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安徽的人文地理文化

安徽的人文地理文化

发布时间: 2021-03-06 16:01:05

1. 求详细介绍安徽的人文地理和地方特色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华东地区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人专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属。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横卧江淮,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 。灵秀而繁盛的合肥市 [1] 全省面积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省内地形呈现多样性,全省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长江下游平原区以及皖南山区。长江流经安徽中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430公里

2. 安徽有 什么 好耍的 地方吗好好介绍一下人文地理。

虽然说黄抄山最有名,但是袭安徽还是有其他很多好玩的地方。比方说位于皖南的池州市,北临长江南倚黄山,境内有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杏花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和升金湖,令人称奇的蓬莱仙洞大王洞等经典。池州市山水兼备,森林覆盖率高,拥有悠久的徽州文化,对徽州风韵情有独钟的人很适合去看看。

3. 安徽人文地理学概论怎么学

人文地理概论,这是需要看看记记就可以了,该死记得需要记一下,一般人文地理考的少,不用担心怎么学.

4. 安徽地理具体情况

安徽,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的省份,简称“皖”,省会合肥市。公元1667年因清代江南省(明代南直隶)东西分置而建省。省名取自安庆府、徽州府(今黄山市)首字。中华民国沿袭清代建置,仍置安徽省。对日战争期间曾分置皖北行政公署、皖南行政公署。1949年,以长江为界分设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重建安徽省。安徽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长江流经安徽段俗称“八百里皖江”,以长江、淮河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河南。

自然地理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华东地区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横卧江淮,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 。 灵秀而繁盛的合肥市[1]全省面积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省内地形呈现多样性,全省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长江下游平原区以及皖南山区。长江流经安徽中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430公里。

人文地理
根据《安徽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3024.6万人,占50.83%;女性人口为2925.5万人,占49.1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39;0-14岁人口为1069.9万人,占17.98%;15-64岁人口为4274.5万人,占71.84%;65岁及以上人口为605.7万人,占10.18%;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398.5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41.0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261.9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662.9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政区地理
安徽省共有16地级市,6县级市,45市辖区,56县。截止2009年底,乡镇级区划单位供计905个镇,357个乡,258个街道办事处。
撤销原巢湖市
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并对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行政区划进行相应调整,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2]此次撤销的地级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因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得名,下辖庐江、无为、和县、含山四县和居巢区。
为理顺巢湖管理体制,专门成立了巢湖管理局,统一管理巢湖规划、水利、环保和巢湖流域主要控制设施管理事务。从8月22日起,安徽省将全面启动行政区划调整的对接实施工作,计划9月10日前基本完成人员安置等主要工作。

历史地理
安徽建省
安徽于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由原江南省分治安徽,江苏两省),从原江南省的安庆府、徽州府各取两个首字,简称为“安徽”,首府定于安庆府,安徽地名由此出。又因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而“皖”为“美好”之意,故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象征着江淮大地永世美好而繁盛。
顺治二年(1645年),清设江南省,置江南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驻江宁府,右布政使驻苏州府。今安徽境内所属府、州、县隶属左布政司,右布政司管辖今江苏。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司为安徽布政司,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7府及滁州、和州、广德3直隶州,从此安徽省正式建立,与江苏省分治。
文化地理分区 秀色江南、徽风皖韵安徽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多元。由于历史地理因素导致安徽全省分为若干不同的文化区域。皖西南地区,以安庆市(古时称宜城)为中心,属于古皖文化发源地。皖东地区(滁州、马鞍山、芜湖)由于历史地理因素属于淮扬(即淮左)、西吴文化区、南京都市圈成员。皖中地区(合肥、六安)属于江淮文化淮右区。皖南地区则是江南吴越文化和浙、赣文化的相互融合,徽州(黄山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文化和浙江文化有一定的联系,故今天的浙江文化与之相类似。皖北(宿州、阜阳、亳州、淮南、淮北、蚌埠等)地区由于历史上是北方人南迁的聚居区,文化上保留了古淮河文化,同时又融入了中原文化和齐鲁文化。
正是基于多元的文化,形成了安徽丰富繁荣的文化资源,和渊远流长的灿烂历史。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安徽这片江淮大地上,团结努力,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创造了安徽繁荣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灿烂文化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在蚌埠市禹会区发现的禹墟距今约4000年,乃是中华封建历史的开端。产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两大支柱。春秋战国时代的吴越文化和楚文化都在安徽大地上熠熠生辉。新安江流域的徽州文化是安徽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化流派,有力地诠释了儒家文化与经商之道的结合真谛,开创了“儒商”典范。徽商纵横华夏,徽州文化更是广播万里。徽州培养出的状元、进士更是数不胜数。如今,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当代中国三大地方学。长江流域的安庆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浑厚的底蕴,安庆文化博大包容、深沉细腻,桐城派可以说是安庆文化在明清时期的一个不小的结晶,安庆文化是长江中下游一朵美丽的奇葩。安徽的戏剧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徽剧(发源于安徽徽州、池州与当涂,发展于安庆石牌)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黄梅戏(发源于安徽安庆-湖北黄梅一带的长江流域)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扬剧和越剧在安徽大地上也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和发展。

建置沿革

区域/朝代 淮河以北 江淮之间 长江以南
西周 宋国、蔡国、徐国 吴国、六国、舒国 吴国
东周 宋国、楚国 越国、楚国 越国、楚国
秦 泗水郡、陈郡、砀郡 九江郡 九江郡、庐江郡、彰郡
西汉 沛郡、豫州、徐州 扬州 扬州
东汉 沛郡、豫州、徐州 扬州 扬州
三国 曹魏豫州、沛国、徐州、扬州 魏国扬州、吴国扬州 吴国扬州
西晋 沛国、豫州、徐州 扬州 扬州、东扬州
东晋、十六国 后赵、前秦 东晋 东晋
南北朝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南朝宋 南朝宋、齐、梁、北周 南朝宋、齐、梁、陈
隋 汝阴郡、谯郡 钟离郡、江都郡、历阳郡、庐江郡、同安郡 丹阳郡、宣城郡、新安郡
唐 河南道 淮南道 江南西道、江南东道
五代十国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吴国、南唐国、后周 吴国、南唐国
北宋 京西北路 淮南路(后分淮南西路、淮南东路) 江南路、江南东路
金、南宋 金朝南京路 南宋淮南西路、淮南东路 南宋江南东路
元 河南江北行省 河南江北行省 江浙行省
明 南京(南直隶) 南京(南直隶) 南京(南直隶)
清(含太平天国) 江南省,安徽省 江南省,安徽省 江南省,安徽省
中华民国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皖北行署,安徽省 皖北行署,安徽省 皖南行署,安徽省

