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下列哪个地理位置考古
『壹』 21世纪以来中国有哪些重大的考古发现价值又体现在哪里
马王堆,曾侯乙,海昏侯等等
『贰』 目前中国的考古发现表明
D 无
『叁』 中国考古目前发现最多,研究最充分的地区是哪里
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分期和编年已基本确立,有条件开展版更权深入的研究,历史时期主要都城遗址都做过考古工作。包括陕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等省,相比之下边疆地区的考古工作相对较少
『肆』 中国有哪些考古团
不知所云
『伍』 中国考古文明圣地在什么地方
城子崖遗址,位于济南市章丘龙山镇龙山村东北,巨野河东岸、胶济铁路的北侧。因1930年首先在这里发现了著名的龙山文化,发掘工作对中国史前考古与古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享有中国考古圣地之誉,闻名遐迩。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考古学正处于草创期。1921年秋,瑞典人安特生在豫西渑池县仰韶村进行发掘,首先在中国发现了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标志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在1928年以前,中国的考古工作基本上是由外国人进行或者是由外国人倡导的。当时也没有国家学术机构和国家考古机构。1928年6月,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院长是蔡元培,中国有了最高学术机构。同年10月,历史语言研究所经过大半年的筹备也宣告成立,傅斯年任所长。史语所初设历史、语言、考古三个组,分别由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任主任。1934年又增设第四组——人类学组。史语所的成立,有了国家考古机构。并立即在河南安阳殷墟建立长期发掘的基地。从1928年10月开始,到1937年抗战爆发止,史语所在殷墟共进行了315次发掘。就在史语所成立前夕,吴金鼎发现了城子崖遗址。
城子崖遗址的发现与发掘
吴金鼎,山东安丘人,1901年出生,齐鲁大学毕业,毕业后留校工作,1927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学习,师从李济。1928年4月,吴金鼎作为国立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研究生,来山东调查平陵故城,住在济南齐鲁大学。他先抵龙山镇,在自龙山镇东去平陵城途中,发现了城子崖遗址。翌年7月至10月,吴金鼎对城子崖及周围地区共进行了四次调查,先后在城子崖采集到陶片、骨笄和磨光石斧,陶片中有磨光黑陶片,他称作“油光黑陶片”,以前没有见过,他认为是处重要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1930年,蒋、阎、冯中原大战爆发,殷墟的发掘无法进行,发掘工作就转向了山东。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先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发掘。
1930年秋,中研院和山东国民政府共同组成山东古迹研究会,由中研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任主任委员,史语所考古组主任李济任田野工作主任,省方委员王献唐任秘书。同年11月进行了发掘,翌年10月再次发掘,历时共51天,共开探沟约90条,合计发掘面积1900余平方米。中间梁思永由美国回国,参加了1931年的发掘,在发掘中初步运用了考古地层学原理,在中国考古学上最早绘制了地层图。
求仁得仁,城子崖发掘果然发现了和彩陶文化截然不同的黑陶文化,不久即以其所在地龙山镇命名为龙山文化。一些迹象表明,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体系,有些器物如卜骨、版筑夯土等,可以和殷墟文化作比较。这使他们感到,在东方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地区,发展着构成中国最早期历史文化的“最要紧的成分”。他们认为,如果能查明城子崖黑陶文化的发展脉络和范围,“中国黎明期的历史就可解决一半了”。至今来看这些说法,竟也未离大谱。
城子崖发掘,是中国国家学术机构、中国考古学者首次对史前遗址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大规模发掘,也是中国考古学最早的比较科学的发掘,发掘后期运用了考古地层学原理,区分了不同的土色土质,绘制了地层图;把该遗址的文化堆积区分为黑陶文化和灰陶文化两期;发现了黑陶文化期和灰陶文化期两座城址;发现了黑陶文化和灰陶文化的卜骨;1934年出版了中国考古学的第一部田野考古专刊《城子崖——山东省历城县龙山镇新石器时代遗址》。总之,城子崖发掘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展铺垫了重要的基石,动摇了中国文化西来说,城子崖遗址因此获得“中国考古圣地”的殊荣。
城子崖考古的新突破
但是,城子崖发掘毕竟是在中国考古学幼年时期的一次发掘,这次发掘距考古学的诞生只有10年,当时的考古学水平尤其是田野考古学水平还很低,认“土”、识别遗迹、分析释读地层现象的技能还很薄弱。而作为考古发掘基础的方法论考古地层学,仅仅在这次发掘的后段开始对其原理有所运用,远未成熟,城子崖发掘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人们怀疑城子崖黑陶文化城未必是龙山文化城,谨慎的考古学者都避而不谈,成为考古学的一大悬案。
1980年春,我主持山东省博物馆考古部工作,馆长任迪善提出举办城子崖发掘50周年纪念活动,但当时没有筹备。1989年,城子崖发掘即将迎来60周年,将满一甲子,这时我已担任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多年,深感有责任在我们民族传统上的吉祥日期召开一次学术讨论会,以纪念城子崖发掘和龙山文化发现60周年。也正是我们对城子崖进行的再次发掘,解释了考古学界一直避而不谈的疑问。
