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志之大渡口
⑴ 人文地理考研必读书籍有哪些
浙江,南京,西南
读得越少,你就业机会越多,相信我
GOGO,加油,祝你早日找到好工作
⑵ 柬埔寨人文地理
旅行指南
1、签证 柬埔寨王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设有大使馆和领事馆,可以申请旅游签证,签证费300元人民币,贴1张照片在申请表上,普通需3个工作日,加急当日可取。签证有效期为3个月,可在柬普寨停留1个月。另外在金边波成东国际机场也可以获得为期1个月的落地签证,费用是20美金。
2. 机场税 从金边离境,每人应付国际机场税20美元;从暹粒离境,每人付国际机场税8美元。国内机场税,从金边飞到暹粒为10美元,回程为4美元(1999年9月)。
3、通讯
中国电信全球通手机可以自动漫游。话费为: 拨打中国大陆:3.96美元×115%/分钟;拨打当地:0.418美元×115%/分钟;接听中国大陆电话:8元人民币/分钟;接听当地电话:免费。
可接收短信息。
在许多酒店、旅馆房间都有IDD国际电话设备,游客可以从酒店、旅馆寄发传真,邮电亭这类服务也很广泛,但费用不菲。明信片可在邮电亭随时买到,若干酒店、旅馆房间也有提供。
4、必备物品 柬埔寨大多数时候干燥炎热,出行要注意防晒,特别是女性游客,以下物品必不可少:高度防晒乳液、深层清洁的洗面产品、修护作用的润肤产品、遮阳帽、墨镜、头巾(可在当地购买)、湿纸巾等。
5、食水 除了装瓶的矿泉水以外,最好别喝自来水。装瓶的矿泉水在任何地方都有售。饮料用的冰块宜使用由酒店、旅馆提供的为好。街边餐馆或者农村地区的冰块应避免使用。
6. 餐饮 像许多亚洲国家一样,柬埔寨的主要食品是米饭。日常的菜肴有:咸鱼、鸡、牛肉或者猪肉。鱼是洞萨湖的特产,十分新鲜,蘸上一种加有香料和花生叫做Tuktray的调味汁。另一种流行的盘子菜是用Samchruk:一种糯米与大豆、猪肉煮成。还有用椰子和香料素材熬成的无骨鱼汤。
7. 娱乐 金边的餐馆菜色丰富,除了高棉人口味外,亚洲和欧洲的菜肴食品也很丰富。暹粒也有若干国际餐馆。金边有许多不同类型的酒吧和夜总会,不乏大城市夜生活的特色。在欣赏传统娱乐方面,国家民族博物馆是好去处。金边的一些旅馆也有高棉舞蹈作秀表演。
8. 衣着 柬埔寨的气候与越南南方很类似,自然材料的织造衣物及舒适轻便的服饰是旅行柬埔寨最合适的衣着。轻便雨衣也是多雨季节中的一个好选择。
9. 保健 如果旅客是区域内各国的居民,除了黄热病和霍乱之外,不需要接种其他防疫疫苗。然而仍需提防伤寒症,预防接种为上。霍乱、甲乙型肝炎、破伤风和小儿麻痹症也须提防。柬埔寨还有疟疾存在,所以游客尤应注意采取防范措施,宜在旅行前先做好医疗保险防备,这十分重要不可忽视。
10. 货币 柬埔寨的货币名称是Riel(里尔)。但也像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在许多地方美元都通用,用来支付机票、机场税金、签证及旅馆和餐馆的结账用途。银行由星期一至星期五全日营业,星期六早上营业。每天10时30分至14时是午饭休息时间。各大城市都有货币兑换事务所,银行及大多数酒店、旅馆也有此类服务。旅行支票在酒店、旅馆也相当通用,但是,主要城市以外的地方兑换起来则比较困难。现在金边市与暹粒等大城市的许多酒店、旅馆、餐馆和商店都有接受付款卡(Visacard与mastercard)结账服务。然而,如同在越南,美元现金仍然是最可靠、方便的携带货币。
11. 购物 柬埔寨的特产以银器、纺织、木雕和石刻品著称。金边与暹粒两个主要中心区是寻购手信与纪念品的最好地方。许多游客喜欢寻购名为Krama,以棉织或丝绸做的格子头巾、围巾。
12. 营业 一般办公室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早上7时30分或者8时开业,直到17时或者18时休息。通常在12时和14时午饭时间小休。商店则开业较早,在18时和22时之间打烊。
13. 气候 柬埔寨具有干、雨两个季节,最低温度是从年底11月至明年1月之间,随各地气候不同变化,从24到35摄氏度,每年2月到4月是最炎热的。
其它
电压:金边使用220伏特电压;其他地区则大多数使用110伏特电压。
药品:防中暑、腹泻、热伤风、消炎即可。
⑶ 关于海南的人文地理趣闻
