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人文 » 中国国家地理学术报告

中国国家地理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3-02 03:05:21

① 《华夏地理》和《中国国家地理》这两种杂志有什么主要区别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主办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是关于地理的月刊,每月7号出刊。纸质好,色彩棒,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把读者带入现场,设立编辑规范,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标题、小标题、引言、抽言等;要求把知识融于话题中,提出了“由头+知识”、“事件+知识”、“人物+知识”的模式和“记者+学者+诗人+哲学家”的文体。突出图片和地图独立语言的作用,图片与文字并重,版面达到1︰1。要求精心选取图片并大量选取大尺度的航拍片,写好每张图片说明,充分表达图片信息,保证有足够的文字量和空间。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华夏地理》杂志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以关注人与自然、环境、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系,并涉及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与生态学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地理、生物、科技、历史等各方面具有创新指导意义的论文,以及对地理学应用和发展有指导性的研究报告、专题综述与热点报道等。为中央与地方政府为制定相关决策,发展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与理论依据。《华夏地理》作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中国大陆的唯一合作伙伴,和全球32个版本同步刊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精彩内容。2007年7月,《华夏地理》与美国《国家地理》正式版权合作,延续美国《国家地理》120年来探索世界、关爱地球的理念,以震撼的摄影图片和独到的深入报道,为中国的社会中坚阶层每月带来反映世界变迁的精彩内容。

