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區域農業發展的筆記
1. 高中地理對農業發展的建議
把握三點吧:
一是要考慮自然環境的差別【因地制宜】
二是要考慮市場環境的差別【提高產品的商品率】
三是要考慮可持續發展問題【轉型升級/產業化】
2. 高中區域地理知識點總結
你好:
很高興能為你作答:
其實在我讀高中是有整理過一個不錯的筆記、就是關於地理的、什麼方面都涉及、就轉們給我的「徒弟」們看的。所以呢、沒事好好整理時一個非常好的習慣。
世界區域地理總結
世界區域地理——歐洲西部
A.M.〔讀圖識記〕1.主要國家;2.群島、島嶼、海峽、海域;3.北極圈;4.平原、山脈、河流、運河;5.北海石油和航運。
1.自然環境
⑴位置范圍:歐洲西半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
⑵海岸線曲折: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島、島嶼和海灣。主要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南部有巴爾干、亞平寧、伊比利亞,主要島嶼有不列顛群島和冰島,主要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面的黑海,邊緣海有北海,比斯開灣是著名的海灣。
⑶地形:平原、山地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平原:北海、波羅的海沿岸,萊茵河以東波德平原、以西西歐平原。
山地: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博朗峰本區最高。
〔補充〕冰川對西部歐洲的影響
冰川運動時對地面的強烈刨蝕作用,造成角峰、寬谷、冰蝕湖、峽灣等冰蝕地形。冰川消退後,又形成冰磧丘陵、冰磧湖等冰磧地形。第四紀冰川在歐洲有兩個中心,一個是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中心的大陸冰川,一個是以阿爾卑斯山脈為中心的山嶽冰川。第四紀冰川對歐洲的地形起了雕塑作用,如芬蘭、瑞典眾多的冰川湖,挪威幽深曲折的峽灣,東歐平原波狀起伏的冰磧丘陵,阿爾卑斯山脈高山帶峰巒挺拔、谷地寬闊、兩側多湖泊等,都是第四紀冰川塑造的結果。
⑷深受大西洋影響的氣候
特徵:海洋性特徵顯著
氣候:成因
緯度位置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35°-60°之間,屬溫帶,大部分地區盛行西風
海陸分布西臨大西洋,大陸輪廓曲折,使海洋影響深入內陸
地形中部為平原,山脈東西走向,有利於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對沿岸地區起到增溫增濕作用
東西差異:西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差異;北部是極地氣候,南部是地中海氣候
⑸河湖
河流特徵及成因:本區多平原,降水量較多,河網較密,水量充沛,因大陸輪廓曲折,又受山嶺的限制,不利於長河的形成,河流短小。
主要河流:多瑙河世界流經國家最多(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等9國)。
萊茵河世界航運最繁忙,貨運量在世界上僅次於密西西比河。
湖泊:北歐和阿爾卑斯山脈兩側(多為冰川作用形成)
2.國家和居民
⑴國家和地區:有世界最小的國家梵蒂岡。
⑵居民:白色人種為主,人口稠密區沿著煤礦和工業地帶分布,略呈「十字型」,人口自然增長率低,匈牙利、德國等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
⑶經濟發達地區:大多數國家屬於經濟發達國家,對外貿易發達,其中德國居第一位。
⑷發達的旅遊業。
3.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
⑴西歐的島國
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的東北部。大不列顛島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三部分,其中英格蘭是政治、經濟中心地區。
⑵工業化最早的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了曼徹斯特的紡織和伯明翰的鋼鐵工業(煤炭產地)。二戰後,出現的汽車、飛機、電子工業分布在倫敦周圍以及英格蘭中部、蘇格蘭南部,石油加工業在北海沿岸地區,原油自給有餘。
⑶農業
西部——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乳畜業發達(降雨較多,日照較少,多汁牧草生長好)。
東南部——種植業(小麥、大麥)集中地區(降水較少一些,日照較多,氣溫較高,生長季節較長)。
⑷首都倫敦:跨泰晤士河兩岸,最大城市和港口。曾是著名的霧都。
4.法國
⑴自然地理環境
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為丘陵平原、東部南部山地高原(阿爾卑斯山、中央高原、洛林高原),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塞納河流經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峽,水量豐富航運便利。
⑵工業、農業都發達的經濟
世界上重要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
農業有利條件:平原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
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農業區。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盛產葡萄。
礦產:里爾煤礦區——北部;洛林鐵礦區——東北部。
煤、石油不足,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核電比重達70%。
⑶重要城市
首都——巴黎;地中海沿岸——馬賽(港口、福斯的東側)、福斯;福斯敦刻爾克(臨海型鋼鐵工業——日本福山、義大利塔蘭托、中國寶山)
5.德國
〔讀圖識記〕1.北海、波羅的海、基爾運河;2.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多瑙—萊茵運河;3.三大地形區,自南向北依次為:巴伐利亞高原、中德山地、波德平原;4.柏林、漢堡(最大海港、造船中心)、波恩、法蘭克福(最大航空港)、斯圖加特、慕尼黑(新興工業區中心)、魯爾區(德最大工業區);5.歐洲西部陸路交通十字路口。
⑴歐洲大陸上「十字路口」,本區鄰國最多的國家(9個)。
⑵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異: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勢低平,氣溫較低,冬冷夏涼、土壤較貧瘠,主要發展畜牧業,粗放經營,人口較稀;中部谷地和寬廣的山地,宜於農耕和放牧;南部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脈,廣布森林和草地。
⑶發達的工業
現代化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歐洲經濟實力最強,貿易額居世界前列。
有利條件:豐富的煤炭、鉀鹽;便利的水陸運輸條件、雄厚的科技力量。
不利條件: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進口,產品一半依賴國際市場。
分布:萊茵——魯爾區: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飛機、微電子。
分布特點:工業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較為均衡,工業由北向南發展。
〔注意〕魯爾區的興衰(必修內容)
a.區位優勢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
②離鐵礦區近,靠近法國東北部洛林鐵礦區。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陸交通:歐洲中部陸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運方便並直通海洋。
⑤廣闊的市場。
b.衰落原因
①生產結構單一:集中於煤炭、鋼鐵、電力、機械,煤炭、鋼鐵是基礎。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氣的廣泛應用,使煤的比重減少、新技術煉鋼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產量增加,經濟危機及替代品廣泛使用,使用量減少。
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傳統的生產和組織形式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
c.綜合整治
①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煤炭、鋼鐵工業,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數量減少、規模擴大,新建遷移的以技術精良的中小企業為主。
②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如鋼鐵工業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爐建到荷蘭海邊。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有德國最稠密的鐵路和高速公路網,航運繁忙,運輸的一半是鐵礦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環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裝置和污染處理系統和植樹造林。
⑷主要城市
柏林:德國首都,位於東部,是全國最大城市
漢堡:位於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蘭克福:德國最大航空港,鐵路樞紐和化學工業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慕尼黑:南部工業中心,德國宇航、飛機、微電子工業中心,啤酒之都
世界區域地理——歐洲東部和北亞
〔讀圖識記〕1.七國;2.亞歐分界線。
1.范圍和國家
歐洲東部:西起波羅的海東岸,東到烏拉爾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之間的歐洲部分。
北亞:亞洲北部屬於俄羅斯的部分。
2.俄羅斯
〔讀圖識記〕
(1)北冰洋、波羅的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裏海(世界最大湖泊)、黑海;
(2)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烏拉爾山、高加索山;
(3)北極圈;
(4)伏爾加河(歐洲最長河流,世界最長內流河)、貝加爾湖(世界最深湖泊),自南向北流的三大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畢業了」);
(5)莫斯科、聖彼得堡、新西伯利亞、符拉迪沃斯托克、摩爾曼斯克、西伯利亞鐵路。
A.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跨歐亞,歐洲部分面積小但其政治經濟中心都位於此。
B.較為平坦的地形。
平原、高原為主。烏拉爾山以西東歐平原,以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以葉尼塞河為界:西部平原,東部高原、山地)。
C.冬季漫長而寒冷,各地氣候差異很大。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北部有極地氣候,西南端有地中海氣候,東部為溫帶季風氣候。
D.河流與湖泊。
伏爾加河歐洲最長,水能豐富,最主要的內河航道。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凍期長,不利於航運,有凌汛。貝加爾湖世界最深。
E.資源豐富:天然氣儲量佔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產國(烏拉爾、秋明油田)、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礦。
〔注意〕中日關於俄石油管線走向的爭奪問題。
F.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
以莫斯科、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烏拉爾和新西伯利亞工業區,工業由歐洲部分向亞洲部分發展。
