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扬州社会人文地理

扬州社会人文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3-09 01:03:41

A. 扬州是江南吗

扬州属于江南。

扬州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是历史意义上的江南,是行政区划概念上的江南。回《吴地文答化通史》第一章第一节《地域》对“吴”作了权威定义:吴,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则东通大海、南达钱江、西止皖南,北及扬州。

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被中原称为"吴越",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以南部分地区。

吴与后来被称作“江南”的地域基本重合,千百年来也基本没有疑义。

(1)扬州社会人文地理扩展阅读

清朝初期,江南省即如今江苏、安徽的统称,两江总督指的便是江南省与江西省,但文化意义上的“小江南”越来越明确地特指传统的江浙地区。

地理上的江南范围还包括安徽东南部、南部的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等地区;江西北部、东北部的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区。

明清时期,江南主要是原江西省及江南省(江苏和安徽与上海合称)。

苏州大学范伯群教授和台湾学者陈信元先生合作发行了一套丛书《名家广场·江南风情》,展现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绍兴五城文化风貌。

B. 全国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排行

人文地理学高校排名:

顶尖院校是: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比较内好的院校是:南京师容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

其他学院还有: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可以参考好美网

不考数学的有:武汉大学、中大,浙大,

其他不考数学的还有: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人文,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大,华中师大,山西师大,河北师大,辽宁师大,宁夏大学,山西大学,湖北大学,广州大学,湖南农大等。

C. 扬州在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称呼不同

1
战国地理书《禹贡》最早提到扬州
作为九州之一,而非今日扬州
《尚书·禹贡》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禹贡》全书1193字,以自然地理实体(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即“九州”),并对每区(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禹贡》所说的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扬州则在淮海之间,就是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用现在地理来说,是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专家表示,这是典籍中最早出现的“扬州”之名,但是,当时的“扬州”包括了今天的苏、皖、赣、浙、闽等省在内的广大地域,当今的扬州只是其间的弹丸之地。
扬州州治历史上长期设在南京
公元626年才迁至现在的扬州
有文史资料称,在隋开皇九年前的一段时期,曾陆续或同时出现了几个“扬州”,但都与今日扬州地域无关。汉武帝置十三州刺史部,大都沿用了上古州名。其中扬州刺史管辖的是包括今天皖南、苏南、赣、浙、闽和湖北数县在内的区域,不仅面积远非今日扬州可比,且在政治上与扬州也无领属关系。
对于古扬州,南大教授又提供了另一个说法。“历史上的‘扬州’这个称呼有各种说法,与现在的扬州不是一回事。”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我国古地理名著《禹贡》记载,中国九州分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贺云翱强调,这个“扬州”不是指今天的扬州区域,而是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区域。到了汉代末年,设立了扬州州治,这是一个具有一定行政区性质的区域,“这个扬州州治在哪?也有各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东汉晚期设立的扬州州治在安徽寿春,也有说法是一段时间在安徽的宣城一带设刺史,还有说是在现在的镇江丹阳……”
“历史上,扬州州治设在南京时间最长,早在公元109年,扬州州治就设在南京,经东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朝代,特别是西晋时期,扬州州治管辖的范围可说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隋代一度把扬州州治移往江都(今扬州),唐朝武德年间又在今南京设扬州,公元626年扬州才从南京彻底迁至当时的江都即今天的扬州,一直延续到今天。”贺云翱说,史料记载唐代初年曾在石头城设扬州大都督府,为配合清凉山石头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南京两支联合考古队对国防园、清凉山公园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此次考古发掘,目前初步推测有扬州大都督府遗址,这也是“扬州”这个称呼留在南京的最后历史遗迹。
春秋末期到南宋扬州筑城蜀冈
明代建新城,形成今天的格局
根据扬州博物馆基础陈列《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展厅陈展提升方案,记者看见,陈展调整后,刚走进展厅,不仅可以聆听到澎湃的浪涛声,还有扬州城池模型,互动式大型光电显示模型:扬州城址的变迁,让参观者了解到扬州历史发展的轨迹。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筑邗城,邗城也是扬州城市历史的开端;楚灭越后,在蜀冈建造起广陵城;汉初吴王刘濞又在此基础上扩建成吴国都城;隋唐之际,随着沿运河工商业区的兴起,蜀冈之下崛起“罗城”,形成了双重城池的格局;南宋时期,这里成为南北军事对峙的前沿,出于防御的需要,出现了“一地三城”的局面;明代,为防御倭寇骚扰,在旧城之东增建新城以作屏障,扬州城完全脱离蜀冈,基本形成今天的格局。
有些对扬州历史感兴趣的市民心存疑惑,除了“扬州”,历史上扬州还有哪些名称?扬州文史专家顾一平坦言,他没有系统研究过历史上扬州名称的变迁,但是,他认为,扬州在漫长的历史上曾使用过很多名称,例如邗城、惟扬、江阳等等,而用得最多的除“扬州”之外,就是“广陵”、“江都”。例如,江都一名,始于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更名江都”,于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立广陵国,封刘胥为广陵王时,始置江都县。在迄今长达20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江都或为国都,或为州郡,或为县治,一直沿称至今。
【【
文人所谓芜城、竹西等
非扬州正式称谓

