团两千年后又冲击地平线,再次旋风般地征服了世界。只是这回它不再是凭借金戈铁马,而是它永恒不朽的艺术魅力。
正如对金字塔的探秘一样,后人对秦始皇陵的探秘也从未停止过,秦始皇陵内惊现“大厦”30米 “高楼”供灵魂出游的报道再次引起人们对那个迷宫的无限遐想,秦始皇果然常常有超出常人的思想和做法。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大篇幅介绍中国秦始皇陵时说:如果能破解秦始皇陵图库地宫的秘密,那将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考古发现。
40余年来,关于秦始皇陵图库的考古工作从未停止过,虽然近来又有重大发现,但陵园最大的秘密——地宫之谜,仍然深藏在地下等待后人发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位在生前骄横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在死后留下的陵墓依然扑朔迷离,成为中国考古史上最重要、最难破解的谜团之一。
一、发现秦始皇陵
从西安驱车东行约20公里到达临潼县,在临潼县城东侧就是始皇陵巨大陵园区,古时称骊山园。由于长期水旱兵燹、明挖暗盗,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那山峦般的封土孤零零地耸立在骊山图库脚下。
促使始皇陵穿破千百年的尘封的却是一个偶然事件。1974年3月,临潼县西杨村几位打井村民意外挖掘出秦兵马俑,庞大的兵马俑图库军团以其精湛的技艺、完美的造型让世界为之惊叹。一时间,这片神奇的土地吸引了世界的关注。
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沧桑的秦始皇陵园,第一次清楚地露出它的轮廓。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故宫,面积之大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因此引起考古界轰动。
在陵墓中心区,考古人员勘测出地下有保存完好的建筑遗址,布局长方形,有内、外两城,封土位置位于在内城的南半部,近似方形,占地面积近25万平方米。
二、巨大的封土岭
巨大的封土是用一层层黄土夯筑而成,经过两千多年风雨的洗礼,夯土依然细腻结实,可见工程劳作之艰辛。
有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正好活了2012网50岁,因此他决定将陵园封土修筑五十丈高,即现在的115米,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明代学者都穆在他的《骊山图库记》中,忠实地记录了陵园内外城、门址的具体尺寸,但他所记载的封土高度只有14余米。1906年,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来到秦始皇陵,在实地测量后认为封土高度应为76米。1917年,一位叫维克托萨加伦的法国学者测得封土高度约为46米。
秦始皇陵封土高度究竟是多少?袁仲一先生是参加兵马俑图库发掘的专家之一,多年来一直参与秦始皇陵的考察研究工作。他认为,秦始皇陵整个地形像一条鱼脊,从不同角度测量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数值。
三、封土下的秘密
秦始皇生前穷奢豪华,死后巨大的封土也能显示他的尊威。封土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护下面的地宫。
秦始皇陵考古队在封土南部向下约十六七米处发现一层厚厚的石层,最厚处竟有三四米,这是文献资料中从来没有记载过的。这厚石层会不会是地宫的顶盖?考古队决定在封土岭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探测。
其实,从1962年以来,对秦始皇陵的考古勘察工作一直没有中断,由于主要采用取地下土样来进行分析,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因此要进一步查明封土之下的情况还需相当长的时间。
经探测,考古队确定了城墙的大概位置。通过发掘,发现内城墙宽3.5米,城墙上的建筑可作为推测地宫建筑的依据。考古队在封土附近探测出一个长方形宫墙遗迹,南北长460米,东西宽392米。经考证,宫墙之内就是地宫在地面的开口面积。
四、地宫深度之谜
地宫是放置秦始皇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两千多年来,深藏地下的地宫构成了先秦文化中最大的谜团之一。
关于秦地宫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展示了始皇陵的情景,穿三泉而建的地宫充满穷奢豪华的陪葬品,有以水银来表现的百川大海,有防止盗墓的机关弩矢,宫顶装饰天文星宿之象,地上模拟统一后的中国疆域,还有用鲸鱼油做成的长明灯,照亮了整个地宫,经久不熄……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推测:地宫形状为拱形,直径约50米,地宫中有四条直径25米的青铜环状物,总重超过万吨。
袁仲一先生则认为,地宫结构应和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大型墓室结构近似,即多层台阶或近似方形的土圹。
从事秦汉时期考古工作的王学理先生得出更具体数据:墓室由巨型竖井式圹穴构成,犹如一个倒置的‘四棱台体’。
地宫的深度是研究者们争议最大的地方。其中最大胆的推断出自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他们推断地宫的深度在500米到1500米之间。
多数中国学者认为这个数字难以置信。有人推断地宫的深度至少在50米以上,其重要依据是湖北大冶铜绿山发现的战国古铜矿竖井深度已达50米。袁仲一先生通过对地下水位的研究,认为深度应为23米,而秦代最有代表性的秦王陵墓凤翔秦景公大墓深度为24米。孙嘉春先生是陕西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他发现秦代墓圹中墓道与水平面约为10度左右。经计算得出秦陵墓道长度约200米,而地宫深度应为43.73米。
考古队还有一个重要发现——地宫防水大坝,并由此推断地宫深度将低于30米,否则地下水将从高处渗入地宫。
王学理先生经计算得出地宫深度是33.18米,他认为这是高精度的探测结果。
五、地下水银世界
司马迁对地宫结构的文献记录中,唯一可验证、且已经验证的就是关于水银的记载。研究人员曾对秦始皇陵园进行汞含量测试,发现在封土中心1.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有一个强汞异常区。封土中的汞异常是地宫大量存在的水银挥发造成的,其分布呈有规律的几何形,证实了《史记》中的“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王学理认为,在我国古代,炼丹家已掌握了将硫化汞分解得到水银的方法。如果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为百川、大海,估计至少使用了一百吨水银。
秦始皇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营造恢宏的自然景观,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而且汞是剧毒物质,大量吸入可导致死亡,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毒死盗墓者。
这些数量巨大的汞矿是从那里来的呢?据考证,四川东南一带是春秋战国时期汞矿的主要产地。当时川东南一带的汞矿跨长江、溯嘉陵江而上,走巴山,过汉水,经过千里栈道运到关中,其艰辛可想而知。
『柒』 如何评价国家地理纪录片《秦始皇陵的惊天秘密》
没想到BBC出品的纪录片也变得那么粗制劣造了。
1.里面放到焚书坑儒一段时,居然出现“帮娘摘辣椒”的桥段,试问导演是初中没毕业嘛,不知道辣椒是美洲作物啊;
2.写遗诏,居然也是写在竹简上,更加二逼的是在竹简上印玉玺印,不知道古代帝王的文书全写在帛上的啊;
3.容我吐糟一下演员,简直是难以忍受啊,感觉剧组就是横店街头随便找来的群演,一天一百还包盒饭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