G.農業:東歐平原和頓河流域是主要農業地帶,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甜菜、馬鈴薯、向日葵、亞麻,正在從糧食進口國變為出口國,有世界最大的針葉林帶。
H.交通:鐵路為主(注意: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的差異)。
第一條歐亞大陸橋(西伯利亞大鐵路):莫斯科—伊爾庫茨克(貝加爾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
I.首都和城市。
莫斯科:首都,全國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聖彼得堡:波羅的海沿岸海港,全國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摩爾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凍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奧伊米亞康:北半球寒極。
世界區域地理——東亞與日本
A.M.〔讀圖識記〕1.五國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位置范圍
緯度位置:絕大部分在北溫帶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臨海國:中國(首都北京)
內陸國: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第二大內陸國(第一為哈薩克)
半島國:朝鮮(首都平壤),韓國(首都首爾)
島國:日本(首都東京)
⑵地形、河流
地勢西高東低(許多大河自西向東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東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線曲折,多半島(朝鮮半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島嶼(日本四島、台灣島等)
⑶氣候
①東部沿海地區季風氣候顯著
東亞季風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
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比較:最冷月均溫>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線:秦嶺-准河一線。
為什麼東亞季風氣候顯著?主要是海陸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陸,面臨最大海洋→冬夏海陸溫差大→冬季西伯利亞為高壓、海洋為低壓;夏季亞洲為低壓、海洋為高壓→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
②西北內陸地區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距海遠,地形閉塞,地勢高,不受或很少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的影響,降水少,氣候乾燥,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很大,大陸性強烈,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北地區、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經濟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種:黃色人種。
民族:漢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鮮族等 。
⑸沿海與內陸的差異:自然環境方面、人口方面、經濟方面 。
東部沿海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氣候溫暖濕潤,利於農業發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歷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極其有利的條件,現已出現很多工農業發達的地區,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蠶絲、茶葉的產地。日本是世界的工業大國、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此外韓國、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區、台灣省、香港地區等經濟發達區和新興工業區不斷形成。
西部內陸地區由於自然條件較差,人口稀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這里天然草原廣闊,礦產資源豐富,畜牧業和畜產品加工業在經濟中佔一定地位,礦產資源也正在開發利用之中,經濟發展前景很可觀。蒙古地廣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鮮半島的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森林、礦產資源豐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很大成績。半島南部為韓國,經濟以汽車、電子、服裝等製造業為主,進出口貿易發達。蒙古的畜牧業占重要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中國是工農業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家。
2.日本
〔讀圖識記〕1.四大島、日本海、瀨戶內海、北方四島;2.緯度(30°N~45°N);3.關東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館、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
⑴自然地理特徵
①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形似一張弓,東京是搭箭的交點,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積狹小,人口稠密,人口超億的國家。
③海岸曲折,港灣優良——神戶、橫濱最大海港,東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內多山,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國,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多梅雨、台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礦產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
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⑧森林水力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於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⑵發達的經濟
①世界經濟大國——「世界經濟最發達的三極之一」
②經濟發展的條件
不利條件:國土(狹小)市場、礦產貧乏。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及島國多港灣的有利條件。
③揚長避短,發展經濟。對外貿易發達,但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對外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④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瀨戶內五大工業區。(因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勢平坦,多港灣,適合建立大港口。在海邊,原料運進和產品外運極為方便,減少了陸上運輸,省時、省錢、成本低。日本礦產資源多是從太平洋航線運到日本,因此,工業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
⑤工業布局趨向分散——向國土南北兩端擴展
⑥農業和漁業
人多地少,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日本年捕魚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魚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⑶主要城市
首都東京,是超千萬的特大城市。
科學城——築波宇航中心——種子島硅島——九州島
3.朝鮮半島
位置: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東瀕日本海,西臨黃海,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海岸線長而復雜,多半島,多海灣,多良港,多島嶼。陸上與我國遼寧、吉林兩省接壤,鴨綠江和圖們江為中朝兩國界河。海上鄰國有日本、俄羅斯等。
地形:地勢東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東部。多低山丘陵,東部太白山脈是主要山脈。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帶。
氣候:自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河流:主要河流有洛東江、漢江、錦江等。多自東向西注入黃海和朝鮮海峽。
資源:森林、水力較豐富。
經濟:韓國是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其二戰後積極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出口加工業,重視發展教育和科技,使經濟得以快速發展。近些年針對國際市場變化,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
〔注意〕朝核問題
世界區域地理——南亞
A.M.〔讀圖識記〕1.印度半島(南亞次大陸);2.七國及克什米爾地區,首都;3.喜馬拉雅山脈、德干高原、印度河――恆河平原;4.北回歸線。
〔辨析〕「南亞次大陸」與「南亞」的范圍有什麼不同
從喜馬拉雅山脈西段和中段的南側到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稱為南亞。由於喜馬拉雅山脈把南亞跟亞洲其他地區隔開,使南亞在地理上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所以又把南亞大陸部分稱為南亞次大陸,它僅指大陸上的五個國家。
1.概述
⑴悠久的歷史
位置范圍:位於喜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區,大部分位於10°N~30°N之間。
內陸國:尼泊爾、不丹(均與中國相鄰)。
國家臨海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巴與我國相鄰)。
島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斯里蘭卡以佛教為主;印度、尼泊爾以印度教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伊斯蘭教為主。居民為白色人種。
⑵自然條件
地形:北部喜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恆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內,下游流經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
熱帶季風:全年高溫,6~9月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為旱季。西南季風容易引起水旱災害,孟加拉國受影響最大。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處於西南季風的迎風坡,世界降水最多。
熱帶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壞形成。
〔注意〕南亞地區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氣溫比同緯度地區偏高。
2.印度
