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典藏版
⑴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专业的考研参考书籍
这是我老师总结的书单,他硕博都在复旦,专业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学参考书目
● 中国地理学发展史
1. 王成组:《中国地理学史(先秦至明代)》,商务印书馆,1988年增订第2版。
2. 赵荣、杨正泰:《中国地理学史(清代)》,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 工具书
3.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共八册),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
4. 辞海编纂委员会编《辞海·地理分册·历史地理》,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2版。
5.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编委会编《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6. 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其中的“历史地理卷”为谭其骧主编)
7. 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最为详实;其中相当多的词条内容来自大部分未曾公开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资料卡片)
● 历史地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
8. 邹逸麟编著《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9. 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 历史地理学基本史料简介与阅读
11.杨正泰:《中国历史地理要籍介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侯仁之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第一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
13.《禹贡》,收录于《汉书·地理志》之中。
14.[北魏]郦道元注,[清]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5.[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版。
16.[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
17.[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8.[明]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版。
19.[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0.[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2年版。
21.《嘉庆重修一统志》(《续修四库全书》本)
22.十七部正史“地理志”:《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隋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旧五代史·郡县志》、《新五代史·职方考》、《宋史·地理志》、《辽史·地理志》、《金史·地理志》、《元史·地理志》、《明史·地理志》、《清史稿·地理志》。(谭其骧先生主编的《正史地理志汇释丛刊》已出版多部,可参考)
23.七部正史“河渠志”:《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宋史·河渠志》、《金史·河渠志》、《元史·河渠志》、《明史·河渠志》、《清史稿·河渠志》(周魁一等著有《二十五史河渠志注释》一书,中国书店,1990年版,可参考)
24.《史记·货殖列传》
● 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者的经典论著
25.史念海:《河山集》(多集)。
26.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7.谭其骧:《长水集》(上、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长水集续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8.陈桥驿:《水经注研究》(多集)。
29.邹逸麟:《椿庐史地论稿》,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0.周振鹤:《学腊一十九》,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1.葛剑雄:《行路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 历史人文地理各分支学科的相关论著
※ 历史(疆域)政区地理:
32谭其骧:《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图说”部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版。
33.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4.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长春出版社,2004年版。
35.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6.葛剑雄:《历史上的中国:中国疆域的变迁》,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7年版。
※ 历史人口地理:
37.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8.葛剑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导言部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9.安介生:《山西移民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国内第一部区域移民史专著)
40.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导论部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历史文化地理:
41.卢云:《汉晋文化地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国内第一部断代历史文化地理专著)
42.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国内第一部区域历史文化地理专著;张先生还著有《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研究方法有别于前著,可对比研读)
43.周振鹤主著:《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 历史城市地理:
44.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45.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版。
46.马正林编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7.[美]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2000年版。
