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2013高考地理山東

2013高考地理山東

發布時間: 2021-01-23 04:34:01

A. 高考地理山東省和福建省有什麼區別

泉州市,福州市,廈門市,南平市,莆田市,寧德市,龍岩市,日照市,濟寧市,煙台市,威海市,聊城市,濰坊市,濟南市,德州市,萊蕪市,高考地理山東省和福建省有那個區別。

B. 我是個快高考的學生,問一下,有關於山東歷史和山東地理的有關知識,謝謝個位知道的人幫忙整理一下,謝謝了~~

地理:
山東省簡稱魯,位於黃河下游,太行山以東,黃海、渤海之濱,省會濟南。轄濟南、青島等17地級市,章丘等31縣級市和61縣。面積15萬平方千米,總人口9079。沿海有
島嶼290多個。地形以平原丘為主,可分魯西北平原、魯中南山地丘陵、膠東低山丘陵、
膠萊平原等四部分。主要河流黃河、大運河,湖泊有微山湖、昭陽湖等。絕大部分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以礦產和海洋資源占優勢。煤、石油、黃金等儲量較大,石油以勝利油田為重要產地。海鹽資源和沿海湖區鳥類資源極為豐富。工業較發達,以能
源、機械電子、化工、紡織、食品等為主。機械工業中濟南機床、青島鐵路機車、家用
電器、煙台鍾表等產品馳名全國。食品中啤酒、花生油等在國內外市場具有優勢。是我
國農業發達省份,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花生、水果產量均居全國首位,薯類、棉花
等居全國前列。溫帶水果和淺海灘塗殖的對蝦、貝類、海帶均聞名於世。山東別稱齊魯,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儒家創始人孔子、孟子的故鄉,又有山、泉、湖、海等眾多旅
游資源;曲阜、聊城、臨淄等6個城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泰山、嶗山、膠東半島海
濱等3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36處,並辟有黃河口、嶗山
等22個國家森林公園和長島等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沂蒙山區有解放時期孟良崮戰役
遺址,棗庄市有台山莊抗日戰爭紀念館。特產海鮮和溫帶果品,德州扒雞、青島啤酒、
即墨老酒、濰坊風箏、淄博陶瓷等享譽全國,魯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歷史:
山東,金代以前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金
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西路統軍司,山東遂成為正式行政區劃名稱。明代山
東布政司(又稱行省)管轄6府、104縣,大致奠定了今山東省行政區域范圍。清代山東
基本沿襲明代山東的版圖,稱山東省。因西周封邦建國時,今山東境內曾存有齊、魯
、曹、滕、衛諸國,周公旦封於魯,所以現在山東又簡稱「魯」。
清末,山東省有濟南、東昌、泰安、兗州、沂州、曹州、登州、萊州、青州、武
定10府,濟寧、臨清、膠州3個直隸州,共轄8個散州96個縣。中華民國初期,劃分為
濟南、濟寧、膠東、東臨4道,屬縣107個。1928年廢道,各縣直屬省。1937年10月,
日軍侵佔山東,國民黨省政府流亡。1938年7月,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發出關於恢
復縣、區、鄉政權的指示,到年底有12個縣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39年7月,中共
山東分局將山東劃分為3個區和2個特區:膠濟路南、隴海路北、津浦路東為一區,津
浦路西為二區,膠東為三區,湖西、清河為特區。1940年8月,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
委員會成立,下轄16個專員公署,88個縣。1943年9月,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
改名為山東省行政委員會,下設5個主任公署及濱海直屬專員公署,共轄18個專署和
92個縣級政權。1945年8月,山東省行政委員會改為山東省政府,下設5個行政公署,
共轄21個專署、119個縣。
山東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山東人--「沂源人」,可以把山
東的歷史上推到四五十萬年以前。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的滕縣北辛文化,距今也有7
千年左右。舉世聞名的原始社會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都是在山東首先發現的
。自夏朝開始,山東進入奴隸制社會。商朝建立以前,山東是商族活動的中心,商前
期的五次遷都,有三次在山東境內。商朝建立後,山東仍是其統治的中心地區。西周
實行「封邦建國」之策,封呂尚於齊,封周公旦於魯,另外尚有曹、滕、衛諸國。齊
國「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魯國融合周文化與東方文化,為「禮
儀之邦」。
公元前594年,魯國的「初稅畝」,表明在魯國已出現封建生產關系的萌芽。公
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朝,齊是最後被滅的一個諸侯國。自此
以後,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山東地區雖有時也曾為割據勢力所盤踞,但總的來
說,則是屬於歷代封建皇朝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山東地區素以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著稱於世。秦漢時期,今山東地區號稱「膏壤
