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全國卷地理
1. 2010年全國一卷文綜地理大題第一道的甲是什麼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如果你對題圖夠熟悉的話,此地圖一看就屬於西歐地圖。東經4-6°,北緯44-46°。版0°經權線穿過英國,北緯40度大致穿越地中海最北部,北緯60度穿過波羅的海。這樣可以推算出大致位置。
然後你就會想到這個地理位置的,非得屬溫帶海洋性氣候了(溫海的分布在我們那個時候是高考的重要考點,所以應該牢記。),位於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再結合溫海的實際分布位置。就應該能推算出來。
2. 2010年高考文綜全國卷地理很難嗎
我就是當年考生,用的全國卷2,是比平時難了點,地理平時最拿手,結果打開試卷前幾道選擇題就懵了
3. 2010年高考全國2卷地理
練習冊答案是正確的。
【解析】 根據材料「某年3月9日,我國科考隊在中國北極黃河站(專78°55『N,11°56』E)觀屬看了極夜後的首次日出。」說明由黃河站由極夜轉為有晝夜交替現象,即晝由0小時逐漸增加,根據材料「首個日出」,說明是太陽剛好升起,就得落下,應該為當地地方時的12:00,黃河站與北京時間的經度相差約為108°,時間差約為7小時12分,即北京時間約為19:12,故9題選項D最接近;而太陽剛好升起,就馬上落下,當地時間為12:00,此時太陽正好位於黃河站的正南方,故10題選C;根據太陽回歸運動黃河站剛好出現晝(即極夜現象結束)的日期是3月9日,離春分日有12天。根據對稱原理,也就是說到了秋分日12天以後黃河站剛進入極夜現象,日期為10月2日以後。故11選題選B。
4. 2010高考地理試題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
文科綜合
第一卷(必做,共100分)
圖1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區土地利用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 影響當地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A .氣候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
2 . 隨著城市發展,城市郊區的農業結構將發生變化。下列土地利用類型在該地農業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 . 稻田 B 魚塘 C 果園 D 菜地花圃
圖2為北半球中緯度某地某日5次觀測到的近地面氣溫垂直分布示意圖。當日天氣晴朗,日出時間為5時。讀圖回答3-4題。
3.由圖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時、20時大氣較穩定
B.12時、15時出現逆溫現象
C.大氣熱量直接來自太陽輻射
D.氣溫日較差自下而上增大
4.當地該日
A. 日落時間為7時
B. 與海口相比白晝較長
C. 正午地物影子年內最長
D.正午太陽位於正北方向
圖3是某地地質地貌示意 圖。讀圖回答5-6題
5.圖中岩石和地貌形成的先後順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 ④②① D. ④①③
6.該類地貌發於典型的山區
A.風蝕現象嚴重
B.岩石類型是花崗岩
C.圖層較薄,土壤貧瘠
D.地表水豐富,地下水貧乏
圖4為我國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衛星影像。該河口區河流主流曾於1996年人工改道。讀圖回答7-8題。
7.比較兩幅影像,可判斷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向由東北該向東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繼續淤積增長
C.河水含沙量增加
D.開墾成為耕地,發展糧食生產
8.該河口海 岸帶合理的開發利用方式是
A.建設大型海港,發展遠洋運輸
B.建立濕地保護區,保護生態環境
C.開辟海水浴場,發展濱海旅遊
D.開墾成為耕地,發展糧食生產
其他的我都有~!要的話聯系我[email protected]
5. 2010年一道較難的高考地理題(圖見2010年全國卷)
其實喜歡地理的人會對這道題非常感興趣,圖看起來很簡單,不過平版時要是圖看的少了,權或者對地理興趣不大的話就很頭大了。
我也是剛搜到了這個圖,N是晨昏線,從N和M相交的位置,可以看出這是北半球,而且說N看到太陽正在下落,那麼就可以得出結論N是昏線,北極有極晝,北半球現在是夏天。另外就是R點看M已經是直線了,那麼R點所處的緯度應該很高,由題可知S是R和地心連線在地面的點。
現在看第十題,答案A可以直接無視,因為N是昏線。答案B,此時正是北半球夏天加利福尼亞火險等級高 正確。答案C巴西此時是冬季,東南部雨量很少。答案D夏天雨水較多所以長江口海水鹽度比較低。
第十一題,R點上升或下降M和N交點間的距離是不會變的,因為緯線和晨昏線在時間一定的情況下交點距離是固定的。由此可以排除A和B,答案C 如果R點上升那麼會漸漸看到緯線弧度越來越大,那麼就會看到M和N呈現相反的相交曲線,由此得出C是正確答案。
其實,做這種題會感覺很過癮,不知道答案對不對,我想看答案結果有A卷和B卷之分所以不知道這份是哪個卷子。
6. 急用 《全國高考地理測試2010 導析與測練 第1卷》的選擇題答案!!!
