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工业化水平
Ⅰ 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城市有哪些为什么感觉没有东北的了
中国工业发达的城市主要有重庆、佛山、天津、上海、苏州,东北的工业为什么不发达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先依次介绍一下发达的城市。重庆大家因为其发达的旅游行业被大家所熟知,成了一个网红城市,但是他的工业技术也是相当发达的,他的工业园区就建了44个,每年的产量也是相当可观的,重庆虽然以重工业为主,但是他的空气质量还是蛮好的,因为背靠大山,周围有很多河流,大自然有很强的自净能力,重庆的美食也是声名远扬,所以大家如果想去旅游的话,重庆是一个很好的去处哦。落后的思想也是影响东北发展的原因,很多人都抱着国企铁饭碗的想法,反对改革,老干部思想严重。后面国企也纷纷叫停,很多人才和劳动力就流出其他城市,没有人才和劳动力,东北工业发展缓慢。东北一直靠消耗能源勉强维持,但是大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环境承受的压力太大,近些年我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加强,东北的经济结构开始失衡,所以东北的工业发展不是很好。
Ⅱ 中国四大工业区的地理分布位置,工业中心,工业结构特点,优越的区位条件
辽中南:
地理分布位置:辽宁中南部
工业中心:沈阳、大连
工业结构回特点:重化工业为答主(大型国有企业)
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发达、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大量的技术熟练工人、水源充足
京津唐:
地理分布位置:北京、天津、唐山周边
工业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工业结构特点:工业门类齐全
优越的区位条件:高校众多、资源丰富、发展历史早、市场广阔
长三角:
地理分布位置:长江三角洲
工业中心:上海、南京、杭州
工业结构特点:工业门类齐全
优越的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市场广阔
珠三角:
地理分布位置:珠江三角洲
工业中心:广州、深圳
工业结构特点:轻工业、电子为主
优越的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东南亚、水源充足,河流众多、交通便利、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Ⅲ 中国工业如何可持续发展关于高中地理的,谢谢!!
①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②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③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
④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
⑤治理环境污染。
Ⅳ 中国工业分布情况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后,战区工厂内迁,连同大后方新设工厂,比较偏僻的西南地区逐渐成为民族资本工业的阵地,重庆成了后方工业中心。
其他如四川的成都、万县、泸州、宜宾,云南的昆明,贵州的贵阳,广西的桂林、柳州,湖南的衡阳、祁阳、芷江、沅陵,陕西的西安、宝鸡,甘肃的兰州等城市都陆续发展成为后方的新工业区。
就资本状况看,当时以四川和云南的私营工厂规模较大,而湖南、广西的工厂规模较小,总的说来都较战前为弱。但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错误政策,使一度兴起的后方工业,到1943年便陷于停工关厂的困难境地,其后几年中艰难竭蹶的情景更见严重。
(4)地理中国工业化水平扩展阅读:
一、中国工业发展历程:
甲午战争后,民族矛盾日趋激化,抵制外货,设厂自救的呼声遍及全国。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并且在1896~1898年和1905~1908年出现了两次投资工业的热潮。
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新投资总额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于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
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唯初步发展时期的工业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才见露头,如创建于1889年的汉阳铁厂,几经改组,于1904年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组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但1913年仅生产生铁9.7万吨、钢4.2万吨。
在民族工业稍见发展的时节,外资在华工业凭借特权有了更为迅速的增长。据统计,这一时期中,外国在华设立的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工厂共达104家(其中以外国资本为主中外合办的有18家),资本额4952万元,为甲午战争前50年间投资总额的5倍以上。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与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激增速度相比较,本国工业仍处于劣势地位。
1914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主要参加者英、德、法等帝国主义国家转入战时经济,放松了对远东市场的追逐。中国民族工业遂获得一个发展时机,从1914~1919年,新开设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包括矿场)共379家,资本额8580万元,平均每年开设63家,新投资1430万元。
二、工业地位
工业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
它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除此以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业的发展还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是逐步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推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
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工业生产主要是对自然资源以及原材料进行加工或装配的过程。这是一个工资相对较高,但工作也比较艰苦的行业。对从事此行业的人要求有一定的体能和技能。
Ⅳ 中国的工业(区域地理课程)
一:生产·基础
二:1(1)京九?
(2)长江
(3)珠江?
