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選修1

高中地理選修1

發布時間: 2021-01-20 07:19:30

『壹』 高中地理一共有幾個必修和選修每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我是課改區。一共三本必修,選修一本。必修一主要內容是自然地理,也就內是太陽的直射,運動,地容方時的計算。冷鋒暖風的移動,影響。氣旋的運動和影響。寒暖流的分布等。必修二開始是人文地理,就只是講一些日常的知識。比如地形,人口分別,什麼是城市化。產業分布,轉移。交通運輸工具,比較等。選修看你老師怎麼選。有旅遊,環境等

『貳』 急急急!高中地理一共幾本書必修和選修的都算上!

共10本。

高中地理課程由共同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組成。高中地理共同內必修課程共6學分,由「地容理1」、「地理2」、「地理3」(各2學分,36課時)三個模塊組成,涵蓋了現代地理學的基本內容,體現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的聯系與融合。

高中地理選修課程由「宇宙與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旅遊地」、「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各2學分,36課時)七個模塊組成。選修模塊涉及地理學的理論、應用、技術各個層面,關注人們生產生活與地理密切相關的領域。

(2)高中地理選修1擴展閱讀:

高中地理要求規定:

1、報考普通高校相關專業(如地學、環境、農林、水利、經濟、管理、新聞、旅遊、軍事等)的學生必須修滿地理選修課程4學分。

2、高中地理課程內容的設計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為重點。

3、高中地理課程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實的基礎上,逐步學會運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律等。

『叄』 求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1-6的電子版教材

教材給你找到了 希望你學習進步

『肆』 高中地理需要學幾本書

高中地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一共有9本書
必修內三本:
必修容1——自然地理
必修2——人文地理
必修3——區域地理
選修六本:
選修1——宇宙與地球
選修2——海洋地理
選修3——旅遊地理
選修4——城鄉規劃
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
選修6——環境保護

『伍』 高中地理選修那本更重要

其實按照內容分,無外乎就是自然和人文地理。人文地理這一大塊主要就是概念,就是那種你只要背誦出來,甚至只要理解就能拿分的。那自然地理就比較考察概念和邏輯思維的快速結合。

『陸』 請問高中地理選修哪本更容易拿分

自然災害 這都是套路型的題目很好拿的

『柒』 高中地理一共有幾個必修和選修

我是課改區。一共三本必修,選修一本。必修一主要內容是自然地理,也就是太陽的版直射,運動,地方時的權計算。冷鋒暖風的移動,影響。氣旋的運動和影響。寒暖流的分布等。必修二開始是人文地理,就只是講一些日常的知識。比如地形,人口分別,什麼是城市化。產業分布,轉移。交通運輸工具,比較等。選修看你老師怎麼選。有旅遊,環境等

『捌』 求高中地理選修五的復習大綱

高中地理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一)
一、自然災害系統示意圖

二、主要的自然災害
1、熱帶氣旋—-台風(屬於氣象災害)
台風 台風(在西北太平洋上)、颶風(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概念 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2級以上熱帶氣旋
產生條件 ①有廣闊的曖洋面(26OC以上);②下熱上冷的不穩定大氣層結
③有一定的地轉偏向力(緯度大於5O的熱帶和副熱帶海洋)

結構 由外圍大風區、旋渦風雨區和台風眼三部分組成
路徑 西移路徑(對華南影響較大)、西北路徑(對華東影響較大)、轉向路徑(對東部沿海影響較大)
天氣特徵 狂風暴雨
我國極易遭受台風的襲擊的原因 我國位於太平洋西岸,由於西太平洋台風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動的特徵,
我國台風災害的空間分布特點 沿海重、南方重。

分布 時間分布:一年四季(7-11月最頻繁);空間分布: 主要集中在孟加拉灣北部及沿海地區,中國東南沿海(台風在我國登陸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廣東、台灣、海南、福建等省)、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加勒比海和美國東部海岸
危害 主要由狂風、暴雨和風暴潮造成。自然災害災情的大小與受災體有關。經濟發展水平越高,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於這些沿海地區由於人口、財產密集,工農業生產發達,所以熱帶氣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壞和社會經濟影響。(具體見必修1P48)

