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高中地理
『壹』 高中地理里提到的地質地貌常用有哪些,成因什麼,詳細
地理構造只要指抄向斜,背斜,地契,地壘,斷層等.
地貌只要指的事地表的形態,只要是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
地質構造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地質時期的構造和新第三紀以來形成的新構造。構造地貌的主要類型有:板塊構造地貌、斷層構造地貌、褶曲構造地貌、火山構造地貌、熔岩構造地貌和岩石構造地貌。地質時期形成的各種構造受外力侵蝕作用後形成的地貌。如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斷層崖、斷層線崖等。由新構造運動形成的褶曲、斷層等遺跡,稱為新構造。新構造運動可以分為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地殼垂直運動形成的地貌,如上升的山地、丘陵、台地;下降的平原、盆地;間歇上升的階地等。大范圍的地殼水平運動使地殼產生擠壓或拉張,可以形成大規模的大陸褶皺山系高原、大陸裂谷、斷陷盆地;大陸邊緣的島弧、海溝、大陸波;洋底中脊、火山等地貌類型。
『貳』 [高中地理]如何根據地形判斷地質災害
陡崖:崩塌、滑坡、瀑布(山谷處陡崖且有水一般發育)(當然這不是地址災害)
山谷版:泥石流
我記得權我們高中書上說的低脂災害只有: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所以每次問地質災害的時候都是在這四個裡面挑的,一般錯不了吧。。
還有些是氣象災害的,但我地質災害不是一類,這個答題的時候別弄混就行了。。。。
『叄』 高中地理(1)我國泥石流多發的地質原因是什麼(2)我國地震帶和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區有明顯的相關性,分析
①泥石流主要是因為雨量大,植被不夠豐富,地質松軟鬆散造成的。
②我國主要泥石流集中在版西南,該地區的地震權帶屬於喜馬拉雅山地震帶東端,地殼運動活躍,地震使得地表的泥土鬆散,石頭裂開,產生巨大隱患,再來一場大暴雨,就極易引發泥石流。比如舟曲泥石流就是汶川地震的後遺症。
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肆』 山脈形成的地質過程怎麼判斷高中地理
山脈按照其形復成的方式可分為制以下四種類型
褶皺山兩個板塊相互推擠,地殼會彎曲變形抬升,形成山脈。
火山山岩漿從地球深處岩漿倉噴發出來形成火山,噴射出的熔岩、火山灰和岩塊形成高高的火山錐。
斷層山地球板塊互相碰撞,使地殼出現斷層或裂縫,巨大岩塊受擠上升。
冠狀山地殼下的岩漿往上涌,使地球表層的岩石向上隆起,形成冠狀山。
『伍』 高中地理:地質構造的一道題,有答案和解析。但是我不太理解,求解釋~謝謝!!
(1)大理岩屬於變質岩,形成於當石灰岩層受到岩漿侵入時,在岩漿周圍的石灰岩圍岩受到岩漿的高溫影響,發生變質作用,礦物重結晶,岩石性質改變而形成的。因此,這里可以理解為是因為岩漿入侵形成。
(2)擠壓形成褶皺,向上隆起為背斜,中間為最老的地層,向兩邊逐漸分布年輕地層。按題意,應該是石灰岩在最中間位置。擠壓不容易形成(裂縫)大面積的岩漿入侵。上圖可以理解為地塹式構造。擠壓過後,地質應力釋放,由擠壓變為拉伸,中間出現裂縫,地下深處岩漿沿著裂縫上涌,導致周圍石灰岩變質為大理岩,在拉伸過程中,地層海拔低的位置被水覆蓋,所以周圍位置比較低的地方慢慢開始接受頁岩沉積。
(3)石灰岩是很早以前形成的。然後是花崗岩,然後挨著花崗岩的石灰岩變質為大理岩,而周圍位置比較低的地方被水覆蓋,接受頁岩沉積。
你可以想像西湖(假象),西湖在幾百萬年前可能是一片大海,沉積了很厚的石灰岩,隨著大陸抬升,西湖的位置抬升為陸地,西湖也變為淡水湖,然後突然一天由於地層擠壓,西湖中間慢慢升起一座小島,小島全是石灰岩,然後地質應力由擠壓變為拉伸,小島中間位置出現了一道很大的裂縫,地下深處的岩漿,沿著裂縫湧上來,導致周圍的石灰岩變為大理岩。小島周圍其實一直都是被水覆蓋了的,所以周圍慢慢就沉積了頁岩。
為了便於理解,舉了一個比較通俗簡單的例子哈
『陸』 地質災害有哪些種類高中地理學
中國國土空間上常見的自然災害種類繁多,主要包括洪澇、乾旱災害,台風內、冰雹、暴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容害,火山、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是地理環境演化過程中的異常事件,卻成為阻礙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柒』 高中地理知識點:地殼物質的循環
