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空间定位知识
Ⅰ 有关一切高中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知识内容
世界地理看看地图就行,你想知道哪个国家就让家人帮你找到然后再看内那个国家,主要是首都和著名容城市,不必要非要了解那么多风土人情,经纬网自己看看地图册,然后自己凭感觉勾勒出来,至于气候就要死记硬背了,熟悉之后就不会忘记了,我现在还没忘记那些呢。中国地理位置和气候,你天天坚持看CCTV-1的天气预报就差不多少了。我感觉还是要对地理产生兴趣,才能解决你的问题,我很偏爱高一地理,甚至【偏爱地理这一科,所以上课总是喜欢听老师讲,会了就不需要复习了,考试总是很厉害,我以此为骄傲,希望你的地理成绩也快速提高!高考取得好成绩!
Ⅱ 我 要高中地理学科 中国地理 世界地理 重要经纬线的空间定位,大家帮帮忙嘛
地图册参考练习之类的书都会有
Ⅲ 世界地理空间定位问题
1、波的尼亚湾与波罗的海交接处(欧洲) 2、咸海(哈萨克斯坦) 3、巴尔喀什湖(哈萨克斯坦) 4、安大略湖(美国) 5、北艾尔湖(澳大利亚) 6、吐鲁番盆地(中国) 7、罗布泊(中国)
Ⅳ 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区分,就是中国地理只学中国的地形、气候、文化;而世界地理是学全世界的地形、气候、文化等等。
Ⅳ 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学习有什么差别吗
个人认为世界地理更偏重于自然地理,着重介绍当地的地理概况,人文方面的要少版,而中国地权理则是自然人文并重,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吗,所以量方面都要学!!
本人学习地理的方法:
世界地理,以兴趣记忆为主,因为是外国的东西,好多都是中国没有的,而且都是自然类的,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多看看有关的地理课内外的资料,时间场了你的世界地理知识就会丰富起来;
中国地理,则是讨论记忆为主,在死背的前提下多和别人讨论,这样非常有利于地理知识的记忆,尤其是人文和矿产分布方面的记忆
本人就是这样学的,高考的时候地理还是考的很不错的,希望我的方法能对你有用
Ⅵ 中国世界地理定位,地形气候.中国世界地理定位是怎么样的地形气候又是怎么样的..帮手分析下..谢谢
1.我国地形特点
(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向东、向北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主要由盆地、高原组成,海拔在1 000—2 000米。第三级阶梯:位于我国东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2.意义
(1)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①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②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③两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运。
(2)地形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不利影响:山区面积广大,耕地有限,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影响各行业的发展。
3.主要山脉
(1)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这一条线以西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以东以平原、丘陵为主。中间一列是长白山脉—武夷山脉;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2)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一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其中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3)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如阿尔泰山脉(位于新疆北部、中蒙、中俄边缘)、祁连山脉、小兴安岭等。
(4)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4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南北走向,主要有横断山脉、宁夏西部的贺兰山等。
二、中国的气候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 ℃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②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夏季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2.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 ℃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范围
≥10 ℃积温
作物熟制
农业生产特色
热带
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
>8 000 ℃
一年三熟
热带作物有橡胶、椰子等
亚热带
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4 500—8 000 ℃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田耕作,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等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鲁全部和陕、晋、冀大部分和南疆
3 400—4 500 ℃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农业为旱作,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棉花、花生等
中温带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
1 600—3 400 ℃
一年一熟
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水稻等,牧区范围大
寒温带
黑、内蒙古的最北部
<1 600 ℃
一年一熟
林业为主;农作物以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高原气候区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
<2 000 ℃
一年一熟
牧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是青稞等
3.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和植被
湿润区
800毫米以上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
气候湿润,森林
半湿润区
400—8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气候较湿润,草原和森林
半干旱区
200—400毫米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气候较干燥,主要为草原
干旱区
200毫米以下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
气候干旱,主要为荒漠
理解要点诠释
考点一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中国沿北纬32°地势剖面