个人观点:《中国国家地理》更具观赏价值。《华夏地理》更具学术价值。

② 罗新的北京大学教授

罗新,男,1963年生,现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1981年-198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9年-199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2年-199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的民族形势与社会整合》。 1979-1981年,在湖北襄阳地区中学(今襄樊市四中)读高中;
1981-1985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读本科,获学士学位;
1985-1986年,在武汉工学院(今武汉科技大学)任教;
1986-1989年,在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工作;
1989-1992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92-1995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95年-- 在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工作 1 《青徐豪族与宋齐政治》,《原学》,第一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2月。
2 《北大馆藏<给事君夫人韩氏墓志>辨伪》,《文献》,1996年第1期,1996年1月。
3 《从依傍汉室到自立门户---刘氏汉赵历史的两个阶段》,《原学》,第五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7月。
4 《从萧曹为相看所谓汉承秦制》,《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1996年10月。
5 《五燕政权下的华北士族》,《国学研究》, 第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
6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乐浪王氏》,《韩国学论文集》,新华出版社,1997年9月。
7 《枋头、滠头两集团的凝成与前秦、后秦的建立》,《原学》,第六辑,1998年5月。
8 《墨山国之路》,《国学研究》,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
9 《陈敏“七弟顽冗”考》,《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2期,1998年5月。
10 《关注高耸天外的昆仑山——评新译〈西域考古图记〉》(书评),《光明日报》,1999年5月21日。
11 《长沙走马楼简牍整理的新收获》,《文物》,1999年第5期。(与王素、宋少华合写)
12 《走马楼吴简整理工作的新进展》,《北大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13 《吐谷浑与昆仑玉》,《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2001年2月。
14 《吴简中的“督军粮都尉”简》,《历史研究》2001年第3期。
15 《元散曲所见祆教资料》,《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3期。
16 《跋北齐可朱浑孝裕墓志》,《北大史学》第8辑,北大出版社,2001年。
17 《走马楼吴简中建安纪年简问题》,《文物》2002年第10期。
18 《踏访东巡碑》,《文史知识》,2002年第6期。
19 《五回道》,《文史知识》,2002年第7期。
20 《仇池行》,《文史知识》,2002年第11期。
21 《北朝墓志丛札(一)》,《北大史学》第9辑,北大出版社,2003年。
22 《说〈文馆词林〉魏收〈征南将军和安碑铭〉》,《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1期。
23 《话说飞狐道》,《文史知识》,2004年第4期。
24 《监池司马简及相关问题》,《吴简研究》第一辑,崇文书局,2004年7月。
25 《吴简所见之督邮制度》;《吴简研究》第一辑,崇文书局,2004年7月。
26 《新见北齐丰洛墓志考释》,《北朝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
27 《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题》,《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3期,。
28 《北魏直勤考》,《历史研究》2004年第5期。
29 《从可汗号到皇帝尊号》,《唐研究》第十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30 《走访突厥三大碑》,《文史知识》2005年第1期。
31 《陈留公主》,《读书》2005年第2期。
32 《可汗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33 《回鹘牙帐城掠影》,《文史知识》2005年第5期。
34 《应重视草原社会及其历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中国民族报》2005年7月29日第7版。35 《跋北魏太武帝东巡碑》,《北大史学》第11辑,2005年8月。
36 《契丹古城青草长》,《文史知识》2005年第10期。
37 《跋北魏郑平城妻李晖仪墓志》,《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6期。
38 《北魏孝文帝吊比干碑的立碑时间》,《文史》2005年第4期。
39 《吴简中的“作部工师”问题》,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05年12月。
40 《北齐韩长鸾之家世》,《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41 《匈奴单于号研究》,《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2期。
42 《闲说吕无党》,《书城》2006年第1期。
43 《北魏太武帝的鲜卑本名》,《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
44 《再说暾欲谷其人》,《文史》2006年第3期。
45 《也说吴平斛》,《吴简研究》第二辑,崇文书局,2006年9月。
46 《另一个敕勒川》,《历史学家茶座》第5辑(2006)。
47 《论拓跋鲜卑之得名》,《历史研究》2006年第6期。
48 《匈奴:故事还是历史》,《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6年第12期。
49 《虞弘墓志所见的柔然官制》,《北大史学》第12辑(2007年1月),50-73页。
50 《柔然官制续考》,《中华文史论丛》2007年第1期,73-97页。
51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北魏元则、元宥墓志疏解》,《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第2期,22-28页。
52 《雪中的游思》,《历史学家茶座》第7辑(2007年第1期),88-94页。
53 《始建国二年诏书册与新莽分立匈奴十五单于》,黄留珠、魏全瑞(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五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年6月,181-184页。
54 《近年における北京吴简研讨班の主要成果につぃて》,日本长沙呉简研究会(编)《长沙呉简研究报告》第3集,东京:2007年,103-108页。
55 《试论曹操的爵制改革》,《文史》2007年第3期,51-61页。
56 《跋前秦梁阿广墓志》,《出土文献研究》第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月。57 《杀人石猜想》,《中华文化画报》2008年第1期,第120-127页。
58 《新出墓志与现代学术伦理》,《南方周末》2008年3月6日。
59 《横笛莫吹行路难》,《中华读书报》2008年3月12日。
60 《斯德本与中国艺术史》,《书城》2008年第4期。
61 《论阙特勤之“阙”》,《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第192-202页。
62 《横绝大漠心飞扬》,《历史学家茶座》2008年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138-144页。
63 《高昌文书中的柔然政治名号》,《吐鲁番学研究》,2008年第1期。
64 《松下宪一《北魏胡族体制论》评介》,《北大史学》,第13辑。
65 《跋北魏辛凤麟妻胡显明、辛祥及妻李庆容墓志》,《纪念西安碑林九百二十周年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
66 《“真吏”新解》,《中华文史论丛》,2009年第1期,第121-131页。
67 《从民族的起源研究转向族群的认同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08-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253-264页。
68 《高句丽兄系官职的内亚渊源》,《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的性质》,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2009年。
69 《王化与山险》,《历史研究》2009年第2期。
70 《吉木萨尔二工河古突厥文刻铭的调查与思考》,《西域文史》第3辑,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
71 《为你跋山涉海》,《书城》2009年第10期。
72 《跋敦煌莫高窟所出北魏太和十一年刺绣发愿文》,《文史》2009年第4期。
73 《北魏申洪之墓志补释》,中国文物研究所主编《出土文献研究》第九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
74 《北魏道武帝的鲜卑语本名》,《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9月,31-42页。
75 《2010年9月访乌兹别克斯坦散记》,《传承》2010年第3期(总第17期),2010年12月,第56-67页。
76 《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波动》,《大观》2011年第1卷(总第5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3月,第40-47页。
77. 《茹茹公主》,《文景》2011年4月号(总第74期),第40-51页。
78. An Approach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Inner Asian Political Titulary, in: Mehmet ?lmez ed., ?tüken’den ?stanbul’a Türk?enin 1290 Y?l? (720-2010) Sempozyumu Bildiriler, ?stanbul: ?stanbul Büyük?ehir Belediyesi Kültür ve Sosyal ??ler Daire Ba?kanl???, 2011, pp. 111-117.
79.《北魏皇室制名汉化考》(日文),《魏晋南北朝における贵族制の形成と三教文学》,东京:汲古书院,2011年9月,第247-258页。
80.《说北魏孝文帝之赐名》,《文史》2011年第3期,第49-61页。
81.《北魏太武帝东巡碑的新发现》(与李泉汇合著),《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9期,第99-109页。
82.《一曲风高奏古宫——读姚大力〈蒙元制度与政治文化〉》,《中华读书报》2011年6月22日第9版。
83.《蒙古国出土的唐代仆固乙突墓志》,载台湾政治大学编《中原与域外》,2011年。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中华书局,2005年3月。(与叶炜合著)
《中古北族名号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杀人石猜想》,中华书局,2010年5月。
《历史的高原游牧》,中华书局,2011年1月。 《吴简研究》第三辑(罗新、宋少华主编),中华书局,2011年6月。
《Chinese Scholars on Inner Asia 》,Indiana University ,2012。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文物出版社,2003年11月。(与王素合作)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叁】,文物出版社,2007年10月。(与王素合作) 铃木宏节《暾欲谷碑文研究史概论》,《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第1期。
主持选、译《丹尼斯·塞诺内亚研究文选》,中华书局,2006年10月。 我年轻时,某个赶写博士论文的冬夜,在FM97.4里听了朱哲琴的《黄孩子》,那种空旷萧索的孤独感和无望感,恰好匹配了我写不下去却不得不写的绝境。“在白人的大街上,有许多蓝色目光。……在黄人的家庭里,有许多黑色目光。”歌词把白人蓝眼与黄人黑眼相比对,倾诉东方在西方面前的失落。歌里唱道, “在那个时候,在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是个黄孩子。”和唱歌时的朱哲琴一样,我听歌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自己是“黄种人”。那首唱遍中国的《龙的传人》里就有一句“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我们被教育去认知并认同自己的黄种人属性,被教育承认自己的皮肤是黄色的,尽管肉眼看我们的皮肤一点也不黄,除非是生了某种特殊的病。
