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7大地理区经济排名

中国7大地理区经济排名

发布时间: 2021-03-07 01:59:38

『壹』 下图表示按照经济地理划分的中国七大经济区

全国分为七大经济区,分别为:环渤海经济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版、珠三角经济区(广东权、海南、福建)、长三角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中部6省综合经济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大西南综合经济区(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大西北综合经济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东北综合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贰』 中国7大经济特区谁最强

2017年中国七大经济特区深圳最强,2017年深圳全市GDP超过2.2万亿元,比其他几个经济特区高。
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喀什、霍尔果斯。

『叁』 中国地理分几大经济区

中国八大经济区简介-东北地区:
范围: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面积人口: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北部沿海地区:
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
面积人口:37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127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东部沿海地区:
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
面积人口:21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3,582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本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南部沿海地区:
范围: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
面积人口:33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2,019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黄河中游地区:
范围: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
面积人口:160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863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长江中游地区:
范围: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
面积人口:6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3,085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西南地区:
范围: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
面积人口:134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4,611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大西北地区:
范围: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
面积人口:39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5,800万。
经济情况: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

『肆』 中国的七大地区

1、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1945年至1954年中共设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以辖辽东、辽西、热河、内蒙古自治区、吉林、松江省、黑龙江7个省区。

2、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华东地区,简称“华东”。建国初期,华东区曾为中国六大行政区之一,为当时一级行政区,于1954年撤销,辖区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和台湾等地,江西省当时属中南区。

1961年,华东经济协作区成立,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等地,1978年后撤销。

3、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华北地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现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4、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中国华中地区,简称华中,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华中国土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9%。截至2017年底,华中地区常住人口约2.23亿人,生产总值约11.6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约5.20万元。

5、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华南地区,中国大区之一,位于汉族地区南部,简称“华南”,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民国时代,华南范围涵盖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及云南、贵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列入台湾省,合称“华南六省”。

6、西南(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南地区,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中国地理分区之一,东临中南地区,北依西北地区。广义上,包括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等5个省市区,有时还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恩施州、湖南湘西州。

7、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西北地区,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地区(the Northwestern District of China),又称西北、中国西北、西北地区、西北五省,是当今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行政区划上的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省、自治区。

(4)中国7大地理区经济排名扩展阅读: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

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伍』 中国7大经济区的名称范围优缺点

权贵经济、贪腐经济、土地经济、房产经济、泡沫经济、盘剥经济、垄断经济。两极分化

『陆』 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是哪七个

1.华东(上海、浙江、江苏、安徽) :上海中心指数:9

2.华南(广东、福建、广西、海南): 广州 中心指数:8

3.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 天津中心指数:7.5

4.华中(河南、湖北、湖南、江西): 武汉 中心指数:7.5

5.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重庆 中心指数:7

6.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沈阳 中心指数:7

7.西北(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西安 中心指数:6

北京作为全国首都不参选,中心城市是担当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龙头,如上是本人的拙见

本排名也参考了当今最流行的中国十大城市的数据

十大城市 (政治因素)
北京 香港 台北 上海 广州 天津 沈阳 南京 重庆 武汉

城市化建设十大城市

香港 台北 北京上海(并列第三) 高雄 广州 深圳 天津 重庆 南京沈阳

GDP十大城市

香港 台北 上海 高雄 北京 广州 深圳 杭州 苏州 天津

最具发展前景十大城市

北京 上海 深圳 天津 广州 重庆 武汉 成都 西安 杭州

中国城市水平

A+ 香港(国际化大都市前列城市)
A 台北(国际化大都市)
A- 高雄(准国际化大都市) 北京(准国际化大都市 2008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准国际化大都市 2010国际化大都市)
B+ 广州(亚洲级城市) 深圳(亚洲级城市)
B 天津(泛亚洲级城市)
B- 南京(中国著名大城市) 武汉(中国著名大城市)重庆(中国著名大城市)
C+ 沈阳 成都 西安 苏州 杭州

『柒』 中国的七个地理大区划包括哪些

七大自然地理分区的基本依据,一是中国自然地理区划方面众多权威版专家多年的科研成权果,二是全国高校地理专业师生普遍使用的《中国自然地理》教材,三是根据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材《中国地理》编写中形成的共识。
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福建省、台湾省)
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
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东部含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

地理教材中的划分则有些不同,具体如下: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