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影響

高中地理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1-19 07:07:41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反映物質運動的地理規律和原理:(強化綜合思維能力)
①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徵;
②地球運動:自轉(方向、周期、速度)和公轉(方向、軌道、周期、速度、黃赤交角)特徵。
2.反映空間分布的地理規律和原理:(訓練空間思維、地圖能力、分析比較能力)
①太陽輻射隨緯度分布; ②太陽的外部結構;
③銀河系中恆星的分布; ④太陽系中行星的分布;
⑤地球自轉線速度隨緯度變化; ⑥地球公轉線速度的變化;
⑦太陽直射點位置的空間移動;
⑧經度分布規律: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向東減小的為西經;
⑨緯度分布規律:是向北增大的為北緯,向北減小的為南緯;
⑩經緯網格形狀隨緯度的變化規律:網格越向高緯度變形越大;
⑾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變化:從太陽直射緯線向南向北逐漸減小;
⑿晝夜長短隨緯度變化。
3.反映時間變化的地理規律和原理:(強化綜合思維能力,圖像判讀能力)
①太陽活動周期(11年); ②地球自轉周期(恆星日、太陽日、晝夜更替);
③地球公轉周期(到達兩分兩至、近遠日點的時間,公轉速度隨時間變化);
④太陽直射點位置的周年變化; ⑤正午太陽高度隨季節變化;
⑥晝夜長短隨季節變化; ⑦晨昏線的變化;
⑧北半球各地——太陽出沒方向隨季節的變化。
4.反映因果關系的地理規律和原理:(強化綜合思維、演繹推理能力)
①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
③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④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⑤晝夜交替的影響;
⑥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氣旋和反氣旋,三圈環流、季風環流、洋流、河流兩岸的侵蝕現象等)。
5.其它——太陽直射點與地球的關系:
①一個時刻:太陽直射地球表面一個點;
②一個太陽日:太陽大約直射地球上的某條緯線圈;
③一個回歸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繞行約365圈。

第二單元 大氣
一、物質運動的地理規律(強化綜合思維能力——注意示意圖)
大氣運動:熱力環流、三圈環流、氣旋和反氣旋、季風環流
二、反映因果關系的地理原理(強化綜合思維、演繹推理能力)
(1)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太陽高度、大氣的狀況、地勢)。
(2)大氣的熱力作用(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3)熱力環流的形成。
(4)影響大氣水平運動的幾個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
(5)影響大氣環流的因素。
(6)影響天氣的因素(鋒面和氣旋)。
(7)影響氣候的因素(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狀況或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洋流)。
三、反映空間分布的地理規律(訓練空間思維、地圖能力、分析比較能力)
地理分布規律可以分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宇宙空間三類:
1.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規律(數量多,地位重要):
(1)冬夏季氣溫水平分布規律(世界,中國,等溫線圖)。
(2)氣壓帶、風帶(三圈環流)的分布。
(3)冬夏季氣壓中心分布(等壓線圖)。
(4)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世界、中國)。
(5)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
(6)中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掌握概念的基礎上掌握分界線,注意與其它地理界線的區別)。
2.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規律(因數量相對較少,往往被忽略):
(1)地球大氣的垂直分層(名稱、位置、成分、溫度變化、空氣運動、天氣)。
(2)氣壓垂直分布(等壓面圖)。
四.反映時間變化的地理規律(強化綜合思維能力,圖像判讀能力)
時間變化規律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
1.周期性變化規律(以日、月、年為周期):
(1)太陽輻射日變化、年變化。 (2)氣溫日變化、年變化(初中)。
(3)各氣候類型降水季節變化。 (4)氣壓年變化、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5)季風、海陸風、山谷風。
2.長期性變化和過程性變化:
(1)氣候中長期變化(氣溫、降水)。 (2)鋒面天氣過程。
第三單元 陸地和海洋
一、物質運動的地理規律:
(1)水循環:三種類型(海陸間大循環、海上內循環、陸地循環),各種水體之間的互相轉化,河水的補給類型。
(2)地殼物質循環:地殼運動(板塊運動)、火山、地震、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等形式,三大類岩石通過內、外力地質作用相互轉化。
(3)生物循環:示意圖。