1991年,城子崖考古新成果荣获1990年度和“七五”双十大考古发现。1994年,城子崖探掘获国家文物局首届优秀田野考古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1991年金秋,我们在泉城济南召开了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宿白、石兴邦、徐萃芳、严文明、黄景略、黄盛璋、管东贵、秋山进午等中国内地和香港以及日本、美国的著名考古学家和专家学者70余人欢聚一堂,缅怀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的艰苦创业和功绩,回顾总结龙山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与成就,考察了城子崖遗址、考古现场、考古标本及临淄考古中心与齐故城遗址,围绕城子崖考古新成果、山东史前考古、全国龙山时代与中国文明起源等课题,各抒己见,热烈争鸣,收到了交流学术、促进学术研究的良好效果。这是山东文物考古界的首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也是全国考古界的一次盛会。纪念会后出版的文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龙山文化发现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工作进展的广度、深度,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达到的研究水平。
东夷古国的中心与古济南
以章丘市中西部为中心的地区,是目前所知山东最早的稳定的古文化中心,自距今8500年以来,西河类型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时代文化连绵不绝,有一部漫长的古文化、古城、古国发展史,是山东新石器时代中期(约开始于距今9000年)以来历史的缩影。这里在经历了母系、父系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后,在跨入距今6200年开始的大汶口文化时期进入部落社会,生息着一个大汶口文化部落。目前已发现这个部落的十四五处遗址(聚落),部落的中心是焦家聚落,面积达四五十万平方米,位于城子崖以北5公里。
目前还不知道焦家遗址是否是座大汶口文化城,有点线索,但没有证实。中国城的产生是相当早的,有些大汶口文化的中心聚落应当存在城。目前也不知道焦家部落在大汶口文化晚期是否已发展成国家。
但是,到了龙山文化时期这里肯定已是个国家。这时期,这里的龙山文化遗址(聚落)猛增至40余处,分布范围约达1000平方公里,是个中等偏大的龙山文化聚落群,群内聚落规模已经分化成不同层级。龙山文化是东夷族团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城子崖龙山文化古国自然是个东夷古国。因为城子崖龙山城可能直接发展为岳石文化城,岳石文化是晚于龙山文化阶段的东夷文化,城子崖龙山文化古国很可能延续到岳石文化时期。这地区的岳石文化大约从夏代早期延到商代中期。
济南地区有一部近5000年的文明史
周代这里有个谭国。谭国不是周王新封的国家,可能由商代延续下来。《诗经》的名篇《大东》就是谭国大夫所作,发泄对中央王朝横征暴取、不劳而获的不满,春秋中期为齐桓公所灭。城子崖上层的春秋城是否曾是谭国都城,目前还不能确切回答。周代的谭国和城子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时期的东夷古国有无直接或者间接联系,同样还不能明确回答。但提出了山东古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值得深思。目前大体上可以说自龙山文化以来,济南东部地区的国家连绵不断,济南地区有一部近5000年的文明史。
通过前面的介绍,也说明了先秦时期的济南地区,历史发展的重心始终稳定在东部章丘市的中西部地区。朝代更替,秦汉继兴,济南地区的历史重心却在原地延续,没有变迁,平陵城仍是济南地区最突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济南一名也由此开始。东汉末年,曹操曾任济南国相,因以青州兵而发家。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济南郡冶西迁历城县,据认为就在今济南老城,直至明清。济南地区的主要中心,历经沧桑,演变轨迹清晰,所以不仅城子崖龙山、岳石文化城是4500年到3000多年前的古济南,就是焦家中心聚落也可以说是5000年前后的古济南。这都是从一个地区主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变迁过程的角度来说的,自然不应当说是危言耸听,欺世之谈。
『陆』 中国考古学家在中国还发现了哪些人类遗址
云南元谋人遗址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北京房山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
红山文化遗址
大汶口遗址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柒』 中国考古学中的"考古"两字来自于哪个国家
“考古”这一来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自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年)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一词翻译而来的。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摘自网络《考古》
『捌』 中国考古,
如果是这样的话,国家那么多的考古人员,不是都得死翘翘,你自己看看,他们那个遭了报应了啊?探索频道不是好好的在哪儿天天播放的吗?
『玖』 单选题中国考古学中的“考古”两字来自于哪个国家
因为你咩有给出选项我就直接写了
中国考古学中“考古”两字最有可能来自日本,新文化时期进入。
『拾』 中国的哪个地理位置考古工作最多
不光文物修复保护的人才缺乏,一线考古人员同样紧缺。省内一位知名考古专内家说,近些年容,山东重大考古发现不断,成果丰硕。目前已经连续4年获得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两次获得“全国考古六大发现”,高青县陈庄西周古城遗址、寿光双王城水库盐业考古发掘获得全国野外考古二等奖。但是,我省考古力量很弱,全省考古力量甚至赶不上河南郑州一个市,赶不上洛阳一个工作队。2012年,山东省文物考古所勘探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实际考古发掘约5万平方米,而全所有编制的在职工作人员仅30多人,均摊到每个人头上工作强度非常大。
“目前文物保护最大的难题就是人才不足。”省文物局副局长孙世勤在会上提出,为弥补专业人才的不足,呼吁已经离退休的文博工作老专家、老技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发挥余热,培养年轻的考古工作者尽快成长。省外有资质的机构可在我省进行考古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