海南省陆地面积由海南岛及西、南、中沙群岛等岛屿组成,海南岛占了99%的陆地面积,并划分为海口市、三亚市、五指山市(原通什市)等18个市县。海南岛的中部地区集中了海南省的主要山脉, 由六百多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和部分低山组成,而这些山脉被万泉河一昌化江自中间分了东西两半,东部已开发为旅游区的有海南岛的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吊罗山(海拔1250米),七仙岭(也叫七指岭,海拔1107米)等,西部则有黎母山(海拔1441米)、尖峰岭(1412米)等。这些山峰阻挡了从太平洋吹来的水汽,因而山中常常积聚雾,形成山区温凉湿润的气候,无论你在什么季节到山区旅游,这里给你的感觉始终是清凉的。高耸的山体还削弱了暴虐的台风及偶然袭岛的寒流,这使海南岛西部的多个市县成了无台风、无寒流的地区。
中部的水资源和天然林资源都非常丰富,海南三大河流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都发源于此。林中有许多珍稀树种,对保持海南西部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海南省拥有长达1617.8公里的海岸线,沿岸滩涂面积广阔,海南省所辖的18个市县中有13个均属临海市县,这些市县环岛分布,临海的地方许多已经开发成海滨旅游区,如三亚的亚龙湾、大东海,海口的带状公园,琼海的博鳖,万宁的石梅湾等。更多的则开辟为码头、渔港、盐田等, 由于海南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之间航运的必经之地,本岛的海洋捕捞业也依靠这些港口得到发展,也正是因为渔业的蓬勃,才使游客有机会品尝到经济鲜美、品种丰富的海鲜,海南的港口可说是海南经济腾飞的跳板之一。
海南岛丰富的温泉资源是不可忽略的,岛上已发现34处大大小小的温泉群,分布在岛的东南部及西北部,已开发的有七仙岭、蓝洋及兴隆等8处。海南岛上的温泉大多都依山傍海地融合在大自 然之间,其中以七仙岭温泉最为天然。
海南岛上天然湖泊较少,但河流众多,人们利用这些河流建起水库电站,开发水利及水电事业,不仅具有防洪供电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形成了海南岛另类的岛湖风光,较出色的有松涛水库、大广坝水库、南丽湖、云月湖等。
海南省是全国冬季温度最高的省份,严格来说海南省并没有冬季,只有零散的冬日。最冷的时候是1月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17℃以上, 3~11月平均气温超过20'C,海南岛南部沿海地区及西、南,中沙群岛气温则还要更高一些。海南省每年的最高气温大多出现在4~5月春夏之交的时候,往往让人不能察觉暑热的来临。7月份是海南省的盛夏,然而由于周围有海洋的调节,也并不会使人觉得闷热难熬,再加上盛夏时节常有雷雨临岛,阵雨过后的凉爽会让人觉得特别的舒适。盛夏时节的海南中部山区最高温度也只有大约27℃,许多森林公园便成了天然的避暑山庄。因为海南岛四面环海,风力资源非常丰富。另外,海南省还是世界上同一纬度中雨量最多的地区,风雨相夹之下,使台风成为海南的“常客”。海南省的雨季在每年的5~10月,台风也发生在这期间,其中7~10月是台风最活跃的时候。台风来临时的那种天昏地暗的景观是长期生活在内陆的人所少见的。要得知最确切的海南省天气预报,不妨收听在1952年就开始播音的海南省人民广播电台。
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位于祖国领土的最南端,形成于约100万年以前的新生代第三纪中晚期, 由于地壳断块作用琼州海峡下沉,海南成为脱离大陆的岛屿。1988年建省后,全省陆地面积仅有35351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0.35%,是全国最小的省份, 然而却是全国最大的海洋省。 包括海南岛及其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等岛屿,所辖海洋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 海南省辖9市、10县(自治县)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 其中省会城市海口市和三亚市、琼山市、儋州市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海南岛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邻,东濒香港、台湾省,东南是菲律宾,南部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相接,是我国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交往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海南地处亚热带,属季风热带气候,年均气温23.8摄氏度,凉爽的椰风吹散了盛夏的炎热,明媚的阳光温暖了冬季的大海,没有真正的酷暑和寒冬。是冬泳和避寒的胜地。岛上四季长青,空气清新,被誉为“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未受污染的长寿岛。”
