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和东盟地理

中国和东盟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3-08 19:52:41

A. 东盟和中国是什么关系

东盟最初就是为了合伙应对中国而设立的联盟。按外交辞令说东盟和中国现在是竞争与合作关系,中国在东盟有柬埔寨、老挝、缅甸三个盟友,其中以柬埔寨最牢靠。

B. 在中国一东盟经济合作中,中国和东盟各自具有的优势分布有哪些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贸易关系、潜力及合作模式选择(农产品贸易视角)》内容简介: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并未取得像其工业品那样迅猛的增长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农业的发展,而这主要是由种类繁多的农产品贸易及非贸易壁垒所导致的。农产品贸易壁垒是致使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缓慢、减少贫困计划成效甚微的主要原因。如何通过扩大农产品贸易,刺激农产品出口需求从而拉动农村经济增长,成为发展中国家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通过建立各种优惠的经贸安排,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也已成为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政策选择。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要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就必须团结起来,实现南南合作。另外,农产品中有很多产品是工业原料,在我国农业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力图利用贸易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源约束。
中国与东盟近年来加快了区域经济合作步伐。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决定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而在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就正式签署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进程正式启动,两大区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经济利益上的冲突集中体现在农产品上。农业和农产品问题,一直是东亚经济体自由贸易区谈判中过不去的坎。但是,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双方都把农业确定为五大重点合作的领域之一,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合作的重点。
中国与东盟同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和层次,因而双边贸易关系可能以竞争性为主。但是,对于农业和农产品来说,其生产和贸易结构受气候影响比较大,中国的国土主要处于温带,而东盟国家基本上处于热带,这一农业气候差异导致双方在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从而出现了农产品结构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本文利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验证了上述的假说,并且列出了中国与东盟现阶段处于竞争、互补贸易关系农产品的种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产品相似性小于市场相似性,出口产品的差异造成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以互补性为主。另外,中国与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小于各自的总体水平,说明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形式是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两者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互通有无、互补余缺为主的贸易。
在互补贸易关系的前提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农产品潜力应该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文章利用引力模型估计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并且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已经出现了“过度贸易”,而中国与菲律宾和新加坡农产品贸易仍然表现为“贸易不足”。
另外,在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机制条件下,互补的贸易关系应该能够促使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额朝着稳定和持续增长的方向发展。但是,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额却没有呈现预期中的发展趋势,而是存在很大程度的波动。两个国家或者区域之间贸易量的波动可以由进口需求效应、结构效应以及竞争力效应三个因素加以解释。中国和东盟农产品总进口的增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两者双边贸易的波动;另外,从出口结构调整来看,虽然中国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以适应进口需求变化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中国对东盟进口农产品结构变化的反应度要明显低于东盟国家对中国进口变化的反应程度;从农产品竞争力变化来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初级产品的竞争力正在逐步丧失,而东盟国家在此类产品中仍然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下滑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竞争力的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了中国出口到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额的增长。为了实证分析三类效应(因素)对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波动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了CMS模型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额增长波动主要是受东盟国家进口需求因素的影响;而结构因素是次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金额增长波动也主要受中国进口需求的影响,但是东盟国家的农产品竞争力是影响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多少的次重要因素。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波动主要是受总进口需求的影响。而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告诉我们,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削减关税,最终实现双边的自由贸易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贸易创造效应,也即通过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从而对各自总农产品进口需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本文认为:加强农业领域的合作是缓解中国与东盟农产品波动,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最根本和关键的途径。从而,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文认为:目前中国政府积极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往来和合作,推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并且把农业确定为新世纪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之一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
区域经济合作的贸易促进效应直接与合作各方的贸易互补程度成反比,而和贸易保护程度成正比。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以互补性为主,而且两者之间现有的农产品贸易保护程度很低,因此,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农产品贸易创造效应不是很明显,从这一点考虑把农业高保护程度的日本和韩国排除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外,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东亚自由贸易区所应该有的对农产品的贸易促进效应。排除了亚洲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而建立起来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对经济和贸易的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也就是说存在理论上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缺陷。因此,本文积极主张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同时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也即“10+3”模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而不是现在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10+1”模式。
最后,基于中国与东盟的具体情况,本文提出了三个可能的合作的领域:粮食生产与贸易、热带农业产业合作以及农业领域的投资合作。在新形势下,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主要靠市场的方法,加大粮食的进口比例和幅度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之一。东盟国家是比较可靠的粮食进口来源地。