防禦措施 預測和預報是防災、減災的主要措施
2、乾旱和旱災(屬於氣象災害)
乾旱 旱災
概念 是因長時期無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
成空氣乾燥、土壤缺水的一種現象 是一種漸發性的自然災害
特點 (我國)范圍廣、頻次高、持續時間最長
形成原因 由較長時間的氣候波動或氣候異變引起 在某些地區,即使降水豐富,但是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降水異常偏少, 引起水分極度缺乏,不足以維持人們生產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動植物的生存,嚴重阻礙經濟發展,就會釀成旱災
影響或發生地區 影響的地域非常廣,有時會波及整個國家或部分大陸 常常發生在降水不穩定乾旱和半乾旱地區。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內陸地區(頻率較高)
影響的主要地區 副熱帶型(副熱帶高壓控制)、溫帶型(深居內陸,遠離海洋) 我國華北(春旱)、華南(夏秋旱為主)、西南(一年四季均有可能,春旱、伏旱)和江淮地區(伏旱)
危害 糧食減產,人畜飲水困難,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我國東部季風區災情重 人口稠密、城市眾多、經濟發達。乾旱發生的季節往往與當地作物生長發育季節相吻合,加重農牧業災情。
防禦措施 修建水利工程、營造防護林、種植耐旱作物,因地制宜的實行農林牧結合的農業結構,節約用水。
旱災與澇災的關系 在時間上交替和空間上交錯出現,我國主要的旱澇交替區有黃河流域、海河流域、長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這些現象與我國雨帶的推移規律、季風氣候有關)。

3、寒潮(屬於氣象災害)

寒潮
概念 寒潮是一種大范圍強冷空氣活動,主要發生在北半球中高緯地區的深秋到初春季節
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強冷氣團聚積在高緯度的寒帶,當冷氣團向暖氣團方向猛烈沖擊時,就爆發寒潮
發生時間 9月至次年5月,高峰期:3-4月(最強)和10-11月
路徑 偏西路徑、偏北路徑、東北路徑
天氣特徵 北方:大風、降溫、雨雪、霜凍,暴風雨((有時還帶來沙塵暴)南方:降溫、凍害、雨雪
影響地區 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國大部分地區受到寒潮影響。其中:東北(次數)最多、華北次之、西北、長江流域、華南最少
我國山脈走向對寒潮的影響 東西向山地,如天山、陰山、秦嶺和南嶺等,山體北側冷空氣堆積,災害加劇;山體南側相對溫暖,災害減弱。
南北走向的山脈,形成冷空氣的通道,使冷空氣可以分流南下,影響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和兩廣地區甚至海南島。
危害 強烈降溫造成凍害,大風能吹翻船隻,摧毀建築物,凍雨造成通信和輸電線路中斷,交通運輸受阻
防禦措施 利用地理信息技術進行監測和預報,採取防寒措施
4、地震(屬於地質災害
地震
概念和形成原因 當地殼中積累的地應力超過岩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岩層便會突然斷裂或錯位,使長期積累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並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使地面發生震動,成為地震。
構造地震基本概念 ①震源:地球內部岩層破裂引起震動的地方,稱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對著震源的那一點稱為震中。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離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點到震中的直線距離稱為震中距。
⑤等震線:把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連接起來的曲線稱為等震線。
特點 范圍廣、頻度高、強度大、危害大
震級 震級:表示地震的大小
注意:A、它與地震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
B、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因為一次地震釋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C、一般而言,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7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重大損害
烈度 烈度:表示地震時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程度。
注意: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個烈度。

影響烈度的因素 一般來說:震級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質結構和地面建築等有密切關系。
分布規律 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不穩定,是地震易發區;板塊內部大大小小的斷層活動帶也是地震的主要發生地帶
世界主要地震帶 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地帶;
環太平洋地帶(最主要最強烈)
中國地震主要分布 分布特點:西多東少(以105oE為界),多發區:青藏、新疆、華北和台灣。(遵循活動性斷裂帶分布)
災情特點 (我國)東重西輕(原因:東部人口、建築物以及城市等密集,經濟發達,資產密度大;西部人煙稀少)
因震死亡人數減少(原因:科技進步,防震、抗震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抗震能力提高),經濟損失加重(原因:經濟飛速發展,單位面積上的資產密度加大)

