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宗教与人文地理的关系

宗教与人文地理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1-03-07 03:58:22

① 地理关于宗教的小报文章 写得越多越好

其次,佛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宗教起源于何地,地理环境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原始宗教一般是遍布世界各地的:高级形态的宗教,其发源地的地理因素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自然地理因素上,世界主要宗教产生于西亚与南亚地区的气候条件适于观察天象,且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人们易于产生幻想并寻求精神寄托;从文化地理因素来看,一般多为古代文明昌盛和枢纽之地,例如诞生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西亚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具有浓郁的文化思想氛围及发达的哲学思想体系,这样一种文化环境为高级形态的宗教提供了诞生的温床。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1.宗教的传播路径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很大。在扩散方向上,地理环境中的天然屏障如高山、沙漠、大海等对传播造成了阻碍,致使宗教的传播只能向交通通途方向发展,如山口、通航的河流等。古代发达的陆路、海上商业航路,都为宗教提供了一个传播途径。

2.宗教扩散受地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空间上有一元性,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势必要从文化发达地区传向不发达地区。宗教扩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政治因素,通过战争征服被占领地区后,通常会首先破坏当地的宗教信仰(如破坏宗教祭祀建筑、捣毁神像等),并迫使当地居民改宗,西方16世纪后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殖民统治时期的传教活动,也是带有一定政治目的的:二是文化因素,文化上居统治或优势地位的国家及地区,通常会有意无意的影响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宗教信仰。

3.宗教的空间分布从地理因素上说,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发源地和传播路线、播及范围的影响。一是宗教最初的产生、发源地,对宗教早期的地理分布范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使是当今世界重要宗教的地理分布,也都大致覆盖其源起地区或在发源地周围地区进行扩散,例如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至今那里仍是该教的核心地区:佛教虽然在其诞生地已几尽灭亡,但其最大的势力区仍在印度附近的东北亚、东南亚诸国、诸地区;二是宗教的传播时间、路径与传入地,影响着外来宗教在本土的分布:三是播及范围,即宗教文化的范围,甚至可以用宗教作为划分不同文化区的标准。

4.一些自然风景胜地经常成为宗教圣地的所在。世界各地大的如山川、河流,小的如岩石、洞穴,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宗教的神圣场所。其中以山川圣地居多,究其原因之一,与山川的地理特色——高度有关,因为普遍认为神祗的居住地为人类不可及处,如天空,而山川曾是人类接近神祗的唯一自然途径,所以山川被赋予神圣性。河流、河岸、海岸等在某些宗教中具有格外重要的地位,印度教的至圣之地在恒河,就与印度教教义中洁净仪式的规定有关。另外,也与原始宗教阶段的万物神性有关,各种自然地景都被认为是神灵的化身,传承下来之后,因种种原因如政治斗争、经济发展等,某些地方神祗地位升高某些下降或消失,造成对部分地景的重点崇拜,渐而形成宗教圣地。人为因素形成的宗教圣地,一般是宗教的诞生地、重要传播地,宗教创始人、宗教领袖和教内重要人物的出生地、埋葬地、主要活动地等,自然地景中也有因传说及宗教典籍中的记载而成为圣地的。宗教圣地并非一成不变,也有更替的可能。

5.某些宗教戒律也带有一些受地理因素作用的痕迹。一些宗教中饮食方面的禁忌,其原因之一是历史时期当地生活环境艰苦,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保障种族的继续生存与延续。后被吸收到宗教戒律中,成为不同地区的所有信徒必须遵守的准则。

6.宗教群体的形成,除了血缘、民族、社会、语言因素以外,与地缘关系紧密。同质地理区的人们容易形成共同的文化区,因此也易形成共同的宗教信仰区。从大的空间范围上来说,民族聚集区中同一民族的人们通常倾向于信仰同一种宗教,民族与宗教具有异常密切的联系,但也有由于政治或其他因素而使同一民族的人分奉不同宗教的,这往往成为地区冲突的导火线:从小的空间范围上来说,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宗教社区,会基于共同的宗教信仰、宗教生活及礼仪习俗而形成一个整体,且往往有一个宗教组织来进行整体的1力调与控制,这种宗教社区,可能是正式的宗教教区,也可能是自发形成的。

