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区位论名词解释
1. 历史人文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历史人文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历史时期人文地理现象分布、演变及其发展规律。按研究内容分为:①历史政治地理。研究历史时期疆域和政区的形成、划分及其变迁;各级行政中心的位置及其迁移。中国传统的沿革地理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属此范围;②历史经济地理。是历史人文地理最丰富的部分,研究历史时期某一地区(或国家)生产力的分布、变迁及其规律。包括农业、工业、手工业、矿业的区域分布、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交通路线的改变及兴废;自然资源的利用;区域经济开发等;③历史人口与居民地理。研究历史时期居民的分布、变迁及其规律。包括人口的分布与变迁;民族来源、分布地区、迁徙路线;移民地区和路线、地区开发和影响;聚落的产生、分布、聚散和空间特征;④历史军事地理。研究历史时期军事地理的分布现象及其变化。包括某些地区、地点在历史上的战略意义和价值;战争路线研究;历史战役地理分析;重要防御建筑,如关隘、障塞、烽燧以及长城、边墙等的形成和变迁;⑤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历史时期文化现象的起源、分布、传播和变迁规律。精神要素方面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社会风俗、艺术、思想等;物质要素方面包括历史文化遗迹、建筑和聚落形式等。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属社会,经济现象,与历史学、经济史、考古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它不仅是历史学与地理学间的边缘科学,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间的边缘科学。
2. 人文地理学的目录
上编 基础理论
第一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文地理学的定义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建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完善学科的理论体系与知识结构
三、增强学科的科学性、实践性和预测性
四、普及人文地理知识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轨迹与趋势
第一节 古代人文地理学
一、古希腊地理学的祖师——荷马及其史诗《奥德赛》
二、《马可·波罗游记》
三、伊斯兰世界的人文地理学——东西方地理思想交流的枢纽
四、地理大发现与万者学者——洪堡
五、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学——地志、游记、地理专著
第二节 近代人文地理学
一、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二、人文地理学的学术流派
三、中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 现代人文地理学
一、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人地关系论——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二、区位论——古典区位论、现代区位论
三、景观论——文化景观
四、生态论——人类生态学
五、行为论——地理物象与人类行为地域类型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
一、实证主义方法论
二、人本主义方法论
三、结构主义方法论
四、技术方法论
下编 分支学科
第四章 人口地理学
第一节 人口分布
一、人口分布因素分析
二、世界人口分布
三、中国人口分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一、世界人口迁移
二、中国人口迁移
第三节 人口增长与构成
一、人口增长
二、人口构成
三、中国人口构成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人口与发展
一、人口与环境
二、人口与资源
三、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资源地理学
第一节 概述
一、资源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资源地理学的学科地位
三、资源地理学的学科发展
第二节 资源分类与资源特征
一、资源分类
二、资源特征
第三节 资源的评价与保护
一、资源评价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二、资源的保护与保护区
第四节 资源问题
一、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资源问题的表现特征
三、对资源问题的认识与对策
第六章 经济地理学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概述
一、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三、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体系及其任务
第二节 农业地理学
一、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基本因素
二、农业生态系统
三、农业生产布局
四、农业生产地域专门化与农业区划
第三节 工业地理学
一、工业生产特点与区位选择、布局条件
二、主要工业部门的生产布局特征
三、工业地域系统及其类型
第四节 交通运输地理学
一、研究对象、内容与学科特性
二、交通运输业的基本特征
三、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分析
四、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性能与布局要求
第七章 政治地理学
第一节 政治地理学概况
一、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二、国家政治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 西方政治地理学的主要流派——地缘政治学
一、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二、地缘政治学的主要学说
三、地缘政治学评价
第三节 国家领土及领土结构
一、国家与领土
二、国界与国界问题
第四节 国家行政区域系统
一、行政区域与行政区划
二、行政区域划分的系统规律
三、行政区划的原则
四、首都
五、中国的行政区域系统
第五节 世界政治地理的基本格局
一、当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变与现状
二、当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进趋势
第八章 文化地理学
第一节 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涵
一、文化景观
二、文化生态学
三、文化整合
四、文化区
五、文化源地与文化扩散
第三节 人种与人种分布
一、世界人种的形成与划分
二、世界人种的分布
三、反动的种族主义
第四节 民族、语言及其分布
一、民族数量与民族特点
二、民族分布
三、语言的分类与传播特征
四、语言分布
第五节 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宗教地理学
一、宗教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宗教地理学的重要性
三、宗教的种类与分布
第九章 旅游地理学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概述
一、学科性质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旅游业的发展
一、基本概念
二、旅游业发展简述
三、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影响
四、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旅游地类型
一、旅游资源分类
二、旅游地主要类型
三、旅游规划
第四节 中国与世界的主要旅游地
一、中国的主要旅游地
二、世界主要的旅游地
第十章 历史地理学
第一节 历史地理学概述
一、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学科特征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一、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二、国外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三、历史地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四、历史地图的研究
第三节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一、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手段
第十一章 聚落地理学
第一节 聚落地理学概论
一、聚落的含义和分类
二、农村聚落的产生和分类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概述
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二、城市职能与分类
三、城市体系
四、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第三节 城市化及其模式选择
一、城市化的含义及其类型
二、世界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三、中国城市化的水平与特点
四、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
第四节 城市带
一、世界主要城市带
