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研究性學習
Ⅰ 有關初中地理的研究性學習
地理課程標准十分強調「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指出:「要重視地理問題的探究,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觀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在各種學習方式中,我們尤其要注意地理的研究性學習。地理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模擬類似地理科學研究的方式,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各種途徑,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地理研究性學習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個(見示意圖)
前期准備階段
實踐體驗階段
表達交流階段
筆者以為地理研究性學習有以下基本特點
一、自主性與合作性
在地理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只是扮演「指導者」,「幫助者」 的角色,為學生創設一種有利於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情境和途徑,學生則是學習過程的直接「參與者」,「主人翁」,表現在學生選題的自主性,課題研究小組組成成員的自由性,學生研究課題的自覺性,更主要地是學生主動廣泛獲取未經處理的第一手資料,並自主分析整理資料,提取信息,有效地表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照片、論文、多媒體演示報告等)。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地理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甚至財力,非一人之力,非一蹴而就。師生、生生、師生與其他社會成員之間交流機會比較多,有利於形成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技巧、學會有效地表達自我,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考慮別人的需要、意圖,另一方面使學生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形成「1+1>2」的合力,很好地完成研究性課題。
二、開放性和整合性
開放性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1.學習器官的全方位開放,動腦——讓學生自由想,動手——讓學生自由做,動口— —讓學習自由講;2.學習時間的開放,不以課堂40分鍾為限;3.學習空間的開放,不僅僅局限於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都是學生學習的空間;4.學習目標的開放性,不以書本知識為惟一的目標,同時還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的培養;5.學習內容的開放,學習內容來源於地理學科、社會生活及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本身。從大多數學生選擇和研究的課題來看,有自然地理問題、人文地理問題,還有跨學科的問題等。如「二百河水污染狀況調查」、「『農家樂』度假旅遊狀況調查」、「何家溝民間故事村調查」、「鄖縣青龍山恐龍蛋化石成因調查分析」等等。
地理研究性課題雖然需要學生以理解和應用地理知識為主,但因地理與其他學科有很大的關聯性和交叉性,因此,要求學生靈活利用、整合各科知識,綜合應用它們來解決問題。如「武當山旅遊資源開發現狀與前景調查」,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生物、歷史、文學、宗教等知識。
三、過程性與實踐性
地理研究性學習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而在過程中,一是更重視參與:諸如思維方式的展開,知識的整理與綜合,信息資料的收集、處理和判斷等環節,二是重視應用:強調學生應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三是重視體驗: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實地考察活等研究性學習過程,也是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的體驗和感悟的過程。這種直接體驗中產生的感悟與閱讀地理課本或聽教師講解產生的感悟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四、鄉士性和社會性
由於受知識層次和生活閱歷的限制,同時考慮到學生年齡、時間、經濟、安全等因素的影響,在本地收集資料和進行實地考察比較容易做到,研究成果容易被當地部門重視,具有建設性的建議,還可以得到有關部門的認可和採納,最易於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
中學生求知慾旺盛,好奇心強。五彩繽紛的生活景觀,多種多樣的社會現象和問題,會引起他們的探究心理。從學生的自主選擇和確定的研究課題看,絕大部分課題都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反映國計民生的熱點。如:「城區農貿市場調查分析」,「洋快餐與傳統快餐異同分析」,「汽車工業在十堰發展前景分析」、「鄖縣柳陂『菜藍子工程』調查」等,通過地理研究性學習,充分發掘,展現地理學所具有的很多社會價值和應用功能,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五、思辯性與創新性
地理研究性學習立足於學生的發展,為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發展辯證思維,培養學生用辯證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在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往往調查收集到不同的信息,需要從不同角度對問題展開辯證分析,從而達成共識。如「十堰市中巴車是否該停運調查」,研究小組同學通過調查問卷,實地考查,收集到不同觀點,正反方各抒己見,拓寬了思路,開闊了眼界,最後提出:限制中巴車上牌,限制行駛路線等幾種方案。