交通地理
公路
安徽交通发达,水网密布,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公路客车营运班线14857条,其中跨省班线1714条,跨区班线2567条,总营运里程271.692万公里。高速公路客运异军突起,零担和大件、集装箱货运满足了不同的运输需求。以合肥为中心,城市为枢纽,内联乡村,外联省际的客货运输网络初步形成。集装箱货运量逐年增长,大件运输生产初具规模。自1986年以来,累计投资18791万元,建成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蚌埠、淮南、滁州等地市级汽车客运站14个,建成天长、桐城、繁昌等65个县级汽车客运站,建成货运站20个和社会公用型汽车站65个。使旅客乘车环境、运输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芜湖长江大桥铁路运输
主要铁路线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青阜线、阜淮线、淮南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宁铜线、沪蓉线、铜九铁路、合九铁路等等。
高铁线路
主要有: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速铁路、宁安城际铁路、郑徐客运专线、合安城际(规划中)、合福客运专线、合蚌客运专线、商杭客运专线(规划中)、六安—安庆—景德镇铁路(规划中)、合武高铁等。其中,京沪高铁与合蚌客运专线、合福铁路组成京福快速通道;沪宁、合宁、合武共同组成了沪蓉快速通道的一部分。
高铁站
(含在建及规划中) 安庆长江大桥水路运输
淮河流域 长江流域
一级港口:蚌埠港、淮南港、阜阳港 一级港口:芜湖港、马鞍山港、安庆港
二级港口:凤阳港、凤台港、利辛港 二级港口:铜陵港
三级港口:怀远港、五河港、寿县港 三级港口:池州港
民航运输

合肥骆岗国际机场 安庆天柱山机场 黄山国际机场 阜阳西关机场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在建) 池州九华山机场(在建) 蚌埠机场(军用) 芜湖湾里机场(军用)
管道运输
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西气东输主管道安徽段,同步建设省内支线管道,

山水醉城,皖东中心-滁州(13张)实现安徽省管道运输“零”的突破。根据安庆石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南京—安庆输油管道的前期工作。交通枢纽重点建设水路枢纽芜湖市马鞍山市安庆市蚌埠市铜陵市淮南市阜阳市重点建设铁路枢纽蚌埠市合肥市阜阳市安庆市芜湖市铜陵市重点建设公路枢纽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安庆市滁州市铜陵市阜阳市

5. 安徽民俗文化有几大区域,各自特征是什么

从自然地理环境说,安徽地区位于华东的西北部,兼跨长江、淮河流域,平原、丘陵、山地俱全,河流、湖泊交错其中。全省共分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大别山山地、皖中平原、皖南低山丘陵五大自然区。在这些自然区中,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其中差别最大的,则是淮北与皖中、皖南等地。就自然地理说,淮北一带,千里平川,一望无际,多为旱地,盛产小麦、杂粮;皖西、皖中、皖南一带,地形复杂,有丘陵、平原、山地、河湖,多水田,以产水稻为主。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和物产的差别,给当地民俗产生一定的影响。从人文地理方面说,安徽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淮北、淮南等地属楚文化流行范围,皖南等地属吴文化范围,这些也给当时当地的民俗以影响,这些民俗也成为楚、吴文化的组成部分。至今安徽地区的民俗活动某些方面还保留了楚、吴文化(民俗)的遗风,如尚红色、崇鬼、拜虎以及少数男性的纹身(在手臂及胸部刺彩色龙形及字迹)等。
由于安徽地跨长江和淮河,地区的差异和交通状况的不同,所以南北民俗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淮北多为中原官话;口味咸中带辣,汤汁口重色浓,惯用香菜佐味和配色;“席上无酒不进餐”,喝酒猜拳行令,择筷打杠习以成风。因地近黄淮,灾害频繁,住居简朴,衣着朴素(老人爱穿黑、白、蓝三色),民风剽悍,“即使走险,也群起响应”,因而多出英雄人物,诚如梁启超所说:“淮河流域,阳开阴合,为我国数千年来政治史的中心,其代产英雄,龙跳虎卧,为吾国数千年人物史的代表。”
而江淮地区,多为江淮官话;传统膳用沿江菜系(扬州菜),口味偏甜主鲜;但自清末“两湖”等移民的到来,既形成许多“方言岛”,又造成辣味东移现象,未冲击地区仍然是“晨行茶肆,食喜鲜甜”(如天长等地);民风淳厚,言必包公余公(宋包拯、元余阙);逢年过节,生老嫁娶,待客择居,更是古今参半,各取所需。
处于万山丛中的皖南山区,交通不便,方言支派较多,仅徽州一地而言,虽多说徽州话,但“同山不同音,问路带翻译”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村落仍然保存唐、宋古音古俗,有“中国古音活化石”之称。宗族深薮,崇尚儒风,“养子不读书,似如养圈猪”,已成为家规族训,所以千百年来,“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他们所走之路是:学—官—商,或学—商—官。所以自宋以后,有“天下文人半徽州”之说。由于商业的繁荣,以及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这里又创造了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的徽菜,闻名遐迩的徽剧,精美绝伦的徽州“三雕”(砖、石、木)艺术等成就,所以民俗尚文