这许多年间,如同周伯通努力忘记《九阴真经》那样,我们逐渐把一团又一团的教育浆糊从脑子里清除出去。种族思维逻辑下的众多概念已经不再流行了,我们知道了人种分类是伪科学,也明白了人类体质特征的差异其实是几万年来生存于地球不同环境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而已。在西方学术著作与公众媒体上已很难找到“蒙古人种”、“黄色人种”这样对东亚的标签了。不幸的是,这些标签及其代表的种族思维在两百多年来种族思维的受害地区如中国,却还远远没有成为陈迹。即使在中国近年所出的考古报告中,我们依然很容易读到骨骼分析的专章,其中常常有人种方面的数据与推测,特别是边疆古代人骨的种族分析,诸如有多少属于欧罗巴人种,有多少属于蒙古人种,等等。等而下之的,还有对古代族群骨骼的细致分类,全然不顾古代族群的根本属性其实是政治单元而不是血缘集合。毫无疑问,对于种族思维的反思和批判,仍然是我们常识教育中的空白点。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现在恰好有了一部反思种族思维的上佳教材,这就是奇迈可(Michael Keevak)的新著《成为黄种人:种族思维简史》(Becoming Yellow: A Short History of Racial Thinking)。此书着力于再现西方社会对东亚人群进行描述和理解的观念史变迁,考察了“黄种人”观念的起源,人种分类理论中“黄色蒙古人种”在西方科学界的定型,以及这一学说如何传播至东方并为东方社会广泛接受的知识过程,是一部有关种族思维有趣却沉重的社会文化史。
不难理解的是,“黄色人种”的本意是指皮肤为黄色的人种。可是,奇迈可此书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却是,把东亚人的肤色归类为黄色,并非经验观察的结果,而完全是一种近代科学的新发明。十八世纪中期之前的各类西人旅行报告中,对东亚人(主要是中国人和日本人)肤色的描述多是白皙、略暗的白色、橄榄色等,绝少认为东亚人在肤色上与欧洲人迥然有别。包括旅行家、商人和传教士在内的观察者注意到,东亚不同地区的人群体质特征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比如中国南方人和北方人比起来肤色要暗一些,但这种差别与欧洲各国间的差异一样,只是深浅之别。这才是经验观察的记录。那时常常被西方观察者归类为“黄皮肤”的,恰恰是在十九世纪被纳入“白人”范围的印度人。
色彩不单单是对物理现象的客观描述,还带着各文化传统所赋予的价值与情感。笼统地说(当然只是就奇迈可所要论述的方向而言),西方传统中白色代表着神圣、纯洁、智慧和高贵,黑色象征着邪恶、污贱、死亡和野蛮,黄色则意味着不洁、低俗、病态与恐怖。当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被认为与西方一样是文明社会的时候,西方旅行者看东方人的肤色是白的,一点也不黄。但随着西欧工业革命的发展,古老的东方社会越来越显得落后、停滞与衰退,东方人的肤色也就慢慢失去了被描述为白色的资格。奇迈可调查了这种转变,他注意到越来越多的观察者称东亚人的肤色近似白色但并不是白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棕色、橄榄色、灰白色、铅色,等等,总之再也不是白色了。不过,几乎还没有人以单纯的黄来描述东亚人的肤色,因为黄色的确并不是一个可以在东亚用肉眼凭经验观察到的肤色。白色被欧洲人垄断之后,如何描述东亚人,似乎在相当长时间和相当广的范围内,难以达成一致。这个问题的解决,要等欧洲中心主义继续成长,超越经验观察,由近代动植物分类学、人类学和进化论主导,才最终实现了东亚人肤色由白向黄的历史性跳跃。
十八世纪中期开始的人种分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中的种族思维取代了古典的经验描述,自然体系中的人类在科学上得以分门别类。人种分类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学者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l Linnaeus, 1707-1778),他在1735年出版的《自然体系》中把人类分为四种,其中欧罗巴白种人、美洲印第安红种人和非洲黑种人都是那时已广为西方社会所熟悉的说法,只有亚洲人的肤色他用了一个并不明确的拉丁词fuscus,通常可以理解为深色或棕色。在1740年的德文译本中,这个词被译为德语的gelblich“微黄”。奇迈可认为,这是亚洲人种的肤色从各种可选择的颜色最终走向“黄色”的重要一步。而更重要的一步是由林奈本人迈出的。他在1758-1759年出版该书第十版时,把亚洲人的颜色由fuscus改为luris,而这个词可以译为黄、淡黄、蜡黄、苍白、死一般的颜色,等等。奇迈可强调,林奈并非简单地要在白与黑两极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过渡色,他其实是在找一个暗示病态和不健康的词来指称亚洲人,因为林奈说过,植物呈现luris颜色就意味着悲伤和可疑。
十八世纪后期,所谓的科学种族论(Scientific Racism)里程碑性的发展来自于人类学家布鲁门巴哈(Johann F. Blumenbach, 1752-1840)。这位号称体质人类学之父的德国科学家不满意林奈等人以大洲为单位和以肤色为标准区分人种的做法,转而采用体质特征特别是头骨形态分析的方法把人类分为五个种群,分别命名为高加索人种、埃塞俄比亚人种、美洲人种、马来人种和蒙古人种。他发明的人种名称中,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这两个词都具有不可思议的、巨大的生命力,即使在种族思维正在被抛弃的今天,它们仍顽强地频频出现在各种科学与通俗文字里。尽管布鲁门巴哈认为肤色的分类不精确易混淆,而且他自己只专注于头骨分析,但他还是把流行的肤色分类与他的头骨分类相结合,从而出现了白色高加索人种、黑色埃塞俄比亚人种、红色美洲人种、黑褐色马来人种和黄色蒙古人种的五大人种分类法。在奇迈可看来,正是由于蒙古名称为学界所广泛接受,与该人种相联系的黄色也就稳定下来,一枝独秀,成为所有各备选颜色中最终的胜出者。从此,东亚人种就具有了蒙古体质与黄色皮肤的双重标签。
1795年是科学种族论的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布鲁门巴哈创造了“蒙古人种”和“高加索人种”等全新概念。之后的数十年间,尽管仍有人对如何更好地描述东方人的肤色存有争议,东亚人的“蒙古人种”属性则已普遍视为定论。布鲁门巴哈为什么采用蒙古来命名东亚人种呢?奇迈可分析,这并不是一个随意的、方便的选择,也不是因为蒙古人头骨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据说这是以高加索命名白种人的理由),而是因为蒙古人是历史上最令西方惊恐的东方人,这个名称足以唤起西方对于阿提拉、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历史记忆。布鲁门巴哈反复提示蒙古与鞑靼的区别,他把鞑靼之名给予突厥人,认为包括鞑靼在内的中亚以及中东、南亚和北非人,和欧洲人一样都属于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则专指东亚人。
布鲁门巴哈创立的体质人类学立即把人种研究当作该学科的全部内容,迅速把科学种族论推向极致。处在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红种人、黑褐色人种和黄色人种,如同处在黑夜与白天之间、文明与野蛮之间、完美与恶贱之间的过渡。人种之间的体质差异,不仅仅是生理性差异,还反映了道德与智力的差异。解剖学所证实的高加索人种较大的脑容量决定了白种人的智力优越于其他人种,而且浅肤色和高眉骨也与他们最高的道德水平有因果关系;蒙古人种特有的浅黄肤色和内眦赘皮,与他们生性中的狡黠阴暗、僵化死板有直接的相关性;而埃塞俄比亚人种的深肤色、低眉骨与厚嘴唇,则表明他们仍然接近于猿类。既然人的道德与智力差异取决于生理差异,那么,不仅人种之间,而且各人种的亚种之间的差异,也会指向血统的优劣之别,比如日耳曼人就比其他白人要优越得多,而对白人纯洁性和高贵性威胁最大的是白人中的犹太人和吉卜赛人。这就进一步推动科学种族论走上更荒谬、也更邪恶的不归路。
奇迈可的注意力集中在肤色上,特别是所谓蒙古人种的肤色上。他用了很大篇幅描述体质人类学家以科学研究的严谨和细致,百折不挠地投身于测定肤色的科学事业,他们设计各种方法,发明各种仪器,积累和分析有色人种特别是蒙古人种的肤色属性的详实数据。他们在进行这项工作之初,早已深信蒙古人种的黄皮肤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如果肉眼难以看到,那是因为黄色隐藏在表象之下,只有科学测量、科学实验和科学计算才能还原黄色的真相。依据进化论理论,在人类进化的两极之间,即完美阶段高加索人与原始阶段非洲黑人之间,黄皮肤的蒙古人种代表了进化过程的一个中间阶段,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东亚虽然有过较高级的古代文明,到一定时候却停滞僵化,以致远远落后于西方。有些东亚人看上去不仅不黄,而且似乎比许多欧洲人更为白皙,那也一定是因为东亚历史上有过欧洲血统的混入。
奇迈可专辟一章讲种族思维在医学中的发展,围绕三个以蒙古命名的病症来说明十九世纪科学种族论的深刻影响。第一个是“蒙古眼褶”。按照人种分类的生理学描述,蒙古人种眼睛细长且小,有明显内眦赘皮(又称蒙古褶),眼角上眼皮覆盖下眼皮。医生发现部分欧洲人儿童期也会出现眼内眦赘皮,在进化论的视野下,这种现象恰恰成为白种人进化程度高于黄种人的证据。第二个以蒙古命名的病症是“蒙古斑”,这种骶部色素斑本是一种良性的先天胎记,普遍出现在世界各人群中,但因非洲人皮肤色素较深、欧洲人皮肤色素较浅,均不易察觉,故于东亚人群中最为常见,最初被认为仅见于东亚,因而被西方医学界命名为“蒙古斑”。一种科学解释把这种胎记看成人类进化中脱落了的尾巴的遗痕,而这种遗痕不见于白人,同样说明白人的进化程度是最高的。对于部分欧洲婴儿中也存在的这类胎记,有些学者解释与中世纪蒙古人的入侵有关,这种解释又被用来佐证人类混种的危害。第三个就是十九世纪后期英国医生John L. Down发现并命名的“蒙古人病”。这种现已改以发现者姓氏命名的“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变异造成的遗传性智障疾病,最初只在欧洲人中发现,因为患者面容都很相像,脸部较宽,眼睛小而上挑,与人们理解中的蒙古人种的面部特征颇为相似,发现者遂称之为“蒙古人病”或“蒙古傻子”。白人患了智障疾病怎么会呈现蒙古人的面容特征呢?符合进化论的解释是,智障疾病就是人类进化的反向衰退,高加索人种衰退的结果,就是回到较低级的蒙古人种阶段,所以会有蒙古人的面容。按照这个荒诞的病理理论,如果蒙古人种也发生智障衰退,患者就应该呈现黑人的面部特征。后来在白人以外、包括东亚在内的世界各人群中都发现了这类病患,旧的病理解释也早已抛弃,这个有着强烈病态特征的“蒙古病”名称却被医学界沿用到差不多二十年前。
正如有些医学机构所批评的,至迟从科学种族论兴起以来,以种族为根据的病理分析已经成为某种本能反应,把种族、族群这类假定以血缘依据划分边界的社会单元,与某些病患的发生机理和流行范围联系起来。这种做法直到目前还颇有市场,尽管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医学杂志已开始要求作者不再以种族作为解释变量。我们举一个在中国广为人知的例子,就是关于脚的小拇指趾甲分叉的种族或族群解释。脚小拇指趾甲分叉,在中国有许多种解释,其中很多都从种族或族群角度切入。比如,有人说这是蒙古人种的特征,也有人解释这是汉族的特征,还有人认为这是满族的特征。最浪漫的解释把这种疾病现象与明代洪洞县的移民传说联系在一起,说具此特征者都是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的后裔。这种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的指甲疾病(Onychoschizia),可能仅仅与营养缺陷或身体脱水有关,从种族角度寻求病理解释只能是缘木求鱼。
每个文化体、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种族思维传统,但只有西方的科学种族论带有科学的光环,并作为近代西方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进入非西方世界。奇迈可考察了黄色蒙古人种观念在中国和日本被接受的过程,发现中国人接受此一观念更加主动,因为黄色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没有什么负面意义(表色情涵义的“黄色”一词是后来从西方yellow journalism转化而来的),诸如黄帝、黄河等专名的传统以及黄色的尊贵地位等因素,使中国人接受黄色人种归类并无困难,需要剔除的仅仅是西方人附加于白色与黄色的种种价值褒贬。而日本传统中黄色并无这种积极用例,因此接受过程较为曲折。奇迈可还发现,中国人最早接受这一观念并积极推广鼓吹的,是那些有机会接受西方教育或了解西方的知识分子。而对于日本的崛起,中国反西方的社会行动如义和团,西方的反应之一就是“黄祸论(yellow peril)”的出现。黄祸论虽然是针对近代中国和日本的,但历史依据却是十三世纪的蒙古西征,全然不顾历史上中国是蒙古征服的受害者,而日本也差一点就遭受蒙古征服。蒙古人种与黄色人种这两个标签结合起来,才可能推动“黄祸论”的流行。
从1972年Richard Lewontin发表那篇人类基因多样性在人群中分布比例的文章以来,以“种族(race)”这一类的标签把人类划分为不同集团与亚集团的传统分类法,开始越来越失去其生物学的依据。研究者相信,人类基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个体之间,比较而言,地域与族群间的差异反倒无关紧要,而且在种族与种族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根本不可能描画出有科学依据的分界线。最近有关基因与种族、基因与族群关系的研究显示,现代人类基因多样性的现状,是人类在约十万年前走出非洲很久以后,晚至五六万年前才加快速度形成的,是人类基因在个体之间、集团之间历经长久的反复交换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网状演化”(reticulate evolution),而所谓种族,则是更晚的“社会-文化建构”(socio-cultural construct)。这种“社会-文化建构”的本质,则是政治性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认识在中国社会还远远不是常识,即使在知识分子中,即使在研究历史、民族和族群问题的学者中。事实上,我们经常听到的是《龙的传人》那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种族认同。正如歌里反复唱着“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明明身在东亚的写歌人和唱歌人,却用“遥远”这个词来描述自己脚下的土地,说明他们不仅接受了西方的种族观念,也主动以西方为中心点来测量和描述东亚。只是,蒙古人种、黄色人种、黄皮肤这样的观念与词语,在今天的西方主流媒体上,在西方科学论著中,却基本销声匿迹了。这不仅是出于所谓“政治正确”,其实主要是出于“知识正确”,因为现代科学早已脱胎换骨,抛弃种族思维了。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奇迈可这本《变成黄种人》对中国知识界具有很高的科普价值。只有深入了解种族思维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才能知道种族观念、人种分类知识是多么的荒谬和危险。