〔讀圖識記〕1.臨海:孟加拉灣(東)、阿拉伯海(西)、印度洋;2.三大地形:喜馬拉雅山脈、恆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3.三大河流:恆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為雅魯藏布江);4.加爾各答、新德里、孟買(最大海港,棉紡織工業中心)、班加羅爾、泰姬陵。
⑴世界文明古國
南亞面積最大,人口次於中國,本世紀中葉可能超過中國。
⑵農業
耕地面積佔一半以上,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氣候多樣,地形有差異,利於多種作物種植。
〔評價〕耕地面積大,熱量充足,土壤肥沃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但由於降水集中雨季,乾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水旱災害頻繁,因此發展水利灌溉對農業生產特別重要。
農作物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水稻、小麥、棉花、黃麻、茶葉)。
水稻:分布在降水較多的東北部及半島沿海地區。
小麥、甘蔗:恆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黃麻:恆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葉: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山坡。
⑶工業發展較快,形成完整體系
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分布在德干高原東北部—印度東北部鋼鐵、機械工業中心。
獨立前:只有采礦業和紡織業。
獨立後: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輕重工業都較發達的工業體系。核能、航天初具規模,信息產業蓬勃發展。以東北部的加爾各答和西部孟買為中心的傳統工業(棉、毛紡織、重工業),南部以班加羅爾為中心是新興工業區(電子、軟體業、原子能、航天)。
新德里:首都,位於印度西北部,東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築泰姬陵——鐵路交通中心。
加爾各答:位於恆河口,麻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黃麻產地。
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產地。
〔注意〕印巴沖突(克什米爾問題)
還有很多、不過發不全了、等你把QQ告訴我再發給你。
剩下時間不多了,,,抓緊時間好好復習,,加油,祝你成功
3.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超級筆記
可以網路文庫搜索
人教版
必修一
1、太陽活動影響地球的表現
2、角速度、線速度的大小規律,恆星年,回歸年的時間和意義
3、地方時區時的計算,新一天和舊一天的范圍判斷
4、夏至日北半球重要緯線的晝長 北緯20°,40°,60°
5、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及變化規律
6、地球內外部圈層結構
7、大氣受熱過程,熱力環流,城市風、山谷風、海陸風
8、氣壓帶風帶分布,氣候類型(影響因素、特點),氣候類型對應的自然帶
9、天氣系統(過境前、時、後的天氣變化),天氣系統實例
10、氣旋反氣旋~畫圖,鋒面氣旋的判讀
11、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和對策
12、水循環過程,洋流(名稱、位置、對沿岸影響),洋流與等溫線,四大漁場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厄爾尼諾現象(了解發生過程)
13、水資源分布,大洲和國家,水資源短缺原因(自然和人為),開源節流的措施
14、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表現,岩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適當記一些岩石類型)
15、背斜向斜的判斷和現實意義,地嵌地壘的實例(簡述其成因)
16、流水侵蝕與堆積地貌
17、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坡自然帶分布,地域分異規律的基礎、規律和景觀(自然帶)變化
必修二
1、人口增長模式特點,根據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判斷先後順序
2、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國以土地為劃分標准)
3、人口遷移的影響(對遷出地和遷入地,利和弊),農民工
4、城市形態(空間形態和地域形態)
5、不同功能區的分布、特點及原因,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圖,城市的合理規劃,生態城市目標(了解)
6、城市化的標志、推力與拉力,城市化進程階段和各自特點
7、農業區位選擇(氣候地形孕土壤,運輸機械找市場,旱區水源孕綠洲,勞力政策有影響)
8、農業區位含義(了解),影響某地農業生產的主導因素(比如東北甜菜,新疆棉花江南茶樹,以色列無土蔬菜等),城郊農業
9、農業地域類型(區位條件,特點,發展措施,典型地區),我國九大商品糧基地名稱及其分布位置,美國本土農業帶
10、工業區位選擇(能源水土地,原料勞動力,市政運輸和環境)
11、評價我國鞍鋼和寶鋼的區位條件,既是評價,說明既要說好的,也要說不好的。
12、污染嚴重的工業的區位選擇(印刷廠基本上無污染)
13、工業集聚的優勢,工業分散的優勢
14、傳統工業區以機械、化工、採煤、紡織、鋼鐵為主(「計(機)劃(化)采訪鋼鐵部門」)
15、德國魯爾區工業的區位優勢,衰落原因以及綜合整治措施(類似我國遼中南地工業區)
16、義大利新工業區形成條件、特點(小輕同專散)
17、美國矽谷區位因素、高新技術產業特點(類似我國中關村、印度班加羅爾和德國慕尼黑)
18、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
19、鐵路線建設的意義(以南昆鐵路為例)(類似青藏鐵路)
20、可持續發展系統結構,三大基本原則
21、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
4. 跪求區域地理的筆記和總結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地形狀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狀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思考:麥哲倫船隊航行的大致方向?航行中走過的洋流?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的球體,極半徑與赤道半徑不等長。
2、 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徑 極半徑 平均半徑
最大周長 表面積
二、地球儀
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文字表示地球上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球儀上有地軸、南北極、經線和緯線。
地球儀是正圓球形的。
三、緯線和緯度
1、緯線
緯線與地軸垂直並壞繞地球一周,緯線的形狀是圓圈,緯線的長度不相等,緯線之間相互平行,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有無數條,緯線中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緯線投射到圖上看似水平的平行線,實際上是不同半徑是圓。緯線的形狀因觀測者位置不同而改變(直線、弧、橢圓、圓)。
思考:由赤道向兩極緯線的長度是如何變化的?哪條緯線的長度約是赤道長度的一半?
2、緯度
緯度是線面角,某點緯度的含義是由該點向地心作半徑,該半徑與赤道平面的夾角。以赤道為起始處,向北向南各分出90個緯度。赤道的緯度是0°,以北(南)的緯度叫北(南)緯,分別用「N」、「S」表示。
同一條經線上緯度差1°的經線在地表面的實地長度約是111千米。在任意一條經線上,如果A、B之間的緯度相差n°,則AB之間的實地距離約為n°×111千米。
南北半球的劃分?低、中、高緯度區的劃分?
思考:跨緯度最多的大洲有哪些?赤道穿過的大洲有哪些?全部位於北(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3、幾條重要的緯線
0°:是南北緯度的分界線;南北半球界線
23°26′N ;23°26′S :之間有陽光直射現象;
66°34′N ; 66°34′S:以內有極晝極夜現象 。
寫出它們的名稱:
穿過的主要國家:
穿過的主要地形區:
穿過的主要氣候類型區:
四、經線和經度
1、經線
經線的形狀是半圓且與緯線垂直,所有的經線長度都相等且相交於南北兩極點,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經線有無數條。
兩條正相對的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每個經線圈都能平分地球;任意兩條經線的間隔距離,在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兩極縮短。
思考:地球上赤道和任意一經線圈的長度有怎樣的關系(赤道長度長於經線圈)?在地球儀上赤道和任意一經線圈的長度有怎樣的關系(等長)?
甲乙二人從赤道出發,甲向北行,乙向東行,如果兩人前進的方向保持不變,那麼他們能回到原出發點嗎?
2、經度
經度是二面角,某點經度的含義是該點所在經線的平面與 0°經線所在平面的夾角。0°經線的位置是人為規定的。 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以0°經線為界向東、西各分出180個經度,分別稱為東經、西經,用「E」、「W」表示。除0°及180°經線外,其他度數的經線都有兩條。
赤道上1°經度的地表實地距離約為111千米,其他緯度處1°經度的地表實地距離約為111×1°×COSα千米。在任意一條緯線上,如果A、B之間的經度相差n°,則AB之間的地表實地距離等於n°×111×COSα千米。
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
東 西
160°E——————20°W——————160°E
(西半球) (東半球)
思考:跨東西半球的大洲?跨經度最多的大洲?跨東西、南北半球的大洲?
3、幾條重要的經線
0°:東西經度的劃分界線。 180°:理論上的國際日期變更線。
20°W ;160°E:東西半球分界線。
2、 經度的分布
畫出以南北極為中心,以45°為間隔的經度分布圖。
把右(左)手握成空心拳,大拇指向上(放在0°經線上)指向北極,順右手四指方向東經度的度數增大,順左手四指方向西經度的度數增大。
五、經緯網
由經線、緯線交織而成,可用來表示地球表面某一點的地理位置。
經緯網的形狀不同(網格狀、圓弧狀等)。
1、 緯度的判斷
緯度數由南(北)向(南)北增大(減小)的為北緯,由北(南)向南(北)增大(減小)的為南緯。北半球某地的緯度數,在數值上等於北極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極星)。
2、 經度的判斷
經度數由西向東增大(或由東向西減小)的為東經,由東向西增大的(或由西向東減小)為西經。
同一幅經緯網圖中,相鄰兩條經線間的經度差一般相等。在側視圖中,用180°除以等分數的值即為相鄰兩條經線間的經度差;在俯視圖中,用360°除以等分數的值即為相鄰兩條經線間的經度差。只要知道其中一點的經度,其他各點便可推算出。
六、經緯網的應用
1、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理位置
方格狀經緯網圖中橫線代表緯線,豎線代表經線;經緯度的判斷同上。
圓弧(圈)形經緯網圖中,圓弧(圈)表示緯線,放射狀直線表示經線。在極地圖上,若極點為北(南)極點,該半球圖內,各點的緯度均為北(南)緯度。
極點的判斷: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判斷;根據圖中經度的變化趨勢判斷;根據極地附近的海陸輪廓判斷;還可根據極地日照圖判斷。
2、兩點間最近航線的判斷
(1)兩地經度之差等於180°,最短航線過極點。
兩地同位於北(南)半球,最短航線先向北(南)過極點再向南(北);兩地位於南、北兩半球,看過哪個極點的航線是劣弧。
(2)兩地經度之差不等於180°,最短航線不過極點,而是過兩極地區(或上空)。
①若甲地位於乙地的西方:由甲地往乙地,同在北半球(南半球)先向東北(東南),再向東,最後向東南(東北);甲乙兩地位於不同的半球要討論。
②若甲地位於乙地的東方:由甲地往乙地,同在北半球(南半球)先向西北(西南),再向西,最後向西南(西北);甲乙兩地位於不同的半球要討論。
思考:從甲地(70°N,80°E)到乙地(70°N,150°E)若不考慮地形因素沿最短距離行走,其方向如何變化?