文史专家认为,历史上,扬州还有许多代称和别号,这与扬州的地理和行政名称并不是一回事。今人曾罗列了二十多种扬州的名称,其中的芜城、竹西等,就是古人的妙笔生花,而非扬州的正式称谓。芜城,出自鲍照《芜城赋》,从汉末、三国到魏晋南北朝,内乱频发,战火连绵,地处南北交会处的广陵成了军事冲突的战场。南朝文学家鲍照于魏孝武帝大明三年(459)来广陵,看到繁华的城市已成一片废墟。面对满目残芜,不胜今昔之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芜城赋》,芜城即所谓荒芜之城。竹西,初见于杜牧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其中,“竹西路”,指扬州禅智寺前官河北岸竹林西边的一条通往扬州的大路。后人因诗中语建竹西亭于寺旁,再后者遂常以亭名代城。宋人姜夔词中曾用“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慢》)来称扬州。】】

D. 江苏的人文 地理环境咋样

基本概况 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和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西北与河南接壤,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海岸线长1000多千米。江苏,得名于清朝江宁府和苏州府二府之首字,简称“苏”。省会城市为南京。
江苏傍江临海,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11%的土地上,全省常住人口7600.1万人。连绵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拥抱着约980万亩的黄金滩涂。江苏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江河湖泊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泽湖在此横卧,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江苏历史悠久。这里是中国吴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数十万年前南京一带就已经是人类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现了原始村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3000多年前,江苏青铜器的冶炼和锻造,已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公元3-6世纪,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纪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有所谓“天下大计,仰于东南”的说法,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公元14-17世纪中叶以后,苏州、松江和南京等地,成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19世纪末叶,缫丝、纺织、面粉、采煤等近代工业, 在无锡、南通、苏州、常州、徐州等地陆续兴起。此后,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一直名列前茅。
江苏人文荟萃。以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为代表的历代诗人,在江苏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这里还产生过众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如书画家顾恺之、龚开、米芾、唐寅、边寿民、郑板桥、龚贤,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及近现代散文家朱自清、诗人柳亚子、当代作家苏童、黄蓓佳、范小青、毕飞宇。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周信芳、江其虎等。以刘田依(刘田一)、徐悲鸿、刘海粟、陈之佛、李可染、程大利、亚明、言恭达、汤永、宋文治、傅抱石、钱松喦、林散之、徐培晨、刘继青、肖娴为代表的书画艺术大师享誉世界;源于江苏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昆曲更有“百戏之本”的称誉;苏州刺绣、南京云锦、无锡惠山泥人、淮阴剪纸年画、扬州漆器玉器、南通风筝、宜兴紫砂陶器、常州梳篦、苏州和扬州的盆景等都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工艺精品。
江苏省正式建制始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原江南省析分为江苏,安徽两省>,自1983年起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现设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连云港、徐州、盐城、淮安、泰州、宿迁13个省辖市,下辖52个县和县级市,54个市辖区。