③ 地理杂志有哪些是很有意义的,不会枯燥的

推荐指数:★★★★☆; 《经济地理》(双月刊),目前惟一以经济地理命名的地学类学术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前沿性较强,适合经济地理(区域经济)、旅游地理、人文地理方向的朋友阅读。不过个人觉得近年来期刊论文的质量似乎有所下降。推荐指数★★★★☆; 《地理研究》(双月刊),仅次于《地理学报》的地理学类综合权威刊物,论文质量高,最大的特色是论文的领域比较均衡(不似地理学报过于偏重在狭义自然、经济、GIS三块),自然地理、GIS与遥感、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城市地理、旅游地理、文化地理的论文基本都能找到,论文的可读性也较强,难度较低。推荐指数★★★★★; 《地理科学》(双月刊),中科院长春地理所主办的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各方面综合来讲稍逊色于《地理学报》、《地理研究》,且区域性比较明显,刊登的很多的研究论文都是以东北为背景着手。推荐指数★★★★; 《人文地理》(双月刊),我国惟一的人文地理类核心期刊,由西安外语学院人地所主办,侧重于刊登经济、城市、旅游、社会、文化方面的人文地理类论文,可读性较强,难度较低,是人文地理学专业方向必读的刊物之一。不过和经济地理有类似的问题,期刊论文质量不及从前。推荐指数★★★★★; 《城市规划》(双月刊),强烈推荐,也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非地学类核心期刊,但是却非常值得城市地理学专业的同学浏览,里面的有很多大家的论文,看这本期刊,你不仅会体会到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区别跟联系,还会有更大的收获。推荐指数★★★★★;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季刊),历史地理类权威刊物,由我国历史地理学科很强的陕西师大主办。论文主要反应历史时期的环境演变过程、历史人地关系、历史人文过程。适合历史、历史地理、文化地理方向的同学阅读,不过由于是挂在历史学下面的刊物,所以论文的思路大多按照传统的文科历史模式召开,地理学特征不明显。推荐指数★★★★。 《城市问题》(季刊),这个期刊严格说来不能算地理学类,按中图法的分号是“C”打头,即社科类期刊,我大概翻过几期,感觉论文质量一般,论文的作者来源很杂,但地理学者不占主导,里面的论文综合性、理论性很强,可读性一般。推荐指数★★★☆。 《地理科学进展》(双月刊),也是很权威的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和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并列为地理学传统的四大核心期刊。期刊论文的偏重领域类似于地理学报,难度较大。推荐指数★★★★。 《旅游学刊》,看得不多,一般会看上师大(并了上海旅游高专)的旅游学报,不过应该也是旅游类比较权威的期刊了吧,旅游方向的朋友必读。推荐指数★★★☆。