千里」,農業經濟發達,所產糧食不斷溯黃河西上,運往關中地區。西漢時期,山東
地區有人口1700餘萬,戶390萬,佔全國當時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國首位。後
來雖經東漢末年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戰爭破壞,但同全國其他地區相比,山東仍不失
為經濟中心。隋初,山東各州縣遍置糧倉,戶口佔全國總戶數的21%。唐代開元天寶
年間,每年要將山東幾百萬石粟米漕運至關中。開元年間,「海內富實,米斗之價錢
十三,青、齊間斗才三錢。絹一匹,錢二百。」到了唐後期,雖經戰亂,但山東農業
生產仍在發展,「田疇大辟,庫倉充積」。宋金元時期,山東地區承受的封建剝削尤
重,並不斷遭受外來的侵擾和野蠻統治,經濟處於滯退狀態。元代山東有38萬戶,1
26萬人,與金代相比,戶減約75%,人口減約87%。明初,「多是無人之地」,統治
者不得不採取獎勵人民墾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時,山東耕地面積達到
7240萬余畝,為北宋時期的2.4倍,居全國第三位。清康熙年間又增至9000餘萬畝。
山東的冶鐵業起源很早,春秋初年,齊國已使用鐵制農具。西漢時,武帝在全國
設置鐵官48處,山東就有18處。唐朝的兗州是礦冶中心,萊蕪有鐵冶13處、銅冶18處
。北宋時萊蕪鐵冶規模更加擴大,與江蘇利國監同為京東兩大鐵冶中心。明朝初年,
山東年產鐵315萬余斤,居全國第三位。山東的其他礦產也很豐富,宋時登、萊二州
產金,元豐年間登州、萊州的黃金產量佔全國的90%。明初,濟南、青州、萊州三府
歲采鉛32萬余斤。清朝山東煤礦已大量開采,最著名的是嶧縣煤礦,乾嘉時期,北運
京師、奉天,動輒數百萬石。
山東的紡織手工業舉世聞名。戰國時期,齊國即號稱「冠帶衣履天下」。臨淄、
定陶、亢父(今濟寧)是漢代三大紡織中心。所產紡織品數量多、質量好,源源不斷地
通過「絲綢之路」輸往西域等地。因此,當時山東地區是「絲綢之路」的主要源頭之
一。唐代兗州的鏡花綾、青州的仙紋綾,都是馳名全國的紡織品。宋代在青州設立織
錦院,專門織造高級紡織品。宋神宗時,在山東「和買」絹帛,每年達30萬匹左右。
明清時期,濟南、濟寧、臨清等城市都有較發達的紡織手工業,有的地方還出現了帶
有資本主義萌芽性質的手工工場。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山東經濟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由於外
國資本主義的經濟掠奪,近代山東經濟形成畸形發展的局面。農村封建土地所有制仍
然頑固地保存著,土地集中的現象普遍存在。在封建勢力盤剝下的農民和手工業者,
又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洋貨在山東的傾銷,使大量手工業者和小商販破產
失業。農民日趨貧困,自然經濟逐漸瓦解。隨著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產生和發展,山東
也出現了近代工業。在濟南有從事軍工生產的機器局;在棗庄、淄川、平度等地有煤
、鉛、金等礦業生產;在煙台有張裕釀酒公司、繅絲廠、蛋粉廠等輕工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初期,歐美帝國主義忙於戰爭,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
侵略,山東民族工業曾一度得到發展。至20世紀30年代,達到建國前的最高水平。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山東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佔區,他們重點掠奪山東
的「二白二黑」,即食鹽、棉花和煤、鐵。對戰火中餘存的工業,他們採取「軍事管
理」「中日合辦」等手段加以奪取,迫使大部分民營工業陷於絕境。在農村他們強占
土地,征調勞工,對抗日根據地實行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據1945年12月的不完
全統計(缺當時未解放地區,魯中、魯南新解放區,部分機關的數字),八年抗戰期間
的損失:死亡668143人,抓壯丁393259人,掠走牲畜10797921頭,糧食1178486公斤
、農具2542844件,燒毀房屋1151186間。山東地區小麥等11種作物耕種面積1941年比
戰前減少16%,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煙草均減產50%以上,農業遭到極大破壞
。農村手工業進一步衰落。整個經濟瀕於崩潰。抗戰勝利後,由於國民黨政權的貪污
腐敗,山東國統區的經濟陷於全面崩潰。
而在中國***領導下的山東解放區,隨著各級人民政權的建立,新民主主義經
濟得以發展壯大。建立了財稅金融貿易機構,發行解放區貨幣,進行了排擠敵偽貨幣
的斗爭,開展輸入輸出貿易,繁榮解放區市場。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壯大,為抗日
戰爭及之後的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山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古代文化的中心。這里曾產生過許多傑
出的思想家、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藝術家。在學術思想方面,有孔子
、孟子、顏子、曾子、墨子、荀子、莊子、鄭玄、仲長統等;在政治軍事方面,有管
仲、晏嬰、司馬穰苴、孫武、吳起、孫臏、諸葛亮、戚繼光等;在歷史學方面,有左
丘明、華嶠、崔鴻、馬

