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大地理分区6
㈠ 中国地理区划的六大地理分区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
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
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中南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全国电话国内长途区号就形成按区域编号布局,可以看出其中明显的规律:
首都北京:1
直辖市上海:21直辖市天津:22
华北区——大区交换中心:23(北京兼任,空缺的23给了重庆直辖市)
河北省交换中心(石家庄311)及地区交换中心: 31×、33×河北省县交换中心:32××、34××
山西省交换中心(太原351)及地区交换中心: 35×山西省县交换中心:36××
河南省交换中心(郑州371)及地区交换中心: 37×、39×河南省县交换中心:38××、30××
东北区——大区交换中心沈阳:24
辽宁省交换中心(沈阳兼)及地区交换中心: 41×辽宁省县交换中心:42××
吉林省交换中心(长春431)及地区交换中心: 43×吉林省县交换中心:44××
黑龙江省交换中心(哈尔滨451)及地区交换中心: 45×黑龙江省县交换中心:46××
内蒙古自治区交换中心(呼和浩特471)及地区交换中心: 47×内蒙古县(旗)交换中心:48××
华东区——大区交换中心南京:25
江苏省交换中心(南京兼)及地区交换中心: 51×江苏省县交换中心:52××
山东省交换中心(济南531)及地区交换中心: 53×山东省县交换中心:54××
安徽省交换中心(合肥551)及地区交换中心: 55×安徽省县交换中心:56××
浙江省交换中心(杭州571)及地区交换中心: 57×浙江省县交换中心:58××
福建省交换中心(福州591)及地区交换中心: 59×福建省县交换中心:50××
预留台湾区——大区交换中心台北:26
台湾省交换中心(台北)及地区交换中心: 61×台湾省县交换中心:62××
原来空缺的号码资源除预留台湾省外,作为填补号码资源空缺使用,63×以后号码出现在山东、云南、广东的区号里
华中区——大区交换中心武汉:27
湖北省交换中心(武汉兼)及地区交换中心: 71×湖北省县交换中心:72××
湖南省交换中心(长沙731)及地区交换中心: 73×湖南省县交换中心:74××
江西省交换中心(南昌791)及地区交换中心: 79×江西省县交换中心:70××
华南区——大区交换中心广州:20
广东省交换中心(广州兼)及地区交换中心: 75×广东省县交换中心:76××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换中心(南宁771)及地区交换中心: 77×广西壮族自治区县交换中心:78××
海南省成立后使用西藏区号剩余的898
西南区——大区交换中心成都:28
四川省交换中心(成都兼)及地区交换中心:81×、83×四川省县交换中心:82××、84××
贵州省交换中心(贵阳851)及地区交换中心: 85×贵州省县交换中心:86××
云南省交换中心(昆明871)及地区交换中心: 87×云南省县交换中心:88××
西藏自治区交换中心(拉萨891)及地区交换中心: 89×西藏自治区县交换中心:80××
西北区——大区交换中心西安:29
陕西省交换中心(西安兼)及地区交换中心: 91×陕西省县交换中心:92××
甘肃省交换中心(兰州931)及地区交换中心: 93×甘肃省县交换中心:94××
宁夏回族自治区交换中心(银川951)及地区交换中心: 95×宁夏回族自治区县交换中心:96××
青海省交换中心(西宁971)及地区交换中心: 97×青海省县交换中心:9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换中心(乌鲁木齐991)及地区交换中心: 99×新疆县交换中心:90××
㈡ 中国有哪七大地理分区
中国通常划分为七大地理分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华回中地区、西答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
华东——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和上海市、台湾省。
华南——广东省(包括东沙群岛)、广西省、海南省(包括南海诸岛)、香港和澳门特区。
华北——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华中——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华中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为武汉。
东北——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说东北四省区(包括内蒙古东部)
西南——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的大部以及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
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青海 、陕西 、甘肃三省之地。
㈢ 中国按地理区域划分,到底是六大区域还是七大
按初中教科书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㈣ 中国的七个地理大区划包括哪些
七大自然地理分区的基本依据,一是中国自然地理区划方面众多权威版专家多年的科研成权果,二是全国高校地理专业师生普遍使用的《中国自然地理》教材,三是根据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材《中国地理》编写中形成的共识。
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福建省、台湾省)
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
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东部含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
地理教材中的划分则有些不同,具体如下: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㈤ 中国的七大地区
1、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1945年至1954年中共设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以辖辽东、辽西、热河、内蒙古自治区、吉林、松江省、黑龙江7个省区。
2、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华东地区,简称“华东”。建国初期,华东区曾为中国六大行政区之一,为当时一级行政区,于1954年撤销,辖区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和台湾等地,江西省当时属中南区。
1961年,华东经济协作区成立,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等地,1978年后撤销。
3、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华北地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现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4、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中国华中地区,简称华中,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华中国土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9%。截至2017年底,华中地区常住人口约2.23亿人,生产总值约11.6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约5.20万元。
5、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华南地区,中国大区之一,位于汉族地区南部,简称“华南”,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民国时代,华南范围涵盖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及云南、贵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列入台湾省,合称“华南六省”。
6、西南(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南地区,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中国地理分区之一,东临中南地区,北依西北地区。广义上,包括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等5个省市区,有时还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恩施州、湖南湘西州。
7、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西北地区,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地区(the Northwestern District of China),又称西北、中国西北、西北地区、西北五省,是当今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行政区划上的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省、自治区。
(5)中国7大地理分区6扩展阅读: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
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