④ 京杭大运河是怎么解决南北地势造成的水位差的

京杭大运河由南抄到北,水位高差别非袭常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采取了三种办法。

截直道使曲

京杭大运河的许多河段并没有直接修成直线,而是故意修成弯弯曲曲。弯曲的河段可以有效消除地面高度不一形成的水位差,保证河面平缓。

——以上内容摘自米莱童书《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

⑤ 现在有哪些好的学习性的报刊杂志呢

英语 《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
数学 《数学教学通讯(学生版)》 、 《中学生数学》

世界教育信息 全球教育展望 外国教育研究 外国中小学教育
教育科学 教育探索 教育评论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 教育实践与研究 素质教育大参考
比较教育研究 现代中小学教育 课程·教材·教法 基础教育课程
中小学教育 中国校外教育 中小学校管理 中小学管理
心理世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复印·心理学 心灵世界
复印·青少年导刊 数理天地 高中数理化 数理化学习(高一、二)
数理化学习(高三) 数理化解题研究 试题与研究 新高考
中国考试 考试·高考理科版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
中学生数理化(高三) 数学通报 数学通讯 数学教学
中等数学 中学数学教与学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高中数学教与学
中学生数学 物理教学 物理教师 物理教学探讨
中学物理 中学物理教与学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化学教育
化学教学 中学化学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复印·中学化学教与学
复印·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地理教学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生物学通报
中国国家地理 生物学教学 中学生物学 环境教育
中国健康教育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
音乐爱好者 世界美术 美术 中国美术教育
中国中小学美术 书法 集邮 中国学校卫生
新体育 中国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 体育博览
中国电化教育 中小学电教 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教学仪器与实验 实验教学与仪器 电脑爱好者
大众软件 中学科技 青少年科技博览 新华文摘
知识经济 半月谈内部版 世界博览 世界知识
世界知识画报 环球 网络知识 中学生网络
知识就是力量 大江南北 中国图书评论 博览群书
课外阅读 中国妇女 读者 青春
中学生博览 科学画报 科学大观园 大自然
自然与人 天文爱好者 太空探索 航空知识
航空模型 气象知识 海洋世界 昆虫知识
旅游 中年人 八小时以外 家庭医生
法律与生活 大众医学 现代家庭 健康

教育研究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复旦教育论坛
人民教育 江苏教育 江苏教育研究 无锡教育
上海教育 上海教育科研 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现代化 教育艺术 复印·素质教育(上半月) 复印·素质教育(下半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南京师大学报 东北师大学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当代青年研究(学术卷) 中国青年研究 少年儿童研究 中小学教材教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班主任 班主任之友 现代班集体研究
中学生语数外(高中版) 新高考(语·数·英) 新高考·(历史·地理·政治) 考试·高考文科版
试题与研究·高中文科综合 中国德育 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复印·中学政治及其它 中国语文 语文学习 语文教学通讯
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中学语文教与学(上半月高中) 语文月刊
语文世界(高中版) 考试·高考语文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 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复印·中学外语教与学 考试·高考英语版 英语学习(中英文)
中学生英语(高一版) 中学生英语(高二版) 中学生英语(高三版) 中学英语园地(高二版)
中学英语园地(高三版) 英语世界(中英) 英语画刊(高三) 日语知识
日语学习与研究(中日) 历史研究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校园心理 青年心理
中学生(综合) 高中生(文摘·高考) 课堂内外(高中版) 阅读与鉴赏(教研版)
阅读与鉴赏(高中生) 中学生阅读(高中) 中学生阅读(高考版) 中学生阅读文选
青春阅读 演讲与口才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作文通讯(高中版)
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 世界文学 人民文学 上海文学
中国校园文学 诗刊 小说选刊 小说月报
中篇小说选刊 散文 随笔 文史哲
文史知识 咬文嚼字 读书 文学评论
作品与争鸣 当代 十月 收获
花城 钟山 译林 雨花(好看文萃)
太湖 少年文艺 求是(汉文版) 半月谈
新华月报 群众 群言 中国青年
青年文摘 青年一代 大众电影 人像摄影
歌曲 人物 名人传记(上半月) 黄金时代
连环画报 今古传奇·单月号 家庭(上半月) 家庭(下半月)
民主与法制 报告文学