椰树是海南标志树,因而海南有椰岛之称,“椰风海韵” 是海南最好的写照。在海南女人勤劳善良的口碑之下,海南男人不可避免地推进了另一个话题。有人将海南男人框进了老爸茶馆,有人认为创业奔忙中的海南男人也不容小觑,而有人更将海南男人按地域逐一圈点品评嫁娶。南国都市报记者就此进行一番了采访。
一方水土一方人
即便同为“离太阳最近的男人”,但一方水土一方人,海南男人在不同的风俗人情地质物化的熏陶之下,势必特质不一。其中文昌男人、澄迈男人、万宁男人则因个性鲜明,褒贬不一,而时常被人分门别类,一一说道。
游走在全国各地最多的要数文昌男人,就连远赴南洋的木船上,挤得最多的也是文昌男人,所以文昌成了著名的侨乡。文昌男人不惧远游,因此“大男子主义”自然名声在外。用符姐的话来说,文昌女人的勤劳贤惠基本是被文昌男人“熏陶教育”出来的。符姐两口子都是文昌人,丈夫老林在机关上班,尽管工作并不繁忙,但家务却极少沾手。符姐说,自古文昌属于文化之乡,文昌男人多因仪表俊朗谈吐得体而被海南女人青睐,而且文昌男人事业在外,在他们心里大事和小事区分很开,男人和女人该做的事也分得很清楚,琐碎家事自然属于小事,这些他们几乎不闻不问就丢给了妻子,文昌男人家里很懒家外很勤,而且喜欢牢牢掌握话语权,所以文昌男人行走仕途的比较多,因此“文昌倌”属于事业心较强的海南男人。
而对于现代女性而言,“文昌倌”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吃香。吴小姐说,如果让她择偶她不会考虑文昌男人。她说都市女性大多自立,已不需要通过婚姻通过丈夫的前途改变命运,相反她会更实惠地考虑夫妻之间的感情和生活质量,她希望丈夫是个体贴细致,懂得疼惜女人照顾家庭的人,而这点上她所认识的文昌男人普遍表现不佳。
同扛“大男子主义”大旗的万宁男人则相对要实在一些。话未说出就吼上两嗓子骂上两句的万宁男人很多,但和妻子一同下地耕田、卸货开店的万宁男人也不在少数。刘先生是万宁女婿,也与很多万宁男人结交了朋友,关系都很铁。他说,从地域而言,万宁地理特点为大镇小村,居住在小村落的万宁男子喜好广交朋友,重情重义。他认为万宁男人算海南男人中最为勤劳的。行走各市县,都会看见万宁男人的足迹,高至居官,低至废品收购、踩三轮车,只要能挣钱,再辛苦也无所谓。刘先生说,从万宁男人身上有人还真能看到一股子平地拔楼的闯劲,挺可贵,有人还曾戏称万宁人算是海南的“犹太人”。
万宁男人的缺点和优点同样鲜明,脾气暴躁的万宁男子没少让女人望而却步,但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这也许是纸老虎。刘小姐说父亲就是万宁人,脾气急噪发起火来谁都害怕,但父亲最疼儿女。她觉得,儿女和家庭永远都摆放在万宁男人心里最重要的位置,父亲辛苦奔波一辈子,全心全意都是为了儿女。
在张小姐看来,澄迈男人是最温暖可亲的,光从那口软绵绵的澄迈方言便可见一斑。张小姐说,今年9月底她准备回家完婚,丈夫小王就是澄迈人。通过她和小王家人的接触,她觉得澄迈男人脾气很好,热情诚恳,没有太多男人的架子,做事也很细致。而作为即将成为丈夫的小王,体贴就是最让她满意的地方。她觉得质朴热情不仅是澄迈男人的优点,也是大多数海南男人的优点。
茶里的海南男人
在很长久的印象中,“海南男人”是和“老爸茶”捆绑着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的,甚至在一些外乡人眼里,他们成了等同意象,可以相互诠释。
曾有人总结:“海南女人在地里,海南男人在茶里。”从此海南男人被打上懒散的印记。云者纷纷,但极少人会问津老爸茶的渊源,殊不知这半碗凉茶水还曾经成就了海南男人的骄傲。
老爸茶最初起源于海甸溪边的得胜沙。民间仍有一说,老爸茶的兴盛和渔民有关。过去出海捕捞的渔民中多为男人,连续数月在海上作业,面对不可预测的风浪侵袭,一旦满载而归安全登陆,这些疲惫不堪的打着赤脚的打渔男人们则围坐在小茶馆里,随手在裤管上擦去鱼腥味,一壶热乎乎的老爸茶,信马游缰天南海北地神侃,把几个月憋在海上的话都倒出来。他们自信满满,满船渔利就是实力证明。而这样说来,老爸茶反倒成了海洋文化的派生品。总之,喝茶成了岛民的一种生活。
