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水圈高中地理

水圈高中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1-21 20:59:20

⑴ 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各圈層之間為什麼相互制約高中地理

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共同構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

⑵ 地球是怎樣形成的

46億年前,地球誕生了。地球演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地球圈層形成時期,其時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46億年前誕生時候的地球與21世紀的大不相同。

根據科學家推斷,地球形成之初是一個由熾熱液體物質(主要為岩漿)組成的熾熱的球。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表的溫度不斷下降,固態的地核逐漸形成。密度大的物質向地心移動,密度小的物質(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這就形成了一個表面主要由岩石組成的地球。

第二階段為太古宙、元古宙時期。其時限距今4200-543Ma。地球自不間斷地向外釋放能量,由高溫岩漿不斷噴發釋放的水蒸氣,二氧化碳等氣體構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氣層---原始大氣。

隨著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再匯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這樣,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第三階段為顯生宙時期,其時限由543Ma至今。顯生宙延續的時間相對短暫,但這一時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質演化十分迅速,地質作用豐富多彩,加之地質體遍布全球各地,廣泛保存,可以極好的對其進行觀察和研究,為地質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並建立起了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

(2)水圈高中地理擴展閱讀:

地球最初也只是一塊岩石,當沙子或山體大的宇宙碎片降落到其表面時,它便開始慢慢生長了。

首先,重元素碰撞並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地球的岩石核心。接著,不斷的沖撞所產生的高溫將岩石熔化成了液態。當宇宙中的自由物質越少越少時,沖撞也逐漸變少,地球表面溫度也就越來越低,像油和水一樣,密度較大的金屬液沉入中心深處,而密度較低的液體沉積在其上面,形成地殼。

地殼下面的地幔流動導致板塊構造,即大塊岩石在地球表面上的運動。碰撞和摩擦產生了山脈和火山,並開始向大氣中噴出氣體。

火山的噴發將大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釋放到了空氣中,而水蒸氣在空氣中匯集起來,形成雨並降落至地表,將已經坑坑窪窪的地表填充滿。從太陽系之外來的彗星所攜帶的冰,則為地球補充了更多的水。

到大約44億年前,地球的表面完全被溫暖的海水所覆蓋,並頻繁遭受著雨水的襲擊。在大約42億年前,陸地出現了並主要分布在地表與露出海平面的火山口邊緣處。同時,小行星的侵襲將海水激起巨大的潮汐波,使陸地陷落成為海洋。而這時,地球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准備迎接生命的到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球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