二、中国主要城市带
第十二章 社会地理学
第一节 社会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地理学的含义
二、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现代社会地理学的主要思想
第二节 社会群体的空间分析
一、社会群体的概念及类型
二、社会群体的成因、特征与功能
三、社会群体活动的空间型式与过程
第三节 社会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犯罪地理学
二、选举地理学
三、时间地理学
第四节 社会规划
一、社会规划的概念
二、社会规划的类型
第十三章 社区地理学
第一节 社区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社区与地理区
二、社区研究的主流理论——人文区位理论
第二节 社区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一、社区数量、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二、社区构成要素
三、社区效率
四、社区演化
第三节 影响社区发展与分布的主导因素
一、社区的形成与演化
二、影响社区发展分布的主导因素
第四节 社区类型
主要参考书目
3. 人文地理学中的几个区位论
杜能对于其假想的“孤立国”,给定了以下六个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于是产生了下面两个问题: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换句话说,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孤立国的前提条件除上述给定的六个外,从需要解答的问题中可知,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杜能考察问题的方法是“孤立化的方法”。利用这一方法是为了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即我们通常所利用的两种基本科学方法(演绎和归纳法)之一的演绎方法。
(二)形成机制
根据前述各种假设,以及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追求地租收入最大的合理活动等前提条件,杜能给出的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
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
地租收入R对同样的作物而言,随距市场距离增加的运费增多而减少。当地租收入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而成为某种作物的耕作极限。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的结果,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图3-1上部)。因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所以农场主选择最大的地租收入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三)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
如图3-1所示,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在某一圈层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随着种植作物的不同,农业的全部形态随之变化,将能在各圈层中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农业组织形式。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
1.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为最近的城市农业地带,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产品,如蔬菜、鲜奶。由于运输工具为马车,速度慢,且又缺乏冷藏技术,因此需要新鲜时消费的蔬菜,不便运输的果品(如草莓等),以及易腐产品(如鲜奶等)等就在距城市最近处生产,形成自由式农业圈。本圈大小由城市人口规模所决定的消费量大小而决定。
2.第二圈——林业圈。供给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由于重量和体积均较大,从经济角度必需在城市近处(第二圈)种植。
3.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没有休闲地,在所有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以谷物(麦类)和饲料作物(马铃薯、豌豆等)的轮作为主要特色。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六区轮作,第一区为马铃薯,第二区为大麦,第三区为苜蓿,第四区为黑麦,第五区为碗豆,第六区为黑麦。其中耕地的50%种植谷物。
4.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为谷物(麦类)、牧草、休耕轮作地带。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七区轮作。同第三圈不同的是总有一区为休闲地,七区轮作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燕麦,第四区、五区、六区为牧草,而第七区为荒芜休闲地。全耕地的43%为谷物种植面积。
5.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此圈是距城市最远的谷作农业圈,也是最粗放的谷作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将农家近处的每一块地分为三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休闲,三区轮作,即为三圃式轮作制度。远离农家的地方则作为永久牧场。本农业圈内全部耕地中仅有24%为谷物种植面积。
6.第六圈——畜牧业圈。此圈是杜能圈的最外圈,生产谷麦作物仅用于自给,而生产牧草用于养畜,以畜产品如黄油、奶酪等供应城市市场。据杜能计算本圈层位于距城市51~80km处。此圈之外,地租为零,则为无人利用的荒地。
4. 人文地理学(跪求)
宁夏大学03年人文地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人地关系“适内应论容” 2、区位论 3、城市化 4、地缘政治学 5、普雷德行为矩阵二、填空题(每空1分)1、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有——、——、——、——。2、文化结构的三个层次是——、——、——。3、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是——、——。4、人文地理学从事文化景观建设的三大实践是——、——、——。5、旅游与环境的三种关系是——、——、——。三、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2、试述布莱克的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3、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解说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的主要观点。5、简述政治地理的主要过程。四、论述题(每题15分)1、论述多核心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利弊。2、试述当前世界一强多极的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3、就目前生态环境建设,谈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4、谈谈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5. 什么是“区位论”
区位一词来源于德语“standort”,英文于1886年译为“location”,即定位置、场所之意,我版国译成权区位,日本译成“立地”,有些意译为位置或布局,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
课本中的解释是:“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对区位一词的理解,严格的说还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它不仅表示一个位置,还表示放置某事物或为特定目标而标定的一个地区、范围;
2、它还包括人类对某事物占据位置的设计、规划。
(5)人文地理学区位论名词解释扩展阅读
区位论作为人类征服空间环境的一个侧面,是为寻求合理空间活动而创建的理论,如果用地图来表示的话,它不仅需要在地图上描绘出各种经济活动主体(农场、工厂、交通线、旅游点、商业中心等)与其他客体(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的位置,
而且必须进行充分地解释与说明,探讨形成条件与技术合理性。由于其实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使区位活动成为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6. 请教一个问题。人文地理学的区位理论
第一抄,区位的概念与特点.区位为即分布的地区与地点。 特点包括:空间性,结构性,环境性,文化性。 第二,区位论的产生和发展。古典区位论,近代区位论,现代区位论。其中现代区位理论从尺度观,时序观,行为观,场势观,结构观方面展开论述。 第三,区位论的分类。可以分为产业区位论和非产业的区位论。产业区位论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市场区位论。具体的区位要展开回答。详细内容参考《经济地理学》。非产业区位论包括:住宅区位,办公区位,学校区位,公共设施区位。 我只能具体的给你罗列出基本的框架。具体内容看过书后,再逐一扩充。希望这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