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初中地理南亞課件

初中地理南亞課件

發布時間: 2021-01-19 02:55:49

初中地理 兩圖中甲為南亞 月 風向為 風

(1)兩圖中甲為南亞1月,風向為東北風;乙為南亞7月,風向為西南風。

(2)10月至次年5月是印度的旱季,6至9月是雨季,西南風給印度帶來降水。

㈡ 初中地理會考復習 上海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表

溫度帶

氣候類型

分布

特點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附近

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

終年高溫,一年分干濕兩季

熱帶季風氣候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

終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

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內陸地區以及大陸西岸

終年高溫少雨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氣候)

中國東南部;美國東南部;巴西東南部阿根廷、澳大利亞的沿海地區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夏季高溫少雨;冬季低溫多雨

溫帶

溫帶季風氣候

亞洲東部和東北部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海洋性氣候

中緯度地區的大陸西岸

終年溫和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亞歐大陸;北美洲

冬冷夏熱;降水集中在夏季

寒帶

冰原氣候

格陵蘭島和其他北極地區島嶼

終年寒冷乾燥

苔原氣候

亞歐大陸北冰洋沿岸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

高山高原氣候

中低溫度的高山高原

隨著高度的增加,氣候要素垂直變化明顯

第五章 世界的發展差異

第一節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一、不同類型的國家

1、數量: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梵蒂岡領土面積僅0.44平方 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

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特點

1、①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日本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②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發展中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三、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異

1、①「南北差距」:國際上把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分布的南北差異說成「南北差距」。②「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於政治、經濟等方明問題的商談,叫做「南北對話」;
③「南南合作」: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2、發達國家以20%的人口,佔世界78%的財富。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幹涉內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第二節 國際合作

一、國際間的矛盾與沖突

1、主要原因: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二、世界的主題——和平與發展

1、世界面臨的三大問題:人口爆炸、資源危機、環境污染。

三、國際合作與經濟全球化

1、資源、技術、人才、信息等逐漸成為全球共享的財富。

第三節 重要的國際組織

(二)七年級下冊

第一章 認識大洲

1、排名:①人口數量由多到少依次為: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

②自然增長率由高到低: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的水電站---長江三峽水電站;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3、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俄羅斯;4、世界最大的島嶼國家---印度尼西亞;5、世界上第一長河---尼羅河;6、世界面積最大的洲: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公里);7、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極洲(平均海拔2350米);8、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歐洲(平均海拔約300米);9、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面積約1.8億平方公里);10、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300萬平方公里);11、世界最大的島:格陵蘭島(217萬平方公里);12、世界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或南洋群島20000多個);13、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14、世界最大的內海:地中海(250萬平方公里);15、世界最大的鹹水湖,最大的內陸湖,最大的湖泊:裏海(37萬多平方公里)。 16、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82400平方公里);17、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1620米);18、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蘇必利爾、密歇根、休倫、伊利、安大略);19、世界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公里);20、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9000公里);21、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600萬平方公里);22、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萬平方公里);23、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24、世界最長的裂谷帶:東非裂谷帶(長6000公里);25、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亞馬孫河;26、世界陸地的最低點---死海;27、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最難治理的河流----黃河;28、世界面積最小的國家—梵蒂岡;29、世界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30、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31、世界最長內流河---伏爾加河;32、世界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33、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萊茵河;32、世界上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剛果河

第一節 亞洲及歐洲

一、亞洲

1、世界第一大洲: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海陸位置:亞洲東、南、北三面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3、地形特點:①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極洲外,海拔最高的洲;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③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大陸周圍。

4、氣候特點:①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復雜多樣,但沒有海洋性氣候;②季風性氣候顯著;③大陸性特徵明顯。

5、河流特徵:許多大河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

☆亞洲的湖泊:

①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②裏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③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鹽度很高的湖泊;④巴爾喀什湖——
一半鹹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6、地理分區: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中國屬於東亞)