3、求地球某地上關於地心對稱點的坐標
(1)關於地心對稱的兩點,其緯度數相等,且南北緯相互對應。
(2)關於地心的對稱點,一定位於該點所在經線的正對經線上,其經度數與已知點互補,且東西經相互對應。
4.估算地面兩點間距離
(1)兩點在同一條經線上:緯度差×1°×111千米
(2)兩點在同一緯線上:經度差×1°×111 ×COSα
(3) 兩點既不在同一經線,也不在同一緯線上:將該點進行平移後,經度和緯度分別進行計算。
第二節 地圖
一、地圖的基本要素
(一)、地圖的概念
地圖是把某一區域(或全球)的地理事物進行選擇或綜合,運用各種符號、顏色等,按照一定比例縮小後表現出來的平面圖。 地球儀不是地圖。
(二)、地圖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2、計算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1:X
注意:圖上距離一般用厘米表示,實地距離一般用千米表示,在計算時圖上距離、實地距離的單位要統一。
3、表示方法:
(1)數字式: 1:10000000 或或千萬分之一
(2)線段式:
(3)文字式: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00千米
4、比例尺大小的比較
比例尺是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圖幅大小一定時,若圖中表示的實地范圍越大,則該圖比例尺越小,反之則反;圖中表示的實地范圍一定,若圖幅越大,則比例尺越大,反之則反。
大比例尺地圖:比例尺≥1:100000
中等比例尺地圖:比例尺1:100000——1:1000000
小比例尺地圖:比例尺≤1:1000000
5、比例尺的擴大和縮小
比例尺擴大了1倍,圖幅擴大到原圖的4倍;比例尺縮小了1倍 ,圖幅縮小到原圖的1/4倍.
思考:一幅1:50萬的地圖,比例尺擴大了1倍,則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比例尺縮小了1倍,則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比例尺擴大倍,新圖比例尺為原圖的(+1)倍,圖幅為原圖的倍;比例尺縮小倍,則新圖的比例尺為原圖的倍,圖幅為原圖的倍。
(三)地圖上的方向
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適應於大部分地圖,特別是大比例尺地圖。
2、有指向標的地圖,按指向標定向。
指向標指示正北方向,與它相反方向為南方,與它垂直方向左側為西方,右側為東方。
3、有經緯網地圖,按經緯網定向。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依據緯度變化確定南北方向;緯線表示東西方向,依據經度變化確定東西方向。
思考:如何根據緯度變化確定東西方向?如何根據經度變化確定南北方向?
(1)兩點在同一經線上,方向為正南正北關系,兩點在同一緯線上,方向為正東正西關系。
南半球緯度越高越靠南,北半球緯度越高越靠北。北半球各點都在南半球各點的北方。
兩點同為東經,經度數越大越偏東,兩點同為西經,經度數越大越偏西。兩點分別位於東經、西經,若兩點經度之和小於180°,則東經度地點在東, 西經度地點在西;若兩點經度之和大於180°,則東經度地點在西, 西經度地點在東;若兩點經度之和等於180°,則不分東西。還可畫出草圖,選擇劣弧段,然後按地球自轉方向判斷東西。
思考:在以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地球自轉方向是怎樣的?在以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地球自轉方向是怎樣的?
兩點分別位於南、北兩半球,南半球各點都在北半球各點的南方,北半球各點都在南半球各點的北方,東西方向的判斷按上述三種情況分別判斷。
(2)兩點既不在同一經線上,也不在同一條緯線上,分步判斷。
(3)以極地為中心的地圖方向的判斷
在以北(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指向中心的方向都是北(南),其餘方向均為南(北)越接近中心,北(南)緯緯度數越高;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為東,逆著地球自轉方向為西。判斷東西方向時要選擇劣弧段進行。
(4)若兩點不在同一幅地圖上,先將兩點轉繪到同一副輔助圖上,再進行判斷。
思考:有A(70°N,150°E)B(20°S,20°W),A點在B點的什麼方向?B點在A點的什麼方向?
澳大利亞的首都位於美國首都的什麼方向?印度的首都位於英國首都的什麼方向?
(四)圖例和注記
圖例是地圖上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符號;注記是用來表示地理事物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高山、水深的數字。要認識常見的圖例。
二、地形圖的判讀
(一)地面高程的計算方法
1、海拔:陸地上某一點高出海平面的
垂直距離,單位是米。
2、相對高度:陸地上某一點高出陸地
上另一點的垂直距離,單位是
米。如右圖:
思考:秦嶺太白山頂高出渭河水面的垂直距離是?
(二)等高線地形圖
1、等高線和等深線
什麼叫等高線、等深線?
等高線(等深線)的高程從海平面算起(海平面高程為0米),陸地上高程為正數,海洋中為負數;0米線表示海平面,也就是海岸線;200米區分平原和丘陵;500米、1000米線顯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線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線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徵。
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程都相等,一條等高線只有一個高程;等高線均為閉合曲線,但在一幅圖上不一定閉合;在陡崖處多條等高線可重合或相交,除此之外,等高線不相交、不重合。
2、等高距
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程差。其大小根據地形圖比例尺大小和地形高低起伏狀況確定。如果地圖比例尺大,區域地形起伏較小,等高距可小一些;反之則反。
在同一幅圖上,相鄰兩條等高線間的等高距相等。在各條等高線上標出高程數據,稱為高程注記。
3、等高線疏密程度與地形坡度大小的關系。
⑴在同一幅地圖或比例尺相同的不同幅地圖上(等高距相同),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地形坡度小,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地形坡度陡。等高線之間間隔均勻,是均勻坡;等高線上疏下密為凸形坡;等高線上密下疏則為凹形坡。
比例尺相同,等高距相同
⑵在等高距相同,等高線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大小不同的地圖上,比例尺大的地圖,表示地形坡度大(陡);比例尺越小的地圖,表示地形坡度越小(緩)。
思考:下列四幅圖中,坡度由大到小如何排列?
⑶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地形圖上,若等高線疏密程度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反之則反。若等比例尺不同,根據公式坡度=等高距/實地距離=等高距*比例尺/圖上距離,計算出坡度(圖上距離可量出),再進行比較。
⑴山頂:等高線閉合,高程由中間向四周降低。示坡線畫在等高線的外側,示坡線指向海拔低處(如圖A)。
⑵盆地:等高線閉合,高程由四周向中心降低,示坡線畫在等高線的內側(如圖B)。
⑶山谷:等高線不閉合,尖角指向海拔高處(不是尖角指向上方,尖角指向上方只能說明尖角指向北),山谷線也叫集水線,山谷線與等高線垂直相交(如圖C)。
⑷山脊:等高線不閉合,尖角指向海拔低處(不是尖角指向下,尖角指向下方只能說明尖角指向南),山脊線也叫分水線,山脊線與等高線垂直相交(如圖D)。
⑸陡崖:多條等高線在此重合(如圖E)。
⑹鞍部:是山谷等高線最高處,山脊線最低處(如圖F)。