综上所述,宗教与人文地理的关系比较密切。宗教促进了人文科学的发展,丰富了人文科学的内容,人文科学也便利了宗教思想的传播。从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说,宗教的产生和传播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宗教产生阻碍或促进作用。

佛教(Buddhism):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方便说而已,实则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简单给佛下个定义:我这里所要向各位介绍的‘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是广义的。我试将‘佛’的定义如下: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让我重复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要为‘佛’下一个定义,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简单的说,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
也许更明确一点,应该说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
还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普遍地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说: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换句话说,佛就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而这种自觉(觉)和觉他(行)的工作,已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

还有很多:http://ke..com/view/4696.htm

② 人文地理的作用是什么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以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一门专学科,人文地理学属和自然地理学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③ 云南卫视经典人文地理栏目和人文地理学研究有何区别与关系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把以上三个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形成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学科性质):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地反映在其历史性。区域性——特定的空间,匀质区域,如农业种植中的区域、结节区域, 结节点即为区域中的核心,通过不同等级的辐射联结着辐射区。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特性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性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综合性:1、指人文地理学具有广泛的综合性、边缘性和交叉性。2、综合性指方法论:人文地理学“研究事物,不是作为特殊现象、孤立的现象去研究,而是从它的特性去研究,特别注意各成分之间的复杂的相互关系。研究的成分越多,现象越复杂,综合性就越高。”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社会科学以人以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用领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在不停的运动中,比如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政区和疆域的变革、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传播、聚落的形成和分布等,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要求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反战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④ 宗教、民族、中国语言是否属于部门人文地理

下列属于部门人文地理学的有(AB C D ) A.科技地理学 B.宗教地理学 C.民族地理学 D.中国语言地

⑤ 以佛教为列谈谈宗教与旅游关系

喜欢抄旅游,是一个非常好的袭志趣,有助于健康,开阔胸襟,更能在名山大川的旅途中,观赏佛教寺庙等诸多道场的庄严,无形中也可以感受佛教文化的气息。

可以参拜佛菩萨,同时与难得一见的佛弟子进行一下交流,学点佛法知识,结下佛缘,对个人的思想和认识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⑥ 论述宗教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宗教是社会因素和地理因素的综合产物。宗教在其产生、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与人文地理环境发生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宗教地理关系:

1、宗教的起源地、分布和传播。探讨宗教起源地与古代文明起源地的关系以及宗教传布的地理背景。宗教的现代分布反映其过去的兴衰和传布。传布伴随交通贸易、移民以及军事征服。传布方式既有自愿的,也有带一定强迫性的。某些宗教因交通条件的改善,交往的增多而加速传布。

例如,伊斯兰教随着穆斯林帝国的强盛和穆斯林商人的商业活动及移民的增加,扩展到亚洲、欧洲、非洲;基督教随着欧洲人移民传布到美洲。

2、宗教文化景观。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信仰、礼仪和习俗,从而形成特殊的环境感应和文化景观。如宗教朝觐活动、禁忌、宗教建筑等造成的特殊的区域景观。

3、宗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一些原始宗教神化和崇仰自然界,含有自然保护的信条;而有些宗教教义强调利用自然,忽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有些宗教的教义、习俗客观上起到保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如佛教。中国的宗教胜地往往是植被保护较好的地区。

4、宗教对领土和疆界变动、战争、人口分布、聚落形式以及地区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如一些国家和地区因宗教或教派的不同,引起的冲突和分裂;天主教仪式中饮红葡萄酒的需要,为葡萄种植和酿酒业的传播发展起到一定作用等。

(6)宗教与人文地理的关系扩展阅读:

各宗教教众分布:

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生活方式之一,由宗教信仰聚集的社会集团在地球上占有一定的空间,因此成为一种区域现象。目前世界上信仰各种宗教的人数达26亿,约占世界人口的60%。

