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视频
A. 初一上册地理地形图怎么判断鞍部和山谷.请给张图给我
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②盆地或洼地:等高版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权向四周逐渐升高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③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凸,就是山脊(如图中MN处). ④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凸,就是山谷(如图中HI处). ⑤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如图中D处). ⑥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如图中C处).等高线越密集处,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缓.
B. 怎么记中国主要地形 地理7上
中国大陆上东西走向的山脉较为明显的有三列,由北向南依次为: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南岭。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咯喇昆仑山也可大致看作东西走向的山脉。
这些山脉阻挡着南来气流的北上和北来气流的南下,对中国南北地理环境有巨大的影响。中国自然地理的三条明显的分界线,实际上就是与三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相对应的。其中,南岭为热带与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天山-阴山是暖温带与温带的地理分界线。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为横断山、六盘山和贺兰山。其中尤以横断山脉中段南北走向的特点最为明显。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自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大雪山、怒山、玉龙山、高黎贡山,高度都在4000米以上。金沙江谷地、澜沧江谷地和怒江谷地相夹其间,形成了岭谷相间、山险流急的地形。
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中,有两列在陆地上,一列在海中。最东面的台湾山脉,向东北方向延伸,连结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勘察加半岛,形成太平洋西岸的一个边缘弧,因此得名“岛弧山脉”。沿中国海岸排列的沿海山脉,从北向南依次为小兴安岭-长白山-山东丘陵-以武夷山为代表的浙闽丘陵。最西面的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位于中、苏、蒙边境上的阿尔泰山是典型的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中国地形上最高一级的阶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达2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它雄踞西南,在高原上横卧着一列列雪峰连绵的巨大山脉,自北而南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唐古拉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第二级阶梯:越过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祁连山和东缘的岷山—邛崃山—横断山一线,地势就迅速下降到海拔1000~2 000米左右,局部地区可在500米以下,这便是第二级阶梯。它的东缘大致以大兴安岭至太行山,经巫山向南至武陵山、雪峰山一线为界。这里分布着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第三级阶梯:翻过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向东直到海岸,这里是一片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它们可作为第三级阶梯。在这一阶梯里,自北而南分布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以南还有一片广阔的低山丘陵,一般统称为东南丘陵。前者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后者海拔大多在200~500米之间,只有少数山岭可以达到或超过千米。
<从海岸线向东,则是一望无际的碧波万顷、岛屿星罗棋布、水深大都不足200米的浅海大陆架区。也有人把它当作中国地形的第四级阶梯>
中国这种西高东低、面向大洋逐级下降的地形特点,不仅有利于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海洋气流深入内地,对中国的气候产生深刻而良好的影响,使中国东部平原、丘陵地区能得到充分的降水,尤其是最多的降水期和高温期相一致,为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水、热条件;而且也使大陆上的主要河流都向东奔流入海,既易于沟通中国的海陆交通,也便于中国东西地区之间经济贸易的交流;同时,这种阶梯状的地形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河流,使之形成较大的多级落差,从而蕴藏着有利于多级开发的异常巨大的水力资源。
西部多山地,由于远离海岸,与外界联系接触较少,导致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东部地形平坦,则因为靠近太平洋,与周围国家联系密切,经济交流多,时刻与世界经济保持较紧密的联系,经济发展比较快。
西部深处内陆,缺水,毗邻国家也较落后,无法发展较好的对外贸易;东部有充足的太平洋的水,利于经济发展,与周围国家发展对外贸易方便。
C. 请问地形 和 地势到底有什么区别
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凹凸起伏的形态,通常叫地形或地貌(即地形表示地表形态)。地形的基本类型一般分为:高原、山地(又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盆地、河谷等,都有定义标准。
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即一种趋势。如说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
地形的概念比较大,地势状况是地形特征之一
D. 地形与地势
一地形
1.地面的形状,2.指地理位置,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按其形态可分为版山地、高原、权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它时刻在变化着。此外,还有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
二。地势
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或坡度的陡缓程度。不同地势往往由不同条件下内、外动力组合作用形成。人类对地势的利用表现在工程水利、建筑和军事等许多方面。
中国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
从中国地势阶级示意图看,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渐降低,可以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踞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的北边和东边,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第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以东的地形,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在这里众多东流入海的江河,将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依山傍海,纵贯南北的冲积平原。广阔的近海大陆区,这里水深一般不足200米,岛屿星罗棋布。
E. 地势和地形
东北地区受西博利亚来的冷空气影响,多为冻土
西北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降水回少、蒸发旺盛多为沙漠答
中部地区为平原,降水相对丰富,有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适合农业发展
云贵、青藏高原,由于印度次大陆板块挤压,形成高原地形
东部地区受太平洋暖湿气流控制,温度适宜,降水丰富,加上海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西南地区,受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富,经济欠发达,有原始森林
F.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视频或者资料
初一学生必记
(考中期的法宝)1 、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 、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 、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 、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 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中间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6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 、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 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8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9 、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10、纬度范围:0° 30°为低纬度;
30° 60°为中纬度;
60° 90°为高纬度。
1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 海洋”。
12、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
名称 形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
经线 半圆 (弧形)相等 南北方向
————————————————————
纬线 都是圆 不相等 东西方向
(极点除外)
————————————————————1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 意看P23图2-19和图2-20)(易记版: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4、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5、四大洋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6、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7、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 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8、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 类型。
19、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某点高出海平面垂直距离指某两者的高度差。)和相对高度(指某两 者的高度差)2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21、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22、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23、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24、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 南极洲板块。
25、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易记版:内稳外活)
26、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 的山脉带上。 27、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28、等高线地形图上:
山顶:内高外低的闭合状处是山地,中间最高处就是山顶,常用黑色“△”标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是山脊;
鞍部:两山头之间位置低且没有等高线经过的位置;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
陡崖 等高线重叠的部分(等高线相互平行,绝不相交)。 29、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0、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南部和东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南部 沿海地区;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炎热干旱的荒漠、高温高湿的原始热带雨林、 低温酷冷的地区、高寒缺氧的高原地区。31、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指一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量。 32、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3、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 等。
34、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35、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36、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均为黄色人种。
37、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 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8、巴西通用葡萄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39、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 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筑为教堂;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典型建筑为清真寺。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典型建筑为寺庙。
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李颖
G. 七年级上册地理如何判断是海陆分布的因素还是地形地势
地形地势的影响,主要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海陆分布则往往是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H. 中国地理地形分布图和各地的海拔高度
各地海拔:
拉萨3658.0m、西宁2261.2m、昆明1891.4m、银川1111.5m、贵阳1071.2m、呼和浩特.0m、乌鲁木齐917.9m、太原777.9m、成都505.9m、西安396.9m、重庆259.1m、长春236.8m、郑州110.4m、大连92.8m、福州84.0m、石家庄80.5m。
青岛76.0m、南宁72.2m、厦门63.2m、济南51.6m、南昌46.7m、长沙44.9m、杭州41.7m、沈阳41.6m、香港32.0m、北京31.2m、合肥29.8m、武汉23.3m、海口14.1m、台北9.0m、南京8.9m、广州6.6m、上海4.5m、宁波4.2m、天津3.3m。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还使许多河流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水能。
(8)七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视频扩展阅读:
地形特征
地形多种多样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
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中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