曾经,喝茶的男人也是“干事业”的人,而当时海南男人喝老爸茶无论在自己眼里,还是在女人眼中都是那么和谐自然的一件事儿。在那个经济不甚发达的年代,闭塞迟缓的海岛没有外来冲击,没有参考速度,任何事情都可以闲散经营,连时间都富余得无处挥霍,喝一天茶任日头划下西天又算得上什么?
老甘居住在南渡江东,世代渔民,但他和儿子现在都摒弃了祖业在镇上做起了修理生意,生活十分殷实。年过一年儿子快20岁了,他认为得给儿子在海口张罗一份“正业”,很快便从朋友有了线索。
“出来喝个茶,到时再说。”老甘放下电话心里美滋滋的,第二天天不亮就起了个大早,摆渡过江,在长堤路的茶楼里请朋友喝了个早茶。
一种思维习惯已经深深嵌进海南男人的骨子里,要谈事,先喝茶。事情成不成都先把茶砌上,茶桌是酝酿事业的地方。而茶桌文化所带来的闲散、庸懒也被一代又一代海南男人带着上路,雄心和意志被渐渐掩埋。而在市场嘶杀节奏迅猛的当下,这样的闲散状态,显然已沦为桎梏。
文先生是典型的老海口,但除了应酬性的早茶外,他几乎不踏足街边茶坊。他说,海南男人多爱喝茶,这是好习惯,但上茶馆喝的则分为两种,业务繁忙的和无业游人。而现在业务繁忙的为了讲求效率,也无暇以茶为幌,所以剩下的大多为无业的人。这些人去茶馆并不为喝茶,只是为了说话。更让他生气的是,茶桌上的男人还迷上了彩经,宁愿坐等馅饼,也不愿拼闯耕耘,其中不乏年轻人。一些海南男人时常说的想的都比做的多,正是因为这样,事业难有起色,让人痛心,最后人们将厌恶归咎于“老爸茶”。 海南是仅次于台湾的全国第二大宝岛,有迷人的海滨风光。从海口到三亚的海南东线上有博螯(红色娘子军塑像、博鳌水城、博鳌亚洲论坛会址、万泉河入海口)、兴隆(兴隆植物园、兴隆热带花园)和陵水猴岛三个主要区域旅游景点,如果在海口休息一晚,早晨早点出发可以在一天时间内游遍三处,傍晚到达三亚。博鳌比较有特色的是万泉河的入海口,可以在此同时脚踏河海两边,博螯会址也很有气势。
海南中线是以五指山市为中心,包括保亭、琼中、屯昌等县在内的海南中部旅游区。五指山为海南岛主峰,气势格外磅礴。琼中的琼崖纵队旧址则为现代革命纪念地。保亭的七仙岭温泉以热带雨林和野溪温泉为特色,环境幽静小资。此外,中线一带是黎苗族的世代聚居区,黎苗风情是当地特色,农历的“三月三”是黎族最隆重的节日。
⑷ 人文地理的参考书是什么啊
人文地理复(ISSN1003—2398,CN61—1193/K)创办于1986年4月,制原刊名为国外人文地理(半年刊),是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与西安外国语学院人文地理所合办的全国唯一的人文地理杂志,主要介绍国外人文地理发展的进展,理论及研究成果,对我国人文地理学科的复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经过二年的发展,我国人文地理学者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因此于1988年将刊名改为人文地理,季刊出版。人文地理主要刊登全国各大院校、研究所、规划部门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主要栏目为城市、商业、人口、旅游、政治、文化、经济。编委会由全国著名人文地理学者组成,负责刊物的宗旨及论文的质量
⑸ 我想求一篇关于人文地理的论文。。
我找了一篇有关方言的 也是人文地理:
保护方言 留存故乡记忆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移民、语言的发展和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的一系列的因素的影响之下,而产生了方言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从方言的这个定义之中就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方言和本地域的地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就一般情况来说,在一定的地域形成了方言,同时也形成了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方言和地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互相推进的。所以说方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一种继承。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上面的各个方面的历史景象已不可能重现,但是它们在各个地方的方言都打下了或多或少的一些烙印。因而说方言是历史发展留下的一种非物质遗产也不为过。