⑥ 陕西省高考网上报名的类别怎么填

理科篇:
物理:记清概念与数学基础的融合:
学习要求与技巧: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视概念的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物理的学习中,记清、理解一个定理、定义的价值往往要超过做几天的练习。从这几年的高考物理试卷上看,许许多多看似很不好做的题目本质上考的还是概念。
另一条对选择物理的考生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你的数学能力。较强的数学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对物理上本来很有天分的学生因为数学功底不够而吃了亏,所以考生在选择物理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相对难易指数:*****
专业可选择面:*****
高考中必考物理的专业:计算机、电子、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
化学、生物:要牢记公式,更要灵活运用
学习要求与技巧:在化学、生物的学习中,学生记忆、理解、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重要。记忆,是指牢记化学反应方程式。记住化学、生物试验的过程、步骤、现象、结论。
当然,光记住一些方程式是不够的,还需要理解。死记硬背绝对不是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做从记忆到理解再到真正牢记的循环,能够在牢记住各种试验、反应现象,各种物质的组织、结构、作用的基础上触类旁通的话,考试中的难题往往能迎刃而解。
实际上,在高考中,绝大部分题目都是把课本上的某个知识点换一个方式、换一个角度表达出来的。
相对难易指数:*****
专业可选择面:****
高考中必考化学、生物的专业:生物工程、医学、制药、应用化学、农业等
文科篇:
政治、历史:死背不如活记,要做题更要整理笔记
大家都知道政治、历史这些文科科目都是绝对需要“背”的,然而只是靠背而不去理解是根本学不好文科的,所以现在很多政治、历史老师提出“死背不如活记”的说法。学习文科,不单单是要学生掌握单纯的理论,更要学生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各种处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这一切,都是单纯的背诵无法得到的!
在政治、历史的学习中,学生往往都能感觉到整个知识在点与点之间总是有某种联系的,而只有真正找出、理解这种联系的学生才能够在考场上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而要想找出这种联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整理文科笔记了。如果学生能够在整理出笔记的基础上再自己动手做出知识体系表——把所有的知识点以学生自己的理解用合适的顺序整理在一张大的表上,这样无疑可以有效地梳理清楚所有的知识点。
相对难易指数:****
专业可选择面:****
高考中必考政治、历史的专业:法律、审计、新闻、中文、哲学、国际金融等
地理:扩大知识面,注意与各科相结合
很多人说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是因为地理在地球物理、时区计算等方面的确很需要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在高考中地理试卷的得分率一直很高,因为相对于物理等学科而言,地理这门功课实在是没有什么难题!)
地理的很多知识点是与政治、历史等文科科目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科目都有关联的,比如2003年高考地理的最后一题,就几乎可以当作一道经济学试题来看。而关于地域文化、旅游等方面的题目又需要考生有比较宽的知识面。所以需要考地理的考生平时应该特别注意多读课外书——如《中国国家地理》、《旅行者》等,可以对地理的学习大有帮助。
相对难易指数:***
专业可选择面:***
高考中必考地理的专业:地质、地球物理、考古等
(注:本文中科科高考必考专业均以2003年高考3+2X模式为准)
在文与理间作出抉择前必做的两件事
一,尽其所能,最大限度地搜集与文科、理科有关的材料
在选择文科、理科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什么是文科,什么是理科,文科包括哪些科目?理科呢?”如果你能够顺利地答清楚这些问题,那么可以再问问自己“文科科目可以在高考中报哪些专业,理科呢?”有没有人曾经告诉过你文、理科目各有那些具体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与重点呢?文、理科各需要考生具备哪些素质呢?
在这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前,我们劝您不要轻易地对自己“文”“理”乃至科目选择轻易地下结论。因为事实上,绝大多数在文理科的选择中没走对适合自己道路的学生,都在后悔自己当初什么就没有多问一问,多想一想,把眼光放远一点、放宽一点呢?
搜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使你对你所选的科目,从内容、知识体系到学习技巧方法甚至是将来深造方向上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了解了这些信息,就是了解到了高中后半段学习生活乃至大学学习中的目的与方向。知道了将来要学什么,要怎么学,是否适合你等等情况,就可以减少你选择错误的概率。
同时,当你在文理之间摇摆不定的时候,关于你所在的学校文、理甚至是单科哪一门师资力量雄厚、哪一门是学校的专长等信息都可以作为你作出选择的重要参考。
以上说的这些信息可以在班主任、任课老师、同学、高年级学长那里获得,《同学》杂志也将尽力为读者们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二,深入分析思考个人的爱好、特长,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要想为自己找出最佳的选择,深入分析、思考自己的特长、爱好、潜质同样很重要。建议你自己自初中以来的成绩报告单全部找出来,把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功课的以往成绩放在一起比一比,哪门强哪门弱自然一目了然。或者您也可以去找不找心理医生或请专业人员用科学的方法测一测你究竟适合学什么,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哪一类功课上潜力最大。
但是有一点是每一个高中生必须注意的,那就是:文理分科的选择是由你自己决定的。权利在你的手上。固然,老师、父母、同学、朋友的建议都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一切决不能代替你自己做出决定——自己的前程是靠自己去走出来的。
全 国 高 校 专 业 一 览 表

表格中专业前的代码为其所属一级学科的类别:01哲学 02经济学 03法学 04教育学 05文学 06历史学 07理学 08工学 09农学 10医学 11管理学
理工农医类专业
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5录音艺术
08轻化工程
07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07物理学
08包装工程
07生物科学
07应用物理学
08印刷工程
07生物技术
07数学与应用数学
08纺织工程
08电子科学与技术
07心理学
10中医学
08电子信息工程
07应用心理学
10中药学
07信息与计算科学
07地理信息系统
03治安学
07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07材料物理
03侦查学
08通信工程
07应用化学
04运动人体科学
08生物工程
07材料化学
08冶金工程
08生物医学工程
07化学
08金属材料工程
08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7环境科学
08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0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7生态学
08采矿工程
08自动化
07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08石油工程
0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7地球化学
08矿物加工工程
08测控技术与仪器
07天文学
08勘查技术与工程
08热能与动力工程
07地质学
08资源勘查工程
08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07统计学
10麻醉学
08工业设计
07微电子学
10针灸推拿学
0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07理论与应用力学
10蒙医学
08核工程与核技术
07大气科学
10藏医学
08建筑学
07海洋科学
09农学
08土木工程
07地球物理学
09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08城市规划
07海洋技术
09农业资源与环境
08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07应用气象学
08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08交通运输
07地理科学
08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08交通工程
08信息对抗技术
08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08飞行技术
08工程力学
08农业水利工程
08航海技术
08刑事科学技术
09渔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08船舶与海洋工程
08测绘工程
08木材科学与工程
08轮机工程
08环境工程
09园林
08水利水电工程
08安全工程
09园艺
08给水排水工程
08化学工程与工艺
09林学
08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08制药工程
09植物保护
08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08油气储运工程
08森林工程
10临床医学
08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08林产化工
10法医学
08飞行器动力工程
08消防工程
10口腔医学
08飞行器制造工程
09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10医学检验
08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09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10基础医学
08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09草业科学
10预防医学
08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09动物科学
10医学影像学
08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09动物医学
10护理学
08特种能源工程与烟药技术
09水产养殖学
10药物制剂
08地面武器机动工程
09茶学
10药学
08服装设计与工程
09蚕学
11工业工程
08食品科学与工程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如何总结地理知识规律(人教版)