E. 成都的人文地理

成都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市还是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位列第九位。 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编辑本段]城市概述 经纬度
市中心位于北纬30.67度,东经104.06度。 新天府广场 凌空辖区
成都市共辖9个区、6个县、4个市,一个国家高新技[1]术产业开发区。
主要领导
现任市委书记李春城,现任市长葛红林。
城市面积
</B>12390平方公里(中国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第8名)。中心城区建成面积598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1418平 安顺廊桥 方公里。
海拔
平均海拔500米。全市海拔最高处为大雪塘峰,海拔5364米。
人口
200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2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7万人。常住人口1270.6万人,增加12.7万人。市区人口497.15万,自然增长率为2.1%。
民族
成都市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4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为汉族。少数民族总人口60538人。2/3的人居住在市区。
时间
</B>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成都市所在的时区为UTC+7。
市花
芙蓉 成都市花芙蓉花
市标
太阳神鸟,从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图样代表成都 成都市标太阳神鸟
市树
银杏
成都市树银杏树</B> [编辑本段]气候特点 一、气候概况
成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较少。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6.2℃,年最高气温为37.3℃,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9℃,最热月出现在7~8月,月平均气温为25.4和25.0℃,最冷月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为5.6℃;年总降水量为918.2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月降雨量分别为225和229毫米,降雨最少月份为12和1月,月降雨量分别为6毫米左右,暴雨期普遍出现在5~9月,常年暴雨出现的始终期分别在6月底7月初和8月下旬。 二、各季的主要气候特点
春季:气温回升较早,对林木和小春作物生长有利,但忽升忽降不稳定,易出现持续低温或“倒春寒”,影响大春作物适时播种或造成烂种烂秧。
初夏:温度适中,日温差较大。
盛夏:夏热多雨、光照强。
秋季:秋短阴凉多绵雨的天气和秋长秋高气爽的天气都有出现。
冬季:冬无严寒,对小春和畜牧生长有利,连续的多雾天气对交通航运影响较大,冬干、寡照比较明显。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市名来历
解放前的成都 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2001年出土的金沙遗址,已经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未变遗址最长久的城市。 历史沿革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但在21世纪出土的金沙遗址把成都的建制历史提前到(约前1200~前650)。已经超过苏州的建城时间。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当时镇守成都的张仪、司马错着手修筑成都城墙。传说张仪筑城时屡筑屡垮,后来“有大龟浮于江”,张仪根据巫师的指点,沿着龟爬行的路线筑城,果然成功,所以成都又叫龟城。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即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宋朝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朝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宋元以后,成都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设立布政使司,设所在成都。公元1654年,清顺治将四川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历史上正式出现。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废除成都府设治所,改称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筹备处,处以下设总处、文牍、法治、会计、调查、庶务六科。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1928年,设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和四川省省会。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载入史册
世界第一: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左右,历时2000多年一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61年在临邛开采深井天然气,用于制盐、煮饭和照明;成都的蜀锦,又称“锦绣缎”,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锦缎丝织品,东汉(公元25-220年)年间的足踏织锦机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到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成都成为了世界漆器工艺的中心和茶文化的诞生地;到唐代,成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雕版印刷术,成都的卞家《陀罗尼经咒》、西川过姓金刚经残页、成都樊赏家历残页为世界现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北宋(公元960-1126年)年间这里的商人联合发行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在这里设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
中国第一:公元前250年左右李冰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这是中国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这里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文翁石室”;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时的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杨雄、王褒奠定了汉赋的基础;后蜀主孟昶(公元943-965年)亲笔书写了中国第一幅春联“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公元355年之前,常璩编纂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华阳国志》;后蜀人赵崇祚编辑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花间集》;公元1082年前后北宋名医唐慎微撰写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典《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公元10世纪,成都画家黄筌开创了中国工笔花鸟画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后蜀主孟昶特创“翰林图画院”,成为中国最早的皇家画院;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早在汉代,成都的俳优百戏就很突出,在成都出土的汉代说唱俑,造型活泼,在中国同类文物中无出其右者。这是成都献给世界的珍贵礼物,也是成都文化的精华所在。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方位
成都市区图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中部。介于东经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北纬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间。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市相接,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与眉山市相连。东西最大横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公里,辖区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8平方公里。现辖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等9区6县,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4市,另有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地理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内海拔387-5364米,东界龙泉山脉,西靠邛崃山。西部为纵贯南北的龙门山脉。平原面积占36.4%,丘陵面积占30.4%,山区面积占33.2%。平原地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降0.3%。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日照时数107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成都市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平均海拔约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网呈扇形展开在广阔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F. 扬州南台湾岛

非常荒凉的地方,你完全可以去。

鲜有人知的地方,扬州很多人都不知道,顺便来普及下知识吧:

扬州芒稻河两岸,有两个“孤岛”:一个在南,人称“南台湾岛”;一个在北,人称“北台湾岛”。从空中向下俯视,“南台湾岛”和“北台湾岛”都呈一个“n”字形。

行政区划上,南台湾岛原属邗江区(现为广陵区),北台湾岛属江都区。但从地理位置上看,南台湾岛靠近江都区的张纲镇,北台湾岛靠近广陵区的杭集镇。北台湾岛人到张纲镇要借道杭集镇,南台湾岛人到杭集镇却由于四面环水,不能借道张纲镇。“从地理意义上讲,两个‘小台湾岛’都是‘飞地’(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

南、北台湾岛成形的历史并不久远,不过五六十年的时间。“淮河入江,在芒稻河段形成似“盲肠”一样弯弯曲曲的河流,不利于洪水季节行洪排水。为方便行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对芒稻河部分河段实行裁弯取直。由此,北台湾岛和南台湾岛分别与‘母体’分离,形成了‘飞地’。”

扬州的南台湾岛,位于:杭集镇王桥村属地。1971年,治淮工程“裁弯取直”,让这个原名贾港的小村落,成为一座孤岛。这座方圆800余亩的孤岛,杂草丛生,野林繁茂,这个地方原来叫贾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水利。芒稻河裁弯取直,到现在还是保留那个年代的样子,没有变化,没有发展,居民都搬走了,只剩下几个不愿走的老头老太,还有一户承包养鱼和螃蟹。“南台湾”岛是扬州十分难得的湿地旅游资源。位于淮河入江口,小岛上有大片天然的芦苇滩、白杨林、桑树林和湿地滩涂。每年入春后,小岛上风光旖旎,遍地野花和野菜,是鸟类的天然栖息地。

G. 扬州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选哪个好

虽然我是安徽师范大学毕业生,我个人觉得扬州大学整体实力还是比安徽师范大学强不少的;专当属然母校的中文(特别是古代汉语,全国前10 )、化学(有机化学)、地理(人文地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生态学、中国史、生物学等学科也较好,均有一级学科博士点或对应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扬州大学的博士后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

扬州大学的博士后流动站(14个)
中国语言文学、作物学、兽医学、植物保护、农业工程、化学、畜牧学、中国史、数学、水利工程、草学、生物学、中西医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而扬州大学有三个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与耕种学、预防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培育)
这一点安徽师范大学是比不上的

H. 扬州明明在长江北岸,为什么很多人以为是江南的城市

江南这个地理概念,其实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按字面意思理解,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那么大概长江以南都能称之为江南,但在人文地理概念里,它却又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所以,纯地理概念是无法理解“江南”这个地区概念的。

先秦时期,江南地区指代的是扬越、于越境内,春秋时,周元王使人赐勾践为诸侯,还江南。那时期的江南指的是浙江、江苏和安徽省一带,大致上就是春秋时的吴越两国。

秦朝一统之后,所指代的“江南”就不是如今的江苏、浙江长江中下游地区了,而是如今的湖南和湖北北部、江西地区,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宜都地区。


一般情况下,以文化概念来划分一个区域比较能够让大部分人所接受,而文化差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语言,江苏长江以南地区,属于吴语区,而以北大致上属于江淮官话区。按照这个划分,吴语区为江南的话,那么不仅扬州不算江南,南京、镇江也都不算了。

综上,“江南”这个概念,要看怎么去理解,从历史区划的角度而言,江淮这一片上,都算是“江南”,尽管“它”有一大片在江北,但从文化属性上而言,江苏整个省包含了吴文化、江淮文化、中原文化三大板块,那么要定义“江南”就只能指“吴文话”所在的长江以南区域了。

大部分人其实连“江南”这个概念,都极难搞清楚,几乎都是把长江以南的大部分省份都认为是江南了,都包括了广东、福建了。而少部分了解历史的,又都会把明清这段历史中的南直隶地区理解为江南、毕竟当时的江南,确实范围极大,是如今安徽、浙江两个省的范围。

所以,还是不要单纯从地理概念去理解“江南”这个概念了,因为无论从纯地理概念,或者历史沿袭、人文概念,你都会发现,纯粹的地理概念“江南”都存在矛盾啊。或者,古人认为的江南,指的不是长江,而是“淮河”呢?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