C. 山東省2013年高考文綜地理第5題怎麼做

用排來除法吧.

這題考自海陸氣溫日變化差.題干說了, 氣溫的日變化一般表現為最高值出現在14時左右,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後.通常來說,海陸溫差一般表現為早上陸地高海洋低,晚上陸地低海洋高.那麼,題中如果處於日出時間或午後時間,等溫線都應該彎曲,而圖中沒有,所以排除A和D.
而題中還說,目前丙地太陽高度一年最大,說明丙地被太陽直射,那麼到了中午12點,又被太陽直射,陸地的溫度應該會比海洋高,等溫線也會彎曲.也把C排除
所以,綜上所述,答案應該是B

D. 如何評價山東卷2012年高考地理的「丁壩」該題目是否合適

保護河岸;提高枯水季節河流水位,利於通航;提高河水流速,減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積。

E. 山東省2013年高考地理教材用什麼版本是不是B版

高考地理地理與教材版本沒有關系,全國共用一個課程標准。山東的高中地理我知道的有三個版本教材:人教版、魯教版、湘教版。

F. 2020年山東高考數學考哪幾本書,選修有選修三嗎我選了生物地理歷史。

這么嚴謹和專業的問題盡量問一線教師,問這個問題你應該是高三,問一下自己的老師不就好了

G. 我是2020年山東考生,我省將在2020年第一次實行高考改革,在6選3中,我選了物理 生物 地理

你才高一呢,沒有必要考慮這么長遠,現在先把平時學習搞好,把成績考出來,然後再選擇學校和專業吧。高一的你好高三的你變化很大,要求也會有不同的

H. 高考地理考哪幾本書

必修三本書:

1、必修1自然地理。

2、必修2人文地理

3、必修3區域地理。

選修六本書:

1、選修1宇宙與地球。

2、選修2海洋地理。

3、選修3旅遊地理。

4、選修4城鄉規劃。

5、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

6、選修6環境保護 。


(8)2013高考地理山東擴展閱讀:

地理學習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

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路圖,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系,組成的網路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

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在復習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適當拓寬知識面,在思考問題時,有一定的鋪墊,能觸類旁通,思路靈活。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如:

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區位選擇)、成因、特點、問題、解決措施。

4、巧妙記憶地理知識

①諧音記憶法。例: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鋁、鐵、鈣、鈉、鉀、鎂。

②口訣記憶法。例: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川西二寧青甘陝,內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已實現。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