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河流对地理环境影响

中国河流对地理环境影响

发布时间: 2021-03-06 09:08:07

Ⅰ 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

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原因较多,既有流水的机械冲击力,也有水的溶解作用,以及水中所携带砂石的磨蚀作用。通常,河流的上游或中游都从山区通过,这里水流湍急,河道断面较窄,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导致河床下蚀。正因为如此,河流的中上游经常会出现瀑布和峡谷。河流的下游通常位于平原,地势平缓,流速较慢。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河道外侧的水流流速较快,久而久之,对河道外侧形成强烈的侧蚀。侧蚀的结果使河道呈现出迷人的弯曲状,称为河曲。

河流的沉积作用:是指当河流的动能减小(流速,流量减小)或化学条件改变,降低了河流搬运力,致使搬运物沉积下来,或在河口处化学条件改变使得呈溶解状态搬运的物质发生沉淀。但主要的是河速降低,使机械搬运物发生沉积,一般在河流凸岸,或河流入湖、海处。

例如: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
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基本上任何河流在下游都会有沉积现象,尤其是一些较长的河流为甚。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是亚马逊平原,乃由亚马逊上游的泥沙堆积而成。而中国的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亦属这一地形。

Ⅱ 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下水补给中国地下水补给的分布地区也很广,除内蒙古、新疆部分干旱荒漠区的季节性河流及东南沿海丘陵区的季节性小河外,其它地区的河流均有地下水补给,而且不少河流是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地下水补给虽然与该地区的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但还与地质构造、下垫面情况及河床下切深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地下水补给的地区分布,不像雨水补给那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例如,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同样为500~600毫米,但华北平原上的河流宽而浅,地下水补给量不足10%。成为“悬河”的黄河下游,不仅完全得不到地下水补给,反而河水补给地下水。黄土高原上的河流,因黄土疏松,地下水丰富,河床下切又深,因此获得的地下水补给量可达50~60%,无定河的支流甚至高达80%以上。降水量多的东南沿海丘陵地区,因岩石透水性差,地下水贫乏,补给量不足10%,特别是下切较浅的小河,甚至全无地下水补给,成为降雨有水,雨停断流的暂时性河流。广西、云南、贵州及湖南西部的大片石灰岩分布区,地表多漏斗,地下多溶洞伏流,地下水补给极为丰富。青藏高原上,因有大量冰川堆积物,松散多孔隙,地下水丰富,补给量可达50~60%。中国西北内陆山地,因经历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岩石破碎,节理发育,蓄存着丰富的地下水,有些河流获得的地下水补给亦可达60%以上。
地下水的补给缓慢而稳定,补给河流的绝对量随季节变化不大,但在河水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较大。因夏半年的雨水和冰雪融水很多,相比之下地下水所占比重较小;而在冬季,其它形式的补给水量大减,地下水补给比重相对增大,甚至成为主要水源。地下水开采不合理,会引起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资源枯竭、地面沉降和水质恶化等公害。
河流补给1.河流补给有降水、冰川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2.同一河流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的补给形式也往往不同。3.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降雨量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多雨期为洪水期,少雨期为枯水期。靠冰川和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则随气温高低而变化。</SPAN></SPAN></SPAN></SPAN> </p>河流的补给条件是决定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而补给条件又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的变化(降水、蒸发、气温等)。气候因素是在地区上有渐变规律的自然地理因子。因此,使河流水情在地区上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也就是说,在一定地区范围内的河流,具有相类似的水文特性。以此可以根据河流补给条件来对我国的河流进行分类。考虑到中国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很多,范围很广,因此在雨水补给中,又可对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和台风等产生的降雨加以区分。根据补给条件的不同,中国的河流可划分为下列八大类型:
第一类,东北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并有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
主要包括黑龙江、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和辽河的大部分支流。雨水补给约占年径流量的50~70%,集中在夏季,形成夏汛;地下水补给约占20~30%;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一般占10~15%,形成春汛。具有夏汛和春汛是该类河流的主要特征。
第二类,华北地区以雨水或地下水补给为主,并有少量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主要包括黄河中下游、海河水系、淮河北岸支流及山东半岛各河。在本区内,地下水补给的比重从东向西逐渐增加,由以雨水补给为主,逐渐转为以地下水补给为主。例如华北平原雨水补给约占90%,太行山地区地下水补给增至30~40%,山西和陕西境内的黄土高原地下水补给达40~60%。
第三类,内蒙古、新疆部分地区雨水补给的河流。主要指荒漠、草原地区内的内陆河流。因气候干燥,蒸发和下渗强烈,只有遇到暴雨才能产生径流,因此多属季节性河流,除雨水补给外,几乎别无其它补给。
第四类,西北高山地区永久性冰雪融水或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及雨水补给的河流。包括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及祁连山等高山地区的河流。除部分雨水补给外,永久性冰雪融水和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占有较大比重,并且有不少河流以这两种补给为主要水源。
第五类,华中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支流、珠江流域北部支流及淮河南岸支流。降雨主要受东南季风控制,梅雨显著。雨水补给约占70~80%,其余是地下水补给。
第六类,东南沿海地区和岛屿有台风雨补给的河流。包括钱塘江、闽江、东江、北江、西江的中下游及沿海岛屿上的河流。雨水补给占绝对优势,其次得到少量的地下水补给。除在春末夏初东南季风带来的大量降雨形成春、夏汛外,夏末秋初台风带来的急骤暴雨可形成台风汛。双峰现象是其主要特征。
第七类,西南地区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包括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下游支流、元江和西江上游支流。该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雨季开始得晚,结束得迟,降雨量集中在夏秋两季,春季最为干旱。雨水补给约占60~70%,地下水补给占30~40%。
第八类,青藏高原地区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包括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河的上游支流。主要是以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地下水补给也占一定的比重。
中国地域辽阔,河流情况复杂,要得出一种理想的分类是很困难的,不少学者和科研单位对中国河流的分类正在进一步探讨。上述河流分类,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成果,在这八大类中,还可再划分为许多亚类。 河流是地理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河流的流量大小,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地下水的位置以及周边植物的生长状况,可影响局部降水量。