7、亞洲的三個人類文明發祥地: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不同地點的時間換算

大致以180°經線作為國際日期變更線口訣:

①東東西(從東十二區向東越過日界線,到西十二區),減一天;

②西西東(從西十二區向西越過日界線,到東十二區),加一天。

8、我國時區:我國採用東八區的區時——「北京時間」作為全國統一使用的時間。

9、西伯利亞東北部的奧伊米亞康是北半球的「寒級」。

10、形成大面積沙漠氣候的原因:大陸內部局海洋太遠,溫和濕潤的水汽難以深入大陸內部。

☆亞洲季風性氣候顯著的原因:

①亞洲地處世界最大的大陸內部,瀕臨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陸熱力差異大。

②在世界各大洲中,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季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最廣;亞洲的夏季風分別來自濕熱的太平洋和印度洋。

11、經濟發展差異:在亞洲少數國家屬於發達國家,如日本;大部分國家屬於發展中國家。

二、歐洲

1、歐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人口增長率最低的大洲。

2、海陸位置:位於亞歐大陸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瀕地中海和黑海。

3、地形特點:①地形以平原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洲;②地面起伏小;③南北地勢,南北兩側高,中間低;④冰川地形典型。

4、氣候特點:①歐洲以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范圍最廣、最為典型;②海洋性特徵明顯;③沒有熱帶

5、河流特徵:①河流短小,水量豐富(原因:歐洲輪廓破碎,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②河網稠密,水流平緩(原因: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地勢低平);③河流的航運價值高

河流名稱

地位

伏爾加河

世界上最長的內流河

多瑙河

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萊茵河

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

★歐洲形成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的原因:

①三面臨海;②絕大部分地方距海不遠;③終年盛行西風;④沿岸有北大西洋的暖流經過;⑤山脈多為東西走向

6、歐洲面臨的主要人口問題是人口老齡化。

第二節 非洲

一、基本概述

1、①非洲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54獨立國家);②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③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④世界上乾旱區面積最大的一個洲;⑤非洲熱帶草原的面積在各大洲中最大;⑥非洲的大型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居各洲之冠。

二、地理位置

1、海陸位置: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臨地中海

2、緯度位置:南北回歸線穿過,赤道穿過中部,大部分(3/4)在熱帶。(「熱帶大陸」)

三、地形特點

1、特點:①地形以高原為主(被稱為「高原大陸」);②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2、高原分布:東南部從北向南依次是:埃塞爾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

☆「非洲屋脊」――衣索比亞高原;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

四、氣候特點

1、①氣溫高;②乾旱區面積廣大;③氣候帶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分布

五、河流特徵

1、河流之最:①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②剛果河是世界上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

六、豐饒的資源――「富饒大陸」

1、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金剛石、黃金、鉻鐵礦、磷酸鹽)

2、動植物資源豐富(熱帶經濟作物、森林資源、草場資源)

3、野生動物種類多、數量多

七、亟待發展的經濟

1、現狀:①人口自然增長率超過世界上其他大洲;②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③農業是最重要的部門(米種植面積最大)

2、非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的原因:①長期的殖民統治,造成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結構畸形;②人口自然增長率超過世界上其他大洲,經濟發展負重大。

3、東非裂谷帶:南起贊比西河口,向北縱貫東非高原的埃塞爾比亞高原,並經紅海一直延伸到西亞的死海和約旦河谷,裂谷帶由板塊張裂而成。

4、地中海氣候區適於栽培柑橘、葡萄和油橄欖等。.