6. 江西和安徽的人文地理详细点谢谢

江西的人文
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赣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奥义为:“文、章、节、义”。可以说自古以来文章与节义并重,不仅是对赣文化主体精神的评判之一,而且是江西人士遵循的人生信条和追求目标。
在宋代以前,江西所出人才并不突出,除陶渊明之外几乎举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后期迅速崛起并完全取代了河南作为文化中心的位置(单就诗家而言,唐时“唐诗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时,则转而为“宋诗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韩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欧王苏黄”,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并且一直保持到明代中前期。况且宋朝是华夏文化的造极之世,宋明时期又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第二个诸子百家时代,江西文化人无疑是其中的主角。两宋时期,众多文化巨子从江右喷薄而出,叱咤风云,开宗立派,引领潮流,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李觏、曾巩、王安石、黄庭坚、陆九渊、杨万里、姜夔、周必大、文天祥等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也无疑是江西人文辉煌灿烂、如日中天的极盛之期,并且为华夏文化之登峰造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对中华文化的进程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元代至明初,江西文人承宋代之余烈,在正统的文化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仍然首屈一指,之后也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运行。元代以来江西所产的著名文化名人有马端临、虞集、揭傒斯、刘时中、吴澄、罗钦顺、解缙、魏良辅、汤显祖、宋应星、王猷定、魏禧、朱耷、蒋士铨、陈三立、文廷式、李瑞清、陈寅恪、萧公权、傅抱石、梅汝璈、程懋筠、胡先骕、黄秋园、古龙、公刘等等,亦可称得上超超玄箸矣!这样一个在中国文化极盛之期取得最高成就的省份应该占据其中之一席。
赣派学术与文化:
江西产生,并直接以江西或其古称江右、豫章命名的文化流派:
【江西心学】,是由南宋理学家陆九渊创始,因其为江西人,故称为江西心学,它是我国思想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这个哲学体系,后来被王守仁加以扩充和发挥,便推向了高峰。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发生过重大作用。至明代又有“王门七派”,七派里有三大派的影响最大,江右派,王畿派,王艮的泰州学派,而江右派,恪守师说,保持王学的基本观点,故也称王学正统派 。
【江西诗派】,吕本中于崇宁元年(1102)至二年之间,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选入黄庭坚、陈师道等25人之诗,因“其源流皆出豫章”,称江西诗派。元初方回以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一祖三宗。诗派中人论诗反对西昆体,师法唐杜甫、韩愈、孟郊,强调效法活脱,崇尚工力,注重琢磨,但要求“无一字无来历”,提倡“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之法。至清末同光体又分三大支派,赣派即其中之一派,以陈三立为魁首,学韩愈、黄庭坚,直接继承宋代江西派,后继者夏敬观、华焯、胡朝梁、王瀣、王易、王浩等,或出入于梅尧臣、陈师道诸家。
【江西词派】,五代南唐冯延巳、宋初晏殊、欧阳修的词打破了从晚唐到五代前期以花间派为代表的香艳熟软、无深意寄托的词风,赋词以较深邃的思想蕴含和更诚挚的情感寄托;在艺术上引入诗歌的比兴手法,并从民歌中汲取养料,对宋词日后的繁荣昌盛起到开先河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流派,这就是以二晏一欧为骨干的北宋江西词派 另有:宋末元初以刘辰翁为翘楚的江西词派,厉鹗绝句言:送春苦语刘须溪,吟到壶秋句绝奇,不读凤林书院体,岂知词派有江西?
【江右诗派】,明初江西派,代表人物为刘崧(江西泰和人),标榜唐音,实际对他影响最深是乡先贤虞集、范德机,揭傒斯等。而后来的台阁体又是江西派的直接产物。《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刘崧“大底以清和婉约之音,提导后进,迨杨士奇等嗣起,复变为台阁博大之体。”作为台阁体创始者的杨士奇历任四朝内阁大臣,为太平时期宰相。江西平易自然的诗风正宜于奉敕颂圣、歌咏升平之作。因此钱谦益说:“江西之派,中降而归东里,步趋台阁,其流世界冗卑而不振。”
【豫章社】,“明之末年,中原云扰,而江以南文社乃极盛.其最著者:艾南英倡豫章社,衍归有光等之说而畅其流”(见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他们反对前、后“七子”,推崇“唐宋派”归有光。豫章社中有陈、艾、章、罗四大家之说,他们还致力于八股文的写作,与继起江苏金坛周钟、太仓张溥之"金沙派"、"娄东派",相互争夺海内制义范式的领导权。
【江西画派】简称“江西派”,又称“西江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以清初画家罗牧为代表。罗牧系宁都(今属江西)人,居南昌(今属江西),画山水初得魏石床传授,后学黄公望,笔意空灵,在江淮地区颇有学之者。
【赣剧】
赣剧是江西的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剧种。它有俗称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这两派于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改名为赣剧。赣剧起源于明代的弋阳腔。
赣剧的腔调计有〔高腔〕、〔二凡〕、〔西皮〕、〔文南词〕、〔秦腔〕、〔老拨子〕、〔浙调〕、〔浦江调〕、〔昆曲〕、〔梆子〕等。
解放后整理改编的弋阳腔剧目有《珍珠记》、《尉迟恭》、《张三借靴》、《送衣哭城》等;青阳腔戏《双拜月》、《百花赠剑》;弹腔戏《梁祝姻缘》、《借女冲喜》、《白蛇传》、《装疯骂殿》、《孟姜女》等;昆腔戏《悟空借扇》、《相梁刺梁》等。弋阳腔戏尚有根据史籍改编的《西域行》,根据汤显祖《牡丹亭》改编的《还魂记》;青阳腔戏有改编的《西厢记》上、下集等等。创作的现代戏有《一群穆桂英》、《红色宣传员》、《奇袭边平》、《盗种》、《铁肩红心》、《祭碑出征》等等。其中《珍珠记》、《还魂记》拍成舞台艺术片;《借女冲喜》摄为连环画。石凌鹤董解元、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被誉为“石西厢”。