Ⅲ 中国地理位置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国地处亚欧板块东部,太平洋西岸,大部分处地球北温带,少内部分处地球热带容。
中国的东南部濒临海洋,因此环境湿润,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会出现大量强降雨。又因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温度会很高。冬季因其濒临海洋以及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形成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的西北部远离海洋,因此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不易到达,夏季风也难以到达,气候会十分干燥,因西北部被大量沙漠覆盖,气候因沙漠而受到影响,白天天气炎热而到了晚上天气又极度寒冷,昼夜温差大,与濒临海洋的东南部正好相反。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本来就极度缺水的西北地区,就变得更加缺水了,又因为其地处内陆,就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国的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之上,因其海拔高,温度就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因此,西部地区常年寒冷,形成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
而中国的北部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又深居内陆,有降雨但相对于东南地区比较少,由于纬度高的关系,温度也不会很高。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就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
总的来说,中国的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季风气候显著

Ⅳ 水文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文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 河流的侵蚀和堆积形成流水地貌;
② 河流水量的大小和变化影响气候;
③ 河流开发影响经济发展

Ⅳ 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及意义

说得很简略,不对的请补充、指正:
首先是改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外力作用之一,包括河流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像三角洲、河谷、河漫滩等地貌)
其次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属于地表径流,影响着其他圈层的水分循环和能量交换
第三是生物圈的重要水源来源,影响生物群落
第四影响大气的水分和温度状态,影响局部气候
总之,在地理各圈层的物质能量交换中有重要作用,影响地理环境的各要素。

Ⅵ 中国地形对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

地形: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对气候的影响:1、形成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版 2、东南沿海地区降水权丰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 对河流的影响:1、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 2、大多河流自西向东流

Ⅶ 中国的 地形,气候,河流的自然环境

地形: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 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气候: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水系: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河湖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中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大致是:北段大体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部)一线,南段比较接近于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条线的东南部是外流区域,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3,河流水量占中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内流区域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3,但是河流总水量还不到中国河流总水量的5%。

Ⅷ 河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太多了,讲不完

Ⅸ 影响中国地理环境的三要素是什么

中国,东半球、北半球,
北回归线横穿我国南部,大部分领土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南部一小部分位于低纬热带地区,无寒带,南北跨度近50度,约5500千米,因而我国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加之,我国东部濒临最大的洋——太平洋,又位于最大的大陆板块亚欧板块的东部,因而,我国的经度地带性差异显著。夏季,我国受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影响,且由于在太平洋上形成的热带气旋引发台风,因而降水增加。我国南北跨度大,因而,会造成雨带的季节性移动。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南北温差较大。由于气候的原因,也影响了我国植被分布的不同。
我国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加之我国复杂的地形分布和季风影响,多发地震,造成滑坡等,加上降水成为泥石流。因而,我国的自然灾害较多。
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又导致河流的流向,气候又影响了河流的同行能力、含沙量、结冰期等诸多水文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西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渭河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我国南方地区有色金属分布较多,加之水利丰富,冶金业发达,加上南方降水多,容易形成酸雨。北方矿场资源丰富,尤其是赏析煤矿,但要知不合理采矿也会导致地震。
我国的地理位置,有益于我国对外发展经济,且临海有大陆架,大陆架有丰富的资源,如舟山渔场、南海石油。
与多个国家接壤,有利于东亚地区的稳定,可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的发展。中俄的输油管道就是很好的印证。

Ⅹ 河流与地理环境有怎样的相互影响

河流流域内的气候,特别是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对河流的流量、水位变化、冰情等影响专很大。土质和植被的状况又影属响河流的含沙量。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河流的含沙量,既受土质状况、植被覆盖情况的影响,又受气候因素的影响;降水强度不同,冲刷侵蚀的能力就不同,因此在土质植被状况相同的情况下,暴雨中心区域的河段含沙量就相应较大。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