5、非洲的三大問題:人口問題、糧食問題、環境問題。

解決辦法:①計劃生育;②提高農業生產水平;③加強民族團結;④保護生態環境。

6、乞力馬扎羅山位於赤道附近,卻被稱為「赤道雪峰」(海拔高),植被的垂直變化明顯。

第三節 美洲

一、基本概述

1、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2、南、北美洲分界線:①巴拿馬運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線。1999年12月31日,巴拿馬政府收回了運河的主權。

二、北美洲

1、海陸位置:北臨北冰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邊以巴拿馬運河與南美洲為界,西北以白令海峽與亞洲為界,東北以丹麥海峽與歐洲為界。

☆白令海峽:①亞洲與北美洲的洲界線;②俄羅斯與美國的國界線;③國際日期變更線

2、地形特點: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3、氣候特點:①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類型復雜多樣;②以溫帶大陸新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

4、河流特徵:北美洲的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產物。(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是除南極洲外冰川分布最廣的地區)

☆北美洲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只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的狹長地帶,原因:由於山脈多南北走向,來自太平洋的濕潤空氣僅能到達西部沿海地區。從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氣的從墨西哥北上的暖空氣在北美大陸中部暢行無阻。即使在墨西哥灣沿海,冬季也會出現嚴寒天氣。

5、國家:墨西哥現已形成一石油工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石油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沿岸和近海。墨西哥是玉米的原產地。首都墨西哥城,屬於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二、南美洲

1、海陸位置:位於西半球的南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同北美洲相分。

2、地形特點: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山脈——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以東,地域廣闊,平原與高原相間分布。

3、氣候特點:①寒帶缺失;②氣候類型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稀疏草原氣候分布范圍最廣;③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

4、河流特點: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亞馬孫河的河口年平均流量最大的原因:①亞馬孫平原北、西、南三面被高原、山地包圍;②有眾多的支流注入;③該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降水豐富

5、世界之最:①南美洲號稱「世界人種大熔爐」;②南美洲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

6、國家:巴西是南美洲最發達的國家,阿根廷為重要的小麥出口國,牛肉、羊毛等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南美洲多數國家糧食生產不能滿足本國需要。

☆南、北美洲對比:

項目

北美洲

南美洲

五帶中的位置

大部分在北溫帶

大部分在熱帶

最長的山脈

落基山脈

安第斯山脈

最長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

亞馬孫河

主要的氣候類型

溫帶大陸性氣候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面積最大的國家

加拿大

巴西

主要人種

以白色人種為主

以混血人種為主

國家類型

美國、加拿大是發達國家;其餘是發展中國家

大多數為發展中國家

第二章 了解地區

第一節 東南亞

一、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馬六甲海峽

1、位置: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

★東南亞地理位置重要性:東南亞處在亞洲與大西洋、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

2、馬來群島:馬來群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聯結歐洲、印度洋沿岸港口與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馬六甲海峽東南端有世界著名海港新加坡港。

★人們為什麼稱馬六甲海峽是溝通亞洲與大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咽喉」?

①馬六甲海峽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最短航線的必經之路;②海峽底部較平坦;③海峽走向與當地風向垂直

3、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有「火山國」之稱。印度尼西亞跨亞洲、大洋洲兩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國家。因為火山噴發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所以人們選擇在其周圍居住、耕種。

4、國家:新加坡三大經濟支柱:國際貿易、加工業、旅遊業。

二、富饒的礦產

1、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的產地。

2、世界之最:①泰國天然橡膠和棕櫚油的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②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③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④印度尼西亞的石油,馬來西亞的錫都居世界第一位;⑤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橡膠產量居世界前三位。

三、海外華人的最大聚居地

1、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2、東南亞是世界上海外華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我國被稱為僑鄉的是:廣東、福建。

第二節 南亞

一、南亞次大陸

1、海陸位置:南亞次大陸(印巴次大陸、印度次大陸):東瀕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

2、國家:2個島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3個臨海國: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2個內陸國:尼泊爾、不丹
二、南亞三大地形區

☆南亞三大地形區:

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山地;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恆河平原;西部是德干高原。

1、地勢:西高東低。

河流名稱

發源地

流經的國家

注入的海洋

印度河

中國

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恆河

印度西北部

孟加拉國

孟加拉灣

2、河流:

