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降水
❶ 高考地理25題為什麼還有為什麼山地降水多謝謝!
山地降水屬於地形雨。其形成原因是:氣流在水平運動過程中,受山地阻擋,氣流被迫沿山地上升,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空氣中水汽遇冷凝結,易形成降水。
❷ 高考地理 影響某地氣溫高低和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氣溫高:①太陽輻射②地面狀況,如熱容量大小(水體熱容量大,陸地小)、地形回等③大氣運動與洋答流的熱能輸送和交換情況④人類活動的影響
降水(1)、位置:主要是海陸位置對降水的影響,通常大陸內部乾旱少雨。
(2)、大氣:主要包括大氣環流、鋒面、氣旋(反氣旋)等因素對降水的影響。①大氣環流包括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三圈環流中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其中低壓帶控制地區降水較多,高壓相反;西風帶內西岸降水多於東岸,信風帶內東岸降水多於西岸。季風環流中,夏季風降水多於冬季風。②鋒面:冷、暖鋒、准靜止鋒過境時都易產生降水。③氣旋對應的是低壓,氣流上升多陰雨;反氣旋對應高壓,氣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會阻止水汽的進入,如新疆氣候乾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內陸以外,還由於周圍高大山脈對水汽的阻擋。
❸ 高考地理大題中「年降水多」的標準是每年多少毫米
年降水量的多抄少是一個比較值,就全襲球來說,達到年降水量1000mm的地區並不多,所以在初中階段,可以用它來作為參照.高中的要求高一些,應該分清楚不同的【地帶】
就緯度地帶性而言,熱帶一般以1500mm為界去衡量多與少;亞熱帶一般以800mm,溫帶以400mm 亞寒帶以200mm 寒帶以50mm為參照值去確定多少.
經度地帶性差異大致相當.
某個氣候類型的降水量區別,一般是通過季節性變化去描述的;同一類氣候在不同地區的比較,主要通過氣候統計圖的細節去看季節性變化的差異.
痴哥好久沒有接觸高中地理,不了解高中地理關於「氣候類型」是不是有【熱帶海洋氣候】這個分類,可以借【熱帶雨林氣候】來討論怎麼理解「氣候」分類的問題:
廣義的熱帶雨林氣候包括兩種:赤道地帶(輻合帶內)的熱帶雨林氣候和信風帶迎風坡的熱帶海洋氣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東北部、馬達加斯加島東部、西印度群島和奧里諾科平原-中美地峽等地);我國地理學界根據西雙版納地區的植被特徵,將這個地區也劃為「熱帶雨林氣候」.按照這個規則,就可以推定「中南半島的熱帶季風氣候也應該劃分到熱帶雨林氣候【季雨林】」.
❹ 高考地理必備:影響降水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因素: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地形 海陸位置的影響: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緯度位置的影響:低緯地區降水多,高緯地區降水少 地形的影響: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❺ 高考地理區位分析
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回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答區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❻ 高考地理 降水的分布特徵怎麼答
中國的氣候有很多復種,例如溫帶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高原氣候等等.,根據它的氣候特點來答題
溫帶季風氣候 :全年四季分明,天氣多變,隨著緯度的增高,冬、夏氣溫變幅相應增大,而降水逐漸減少.
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少.這類氣候以我國東南部最為典型.其它地區,由於冬季也有相當數量的降水,冬夏干濕差別不大,因此被稱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❼ 高考地理大題中「年降水多」的標準是每年多少毫米
年降水量的多少是復一個比較值,就制全球來說,達到年降水量1000mm的地區並不多,所以在初中階段,可以用它來作為參照。高中的要求高一些,應該分清楚不同的【地帶】
就緯度地帶性而言,熱帶一般以1500mm為界去衡量多與少;亞熱帶一般以800mm,溫帶以400mm 亞寒帶以200mm 寒帶以50mm為參照值去確定多少。
經度地帶性差異大致相當。
某個氣候類型的降水量區別,一般是通過季節性變化去描述的;同一類氣候在不同地區的比較,主要通過氣候統計圖的細節去看季節性變化的差異。
痴哥好久沒有接觸高中地理,不了解高中地理關於「氣候類型」是不是有【熱帶海洋氣候】這個分類,可以借【熱帶雨林氣候】來討論怎麼理解「氣候」分類的問題:
廣義的熱帶雨林氣候包括兩種:赤道地帶(輻合帶內)的熱帶雨林氣候和信風帶迎風坡的熱帶海洋氣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東北部、馬達加斯加島東部、西印度群島和奧里諾科平原-中美地峽等地);我國地理學界根據西雙版納地區的植被特徵,將這個地區也劃為「熱帶雨林氣候」。按照這個規則,就可以推定「中南半島的熱帶季風氣候也應該劃分到熱帶雨林氣候【季雨林】」。
❽ 小高考地理:為什麼降水豐富所以雪線低
雪線是融雪量與降雪量相等處,融雪量隨海拔降低而增加,降水包括降雪,所以降水量較豐富的迎風坡在更低海拔處達到平衡,雪線更低
❾ 高考地理答題技巧
☆如何描述地形特徵: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多種地形條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圖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徵
☆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
☆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徵: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
☆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eg.我國青藏高原>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eg.我國西北地區>
4.空氣密度
☆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當地氣候特徵情況;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eg.喜瑪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2.氣溫(陽坡雪線高於陰坡;不同緯度的溫度變化、0℃等溫線的海拔的高低)
☆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山地所處的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3.熱量(即陽坡、陰坡):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
☆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有利於交通聯系,節約建設投資,人口集中;b.熱帶地區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區城市分布在河谷、開闊的低地)
2.氣候(中低緯地區溫暖,沿海地區濕潤)
3.河流(供水、運輸功能)
4.資源條件
「社會經濟因素」
1.交通條件
2.政治因素
3.軍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遊因素
☆商業中心、商業網點形成的區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條件(設立原則:交通最優<環路或市區邊緣,公路沿線>)
2.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穩定的商品來源
3.廣闊的市場或經濟腹地(設立原則:市場最優)
☆交通運輸線路的選線原則: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對選擇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開山、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若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運)
2.地質(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滲漏;b.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
3.氣候(a.公路、鐵路:防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b.水運、航空:防大霧、大風)
4.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會經濟方面」
1.人口(盡量多地通過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使更多人受益。<適用於:地方公路>)
2.里程和運營時間(盡量修築橋梁、隧道,縮短里程,以節省運營時間;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適用於:國道>)
3.其他(盡量遠離重要文物古跡、注意生態環境保護)
☆交通線路修築的積極意義:
1.完善了當地的交通網路,使交通便利通達
2.加快了物資流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3.政治:鞏固國防、保持穩定、促進區域繁榮
☆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資源因素:原料、燃料