考点二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在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北方的白昼也比南方短,得到的太阳光热自然也就比南方少。此外,我国冬季风的源地在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南下的过程中,又受到东西走向的重重山岭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远比北方小(这一点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所以造成了南北温差大的气温分布特点。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在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比南方低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难点一 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1)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2)锋面雨带的移动:5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6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7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7、8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7、8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难点二 气候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中国三大气候区:东部季风气候区、西北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区。
2.季风对我国降水量和旱涝灾害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1)我国降水量主要由湿热的夏季风带来。
(2)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在夏秋季节(5—10月),南方地区雨带到达早,退出迟,雨季长;北方地区雨带到达迟,退出早,雨季短。
(4)夏季风的强弱、迟早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我国多旱涝灾害。夏季风强的年份,易出现北涝南旱的灾情;夏季风弱的年份,易出现北旱南涝的灾情。为此,在农业生产中需抓好水利工程建设。
Ⅶ 中国地理空间定位(一)
海口市 琼州海峡
云南 广西 广东 台湾 汕头市 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台湾海峡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Ⅷ 高考复习中国地理重要还是世界地理
都挺重要的,你抄可以根袭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哪个方面薄弱一些就重点复习哪个方面。当然,如果你两个都薄弱,建议你复习中国地理,因为这些掌握的快一些,世界地理可以选择几个比较热门的区域和常考的几个区域看一下。如果你想在最后几天尽可能的多争取一些得分,我有一个好方法就是平时练习时看到好的标准答案背几个下来,这样你就可以掌握答题的思路和方法了。其实地理不难,不过不知道你看图能力怎么样,如果你看图能力太差的话,可能前面几个选择题会失分,所以建议你看书的同时可以抽空多看看地图。
总之呢,我的复习策略就是教材+地图+笔记+做题。如果你有笔记的话也要复习一下,没有也不要紧,教材是最重要的了。尤其是高三那本教材,我以前把那一本都背下来了,用每天早自习前的十分钟,背了十几天,对答题很有帮助。
这就是我个人的经验之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Ⅸ 中国地理空间定位
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是中华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中国海陆总面积约1260万平方公里。
3、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4、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5、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6、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7、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8、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9、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e)。
10、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中国在亚洲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简单说就是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如果是做应试地理题的话这样说就足够了)我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上疆界长达22800多公里,与15个国家为邻。东邻朝鲜;南邻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同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界;东北毗邻俄罗斯;西北邻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北接蒙古。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交界的鸭绿江口,南至中、越交界的北伦河口,长约18000公里。海上邻国,东有日本,东南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经纬度位置:领土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北纬53°31)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纬4°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东经-°5′)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40′)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背陆面海,海陆兼备。中国幅员辽阔,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5°多),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多),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3°附近),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
从军事上分析,从地理位置上讲,中国位于俄国、印度、日本之间,是亚太地区力量的重心所在。如果三个大国都把力量往里边使,外加一个颐指气使的美国,无异给我们头上戴了紧箍咒;但如果三个大国都把力量往外边使,它们不同程度地给美在各处添一些麻烦,将有可能使中国得益最多。
Ⅹ 世界地理空间定位
140E 36N东京;126E 37N汉城、首尔(你给的位置找不到重要城市,我就找最近的);104E 1N 新加坡;107E 6S印尼首都雅加达;100E 14N 曼谷;
96E 17N仰光(缅甸原首都);90E 23.5N 孟加拉国首都达卡; 0E 52N 伦敦;
5E 53N 荷兰鹿特丹;2E 48N 巴黎;12E 43N 罗马;13E 53N 柏林;30E 60N 圣彼得堡;9E 50N 慕尼黑;39E 56N 莫斯科;123W 50N 温哥华;122W 38N 旧金山
(因为你给的地理位置只是个大概,并不精确,又要重要城市,所以我都是在那些位置附近找重要城市,可能有些出入。你应该多翻翻世界地图的,自己查比较有印象,最好是看到方位,大概想想是什么国家再想有哪些常见城市。看地理图册比上网查方便,我可是查了挺久的,因为现在手头上没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