三、一年分三季

1、南亞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顯著特徵是一年分三季:

2、南亞雨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印度半島西部和南亞東北部,主要原因是:①西南季風的影響;②山地迎風坡的影響。

3、南亞農業生產的主要水源是:西南季風帶來的豐沛雨水。

4、南亞的農業以水稻種植為主。

四、宗教與社會

1、兩大宗教發源地:佛教、印度教。

宗教

流傳國家

佛教

斯里蘭卡、不丹

印度教

印度、尼泊爾

伊斯蘭教

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馬爾地夫

2、泰姬陵――印度

五、人口與經濟

1、南亞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區之一。

2、南亞七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印度是南亞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

第三節 西亞

一、五海三洲之地

1、位置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西亞地處亞、非、歐三大洲的交界地帶,位於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裏海(內陸湖)之間,聯系亞洲、歐洲、非洲,所以被稱為「五海三洲之地」。

2、「絲綢之路」是由我國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經過中亞、西亞,到達歐洲。

3、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又稱海灣)的唯一出口。它是世界上石油運輸最繁忙的海峽,人們稱霍爾木茲海峽為「西方的生命線」

二、乾旱環境中的農牧業

1、西亞在乾旱的自然環境條件下發展了畜牧業和灌溉農業。

①畜牧業:西亞的傳統經濟部門。

②灌溉農業: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也叫兩河平原,是西亞主要的灌溉農業區。

2、以色列的節水農業:
①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應用最廣的是噴灌和滴管技術;

②充分開發水資源,利用微鹹水和廢水灌溉。

3、棗椰樹是熱帶的亞熱帶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伊拉克椰棗產量居世界首位。

三、阿拉伯國家

1、西亞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阿拉伯人普遍信奉伊斯蘭教。

2、宗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發源地。

①沙烏地阿拉伯的古城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

②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都把耶路撒冷奉為聖城。

四、世界石油寶庫

1、石油儲量最豐富、產量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①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探明儲量的一半以上,西亞各國所產石油的90%供出口;②西亞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③西亞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和日本;④重要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

2、西亞石油的特點:①儲量大;②埋藏淺;③油質好;④出油多

3、世界第一大油田:沙烏地阿拉伯的加瓦爾油田。

第四節 歐洲西部

一、位置與范圍

1、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包括30多個國家。

2、歐洲經濟共同體,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後發展成為歐洲聯盟(EU)。使用共同的貨幣——歐元。

二、雄厚的經濟實力

1、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2、歐洲西部國家:從經濟發展水平看,大多數屬於發達國家。

3、農業在歐洲西部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小,但生產水平高。

三、繁榮的旅遊業

1、歐洲西部是國際旅遊業最發達的地區。歐洲三大著名旅遊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

2、①維也納---音樂之都;②巴黎---藝術之都;③慕尼黑---「啤酒之都」、啤酒節」;④西班牙---鬥牛;⑤義大利---狂歡日;⑥瑞士---「世界公園」;⑦英國---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的墓;⑧荷蘭---低地之國。

3、西歐的「袖珍國」(梵蒂岡、摩納哥、聖馬利諾、列支敦斯登、馬爾他、安道爾)位於本區偏南的地方,相互之間距離較近。

第五節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項目

北極地區

南極地區

范圍

北極圈以北(包括北冰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及一些島嶼)

南極大陸包括及其沿海島嶼與陸緣冰,還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位置

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多、最北的地區

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多、最南的地區

海陸分布

以海洋為主(北冰洋)

以陸地為主(南極洲)

氣候特徵

與南極相比氣溫較高、降水較多

①極地酷寒②多狂風③降水稀少

代表動物

北極熊

企鵝

資源

石油、天然氣、淡水

煤、鐵、石油、天然氣、淡水

世界之最

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最寒冷、最淺、最小的一個

南極洲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一、冰雪世界

1、判斷方向:

