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A. 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及当代中国的代表人物
http://www.lrn.cn/science/nationalgeography/200803/t20080314_208170.htm
吴传钧,(1918年4月2日—),别号任之。出生于江苏苏州。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
吴传钧在复兴和发展人文地理学,深化地理学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我国现代地理学,一方面是按照苏联的模式,以自然地理学为主体20世纪50年代初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度忽视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甚至片面接受苏联部门统计学派的观点,对人文地理学进行地理虚无主义的批判,使这门学科受到了摧残。另一方面,我国的地理科学同世界各国一样,专业分化越来越细,一度忽视了地理学综合研究。“文化大革命”后,吴传钧和李旭旦为扭转我国地理学重自然、轻人文的不平衡局面,于1979年率先提出要复兴和发展人文地理学,并做了大量促进工作。他主编了《中国大网络全书·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分支,分别兼任全国第一个人文地理研究所和第一个人文地理学术刊物的名誉所长和顾问,受国家教委委托主持全国人文地理学研讨班等。
1986年他在全国地理学大会上宣读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的论文,指出“协调好人地关系是当前最迫切的全球问题。研究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立足点,也是人文地理工作者的用武之地,更是这门学科向前发展的最大动力”。这一见解已被全国地理学界所认同,从而使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大大加强,并促使整个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向纵深发展。
南师大还有个李旭旦教授,具体资料你也可以搜一下。
B. 中国哲学史上著名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清单!
道家,老子,提出对立的观点,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一派,其次是墨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后来墨家专门有人研究哲学历史上称为“墨辩”,还有儒家的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和其相关的书籍中也体现了一部分唯物史观和唯物主义的观点,之后到宋代朱喜氵又提出了理学把世界的本原解释为理,为客观唯心主义的一派,除朱喜还有王阳明等人。
C.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所形成的四大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这是我们期末人文地理考试题目啊,求解答呀
环境学派
(1)代表人物是德国拉采尔。拉氏的《人类地理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分布和迁徙的作用;
(2)拉采尔的学生、美国森普尔女士在20世纪初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类的支配作用;
(3)另一个美国地理学者亨廷顿著《文明与气候》和《人文地理学》,详述了气候决定论。
人地相关学派
(1)法国维达尔·白兰士,维达尔认为地理学的任务是阐述自然和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2)白吕纳 白吕纳的观点更为明确,说“环境虽足以影响人类之活动,人类亦有操纵与征服环境之能力” ,代表作《人地学原理》。
(3)美国巴罗斯,他认为地理学应该人文化,形成人类生态学。他同时也是地理学用生态方法参与实际工作的开创者。
区域学派
(1)地理学区域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的赫特纳, 20世纪初李希霍芬及其弟子赫特纳提出了地理学的核心应是区域研究,赫特纳的代表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2)继承者是美国哈特向,他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特征,部门地理学是起点、区域地理学是终结。根据赫氏观点,哈特向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末和50年代写了《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两本专著。
景观学派
(1)用发生学观点和综合方法划分地表类型。
(2)德国施吕特尔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景观学说,认为地理学的中心是对可见景观的研究。
(3)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索尔发表著名论文《景观的形态》,把景观看作地表的基本单位。
D. 请问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区位学派、空间学派、人文主义与心人文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观点是什么
20世纪中叶,人文地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封闭自守的学科,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人文地理学本身却呈爆炸式的发展。其起点是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既有观点和方法的挑战,1950—60年代的实证主义和空间分析受到各种非议,结构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方法逐渐融入人文地理学,也给人文地理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约翰斯顿在其《哲学与人文地理学》(《Philosophy and human geography》)一书中,将80年代的西方人文地理学派从哲学角度归结为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及其结构主义三大思想流派(R.J. Johnston,1986)。结构主义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概括起来,结构主义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具有鲜明特点的阶段。