48.董鉴泓主编《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49.李孝聪:《历史城市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 历史民族地理:
50.安介生:《历史民族地理》(上、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 历史交通地理:
51王文楚:《古代交通地理丛考》,中华书局,1996年版。
52.辛德勇:《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中华书局,1996年版。
※ 历史军事地理:
53.史念海:《河山集》(四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4.胡阿祥主编《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军事地理要览》,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
注:历史经济地理、历史社会地理亦为历史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但尚没有对本分支有理论贡献的专著出版,要想对其有大略了解可参见《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邹逸麟主编)中的相关章节。
● 历史地图学的相关论著
55.[美]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姜道章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6.张修桂:《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 区域历史地理学的相关论著
57.邹逸麟主编《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58.孙进己主编《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59.侯甬坚:《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0.吴必虎:《历史时期苏北平原地理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1.鲁西奇:《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2.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3.邓辉等:《从自然景观到文化景观——燕山以北农牧交错地带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地理学透视》,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64.[日]前田正名:《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陈俊谋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版。
65.[日]前田正名:《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李凭等译),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66.葛剑雄:《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7.陈光中:《侯仁之》,三联书店,2005年版。
● 单篇论文的阅读
※ 葛剑雄、华林甫:《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载《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一文涉及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诸多重要研究文章,可据此作一索引并加以研读。
※ 葛剑雄、华林甫编《20世纪中国学术文存——历史地理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书后列有“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主要论著目录索引”,可选读部分文章。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和《历史地理》两种专业学术刊物的文章要加以重视,可选读其中部分文章。
⑵ 找一本介绍中国各城市历史的书,人文,特产的书有吗
1、《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是根据中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要求,为全面打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影响力,由国家有关部门主导,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组织实施的“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
根据中央的有关要求,《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拟于“十三五”时期开始,通过2-3个五年计划,实现334个地级市的全覆盖。其中,“十三五”时期拟计划出版100个城市分卷。
2、《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本书系《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0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概况。主要内容包括民族与疆域、行政区划及其变迁、政治中心的分布与变化、人口分布与变迁、农业开发与地域特征、工矿业分布与发展、城市与交通、商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以及历史文化景观形成的地理与历史背景等。
3、《走遍中国》是一本实用的原生态自助旅行指南,书中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人文、风光、地理信息,精彩的大图附有原始的拍摄数据,让摄影爱好者获得更多有用的参考信息。
4、《读城记》,易中天在2003年首次出版的城市散文集,于2018年1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新版,记录了北京、上海、厦门、武汉、成都、广州六座城市 的城市面貌。
5、《中华文化史》是2005年12月1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图书,作者冯天瑜、何晓明。本书从地理背景、经济土壤、社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成机制,以及自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段内中华文化自发生到一统、多元、隆盛、内省、融合、陈暮开新、烂熟式微、蜕变新生的发展历程。
⑶ 潘玉君的介绍
潘玉君,男,二级教授,博导。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副主编,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内中国民族地理》卷容主编,“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编委,国家规划教材和地理学思想与方法《地理科学导论》主编,《云南大网络全书》总编委员会委员、《地理 生态卷》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主编。 致力于地理学、哲学、经济学、民族学、教育学、生态学、历史学和伦理学等多学科研究。
⑷ 中国古书特别的多,中国各城市历史的书,人文,特产的书有哪些