①北極地區:靠近北極點的是向北,遠離北極點是向南。

②南極地區:靠近南極點的是向南,遠離南極點的是向北。

2、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儲存在兩極地區。

3、南極大陸上覆蓋著巨厚的冰蓋,最厚的地方為4200米。

4、世界上風力最大、風暴最多、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南極洲。
5、在北極圈內,長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萬,當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紐特人和拉普人。因紐特人舊稱愛斯基摩人,以漁獵為生。南極洲則沒有國家和定居人口。

㈢ 初中地理教學質量低下提升的瓶頸是什麼

一、精彩導入,提高地理課堂的趣味性
【案例】:八年級地理下冊2.10《祖國寶島—「台灣省」 》
同一課題,三節平行課,三位來自不同中學的教師,三種不同類型的課堂導入:
筆者作為其中的第一位上場的開課教師,在講授「祖國寶島—台灣省」時,採用了以下的導入方式:
(欣賞鋼琴和小提琴協奏曲《鼓浪嶼之波》,展示鼓浪嶼日光岩圖片。)
教師講授:每當這悠揚的旋律響起的時候,很多人的心中都會湧起一股思鄉之情,這是一首很多廈門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名叫《鼓浪嶼之波》。「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見雲海蒼蒼,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這首歌的歌詞樸素而真摯,像老水手對親人講故事一般,深情地把鼓浪嶼與美麗的基隆港聯系在一起。那作者朝思暮想的基隆港究竟位於哪裡呢?
學生回答:台灣省
教師講授:對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章「沿海萬里行」的第十節「祖國寶島——台灣省」。
教師2:以視頻《七子之歌——台灣》導入,並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
教師3:以《反分裂國家法》引入,接著播放視頻、圖片等說明台灣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
無論是歌曲欣賞、視頻資料,還是其它方式的導入,三位老師對該課的導入都做了精心的准備。「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地理課,往往需要一個恰當的課堂導入。它或者給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或者巧妙地切入主題,能為教學設計的層層深入做好流暢的銜接,使課堂一開始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將學生緊緊吸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也能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當然,課堂導入的用時要恰當,一般是3~5分鍾,它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能脫離教學內容。
二、優化教師課堂提問
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節優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安排提問環節的課堂教學,無論教學設計如何完整出彩,教師的「獨角戲」如何惟妙惟肖,缺少了學生主動參與、各抒己見的舞台,它終究是不成功的。課堂提問涉及問題的設計和問題拋出後的「後續處理」。
(一)問題設計清晰明了,目的明確。
【案例2】:七年級地理下冊2.2《南亞》之「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在講授《南亞》一節中的「南亞的位置和范圍」時,其中一位教師進行了這樣的教學安排:先請同學用紅筆畫出南亞與亞洲其他地區的界線,用藍筆描出印度半島的海岸線,再用紅筆描出北回歸線。當學生將這些重要線條勾勒完後,他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南亞位於哪些地理事物之間?大部分學生感覺一頭霧水,舉手回答者寥寥無幾。
究其原因,關鍵在於這個問題問得太模糊了。哪些地理事物?它可以是山脈、河流,又或是寬廣的海洋?選擇的餘地太多,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誤導。倘若把這問題改成:「南亞位於什麼山脈和什麼大洋之間?」那麼學生選擇回答的內容就非常明確,也才有利於教師有效控制教學進程和方向。由此可見,課堂上所提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精心設計,具有明確的指向,陳述盡量具體化,突出啟發性,切忌含含糊糊、不得要領。
(二)問題提出後,要學會等待、善於傾聽
【案例3】:《祖國寶島—「台灣省」 》之景觀圖片欣賞
有一位教師在用課件展示完「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景觀圖片後,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台灣風景如何?學生回答:太美了,可惜沒有去過。接著該教師進一步設問:我知道班上有位同學來自台灣,請舉手一下。這時底下的那位台灣籍學生非常興奮地舉了手,並已做出要站上來發言的准備。可惜這位教師並沒有給他發言的機會,用了一句「哇,你這些地方都去過了,太讓人羨慕了!」敷衍了事。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禁要問:既然有一名台灣籍學生,為何不給他機會來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家鄉呢?本來可以塑造的課堂教學亮點就這樣無端地錯過了。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該鼓勵學生自主發問或回答,切忌漠視與干涉;另外,問題提出後,不能一問完就馬上叫人回答,要給學生留有充足且有一定深度的思考空間。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學生回答完後,教師還應作中肯評價。