5、滑坡和泥石流(屬於地質災害)
滑坡 泥石流
概念 是山地斜坡上不穩定的岩體與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動面整體向下滑動的地質現象。
是山區溝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特點 具有廣泛和相對集中的特點
時空規律 時間上:具有與降水相對一致的季節變化
空間上:主要發生在我國山區(從太行山到秦嶺,經鄂西、四川、雲南到藏東一帶滑坡發育密度極大。青藏高原以東的第二階梯,特別是西南地區為我國滑坡和泥石流重災區。)

發生條件 一般發生在岩體比較破碎、地勢起伏較大、植被覆蓋較差的地區。山地丘陵區和工程建設頻繁的地區,都是滑坡多發區。
(1)、自然因素:(地質)構造復雜,構造運動強烈、多地震,易誘發滑坡和泥石流;(地貌)類型多變,地勢起伏大,斜坡多,易發生滑坡;(氣象)降水多,尤其是山區多暴雨、久雨天氣,極易發生泥石流;(2)人為因素,如開墾、開礦等,會誘發或加劇滑坡和泥石流。
危害 破壞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農田、建築物和道路,造成人員傷亡。 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流出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立方米的物質,堵塞江河,摧毀城鎮和村莊,破壞森林、農田、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以及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相同點 ①主要發生在山區②主要由重力作用③人類活動可誘發
④破壞力極強⑤由外力作用導致⑥突發性

不同點 運動物質的體積大小不同 ②泥石流形成必須有水的參與

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多發的原因: ①地質構造復雜,構造運動強烈,多地震,誘發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類型多變,地勢起伏大,大斜坡多,易發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區多暴雨、久雨天氣,極易發生泥石流;
④人為因素,如開墾、開礦等,誘發或加劇滑坡和泥石流。

6、洪澇(屬於水文災害)
類型 形成原因 多發地區
洪水 特大地表徑流不能被江河、湖庫容納,水位上漲而泛濫的現象,一般發生在以降水為主要補給的河流汛期。(從降水和地形和河流水系特點分析) 江河的兩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區是洪水的直接威脅區。
澇漬 窪地積水不能及時排除的現象 多發生在蒸發弱、排水不暢的低濕窪地。
兩者聯系 洪水和澇漬往往接連發生,在低窪地區很難截然分開。從氣候因素看,洪澇集中在中低緯度地區,主要是亞熱帶季風區、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我國洪水災害:。
我國洪水災害

分布總的特點 東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內陸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脈東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暴雨洪水特點 影響我國范圍最廣、時間最長、危害最大的洪水災害
暴雨成因 台風、鋒面等天氣系統帶來的暴雨
發生時間 與暴雨的時空分布高度一致,在東部季風區,暴雨集中發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分布 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從降水和地形和河流水系特點分析)

我國洪水類型比較
類型 洪水來源 主要分布地區 發生時間
暴雨
洪水 主要有台風、鋒面等帶來的暴雨 東部季風區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暴雨的時空分布高度一致,在東部季風區,暴雨集中發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 由積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 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和東北山區。 受氣溫升高制約,融雪洪水一般發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發生在7~8月。
冰凌洪水 冰凌堵塞河道 主要發生在黃河上游的寧夏、內蒙古河段和部分下遊河段,其次發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要發生在河流封凍和解凍的季節

長江流域水文災害災情嚴重的原因:

6、風暴潮((屬於水文災害,是我國最嚴重的海洋災害)
發生季節 發生地區 特點
概念 由於強烈大風擾動,引起海岸水面異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陸的現象。
台風引起的風暴潮 多在夏秋季節台風鼎盛時期 凡受台風影響的沿岸地區均可能發生 來勢猛、速度快、強度大、破壞力強
溫帶風暴潮 春秋季節 中緯度沿海地區,以歐洲北海沿岸、美國東海岸以及我國的北方海區沿岸為多。 增水過程相對平緩
主要危害 不僅毀壞船隻,而且破壞房屋、農田、海堤以及碼頭、港口等工程設施,並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受災體的價值越高,造成的損失越大。
我國主要分布地區 廣泛發生在遼東灣到北部灣沿海。東南沿海主要為台風風暴潮,其中長江口、錢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灣、海南等地受災最為嚴重。

☆人為因素對洪澇災害的影響

☆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水文災害多發的原因:(詳細見《創新講壇》P185)自然因素:①(氣候和水系方面)流經濕潤地區,流域廣,支流多,汛期長,水量大 ②(地形方面)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中游沒有足夠的調洪、滯洪場所,中下遊河道的過洪能力不足 。人為因素③上游濫伐森林,中游圍湖造田、建垸 ④下游建築物占據河道。
治理措施:①中上游植樹造林種草,保護森林,繼續營造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修建水庫;②中游加固荊江等河段的大堤,退耕還湖,平垸行洪;③拆除占據河道建築物,保護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④利用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等進行監測和預報預警、動態監測;⑤健全減災規劃和防災法律,加強減災管理和公眾減災教育;⑹制訂救災應急預案。
7、生物災害:病害、蟲害和鼠害☆蝗災與鼠害——兩種最廣泛的生物災害
☆☆☆蝗災
蝗災
蝗災與旱澇的關系 旱災與蝗災經常鏈性發生,在乾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區域特別適宜雌蝗產卵,使得蝗蟲數量激增。若前期乾旱少雨,利於雌蝗產卵,而後期多雨又利於蝗蟲幼蟲成長,蝗災就會爆發。
危害 是最嚴重的爆發性生物災害。其中,危害最嚴重、成災率最高的是飛蝗,俗稱「螞蚱」。對農、林和牧業的破壞具有毀滅性。
防治措施 農葯滅蟲、投放天敵、人工誘捕
☆鼠害
鼠害
重災區 農田、牧場及森林
危害 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農業減產,森林草地遭到破壞。 (中國)老鼠不僅糟蹋糧食、破壞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傳播疾病,危害人體健康。我國鼠害發生面積廣、種類多、危害大,對農、林、牧業造成的損失相當嚴重。
蟲、鼠害的特點 繁殖快、適應能力強
造成蟲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 ①適宜繁殖的氣候條件、
②自然或人為因素造成的天敵減少等,
防治措施 農葯滅鼠、投放天敵、人工誘捕
高中地理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二)
☆病害
病害
類型 常見的農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麥銹病、棉花枯萎病、煙草炭疽病等。
常見的森林病害有:楊樹爛皮病、松皰銹病、溶葉病、泡桐叢枝病等。
病害發生的原因: A.氣候變異等造成的不良環境使得作物對病害抗性降低。
B.外來病原體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危害 病害使農作物、樹木染病從而枯萎甚至死株,導致大面積農田、森林被毀壞。不僅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還導致農產品大批量變質,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特點 種類多,危害大,災情東部重於西部。

對農作物危害最大的幾種病蟲害及其分布 ①小麥銹病(包括條銹、葉銹和稈銹)——是中國發生范圍最廣、危害最嚴重的一類小麥病害,在各麥區均有發生。
②水稻病害: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的水稻產區
③棉鈴蟲:廣泛分布於我國的棉花產區(黃河流域和新疆棉產區最嚴重)
防治措施 農葯滅蟲、投放天敵、人工誘捕、加強檢疫,阻止有害生物進入國門
☆蟲害
蟲害

常見的農作物蟲害有 蝗蟲、黏蟲、水稻螟、棉鈴蟲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蟲。
常見的森林蟲害 松材線蟲、松毛蟲、楊樹蛀干害蟲、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線蟲是世界上最具危險性的森林蟲害,被列為國際、國內重大檢疫對象。