(4)长江,京津唐
2土地资源,环境保护专
三:1生产关系属?高附加值
2①高学历,科技研发
②创新,科研
3沿海城市,开放城市。长江
4①集约型
②政策支持,出口
③自然,加工生产
Ⅵ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经济 工业水平究竟如何
一穷二白
1.上海江南造船厂在年至1919年接受美国订货,制造四艘同一类型的万吨货轮,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机型货船。分别命名为“官府号”(MANDARIN)、“天朝号”(CELESTIAL)、“东方号”(ORIENTAL)、“震旦号”(CATHEY)。船长135米,宽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吨。
其中第一艘“官府号”于1920年6月3日下水,四船经美国运输部验收,工程坚固、配置精良,美国政府对其建造质量十分满意。
2.中国第一台重型柴油机:1924年,5种规格的低速重型柴油机,上海新样机器厂。
3.中国第一辆汽车:1929年,65马力,载重为1.8吨,沈阳辽宁迫击炮厂。
4.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5.中国第一架投入使用的飞机:1919年,甲型一号水上飞机,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至1930年,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已生产出教练机、侦察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7种飞机。
6.中国第一台为万吨轮配套的蒸汽机:1918年,3430和3668马力蒸汽机,江南制造局。
7.中国第一台轧花机:1887年,上海张万祥福记铁工厂。
8.中国第一台对开平板印刷机:1900年,上海曹兴昌机器厂。
9.中国第一台缫丝机:1900年,上海永昌机器厂。
10.中国第一条轧油联合设备:1905年,汉阳周恒顺机器厂。11.中国第一艘大型军舰:1906年,宁绍号,排水量3074吨,3000马力,福州船政局。
12.中国第一台抽水机:1907年,15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13.中国第一台卷扬机:1907年,60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14.中国第一艘大马力军舰:1872年,海安号,排水量2800吨,1800马力,江南制造局。15.中国第一辆简易蒸汽机车:1881年,用蒸汽锅炉改制,开平矿务局工程处。
16.中国第一辆标准蒸汽机车:1882年,中国火箭号,开平矿务局工程处。
17.中国第一台蒸汽机:1862年,安庆军械所。
18.记得上学的时候地理老师可是说旧中国“没有一滴石油”,是李四光在新中国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
近代开采延长石油,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延长油矿是中国石油工业之母。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陕西巡抚曹鸿勋奏准朝廷,拨银8100两为资<屯垦经费),开办延长油厂,并令知县洪寅为总办。经武汉化验油质,成分特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二十五日开钻,在延长县城西门外打出第一口油井,初日产量1.5吨。这是中国陆地中第一口油井,史称老一井。此井钻采成功,标志着中国工业开采石油的开始,从此揭开了中国石油发展史上新的一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油的历史。独山子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曾与甘肃玉门、陕西延长同称为中国最早的三大油矿.19.十九世纪清朝末年的1898年,第一台美国“老狗”牌(NEWHOME)缝纫机输入中国;1910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垄断缝纫机市场。1928年,上海龙华人计国祯力求改变这种局面,他曾预言:“将来有一天,每家女儿出嫁,都要有一台缝纫机做陪嫁!”于是他开设了胜美缝纫机厂(取名“胜美”是要胜过美国,胜过“胜家”),成功试制了中国第一台国产家用缝纫机,开创了中国家用缝纫机工业的起点。
20清末钢产量78000吨。
“汉冶萍公司是当时亚洲最大钢铁联合企业,在辛亥**前夕,达到年产钢7万吨,铁砂50万吨的规模,拥有工人7000余人,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
Ⅶ 高中地理:中国总体上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印度是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
中国和印度总体上都是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进程。中印都是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但城市化水平都还比较低。
Ⅷ 从地理环境分析,中国没有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来资本主义源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虽然在当时中国的发展是领先的,但并不代表其发展的推动力(潜力)是巨大的。就像物体的速度可以暂时是最快的,但另一物体速度暂时虽是慢的,但如果有巨大的加速度,则其进步的速度也是巨大的,由此两点来看,欧洲的经济发展迅速领先是极有可能的,所以我们的分析就得以当时的社会的各种因素为出发点,而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因素,资产阶级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前提
Ⅸ 地理题:比较新中国成立前后工业分布的变化.
1、工业来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源省区;
2、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
3、以轻工业为主转向优先发展重工业
4、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工业分布的这种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还不明白可以追问,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