7. 安庆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曾经出现过那些有影响的人物

庆,皖西南中心城市,安徽省“皖江开发”的重点城市之一,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之乡,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以石油化工、轻纺食品、建筑材料、机械电子为四大支柱工业。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自公元1217年建城至今,安庆已有782年历史。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建国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
1.基本市情
1.1 区位交通
安庆市位于北纬29°47’-31°17’、东经115°46’-117°44’,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靠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安庆位于宁汉长江黄金水道之要津,是连接武汉和南京两大经济圈的中心纽带城市。历来是长江中下游及其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 因为军事战略如此重要和张英、张廷玉父子的极力举荐,所以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重要地位,曾一度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这四个沿江城市并列为中国“长江五虎”城市。 安庆是安徽省“皖江开发”的重点工业城市之一,长江十大港口城市,是国家一级口岸,可常年通航5000吨级货轮和万吨油轮;公路方面,安庆是中国东西向的景观大道318国道(出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与南北向大道206国道的交汇处,有多条高速公路在此汇合,同时建有安庆长江大桥。铁路方面,合九铁路贯穿境内5县(市),与大京九铁路相连。随着宁安城际建设的加速,合安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安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距离,将会被极大地拉近。增强了安庆与长三角地区各大城市之间的军事防御和经济联系。届时,通过陆路、铁路交通,安庆到南京仅需2个小时,到上海仅需4个小时。民航方面,安庆天柱山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航线。
1.2 人文历史
安庆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薛家岗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应该建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了血腥镇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并又“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支枪,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并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试举起“新文化”的旗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十四年(1908年)先后发生在安庆的徐锡麟巡警学堂起义和熊成基炮马营起义,接连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在安庆成为安徽省历史上第一个省会省市后,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作为省会配套设施诞生在这里。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近三百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佛教领袖赵朴初、道教领袖陈撄宁、“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将军外交家”黄镇、“杂技皇后”夏菊花、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影响中国、闻名世界的杰出人物的故乡。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1.3 生态环境
安庆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是国家园林城市。安庆城北枕龙山,南临长江,西依皖河,东接石塘、破罡诸湖,狮子山、凤凰山、菱湖、秦潭湖等镶嵌其间,整个就像是一座大园林。城北的大龙山—石塘湖风景区,山景、水景、石景、树景、洞景融为一体,别具特色;城西的陈独秀陵园,林郁山静,幽雅肃穆,令人叹止;城南沿江岸建设的外滩公园、桥头公园绵延近十公里,形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城内的“世太史第”、“探花第”、“太平天国英王府”等古建筑,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貌;特别是历史悠久的菱湖公园与近年建设的莲湖公园、皖江公园、菱湖风景区已连成一片,总面积近五平方公里,堪与杭州西湖媲美;建设在景区内的文化广场、黄梅戏艺术中心、邓石如碑馆、黄梅阁、血衣亭、日本樱花园、徽派盆景园、黄镇纪念馆和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建筑物,以及程长庚、邓石如、严凤英、邓稼先、陈延年等塑像,增添了一层文化的氛围。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8.26%,绿地率达35.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03平方米。但是,由于过去实行“牺牲环境要经济利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安庆整体生态环境每况愈下。比如说安庆的花亭大沟周边环境就很不好!
1.4 自然灾害
安庆防洪同马大堤
安庆是全省旱涝灾害的次频繁地区(仅次于阜阳和正阳关)。以某一旬出现旱为旱旬、出现涝为涝旬,平均每年有8~10旬的时间非旱即涝,占全年时间的22~27%,有5旬时间是大涝或大旱。一年内旱涝相连的年份占70~95%左右。一年内既出现大涝又出现大旱的机遇较多,约3~4年一遇。旱涝季节分布,干旱以秋季最多,夏季次之,冬季又次之,春季最少。水涝主要集中于夏季,大致从4月下旬到6月下旬都是涝多于旱,尤以6月下旬大涝旬多出大旱旬1倍以上。7月中旬后梅雨结束,旱明显多于涝。
1.5 现任主要领导
现任中国共产党安庆市委员会书记、安庆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安庆军分区党组书记:朱读稳 现任安庆市人民政府市长:肖超英
1.6 城市竞争力
目前,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统计,安庆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安徽省居第6位。列于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蚌埠之后。
1.7 城市发展
早在中华民国时期,著名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大纲》就提出了大力建设安徽安庆市,并跨江发展建设双联市,形成规模与武汉、南京大略的城市,形成强大辐射,带动皖南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李鹏、朱镕基、回良玉、吴仪等先后视察安庆,他们对安庆的经济发展十分关心。但由于受到自然灾害频发、市民经济创新能力不强、省会迁移而沦为地级市、目前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重新明确了安庆的定位,是全省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三大产业集团之一、六大交通枢纽之一,打造带动皖西南、辐射皖赣鄂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安庆的发展,不仅纳入皖江城市带中的重要一轴,也纳入到面向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不过,现在安庆经济在全省较为偏后,与规划目标相差稍远,故实现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未来的安庆(大约10年以后),将逐步建成一个辐射皖鄂赣三省的产业布局齐全的跨江大城市。
1.8安庆方言
由于安庆地区地理位置处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带。因此,安庆地区方言存在地域的多样性。安庆区内方言既含有“楚语”、“赣语”、“江淮方言”的某些特征,同时又掺杂各种方言而汇成地区独有的地方色彩。
编辑本段2.人文地理
2.1 名称由来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潜山县有天柱山,是大别山脉的最高山,也叫万尖山,古时候是皖国,皖伯大夫的封地,天柱山也叫皖山(皖公山)。汉武帝南巡封禅天柱山,称之为南岳,旧称衡山。山下的河流叫皖河(皖水、潜水),注入长江(皖江)。山下之城,叫皖城。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2.2 建置沿革
安庆府城古地图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古皖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 庆元元年(1195年)“ 以南宋宁宗皇帝潜邸,升舒州为安庆府"(治所今潜山古皖城),又作府名。安庆古名“盛唐”,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此,“作盛唐之歌"。今安庆城区登云坡即为盛唐山故址所在,山下临江为盛唐湾古渡口。相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别名“宜城”。 安庆城始建于南宋时期。嘉定十年(1217年)知府黄干考虑南宋边疆安全,为了阻止金军从水路进攻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市)建“城安庆以备战守";后因战乱,安庆府于端平二年(1235)移治罗刹洲、杨槎洲;及至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复筑宜城为新安庆府”治(今安庆市),并迁怀宁县治附郭。从此,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作城镇地名,并与行政区名称(府、道、专区等)相一致,沿用至今。 安庆建城以后直至清末,均为安庆府治和怀宁县治,民国时期为专署驻地。明末以来的巡抚亦持节镇守于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同时又是安徽省省会(皖省省治)。新中国成立后,安庆单独建市,是皖西南(不包括桐城市)的中心城市。
2.3 1949年后城建大事记
1949年设安庆市,由安庆专署领导。1951年安庆市改由皖北行署直辖。1952年安庆市由省直辖。1960年安庆市委托安庆专署领导。1961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 1949年设安庆专区,属皖北行署区。安庆专署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驻晋熙镇)、岳西(驻衙前镇)、潜山(驻梅城镇)、桐城、桐庐(由桐城县析置,驻汤家沟)等8县。 1952年安庆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原池州专区所属铜陵、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至德(驻秋浦)、东流等5县划入安庆专区。辖13县。 1958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原由省直辖的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辖1市、12县。 1959年东流、至德2县合并为东至县(驻尧度镇)。辖1市、11县。 1961年安庆、铜陵2市改由省直辖。 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将铜陵、贵池、青阳、东至4县划归池州专区。辖1市、8县。 1970年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地区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桐城、枞阳、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潜山(驻梅城镇)等8县。 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安庆地区辖8县。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庆地区,所属的桐城县、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划归安庆市。 1996年8月2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6]59号)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由安庆市代管。 2005年5月13日,国务院(国函[2005]38号)批准调整安庆市部分行政区划:安庆市郊区更名为安庆市宜秀区,将五横乡、大龙山镇和桐城市的罗岭镇划归宜秀区管辖。
编辑本段3.行政区划
3.1 市辖区
市辖区名 面积(k㎡)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下辖街道办事处 下辖乡镇
迎江区 207 24.42 246003 宜城路、新河路、华中路、人民路、孝肃路、建设路 老峰、龙狮、长风、新洲
大观区 204 29.56 246004 德宽路、玉琳路、龙山路、菱湖、集贤路、石化路、花亭路 海口、十里铺、山口、皖河农场
宜秀区 410 19.06 246003 大桥、菱北 杨桥、大龙山、罗岭、白泽湖、五横