1、《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是根据中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要求,为全面打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影响力,由国家有关部门主导,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组织实施的“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
根据中央的有关要求,《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拟于“十三五”时期开始,通过2-3个五年计划,实现334个地级市的全覆盖。其中,“十三五”时期拟计划出版100个城市分卷。
2、《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本书系《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0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概况。主要内容包括民族与疆域、行政区划及其变迁、政治中心的分布与变化、人口分布与变迁、农业开发与地域特征、工矿业分布与发展、城市与交通、商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以及历史文化景观形成的地理与历史背景等。
3、《走遍中国》是一本实用的原生态自助旅行指南,书中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人文、风光、地理信息,精彩的大图附有原始的拍摄数据,让摄影爱好者获得更多有用的参考信息。
4、《读城记》,易中天在2003年首次出版的城市散文集,于2018年1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新版,记录了北京、上海、厦门、武汉、成都、广州六座城市 的城市面貌。
5、《中华文化史》是2005年12月1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图书,作者冯天瑜、何晓明。本书从地理背景、经济土壤、社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成机制,以及自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段内中华文化自发生到一统、多元、隆盛、内省、融合、陈暮开新、烂熟式微、蜕变新生的发展历程。
⑸ 科学出版社的业绩辉煌
先进的理念、战略、方针、措施,创造出骄人的业绩。
品种翻番,周期缩短
如前所述,学术专著、基础理论、基本资料、论文集、应用技术、工具书、综述、科普类图书和各类学术期刊,是科学出版社传统出版物的集中体现。但在上级停止亏损补贴后的1995年以前,每年初版书的品种排徊在320种左右。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至1998年回升到554种,1999~2001年平均每年出书达807种,为1995年的2.16倍。科学出版社出版图书4000多种,期刊近200种,日均出书8.2种,期刊2期以上。众所周知,历史上困扰科学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的另一个难题是出版周期长。1996年以后,为了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科学出版社拨专款400多万元并配备专门的人力,建立起社内计算机管理网络。同时还为编辑部配备了大量最新型计算机,为编辑采集最新信息、处理稿件,与作译者交流和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此举大大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如今,书刊生产达到“优质、准期”的目标,有效地缩短了出版周期,从以往平均300天以上,缩短为平均150天以下。
加大投入,加快重点图书出版进展
科学出版社1996年以前组织的很多优秀的大型丛书和承担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由于资金不足等因素而迟迟不能完成。1996年以后,加大了财力、人力的投入,使这些图书得以尽快出版。例如:《郭沫若全集·考古编》共10卷,1982年开始工作,至1995年只出版了4卷,其余处于停滞状态。2001年社里配备专人,拨出资金,于2002年郭老诞生110周年之际全部10卷重新出齐,受到好评。《中国科学技术史》计划出版30卷,1995年前一卷未出。后配备人力,加大投入,199~2002年已出版20卷。《中国动物志》,1996年以前,每年仅出版1~3卷,1997~2002年平均每年出版10.5卷。
三志(《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被科学家遴选1999年中国科学十大新闻之一。
瞄准前进目标,扩大出版领域
科学出版社1996年以来,提出立足科技、面向教育的出版战略方针,在继续出版基础理论学术著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需要,积极调整和开发更贴近实际及具有活力的出版物。其中最显著得的特点是从传统的科学(S)、技术(T)领域扩展到教育(E)和医学(M)类图书领域;在教育类图书中,又从中小学教材、教辅类图书延伸到大专类教材、教辅类等,大大提高了科学出版社的综合性、前沿性和出版空间,开始与国际大型出版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科学和社会发展方面:出版了中国三大年度报告:《科学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和《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以及《创新与未来》、《科学前沿与未来》等一系列图书。
●在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开发出版了《九章算术》(英文版)、《固体内耗理论基础——晶界弛豫结构》、《应用物理学丛书》、《分析化学新方法、新技术丛书》、《现代生物技术译丛》、《移植免疫生物学》、《现代生物系列》、《生命科学专论系列》、《‘863’生物高技术丛书》,以及《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细胞实验指南》等实用类图书。
●在地球科学领域:开发出版了《中国冰川与环境——现在、过去和未来》、《中国矿情》、《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西北地区水资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其中,《中国人文地理丛书》系国家“九五”重大丛书出版项目,由中国著名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主编,它与我社80年代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13卷本)是姐妹篇,分别代表了我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系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由中国工程院主持,钱正英主编。共10卷。这是紧密联系中国西部大开发实际的一套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性、权威性著作。
●在技术科学领域:开发出版了《时序逻辑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材料科学和技术科学丛书》、《现代仪器仪表技术与设计》、《微电子学丛书》、《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计算机视觉》等。
●在医学领域:打破科学出版社不出临床类图书的束缚,按照医学书离不开临床诊断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版了《现代临床医学丛书》、《现代临床影像学丛书》,以及外科学、诊断学系列等应用性更强的图书。