森林病蟲害的危害 導致林木生長量減少,森林枯死,不僅對我國森林工業造成極大損失,而且對森林生態功能造成嚴重破壞。
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特點 種類多,危害大,災情東部重於西部。
我國主要森林害蟲 松毛蟲。常發區:海拔低於400米、平均氣溫25℃以上的地區
偶發區 海拔400~500米、氣溫在10~25℃的地區

導致森林病蟲害多發的人為原因 主要是大量單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種類多樣性豐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對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
防治措施 農葯滅蟲、投放天敵、人工誘捕、加強檢疫,阻止有害生物進入國門
沙塵暴
沙塵暴
概念 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兩者兼有的總稱;是指強風把地面大量沙塵捲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低於1千米的天氣現象。
發生時間 冬春季節
形成的基本條件 一是大風——形成沙塵暴的動力條件;二是地面的沙塵物質——形成沙塵暴的物質條件;三是不穩定的空氣狀態和局部地區的熱力條件。

形成的基本原因(答題用) (1)每年3—4月,華北地區受西伯利亞進退的冷空氣影響,大風天氣比較多。(2)此時草木初生,加之春旱對自然植被恢復的影響,植被不能完全覆蓋地面。(3)此時地表面已經解凍,春季加速升溫使地表乾旱加速。乾燥疏鬆的地面物質極易被大風揚起,形成沙塵暴天氣。(高考答案:沙塵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溫快、表土(地表)疏鬆(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風天氣較多。)
主要分布地區 華北、西北、東北(乾旱和半乾旱地區較嚴重)

危害 明顯降低能見度,影響交通和人本健康。
防禦措施 保護森林草地,退耕還林、還草、還牧,嚴禁濫墾、濫伐、過度放牧,植樹造林,恢復植被。

三、我國東部季風區內主要環境問題的分布、產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地區 問題 產生原因 治理措施
東北
平原
黑土
流失 長期不合理的墾殖開荒 退耕還林還牧,停止開墾沼澤地
華北
平原
(氣象災害發區,參考選修5P52:「圖2.36」)
春旱 總降水量少,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且地表徑流少,春季氣溫回升快,降水少,蒸發旺盛;人口密集、城市密集,生活用水多;國家主要農業商品生產基地,灌溉用水多;綜合性工業基地,工業用水多等;還表現為水質性缺水,即居民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田農葯與化肥污水、海水倒灌等一系列污染水。(水污染嚴重,浪費嚴重) 修水庫;節約用水、發展節水農業;打機井
夏澇 降水集中;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水土流失、河流中下遊河床抬高
修水庫蓄洪;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固堤防、挖新河人海
鹽鹼 低窪地積水,排水不暢;旱澇不均;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上升(原理見必修3P22「閱讀」) 酸性物質中和;詞節和控制水鹽運動,使土體脫鹽;改良土壤
春季
風沙 春季升溫快、降水少;冬季風還很強烈;土地沙化嚴重(見上頁「沙塵暴」) 退耕還林、還草、還牧,嚴禁濫墾、濫伐、過度放牧,植樹造林,營造防護林,恢復植被。
黃土高原
江南低山丘陵
水土
流失
嚴重
(黃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黃土土質疏鬆、垂直節理發育,植被稀疏,不全理的耕作制度(如:輪荒),開礦;(江南低山丘陵)丘陵山地地形起伏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丘陵地區土層薄、長期的濫墾濫伐,造成植被稀疏。 (黃土高原)打壩建庫,平整土地,植樹種草、保持水土,退耕還林還草、發展生態農業;(江南低山丘陵)發展「丘上林草丘間塘,緩坡溝谷魚果糧」的立體農業和以林果為主的土地利用結構,植樹造林,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因地制宜多渠道解決農民的生活能源問題。(如:用煤、省柴灶、沼氣和薪炭林)。
長江中下游、
淮河流域
洪澇 地勢低平;降水集中;水土流失嚴重,泥沙淤積河道、湖泊;圍湖造田(詳細見本資料P3「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水文災害多發的原因」) 上游地區建設防護林保持水土;中下游加固堤防、疏浚河道;退耕還湖
水污染
人口、城市集中,大量工農業、生活污水、廢水任意排放 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健全法規,進行綜合治理
江南低山丘陵
紅壤機質少、酸性強、土質黏重 氣溫高,有機質分解快;降水量大,營養物質淋失多
增施熟石灰、有機肥改良土壤酸性;增施沙子,降低黏度;種植茶樹、油茶、杉木、馬尾松等經濟林木,抑制土壤流失
東部沿海
台風
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強烈發展的一種特殊形式 沿海防護林、加強預報等