3.2 县
县名 面积(k㎡)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下辖镇 下辖乡 政府驻地
怀宁 645 40 246121 高河、月山、平山、三桥、小市、黄墩、黄龙、公岭、马庙、金拱、茶岭、洪镇、江镇(中国包子之乡)、石牌 雷埠、清河、秀山、凉亭、石镜 高河
枞阳 1808 96.21 246700 枞阳、藕山、老洲、周潭、陈瑶湖、横埠、项铺、汤沟、钱桥、麒麟、义津、官埠桥、浮山 铁铜、凤仪、长沙、钱铺、白梅、白湖、金社、会宫、雨坛 枞阳镇
潜山 1686 57.21 246300 梅城、王河、源潭、余井、黄泥、槎水、官庄、水吼、黄柏、黄铺、天柱山 油坝、痘姆、塔畈、五庙、龙潭 梅城
太湖 2031 55.83 246400 晋熙、徐桥、新仓、小池、寺前、天华、牛镇、弥陀、北中、百里 大石、城西、江塘、汤泉、刘畈 晋熙
宿松 2394 80.28 246500 孚玉、复兴、汇口、许岭、下仓、二郎、破凉、凉亭、长铺 高岭、程岭、九姑、千岭、洲头、佐坝、北浴、陈汉、隘口、柳坪、趾凤、河塌、五里 孚玉
望江 1357 60.47 246200 华阳、杨湾、漳湖、赛口、高士、鸦滩、长岭、太慈 雷池、凉泉 华阳
岳西 2398 39.86 246600 天堂、店前、来榜、菖蒲、头陀、白帽、温泉、响肠、河图、五河、主簿、冶溪、黄尾 毛尖山、莲云、青天、包家、古坊、田头、中关、石关、姚河、和平、巍岭 天堂

县级市
县级市名 面积(k㎡)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下辖街道办事处 下辖镇 政府驻地
桐城(并入合肥经济圈) 1572 74.48 231400 文昌、龙眠、龙腾 双港、新渡、金神、孔城、范岗、青草、吕亭、大关、唐湾、鲟鱼、嬉子湖、黄甲 文昌

编辑本段4.交通运输
沪渝高速(G50)、济广高速(G35)、合安高速(G4212)、京台高速(G3)等高速公路干线、105、206、318三条国道和合九铁路在市境交汇,已建成通车的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和建设中的安庆长江铁路大桥,跨江与建设中的宁安城际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安庆——景德镇高速公路连接。安庆天柱山机场先期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航线,目前又在扩建之中。安庆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安庆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沟通三省并连接上海、武汉两大经济区的纽带,是3000吨级海轮入江的终点港口。
编辑本段5.经济发展
5.1 概述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安庆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加工业基地,又被省列为皖江开发的重点开放城市之一,社会经济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0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988亿元,财政收入达121亿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
元。农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工业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轻纺、建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涌现了安庆石化、华茂、环新、海螺、全力、鸿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基础教育成为品牌,文化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通讯和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安庆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出口商品达200多种。
5.2 地区生产总值
201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988.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23.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8.57亿元。
5.3 工业和建筑业
2010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55.9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8.6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75.4亿元;集体企业6.2亿元;股份制企业231.0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0.3亿元。重工业增加值222.9亿元;轻工业增加值145.7亿元。全市新产品产值72.7亿元。 全年石油加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59%。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63.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2%;原煤生产下降10.4%,发电量下降3.4%. 安庆最繁华的商业街——人民路
5.4 固定资产投资
2010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9.4亿元。 全年第一产业投资31.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408.4亿元;第三产业投资369.6亿元。在投资中,工业完成投资402.6亿元;制造业投资360.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43.5亿元;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等基础设施投资85.7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2.2亿元,商品房销售销售额85.1亿元。 “861”行动计划成效显着。全年共安排“861”行动计划续建、新开工项目171项,总投资规模2161.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14.3亿元。
5.5 国内贸易
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7亿元。分城乡看,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0.1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8.6亿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90.5亿元;餐饮业零售额43.4亿元;住宿业零售额4.8亿元。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建筑装潢材料类比上年增长27.5%,家用电器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7.1%,汽车类增长82.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3.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3.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3.5%。
5.6 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10全年进出口总额68093万美元。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家;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93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22255万美元。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160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755万美元,当年外派劳务人员104人。 全年接待海外游客4.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93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7.6亿元。
5.7 财政、金融
2010年全年全市财政收入为12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6亿元。全年财政支出161.2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为1156.0亿元。
5.8 经济开发园区
国家级安庆经济开发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省级开发园区:安徽安庆大观经济开发区、安徽枞阳经济开发区、安徽太湖经济开发区、安徽宿松工业园、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安徽望江经济开发区、安徽安庆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安徽桐城经济开发区、安徽怀宁经济开发区、安徽潜山经济开发区等。(石牌经济开发区申报之中。)
编辑本段6.文化艺术
6.1 京剧发源地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秋天,为庆祝乾隆帝八旬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安徽人)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徽戏戏 京剧鼻祖:程长庚
班,由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参加祝寿演出。这个徽班以唱二黄调为主,兼唱昆曲、吹腔、梆子等,是个诸腔并奏的戏班。北京的祝寿演出规模盛大,自西华门到西直门外高粱桥,每隔数十步设一戏台,南腔北调,四方之乐,荟萃争妍。或弦歌高唱,或抖扇舞衫,前面还没有歇下,后面又已开场叫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真是群戏荟萃,众艺争胜。在这场艺术竞赛当中,第一次进京的三庆徽班即崭露头角,引人瞩目。 三庆班进京,原本只为进宫祝寿演出而来。由于徽戏曲调优美,剧本通俗易懂,整个舞台演出新颖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故而受到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样,三庆班演完祝寿戏欲罢不能,就留在北京继续进行民间演出。三庆班的班主高朗亭是安徽安庆人,入京时才三十岁,演旦角,擅长二黄腔,技艺精湛。《目下看花记》称他:“体干丰厚,颜色老苍,一上氍毹,宛然巾帼,无分毫矫强。不必征歌,一颦一笑,一起一坐,描摹雌软神情,几乎化境”。因此三庆班在北京越演越火。徽班在进京演出的过程中又吸收了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表演技艺,使自己更加丰富,不久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剧种。三庆班进京获得成功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进入北京,并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徽班进京”。他们各有所长,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轴子指以连演整本大戏著称,曲子指擅长演唱昆曲,把子指以武戏取胜,孩子指以童伶见长。徽班进京开始了我国国剧――京剧的孕育期。 三庆班进京获得成功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进入北京,并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徽班进京”。 四大徽班各有所长,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轴子指以连演整本大戏著称,曲子指擅长演唱昆曲,把子指以武戏取胜,孩子指以童伶见长。 在捧旦之风十分火爆的京城,技艺不凡的高朗亭自然受宠。抵达北京后,他接替原三庆班班主余老四掌班,一做就是30多年,同时还担任了京师戏曲界行会组织“精忠庙”的会首,通过精忠庙对北京的戏班、戏园实行行政管理,他也成为梨园领袖。继高朗亭之后,程长庚、徐小香、杨月楼、刘赶三等人均任过此职。 至嘉庆初,徽班在北京戏曲舞台上已取得主导地位,据《梦华琐簿》记载:“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必以‘徽班’为主。下此则‘徽班’‘小班’‘西班’,相杂适均矣。” 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
6.2 地方戏剧——黄梅戏圣地
黄梅戏《天仙配》剧照
据宿松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廖理南先生考证,黄梅戏渊源于唐初的湖北黄梅县的采茶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代已经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戏曲。是安徽安庆市宿松县和湖北黄梅县一带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吟唱的一种曲调艺术形式。两县毗邻,有很长的边界线,很多东西是无法分开的。历史上不少时候两县曾属同一行政区域。就是共产党创建初期,两县还属同一个党支部。廖理南先生通过查阅《中国戏曲志》、《黄梅县志》、《宿松县志》等文献资料发现,在黄梅戏发展史上,宿松有十几项第一。如:1、第一个专演黄梅采茶戏。从明代中叶开始,宿松人就于每年的三月初三,在松梅岭街上专演黄梅采茶戏;2、第一个将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清代道光年间,当地人把《送香茶》、《西楼会》等十几个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3、第一个进行“官方公演”。宿松于1853年将黄梅戏由草野请进官方的县城公演,比《黄梅县志》记载的“黄梅戏1934年进黄梅县公演”早81年;4、第一个正式把流行于民间的黄梅采茶歌定名为黄梅戏,1921年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记载了“黄梅戏”这个名称。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 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严风英是黄梅戏著名演员,真正唱活黄梅戏,代表作《天仙配》、《女驸马》等。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江淮官话。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有时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字数可压缩或增扩,曲调则常使用垛句。花腔小戏的唱词灵活多变,有三至七字不等,中间常夹杂多种口语化无词意的字。句数不一定为偶数有时奇数句重复最后一句便成偶数。唱念方法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整本戏中用韵母念、官话唱,小戏说白则用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唱腔仍用官话唱。
http://ke..com/view/17885.htm