●在教育方面: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开发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和投入巨资开发的《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系列》、《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以及《计算机组成原理》、《大学物理》等。2003年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专门成立了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将全面、系统地出版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各类教材和教辅图书。
●在辞书方面:及时更新出版了《英汉化学化工词汇》(第四版)、《新英汉数学词汇》、《新拉汉英无脊椎动物名称》等,开发出版了《汉英生物学词汇》、《英汉汉英MBA专业词典》、《英汉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词典》、《工程数学手册》、《水文学手册》等重要工具书精品。
●在考古学领域:1996~2004年间出版了中国考古重要著作《天马-曲村》(4卷)等151种,以及长江三峡地区等大量考古发掘报告、考古论著、论文集等学术著作。编辑力量和出书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国内考古类图书出版的一支主力军。
●在经济建设领域:为配合加入WTO之后国内经济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专门成立了经营管理图书编辑组。短短几年时间,已出版了《知识经济系列丛书》、《中国管理科学丛书》等百余种经济类理论与应用性著作。并正在加强力量,扩大出书规模。综上所述,科学出版社已从单纯出版研究理论性学术著作的窄路,转移到多元化、更贴近科研、生产和教育等需要的宽阔道路上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术期刊方面: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期刊198种,约占全国4800种科技期刊的4%,学术水平居全国科技期刊的领先地位。
生产、经营两手抓
进一步深化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不断加强经营计划和精细化管理,使科学出版社的书刊品种、总产值、销售额和利润等项指标成倍增长,或连年翻番,经营业绩卓著。
获奖书刊大面积丰收,位居中国前茅
科学出版社的出版改革,自1996年至2002年期间,一步一个台阶,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7年中,科学出版社共有132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图书奖,获奖品种居全国科技出版社前茅。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种,国家图书奖和提名奖9种,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32种,中国图书奖3种。2003年更是丰收年,共有4种获国家图书奖和7种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科学出版社的期刊在学术层位和综合质量等方面是一流的,被同行公认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国家队。其中《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35种刊物(2003年)被国际检索系统SCI等收录,占被《SC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的47%。科学出版社期刊在1996~2002年的全国评奖中,获奖种数和获奖等级均居全国之冠。如1996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31种,占全国获奖期刊总数(417种)的7.43%;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11种,占全国获奖期刊64种总数的17.19%;获国家期刊提名奖1种,占中国获奖22种的4.55%;2002年获国家期刊奖7种、国家期刊奖提名奖7种、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10种,分别占中国获奖期刊总数30种、50种、99种的23.33%、14%和10%;在“中国期刊方阵”中,科学出版社有88种入围,占中国716种入围科技期刊的12.3%。其中入“双高”(高知名度、高水平)期刊9种,占全国80种的22.5%;入围“双奖”(国家期刊奖、国家提名奖)期刊7种,占中国58种的12.0%;入围“双百”(百种科技、百种社科)期刊21种,占中中国122的17.2%;入“双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期刊51种,占中国496种的10.28%;在国家权威机构评出的2001年度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科学出版社入选30种,占中国30%。
⑹ 历史人文地理学的介绍
本书系《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0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历内史时期的人文地理概况。容主要内容包括民族与疆域、行政区划及其变迁、政治中心的分布与变化、人口分布与变迁、农业开发与地域特征、工矿业分布与发展、城市与交通、商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以及历史文化景观形成的地理与历史背景等。
⑺ 中国地理学会的出版书籍
(1) 《中国自然地理》(总论),(科学出版社,1985年)(在编委会领导下,由我会具体组织实施)
(2) 《中国自然地理》(地貌),(科学出版社,1980年)
(3) 《中国自然地理》(气候),(科学出版社,1984年)
(4) 《中国自然地理》(地表水),(科学出版社,1981年)
(5) 《中国自然地理》(地下水),(科学出版社,1981年)
(6) 《中国自然地理》(土壤地理),(科学出版社,1981年)
(7) 《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83年,1988年)
(8) 《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科学出版社,1979年)
(9) 《中国自然地理》(古地理,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84年,1986年)
(10) 《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
(11) 《中国自然地理》(海洋地理),(科学出版社,1979年)
(12) 《中国自然地理》(自然条件与农业地理),(科学出版社,)
(13)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1998年)
(14)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政区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年)
(15)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农业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
(16)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交通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
(17) 《地理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8年)
(18) 《GEOGRAPHY IN CHINA》(Science Press, 1984)
(19) 《RECENT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IN CHINA》(Science Press, 1990)
