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台灣
⑴ 台灣的礦產資源豐富么(初中地理)
豐富,初中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P35有:台灣島也是個富饒的寶島,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和水產等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⑵ 如何有效開展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
一、精彩導入,提高地理課堂的趣味性
【案例1】:八年級地理下冊2.10《祖國寶島—「台灣省」 》
同一課題,三節平行課,三位來自不同中學的教師,三種不同類型的課堂導入:
筆者作為其中的第一位上場的開課教師,在講授「祖國寶島—台灣省」時,採用了以下的導入方式:
(欣賞鋼琴和小提琴協奏曲《鼓浪嶼之波》,展示鼓浪嶼日光岩圖片。)
教師講授:每當這悠揚的旋律響起的時候,很多人的心中都會湧起一股思鄉之情,這是一首很多廈門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名叫《鼓浪嶼之波》。「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見雲海蒼蒼,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這首歌的歌詞樸素而真摯,像老水手對親人講故事一般,深情地把鼓浪嶼與美麗的基隆港聯系在一起。那作者朝思暮想的基隆港究竟位於哪裡呢?
學生回答:台灣省
教師講授:對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章「沿海萬里行」的第十節「祖國寶島——台灣省」。
教師2:以視頻《七子之歌——台灣》導入,並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
教師3:以《反分裂國家法》引入,接著播放視頻、圖片等說明台灣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
無論是歌曲欣賞、視頻資料,還是其它方式的導入,三位老師對該課的導入都做了精心的准備。「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地理課,往往需要一個恰當的課堂導入。它或者給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或者巧妙地切入主題,能為教學設計的層層深入做好流暢的銜接,使課堂一開始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將學生緊緊吸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也能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當然,課堂導入的用時要恰當,一般是3~5分鍾,它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能脫離教學內容。
二、優化教師課堂提問
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節優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安排提問環節的課堂教學,無論教學設計如何完整出彩,教師的「獨角戲」如何惟妙惟肖,缺少了學生主動參與、各抒己見的舞台,它終究是不成功的。課堂提問涉及問題的設計和問題拋出後的「後續處理」。
(一)問題設計清晰明了,目的明確。
【案例2】:七年級地理下冊2.2《南亞》之「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在講授《南亞》一節中的「南亞的位置和范圍」時,其中一位教師進行了這樣的教學安排:先請同學用紅筆畫出南亞與亞洲其他地區的界線,用藍筆描出印度半島的海岸線,再用紅筆描出北回歸線。當學生將這些重要線條勾勒完後,他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南亞位於哪些地理事物之間?大部分學生感覺一頭霧水,舉手回答者寥寥無幾。
究其原因,關鍵在於這個問題問得太模糊了。哪些地理事物?它可以是山脈、河流,又或是寬廣的海洋?選擇的餘地太多,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誤導。倘若把這問題改成:「南亞位於什麼山脈和什麼大洋之間?」那麼學生選擇回答的內容就非常明確,也才有利於教師有效控制教學進程和方向。由此可見,課堂上所提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精心設計,具有明確的指向,陳述盡量具體化,突出啟發性,切忌含含糊糊、不得要領。
(二)問題提出後,要學會等待、善於傾聽
【案例3】:《祖國寶島—「台灣省」 》之景觀圖片欣賞
有一位教師在用課件展示完「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景觀圖片後,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台灣風景如何?學生回答:太美了,可惜沒有去過。接著該教師進一步設問:我知道班上有位同學來自台灣,請舉手一下。這時底下的那位台灣籍學生非常興奮地舉了手,並已做出要站上來發言的准備。可惜這位教師並沒有給他發言的機會,用了一句「哇,你這些地方都去過了,太讓人羨慕了!」敷衍了事。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禁要問:既然有一名台灣籍學生,為何不給他機會來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家鄉呢?本來可以塑造的課堂教學亮點就這樣無端地錯過了。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該鼓勵學生自主發問或回答,切忌漠視與干涉;另外,問題提出後,不能一問完就馬上叫人回答,要給學生留有充足且有一定深度的思考空間。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學生回答完後,教師還應作中肯評價。
三、不可或缺的教學承轉
(一)由已學知識承轉到新知識:
【案例4】:《南亞》之「南亞的地形」
教師講授:在講南亞地形特點之前,我們回顧一下北美洲的地形特點。
北美洲地形呈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那麼,南亞的地形特點又如何呢?
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教師概括總結:
北部:喜馬拉雅山地
三大地形區中部: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這樣的教學承轉不僅讓學生回顧了已學知識,還鼓勵他們在原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知識,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向更高的層次。
(二)由相互關聯的兩個知識點之間自然承轉
【案例5】:《南亞》之「南亞的河流」
教師講授:一般來講,大江大河往往是地形地勢的塑造者。一條大河經過的地方會沖積形成平原,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是由亞馬孫河沖積形成的。那麼,南亞中部的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主要由哪兩條大河沖積而成的呢?
