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屆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課時作業十
❶ 求推薦一本好的地理總復習第一輪練習冊. 最好答案有詳解的,按課時配套練習,有活頁.謝謝
《一本》按考點編排,有答案詳解,無活頁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按考點編排,有答案詳解,無活頁
《優化設計》按課時編排,有活頁,無詳解
6要不就高一高二是的練習冊,會有很多,而且按課時,
❷ 歷史,2015高考總復習一輪,與名師對話,課時作業二十二,二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
1.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如果我們想使和平的努力達到同我們戰爭的努力一樣的水平,我們必須把和平的機構堅實地放在國際政治和經濟合作的牢固基礎之上。」二戰後初期,體現以上思想的經濟領域中的合作有()
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②世界銀行③關稅與貿易總協定④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組合選擇題可以用排除法。④是軍事政治集團,體現的是美蘇冷戰對峙,排除即可。
答案:A
2.(2014·山東臨沂高三期中)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認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產美元能夠購買的商品,而美國則負責生產美元……以印刷品的價格換取石油。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 B.世界銀行的成立
C.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D.第二次世界大戰
解析: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美元成為國際貿易結算、國際儲備的中心貨幣,因此出現其他國家用商品換美元的情況。
答案:A
3.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關貿總協定是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三大支柱,它們的相同作用不包括()
A.消除了世界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
B.一定時期內維護了美國霸主地位
C.穩定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秩序
D.促進世界經濟向制度化方向發展
解析:三大組織並沒有消除世界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這項任務是各國現在及今後將要努力解決的問題,A項符合題意。
答案:A
4.(2014·河南洛陽高三統考)1965年法國總統戴高樂曾說:「美國享受著美元所創造的超級特權和不流眼淚的赤字。她用一錢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民族的資源和工廠。」材料反映了()
A.布雷頓森林體系已經趨向崩潰
B.戰後西歐國家普遍衰落的困境
C.美國在世界貿易中的支配地位
D.世界貨幣體系內部的歐美矛盾
解析:本題考查從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本題可用排除法,A項是在20世紀70年代後,20世紀60年代西歐經濟普遍恢復,C項與材料內容不符。材料反映的是美國利用美元特權掠奪其它國家,故D項正確。
答案:D
5.法國和德國是兩個宿怨極深的鄰居,在二戰以前的1 100多年中,他們一共打了200多場戰爭,平均5年就開戰一次。歷史給這兩個持續對抗了幾個世紀的國家兩敗俱傷的慘痛教訓,也啟迪了它們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這種「政治智慧」是指()
A.法德共同參加不結盟運動
B.法德和解,開始歐洲一體化的探索
C.法德決定要完善民主和法制
D.法德一起參加聯合國的維和行動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法德關系發展過程的理解能力。法德和解是歐共體成立過程的最關鍵的因素。
答案:B
6.1963年法國拒絕了英國加入歐洲共同市場(歐共體前身)的請求。戴高樂在解釋法國的決定時說,如果讓英國加入,就意味著最終會出現「一個依賴美國並由美國領導的龐大的大西洋共同體」,這是不能接受的。這說明()
A.歐洲一體化進程停滯
B.法國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
C.美國加強對西歐的控制
D.西歐已完全擺脫美國的控制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提取與理解能力。提取材料信息「如果讓英國加入,就意味著最終會出現『一個依賴美國並由美國領導的龐大的大西洋共同體』」可以看出戴高樂是反對美國的領導地位。
答案:B
7.由於成員國之間經濟實力存在較大差距,它們之間既存在「水平形態的經濟合作與競爭」,又存在「垂直形態的經濟合作與競爭」,開創了一種有別於其它區域經濟集團的「另類」合作新模式。該組織是()