8. 安徽师范大学的人文地理怎么样

实力还不错,15年前就有人文地理的博士点了吧

9. 安庆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安庆,皖西南中心城市,安徽省“皖江开发”的重点城市之一,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之乡,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以石油化工、轻纺食品、建筑材料、机械电子为四大支柱工业.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自公元1217年建城至今,安庆已有782年历史.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建国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
1.基本市情
1.1 区位交通
安庆市位于北纬29°47’-31°17’、东经115°46’-117°44’,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靠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安庆位于宁汉长江黄金水道之要津,是连接武汉和南京两大经济圈的中心纽带城市.历来是长江中下游及其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 因为军事战略如此重要和张英、张廷玉父子的极力举荐,所以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重要地位,曾一度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这四个沿江城市并列为中国“长江五虎”城市. 安庆是安徽省“皖江开发”的重点工业城市之一,长江十大港口城市,是国家一级口岸,可常年通航5000吨级货轮和万吨油轮;公路方面,安庆是中国东西向的景观大道318国道(出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与南北向大道206国道的交汇处,有多条高速公路在此汇合,同时建有安庆长江大桥.铁路方面,合九铁路贯穿境内5县(市),与大京九铁路相连.随着宁安城际建设的加速,合安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安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距离,将会被极大地拉近.增强了安庆与长三角地区各大城市之间的军事防御和经济联系.届时,通过陆路、铁路交通,安庆到南京仅需2个小时,到上海仅需4个小时.民航方面,安庆天柱山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航线.
1.2 人文历史
安庆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薛家岗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应该建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了血腥镇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并又“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支枪,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并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试举起“新文化”的旗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十四年(1908年)先后发生在安庆的徐锡麟巡警学堂起义和熊成基炮马营起义,接连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在安庆成为安徽省历史上第一个省会省市后,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作为省会配套设施诞生在这里.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近三百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佛教领袖赵朴初、道教领袖陈撄宁、“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将军外交家”黄镇、“杂技皇后”夏菊花、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影响中国、闻名世界的杰出人物的故乡.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1.3 生态环境
安庆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是国家园林城市.安庆城北枕龙山,南临长江,西依皖河,东接石塘、破罡诸湖,狮子山、凤凰山、菱湖、秦潭湖等镶嵌其间,整个就像是一座大园林.城北的大龙山—石塘湖风景区,山景、水景、石景、树景、洞景融为一体,别具特色;城西的陈独秀陵园,林郁山静,幽雅肃穆,令人叹止;城南沿江岸建设的外滩公园、桥头公园绵延近十公里,形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城内的“世太史第”、“探花第”、“太平天国英王府”等古建筑,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貌;特别是历史悠久的菱湖公园与近年建设的莲湖公园、皖江公园、菱湖风景区已连成一片,总面积近五平方公里,堪与杭州西湖媲美;建设在景区内的文化广场、黄梅戏艺术中心、邓石如碑馆、黄梅阁、血衣亭、日本樱花园、徽派盆景园、黄镇纪念馆和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建筑物,以及程长庚、邓石如、严凤英、邓稼先、陈延年等塑像,增添了一层文化的氛围.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8.26%,绿地率达35.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03平方米.但是,由于过去实行“牺牲环境要经济利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安庆整体生态环境每况愈下.比如说安庆的花亭大沟周边环境就很不好!
1.4 自然灾害
安庆防洪同马大堤
安庆是全省旱涝灾害的次频繁地区(仅次于阜阳和正阳关).以某一旬出现旱为旱旬、出现涝为涝旬,平均每年有8~10旬的时间非旱即涝,占全年时间的22~27%,有5旬时间是大涝或大旱.一年内旱涝相连的年份占70~95%左右.一年内既出现大涝又出现大旱的机遇较多,约3~4年一遇.旱涝季节分布,干旱以秋季最多,夏季次之,冬季又次之,春季最少.水涝主要集中于夏季,大致从4月下旬到6月下旬都是涝多于旱,尤以6月下旬大涝旬多出大旱旬1倍以上.7月中旬后梅雨结束,旱明显多于涝.
1.5 现任主要领导
现任中国共产党安庆市委员会书记、安庆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安庆军分区党组书记:朱读稳 现任安庆市人民政府市长:肖超英
1.6 城市竞争力
目前,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统计,安庆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安徽省居第6位.列于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蚌埠之后.
1.7 城市发展
早在中华民国时期,著名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大纲》就提出了大力建设安徽安庆市,并跨江发展建设双联市,形成规模与武汉、南京大略的城市,形成强大辐射,带动皖南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李鹏、朱镕基、回良玉、吴仪等先后视察安庆,他们对安庆的经济发展十分关心.但由于受到自然灾害频发、市民经济创新能力不强、省会迁移而沦为地级市、目前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重新明确了安庆的定位,是全省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三大产业集团之一、六大交通枢纽之一,打造带动皖西南、辐射皖赣鄂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安庆的发展,不仅纳入皖江城市带中的重要一轴,也纳入到面向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不过,现在安庆经济在全省较为偏后,与规划目标相差稍远,故实现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未来的安庆(大约10年以后),将逐步建成一个辐射皖鄂赣三省的产业布局齐全的跨江大城市.
1.8安庆方言
由于安庆地区地理位置处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带.因此,安庆地区方言存在地域的多样性.安庆区内方言既含有“楚语”、“赣语”、“江淮方言”的某些特征,同时又掺杂各种方言而汇成地区独有的地方色彩.
编辑本段2.人文地理
2.1 名称由来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潜山县有天柱山,是大别山脉的最高山,也叫万尖山,古时候是皖国,皖伯大夫的封地,天柱山也叫皖山(皖公山).汉武帝南巡封禅天柱山,称之为南岳,旧称衡山.山下的河流叫皖河(皖水、潜水),注入长江(皖江).山下之城,叫皖城.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2.2 建置沿革