三、不可或缺的教學承轉
(一)由已學知識承轉到新知識:
【案例4】:《南亞》之「南亞的地形」
教師講授:在講南亞地形特點之前,我們回顧一下北美洲的地形特點。
北美洲地形呈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那麼,南亞的地形特點又如何呢?
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教師概括總結:
北部:喜馬拉雅山地
三大地形區中部: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這樣的教學承轉不僅讓學生回顧了已學知識,還鼓勵他們在原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知識,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向更高的層次。
(二)由相互關聯的兩個知識點之間自然承轉
【案例5】:《南亞》之「南亞的河流」
教師講授:一般來講,大江大河往往是地形地勢的塑造者。一條大河經過的地方會沖積形成平原,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是由亞馬孫河沖積形成的。那麼,南亞中部的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主要由哪兩條大河沖積而成的呢?
學生回答:印度河和恆河。
教師講授:那這兩條河流有沒有受到地形地勢的影響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南亞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勢制約,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區。南亞地形受河流影響,在中部塑造了廣闊的沖積平原,成為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
一個個發現在教師的及時引導下,成為新教學內容的起點。同時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伴隨每個承轉引出的探究活動步步深入,讓學生自主感悟到了「地形與河流」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微妙關系。地理課追求精細化教學,正是這些「功不可沒」的教學承轉保證了課堂教學如行雲流水般順暢。但值得一提的是:各教學環節之間那些不可或缺的承轉,終究不是教學內容的重點所在,過渡時應該簡化處理。
四、合理安排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當堂完成的一些學習任務或活動,也是課堂教學落實基本知識點、強化重難點的有效方式。教師在安排課堂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材「活動」模塊里的題目本身就是很好的課堂練習,是對教材內容的及時補充,教師分發布置的課堂練習材料應該是在「活動」模塊里的題目順利完成的前提下進行,切忌喧賓奪主。
(二)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從標題到內容,都應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盡量新穎有趣、富於變化而又難度適中。
1、在標題用詞方面,將傳統的「填空題」改為 「這些知識你記住了嗎?」,「單選題」 改為「你能找到正確答案嗎?」,「連線題」改為「找搭檔」,「讀圖題」改為「這些地理事物你熟悉嗎?」,僅僅幾個字的變化有時能於無形中激發學生做練習的興趣,並通過練習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2、在內容選擇方面,應與教學目標相一致,除了給學生一些知識記憶性的練習外,還可布置一些能夠給學生提供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發揮空間的題目。
(三)先小結後練習:初中生正處於智力發育成長期,接受知識容量較為有限,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大量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立刻「消化」成自己的知識,更別說靈活運用到題目中。因此,課堂練習前,教師要給學生以適當的幫助:學生獨立做練習前,教師對作業做適當的解釋並先復習幾個和課堂練習里相關的例子;學生開始做練習後,教師應在小組間來回巡視,及時給那些解題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必要的講解。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滲透於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教師應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在專業實踐歷練中不斷加以鍛造;樹立「開放性」課堂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探究舞台,用創造性的「教」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切實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㈣ 如何有效開展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