其中信基督教的约有10亿人,分为天主教、新教(或称基督新教、耶稣教)、东正教;信伊斯兰教的约有6亿人,分为逊尼、什叶两教派;信佛教的约为2.6亿人,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这三大宗教在世界上都有较广泛的分布区,属于超民族的世界性宗教。在民族宗教中,人数最多的是印度教,教徒约5亿人。此外还有日本的神道教。这些宗教集中分布于一定的民族和地域范围内。

信犹太教的人数虽不多,但随犹太人的流散,广布于欧洲、北美以及亚洲的以色列等地,圣城位于巴勒斯坦地区的耶路撒冷【与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圣城有争议】。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大洋洲以及北极附近的居民中,还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当地传统宗教(原始宗教)。

宗教作为地域现象,很早即为地理学家所重视。宗教地理学以探讨地理环境对宗教信仰的影响为研究开端。如孟德斯鸠(Montesquieu)认为地理条件决定一个民族的神权思想,他在《论法的精神》中第一次将东方各国的宗教起源归因于气候影响人的生理特点导致的“惰性”精神。

19世纪末,美国地理学者辛普尔(E.C.Semple)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精神气质影响直接反映在人们宗教活动的差异之中。20世纪50年代后,在西方一些国家,侧重宗教地理学的文化精神因素分析,并将传统的宗教地理学、无神论地理学和通俗地理学纳入意识形态地理学作专题研究。

索弗的著作《宗教地理学》(1967)和论文“地理学与宗教”(1981),为宗教地理学研究内容的确立打下了一定基础。

国际地理联合会(IGU)1980年在纽约设立了由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布塔纳(M.Bttner)任组长的国际宗教地理组,着重于宗教传播的地理背景、宗教信仰的转变和宗教活动的坏境效应等课题的研究。

⑦ 文化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各地区人类社会的文化定型活动,人们对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影响,人类文化在改变生态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地区区域特性的文化继承性,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

除此之外,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例如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合发展耕作业,因此就发展了牧业,进而形成了游牧文化。社会组织作为制度文化,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所以说,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狭义的文化地理学是指研究语言、信仰、风俗、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的空间分布及特点的科学,属于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上的文化地理学,等同于人文地理学。即是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各种文化事象的分布与变化规律,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广义的文化地理学将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都视为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其中政治地理学包括政治地理、军事地理;经济地理学包括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商业地理、旅游地理;社会地理学包括人种地理、人口地理、聚落地理、社会地理、(狭义)文化地理。

社会地理学是研究各种社会集团的区域分布、空间利用类型及其地域类型形成过程的学科。社会集团具有不同的类型,起源于特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集团对不同自然环境的反应,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居住在世界上的人们有不同的方式生活,他们的民族祖先、文化习俗、宗教信仰、语言、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都有很大差异,因而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社会集团。而社会集团不论大小都占有地球表面的一部分,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形成不同的空间布局。

⑧ 宗教信仰算地理的一门课吗

不是,宗教信仰与地理,是不同的类别,虽然在人文地理里会有宗教因素,例如名山名寺,但这不是宗教信仰的全部,所以宗教信仰不在地理的范畴内。

⑨ 人文地理问题:文化区和宗教,民族分布区的相互联系

文化包含宗教文化,都在民族文化的内涵。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宗教内信仰,这样就会因为民族的分容布(或者主要民族分布情况)形成文化区域,文化区域中宗教是较为突出的显现。民族融汇就慢慢出现文化融合,在多宗教相容的情况下,个民族和睦相处,会出现独特的文化。这样可以概括为文化包含宗教、宗教支撑文化、文化(包含宗教文化)影响民族文化、民族分布主导形成文化区域。