A.東南亞國家聯盟 B.歐洲聯盟
C.北美自由貿易區 D.世界貿易組織
解析:北美自由貿易區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地區性國際組織,符合材料信息描述的情況。歐盟是發達國家的合作,東盟是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世貿組織是全球性質的,故A、B、D三項不符合材料信息。
答案:C
8.(2014·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高三考試)歐元紙幣共分為5、10、20、50、100、200、500歐元7種面值,對於這七種面值的紙幣,都無一例外的採用了正面為門窗,背面是橋的設計方式(如下圖),歐元紙幣背面的橋形建築代表著()
A.開放與協作 B.悠久與連接
C.動力與團結 D.合作與溝通
解析:歐元紙幣正面上拱門和窗戶圖案象徵著開放和合作的精神;紙幣背面的橋形建築代表著歐洲國家之間以及歐洲與世界的合作與溝通。
答案:D
9.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領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其主要表現是()
A.美蘇兩極格局瓦解 B.不同國家貧富差距加大
C.歐洲共同體的出現 D.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經濟領域的全球化的理解能力。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答案:D
10.(2014·遼寧大連一模)美國投資專家麥克法伯說:「聯邦政府給每人600美元的退稅。如果拿這筆錢去沃爾瑪消費,錢歸了中國;如果拿它買汽油,錢歸了阿拉伯;如果買電腦,錢歸了印度;如果買水果,錢歸了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墨西哥;如果買好車,錢歸了德國;……」 這一現象表明()
A.國際分工體系的不平等
B.世界經濟成為緊密聯系的整體
C.世貿組織受到美國控制
D.亞洲商品的世界市場份額增大
解析:本題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人們可以在各地消費,說明世界經濟成為緊密聯系的整體,反映全球化趨勢。
答案:B
11.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認為:全球化並沒有為世界上大多數窮人服務,也沒有為環境服務,更沒有為全球穩定服務。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之一是()
A.全球化推動了世界貿易規范化
B.全球化促進了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
C.全球化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經濟風險
D.全球化促進了國際資源的優化配置
解析:本題考查根據材料分析理解問題能力。從材料可以判斷反映的是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C項反映的是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答案:C
12.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傳播於世界各地的新聞有90%以上為美國和西方國家所壟斷,其中又有70%由跨國公司壟斷。在第三世界國家的電視節目中有60%~80%來自美國,而在美國的電視中,外國節目僅佔1%~2%,在全世界跨國流通的100本書中,有85本是由發達國家流向發展中國家。面對這一現象,發展中國家正確的態度是()
A.要採取措施抵制外來文化產品
B.全力進口發達國家的文化產品
C.讓市場自由選擇各類文化產品
D.積極提高本國文化產業競爭力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全球化的理解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作為發展中國家應該積極面對,努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答案:D
二、非選擇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3.規則是社會體系的基本因素,是人類交往和合作的基礎。市場經濟運行也存在著一定的秩序和規則。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根據工業復興法,成立了有大銀行家、工業家和經濟學家參加的全國工業復興局,由國家監督生產,調節各企業主之間的關系。各企業分成十七個部門,每部門公布「公平競爭法規」,規定產品的產量、質量、市場分配和產品價格、工資和工時。……根據法案還確定由國家調節僱主同工人之間的關系,確定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及簽訂集體合同事宜。
——黃安年《羅斯福新政的歷史地位和階級性質》