C.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东盟:1967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五个国家在泰国曼谷建立了东盟。1984年1月8日,文莱加入东盟;1995年7月28日,越南加入东盟;1997年7月23日,缅甸和老挝加入东盟;1999年4月30日,柬埔寨加入东盟,使东盟由最初成立时的5个成员国扩大到目前的10个成员国。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对中国来说,东盟是近邻,属战略上攸关国家安全的地区。对东盟来说,中国提供了美日之外的另一个选择。尽管东盟早就明白中国潜在的主导地区的可能性,但大多数成员国相信地区社会化进程可驾驭这个崛起的大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发现越来越难以抵御中国在经济援助上的压倒性影响力和软实力。到近几年,大多数东盟国家已被北京有关“和平崛起”的声明及友善支持者的形象说服从而打消了疑虑。
中国和东盟对话始于1991年,中国当年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17年来,双边关系迅猛发展。在政治领域,中国秉承“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和东盟10国分别签订了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政治文件。在和东盟的战略合作层面上,2003年中国成为东盟外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国家。
目前,双方政治对话的机制已经非常完备,包括了领导人会议、9个部长级会议机制和5个工作层对话合作机制。加上这次中国向东盟派驻大使,将使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推进到日常化沟通协作的程度。
中国在除旧布新之际,向东盟派驻大使,表达了中国对东盟的重视。对中国而言,这是中国2008年大国外交的收官之作;对东盟来讲,这无异于一枚定心丸,确保了中国引擎对本区域经济的持续提振效应。
如果放以更为宽广的区域视野,中国向东盟派驻大使也是东亚整合的一件大事。在此之前,中日韩三国已经开始进行首次东北亚的峰会。传统意义上的东亚地区就涵盖了东南亚和东北亚两大区域。多年来,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呈现出东盟和东北亚三国“10+3”的格局。但这种格局并没有达成地区一体化的共识,基本上是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分别合作的松散模式。
主要原因在于,中日韩三国尤其是中日两国没有达成区域整合的共识。金融危机时代,在东盟“10+3”面临经济困境的情势下,中日韩三国峰会达成了合作共御金融危机的共识,东北亚的“拳头”已经攥紧。这样一来,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就不再是“10+3”而是“1+1”。中国此时向东盟派驻大使,就起了在东北亚和东南亚穿针引线的纽带作用。
在经济层面,双方于2002年11月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此外,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农业、信息通信、非传统安全领域、大湄公河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交通、文化6个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目前,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谈判进程正在有条不紊进行。
1月17日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东盟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贸易总额2311.2亿美元,占全年外贸总额9%,同比增长13.9%,双方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关系。未来,中国—东盟将成为世界上拥有近20亿消费者的自由贸易区,也是被称为“未来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自贸区。
2008年年末,中国外交部宣布,中国政府向东盟派驻大使,资深外交家和国际法专家薛捍勤成为首任大使。2009年1月1日,中国对原产于东盟10国的部分税目商品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税率。实施协议税率的税目数约为6750个,相对于最惠国税率,平均优惠幅度约80%。2009年,中国关税总水平仍为9.8%,而对东盟平均关税降到2.8%。据最新消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有望于2009年上半年率先试行人民币结算。
这一连串的政治、经贸利好,使中国东盟的关系在新的一年呈现出突破性的发展,开启了东盟“10+1”的战略新局。

D. 东盟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状况有什么特点

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内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容叫马来半岛。马来群岛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广阔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共有两万多个岛屿,面积约243万平方千米,分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东帝汶、文莱和菲律宾等国。
石油和锡是东南亚的主要矿产。这里有世界最大的锡矿带,马来西亚锡矿砂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出口国。
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区。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泰国的橡胶生产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生产椰子最多的国家。

E. 中国与东盟(先简介一下组织

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势发展,对我们开展对外交往与合作和推动我区的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十分有利。但是,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扬长避短,提高“走出去”的成效。东盟各国充满商机,但是“走出去”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我国农业、林业、机械制造、制药、农副产品加工、采矿、水产养殖等产业具有相对优势,中小企业有一定基础。因此,根据东盟各国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环境,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应以我国的优势产业和中小企业为主。
发挥友城渠道的作用,为拓展我国与东盟的合作出力,是我们需要努力的工作。
我们应该更好地的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增加对社会各界各阶层的了解,利用植根于广大民众之中的各种友好关系,为“走出去”多办实事。
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我国是进入东盟的前沿;开中国-东盟博览会,我国是永久举办地;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我国也有优势。
我们应当以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梦想,不失时机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大家好好学习,让国家组织企业尽快“走出去”。这样,我们才能抓住历史机遇,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是广西走上国际经济舞台的一个序幕,因此,广西应把举办南博会看成是一次重大机遇。