安庆府城古地图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古皖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 庆元元年(1195年)“ 以南宋宁宗皇帝潜邸,升舒州为安庆府"(治所今潜山古皖城),又作府名.安庆古名“盛唐”,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此,“作盛唐之歌".今安庆城区登云坡即为盛唐山故址所在,山下临江为盛唐湾古渡口.相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别名“宜城”. 安庆城始建于南宋时期.嘉定十年(1217年)知府黄干考虑南宋边疆安全,为了阻止金军从水路进攻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市)建“城安庆以备战守";后因战乱,安庆府于端平二年(1235)移治罗刹洲、杨槎洲;及至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复筑宜城为新安庆府”治(今安庆市),并迁怀宁县治附郭.从此,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作城镇地名,并与行政区名称(府、道、专区等)相一致,沿用至今. 安庆建城以后直至清末,均为安庆府治和怀宁县治,民国时期为专署驻地.明末以来的巡抚亦持节镇守于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同时又是安徽省省会(皖省省治).新中国成立后,安庆单独建市,是皖西南(不包括桐城市)的中心城市.
2.3 1949年后城建大事记
1949年设安庆市,由安庆专署领导.1951年安庆市改由皖北行署直辖.1952年安庆市由省直辖.1960年安庆市委托安庆专署领导.1961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 1949年设安庆专区,属皖北行署区.安庆专署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驻晋熙镇)、岳西(驻衙前镇)、潜山(驻梅城镇)、桐城、桐庐(由桐城县析置,驻汤家沟)等8县. 1952年安庆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原池州专区所属铜陵、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至德(驻秋浦)、东流等5县划入安庆专区.辖13县. 1958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原由省直辖的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辖1市、12县. 1959年东流、至德2县合并为东至县(驻尧度镇).辖1市、11县. 1961年安庆、铜陵2市改由省直辖. 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将铜陵、贵池、青阳、东至4县划归池州专区.辖1市、8县. 1970年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地区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桐城、枞阳、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潜山(驻梅城镇)等8县. 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安庆地区辖8县.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庆地区,所属的桐城县、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划归安庆市. 1996年8月2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6]59号)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由安庆市代管. 2005年5月13日,国务院(国函[2005]38号)批准调整安庆市部分行政区划:安庆市郊区更名为安庆市宜秀区,将五横乡、大龙山镇和桐城市的罗岭镇划归宜秀区管辖.
编辑本段3.行政区划
3.1 市辖区
市辖区名 面积(k㎡)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下辖街道办事处 下辖乡镇
迎江区 207 24.42 246003 宜城路、新河路、华中路、人民路、孝肃路、建设路 老峰、龙狮、长风、新洲
大观区 204 29.56 246004 德宽路、玉琳路、龙山路、菱湖、集贤路、石化路、花亭路 海口、十里铺、山口、皖河农场
宜秀区 410 19.06 246003 大桥、菱北 杨桥、大龙山、罗岭、白泽湖、五横
3.2 县
县名 面积(k㎡)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下辖镇 下辖乡 政府驻地
怀宁 645 40 246121 高河、月山、平山、三桥、小市、黄墩、黄龙、公岭、马庙、金拱、茶岭、洪镇、江镇(中国包子之乡)、石牌 雷埠、清河、秀山、凉亭、石镜 高河
枞阳 1808 96.21 246700 枞阳、藕山、老洲、周潭、陈瑶湖、横埠、项铺、汤沟、钱桥、麒麟、义津、官埠桥、浮山 铁铜、凤仪、长沙、钱铺、白梅、白湖、金社、会宫、雨坛 枞阳镇
潜山 1686 57.21 246300 梅城、王河、源潭、余井、黄泥、槎水、官庄、水吼、黄柏、黄铺、天柱山 油坝、痘姆、塔畈、五庙、龙潭 梅城
太湖 2031 55.83 246400 晋熙、徐桥、新仓、小池、寺前、天华、牛镇、弥陀、北中、百里 大石、城西、江塘、汤泉、刘畈 晋熙
宿松 2394 80.28 246500 孚玉、复兴、汇口、许岭、下仓、二郎、破凉、凉亭、长铺 高岭、程岭、九姑、千岭、洲头、佐坝、北浴、陈汉、隘口、柳坪、趾凤、河塌、五里 孚玉
望江 1357 60.47 246200 华阳、杨湾、漳湖、赛口、高士、鸦滩、长岭、太慈 雷池、凉泉 华阳
岳西 2398 39.86 246600 天堂、店前、来榜、菖蒲、头陀、白帽、温泉、响肠、河图、五河、主簿、冶溪、黄尾 毛尖山、莲云、青天、包家、古坊、田头、中关、石关、姚河、和平、巍岭 天堂
县级市
县级市名 面积(k㎡)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下辖街道办事处 下辖镇 政府驻地
桐城(并入合肥经济圈) 1572 74.48 231400 文昌、龙眠、龙腾 双港、新渡、金神、孔城、范岗、青草、吕亭、大关、唐湾、鲟鱼、嬉子湖、黄甲 文昌
编辑本段4.交通运输
沪渝高速(G50)、济广高速(G35)、合安高速(G4212)、京台高速(G3)等高速公路干线、105、206、318三条国道和合九铁路在市境交汇,已建成通车的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和建设中的安庆长江铁路大桥,跨江与建设中的宁安城际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安庆——景德镇高速公路连接.安庆天柱山机场先期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航线,目前又在扩建之中.安庆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安庆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沟通三省并连接上海、武汉两大经济区的纽带,是3000吨级海轮入江的终点港口.
编辑本段5.经济发展
5.1 概述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安庆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加工业基地,又被省列为皖江开发的重点开放城市之一,社会经济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0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988亿元,财政收入达121亿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
元.农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工业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轻纺、建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涌现了安庆石化、华茂、环新、海螺、全力、鸿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基础教育成为品牌,文化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通讯和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安庆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出口商品达200多种.
5.2 地区生产总值
201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988.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23.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8.57亿元.
5.3 工业和建筑业
2010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55.9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8.6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75.4亿元;集体企业6.2亿元;股份制企业231.0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0.3亿元.重工业增加值222.9亿元;轻工业增加值145.7亿元.全市新产品产值72.7亿元. 全年石油加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59%.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63.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2%;原煤生产下降10.4%,发电量下降3.4%. 安庆最繁华的商业街——人民路
5.4 固定资产投资