材料二鑒於國際貨幣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便利國與國之間商品、勞務和資本的交流和保持經濟健康增長的體制,鑒於主要目標是繼續發展保持金融和經濟穩定所必要的有秩序的基本條件,各會員國保證同基金和其它會員國進行合作,以保證有秩序的外匯安排,並促進一個穩定的匯率制度。
——《國際貨幣基金協定》(1944年)
材料三世界貿易組織8月31日就巴西和美國之間持續多年的棉花補貼爭端案作出最後裁決,認定美國為其國內棉農提供巨額補貼的做法違反了世貿組織的相關貿易規則,並批准巴西對美國實施制裁措施。……此次世貿組織的裁決雖然並沒有完全滿足巴西的願望,但從某種程度上說,裁決可能影響到其他棉花種植國家,因此具有重要標志意義。……美國的補貼政策幫助美國生產商以低於外國競爭者的價格銷售產品,此種不公平行為壓低了世界市場的價格,對巴西和其他地區的棉花生產商構成了雙重打擊。
——《新華月報(記錄)世貿組織批准
巴西對美國實施制裁》(2009年第10期)
(1)據材料一,概括羅斯福復興工業的主要措施。從中反映了美國經濟運行機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8分)
(2)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資本主義世界建立了怎樣的「匯率制度」以達到「穩定」的?(4分)
(3)據材料三概括世貿組織的職能。材料三與材料二相比,兩個組織構建世界經濟體系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8分)
解析:第(1)問的第一小問,考查羅斯福新政知識點,主要措施依據材料分析歸納即可,第二小問實際是考查羅斯福新政的實質。第(2)問,考查布雷頓森林體系知識點,敘述相關內容即可。第(3)問,考查比較分析能力,世界貿易組織的職能依據所學知識歸納,其不同點要從兩者不同的性質來分析。
答案:(1)措施:建立工業復興局;調整企業關系(制訂公平競爭規則);調整勞資關系。
變化:由自由放任到國家干預。(8分)
(2)制度: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4分)
(3)職能:調節貿易糾紛(爭端);穩定世界市場,促進國際貿易公平、健康發展。
不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是穩定貨幣金融體系;世貿組織主要是維護貿易公平秩序。(8分)
14.自新航路開辟以來,世界經濟逐漸走向全球化。閱讀下列相關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伏爾泰說:「人們詢問,所有正從秘魯和墨西哥不斷流入西班牙的黃金和白銀的結果如何?它們落入法國人、英國人和荷蘭人的口袋;他們在加的斯(引者註:西班牙南部海港)經商,並把自己的工業產品送到美洲作為回報。這些金錢的大部分流到東印度群島,支付絲綢、香料、鉀硝、冰糖、茶葉、紡織品、鑽石和古董。」
——摘自(英)A.賴克溫《中國和歐洲:
18世紀的文化、藝術交往》
材料二
材料三世界現代經濟大事年表(部分)
(1)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西歐經濟擴張呈現出哪些特點?這一擴張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巨大沖擊,19世紀末的先進中國人是如何應對的?(6分)
(2)據材料三,指出二戰後初期世界經濟體系的新變化。結合當時的國際形勢分析變化的主要原因。(8分)
(3)有學者認為,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結合材料三說明這一觀點。(6分)
解析:本題圍繞全球化選取材料,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第(1)問是第一次工業革命至第二次工業革命過程中,列強的侵略特點以及中國的應對措施,注意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第(2)問考查變化及其原因,扣住二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變化及政治史實來分析原因。第(3)問則要扣住材料三中的信息技術、發展中國家的措施以及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來答題。
答案:(1)特點:以資本輸出為主;英、法、德是主要資本輸出國;投資遍及世界(資本主要流向歐美);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只要答出符合題意、言之有理的三點即可)
應對:傳播維新思想,掀起變法運動;倡導實業救國,發展民族經濟;宣傳民主共和思想,開展民主革命。(只要答出符合題意、言之有理的兩點即可)(6分)
(2)變化:建立了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經濟體系;世界經濟朝體系化、制度化發展。(只要答出符合題意、言之有理的兩點即可)
原因:舊的經濟體系在經濟大危機和世界大戰的沖擊下瓦解;二戰使歐美間的實力對比發生巨變;美蘇兩極對峙。(只要答出符合題意、言之有理的兩點即可)(8分)
(3)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大大推動了全球化進程。中國等國家發展市場經濟,使經濟全球化向縱深方向發展。世貿組織的建立使世界經濟活動更加規范化,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