四、主要環境問題的成因、後果及防治措施
分布區域 成因 後果 防治措施
溫室效應

全球 大量燃燒礦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C02氣體;毀林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沒;全球蒸發更加旺盛,乾旱氣候區面積擴大 使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進行清潔生產;植樹造林,綠化大地
酸雨
幾乎
全球 冶金及燃燒礦物燃料排放出SO2等酸性氣
體,形成pH<5.6的酸性降水 酸化土壤、酸化江河湖沼,破壞植物體,腐蝕建築和文物古跡等 回收SO2等,開發清潔能
源,倡導清潔生產
臭氧層

空洞 兩極上空,青藏高原
上空
人類使用氟氯烴作製冷劑
危害人體健康,對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減少並逐步禁止氟氯烴等消耗臭氧層的物質的
排放;積極研製新型的製冷系統
光化學
煙霧 洛杉磯等 汽車尾氣在紫外線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逆溫時及盆地地形更易出現 低大氣能見度,刺激人的眼喉,使人頭痛嘔吐,並使植物受到損害 控制運行的汽車數量,保持道路通暢,使用清潔能源等
沙塵暴 乾旱、半
乾旱地區
明顯 濫伐、濫墾、濫牧,使生環境惡化,導致土地沙化嚴重(見上頁「沙塵暴」) 明顯地降低大氣能見度,影響交通和人體健康等
保護森林草地,退耕還林、還草、還牧,嚴禁亂墾、濫伐、過度放牧,植樹造林,恢復植被
赤潮 較封閉平靜的海區,在海洋中較多見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使水體發生富營養化。在陽光強烈、水溫升高、海區封閉等條件下
更易爆發 世界性海洋災害,赤潮生物含有毒素或因水藻大量繁殖而缺氧,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控制污水排放量,實施污水處理,使用無磷洗滌用品
水荒 全球乾旱、半乾旱地區 降水時空分布不均;人口增長,經濟發展,需水量大;水污染、浪費嚴重。 影響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還可能引發其他環境問題,如土地沙化 節水;修水庫,發展節水農業;研發抗旱作物品種,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沿海水域及主要航道沿線 海上石油鑽井平台和油輪事故,引起石油滲漏和溢出 油膜覆蓋海水,水中缺氧,海洋生物死亡
分散;沉降;吸收;圍欄;燃燒;放任

林草減少,物種消退
全球均有分布

濫采濫用生物資源,毀林開荒,人口急劇增長,污染加劇等

物種消退、基因庫存大減、生態惡化,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存 嚴禁濫采濫用生物資源,建立自然保護區,控制人
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些概念可能混淆:熱帶氣旋和台風、乾旱與旱災、崩塌和滑坡、滑坡和泥石流.(比較相同點和不同點)
☆☆☆理清「熱帶氣旋不同部位的風向和天氣情況」(風向:氣旋西部吹偏北風,東部吹偏南風;天氣:台風眼「無風少雲乾暖」, 旋渦風雨區「狂風暴雨,雷電交加」,外圍大風區「多雲,陣性降水」。)
☆☆☆為什麼我國洪澇的多發地區(東部季風區)災情重?
洪澇的多發地區是我國農業最集中的地區,也是工業、商業貿易最發達的地區,人口、建築、交通道路密集,加重了受災體的脆弱性,也擴大了災情的嚴重性。人類不恰當的經濟活動也會增加洪水災害的風險性,如圍湖造田、建垸導致湖泊調蓄能力下降;濫伐森林、植被降低將使蓄水能力下降;上游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泥沙沉積,阻塞河湖水庫,蓄、泄洪能力下降;在下游低窪地過度開發使財產過於集中等等。
☆☆據統計,我國洪水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要各種自然災害中居第一位。
1949年以來,我國因自然災害死亡人數最多的是地震,其次是洪水,再次是台風、風暴潮、滑坡和泥石流。(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數:24.2萬人)
造成人口受害最多的自然災害主要是旱災和洪澇災害,其次為熱帶氣旋、風暴潮、雹災、低溫冷害、雪害、地震、泥石流等
受災人口最多的地區是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