(一)地質循環
?1、地質循環: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軟流層之間的大規模物質循內環。
?2、地質容循環能量來源:推動地質循環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衰變產生的熱能。
3、地質循環產生的影響:在地質循環過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斷地誕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則逐漸消亡。與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滄桑巨變以及地殼物質形態的持續轉化。
(二)岩石的相互轉化使組成地殼的物質處於不斷地運動變化之中。地球內部的岩漿,在岩漿活動過程中伴隨噴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冷卻凝固,形成岩漿岩;已經形成的岩石(岩漿岩、變質岩),在地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積岩;已經形成的岩石(岩漿岩、沉積岩)經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岩。各類岩石在地殼深處或地殼以下被高溫熔化,又成為新的岩漿回到地球內部。
『捌』 請教一個高中地理問題 地質方面的
第一道題答案是A
因為科學家發現洞穴的地點是在海岸水面下30米處,應該版在大陸架上,而權大陸架上一般是海底生物比較繁盛的地帶,且由於大河所攜帶泥沙的匯入,所以容易發生沉積作用,因而該洞穴從成因上講應該是沉積岩。變質岩的形成條件需要高溫(要>150℃)高壓下產生,經過地殼運動可能出露地表。顯然大陸架上不能滿足這個條件。火山岩和岩漿岩更不可能,因為火山岩和岩漿岩一般在地殼活躍地帶。
第二題答案是D
當該地區出露地表時,沉積物以陸地上的沉積物為主,且陸上沉積作用比較強,當該地區在海里時,沉積物又以海上的生物為主,從石筍的剖面間隔來看,棕黃色的岩石層被分為兩個部分,因而應該是出露海面兩次。
『玖』 高中地理中構造地貌和地質構造的區別
構造地貌由地球內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質體與地質構造控制的地貌。
要區分這兩個定義,首先要清楚地貌是指地表起伏的形態,如山地、平原、河谷、沙丘、大陸架、海溝等。因此構造地貌是指由岩層或岩體經構造運動所控制的地表形態,側重於地表形態。
而地質構造是指岩層或岩體經地球內力引起的機械運動而發生變形與變位,是指岩層或岩體的變形與變位(或形態位置)。
地質構造——岩層或岩體(對象)——形態位置
構造地貌——地表(對象)——地貌
褶皺和斷層是地質構造,褶皺使岩層發生彎曲,使岩層形態呈背斜或向斜。而在地球表面,由於岩層彎曲,導致地表也彎曲不平,形成山地等地貌,這就是構造地貌。
斷層是地質構造中的斷裂構造,是指岩層的斷層,斷層後使岩體的形態呈地塹、地壘狀態,都屬於地質構造。而岩層的斷裂後形成的地塹導致地球表面形態下陷,成谷地形態,這是構造地貌。
構造地貌(structural landform)由地球內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質體與地質構造控制的地貌。從宏觀上看,所有大地貌單元,如大陸和海洋、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均為地殼變動直接造成。但完全不受外力作用影響的地貌,如現代火山錐和新斷層崖是罕見的,絕大多數構造地貌都經受了外力作用的雕琢。故不論從構造解釋地貌,或從地貌分析構造,都必須考慮外力作用的影響。
地質構造(簡稱構造)是地殼或岩石圈各個組成部份的形態及其相互結合方式和面貌特徵的總稱。是構造運動在岩層和岩體中遺留下來的各種構造形跡,如岩層褶曲、斷層等,稱為地質構造。構造運動是一種機械運動,涉及的范圍包括地殼及上地幔上部即岩石圈,可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水平方向的構造運動使岩塊相互分離裂開或是相向聚匯,發生擠壓、彎曲或剪切、錯開;垂直方向的構造運動則使相鄰塊體作差異性上升或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