但是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推广普通话在全国开展,大家似乎已经有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是方言是落后的、不好的,必须要摒弃掉方言,努力的学习好普通话。我觉得这些人的认识是有问题的,方言为什么会存在,我想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就像存在即合理这句话一样。方言的产生是因语言的发展规律而产生的,单方面的大力推行普通话而忽视方言肯定是违背正常的语言发展规律的。现在许多地方的年轻人都只会讲普通话,对于他家乡的方言却一句都说不出,我想到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诗《回乡偶书》中的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无改?我想这在现代这可能几乎快成了一个只能在历史的记忆中才能见到的场景了吧。
值得庆幸的是,还是有一大批学者意识到了保护方言的重要性之所在。前段时间,我在一篇名为《全国人大代表王建华校长的建议引发多方关注》的文章中说到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身为语言学教授的王建华就建议:有关部门要尽快开展语言普查工作。通过普查,建立可永久保存的中国语言多媒体语料库及相关数据库,绘制详细、精确、可传至后代的多媒体语言地图,建立中国语言博物馆。王建华代表的建议引发了多方关注和共鸣。当时,新华社、人民网等众多媒体对此给予了充分的报道。报道还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共鸣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短短几个月时间,王建华的建议和设想正在变为现实。10月11日,国家语委在苏州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建设。这个数据库分为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普通话3个分库。每一个分库都有由文字、国际音标等组成的文本,还有声音和图像,文本、声音、图像之间彼此对应,并具有链接功能。这种呈现实态的有声语言资料,使这个数据库能听、能看,便于今后的检索和开发利用。苏州作为全国首家试点有声数据库建设的城市,共有苏州市区及五个县市6个数据采集点,将通过朗读字、词、句和讲故事的方式,分批采录吴方言。苏州话,将有幸得以“原汁原味”传承。看了这篇文章后我就真实的体会到了保护方言的重要性,方言上面承载的东西太多了。 可以说方言起到了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贡献作用的。下面我就具体的有选择性的从几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从方言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留存于方言中的古代语音,词汇。从方言上面我们可以找到古代汉语发音的方式,南方的方言更接近于传统。比如说在广东话中我们就可以发现现代汉语没有的一些音调,粤语中不仅存在着入声字,并且有八九种的音调,据考察,古代汉语发音中就存在着入声字。从这方面可以说粤语是一个古代语音的活化石了。
第二,从方言中留存的富有地方特色词汇上面来看。在湖南方言词语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体现了湖南特有的地理气候特征,体现了湖南人的全体性格特征。湖南地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段,降水丰富,镜内河流、湖泊密布,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水泽之国”。这样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颇具特色的水乡文化。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水”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表现在语言上,一批与“水”这个语素相关的词语应运而生并流传到湖南各地。例如,在长沙话中,拉关系、走后门被喻为“走水路”;作风不正派的男人被称为“水老倌”;不正派、庸俗下流叫做“水里水气”:肤色被称为“水色”等。