一、精彩導入,提高地理課堂的趣味性
【案例1】:八年級地理下冊2.10《祖國寶島—「台灣省」 》
同一課題,三節平行課,三位來自不同中學的教師,三種不同類型的課堂導入:
筆者作為其中的第一位上場的開課教師,在講授「祖國寶島—台灣省」時,採用了以下的導入方式:
(欣賞鋼琴和小提琴協奏曲《鼓浪嶼之波》,展示鼓浪嶼日光岩圖片。)
教師講授:每當這悠揚的旋律響起的時候,很多人的心中都會湧起一股思鄉之情,這是一首很多廈門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名叫《鼓浪嶼之波》。「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見雲海蒼蒼,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見到你,美麗的基隆港。」這首歌的歌詞樸素而真摯,像老水手對親人講故事一般,深情地把鼓浪嶼與美麗的基隆港聯系在一起。那作者朝思暮想的基隆港究竟位於哪裡呢?
學生回答:台灣省
教師講授:對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章「沿海萬里行」的第十節「祖國寶島——台灣省」。
教師2:以視頻《七子之歌——台灣》導入,並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
教師3:以《反分裂國家法》引入,接著播放視頻、圖片等說明台灣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
無論是歌曲欣賞、視頻資料,還是其它方式的導入,三位老師對該課的導入都做了精心的准備。「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地理課,往往需要一個恰當的課堂導入。它或者給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或者巧妙地切入主題,能為教學設計的層層深入做好流暢的銜接,使課堂一開始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將學生緊緊吸引,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也能有效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當然,課堂導入的用時要恰當,一般是3~5分鍾,它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能脫離教學內容。
二、優化教師課堂提問
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節優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安排提問環節的課堂教學,無論教學設計如何完整出彩,教師的「獨角戲」如何惟妙惟肖,缺少了學生主動參與、各抒己見的舞台,它終究是不成功的。課堂提問涉及問題的設計和問題拋出後的「後續處理」。
(一)問題設計清晰明了,目的明確。
【案例2】:七年級地理下冊2.2《南亞》之「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在講授《南亞》一節中的「南亞的位置和范圍」時,其中一位教師進行了這樣的教學安排:先請同學用紅筆畫出南亞與亞洲其他地區的界線,用藍筆描出印度半島的海岸線,再用紅筆描出北回歸線。當學生將這些重要線條勾勒完後,他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南亞位於哪些地理事物之間?大部分學生感覺一頭霧水,舉手回答者寥寥無幾。
究其原因,關鍵在於這個問題問得太模糊了。哪些地理事物?它可以是山脈、河流,又或是寬廣的海洋?選擇的餘地太多,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誤導。倘若把這問題改成:「南亞位於什麼山脈和什麼大洋之間?」那麼學生選擇回答的內容就非常明確,也才有利於教師有效控制教學進程和方向。由此可見,課堂上所提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精心設計,具有明確的指向,陳述盡量具體化,突出啟發性,切忌含含糊糊、不得要領。
(二)問題提出後,要學會等待、善於傾聽
【案例3】:《祖國寶島—「台灣省」 》之景觀圖片欣賞
有一位教師在用課件展示完「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景觀圖片後,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台灣風景如何?學生回答:太美了,可惜沒有去過。接著該教師進一步設問:我知道班上有位同學來自台灣,請舉手一下。這時底下的那位台灣籍學生非常興奮地舉了手,並已做出要站上來發言的准備。可惜這位教師並沒有給他發言的機會,用了一句「哇,你這些地方都去過了,太讓人羨慕了!」敷衍了事。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禁要問:既然有一名台灣籍學生,為何不給他機會來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家鄉呢?本來可以塑造的課堂教學亮點就這樣無端地錯過了。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該鼓勵學生自主發問或回答,切忌漠視與干涉;另外,問題提出後,不能一問完就馬上叫人回答,要給學生留有充足且有一定深度的思考空間。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學生回答完後,教師還應作中肯評價。
三、不可或缺的教學承轉
(一)由已學知識承轉到新知識:
【案例4】:《南亞》之「南亞的地形」
教師講授:在講南亞地形特點之前,我們回顧一下北美洲的地形特點。
北美洲地形呈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那麼,南亞的地形特點又如何呢?