二、反映因果關系的地理原理:
(1)內、外力地質作用對地形的影響。 (2)板塊構造學說。
(3)影響洋流的因素。 (4)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5)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 (6)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
(7)影響河流徑流量的因素(降水、氣溫、流域面積)。
(8)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大氣、岩石、水等圈層的以及生態平衡)。
(9)影響植物分布的條件。
三、反映空間分布的地理規律:
1.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規律:
(1)地震、火山的分布。 (2)重要地形區分布(世界、中國)。
(3)六大板塊分布(各板塊上分布著哪些大陸、海洋)。
(4)流水作用、風力作用、冰川作用等外力作用的人分布。
(5)海水溫度分布規律(難點是在等溫線圖上分辨別南北半球、海陸或季節)。
(6)海水鹽度分布規律(緯度、經度兩個方向)。
(7)洋流分布。 (8)漁場分布。
(9)主要河流的分布(世界、中國)。 (10)中國的內流區和外流區,水資源分布。
(11)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地帶性和非地帶性)。
2.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規律:
(1)地球的內部和外部圈層。 (2)海水溫度垂直變化。
(3)山地自然帶及植被的垂直變化。
四.反映時間變化的地理規律:
(1)流水侵蝕、搬運時間變化(如泥石流、滑坡)。 (2)風力侵蝕、搬運時間變化(如沙塵暴)。
(3)河流徑流年變化(隨降水、氣溫變化)。 (4)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冬逆、夏順)。
(5)生物生長周期。
第四單元 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
一、反映因果關系的地理原理:
(1)漁場形成的條件(三方面)。 (2)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3)水能資源形成的條件。 (4)氣候資源對農業、建設、交通的影響。
二、反映空間分布的地理規律:
(1)太陽輻射能分布(中國)。 (2)海洋漁業資源的分布。
(3)海洋礦產資源的分布。 (4)港口分布的特點。
(5)海洋污染物分布特點。 (6)陸地自然資源分布的共同特點和規律。
(7)台風、乾旱。 (8)地震、火山、泥石流和滑坡。
三.反映時間變化的地理規律:
(1)厄爾尼諾(2—7年)。 (2)台風、乾旱。
(3)火山、地震(活躍期、平靜期交替)。 (4)太陽輻射能分布(中國)。

第五單元 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
1.反映因果關系的地理規律:
(1)農業的投入和產出關系。(2)影響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3)農業發展與區位的關系。
(4)工業的投入和產出關系。 (5)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 (6)工業發展與區位關系。
(7)污染污染嚴重的工業區位選擇。(8)工業聯系與工業地域的形成。(9)工業的集聚和分散的原因。(10)傳統工業衰落的主要原因。 (11)新興工業迅速發展的原因。
2.反映空間分布的地理規律:
(1)地域性:如,農業地域類型分布;中國農業地域差異(東部與西部,北方與南方);主要糧食作物分布;中國的商品糧和主要經濟作物的分布。
(2)世界主要工業區及其工業中心。
(3)中國主要經濟地帶、工業基地及工業中心。(4)中國對外開放地區、經濟特區。
3.反映時間變化的地理規律:
(1)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和周期性(小麥為例)。
(2)工業的發展歷史(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布局的影響)。
4.其它:(1)工業生產的特點
第六單元 人類的居住地與地理環境:
(1)城市的區位因素及其發展變化。(2)沿海開放城市。 (3)世界城市群、帶。
(4)中國特大城市。 (5)城市的出現需具備兩個基本條件。(6)城市化過程和進程特點。
(7)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問題的措施和新城市發展模式。
第七單元 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
1.反映因果關系的地理規律:(1)影響交通運輸線的因素。(2)影響交通運輸點的因素(港口、汽車站、航空港)。(3)影響商業網點形成、密度、效益和組織形式的因素。
2.反映空間分布的地理規律:
(1)國道、地方性公路布局原則。(2)城市交通網布局的原則。(3)商業街布局的原則。
3.其它:(1)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 (2)城市交通運輸的主要特點。
(3)城市交通面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4)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
第八單元 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1)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2)環境問題的分布特點。 (3)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4)人類社會與環境的關系。(5)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規律。
(6)循環經濟模式(工廠清潔生產、生態農業)。
高中地理選修一
一、人口與環境:1.反映因果關系的地理規律:(1)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2)影響人口生育率的因素。(3)影響人口死亡率的因素。(4)人口數量變化對環境的影響(資源、生態)。(5)影響人口身體素質的因素。(6)人口素質對環境的影響。(7)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8)人口遷移對環境的影響。2.反映空間分布的地理規律:(1)世界和我國人口分布特點。(2)人口增長模式的空間分布規律。3.反映時間變化的地理規律:(1)人口增長模式的時間變化規律。
二、城市的地域結構:(1)城市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等分布及其區位特點。(2)城市的地域結構特點。(3)城市功能分區形成的主要因素。(4)城市的布局形式。城市功能區合理布置的原則。