一、结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大融合-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与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一样,结构主义思想和方法论是通过其它社会科学引入到地理学中的。事实上,结构主义早在70年代之前就已经对人文地理学产生影响了,其代表人物是两位无政府主义者皮特·克鲁泡特金(Peter Kropotkin)和埃利兹·雷克白(Elisee Reclus)(R.J. Johnston,1986)。
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皮亚杰(J. Piaget),他注重作为结构转换(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过程的知识获取的研究。他的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中关于儿童如何学习空间几何的研究对人文地理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他发现:在人们的心理发展过程的每一阶段都与前一阶段在量上存在差异,并且在每一阶段都是新要素与已有要素合而为一,所有的要素再统一和协调起来,与“格式”(schemata)相匹配(而不是随意信息),这就是所谓的结构自律性(self—regulatory)特征。从皮亚杰的实验获得的启示是:在儿童对空间构思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四个主要阶段,但该实验并未延伸到传统地理学的研究领域(J. Piaget,1971)。高尔德(P.R. Gould)提出“虽然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直接对儿童学习空间、周围环境和几何学与拓扑学概念的方式作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但他并未论及儿童所拥有的基本地理映象(Geographical images)及他们学习这些映象的方式”。高尔德主要研究了“优先表面”(Preference surface),即对某些场所(place)的反应态度。但有另一些学者更多注重的是对地理知识(Geographical knowledge)的获取(P.R. Gould,1973)。格里高力指出:在这些研究中,包括了许多有关皮亚杰结构主义认知地图方面概念,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很少注意到结构主义的观点,仅仅集中于人们所知道的东西及其他们获得的途径,并且在这些研究中间,具有很强烈的实证主义色彩(D. Gregory,1978)。
在这一时期,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要算结构马克思主义,它形成了人文地理学中的激进主义地理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哈维(D. Harvey)(D. Harvey,1973,1982)、邦奇(W. Bunge)和卡斯特尔(M. Castell)等(R. J. Johnston,1986;M. Castell,1977,1983)。他们认为,人文地理学应首先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抨击,并于1969年在克拉克大学创刊《对立面(Antipode)》,集中发表他们的见解,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维于1971年开始撰文介绍该学派的基本观点,并在其后出版的《社会公平与城市(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一书中作了系统的阐述(D. Harvey,1973)。哈维指出:形成社会问题的原因非常深刻,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提出改革方案。该类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认为:人文地理学不能归纳出空间行为的普遍规律,而是要寻求确定人类行为过程的经济过程,并在特定的情形下去证明它。不能象实证主义地理学那样认为某种原因一定能够会产生某种效果,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认为经济活动使人类的活动有一定的方式。至于人们选取哪一种方式则不可能从理论中直接得到,而只能在实例研究中去理解(D. Harvey,1973; R.J. Johnston,1986)。
二、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复兴-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了结构主义地理学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结构主义地理学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不过一反常态,与第一阶段的结构主义学派有着很大的不同,人文地理学不再直接接受来自结构主义的哲学思潮,而是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艾米(A. Amin),格雷厄姆(S. Graham)等有国际影响的地理学家的研究工作等(A. Amin & S. Graham,1998)。
这一时期,这些学者均是在地理研究中广泛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来分析问题,虽然他们同时又有可能属于不同的学派,如女权主义地理学派,后殖民主义地理学派等,但他们并不相互封闭,而是在不断的进行交流与对话。女权主义经常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强调社会建设中的性别的作用的重要性,用于解释人的作用及广泛的因果关系,也用于解释人们的社会和空间经历。同时,结构马克思主义、皮亚杰的发生心理学等对地理学的影响并未消失殆尽,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不过这一时期的结构主义地理学,不象第一阶段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那样,不再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内容。
总之,这一阶段的结构主义地理学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化,逐渐走向成熟,结构主义的方法论框架真正渗透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当中去,并且在城市地理的研究中日益突出。