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教師概括總結:
北部:喜馬拉雅山地
三大地形區中部: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這樣的教學承轉不僅讓學生回顧了已學知識,還鼓勵他們在原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知識,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向更高的層次。
(二)由相互關聯的兩個知識點之間自然承轉
【案例5】:《南亞》之「南亞的河流」
教師講授:一般來講,大江大河往往是地形地勢的塑造者。一條大河經過的地方會沖積形成平原,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是由亞馬孫河沖積形成的。那麼,南亞中部的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主要由哪兩條大河沖積而成的呢?
學生回答:印度河和恆河。
教師講授:那這兩條河流有沒有受到地形地勢的影響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南亞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勢制約,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區。南亞地形受河流影響,在中部塑造了廣闊的沖積平原,成為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
一個個發現在教師的及時引導下,成為新教學內容的起點。同時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伴隨每個承轉引出的探究活動步步深入,讓學生自主感悟到了「地形與河流」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微妙關系。地理課追求精細化教學,正是這些「功不可沒」的教學承轉保證了課堂教學如行雲流水般順暢。但值得一提的是:各教學環節之間那些不可或缺的承轉,終究不是教學內容的重點所在,過渡時應該簡化處理。
四、合理安排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當堂完成的一些學習任務或活動,也是課堂教學落實基本知識點、強化重難點的有效方式。教師在安排課堂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材「活動」模塊里的題目本身就是很好的課堂練習,是對教材內容的及時補充,教師分發布置的課堂練習材料應該是在「活動」模塊里的題目順利完成的前提下進行,切忌喧賓奪主。
(二)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從標題到內容,都應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盡量新穎有趣、富於變化而又難度適中。
1、在標題用詞方面,將傳統的「填空題」改為 「這些知識你記住了嗎?」,「單選題」 改為「你能找到正確答案嗎?」,「連線題」改為「找搭檔」,「讀圖題」改為「這些地理事物你熟悉嗎?」,僅僅幾個字的變化有時能於無形中激發學生做練習的興趣,並通過練習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2、在內容選擇方面,應與教學目標相一致,除了給學生一些知識記憶性的練習外,還可布置一些能夠給學生提供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發揮空間的題目。
(三)先小結後練習:初中生正處於智力發育成長期,接受知識容量較為有限,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大量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立刻「消化」成自己的知識,更別說靈活運用到題目中。因此,課堂練習前,教師要給學生以適當的幫助:學生獨立做練習前,教師對作業做適當的解釋並先復習幾個和課堂練習里相關的例子;學生開始做練習後,教師應在小組間來回巡視,及時給那些解題有困難的同學提供必要的講解。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滲透於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教師應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在專業實踐歷練中不斷加以鍛造;樹立「開放性」課堂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探究舞台,用創造性的「教」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切實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㈤ 南亞和東南亞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初中地理

相同:都位於亞洲,都是季風氣候為主,都面臨著印度洋;都是板塊擠壓地帶

不同處:南專亞在亞洲的南部,東屬南亞在亞洲的東南部;
南亞面臨的是印度洋,東南亞面臨印度洋和到太平洋;
南亞是一個半島;東南亞是以半島和到島嶼為主;
印度地形以平原高原山地為主,南部為高原,中部為印度河-恆河平原,北部為山地,東南亞是山河相間縱裂分布;
印度以熱帶氣候為主,在西北部有熱帶沙漠氣候;東南亞一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為主;
南亞有熱帶草原植被和熱帶沙漠植被,東南亞是熱帶季雨林和熱帶雨林;
南亞屬於印度洋板塊,東南亞屬於亞歐板塊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