⑺平原:其等高線稀疏,等高線高程在200米以下(如圖M)。
⑻梯田:等高線比較平直且疏密相間,等高距很小,一般只有幾米(如圖N)。
5、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⑴根據圖中最大、最小值以及數值變化情況判斷區域地形類型及地形起伏狀況(起伏大小;地形傾斜方向)。
⑵根據等高線的疏密程度判斷地形坡度大小和坡面類型。若某坡面等高線高處密,低處稀疏,則該坡為凹形坡;反之為凸形坡。
⑶根據等高線的彎曲方向判斷地形類型(山脊;山谷;鞍部);根據等高線的延伸方向判斷地形延伸方向。與等高線垂直方向為坡度最陡方向,水流方向與等高線彎曲方向相反。
確定等高線彎曲部分為高值區還是低值區,一般採用垂線法和切線法。
垂線法:在等高線圖上彎曲最大處的兩側作各等高線的垂線,方向從海拔高處指向海拔低處。若箭頭向中心處輻合,則等高線彎曲處與兩側相比為低值區;若箭頭向外圍輻散,則等高線彎曲處與兩側相比為高值區。
切線法:在等高線圖上彎曲最大處作某條等高線的切線,比較切點與切線上其他點的數值大小。若切點數值小於其他點的數值,則該點為低值區;反之為高值區。(如圖)
⑷根據等高線上的數值及等高線疏密狀況判斷地形類型(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等)。
⑸在不同等高線圖上,不能直接根據等高線疏密程度判斷坡陡大小。要根據不同等高線圖的比例尺、等高距計算出各自的坡度大小,再比較(坡度=相對高度/水平距離)。
⑹局部小范圍等高線閉合:若有幾條等高線閉合,則可能是山頂、盆地、窪地;若兩條等高線間有一條閉合等高線,要注意該閉合等高線的數值。如果閉合等高線的數值和海拔較高的等高線高程相等,則該閉合等高線區域可能是山坡上的小丘。如果閉合等高線的數值和海拔較低的等高線高程相等,則該閉合等高線區域可能是山坡上的小窪地,即「大於大的,小於小的」(如圖)。
在不同的等高線間著上不同的顏色,即我們常用的彩色地形圖。陸地上用暖色調表示不同的高度,海洋中用冷色調表示不同的深度。
三、地圖的選擇與圖上作業
(一)正確選擇地圖
1、選擇不同種類的地圖
地圖的種類很多,根據使用目的,正確選擇地圖。
2、選擇適當比例尺的地圖
圖幅大小相同的地圖,比例尺大的表示實地范圍小,圖上內容越詳細;比例尺小的地圖表示實地范圍大,圖上內容越粗略。
經緯度間隔相同的地圖上,緯度越高,每格表示的實地范圍越小;緯度越低,表示的范圍越大。在圖幅大小相同,緯度大致相同時,經緯度間隔相等的網格的面積越大,則比例尺越大;網格面積越小,比例尺越小。
如果要進行圖上作業,要選用比例尺大的地圖,如果只需要了解地理事物的大致分布,選用比例尺小的地圖即可。
隨著計算機等現代技術手段的應用,地理信息的獲取和呈現方式多樣,方便了我們選擇和使用地圖。
(二)在地形圖上作業
1、根據等高線地形圖繪制地形剖面圖,以顯示剖面線上斷面的地勢起伏狀況。
⑴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根據需要選擇剖面線。
⑵確定剖面圖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剖面圖的水平比例尺一般與原圖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通常比水平比例尺大若干倍。
⑶在圖紙上畫「水平線段」與剖面線等長且相互平行(保持水平比例尺不變)
⑷從「水平線段」的端點引垂線做標高尺,並按垂直比例尺作出水平標高虛線。
⑸把剖面線與等高線的各交點,按水平比例尺轉繪到「水平線段」上,即可得出相對應的各點。
⑹自「水平線段」起向上引出各對應點高程的垂線,即可得出在水平標高線上得出與高程對應的各點。
⑺把各點用光滑的曲線連接起來(注意如果相鄰兩點高程相同,中間要順著地形走勢畫出虛曲線,曲線最高處或最低處不得高於或低於一個高程點)。
2、確定某剖面圖所對應的剖面線的一般步驟
⑴可粗略的觀察剖面線所經過的大的地形部分(如山峰、鞍部、陡崖)所穿過的最高等高線、最低等高線等,看剖面圖是否與等高線圖相吻合。
⑵注意觀察剖面線與等高線交點中的一些關鍵點,如起點、中點、終點等,看這些點在等高線圖上的高度與剖面圖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⑶注意觀察剖面線與最高或最低等高線相交的兩點之間的區域高度,在剖面圖上是否得到正確的反映。剖面線與最高等高線相交的兩點之間的區域高度應小於最高等高線的高度與等高距之和,而與最低等高線相交的兩點之間的區域高度應大於最低等高線的高度與等高距之差。
3、根據等高線確定兩點間的通視情況
⑴過兩點做直線段(剖面線)
⑵沿所做剖面線作出地形剖面圖
⑶根據剖面圖進行判斷。若兩點間無高出視線的障礙,則通視,反之不通視。
4、陡崖處相對高度的判斷
根據等高線的重疊情況可判斷崖頂到崖底的相對高度,重疊的等高線中最高數值減去最低數值為陡崖的最小相對高度;最小相對高度加上兩個等高距即為陡崖的最大相對高度(比這個數據略小)
5、等高線地形圖的綜合應用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或地形剖面圖)反映出來的地形類型、地勢起伏、坡度陡緩、山脈走向、陰坡、陽坡等特徵,綜合分析氣候、地形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⑴判斷水系、水文特徵
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如亞洲的水系、海南島的水系等),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如剛果盆地中的剛果河),山脊常形成河流分水嶺,山谷常有河流發育,等高線穿越河谷時向上游彎曲,即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水流速大;陡崖處有時會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還與流域面積和所處的迎風坡、背風坡有關,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沖積扇。
⑵判斷氣候特徵
海拔高的地區應考慮氣溫的垂直變化,山地應考慮迎風坡、背風坡的區別(主要是對降水的影響)。盆地、谷地不易散熱,易出現大氣污染事件,盆地有時也容易引起冷空氣的滯留等。
6、根據地形狀況進行區位選擇
常見的綜合問題是以地形圖為背景,要求在圖上設計、選擇所需的「點」「線」「面」,以及給予科學的分析評價。
⑴選「點」:要根據要求考慮所選點的位置、海拔及周圍環境等。如選擇氣象觀測站,就要選擇地勢適中、地面較開闊、周圍沒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點。海港碼頭應選擇海水較深且避風的海灣,避開含沙量大的河流,以避免造成航道淤積。療養院應建在地勢坡度較緩、氣候適宜、空氣清新的地方。
⑵選「線」:主要有交通線(公路、鐵路)、引水線和輸油管線的選擇等。
選擇交通線的基本要求: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既要考慮距離長短,又要考慮路線平穩(間距、坡度等),一般是在兩條等高線間繞行,只有必要時才可穿過一、兩條等高線;盡可能少的通過河流,少建橋梁等,以減少施工難度和投資;避免通過斷崖、沼澤地、沙漠、地下喀斯特地形區、地質不良區等地帶。通往山頂的公路,往往需建盤山路,一是可以減小修路的工程量,二是道路比較平坦,利於車輛行駛,三是不會造成水土流失。在兩點間修建纜車索道,在計算其長度時,不僅要根據比例尺算水平距離,還要考慮到兩點的高差。
古代城牆常沿山脊線修築.
在選擇引水路線時,首先考慮水從高處往低處流這一要求,再結合距離的遠近確定較合適的引水路線。
選擇輸油管線時,要使線路盡可能縮短,還要盡量避免通過山脈、大河等。
⑶選「面」:主要有確定水庫匯水面積及壩址;選擇適宜開辟梯田的地區;選定工業區和居民區等。
選擇水庫修建方案時,要考慮庫址、壩址及修建水庫後是否需要移民等。在不考慮地質等的條件下,一般選擇有較大集水區的盆地(窪地)地區,即「口袋形」的地區,「口小」利於建壩,「袋大」腹地寬闊,庫容量大。還要注意修建水庫時,水源要較充足。壩高受等高線高程影響,壩長受出水口寬度影響。
開辟梯田,應選擇滿足坡度平緩、有灌溉水源及附近地區修建水庫後不能被淹沒等條件的地區,梯田應沿等高線修建,坡度大於25°的地區不宜修梯田
(可發展立體農業)。
5. 從高中地理角度說明發展大棚農業的條件和區域,望簡練解答,謝謝學長們!!