(20) 《论地理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
(21) 《迈向21世纪的中国·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1999年)
(22) 《迈向21世纪的中国·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1999年)
(23) 《迈向21世纪的中国·城乡与区域发展》(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1999年)
(24) 《世纪之交的中国地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25) 《中国地理学90年发展回忆录》(学苑出版社,1999年)
(26) 《生态系统建设与区域持续发展研究》(测绘出版社,1997)
(27) 《1960年地理学术会议文集(地貌)》(科学出版社,1962年)
(28) 《中国地理学会一九六三年年会论文选集(地貌学)》(科学出版社,1965年)
(29) 《中国地理学会一九六五年地貌学术讨论会文集》(科学出版社,1965年)
(30) 《中国地理学会1977年地貌学术研讨会文集》(科学出版社,1981年)
(31) 《中国地理学会第一次构造地貌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科学出版社,1984年)
(32) 《喀斯特地貌与洞穴》(科学出版社,1985年)
(33) 《喀斯特地貌与洞穴研究》(科学出版社,1990年)
(34) 《地貌及第四纪研究进展》(测绘出版社,1991年)
(35) 《地貌过程与环境》(地震出版社,1993年)
(36) 《喀斯特景观与洞穴旅游》(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年)
(37) 《地貌实验与模拟》(地震出版社,1993年)
(38) 《地貌、环境、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
(39) 《资源、环境、区域开发研究》(科学出版社,1988年)
(40) 《机遇与挑战——90年代的地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41) 《自然地理学与国土整治》(科学出版社,1988年)
(42) 《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开发》(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
(43) 《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研究》(科学出版社,1990)
(44) 《生物和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科学出版社,1993)
(45) 《资源产业化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
(46) 《地理学创新与全球变化区域响应》(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47) 《1978年中国地理学会陆地水文学学术会议文集》(科学出版社,1981年)
(48) 《中国地理学会第三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6年)
(49) 《中国地理学会第四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测绘出版社,1989年)
(50) 《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2年)
(51) 《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7年)
(52) 《中国雨水利用研究文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53)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商务印书馆,1980年)
(54) 《工业布局与城市规划》(科学出版社,1981年)
(55) 《农业布局与农业区划》(科学出版社,1982年)
(56) 《地理学与农业》(科学出版社,1983年)
(57) 《城市气候与城市规划》(科学出版社,1985年)
(58) 《国土规划与经济区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59) 《数量地理学在生产布局中的作用》(科学出版社,1988年)
(60) 《环境中重金属研究文集》(科学出版社,1988年)
(61) 《环境中污染物及其生物效应研究》(科学出版社,1992年)
(62) 《第二届全国冻土学术会议论文选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
(63) 《地图学的开拓与进展——理论探讨与实践经验》(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
(64) 《遥感新进展与发展战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⑻ 中国经济地理的科学出版社出版书籍
书名:中国经济地理
ISBN:703006511
作者:吴传钧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定价:70
页数:482
出版日期:1998-3-1
版次:1
开本:16开
包装:精装
简介:本书系《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之一。由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原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传钧主编。全书分全国总论和区域分论两篇共22章。与以往经济地理教科书按传统国民经济各部门论述的形式所不同的是,本书总论部分着重探讨中国经济发展带有全国性意义的重大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和建议,包括环境、资源、人口、粮食、能源。运输、工业化和城市化等8大方面的论题;区域分论部分,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不同类型地区进行分析,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岛,国内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塞上江南的宁夏,热带风光的西双版纳,干旱区的新疆和河西走廊,我国经济联系紧密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区,条件富有特色的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以及边疆重点建设地区的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分别论述了各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等。
本书图文并茂、资料丰富、内容新颖、论述严谨,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可读性强,可供地理、经济、国土规划、区域开发、农林牧、工交业等方面的科研、教学与生产部门的有关人员,以及有关决策管理者和广大经济地理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序一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序二
前言
上篇发展问题研究
第一章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国土与区位
第二节复杂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自然资源丰富而人均拥有量低
第四节保护环境实施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人口
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发展