3.農業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網路的通達度):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5.市場因素
6.科技因素
7.勞動力因素:勞動力價格、素質
8.歷史因素
9.政策因素:國家、地區政策扶持
10*.軍事因素:國防安全需要
11*.個人因素:個人偏好情感 <eg.歸國華僑投資辦廠>
☆工業區經濟綜合整治措施:
1.調整工業布局,發展新興工業及第三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保證各業平衡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2.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各類資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環境;搞好區域規劃,加強生態建設
4.發展交通,完善交通網路
5.發展科技,提高生產水平,繁榮經濟社會地理3
☆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
2.交通:
3.國家政策
4.勞動力
5.科技: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
6.工業基礎
☆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
1.水域條件:港闊水深(等深線密集,有利於停泊靠岸避風)
2.築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
「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
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客貨流量大小、腹地經濟性質(經濟腹地的廣闊與否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等>)
2.城市依託(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
☆評價河流的航運價值:
「自然條件」
1.地形:平坦,流經平原,水流平緩
2.氣候:降水豐富均勻,河流流量大,季節變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寬闊平直,水深
「社會經濟條件」
流域內人口多,經濟發達,聯系密集,運輸量大
☆河流的治理原則、措施:
※治理原則
上游:調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庫、植樹造林
中游: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a.流域廣,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 (a.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b.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該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人為原因」
1.植被破壞(a.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湖泊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區缺水原因的分析與解決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氣候:降水較少或不充沛、蒸發量大、季節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徑流量較少
「人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費嚴重
※解決措施
1.開源: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節流: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工農業水資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業發展、發展節水農業(如:噴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節水意識、實行水價調節
☆影響水庫壩址選擇因素:
1.壩址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口袋形區域有利於建壩:工程量小,造價低,庫區容量大)
2.選擇地質條件好的地方,避開喀斯特地貌、斷層
3.氣候水文條件:保證水量充足
4.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佔地搬遷情況,盡量減少淹沒居民點
☆水庫的作用:
1.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
2.有利於發展水產養殖業
3.有利於發展旅遊業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發電價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運價值
☆鹽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氣候:氣溫高、降水少、多風、日照強:有利於蒸發
2.地形:面積廣闊的平坦海灘、淤泥質海岸
☆漁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地形:面積廣闊的大陸架(陽光直射、光合作用強、餌料豐富)
2.溫帶海域:氣溫變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處: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
4.洋流:(交匯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帶來海底營養鹽類,餌料豐富
☆衛星發射基地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2.緯度:地球自轉的線速度
3.地勢:平坦開闊
「人文條件」
1.人口:單位面積人口密度低,地廣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軍事: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隧道的選址條件:
1.要選擇在背斜處(a.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b.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汽車站選址的區位條件:
1.路況:周圍道路寬闊
2.與市內外交通聯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2.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
3.氣候:少雲霧。
「社會經濟條件」
1.交通條件: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2.經濟: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方向:
1.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加大綠化,有計劃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
2.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多種農村經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商品農業等),投入,提高農民收入
❿ 高中地理:降水的分布特點需要從那幾個方面來分析以及其成因 很急,因為馬上要高考了!!!!
主要從時間(季節)和空間上來分析。例如我國降水的分布特徵及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具有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特點。
成因:我國東南臨海,西北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使得我國的水分循環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弱。另一方面,能帶來大量降水的夏季風,受重重山嶺的阻擋和路途越來越遠的制約,影響程度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小。
降水的季節變化 我國各地降水量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國大多數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這個時期的降水量一般要佔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區來看,南方雨季開始早而結束晚,北方雨季開始晚而結束早。
成因:我國降水量的這種時間變化特徵,是與季風因鋒面移動產生的雨帶推移現象分不開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濕氣流與南下的冷空氣在南嶺一帶相遇,雨帶在此徘徊,華南雨季開始;六月份,雨帶隨鋒面推移到長江流域,並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大約擺動一個月左,陰雨連綿,此時正值梅子黃熟時節,稱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季節;七、八月份,雨帶隨鋒面推進到華北、東北等地,我國北方降水量顯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大,雨帶隨鋒面迅速撤回到長江以南,加上有台風雨配合,此時華南雨水仍較多。
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分布極不均勻,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系,最少的地方則是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