② 高中地理,氣壓帶有什麼作用有什麼影響

風帶
共有六個,極地東風帶,中緯西風帶和東北(南)信風帶,南北半球相似.
其產生原因主要是三圈環流,分別為:0~30--低緯環流;30~60--中緯環流;60~90--高緯環流.在簡化後(認為大氣在均勻地面上運動),在氣壓梯度力作用下產生大氣的三圈環流,形成了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在地轉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作用下,使得0~30處近地面為東北風,即東北信風.同理,產生了剩餘的幾個風帶.同時,在海路熱力差異和地形因素的影響下,形成了如西伯利亞高壓一樣的高(低)壓中心,隨季節變化,出現了季風環流(氣壓帶風帶的季節位置移動也是成因之一).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由於地球的公轉運動,太陽直射點隨季節的變化而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同時引起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春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赤道低氣壓帶位於赤道兩側南北緯5°之間.從春分到夏至,太陽直射點自赤道逐漸北移至北回歸線.夏至時,氣壓帶和風帶比春分時北移5°左右.這時的赤道低氣壓帶北移至赤道與北緯10°之間;由於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的時間很短,低氣壓帶來不及形成,所以赤道低氣壓帶不可能移到北回歸線附近.但這時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可以一直吹到赤道,甚至有一部分可越過赤道,吹送到北半球,並偏轉成西南風.
從夏至到秋分,太陽直射點又逐漸南移至赤道;從秋分到冬至、又南移到南回歸線.這時地面上的氣壓帶和風帶,比秋分時一般南移5°左右,比夏至時南移10°左右.例如,赤道低氣壓帶這時已南移至赤道與南緯10°之間,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可一直吹送到赤道,並有一部分越過赤道,偏轉成西北風.由於氣壓帶和風帶隨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所以在南北緯5°—15°、35°—45°、60°—70°之間的地帶便成為風帶的過渡地帶.

③ 高中地理黃赤交角的影響是什麼

一、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產生了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版的周年變化,從而產生了權四季的更替。
二、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有的地方有極晝極夜,有的地方有太陽直射。這樣就有了地球上五帶的劃分。
三、當黃赤交角發生變化的時候,地球上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也會發生改變。比如當黃赤交角變為23度30分時,北京一年中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比現在要大;北京的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幅度比現在也大。
四、當黃赤交角發生變化的時候,地球上五帶的范圍也會發生變化。比如當黃赤交角變為23度30分時,熱帶和寒帶的范圍會變大,溫帶的范圍變小。
五、特別注意,回歸線的度數與黃赤交角相等;極圈的度數與黃赤交角互余

④ 高中地理 影響風力大小的因素

風是有三個力形成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而影專響風力大小的只有摩屬擦力和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僅影響風的方向。
水平氣壓剃度力就是熱量不均勻照成的,太陽的直射角度,周圍的環境(樹林,湖等)都會對熱量的分布造成影響.而摩擦力就是跟地表的建築或形狀有關.
熱量分布差異大產生的風就大,小則小.熱量大密度就小,熱量相對小的地方密度就大,這是熱漲冷縮.氣流會從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如果密度差異大,氣流就大,也就是風越大

⑤ 高中地理影響下滲的因素有哪些,為什麼降水時間長

你好,
請問你抄想問的是不是:
影響襲下滲的因素有哪些,為什麼降水時間長、降水強度小會讓下滲增多?坡度小讓下滲增強?
答:
影響下滲的因素:降水強度大小、降雨時間長短、地形坡度大小、植被覆蓋狀況、地下是否有凍土層。
為什麼降水時間長、降水強度小會讓下滲增多?坡度小讓下滲增強?
答:降水時間長但強度小,土壤在水分達到飽和程度之前能充分吸收,排水工程管道的排泄系數較大。而強度較大時間短的降水過程,土壤來不及吸收,排洪管道水量過於集中造成的沖擊力和過快的流速會導致管道淤堵。
請採納!