2010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9.4亿元. 全年第一产业投资31.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408.4亿元;第三产业投资369.6亿元.在投资中,工业完成投资402.6亿元;制造业投资360.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43.5亿元;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等基础设施投资85.7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2.2亿元,商品房销售销售额85.1亿元. “861”行动计划成效显着.全年共安排“861”行动计划续建、新开工项目171项,总投资规模2161.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14.3亿元.
5.5 国内贸易
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7亿元.分城乡看,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0.1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8.6亿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90.5亿元;餐饮业零售额43.4亿元;住宿业零售额4.8亿元.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建筑装潢材料类比上年增长27.5%,家用电器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7.1%,汽车类增长82.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3.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3.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3.5%.
5.6 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10全年进出口总额68093万美元.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家;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93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22255万美元.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160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755万美元,当年外派劳务人员104人. 全年接待海外游客4.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93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7.6亿元.
5.7 财政、金融
2010年全年全市财政收入为12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6亿元.全年财政支出161.2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为1156.0亿元.
5.8 经济开发园区
国家级安庆经济开发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省级开发园区:安徽安庆大观经济开发区、安徽枞阳经济开发区、安徽太湖经济开发区、安徽宿松工业园、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安徽望江经济开发区、安徽安庆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安徽桐城经济开发区、安徽怀宁经济开发区、安徽潜山经济开发区等.(石牌经济开发区申报之中.)
编辑本段6.文化艺术
6.1 京剧发源地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秋天,为庆祝乾隆帝八旬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安徽人)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徽戏戏 京剧鼻祖:程长庚
班,由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参加祝寿演出.这个徽班以唱二黄调为主,兼唱昆曲、吹腔、梆子等,是个诸腔并奏的戏班.北京的祝寿演出规模盛大,自西华门到西直门外高粱桥,每隔数十步设一戏台,南腔北调,四方之乐,荟萃争妍.或弦歌高唱,或抖扇舞衫,前面还没有歇下,后面又已开场叫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真是群戏荟萃,众艺争胜.在这场艺术竞赛当中,第一次进京的三庆徽班即崭露头角,引人瞩目. 三庆班进京,原本只为进宫祝寿演出而来.由于徽戏曲调优美,剧本通俗易懂,整个舞台演出新颖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故而受到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样,三庆班演完祝寿戏欲罢不能,就留在北京继续进行民间演出.三庆班的班主高朗亭是安徽安庆人,入京时才三十岁,演旦角,擅长二黄腔,技艺精湛.《目下看花记》称他:“体干丰厚,颜色老苍,一上氍毹,宛然巾帼,无分毫矫强.不必征歌,一颦一笑,一起一坐,描摹雌软神情,几乎化境”.因此三庆班在北京越演越火.徽班在进京演出的过程中又吸收了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表演技艺,使自己更加丰富,不久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剧种.三庆班进京获得成功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进入北京,并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徽班进京”.他们各有所长,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轴子指以连演整本大戏著称,曲子指擅长演唱昆曲,把子指以武戏取胜,孩子指以童伶见长.徽班进京开始了我国国剧――京剧的孕育期. 三庆班进京获得成功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进入北京,并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徽班进京”. 四大徽班各有所长,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轴子指以连演整本大戏著称,曲子指擅长演唱昆曲,把子指以武戏取胜,孩子指以童伶见长. 在捧旦之风十分火爆的京城,技艺不凡的高朗亭自然受宠.抵达北京后,他接替原三庆班班主余老四掌班,一做就是30多年,同时还担任了京师戏曲界行会组织“精忠庙”的会首,通过精忠庙对北京的戏班、戏园实行行政管理,他也成为梨园领袖.继高朗亭之后,程长庚、徐小香、杨月楼、刘赶三等人均任过此职. 至嘉庆初,徽班在北京戏曲舞台上已取得主导地位,据《梦华琐簿》记载:“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必以‘徽班’为主.下此则‘徽班’‘小班’‘西班’,相杂适均矣.” 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
6.2 地方戏剧——黄梅戏圣地
黄梅戏《天仙配》剧照
据宿松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廖理南先生考证,黄梅戏渊源于唐初的湖北黄梅县的采茶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代已经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戏曲.是安徽安庆市宿松县和湖北黄梅县一带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吟唱的一种曲调艺术形式.两县毗邻,有很长的边界线,很多东西是无法分开的.历史上不少时候两县曾属同一行政区域.就是共产党创建初期,两县还属同一个党支部.廖理南先生通过查阅《中国戏曲志》、《黄梅县志》、《宿松县志》等文献资料发现,在黄梅戏发展史上,宿松有十几项第一.如:1、第一个专演黄梅采茶戏.从明代中叶开始,宿松人就于每年的三月初三,在松梅岭街上专演黄梅采茶戏;2、第一个将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清代道光年间,当地人把《送香茶》、《西楼会》等十几个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3、第一个进行“官方公演”.宿松于1853年将黄梅戏由草野请进官方的县城公演,比《黄梅县志》记载的“黄梅戏1934年进黄梅县公演”早81年;4、第一个正式把流行于民间的黄梅采茶歌定名为黄梅戏,1921年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记载了“黄梅戏”这个名称.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 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严风英是黄梅戏著名演员,真正唱活黄梅戏,代表作《天仙配》、《女驸马》等.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江淮官话.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有时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字数可压缩或增扩,曲调则常使用垛句.花腔小戏的唱词灵活多变,有三至七字不等,中间常夹杂多种口语化无词意的字.句数不一定为偶数有时奇数句重复最后一句便成偶数.唱念方法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整本戏中用韵母念、官话唱,小戏说白则用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唱腔仍用官话唱.

10. 合肥人文地理

首先你是哪里人?你的定位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是学生,就好好在学校呆着吧,刺激的娱乐场所不适合,如果你是90后非主流我就不多说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