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高一

高中地理高一

發布時間: 2021-01-23 01:35:19

『壹』 高中(高一)地理求解!

  1. 西經120°,南回歸線(即23°26′S) 要點;南回歸線很容易看吧。右邊還有個本初子母線內,容一個面為180°,計算一格是多少度,從本初子母線去推,就能得到120°。因為地球自轉,從方向可知為西經。

  2. 時間為16點,即下午四點。 要點;一個面為12個小時,最左邊是中午十二點,一格可以知道是2小時,所以為16點。

  3. B點看不是很清楚,自己去判斷。 要點;越往兩極線速度越小,看看這兩個哪個更接近兩極,接近的那個更小。

  4. 從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可以從左向右轉。所以是昏線。

  5. B點看不清楚 要點;沿著A的經線,把A移到北半球,看看它和B點的關系。在從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判斷東西。北部是肯定沒錯的,至於是西北還是東北,按照這個去判斷。

  6. 1;1

18.

1.左上角為順時針的自轉方向。

2.兩邊均向左彎

3.晚 6小時

4.有晝夜長短之分 四季變化

『貳』 如何學好高一地理

我認為,高中地理最難的應該是工農業的綜合題,對各個知識點的要求很高內,需要學生容細致讀題,通過題干中的各個細節找到需要回答的知識點並用規范的地理語言進行回答。
但,高中地理只要非常熟悉課本,並有足夠的仔細不漏讀題乾的細節、能看明白題目里的隱藏條件,其實也差不多夠了。高中地理其實是很偏向於文科的一門學科,雖然帶有部分理科知識,但大多不難,甚至可以說是簡單,難是難在對地理現象及其原因的描述。會的問題時,一是要有邏輯,成因與現象間的邏輯關系要清晰,二還是我說的語言規范,可以通過模仿題目答案中的描述來達成,自己寫著心裡有底,批卷老師看的舒服。
如何學好?我認為萬變不離其宗。一,非常熟悉課本,做到不放過一個小的知識點,能使你不會對未見過的題目發怵。二,多做題,並且是有效的做題,多看不同類型的題目,有空多刷刷,不僅能鞏固知識,也可提高做題效率,還能拓寬知識面,也就是說從多樣的題目中汲取新的知識,這一點在選擇題上最明顯。三,我覺得要有自信吧,心理因素其實挺重要的,高中地理不算是特別變態的學科,放輕松心態學一定沒問題!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叄』 高中地理怎麼學我剛讀高一

我因為喜歡地圖復,閑著沒事制的時候經常喜歡看地圖,找我嚮往的地方,然後看一下怎樣才能到那裡,喜歡關注一些和自己親人有關的地方或者是最近新聞比較熱的地區。當然,學好地理並不是只有這些,這只是培養興趣的方式。我在高中時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但是從不做地理作業(把時間擠出來做英語了),所以學好地理第一步,需要在腦海里建立平面地圖,平面地圖信息包括地形、河流、湖泊、交通、地理位置,其次在此基礎上豐富知識,建立起立體地圖,內容包括氣候和民族、民俗、語言等人文知識,漸漸的,你就會發現天下盡在我掌握之中了~~~呵呵~~不知道對你有沒有用~~一定要加油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肆』 怎樣學好高中地理我上高一,地理很難,上冊

很多高中學生進入高一後,會覺得地理很難學,原因是高中地理與初中的區域地理內容相差很大,初中多為「是什麼,在哪裡」,而高中是「為什麼」,尤其高一上冊的自然地理,學習時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理科思維,理解難度大;卓越教育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以供參考:
一、要學會閱讀理解地理教科書
地理學習的支柱是教材的閱讀理解,地理不同另兩個文科之處在於,對教材知識點必須理解記憶而不要死記硬背,要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閱讀,積極思考。上課時間有老師的引導,可以少走彎路,特別是進入高中以後地理中常識所佔比例較初中小了,但知識更深,更系統化,更加復雜,理解難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滲透的范圍越來越廣,學習地理需要的課外知識也多,所以,一定抓緊學習的主陣地課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冊),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恆星日、太陽日;時區、區時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生態平衡的條件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做就能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
第三、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
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聯系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是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路圖,其中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系,用節點和連線組成的網路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冊、選修教材一和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二、學會閱讀和使用地圖
地理學習的靈魂是地圖的閱讀和使用,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我們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地理學習不能夠離開地圖。
第一、「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准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即形成「腦圖」。在歷次高考地理試卷中,都有許多無圖考圖的題目,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十分重視構建「腦圖」的訓練。
第二、抓"讀圖"明"空間".
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像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從歷年高考地理試題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試題直接或間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知識。在區域地理學習中更應重視地圖的運用。
第三、地圖學習要學會分類、讀圖、變圖、用圖。
學會分類,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景觀圖、原理示意圖、漫畫圖、數據圖、結構圖、等值線圖等。
學會讀圖,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
①先讀圖的主題,即圖名;
②看清圖例、比例尺和方向;
③注意細節,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范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
④聯系實際。學會變圖,如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圖文轉換等。
學會用圖,如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用圖記憶等。用圖記憶就是記的時候,應該直接把文字放到圖上記,當涉及到這個知識點的時候,你的腦子里反映出來的是有文字的圖片而不單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讀圖一樣回答各種問題了,不管是文字題還是讀圖題都可以解決。