⑩ 简述宗教对地理的影响

宗教对地理的影响:
宗教在其产生、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与人文地理环境发生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首先,宗教与人文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没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作依托,宗教便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宗教在产生和发展传播的过程中,对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促进了人文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以佛教为例来说明宗教与我国人文科学的关系。
其次,佛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宗教起源于何地,地理环境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原始宗教一般是遍布世界各地的:高级形态的宗教,其发源地的地理因素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自然地理因素上,世界主要宗教产生于西亚与南亚地区的气候条件适于观察天象,且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人们易于产生幻想并寻求精神寄托;从文化地理因素来看,一般多为古代文明昌盛和枢纽之地,例如诞生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西亚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具有浓郁的文化思想氛围及发达的哲学思想体系,这样一种文化环境为高级形态的宗教提供了诞生的温床。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1.宗教的传播路径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很大。在扩散方向上,地理环境中的天然屏障如高山、沙漠、大海等对传播造成了阻碍,致使宗教的传播只能向交通通途方向发展,如山口、通航的河流等。古代发达的陆路、海上商业航路,都为宗教提供了一个传播途径。

2.宗教扩散受地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空间上有一元性,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势必要从文化发达地区传向不发达地区。宗教扩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政治因素,通过战争征服被占领地区后,通常会首先破坏当地的宗教信仰(如破坏宗教祭祀建筑、捣毁神像等),并迫使当地居民改宗,西方16世纪后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殖民统治时期的传教活动,也是带有一定政治目的的:二是文化因素,文化上居统治或优势地位的国家及地区,通常会有意无意的影响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宗教信仰。

3.宗教的空间分布从地理因素上说,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发源地和传播路线、播及范围的影响。一是宗教最初的产生、发源地,对宗教早期的地理分布范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使是当今世界重要宗教的地理分布,也都大致覆盖其源起地区或在发源地周围地区进行扩散,例如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至今那里仍是该教的核心地区:佛教虽然在其诞生地已几尽灭亡,但其最大的势力区仍在印度附近的东北亚、东南亚诸国、诸地区;二是宗教的传播时间、路径与传入地,影响着外来宗教在本土的分布:三是播及范围,即宗教文化的范围,甚至可以用宗教作为划分不同文化区的标准。

4.一些自然风景胜地经常成为宗教圣地的所在。世界各地大的如山川、河流,小的如岩石、洞穴,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宗教的神圣场所。其中以山川圣地居多,究其原因之一,与山川的地理特色——高度有关,因为普遍认为神祗的居住地为人类不可及处,如天空,而山川曾是人类接近神祗的唯一自然途径,所以山川被赋予神圣性。河流、河岸、海岸等在某些宗教中具有格外重要的地位,印度教的至圣之地在恒河,就与印度教教义中洁净仪式的规定有关。另外,也与原始宗教阶段的万物神性有关,各种自然地景都被认为是神灵的化身,传承下来之后,因种种原因如政治斗争、经济发展等,某些地方神祗地位升高某些下降或消失,造成对部分地景的重点崇拜,渐而形成宗教圣地。人为因素形成的宗教圣地,一般是宗教的诞生地、重要传播地,宗教创始人、宗教领袖和教内重要人物的出生地、埋葬地、主要活动地等,自然地景中也有因传说及宗教典籍中的记载而成为圣地的。宗教圣地并非一成不变,也有更替的可能。

5.某些宗教戒律也带有一些受地理因素作用的痕迹。一些宗教中饮食方面的禁忌,其原因之一是历史时期当地生活环境艰苦,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保障种族的继续生存与延续。后被吸收到宗教戒律中,成为不同地区的所有信徒必须遵守的准则。

6.宗教群体的形成,除了血缘、民族、社会、语言因素以外,与地缘关系紧密。同质地理区的人们容易形成共同的文化区,因此也易形成共同的宗教信仰区。从大的空间范围上来说,民族聚集区中同一民族的人们通常倾向于信仰同一种宗教,民族与宗教具有异常密切的联系,但也有由于政治或其他因素而使同一民族的人分奉不同宗教的,这往往成为地区冲突的导火线:从小的空间范围上来说,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宗教社区,会基于共同的宗教信仰、宗教生活及礼仪习俗而形成一个整体,且往往有一个宗教组织来进行整体的1力调与控制,这种宗教社区,可能是正式的宗教教区,也可能是自发形成的。

综上所述,宗教与人文地理的关系比较密切。宗教促进了人文科学的发展,丰富了人文科学的内容,人文科学也便利了宗教思想的传播。

从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说,宗教的产生和传播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宗教产生阻碍或促进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祝你好运!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