⑥ 高中地理:風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盛行風是指在一個地區某一時段內出現頻數最多的風或風向,全球主要盛行風包括風帶、季風和偏轉而成的盛行風。盛行風對高低緯度間、海陸間及山地不同高度的熱量和水分的傳遞、輸送有重要作用,維護著全球水分和熱量的平衡。
一、全球主要盛行風的分布及季節變化
1.風帶的分布及季節移動
在三圈環流中,假設地表均一,根據熱力環流原理並考慮到重力、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在赤道(0°)、30°N/S、60°N/S、90°N/S附近近地面依次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壓帶。受氣壓梯度的影響,全球近地面在0°N/S~30°N/S形成信風帶、在30°N/S~60°N/S形成西風帶、在60°N/S~90°N/S形成東風帶。這些風帶會隨著直射點的季節移動而移動,北半球夏(冬)半年,全球風帶位置可偏離二分日向北(南)移動5°~10°緯度。例如:北半球冬季,北半球西風帶南移10°,緯度控制30°N~40°N。
2.季風的分布及季節變化
地表並不均一,亞歐大陸和太平洋分別是最大的陸地和海洋,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陸地比同緯度的海洋增溫快,陸地為熱源,在亞歐大陸的印度半島(30°N)附近形成強大的熱低壓,切斷副熱帶高氣壓帶形成夏威夷高壓、亞速爾高壓,受氣壓梯度的作用,在亞歐大陸東南部形成偏南風,如圖1。冬季陸地降溫比同緯度的海洋快,陸地為冷源,在亞歐大陸的蒙古―西伯利亞(55°N)附近形成強大的冷高壓,切斷副極地低氣壓帶形成阿留申低壓、冰島低壓,受氣壓梯度的作用,在亞歐大陸東南部形成偏北風,如圖1。南北美大陸東南部、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也分布有季風,但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不顯著,季風不典型。
3.偏轉而成的盛行風的分布
北半球夏季,南半球東南信風隨直射點北移越過赤道在北半球右偏為西南風;北半球冬季,亞歐大陸東南部的東北信風隨直射點南移越過赤道在南半球左偏為西北風。

⑦ (高中地理)風速對結冰的影響

你好。風速度快慢影響熱量傳遞,擴散。如果風速快,氣溫會下降或者上升,從而影響結冰。而且風速也會影響蒸發,是水分減少。

⑧ 高中地理 影響風的大小及方向

比如峽谷效應等)。
水平氣壓梯度力:影響風的大小
地轉偏向力:
和摩擦力一專起改變屬風的方向。地轉偏向力南半球往左偏,北半球往右偏,赤道不偏
摩擦力。此外有些地方近地面還受下墊面(也就是地形因素的影響,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
是影響風向的三個主要因素水平氣壓梯度力

⑨ 高中地理修建水庫的利弊。

主要作用:防洪抗旱/防汛抗旱(最主要)、發電次要作用:灌溉、供水、航運、
漁業
、旅遊.
.興建水庫的弊端
1、增加庫區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及其影響興建水庫可能會誘發地震,增加庫區及附近地區地震發生的頻率
2、泥沙淤積.庫區泥沙淤積造成水庫的實際庫容不斷減小
3、下游土地的土壤鹽鹼化不斷的灌溉又使地下水位上升,把深層土壤內的鹽分帶到地表,再加上灌溉水中的鹽分和各種化學殘留物的高含量,導致了土壤鹽鹼化
.4、庫區及下游的水質惡化庫區水面面積大,大量的水被蒸發,土壤鹽鹼化使土壤中的鹽分及化學殘留物增加,從而使地下水受到污染,提高了下遊河水的含鹽量.
5、對下遊河道的影響
由於水勢和含沙量的變化,還可能改變下遊河段的河水流向和沖積程度,造成河床被嚴重沖刷侵蝕,入河(海)口向陸地方向後退.
6、移民問題和對庫區風景、文物的影響由於水位上升使庫區被淹沒,需要進行移民(大問題).並且由於興建水庫導致庫區的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被淹沒,需要進行搬遷、復原等.
7、對疾病傳播的影響由於水流靜態化導致下游血吸蟲病等流行病的發病率增加,庫區也會更容易滋生蚊蠅及其他致病微生物.
8、對氣候的影響庫區蓄水後,水域面積擴大,水的蒸發量上升,因此會造成附近地區日夜溫差縮小,改變庫區的氣候環境.

⑩ 高中地理 台風的性質產生條件帶來的影響

風和颶風都是一種熱帶氣旋,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回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答海和東中國海稱作台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一帶叫台風;如果在南半球,就叫作旋風。隨台風都是從一個原先存在的熱帶低壓擾動發展而形成的著發生地點、時間和叫法不同。形成於熱帶或副熱帶洋面,會帶來大風,暴雨,風暴潮等自然災害,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