E. 1.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流派 2.什么是生物适应和文化适应 3.试列举人口分...
3.人口分布主要受自来然和社会自经济条件影响。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海拔高度,水体,土壤条件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发展和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其他因素如科学技术进步,其可改变或削弱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迁移和居住的选择性将有所增大。如开发历史,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比较稠密。 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各国人口经济政策、疆域变动、战争等政治因素,都会影响人口分布。
F. 简要介绍几个哲学流派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生命哲学
生命哲学是广泛传播于西方各国,并贯穿与20世纪的哲学流派.一种试图用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来解释宇宙,甚至解释知识,或经验基础的唯心主义学说或思潮。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流行于德、法等国。它是在A.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和F.W.尼采?的权力意志论、C.R.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H.斯宾塞?的生命进化学说,以及法国M.J.居约(1854~1888)的生命道德学说的影响下形成的。德国哲学家W.狄尔泰?最早用“生命哲学”一词来表示他的哲学,主张精神生活哲学的R.C.奥伊肯(1846~1926)也是这种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新康德主义者如W.文德尔班?、H.李凯尔特?等人,严格区分了自然科学与价值论(或文化哲学、精神科学),也对生命哲学的发展给予有力的推动。20世纪初,德国H.A.E.杜里舒(1867~1941)的生机主义,法国H.柏格森?的创化论,则试图从生命的进化或生物学的立场,为生命哲学建立自然科学的基础。
生命哲学是对19世纪中期的黑格尔主义(见德国古典哲学)和自然主义或唯物主义的一种反抗。生命哲学家不满意G.W.F.黑格尔?所主张的严酷的理性,不满意自然主义或唯物主义所依据的因果决定论,认为这些思想是对个性、人格和自由的否定。他们要从“生命”出发去讲宇宙人生,用意志、情感和所谓“实践”或“活动”充实理性的作用。他们声明自己并不反对自然科学和理性,只说这些经验或知识不完全,必须提高意志、情感的地位,才能穷尽“生命”的本质。但他们夸大生命现象的意义,把生命解释为某种神秘的心理体验,从而使这种观点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特色。
生命哲学对现象学的创始人、德国的E.胡塞尔?和主张“信仰意志”的美国哲学家W.詹姆斯?等人均有过重要影响,尤其是存在主义者如德国的K.雅斯贝尔斯?、M.海德格尔?和法国的J.-P.萨特?等人都继承和发展了生命哲学的观点,他们抛弃了“意志”而改用“存在”表示生命的概念。
G. 心理学的各个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现在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
1、意动心理学派
意动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息息相关。可以说,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是促成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直接动力。 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几乎同时产生,创始人布伦塔诺。
1874年布伦塔诺发表了著名专著《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在书中,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思维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思维活动,即“意动”,并将“意动”概念作为中心的心理学概念进行阐述。
4、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作为传统心理学的叛逆,在机械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在动物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现代心理学派别。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实质是将意识和行为绝对地对立起来。
5、格式塔心理学派
M.魏特曼发表了论文《似动的实验研究》,标志这一学派的兴起。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揭发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H. 人地关系论的主要思想流派有哪些
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观点和核心人物
1、环境学派
(1)代表人物是德国拉采尔。拉氏的《人类地理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分布和迁徙的作用;
(2)拉采尔的学生、美国森普尔女士在20世纪初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类的支配作用;大肆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的体质、民族发展与国家历史有决定性作用。
(3)另一个美国地理学者亨丁顿著《文明与气候》和《人文地理学》,详述了气候决定论。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人类文明只有在具有刺激性气候条件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
2、人地相关学派
(1)法维达尔·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在人地关系中,除环境的直接影响,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2)白吕纳,说“环境虽足以影响人类之活动,人类亦有操纵与征服环境之能力” ,代表作《人地学原理》。
(3)美国巴罗斯,他认为地理学应该人文化,形成人类生态学。他同时也是地理学用生态方法参与实际工作的开创者。
3、区域学派
(1)地理学区域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的赫特纳,地理学区域应着重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的研究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的特征。
赫特纳的代表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2)继承者是美国哈特向,他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特征,部门地理学是起点、区域地理学是终结。根据赫氏观点,哈特向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末和50年代写了《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两本专著。
4、景观学派
(1)用发生学观点和综合方法划分地表类型。
(2)德国施吕特尔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景观学说,认为地理学的中心是对可见景观的研究。地理学者应着眼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景观是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生活空间。地理学的主要认为是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变到人文景观的过程。
(3)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索尔(文化景观学派)发表著名论文《景观的形态》,把景观看作地表的基本单位。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按地区联系的各种事物,包括自然事物和人文事物及其在各地间的差异,人类按其文化的标准,对其天然环境的自然现象和生物现象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
5、(英)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把亚欧大陆和非洲合称为“世界岛”,把世界岛最偏僻的远部分称为“腹地”,两侧是大陆边缘地带。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6、(俄)经济地理学中的地理学派巴郎基斯和萨乌什金
主张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重视自然条件的分析和区域的综合研究
经济学派,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
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经济科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分布的规律及其部门的布局,着重对布局因素、投资比例、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的分析。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地域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
1、经验主义方法论
特征:强调观察和强调归纳与综合
不足之处:受研究者主观影响很大;带有局限性与片面性。
2、实证主义方法论
核心 :建立科学的理论,描述世界万物间的逻辑,并通过观察进行证实。
不足之处: 经济决定论的倾向,无视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忽视人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人本主义方法论