如何抓住这个历史机遇,高起点、高水准地办好南博会,以此推动广西新一轮发展。

南博会不但能促进广西—批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给广西带来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而且能促进我区产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每年一度的南博会将使南宁加速成为—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广西和东盟以及世界其它国家、地区的企业家、投资商打造贸易、投资合作、研讨对话、文化交流的平台,为东盟国家企业进入广西和广西企业“走出去”架起桥梁,促进双方商品和服务的双向流动,使双方企业共同分享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机遇和利益”。

南博会逼着我们必须把主导产业的科技创新、新成果转化、标准化水平等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把整个产业水平包括会展业的整体水平都提高升级。

在进军东盟的征程中,广西所处的地理区位优势只是潜在的优势,目前受到有来自国内和国际的竞争。云南凭借澜沧江———湄公河这条“黄金水道”也有意成为进军东盟的“桥头堡”;广东虽然与东盟的地缘优势不是很强,但其拥有湛江等优良港口,拥有—整套与国际接轨的进出口贸易机制,拥有—大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群。此外,而同样处于东亚经济中心位置的越南,率先建立了新清自贸区,实行了相当于自由贸易区的投资和税收优惠政策。时不我待,广西应及早应对,迎接这一挑战的到来,政府必须大力培养自己的品牌,从而形成自己区域发展的一种影响力。南博会的市场化运作实质就是政府经营品牌,要想在国内外激烈竞争的会展业中脱颖而出,长久不衰,就必须在打造强势上下功夫。—是要在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加强与有关科研机构和经营企业的交流和合作,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不断提高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二是要搞强强联合,借力造势,在招展招商工作中积极争取国内外高科技企业以及名牌会展企业参与,借助国际知名品牌提高南博会的档次和知名度。

—个城市像企业一样是需要经营的。

南宁要想成为现代物流中心枢纽,必须紧紧围绕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的新趋势,在规划理念、内容、方向、政策、机制和法治等方面求真务实。国际上物流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无不伴随着制造业和商业的繁荣,没有制造业作支撑,贸易、物流也会成为无源之水,南宁要想获得超常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稳定均势产业,淘汰劣势产业。对于前来转化成果的企业,给予优惠的政策,提供最好的条件,构建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政策服务“特区”,加速产业经济向高附加值的制造产业转移,把南宁打造成“世界级制造中心”。

加快城市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政府对此应有超前的目光与规划。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大城市圈。作为大南宁都市圈里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北部湾地区是广西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向,应积极经营和营造“钦州湾—北部湾发展系统”,吸引东盟和广东、海南、港澳台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到桂东南和环北部湾地区投资,使“临港经济”成为我区招商引资的大热门,把桂东南地区建设成为“南海发展系统”在北部湾的物流港和物流区。

建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体系。

参考资料 http://www.cafair.com/
http://www.mofcom.gov.cn/subject/nbh/

F. 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关系如何

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关系:经济上交往甚密,东盟从中国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大的利益。政治回上和菲律宾、答越南等国不好,其他都还可以。军事上,他们购买了我们很多武器。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ASEAN)。成员国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其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G. 从地理角度分析东盟于中国双边贸易的潜力,并分析该自有贸易区的地理意义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转型升级,东盟可以承接中国的廉价劳动力部分。东盟是近邻,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将更趋明显,中国可以同东盟各国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优势互补,共创双赢。

H. 中国在东盟中的地位

东盟是东南亚的区域抄组织,内部的会议袭都是在自己的成员国召开,在广西召开中国和东盟的会议是因为广西毗邻东南亚。地理位置合适。
东盟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在国际事务中一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中方将一如既往,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和在地区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将双方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推向前进。

I. 东盟十国与中国的关系如何

还算融洽,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得依靠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多合作,中国消费市场也大,再就是这次南海问题,他们不也是支持中国吗

J. 中国与东盟十国哪几个国家为邻国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
文莱、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

查查地图就知道了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