资料概述与简介 如何总结地理知识规律在学习了大量感性地理知识之后,通过进一步地综合分析、比较判断、逐步推理,最终抽象出来的本质联系就是地理规律,任何地理规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符合实际变化过程中每一个状况的特点。如何掌握知识规律是地理学习方法中的重要课题,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途径之一。 1、学习知识规律的重要性 学习知识规律有助于知识的记忆。在前面我们曾介绍了抓住地理规律推理记忆的典型实例和方法。 学习知识规律有助于把握地理知识结构,特别是地理演变规律更是如此。 学习知识规律有助于提高综合与分析概括能力的水平。 学习知识规律有助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树立地理时空观念。 2、地理知识规律的基本分类 按地理学科的特点,我们将地理知识规律分为三大类型: 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这是反映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规律。例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就是地形、气候、植被、动物、土壤、地表水与地下水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规律。这一规律普遍适用于各个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的学习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资源、能源、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也不断建立起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规律特征,并使得相互联系这一人世间的普遍规律广泛地应用在地理学科中,成为地理思维过程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地理演变规律。这是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必然趋势的规律。例2:在地质作用中,内力与外力总是同时作用;内力使地形不平,外力使地形趋向平坦;内力为主导作用力,外力为辅助作用力;它们共同决定着地壳物质循环的变化规律,使人类生存的地表空间总是在动荡起伏-相对稳定-动荡起伏之间变化着,处在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之中。 地理时空分布规律。这是反映地理事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必然分布状况,是中学地理知识规律的主要内容。依据时空范围可分为五个小的类型:地理事物水平分布规律是地理事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例如世界上森林资源水平分布主要在热带和亚寒带地区,以及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地理事物垂直分布规律是地理事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例如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地理事物日变化规律是地理事物在一个太阳日内的变化规律,例如气温日变化规律-从午后14点到凌晨4点气温逐渐降低,从凌晨4点到午后14点气温逐渐增高;地理事物年变化规律是地理事物一年内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例如塔里木河一年四季水量变化规律-随着气温的增高水量不断增多;地理事物的年际变化规律是地理事物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变化规律,例如太阳黑子的11年变化周期。 3、总结知识规律的方法 (1)极值概括法。我们先一起分析一个实例,然后再总结方法。例3:地球公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为由近日点到远日点逐渐减小。可平时不少同学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却总是出现“近日点线速度大,远日点线速度小”的结论,这种结论显然没有概括出地球公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而只是提出最大和最小线速度值出现的空间位置,两个特殊点不能反映出公转轨道上每一个空间位置上地球公转线速度的大小和连续变化的全过程。前面正确的描述是符合公转轨道上各点线速度分布规律的。从实例中可以发现,两种答案有着本质的差异,同时在手法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学们是可以从失败的过程汲取一些有用的经验呢? 总结地理事物时空分布规律要从直观图像的仔细观察入手,这是抽象概括出地理分布规律重要基础。 抓住分布状况中的极大值和极小值,这是抽象概括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金钥匙。 由极大值(极小值)向极小值(极大值)做连续不断的时空描述,其中文字上经常采

⑧ 选文还是选理帮帮忙啊

学理需要悟性,这个应该是可以培养的,如果你的文理成绩相差不大,而学校理科升学率又比较高的话,我建议你学理.因为考上一个好大学是第一位的,而且学理的报考范围很广,你考好的话在报志愿时也可以填一个文科类的专业的就选成绩比较好的吧~
到了高二,文理的难度是不同的,文科只是学很简单的一些理科知识,而理科学的就要和大学靠近了一步,学理需要两样,一是时间,二是悟性,只要占其中一条,又不厌倦学习,那么建议你选理,高考时选择更多一些,就业更容易一些。
从功利角度讲毫无疑问是理科,原因如下:

1.理科相对招生数要多很多,基本什么分数都有地方要。

2.大学招文科生很少,好的文科大学更少,而且毕业以后的择业的范围相当的窄,基本没有什么单位招文科生,基本只有新闻、报刊、秘书等要文科生,而且新闻、报业都是很难挤进去的,不会想当个秘书吧?当然,文科学法律也不错。

3.上了大学就可以不用学理?笑话,文科生的苦日子在上大学之后,高等数学、化学基础、物理基础、工程力学、线性数学、电子技术、、、、这些超级理科都是不分专业,不分文理的基础课,只要上了大学在大一大二两年内就要和它们打交道,任何一科不过都拿不到毕业证,文科生要累死了。

4.有人说文科靠背书就行了,那肯定是个没有过类似经验的小孩,文科需要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同一个史料放在不同地方就大相径庭,而且现在的高中一般都是跛脚的,文科教育能力强的文科高中少之又少。

我仅仅列出几点实事,其实真正选择还是靠自己,文科也有很多出路,而且文理那条路都要面临竞争。我们的学校这种在高中就强制文理分班极不科学,甚至有点不人道,小小年纪很多没有形成任何对某方面的兴趣就要强制做出选择,可悲啊,顺便诅咒苏联人,这种文理分班是从苏联移植过来的。仅仅参考,选择权在你自己。
好好想,做出无悔的决定,无论你选什么,祝你好运~

理科篇:
物理:记清概念与数学基础的融合:
学习要求与技巧: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视概念的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物理的学习中,记清、理解一个定理、定义的价值往往要超过做几天的练习。从这几年的高考物理试卷上看,许许多多看似很不好做的题目本质上考的还是概念。
另一条对选择物理的考生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你的数学能力。较强的数学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对物理上本来很有天分的学生因为数学功底不够而吃了亏,所以考生在选择物理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相对难易指数:*****
专业可选择面:*****
高考中必考物理的专业:计算机、电子、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
化学、生物:要牢记公式,更要灵活运用
学习要求与技巧:在化学、生物的学习中,学生记忆、理解、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重要。记忆,是指牢记化学反应方程式。记住化学、生物试验的过程、步骤、现象、结论。
当然,光记住一些方程式是不够的,还需要理解。死记硬背绝对不是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做从记忆到理解再到真正牢记的循环,能够在牢记住各种试验、反应现象,各种物质的组织、结构、作用的基础上触类旁通的话,考试中的难题往往能迎刃而解。
实际上,在高考中,绝大部分题目都是把课本上的某个知识点换一个方式、换一个角度表达出来的。
相对难易指数:*****
专业可选择面:****
高考中必考化学、生物的专业:生物工程、医学、制药、应用化学、农业等
文科篇:
政治、历史:死背不如活记,要做题更要整理笔记
大家都知道政治、历史这些文科科目都是绝对需要“背”的,然而只是靠背而不去理解是根本学不好文科的,所以现在很多政治、历史老师提出“死背不如活记”的说法。学习文科,不单单是要学生掌握单纯的理论,更要学生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各种处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这一切,都是单纯的背诵无法得到的!
在政治、历史的学习中,学生往往都能感觉到整个知识在点与点之间总是有某种联系的,而只有真正找出、理解这种联系的学生才能够在考场上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而要想找出这种联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整理文科笔记了。如果学生能够在整理出笔记的基础上再自己动手做出知识体系表——把所有的知识点以学生自己的理解用合适的顺序整理在一张大的表上,这样无疑可以有效地梳理清楚所有的知识点。
相对难易指数:****
专业可选择面:****
高考中必考政治、历史的专业:法律、审计、新闻、中文、哲学、国际金融等
地理:扩大知识面,注意与各科相结合
很多人说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是因为地理在地球物理、时区计算等方面的确很需要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在高考中地理试卷的得分率一直很高,因为相对于物理等学科而言,地理这门功课实在是没有什么难题!)
地理的很多知识点是与政治、历史等文科科目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科目都有关联的,比如2003年高考地理的最后一题,就几乎可以当作一道经济学试题来看。而关于地域文化、旅游等方面的题目又需要考生有比较宽的知识面。所以需要考地理的考生平时应该特别注意多读课外书——如《中国国家地理》、《旅行者》等,可以对地理的学习大有帮助。
相对难易指数:***
专业可选择面:***
高考中必考地理的专业:地质、地球物理、考古等
(注:本文中科科高考必考专业均以2003年高考3+2X模式为准)
在文与理间作出抉择前必做的两件事
一,尽其所能,最大限度地搜集与文科、理科有关的材料
在选择文科、理科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什么是文科,什么是理科,文科包括哪些科目?理科呢?”如果你能够顺利地答清楚这些问题,那么可以再问问自己“文科科目可以在高考中报哪些专业,理科呢?”有没有人曾经告诉过你文、理科目各有那些具体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与重点呢?文、理科各需要考生具备哪些素质呢?
在这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前,我们劝您不要轻易地对自己“文”“理”乃至科目选择轻易地下结论。因为事实上,绝大多数在文理科的选择中没走对适合自己道路的学生,都在后悔自己当初什么就没有多问一问,多想一想,把眼光放远一点、放宽一点呢?
搜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使你对你所选的科目,从内容、知识体系到学习技巧方法甚至是将来深造方向上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了解了这些信息,就是了解到了高中后半段学习生活乃至大学学习中的目的与方向。知道了将来要学什么,要怎么学,是否适合你等等情况,就可以减少你选择错误的概率。
同时,当你在文理之间摇摆不定的时候,关于你所在的学校文、理甚至是单科哪一门师资力量雄厚、哪一门是学校的专长等信息都可以作为你作出选择的重要参考。
以上说的这些信息可以在班主任、任课老师、同学、高年级学长那里获得,《同学》杂志也将尽力为读者们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二,深入分析思考个人的爱好、特长,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要想为自己找出最佳的选择,深入分析、思考自己的特长、爱好、潜质同样很重要。建议你自己自初中以来的成绩报告单全部找出来,把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功课的以往成绩放在一起比一比,哪门强哪门弱自然一目了然。或者您也可以去找不找心理医生或请专业人员用科学的方法测一测你究竟适合学什么,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哪一类功课上潜力最大。
但是有一点是每一个高中生必须注意的,那就是:文理分科的选择是由你自己决定的。权利在你的手上。固然,老师、父母、同学、朋友的建议都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一切决不能代替你自己做出决定——自己的前程是靠自己去走出来的。
全 国 高 校 专 业 一 览 表