湖南古称南蛮之地,其三面环山,北面又阻于长江洞庭,所以古代时与外界交往颇为困难,而大凡交通不便。对外接触较少的山区居民,性格都较为率真强悍,加之湖南在古代有大批外来移民(江西为主)在战乱中迁入,这些移民往往会受到当地土著的抗拒,因而械斗之风在湖南极盛,湖南人就这样长期处于激烈的竞争的环境中,一直维持着顽强的战斗意志,从而形成了强悍的性格。司马迁在《史记》中称湖南人十分“骠悍”,“其俗剽轻、易发怒。”光绪《湖南通志》中也有“民悍劲而不能为欺诈”,“要以劲直任气。好文尚义”的记载。历史的积淀,使湖南人养成了“强悍刚烈,倔强霸蛮”的性格品质。湖南方言的流行词语也深深地打上了这种群体性格烙印。在这些词语中,有一批反映了湖南人蛮、倔、强悍的传统性格。例如:“霸蛮”、“蛮巧”、“行蛮”、“有狼”、“发狠”、“抬横杠”、“过硬”、“猛天搭地”、“厉霸”、“咬筋”等。
第三,方言不仅自身就是一种重要民俗事象, 而且是民俗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例如,用小麦磨成的粉, 北方方言叫“面”, 广西柳州方言叫“面粉”或“灰面”; 用麦面粉制成的条状食品, 北方方言叫“面条”, 柳州方言只叫“面”。稻米和粟在北方方言中分别叫“大米”、“米”, 柳州方言则分别叫“米”、“小米”; 用稻米煮成的干饭, 北方方言叫“米饭”, 柳州方言只叫“饭”。这些名称的不同反映了北方人以麦面为主食, 柳州人以稻米为主食的不同饮食习惯。北方人日常吃饭主要是吃以麦面制成的食物, 所以吃用稻米煮成的饭时要说“米饭”, 以示与日常的“饭”区别开来; 而柳州人吃饭向来就是吃米饭,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必用其他词, 只有偶尔吃面当饭时, 才说“面”以示与日常的“饭”相区别。柳州地处华南———珠江流域, 素来以产稻米为主, 所以说“米”即指大米不会产生误会, 但指称粟米时要冠以“小”, 以示区别; 而北方是出产粟米的地方, 说“米”即指粟米, 但指称稻米时则冠“大”。这是由于不同饮食民俗文化结构造成的差异, 从这种各地方言中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 我们已经体会到方言上的不同所反映出来的各地民俗文化风貌的差异。
由此可见,地方方言中囊括的传统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是如此的丰富,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我国方言的种类如此之多,恰恰是说明了汉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丰富多彩的方言带来的是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不懂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的是可悲的。我们只有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注重保护方言,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⑹ 现在有多少家有关人文地理杂志
289种
⑺ 贵州人文地理书籍有哪些
贵州通志 平黔记略
⑻ 天津人文地理历史介绍有哪些
天津:十种文化的交融
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地处太平洋西岸环渤海弯边的华北平原东北部,位于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总面积1.1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商业都市和港口城市。天津建城600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对天津城市文化的形成以及多元化、兼容性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剖析和阐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天津地域文化是由海河文化、城厢文化、寺庙文化、移民文化、军旅文化、漕运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租界文化、慈善文化等10个方面融合而成的。