學生回答:印度河和恆河。
教師講授:那這兩條河流有沒有受到地形地勢的影響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南亞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勢制約,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區。南亞地形受河流影響,在中部塑造了廣闊的沖積平原,成為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
一個個發現在教師的及時引導下,成為新教學內容的起點。同時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伴隨每個承轉引出的探究活動步步深入,讓學生自主感悟到了「地形與河流」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微妙關系。地理課追求精細化教學,正是這些「功不可沒」的教學承轉保證了課堂教學如行雲流水般順暢。但值得一提的是:各教學環節之間那些不可或缺的承轉,終究不是教學內容的重點所在,過渡時應該簡化處理。
四、合理安排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當堂完成的一些學習任務或活動,也是課堂教學落實基本知識點、強化重難點的有效方式。教師在安排課堂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材「活動」模塊里的題目本身就是很好的課堂練習,是對教材內容的及時補充,教師分發布置的課堂練習材料應該是在「活動」模塊里的題目順利完成的前提下進行,切忌喧賓奪主。
(二)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從標題到內容,都應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盡量新穎有趣、富於變化而又難度適中。
1、在標題用詞方面,將傳統的「填空題」改為 「這些知識你記住了嗎?」,「單選題」 改為「你能找到正確答案嗎?」,「連線題」改為「找搭檔」,「讀圖題」改為「這些地理事物你熟悉嗎?」,僅僅幾個字的變化有時能於無形中激發學生做練習的興趣,並通過練習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2、在內容選擇方面,應與教學目標相一致,除了給學生一些知識記憶性的練習外,還可布置一些能夠給學生提供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發揮空間的題目。
(三)先小結後練習:初中生正處於智力發育成長期,接受知識容量較為有限,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大量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立刻「消化」成自己的知識,更別說靈活運用到題目中。因此,課堂練習前,教師要給學生以適當的幫助:學生獨立做練習前,教師對作業做適當的解釋並先復習幾個和課堂練習里相關的例子;學生開始做練習後,教師應在小組間來回巡視,及時給那些解題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必要的講解。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滲透於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教師應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在專業實踐歷練中不斷加以鍛造;樹立「開放性」課堂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探究舞台,用創造性的「教」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切實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⑶ 台灣海峽是不是我國的內海,為什麼 初中地理
不是,一般意義的內海是指陸地與陸地之間的狹窄海域,一般擁有一個以上的海回峽與公答海相接。而台灣海峽很明顯不符合。
台灣海峽北起中國台灣省新北市富貴角與福建省平潭島連線,南至福建省漳州市東山島與中國台灣省鵝鑾鼻連線。
主要以大陸棚為主,平均水深約60米,最深處水深為88米。海域上的島嶼,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島嶼外,尚有澎湖群島與台灣省屏東縣的小琉球。
(3)初中地理台灣擴展閱讀
台灣海峽理論上屬東海海區,南通南海。南界為台灣島南端貓鼻頭與福建、廣東兩省海岸交界處(一說為鵝鑾鼻與南澳島南端)連線;北界為台灣島北端富貴角與平潭島北端癢角(一說為黃岐半島北茭咀)連線。呈北東—南西走向,長約370千米。
北窄南寬,北口寬約200千米;南口寬約410千米;最窄處在台灣島白沙岬與福建海壇平潭島之間,約130千米。總面積約8萬平方千米。
⑷ 初中地理問題 台灣的香蕉和菠蘿馳名中外嗎
因為台灣位於亞熱帶和熱帶,香蕉和菠蘿是熱帶水果,而且台灣降水較多,有利於香蕉和菠蘿的生長,而且台灣東部多山地有利於香蕉和菠蘿樹的生長,熱量條件較好有利於熱帶水果的生長
⑸ (初中地理)台灣海峽算我國的內海嗎
不算不算!
內海是來指領自海基線向內一側的全部海水,包括:
(1)海灣、海峽、河口灣;
(2)領海基線與海岸之間的海域;
(3)被陸地所包圍或通過狹窄水道連接海洋的海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第2條第3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基線向陸一側的水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水」。據此,我國的內海海域包括直線基線與海岸之間的海域、直線劃入的領灣、領峽、港口、河口灣等,包括瓊州海峽、渤海灣以及沿海分布的幾百個商港、軍港、漁港、工業港、專用港等港口在內的全部海域都是我國的內海。
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的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為十二海里。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基線採用直線基線法劃定,由各相鄰基點之間的直線連線組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的外部界限為一條其每一點與領海基線的最近點距離等於十二海里的線。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毗連區為領海以外鄰接領海的一帶海域。毗連區的寬度為十二海里。
台灣海峽寬處不及200公里,最窄處僅130公里。就是因為大陸和台灣兩邊距離超過24海里
⑹ 初中地理總內容有
初中地理知識板塊(七上~八下,九年級沒有地理生物課):地球與地球儀、地圖、海洋與陸地、天氣與氣候、居民、認識大洲、認識地區、認國家、中國的疆域與人口、中國的自然環境、中國的自然資源、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的地理差異。七年級地理主要學全球的基礎地理知識,例如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形狀、位置,地球六大板塊、經緯線等,七下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大約有5、6個國家的地理知識要記,我提到的國家是必須記的。八年級主要學我們的地理知識,例如地形、山脈、平原、河流、臨國、氣候,這些都需要記住。
⑺ 中國地理初中部分明確說明中國的內還是渤海和瓊州海峽,那台灣海峽為何不是我國的內海
台灣復海峽不是我國的內制海.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一國的領海寬度不得超過12海里(1海里=1852米);領海和毗連區的寬度不得超過24海里;領海、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的寬度不得超過200海里。
台灣海峽北界寬約172千米,南界寬約370千米。因此,台灣海峽雖不是我國內海,但是,海峽之間,除了我領海和毗連區以外的水域,是我國的專屬經濟區。
⑻ 我想下載台灣版的初中和高中地理教材,不知道到哪裡可以找到,最好是全套的。謝謝。[email protected]
您別開玩笑了,台灣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是很嚴密的,你想下載?!
還是認命點,花錢去買實體書吧,我不相信你下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