『伍』 高中高一地理必修一問題!

你別管別的 你就記住我說的 地球不管是在哪裡偏 【只要是北半球就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內永遠不騙】容 但是 用手對一些理解能力差的 同學 幾乎沒有幫助 我教你一個 最簡單的
3步
1 確定目標是哪個半球 赤道直接無視 不偏轉
2 以點(就是題目所說的出發點 只要他是北半球 不關他向哪飛 都是向右【不是直接向右】 你可以做一個角一條邊 是他原來的軌道 時候畫一個垂直的 取他們的夾角 北半球取右邊 南半球取左邊 就這么簡單 左右手那個 你聽不明白的 能一步錯 步步錯

『陸』 高中地理必修一最難的部分

高一地理:學習方法總結

1.抓「概念」重「消化」

復習時,要十分重視概念,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理解、消化、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時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教學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問題中進行。老師重視概念教學,學生對概念就特別留心,「扣」得很嚴。經過長期訓練後,學生分析、回答問題時就嚴密多了。

2.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3.抓「綜合」重「聯系」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這不僅僅是緯度位置決定的,與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向)、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作如下努力:

(1)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如,上海為什麼能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這要從地理位置、交通條件、所處地形區、農業基礎、原料來源、歷史因素、技術力量等方面綜合評估。

(2)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各要素之間有密切的內在聯系,往往是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引起連鎖反應,破壞生態環境。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證實地理環境的綜合性特點。如:森林、草原遭到破壞,就會引起水蝕、風蝕,加劇水土流失,導致氣候惡化。這些變化又會影響植被的恢復。這一惡性循環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也足以證實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綜合性的特點。

掌握了全面分析問題的方法後,就可避免觀察事物時的單一性、片面性、簡單化,從而認識地理事象的復雜性、整體性、內在聯系性。

4.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事物既有共性,更具個性。每一區、一地都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就是同一區域內部也不會一模一樣。

如:為什麼歐洲有溫帶海洋性氣候,亞洲卻沒有?為什麼亞洲季風盛行而歐洲卻沒有形成?這一問題要從海陸位置、氣壓差異和所處的氣壓帶、風帶上去思考,也只有從這里入手分析才能切中事物的要害。像這類「個性」問題還有很多,如:為什麼地處北極圈的摩爾曼斯克港終年不凍?為什麼地處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乞拉朋齊成為「世界雨極」?為什麼緯度較高的吐魯番盆地成為全國夏季溫度最高的地方?

5.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形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3)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流的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柒』 高一地理必修一

網頁鏈接這個你看看吧,打字解釋不清楚啊

『捌』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 高一

高中地理學習,不過以下幾種方法:
1、建立知識體系高中地理分為三部分,自版然地權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自然地理分為氣候,水文,植被(生物),土壤,地形五個要素,不具體展開;人文地理又分為人口,城市,工農業,交通等;那麼區域地理就是以特殊地區來學習,例如田納西河流域的梯級開發,就是以河流綜合開發為主展開的,其他河流的開發以此為例即可,記住,需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地圖的利用,這個比較復雜,光自然地理就有很多,例如人教版的第二章其中時區與區時,有側視圖有俯視圖,又分為南北半球;還有聯系知識點較多的是區域地圖,要學會綜合知識,這比較難需要做題,基礎要比較扎實。
我認為現在主要是基礎知識的積累階段,個人認為多看書,首先是書本上提到的需要理解,其次由於高一第一學期首先接觸的是自然地理中比較復雜的區時與時區,以及大氣(這個真的很重要),大氣中包括很多東西,注重理解,比如氣壓帶與信風,季風,鋒面與氣旋,氣候與降水,不要著急,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這是普遍現象!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