1、海河文化
天津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长期由河流淤积而形成的沿海平原。水是这座城市生成和发展的原动力。贯穿天津的海河,将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与渤海沟通起来,直接影响着天津的城市风貌和风土人情。天津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河海交汇形成的水文化。以此为滥觞,又派生出运河文化、漕运文化、码头文化、盐商文化、港口文化及商埠文化。可以说:“水”是天津地域民俗文化的第一要义。水文化的流动性,催生了天津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
天津从村落开始,就借助与水密切相关的鱼盐之利而发展;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之后,天津又和黄河、长江水系相连,南粮北运以及盐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河海交织的航运码头,从而促进了漕运、商业、贸易的发展。天津在明清两代是拱卫京师之门户、河海转运的枢纽、贸易繁茂的商埠。在当时,粮、盐贸易为其两大经济支柱,而鱼、盐是天津两项重要的财源。
2、城厢文化
老城厢是天津形成和发展的摇篮,从建城以来,直至20世纪20年代,老城厢始终是天津市的中心区。1901年,城墙拆除,在原址建成东南西北四条马路。老城分四个居住区,即东北角、东南角、西北角和西南角,建筑风格和道路形成各有不同。东北角和东南角多为商贾富户,建筑宏伟,院深宅大。而西南城区,地势低洼,是贫苦百姓的居住地。因此素有“北门富,东门贵,南门贱,西门贫”之说。
城厢文化属于上层儒雅文化,如果说:明正德十一年(1516),天津记载中的第一座官署园林——浣俗亭(筑于户部分司官署内),开创了天津上层儒雅文化建设的先河;那么,天津城四面的门额——“拱北、定南、安西、镇东”——和鼓楼上津门诗人梅宝璐撰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则是天津儒雅文化的典型昭示。老城里是文风鼎盛、名流荟萃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庙、问津书院、会文书院、中营小学等为天津教育的发展居功至伟。严修、张伯苓、林墨青、刘宝慈等教育家,在老城里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里有名人故居多处,如著名书法家华士奎、实业家范竹斋、古文字专家王襄、教育家马千里、书法家孟广慧、小说作家刘云若等人的故居。还有大院宅第多处,如仓廒街徐家大院、北门里卞家大院、东门里姚家大院、府署街王家大院、南门里祁家大院、二道街于家大院、东门里杨家大院等
3、寺庙文化
有些学者认为,从信仰习俗层面分析,天津地域民俗文化的原生点是妈祖崇拜,因而说“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城”。天津妈祖文化虽地位显赫,但并不排斥异己、唯我独尊,在天津,儒、道、释等传统文化以及外来宗教文化各行其是——以天后宫为代表的妈祖民俗文化、以祭祀孔子的文庙和祭祀关羽的武庙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大悲院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玉皇阁、吕祖堂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清真大寺为代表的伊斯兰文化,以及以望海楼、老西开教堂为代表的天主教文化等,在这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多元状况。究其原因,一是天津地域文化成型发展时间不长,传统的主流文化不足以罢黜百家,因而缺乏束缚力;二是在这座移民城市里,土著人口较少,故而风俗与信仰处于混杂和互不相扰的局面。