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江蘇北部沿海灘塗圍墾,需要經過築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種植適應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後才能種植糧食作物。據此完成1~2題。
1.改造灘塗所種植的適應性植物應
A.耐濕 B.耐旱 C.耐鹽 D.抗倒伏
2.若縮短灘塗改造時間,需投入更多的
A.化肥 B.農家肥 C.農葯 D.淡水
【答案】
1.C
2.D
【解析】
1.本題主要考查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由題意,沿海灘塗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與低潮位之間的潮浸地帶,鹽鹼化程度高,所以改造灘塗所種植的適應性植物應具有耐鹽鹼性特徵。
2.本題主要考查對沿海鹽鹼灘塗改造改良的主要措施及可行性。淡水是改造沿海灘塗鹽鹼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題意,如果縮短灘塗改造的時間,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淋洗土壤以降低鹽度。
北京的王女士登錄總部位於上海的M公司(服裝公司)網站,訂購了兩件襯衣,兩天後在家收到貨。下圖示意M公司的企業組織、經營網路。據此完成3~5題。
3.王女士此次購買的襯衣,由M公司員工完成的環節是
A設計 B提供面料 C加工D.送貨上門
4.M公司的產品銷售依靠
A大型服裝超市 B服裝專賣店 C.代理銷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5.在M公司的組織、經營網路中,區位選擇最靈活的是
A配送倉庫 B面料廠 C制衣廠 D倉儲中心
【答案】
3.A
4.D
5.A
【解析】
3.本題主要考查商業貿易的流程。由題圖,可知M公司內部員工完成的環節是「網站呼叫」,「設計、采購、市場銷售、庫存管理……」等,所以很容易判斷出王女士此次購買的襯衣,其中由M公司員工完成的環節是「設計」這一環節,選項A正確。
4.本題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術系統。由圖例可知:M公司內部,M公司與供應商、物流公司、消費者之間的信息聯系是通過「實時信息流」完成的,那麼公司的產品銷售必須依靠「信息交流平台」,選項D正確。
5.本題主要考查商業網點的選擇及布局。由題圖,在M公司的組織、經營網路中,面料廠、制衣廠、倉儲中心之間的物流都要求有時間限制,而配送倉庫與倉儲中心、消費者之間的物流運輸限制較小,所以配送倉庫區位選擇最靈活,選A。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別設若干站點,監測城市氣溫的時空分布。監測時間為8日(多雲)9時到9日9(晴)18時。監測結果如圖所示。據此完成6-8題。
6.圖示的最大溫差可能是
A.4℃ B.12 C. 16℃ D. 18℃
7.監測時段被監測區域氣溫
A.最高值多雲天高於晴天 B.白天變化晴天比多雲天強烈
C.從正午到午夜逐漸降低 D.白天變化比夜間變化平緩
8.下午時間中熱島效應最強的是
A.8日15時左右 B.8日22時左右 C. 9日15時左右 D.9日18時左右
【答案】
6.C
7.B
8.C
【解析】
6.本題主要考查讀圖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由題圖,圖示地區中的兩條相鄰的等溫線的溫度差為2°C;通過仔細觀察圖示區域,9日6點左右市中心北部6千米附近溫度最低5-7℃,9日15點左右市中心附近溫度最高21-23℃,所以最大溫差取值為14-18℃,C選項16℃正確。[
7.本題主要考查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由題圖,白天時,因是晴天,氣溫高;而夜晚時,大氣逆輻射作用弱,保溫作用差,溫度低,故白天晴天時,晝夜溫差大。而白天是多雲天氣的,因雲層對太陽輻射具有一定的反射削弱作用,溫度低,而夜晚多雲時,大氣逆輻射作用強,溫度相應較高,晝夜溫差小,故選項B正確。
8.本題主要考查城市一天中最高溫度的形成原因,也就是熱島效應的形成原因,以及賭徒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由題圖。9日是晴天,一天中的太陽輻射最大值出現在正午12時,而太陽輻射能量傳遞給地面,需要一個過程,故地面輻射最大值是13時,而地面輻射在把它所獲得的熱量逐層傳遞給近地面的大氣及高層大氣,也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通過讀圖,很容易發現,該城市熱島效應最強的時間段在圖示區域右側的15時左右,選C。