第二节中国人口的构成
第三节劳动人口
第四节人口的分布、迁移和流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水资源
第一节中国水资源量
第二节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与跨流域调水
第三节水资源的年际、年内变化和水旱灾害
第四节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日趋严重
第五节水资源的利用率低而浪费大
第六节地下水利用不合理
第七节城市缺水严重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土地与粮食
第一节土地资源
第二节粮食问题
第三节农业的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能源
第一节中国能源总述
第二节煤炭
第三节石油与天然气
第四节电力
第五节农村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工业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中国工业发展与结构变化
第二节工业宏观区位决策方针与工业布局
第三节工业发展和布局的基本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交通运输与通信
第一节发展历程
第二节交通网现有水平评述
第三节交通网布局
第四节客货运量及邮电业务量时空分布
第五节交通运输与通信业仍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第六节交通发展与布局的若干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城市化
第一节中国城市发展与设置
第二节城市化基本特征及其过程
第三节中国城市体系基本特征
第四节农村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
第五节中国城市发展新动向
第六节中国城市发展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下篇区域发展分析
第九章经济区域发展分异
第一节自然、农业、经济区划
第二节区域发展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章东北区
第一节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老工业基地的改造
第三节再造综合性的大农业基地
第四节边境地区开放、开发与区域发展
第五节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黄淮海地区
第一节区域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第二节农业综合开发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第三节工业发展与布局
第四节交通网布局与沿海港口建设
第五节城市化与中心城市建设
第六节跨世纪持续发展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黄土高原
第一节黄土高原的地理特色
第二节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三节开发整治黄土高原的战略意义
第四节黄土高原开发整治方针及其实施设想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宁夏
第一节回族自治区:中国的穆斯林省
第二节天下黄河富宁夏:水土与能源的组合优热
第三节北部川区:富饶的塞上江南
第四节南部丘陵:贫困的西海固
第五节中部干旱风沙区:地广人稀的资源富集带
第六节走向开放的市场经济:前程似锦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河西走廊
第一节自然条件和资源概况
第二节开发历史
第三节区内古绿洲废弃的基本原因及其启示
第四节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及治理途径
第五节水资源潜力与社会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新疆
第一节双重区位与地缘格局的深刻变化
第二节待开发的资源大省
第三节显著的绿洲农业经济特色与国家重要农牧业基地建设
第四节工业体系与交通网络
第五节城镇体系的建立与旅游业发展前景
第六节走持续发展之路,争取后来居上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西藏“一江两河”地区
第一节环境与资源
第二节人口与社会经济
第三节区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四川盆地
第一节区位特点与资源优势
第二节经济发展态势与空间经济格局
第三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第四节经济发展的方向、任务与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长江三角洲
第一节长江三角洲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
第三节农业与食物保障体系建设
第四节交通运输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第五节城市体系与城市化过程
第六节长江三角洲的持续发展
第七节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珠江三角洲
第一节优越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人口笛密的侨乡
第三节对外开放的前沿与近水楼台的区位
第四节繁荣的商品经济
第五节庞大的外来人口
第六节发达的交通运输
第七节繁荣兴旺的城市
第八节光辉的发展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海南岛
第一节资源与经济环境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布局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篇西双版纳
第一节地理环境结构特征
第二节经济开发与生态变化
第三节环境建设与旅游业发展
第四节纳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十二章香港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进一步走向国际化的经济
第三节日渐淡化的殖民地特色
第四节与内地日益密切的合作关系
第五节香港经济前景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⑼ 蓝天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地理丛书,有6本,是哪6本
貌似就只有1和2 两本是一套 3和4 是另外的 出版社 出版的
⑽ 关于中国地理,推荐书籍
中国最美的100个地复方/图说天下制
作者:《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编委会 编
出版:吉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罕见的山水奇景与独特的民俗民情、失落的古文明与珍贵的文明遗存,悬念重重的地球之谜与千奇百怪的地球之最……世界的多种极致之美在这里汇聚、碰撞出一首自然与人文的交响诗。 《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系列》丛书共10册,以灵动的文字勾勒出中国人的山水长卷,以焕彩的图片讲述东西方的地理象征。1500多个绚丽多彩的地理景观,4000余幅美轮美奂的摄影图片,260万字10卷本的人文地理巨著,编织出一次穿越时空的梦幻之旅。 我们有一个梦想,徒步穿越地与天齐高的珠穆朗玛,在雅鲁藏布江把心洗净,在雪山之巅把魂唤醒;我们有一个梦想,轻舟独泛于宁静的淡水河,在暗香与残阳交织
http://www.xinhuabookstore.com/proct/62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