樓上幾位著實給力來。源我忘的差不多了,只能簡單說一說。
條件好像是地形要平坦,否則大棚的建設成本過高。還有就是陽光充足,本來大棚本身就削弱了陽光射入。
至於區域,實在無力,你看從南到北都有大棚啊。。。(不過最好實在較為平坦開闊的緩坡地帶)
考大棚的主要在發展條件考察,我做題是貌似是這樣。。。
6. 高中區域地理筆記
很想幫你,但是怎樣才能把我三年記得全給你打出來呢?找下同學的吧,而且也比網上來的准確。
7. 高中區域地理重要筆記總結 還有中國地理喲
1、七大洲面積排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2、大洲陸界:亞非界河蘇伊士,運河穿過埃及境,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把此分兩邊。
3、世界居民:世界人口分布數,最多亞洲次非洲,最少要數大洋洲,無人居住南極洲。人口分布稠密區,亞洲東南美洲歐,極地沙漠高山區,熱帶雨林少人口。
4、澳大利亞知識總結:澳大利亞大洋環,南回歸線過中間,地廣人稀國發達,高原面積佔一半,氣候植被呈半環,動物稀有多奇觀。騎在羊背坐礦車,首都設在堪培拉。
5、我國領土四端:頭上頂著黑龍江,腳踩曾母暗沙島,嘴喝兩江匯合水,帕米爾上擺擺尾。
6、中國十四鄰國名稱: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部還有緬老越。
7、中國的行政區劃:兩湖兩廣兩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雲貴川蒙青陝甘,新藏兩寧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歸之日盼團圓。
8、我國的主要山脈: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湘桂粵贛夾南嶺。東北一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峰,長白武夷中間橫,台灣山脈東分布。喜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
9、我國鐵路干線:南北京廣與京九,京哈京滬列在東。焦枝、枝柳和寶成,向南延伸交貴昆。東西京包和包蘭,隴海蘭新至北疆,滬杭-浙贛至株洲,湘黔株洲至貴陽,貴陽-昆明是貴昆。
10、我國九大商品糧基地:
三江松嫩和江淮,鄱陽洞庭江漢連,太湖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糧為先。
11、學生學中國地形時,可用歌訣概括:
(1)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分界線:
一二階梯分界線,昆侖祁連橫斷山,二三階梯分界線,大興太行巫雪峰。
(2)三級階梯特點的影響
海洋濕潤供水多,利於農、林、牧、漁棒。
許多大河向東流,溝通海陸交通網。
滾滾東流落差大,水能蘊藏階梯間。
12、長江概況:青藏高原唐古拉,長江源出此山間,各拉丹東是源頭,自西向東青藏滇,川渝鄂湘贛皖蘇,奔流上海入東海,流程全長六千三,排名世界列第三。宜昌以上為上游,切山斷嶺多峽谷,落差達到六千米,水力資源最豐富。中游宜昌到湖口,湖泊支流尋常見,下游湖口至海口,江寬水深平原闊。
13、黃河源流概況:青藏高原黃河源,源出巴顏喀拉山。出山向東入青川,北上甘寧內蒙轉,南下晉陝折豫魯,東去注入渤海灣。
14、秦嶺-淮河線的概括:秦嶺淮河線兩邊,亞熱暖溫分界線,濕潤半濕分兩半,八百毫米降水線,一月均溫零度線,水田旱地分界線,南方北方分界線,自然風光大異然。
15、香港特別行政區:珠江口東是香港,素稱明珠和天堂。新界九龍香港島,發展經濟各有長。進口原料搞生產,電子鍾表和服裝,銀行如林船如梭,金融中心自由港。九七回歸更發展,一國兩制好主張。煤
河北峰峰和開灤 大同西山晉陽泉
黑有雞西鴨鶴崗 遼撫阜新淮北皖
徐州煤礦在江蘇 河南有個平頂山
內蒙古的准格爾 霍林東勝元寶山
陝西神府貴六盤 再加寧夏石嘴山
鐵
河北武安和遷安 遼寧本溪和鞍山
白雲鄂博內蒙古 安徽鐵礦馬鞍山
海南石祿富鐵礦 攀枝花礦在四川
湖北鐵礦是大冶 甘肅有個鏡鐵山
有色金屬
鎢產南嶺與大余 錫礦山間生產銻
銅仁汞個舊錫 修文淄博平果鋁
雲東川贛德興 兩地銅礦負盛名
錫鐵山水口山 兩個山地產鋅鉛
招遠金白銀銅 甘肅金昌鎳資源
我國省級行政區
京津滬渝直轄市,蒙寧新藏桂自治,一國兩制台港澳,東北三省黑吉遼,冀晉魯歸華北.蘇浙皖贛在華東,湘鄂豫歸華中,華南還有粵閩瓊,川滇黔歸西南,西北還有陝甘青.
我國之最
面積最小的省是澳門
緯度最高的省是黑龍江
面積最大的省是新疆
跨經度最廣的省是內蒙古
跨緯度最廣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澳門
我國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河南洛陽和開封,安陽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宮天安門,頤和園及八達嶺。西安大小兩雁塔,驪山華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橋,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西湖雙十景,靈隱寺與飛來峰。
洛陽龍門石窟精,白馬少林寺著名。開封鐵塔和龍亭,相國寺鍾觀音聽。
中國鐵礦:
我國鐵礦有八家,內蒙白雲湖北大。遼寧鞍山和本溪,河北遷安安徽馬。海南鐵礦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國煤礦:
中國煤礦有十一,開灤峰峰省份冀。遼寧煤礦是阜新,大陽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蘇徐,黑龍抓住鶴和雞,平頂山礦省份豫。
有色金屬礦:
德興銅礦在江西,湖南錫礦山產銻。貴州銅仁產汞礦,雲南個舊出產錫。
甘肅金昌礦產鎳,鎢礦產地贛大余。湖南水口山鉛鋅,廣西平果出產鋁。
內蒙白雲泥土稀,山東招遠有金幣。
貨運選擇三原則:
貴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選擇是航空。易死變質鮮活貨,短程可用公路送,
遠程而且數量大,鐵路上有專車用。大宗笨重遠距離,水運鐵路二者中。
中國十大旅遊景點:
北京故宮八達嶺,避暑山莊河北行。陝西省內秦皇陵,長江三峽鄂渝境。
安徽黃,桂桂林,浙江西湖蘇園林,台灣島上日月明。
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
我國是個多民族,少數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壯族,四百萬人滿回土,苗維彝藏和蒙古。
我國十四個陸上鄰國:
北面俄蒙古,朝鮮在東岸西北哈吉塔,三個皆斯坦
印尼和不丹,四國在西南西邊巴和基,還有阿富汗
南方三國家,老緬和越南
中國地形區特點:
青藏高原有雪山,遠看是山近成川。
內蒙高原第二大,一望無際地面坦。
黃土高原黃土松,支離破碎多溝坎。
雲貴高原峰嶺眾,岩溶壩子到處看。
塔里、准噶、柴達木,盆地內部戈壁灘,
四川盆地山嶺環,內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東北華北長江岸。
東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華北又稱黃淮海,海拔50地勢坦。
河汊交織湖泊多,「水鄉」遍布長江岸。
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地勢階梯界線
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准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口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氣候界線
(1)1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1、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繞外邊;
唯有地球生物現,溫氣液水是由緣①。
①溫,適宜的溫度。氣,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
2、地球特點
赤道略略鼓,兩極稍稍扁。
自西向東轉,時間始變遷。
南北為緯線,相對成等圈。
東西為經線,獨成平行圈;
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3、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4、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換。
繞日公轉,四季出現。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
自西向東,方向不變。
5、地球五帶
地球有五帶,全靠四線分;
回歸間熱帶,極圈分寒溫;
寒溫各有二,五帶溫不均①。
①溫,指溫度。
6、地圖辨方向
地圖方向辨,擺正放眼前;
上北下為南,左西右東邊。
標圖易分辨,經緯網較難;
緯線指南北,東西經線圈。
極地投影圖,定向較特殊:
對於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緯圈東西,自轉反時走。
對於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緯圈東西,自轉順時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
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
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