假設從空中R點看到地表的緯線m和晨昏線n如圖所示。R點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為S.據此完成9~11題。
9.S地的緯度
A.與M地相同 B. 介於M、N兩地之間 C.高於N地 D. 低於M地
10.如果在位於大陸上的N地看見太陽正在落下,則這一時期
A.S地的白晝比N地長 B.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火險等級高
C.巴西東南部正值雨季 D. 長江口附近海水鹽度處於高值期
11.若R點沿直線RS
A.上升,看到m、n的兩交點間距離加大 B.下降,看到m、n的兩交點間距離加大
C.上升,看到m、n呈現彎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線 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狀保持不變
【答案】
9.D
10.B
11.C
【解析】
9.本題主要考查讀圖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由題圖及下左圖所示,緯線是直線,說明視線與地軸垂直;緯線m是一條直線,那應該從緯線m所以的緯線圈所在的平面上看下去,故S地的緯度應該低於M地和N地(見下右圖)。
10.本題主要考查地球運動規律。由題圖及上題分析,此時北半球是夏季,又因為n為昏線,N在昏線上,此時在位於大陸上的N地看見太陽正在落下,則N地為昏線,此時為北半球的夏半年,如圖所示,屬於地中海氣候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乾熱少雨。火險等級高,選項B正確。由上題及圖分析,顯然S地的白晝比N地短,選項A錯誤。因此時南半球為冬季,巴西東南沿海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為冬季的低溫乾燥季節,選項C錯誤。因此時北半球為夏季,長江入海徑流量較大,長江口附近海水鹽度應該處於一年中的最低值期。
11.本題主要考查地球運動的規律,以及讀圖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m、n兩交點間的距離實際上是晝長(或夜長),不會因觀察者位置的改變而改變。若沿直線RS上升,觀察者位置位於m緯線所在的平面之上時,m緯線則呈現向南彎曲的形狀。選C。
7. 2010課標全國卷地理試題答案
1— 6—10ACDAB 11—15DCBAC
36.(26分)
(1)(12分)等雪期線在中部地區向北(東北)凸出。表明沿MN—線中部雪期短於其東西兩則地區。即東西部氣溫持續低於0℃的時間較長;中部氣溫持續低於0℃的時間較短。因此,中部地勢較低(為平原),東西部地勢較高(為山地)(東西高,中間低)。
(2)(6分)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緯度低於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為充足。
(3)(8分)丙地屬於丘陵地形,地勢低於乙地,融雪徑流量大於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類活動的影響(如林地被毀,過度墾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蝕。
37.(20分)
(1)(8分)答案要點一:
全國總產量增長較快;傳統主要產區中,珠江三角洲發展較快,其他發展緩慢;廣西迅速發展,成為最大的桑蠶養殖省區;其餘省區(大於0.1噸)多數有發展,只有新疆減產較大。
答案要點二:
東部原產量大,增長量較少;中部有明顯增長,但總產和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廣西為代表增長迅速;主產區由東部轉移到西部(總產量2000年以東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
(2)(6分)
熱量資源豐富(緯度較低);勞動力豐富且價格較低;離珠江三角洲較近,便於引進生產技術(經驗)和銷售產品。
(3)(6分)
贊成。理由:經濟較落後,耕地較少,有大量剩餘勞動力,熱量條件好等。