☆☆☆關於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要認識到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造成負面影響,但不能忽略了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帶來的防災減災成就。
☆ ☆☆某種自然災害發生還可能誘發系列次生、衍生災害,即自然災害具有鏈發性。
☆ 乾旱引發:荒漠化、鹽鹼化、火災、飢荒(並發性災害鏈)。其他見P選修5P17「閱讀」

☆☆☆為什麼我國災害多樣且災次頻發?
答:(1)我國處在北半球中緯度環球災害帶與環太平洋災害帶的交匯處。(2)我國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強烈。(3)我國2/3的面積是山區,地貌類型復雜多樣。(4)處在不穩定的季風環流控制下,尤其是夏威夷高壓勢力的強弱、位置移動的快慢導致了我國不同地區頻繁交替的旱澇災害。
☆☆☆解題分析思路
☆☆☆如:◎從夏季風的推進和鋒面雨帶的推移兩個方面解釋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東北平原、黃淮海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
◎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地震主要發生在華北、西北和西南板塊活動地區;
◎從地貌、氣候和植被的影響方面解釋滑坡、泥石流主要發生在西南區;
◎從緯度與氣候方面分析低溫冷害主要發生在東北地區;從海陸位置和台風的形成機制來解釋台風主要發生在東南沿海。
五、防災和減災
1、3S技術的比較
地理信息技術 主要作用
遙感(RS) 實時地獲取地理目標的信息,發現地球表面上的各種變化(人的視力的延伸)
全球定位系統(GPS) 用於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三維位置:經度、緯度和高程,速度和時間)和導航信息
地理信息系統(GIS) 對多種來源的時空信息進行綜合處理、管理和分析(電子地圖與GIS聯系和區別:電子地圖是GIS的一種應用產品,GIS是可以隨時修改和更新的計算機軟體系統,而電子地圖只是的GIS階段性成果供人們查詢的產品)
2、防災和減災(應從以下幾方面答題)
防災和減災的措施
1、 建立和完善自然災害監測系統 做好災前預警、災中跟蹤、災後評估以及提出減災決策方案
2、災前防禦 工程防禦措施:①改變地表環境,防止或減輕自然災害的強度②可以阻隔或控制災害與人口、財產等的直接相遇③可以改變財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災性能,減少災害損失。
非工程防禦措施:建立健全減災規劃和防災法律,加強減災管理和公眾減災教育。
3、救援和救助 災前准備:1.災前准備的核心任務:儲備救災物資 2.災前准備涉及的兩個方面:一是救災物資的種類和數量、二是救災物資的儲備地點3.承擔救災任務的主要人員
災中應急:維護交通(最關鍵)、通信系統的安全,確保救災通信的疏暢,確保搶險救災人員、物資輸送和災民疏散的暢通
災後恢復:修復重建生命線(供水、供電和通信)和生產線(農業、工業、商業和服務業);恢復生活、生產秩序。
自救和互救 教育公眾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培訓公眾學會逃生途徑,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掌握常見的自然災害自救和互救方法:(一定要熟悉)
見選修5
P79「閱讀」
P80「閱讀」
P82「閱讀」
P84「閱讀」
☆☆☆如何擬定某種自然災害發生的應急預案?(見選修5課後練習答案)

『玖』 高中地理一共有幾個必修和選修

高中地理必修三本,選修各個學校不一定,1-3本不等,我們學校兩本,但是要學區域地理,是沒有課本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本,選修也不一定,不過政治通常講不完,所以一般學一本。
高中歷史必修三本,選修通常一本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