對於中學生而言,創新更多地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發現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願以及嘗試用已有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許多學生在實地考察分析中產生了頓悟和靈感,提出了很多有創意的建設性意見,表現出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如研究小組在對我市最大一家超市「京華超市發展狀況調查」中發現,在我市最大的太和醫院(三甲醫院)附近,沒有一個大型的超市,這里交通便利,需求量大,同學們提出建議:在這里設點,並提出除經營常規的商品外,還可經營鮮花、報刊零售,湯葯熬制等項目,以滿足醫院病人這一特殊群體的需要。研究小組的建議受到商家重視,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
書本知識有限,生活道路漫長。教育不能僅僅局限於教學生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
地理研究性學習,無疑將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和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即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人為金,不如教人以點金術。「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我們要去創造的地方。」
Ⅱ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
在編排小組時,應根據班內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專分組,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屬質」的原則,即小組內學生的學習成績、交際能力、性別、個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而班級小組之間基本上是相似的,均衡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合作的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一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進步,讓學習優秀的學生獲得自信。小組的劃分也是多種多樣的
Ⅲ 初中關於青島的地理研究性學習論文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Ⅳ 初中地理探究性學習小論文
關於舉行揚州市中學生地理研究性學習小論文競賽活動的通知
各縣(市、區)教研室、市直各有關中學:
2000年,教育部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課程正式列入國家課程方案,此後研究性學習便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與一個熱點。地理研究性學習對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問題意識與創新意識、提升地理思維能力、促進地理課程發展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為推動地理研究性學習課程與方式的有效開展,經研究決定舉行「揚州市中學生地理研究性學習小論文競賽活動」。現將具體事項通知如下:
一、參賽對象
揚州市所有初級中學與普通高級中學的在籍學生,參賽學生一律由各校的地理教師組織預賽。
二、參賽內容
學生參賽論文突出地理學科特點,主題不限,可以是地理實驗與觀測報告、野外考察與社會調查報告、地理活動項目設計、地理探究學習論文等。
三、活動組織
1、各學校先行組織預選,最終報送揚州市教研室的參賽論文每校不超過10篇。
2、各縣(市、區)教研室、市直各中學將參評論文的列印稿一份於2010年5月30日前統一報送揚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朱雪梅處,電話87347846,郵編225009;電子稿發送至Email:[email protected]。
3、參賽論文的文稿頁面採用標准單倍行距、字間距、頁邊距等WORD軟體默認的版式;題目用小三號宋體加粗居中,文中一級標題用四號黑體,二級標題用小四號楷體加粗,正文用小四號宋體。
4、參賽論文進行統一評審,分別設立一、二、三等獎。對獲一等獎論文的指導教師將頒發優秀指導獎。
揚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Ⅳ 如何指導初中地理研究性學習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學好地理還是有很多知識需要去記憶的,下面有八種記憶的方法一、字頭記憶法【釋義】即從同類地理知識中分別提取字頭,編成簡短話語進行記憶,這種字頭法,簡化知識,利於增強記憶。二、綜合法【釋義】認識地理特點的過程,絕大多數情況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徵和各部分聯系的基礎上加以綜合。三、用地圖學地理法【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的掛圖。教師指圖講課時,學生一定要注意看圖,不要自己看書,或是做別的事情。教師指圖講課,事先是經過充分備課的。他會把圖中的知識直接指給學生,避免學生費時間走彎路地自己去查找。四、諧音記憶法【釋義】即把枯燥的數據換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記憶。五、識圖記憶法【釋義】即通過看圖、填圖、用圖來記憶地理知識。首先要掌握地圖知識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離、識別地勢高低、熟悉主要圖例、了解經緯網等,練好看圖的基本功。六、簡化地圖法【釋義】簡化地圖法是根據學習的需要,把地圖作簡化處理,刪去大量繁雜的圖例,只保留有關知識的信息的方法。通過簡化圖的構思設計,達到突出重點、有利記憶和反映動態、易於理解的目的,並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規律。七、歸類記憶法【釋義】紛亂的無條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記憶的。我們把事物做一點理順和歸類,記憶起來就比較方便。如山脈、河流、島嶼、湖泊等分別歸類在一起,再進行記憶就比較容易。八、比較法【釋義】它用於對同類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點的地理事物問,進行異同比較。比較總是根據一定目的,按確定標准作比較,常用形式是列表。比較法對理清知識很有幫助,例如學了七大洲的地形特點之後,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種類和分布立項作比較。比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結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徵、規律和聯系。例如要認識我國東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變化規律,用比較法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