旧时,天津民间信仰多种神灵,反映出天津地域文化兼容并包、异彩纷呈的特色。大批移民聚居津门,孤独求助的祈福心理、畏惧灾祸的避祸心理,加之各地移民来形形色色的神偶及其民间宗教传说,就形成了天津民间的多神崇拜。随着文明普及和社会进步,人们对诸神的信仰早已淡漠;但以寺庙为名的街巷,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却仍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和记忆中。
4、移民文化
《天津卫志》载:“天津近东海,故荒石芦荻处,永乐初始辟而居之,杂以闽、广、吴、楚、齐、梁之民。”这是说,天津筑城设卫之后,商贩船家云集,戍守军旅常驻,流动人口激增。通过来往于三岔河口的无数船舶,天津城接纳了漕运船民、移居商贾、垦戍军士、破产农户和外省务工人员,形成“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1845年编写的《津门保甲图说》显示,城内和北部、东部沿河一带属于城区范围的居民中,土著居民为740户,仅占全城区总户数的2·28%。这表明在天津城市人口中移民占了绝大比重。另外,河北、山东、山西一带的农民,成为天津移民的另一主流。
外来人口向天津的大规模迁移,为天津近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下层移民提供大量人力——其谋生出路,一是进入天津近代工厂做工或到商店学徒;二是以码头苦力、人力车夫、家庭雇工、理发、垃圾清理、废品回收为生;三是以沿街叫卖或手工修补为业;四是无业游民和乞丐。中层移民——中小企业家、知识分子、经管人才和科技人才,他们荟萃津门,成为天津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上层移民——军阀政客、清朝遗老,以及地方豪富商绅,由于失势下野或逃避战乱,纷纷迁入天津租界,为城市经济注入了大量的货币资金,同时,又形成了独特的“寓公文化”。总之,移民文化与天津原生文化的混杂和碰撞,南北交融,雅俗共存,形成了天津地域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天津社会生活的多样化。
5、军旅文化
十五世纪初年,明成祖朱棣在迁都北京时认为:临近京畿的海滨无防,犹如庭户无门,遂调来淮军前来镇守,并赐名天津,扩寨增防,按军事建制设立天津卫。作为军事卫所,戍守的军士成为移居天津最早的居民。历代屯田士兵、漕运水手,以及李鸿章驻津的淮军、袁世凯在津训练的新军,都为天津地域文化增添着军旅气氛。造就了天津民俗尚武的豪气和坚忍不拔的性情。
在明清两代,军人及家属在天津是高度集中的群体。军旅性格中坚忍不拔的硬性,与移民性格中燕赵慷慨的豪情相结合,就形成天津人的性格主调——豪爽直率、爱憎分明、疾恶如仇、见义勇为,以扶弱济贫、打抱不平为尚。义和团攻打天津租界以及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都显示出天津人勇猛顽强的性情。在天津历来的慈善和公益事业上,典型地体现出天津哥们儿的侠肝义胆和古道热肠。与此同时,也形成天津民俗好管闲事、火气暴烈,甚至“逞强好斗、滋事挑衅”的风气。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就形成了早年青帮、脚行、混混儿等得以在天津码头独霸一方的社会环境。
⑼ 《汉书•地理志》记载了哪些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了当时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记载川渠480个,泽薮59个,描述回了全国300多条水道答的源头、流向、归宿和长度,是《水经注》出现以前内容最丰富的水文地理著作。
还记载有153个重要山岳和139处工矿物产位置分布情况,有屯田的记录,有水利渠道的建设,有各郡国及首都长安、少数重要郡国治所及县的户数和人口数统计资料113个。是我国最早的人口分布记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人口统计资料。
书中有陵邑、祖宗庙、神祠的分布,又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国、古城及其他古迹记录,有重要的关、塞、亭、障的分布以及通塞外道路的内容等。
⑽ 经典人文地理微信公众号
你好,你可以去看看 全景传播 ,国家地理杂志的中文繁体版,内容干货满满 看下是不是你喜欢的阅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