或不贊成。理由:地勢較高,交通不便,離市場較遠,與廣西競爭處於劣勢等。
41.(10分)
旅遊資源豐富(組合好):地處地中海的島嶼,氣候溫暖,陽光充足;有海濱浴場、海域、山地等自然旅遊資源;以及世界遺產、名勝古跡等人文旅遊資源。交通設施完善(有機場、港口、高速公路等),通達性好。
42.(10分)
順向岩層因公路施工失去穩定性。「岩錨」加固使得單面山上部岩層形成整體。(降水、地震等因素導致)深處地層松軟(層面松動),使得該單面山上部山體滑落,對公路產生巨大推力,導致該段公路被毀。
8. 2011年高考全國二卷文綜地理部分試題及答案
絕密 啟用前
2011年普來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自一考試(全國Ⅱ卷)(大綱版)
文科綜合地理解析
讀下圖,完成1~2題。
1.組成該山體岩石的礦物直接來自
A.地表 B.地殼上部
C. 地殼下部 D.地幔
2. 在岩石圈物質循環過程中,該山體岩石在地球表層可轉換成
A.噴出岩 B.侵入岩
C.沉積岩 D.變質岩
解讀:試題以一幅自然景觀圖為切入點,展示火山噴發的情境,著重考查岩漿來源、岩石轉化。第1題,組成該山體岩石的礦物直接來自火山噴發中的岩漿冷凝,而岩漿則來自上地幔頂部的軟流層。第2題,該山體的岩石為噴出岩,在地球表層經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作用後,可轉化為沉積岩。
芝加哥是美國五大湖區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見下圖。1848年修通聯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運河,隨後興建鐵路並形成以芝加哥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這段時期,芝加哥工業主要有農產品加工、農具、交通工具等生產部門。1890年,芝加哥人口達到100萬。20世界上半葉,芝加哥發展以鋼鐵為主導的重工業,並成為20世界美國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據此完成3~5題。
9. 求電子版歷年高考全國各省地理試卷,帶答案。
我有各省歷年文綜試卷,需要的話發你。
個人覺得如果是用來自己做,高考復習的話最好是去回書店買你們省答份近五年高考真題比較好。一個是答案解析比較到位,方便你整理考點和題型,熟悉高考命題套路;一個是紙張質量比較好,看起來方便,可以來回寫。
10. 2010新課標高考文綜地理試題評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答案
本試題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l4頁。時量分鍾,滿分3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
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C 2.D 3.C 4.A 5.B
6.A 7.C 8.D 9.A 10.B
11.D 12.C 13. B 14.A 15.C
16.D 17.D 18. A 19. B 20.C
21.B 22.C 23.B 24.C 25.D
26. A 27.A 28.B 29.D 30.C
31.D 32.B 33.C 34.D 35.A
二、非選擇題: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36~40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
須做答。第41~44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要求做答:
(一)必考題(5題,共135分)
36.
(1)根據等雪期線的分布,分析沿MN一線的地形分布特點。(12分)
(2)比較甲、乙兩地雪期與降雪量的差異,並解釋原因。(6分)
甲地雪期比乙地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緯度低於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為充足。
(3)分析位於丘陵區的丙地融雪侵蝕較乙地嚴重的原因。(8分)
丙地屬於丘陵地形,地勢低於乙地,融雪徑流量大於乙地;丙地比乙地更多受到人類的影響(如林地被毀,過度墾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蝕。
37.