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
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為四洋首,位於亞澳兩美間。
大西洋西南北美,東岸臨界歐與非。
印度洋臨亞非澳,南部三洋水相連。
北冰洋面為最小,亞歐北美三洲環。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陸佔三,亞歐非洋兩美南①。
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②;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③;
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④;
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佔西半邊,
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①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
②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
③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
④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10、七大洲地形
(1)亞洲
亞洲地形雜,中高四周窪。
沖積平原廣,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資源可誇。
(2)歐洲
半島緣海多,形體分節肢;
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
東部高原聯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東西相間高大陸,世稱湖海在其間。
(4)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東部平原高原區。
地形多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脈為最長,亞馬遜河流域廣。
熱帶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數潘帕斯。
(5)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號稱大陸高原洲,
東部高原連一體,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
面積小,分兩區,
一大陸,二島嶼。
大陸東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極洲
四周環三洋,多年冰雪積;
超過二千米,海拔數第一。
11、海底地形
淺海大陸架,外緣大陸坡;
洋盆海溝嶺,洋底不可測。
12、地形變化
地形變化,內外力加。
滄海桑田,內部力大;
板塊運動,拉伸擠壓,
斷層褶皺,出現高窪;
火山地震,板塊緣發。
外部力量,不可輕它;
風浪水冰,侵蝕變化,
天長日久,削高填窪。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短時陰晴雨雪冷熱風
氣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
14、氣溫分布規律
氣溫分布有差異,低緯高來高緯低;
陸地海洋不一樣,夏陸溫高海溫低,
地勢高低也影響,每千米相差6℃。
15、地球變暖危害
大氣污染,地球變暖;
冰川融化,沿海被淹。
採取措施,刻不容緩。
16、風的形成
溫高氣上升,低壓下形成;
氣自高壓來,流動形成風。
17、地球氣壓帶
高氣壓帶四,低氣壓帶三:
南北五度間,高溫氣上翻,
赤道低氣壓,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氣流下偏轉,
副熱高氣壓,少雨常乾旱;
極地氣壓低,靠近兩極點;
南北六十度,副極低壓然。
18、地球風帶
氣壓帶相隔,風帶共有六:
信風赤道摟,東風兩極出,
南北西風帶,四十、六十度
19、降水形成條件
空汽飽,氣溫降;
凝結核,相碰撞;
體重加,雨雪降。
20、降水分布規律
赤道熱,降水多:
兩極寒,降水難。
回歸線,分西邊;
陸西岸,副高帶,
信風吹,降水虧;
陸東岸,季風故,
氣候溫,降水富。
中緯度,居內部;
距海遠,氣候干。
21、影響氣候的因素
影響氣候因素,四個方面兼顧;
緯度位置第一,赤道兩極懸殊;
其次要看海陸,遠海夏季干酷;
地形也很重要,高寒背風雨勿;
洋流不可低估,暖流到來水富
22、陸地自然帶分布與特徵
地表氣候不一般,植被動物隨著變。
九自然帶分布談,熱溫類型各有三;
亞寒苔原冰原帶,另外高山垂直變。
熱帶雨林赤道邊,高溫多雨樹參天;
猩猩猿猴時常現,河馬大象不少見。
熱帶草原夾兩邊,非洲南美最廣泛;
干濕兩季南北反,稀樹密草動物歡;
獅犀斑馬長頸鹿,乾季向著水草遷。
熱帶沙漠回歸線,非澳兩洲最大片;
草木稀少多沙丘,鴕鳥駱駝耐餓旱。
溫帶沙漠居陸間,亞美澳非都可見;
夏季高溫冬季寒,植被較少能耐干。
溫帶草原四季顯,多位北半球中間;
雨水較少草尤短,黃羊野兔最常見。
溫帶森林闊葉繁,熊貓梅花鹿罕現。
北部亞寒針葉林,松樹雲杉能耐寒;
亞美北部歐大半,動物冬夏羽毛換。
苔原氣候冬長寒,亞歐美洲最北邊;
植物地衣和苔蘚,特有動物馴鹿焉。
南極冰原和冰山,企鵝海豹近海岸;
北極點與格陵蘭,白熊海象不畏寒。
23、世界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生存條件;
耕林草建,伐墾泛濫,
流失沙化,人增地減,
採取措施,齊抓共管。
(2)水資源
地球水多,海水大片;
只能利用,淡水資源。
河湖地下,分布有偏;
滿足需要,比較困難。
保護資源,節用當先;
植樹造林,防治污染。
海水淡化,為期較遠。
(3)森林資源
森林用途:提供材木,
含蓄水源,增加濕度;
防風護田,保持水土;
調凈空氣,①「自然調度」。
保護資源,植伐同步。
①調,調節大氣成分。凈,凈化。
(4)礦產資源
礦產種類實不少,煤鐵石油最重要。
俄巴中澳印加美①,七國鐵礦儲量高;
煤礦要數中美俄,亞歐北美煤質好;
石油分布很集中,中東俄美中墨英。
①巴,巴西。印,印度。
24、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居住,亞洲東部南部;
北美東部歐洲,人口稠密在數;
地屬沿海平原,氣候濕潤溫暖;
農業歷史悠久,工交城市發展。
25、人口問題
人口發展過快,環境資源受害;
人口城市遷移,帶來諸多不宜:
住房交通水電,醫教就業問題。
26、世界人種問題
世界人種分清,要看膚發眼睛。
白居歐洋北美①,黃人主在亞東,
黑人非洋美國,種族歧視受輕。
①洋,大洋洲,後面「洋」字亦同。
27、世界主要語言
世界民族二千,多有自己語言。
漢語使用最多,亞洲中國東南①;
英語使用面廣,英澳北美印度;
俄語比較集中,拉美西語侵佔②;
法語世稱美麗,主要法國內焉;
阿拉伯語亞非,國際重要語言。
28、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宗教三,佛基伊斯蘭。
基督徒十億,歐美洋廣泛①;
佛教源印度,回真伊斯蘭,
六億穆斯林,亞非最多見。
①歐美洋,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29、世界人口過一億的國家
中印美尼俄①,巴日尼孟巴②。
①印,印度。尼,印度尼西亞。
②巴,第一個「巴」字指巴西,第二個「巴」字指巴基斯坦。尼,奈及利亞。本句可用形象語言「終因沒米(尼的諧音)餓,八日你夢巴(鍋巴)」來幫助記憶。
30、有關世界國家問題
世界國家一百八,面積俄加中最大,
領土領水海陸空,兩邦之間國界劃。
政治制度分社資,多數國家不發達;
國際交往要平等,五項原則維護它。
31、世界區域劃分
世界區域分十三,依據人地和自然①。
亞洲區域數有五:東西南中和東南;
非洲區域兩部分,撒拉劃分南北線;
美洲區也分兩段,拉丁美洲佔南邊;
歐分西東聯北亞②,南極大洋獨成片。
①人地,人文地理因素和地理位置。
②東聯北亞,歐洲東部和北亞聯合為一個區域。
32、東亞各國
東亞有五國:中朝韓日蒙①。
蒙古居內陸,畜牧業較盛;
朝鮮分南北②,北朝資源豐;
南韓經濟發,與日稱「小龍」;
中國更重要,後面另外評。
①朝,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②朝鮮,指朝鮮半島。
33、東亞地形
東亞海岸線曲折,半島島嶼似星羅;
西部高原和山地,東部平原丘陵多;
地勢西高東部低,東流入海是江河。
34、東亞季風氣候
東亞季風顯著,東海西部大陸。
海陸比熱不同,氣壓隨季擺動。
夏陸增溫較快,形成低氣壓帶;
海水吸熱較遲,低溫高氣壓在;
季風從海到陸,近海降水豐富。
氣候還分兩種,溫帶亞熱季風。
35、東亞沿海與內陸差異
東亞之沿海,溫濕人稠密;
平原耕地廣,稻茶絲產地;
沿海多良港,經濟貿易益。
西部人口少,多高原山地;
草原氣候干,畜牧加工宜。
36、日本
日本四大島,本洲最重要;
海岸線曲折,人稠地狹小;
地震活動頻,海洋季風顯;
森林水力富,礦產資源少;
經濟發展快,科技水平高;
經濟四要區,原料進口靠;
對外貿易港,神橫本州島。
東京為樞紐,鐵路速度高;
寒暖流交匯,捕魚北海道;
地小靠機械,農業單產高;
文化東西兼,櫻花國代表。
37、東南亞地理狀況
「南洋」東南亞,共十個國家;
最大群島國,印度尼西亞。
歐洲向東行,必經馬六甲;
印太兩洋間,「十字路口」卡。
半島山河間,分布呈縱列。
上游「V」字谷,流急水力富;
下游寬且緩,沖積成平原;
土肥灌溉便,人稠農業興。
群島多火山,三大板塊間;
印度尼西亞,「火山國」名兼,
農民不怕險,火山口種田。
38、東南亞兩種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赤道邊,馬來半島群島焉;
全年對流雨為主,一載降水過二千;
雨熱充足植物茂,四季農作不休閑。