核心: 强调以人为本,把研究的主题对象放在主观的经验世界上。
4、结构主义方法论
强调用联系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观察、研究对象,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起来。(预设性的假说,用假说指导研究,用研究证明假说,双向式的评价、印证,增加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强调整体性的研究,反对孤立局部的研究,强调认识地理事物内部结构(深层结构),反对单纯认识外部现象(表层结构);
★人地关系:人与地理环境间以物质流、能量流为纽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人地关系论:有关人类及其各种社会环境的理论。指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和学说。
人地关系论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1、环境决定论:原称为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其代表人物为希腊学者亚利斯多德、法国孟德斯鸠、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美国森普尔等。
2、可能论或或然论:注重人对环境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
3、适应论:强调人群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英 罗克斯比)
4、生态论:认为地理学是有关“人类生态的学科”,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美 巴罗斯)
5、环境感知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它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6、文化决定论:文化发展的水平决定着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每一种为文化特征、水平决定了特定的人地关系。
7、和谐论: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对已经破坏的不和谐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整。
结合某一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原因,理解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景观,农业景观反映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及社会人文环境。
以农田景观为例。农田景观是环境的镜子:①农业景观反映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农田景观有不同的利用类型,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形式。如南方的水田,北方的旱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以牧业为主。不同的地形条件也影响农田的形式,山区多梯田,丘陵地块破碎,平原阡陌纵横。
②农田景观反映所在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在农耕地区,农田的地块大小往往由地界决定。而不同的地区地界的划分是不同的。这与社会人文环境有关。如在中国,一般由田埂、浅沟坐标志;但在美国,每个农户经营的土地广阔,彼此居住较分散,需要把地界明显标志出来。
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定研究步骤和计划。
①研究的一般程序: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和整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成果总结。
②如果我要写一篇论文,首先确定研究的课题,紧接着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以确定研究的目的、目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内容的框架。同时要收集大量阅读有关的资料,进行大量实地调查和咨询工作,向有经验者请教。在积累材料的时候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分析研究,要分析资料和数据,对理论要有充分的解释,验证假设,进而提出观点和结论。
以世界三大宗教的传播过程阐述影响宗教传播的因素
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主要有:移民,传抪,领土竞争。而宗教在空间也会相互影响。
①基督教移民使得世界宗教地区发生明显的变化,一些地区由于基督教的扩大而导致佛教和伊斯兰教信徒向新的地方移民。
②基督教是一种有高度组织化的传教活动,使得基督教信徒不断增加,基督教盛兴的地区也不断扩展。不同地区间宗教的交流也可促使宗教的传播。
③伊斯兰教创立后,一系列的宗教战争不但将伊斯兰教信仰带到各地。
④几种宗教交织分布在一个地区,以和平共处、竞争和排斥的相互作用关系,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宗教传播。
I. 心理学的各个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
心理学主要流派有:
一、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心理学诞生以来第一个产生的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有冯特、铁钦纳等。冯特等人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的科学,用内省的方法分析人的意识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把人的经验(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种元素;内省指的是依靠被试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简而言之,心理学研究的是被分成基本元素的意识,研究的不是意识整体。
二、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杜威和安吉尔等人创立,该主义是作为构造主义的对立面提出来的。它也主张研究意识,但反对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不把意识分析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即研究的是“意识流”,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J. 心理学的各个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构造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学派。
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他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冯特首创实验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士,机能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
主要观点:比较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其著名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安吉尔、桑代克、卡尔等。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13年,
主要观点: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把刺激一反应(S-R)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行为主义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客观研究方法。
四、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惠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后期代表人物是勒温。
主要观点: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心理组织的意义。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
代表人物: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产生于1900年
主要观点:该学派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该学派的理论根据是来自对精神病患者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
主要观点:该学派反对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对心理学研究问题的窄化和偏颇,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七、认知心理学
起源于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反对。代表人物是奈塞和皮亚杰,
主要观点:其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所以又称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处理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分析、储存、转换并加以利用。这些活动叫做信息加工过程。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包括皮亚杰学派,皮亚杰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并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