表格中专业前的代码为其所属一级学科的类别:01哲学 02经济学 03法学 04教育学 05文学 06历史学 07理学 08工学 09农学 10医学 11管理学
理工农医类专业
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5录音艺术
08轻化工程
07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07物理学
08包装工程
07生物科学
07应用物理学
08印刷工程
07生物技术
07数学与应用数学
08纺织工程
08电子科学与技术
07心理学
10中医学
08电子信息工程
07应用心理学
10中药学
07信息与计算科学
07地理信息系统
03治安学
07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07材料物理
03侦查学
08通信工程
07应用化学
04运动人体科学
08生物工程
07材料化学
08冶金工程
08生物医学工程
07化学
08金属材料工程
08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7环境科学
08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0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7生态学
08采矿工程
08自动化
07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08石油工程
0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7地球化学
08矿物加工工程
08测控技术与仪器
07天文学
08勘查技术与工程
08热能与动力工程
07地质学
08资源勘查工程
08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07统计学
10麻醉学
08工业设计
07微电子学
10针灸推拿学
0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07理论与应用力学
10蒙医学
08核工程与核技术
07大气科学
10藏医学
08建筑学
07海洋科学
09农学
08土木工程
07地球物理学
09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08城市规划
07海洋技术
09农业资源与环境
08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07应用气象学
08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08交通运输
07地理科学
08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08交通工程
08信息对抗技术
08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08飞行技术
08工程力学
08农业水利工程
08航海技术
08刑事科学技术
09渔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08船舶与海洋工程
08测绘工程
08木材科学与工程
08轮机工程
08环境工程
09园林
08水利水电工程
08安全工程
09园艺
08给水排水工程
08化学工程与工艺
09林学
08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08制药工程
09植物保护
08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08油气储运工程
08森林工程
10临床医学
08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08林产化工
10法医学
08飞行器动力工程
08消防工程
10口腔医学
08飞行器制造工程
09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10医学检验
08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09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10基础医学
08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09草业科学
10预防医学
08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09动物科学
10医学影像学
08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09动物医学
10护理学
08特种能源工程与烟药技术
09水产养殖学
10药物制剂
08地面武器机动工程
09茶学
10药学
08服装设计与工程
09蚕学
11工业工程
08食品科学与工程

文史类专业
05英语
03社会工程
05缅甸语
05新闻学
05意大利语
05马来语
05广播电视新闻学
05希腊语
05蒙古语
05日语
05瑞典语
05印度尼西亚语
05广告学
05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05印地语
05编辑出版学
05匈牙利语
05乌尔都语
03外交学
05罗马尼亚语
05僧加罗语
05汉语言文学
05土耳其语
05梵语巴利语
05汉语言
05保加利亚语
05希伯莱语
05对外汉语
05波兰语
05豪萨语
05戏剧影视文学
05捷克语
01逻辑学
05法语
05朝鲜语
05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5德语
05阿拉伯语
03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05西班牙语
05波斯语
03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5俄语
05斯瓦希里语
06历史学
05葡萄牙语
05阿尔巴尼亚语
06世界历史
03国际政治
05越南语
01宗教学
03政治学与行政学
05泰语
06考古学
03社会学
05柬埔寨语
06博物馆学
03思想政治教育
05菲律宾语
06民族学
01哲学
05老挝语
05古典文献

文理兼招专业
02国际经济与贸易
04教育学
05表演
03法学
04学前教育
05音乐表演
02经济学
04教育技术学
05艺术设计
02金融学
04特殊教育
05艺术设计学
02财政学
04体育教育
05动画
1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04社会体育
05舞蹈编导
11工商管理
04运动训练
05舞蹈学
11会计学
04民族传统体育
05戏剧学
11财务管理
11图书馆学
05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11管理科学
11档案学
05音乐学
11行政管理
11土地资源管理
05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11市场营销
11农林经济管理
05绘画
11人力资源管理
11农村区域发展
05美术学
11旅游管理
05播音与主持艺术
05摄影
11劳动与社会保障
05导演
05雕塑
11工程管理
05广播电视编导

新兴专业
计算机网络工程(理)
海关管理(文理)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理)
网络传播(文理)
物流管理(文理)
信用管理(文理)
电子商务(理)
酒店与旅游管理(文理)
体育新闻(文理)
金融证券(文理)
物业管理(文理)
边防管理(文理)
信息安全(理)
通俗音乐(文理)
食品质量与安全(理)
遥感科学与工程技术(理)
模特(文理)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理)
技术与经济(理)
体育经济(文理)

⑨ 急急急急............ 借用地理知识 主要运用哲学知识 谈谈巴中环境问题(写一篇论文)

应用哲学的辩证法中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城市污染,工业废水等对巴中环境的影响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