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高二中国地理考试

高二中国地理考试

发布时间: 2021-03-07 14:02:48

Ⅰ 一道高二中国地理

东北地区为黑土。纬度高,热量不如南方充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生长期长;质量优。

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秋季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

冬季寒冷,病虫害无法过冬,水稻病虫害少。

Ⅱ 马上要月考了,高二文科生,中国地理毫无基础都不会,有没有什么复习的方法

其实中国地理分界来线就那源么几条,秦岭淮河是最重要的,什么降水量、气温、季风气候等都是,还有漠河到腾冲是人口分界线,然后中国地理分三大板块,记号每一个板块有那些河流湖泊就行了,中国地理考试最喜欢考的河流就是黄河、长江、松花江、澜沧江,其中澜沧江喜欢考河谷盆地、黄河喜欢考中游黄土高原那块、治理黄河水土流失和上游。长江喜欢考上游、水利水电等。湖泊喜欢考的就是鄱阳湖、太湖,考的几乎都是水面积减少和相关河流。气候影响的是温度降水量等,虽有根据不同的降水量和温度就大致知道中国的相关气候了,从下到上是热带季风(很少)、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温带沙漠、高山高原气候等,最长考的就是亚热带温带季风和温带沙漠。地理问题答题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几乎回答的都是从季风气候、地势、劳动力、河流、土壤这几块来的,对着套就行了。

Ⅲ 高二中国地理测试题

先说你的选项哈,B为山东半岛,处于温带,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季风版气候,夏季多雨,冬权季干燥,年降水量变率大,所以B项正确。而C为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冬季温和少雨,故C说法不正确。
下一题注意读题:问的是四地发展农业着眼点,即为什么发展对应的农业,也就是要回答发展此种农业的好处,这才是着眼点的意思,不是说应该发展什么农业,你看看D项的回答少了点东西
希望能够帮到你,虽然没有分唉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和气候一般考哪些

中国的地形抄: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要记住在哪个位置是哪一个地理单元,比方说哪条山脉在哪个位置,各个地理单元之间的界限一般就是以山脉为主。再比如东经120°北纬29°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记住经纬度位置对应的地理单元。
中国的气候记住主要的气候类型,彼此的界限,各个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各个气候区自然植被是什么,土壤是什么,具体的地区发展什么样的农业。与海洋相邻的话还要考虑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这个中国的部分比较少,世界气候中有。

Ⅳ 高二中国地理怎么复习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需要的是记忆和理解力,中国地理那块我记得我在学习的时候就是时刻想着中国地图,从三大阶梯到平原高原。。。看好你,加油

Ⅵ 高二中国地理

觉得是D选项

河湖所在地地势较低,所以A选项等高线应向高处突起(表示山谷地形),既与湖泊相反方向。

B,C选项有流入又流出说明盐分可以流失,故排除.

D选项,左高右低,只流入不流出

Ⅶ 高中地理会考考些什么,

你好,我是大学本科地理专业的,一下是考点,希望对你有用。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
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
(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
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4.陆地
(1)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
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域分异规律。
(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5.地图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2.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再生产
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市。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
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5.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6.旅游活动与环境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
中国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3.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4.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京杭运河概况。
6.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8.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9.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1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Ⅷ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

其实这些都不能分开来说的,
西北地区的干旱、沙尘暴;长三角、珠三角的比较(包括产业结构、相对而言的地理优劣势等),青藏高原的地形(对冬季风即西北风的影响)、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成因),我国南方水土流失问题(北方沙尘暴),南北方农作物的差异(比如:南方水稻、糖料作物是甘蔗,北方小麦,糖料作物是甜菜,还要注意一些地方特有的作物,这有利于辅助判别地区区域)还有世界上几种主要的农作物产区分布、特点等也要记牢
至于气候方面,我国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过了秦岭淮河,就是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是特殊的高原气候区(至于成因,你们老师应该都有讲,要是你要的话可以给我留言)
还要注意地形气候对工业农业交通的影响,比如青藏铁路的建设,冻土层的处理
至于具体的各个地区,山西的煤矿,黄河的水灾,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及应采取的保护措施),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升级问题等

其实高中地理很简单,基本上把书看通了,把地图记记熟,基本考试就没多大的问题了,那些都是可以套的,有基本的答题模式。
(我高中学的是历史和地理,09年江苏高考拿了两A+,不知道你是那里的?不过我想既然是地理,自然科学,客观的东西,应该没多大的地域限制)
要是你还是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联系我,我那还有一些资料和经验可以给你,或许对你有用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