(1)據圖簡述我國桑蠶養殖業的發展特點。(8分)
答案要點一:
全國總產量增長較快:傳統主產區中,珠江三角洲發展較快,其他發展緩慢;廣西發展迅速,成為最大的桑蠶養殖省區;其餘省區(大於0.1噸)多數有發展,只有新疆減產較大。
答案要點二:東部原產量大,增長量較少,中部有明顯增長,但總產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廣西為代表增長迅速;主產區由東部轉移到西部(總產量2000年以東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
(2)簡述廣西桑蠶業迅速發展的優勢地理條件。(6分)
(3)有人建議貴州向廣西學習,大力發展桑蠶業。你是否贊成?簡述理由。(6分)
贊成。理由:經濟較落後,耕地較少,有大量剩餘勞動力,熱量條件好等。
或不贊成,理由:地勢較高,交通不便,離市場遠,與廣西競爭處於劣勢等。
38.
(1)運用經濟學知識,分析該省煤炭行業實行重組的意義。對於材料提到的重組中存在的問題,你認為應如何解決?(14分)
提高技術水平和煤礦安全生成水平;實現規模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稅費流失;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堅持市場原則,對資產作價進行科學評估;注重業務整合、強化安全生成管理。
(2)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後,為什麼必須對相關政府官員進行行政問責?結合煤礦安全生產提出建設責任政府的建議。(12分)
39.
(1)運用哲學知識,對材料一中「經濟不景氣成就文化產業發展是一條規律」的推斷的合理性和嚴謹性作簡要評析。(12分)
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相應的條件。經濟不景氣時,經濟結構調整的壓力和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契機。美日韓的例子也說明了該推斷有一定合理性。
規律是事物的本質、必然、穩定的聯系,經驗有一定的事實基礎,但不同於規律。把有限的經驗提升為普遍的規律,是不嚴謹的。
(2)根據材料二,有人認為,從「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戲」,體現了人們對文化功能認識的深化。你贊同這種看法嗎?運用文化知識簡要說明理由。(8分)
答案一:
答案二:
贊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對經濟的服務功能,「文化唱戲」則認識到文化本身的經濟功能。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體現了文化具有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功能。
(3)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提升我國文化產業競爭力的意義何在?請對制定文化強省(市)戰略提出方法論的建議。(6分)
40.
(1)根據材料一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之際江南手工業發展的特點。(8分)
官營手工業衰落;家庭手工業開始面向市場;民營手工業發展迅速;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業作坊產生(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僱傭關系)。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l9世紀中期以前英國工業發展的階段及階段性特徵。(16分)
(3)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闡述對恩格斯所說「歷史前提」的認識。(13分)
(要求:以對「歷史前提」的認識為中心;觀點明確,史論結合。)
答案略
(二)選考題(共25分)
請考生在第41、42二道地理題中任選一題做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做答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的題號塗黑。
41.(10分)
分析圖7所示島嶼成為世界著名旅遊目的地的優勢條件。
旅遊資源豐富(組合好):地處地中海的島嶼,氣候溫暖,陽光充足;有海濱浴場、海域、山地等自然旅遊資源;以及世界遺產、名勝古跡等人文旅遊資源。
交通設施完善(有機場、港口、高速公路等),通達性好。
42.(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分析這次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
順向岩層因公路施工失去穩定性。「岩錨」加固使得單面山上部岩層形成整體。(降水、地震等因素導致)深處地層松軟(層面松動)使得該單面山上部山體滑落,對公路產生巨大推力,導致該公路被毀。
請考生在第43、44二道歷史題中任選—題做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做答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的題號塗黑。
43.(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劉晏所推行的榷鹽法的不同之處。(8分)
不同之處:第五琦:官營專賣,官府專利;強行加價。
劉晏:官督民產商銷,官商分利;設常平鹽。
(2)根據材料二,說明劉晏改革榷鹽法的意義。(7分) 高考 資 源網
促進鹽業發展;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於社會穩定。
44.(15分)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說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長先後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8分)
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戰爭失敗;美國等盟國對日本實行佔領與管制;開始非軍事化、民主化改革。
理由:最重要國際組織的既成事實;國際慣例;法庭所在國最高軍事當局首領同意
(2)說明中國法官抗爭的原因,並加以簡要評價。(7分) 高考 資 源網
原因:中國為戰勝國,在國際反法西斯戰爭中貢獻巨大;中國未受到應有的尊重;中國法官代表民族利益
評價:抗爭關繫到中國的地位、榮譽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