熱帶季風分雨旱,中南半島菲北邊;
六至十月為雨季,旱十一至五月天;
全年降水一千五,雨季播種收在旱。
39、東南亞居民和物產
東南亞人稠,物產多量大:
橡膠油棕錫,盛產馬來亞①;
椰子和蕉麻,菲律賓可誇;
稻米為主食,泰國質量佳;
印尼汶萊國,石油在開發;
人稠多信佛,建築出精華;
柬寨吳哥窟,仰光大金塔;
經濟有發展,華人貢獻大。
①馬來亞,馬來西亞。
40、新加坡
馬來半島新加坡,形如獅子市島國;
島小如星人稠密,四分之三華人多。
「十字路口」馬六甲,太印航行必經過。
資源貧乏靠進口,獨立新興工業國。
地理優越港口良,對外貿易航運多;
開放吸資引技術,工業發展「小龍」活。
花園城市環境美,旅**業創匯頗。
41、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群島國最大。
產量世界首,木胡藤金納①;
石油輸出口,本區亦最大;
熱帶雨林景,翡翠鏈項掛;
萬隆環境雅,療養旅遊佳;
都城雅加達,位於島爪哇。
①木,木棉,胡,胡椒。金納,金雞納。
42、南亞地理氣候
南亞次大陸,地形分三部:
北部為山地,三國居內陸;
南德干高原,土肥礦產富;
中間農業區,平原連成弧。
三條大河流,沖積平原出;
印河便灌溉,恆布下游匯①。
氣候熱季風,降水有偏護。
①恆,恆河。布,布拉馬普特拉河;本河源於中國境內,在中國稱雅魯藏布江。
43、印度
南亞最大國,首都馬德里;
人口世居二,耕地亞洲一;
麻茶世界首,棉蔗屬經濟;
孟加兩大港①,棉麻工業地。
①孟,孟買。加,加爾各答。
44、印度主要作物
水稻小麥棉花茶,還有花生甘蔗和黃麻。
45、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南亞西,工業棉紡織第一;
農業主要靠灌溉,乾旱恆河解危機;
伊斯蘭堡為首都,最大城港卡拉奇。
46、中亞
中亞有五國,哈塔吉土烏①。
歐亞鐵路橋,「絲綢之路」古;
五國內陸居,高原平原主;
氣候多乾旱,卡拉沙漠著②;
河湖多內流,灌溉引阿姆③。
民族一百三,奉教伊斯蘭。
「白金之國」烏④,產棉世第三。
礦產儲量大,煤鐵石油天⑤。
烏都塔什干,大城樞紐站。
①哈,哈薩克。塔,塔吉克。吉,吉爾吉斯斯坦。
土,土庫曼。烏,烏茲別克;下面④也指此國,不再另注。
②卡拉沙漠,卡拉庫姆沙漠。
③阿姆,阿姆河。⑤天,天然氣。
47、哈薩克
中亞哈薩克,世界最大內陸國;
民族俄羅哈薩克①,耕地草原面積闊,
能源采礦工業體,石油煤礦儲產多,
卡拉干達工業地,阿拉木圖為國都。
①俄羅,俄羅斯。
48、西亞和北非居民及地理位置
西亞和北非,阿拉伯人多;
教奉伊斯蘭,西亞除四國①。
五海三洲地,西亞交通活;
古有絲綢路,海陸空今說。
北非國六個,臨海港口多,
塞亞的阿卡②,蘇伊士運河,
溝通兩大洋,運油經此過。
①四國,指以色列、塞普勒斯、亞美尼亞、喬治亞籌四國。這幾個國家主要信奉基督教。
②塞,塞得港,亞,亞歷山大。的,的黎波里。阿,阿爾及爾。卡,卡薩布蘭卡。
49、西亞北非的地形和氣候
兩區地形高原主,北回歸線過中部;
副高東北信風帶,炎熱乾燥沙漠布;
農業主要靠灌溉,山地綠洲可放牧;
冬季降水地中海,西亞北非均分布。
50、西亞和北非石油
兩區石油最富饒,儲產出口世最高。
七大石油生產國①,埋藏淺且油質好。
輸往西歐和美日,方式油船和管道。
到日須經馬六甲,歐美多繞好望角。
①七大石油生產國,指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等
51、西亞北非各國物產
西亞北非好物產,紫羔皮產阿富汗;
安拉羊毛土耳其①,伊朗羊毛織地毯;
椰棗特產伊拉克,摩哥盛產油橄欖②。
①安拉,安卡拉。
②摩哥,摩洛哥。
52、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熱帶沙漠國。
地形高原主,淡水資源薄。
儲產居世先,石油之王國。
沙土變農田,投資舉新措。
麥加稱聖城,首都利雅得。
53、埃及
埃及位置重,亞非歐要沖。
地跨兩大洲,蘇伊士居中①。
尼羅貫全境②,「綠色走廊」青。
阿斯旺大壩,金字塔奇景。
河谷三角洲,長絨棉著名。
工業採石油,運價收入升③。
首都古開羅,非洲最大城;
亞歷山大港,地位不可輕。
①蘇伊士,蘇伊士運河。
③尼羅,尼羅河。
③運,運河。僑,僑匯。埃及勞動力資源豐富,前往西亞工作的人很多,每年有大量的僑匯收入。
54、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狀況
撒哈拉以南,地形多高原。
東非大裂谷,陷落地層斷。
乞力馬扎羅,非洲最高巔。
維多利亞湖,屬盆地凹陷。
中部有盆地,剛果河其間。
幾內亞海灣,大西洋沿岸。
馬達加斯加,大島位西南。
南非好望角,大陸西南端。
55、撒哈拉以南非洲氣候
非洲熱帶大陸,赤道橫貫中部。
氣候略成帶狀,南北對稱分布。
中部熱帶雨林,終年高溫雨足。
三邊熱帶草原,干濕南北季反。
熱帶沙漠規律,南北回歸不誤①。
地中海式南端,冬雨夏干特殊。
①回歸,回歸線。
56、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資源
資源動植物,出名有礦產。
珍貴木材種,花梨木和檀①,
波巴布樹壽,生長熱草原。
動物非特有②,猩河象鹿斑③;
衣索比亞,天然動物園。
黃金金剛石,儲產均世端。
幾內亞鋁土,儲油也可觀。
①檀,檀木。
②非,非洲。
③猩,大猩猩。河,河馬。象,非洲象。鹿,長頸鹿。斑,斑馬。
57、象牙海岸
象牙海岸,「象牙海岸」。
農業為主,墾林為園。
「可可王國」,第一出產①。
咖啡木材,非洲之巔。
阿比讓市,「小巴黎」贊。
多樣農產,擺脫困難。
①第一出產,產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
58、亞洲綜述
(1)氣候
氣候復雜千萬象,水熱分布差異大。
東部季風多雨雪,西部大陸多風沙。
南部低緯號暖國,北部高緯稱寒極。
(2)高原山地
帕米爾高原,四周山脈環;
喜馬拉雅山,珠峰世界巔;
天山阿爾泰,興都庫什南。
青藏最高原,北蒙南德干;
中西伯利亞,伊阿隔海灣①。
(3)湖泊河流
裏海最大湖,西北屬於歐;
死海貝加爾,最咸最深屬。
長江第一河,黑湄入太波②;
北流勒時鄂③,南流恆印河。
①伊阿,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
②黑湄入太波,黑龍江、湄公河都注入太平洋。
③勒葉鄂,勒拿河、葉尼塞河、鄂畢河。
59、歐洲西部輪廓
認清歐洲大陸西,記住四三和二一。
四個半島居南北①,三個內海波地黑②,
二個島記列顛冰③,一個北海屬邊緣,
還有一灣比斯開。
①四個半島,指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和北部的斯坦的納維亞半島。
②波地黑,波羅的海、地中海和黑海。
③列顛冰,指不列顛群島和冰島
60、歐洲西部地形氣候
歐西地形分三,山地平原相間;
地表錯綜復雜,侵蝕受自冰川。
氣候西部特點,溫帶海洋明顯;
東屬溫帶大陸,遠海洋性逐減;
南部地中海式,北部夏爽冬寒。
61、歐洲西部居民和國家
歐洲西部區,國家三十多。
最小梵蒂岡,稱為「袖珍國」。
居民白主人,人口增長弱。
工業中心密,多為發達國。
旅遊業興旺,名勝古跡多。
8. 高中地理有關農業的知識點有哪些
農業屬於第一產業,研究農業的科學是農學。農業的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獲得的產品是動植物本身。農業提供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品。
⑴ 茶葉生長的有利條件:
① 氣候濕潤多雨;② 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 青藏高原生產青稞的自然條件:地勢高,氣溫低,溫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 尼羅河三角洲南疆盛產長絨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條件。
⑷ 澳大利亞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① 有大面積乾旱半乾旱區域,草原優良; ②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飲水; ③ 無大型野生肉食動物。
⑸ 西歐美國東北部發展乳畜業的有利條件:
① 緯度高,氣溫低,雲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貧瘠,不適宜發展種植業,適宜多汁牧草的生長。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場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社會經濟條件
⑹ 季風氣候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利:雨熱同期,利於農作物生長。
弊:旱澇災害頻繁。
變式:溫帶季風氣候黃淮海平原發展棉花種植的有利條件:
① 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利於棉花生長; ② 秋季雨水少,天氣晴朗,利於棉花的後期生長和收摘。
⑺ 中亞地區農業以荒漠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為主,原因:
① 中亞深居內陸,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適宜發展荒漠畜牧業;
② 境內有額爾齊斯河、阿姆河、錫爾河等河流,宜發展灌溉農業。
⑻ 熱帶經濟作物經營方式:企業化種植園 。 生產特點:生產規模大,商品率高 。 主要分布:南亞、東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國經濟結構特點:以熱帶企業化種植園為主的單一經濟 所在國如何發展經濟:
① 繼續發揮優勢,抓好熱帶經濟作物生產; ② 狠抓糧食生產,努力增產糧食;
③ 調整產業結構,建立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④ 加強南南合作;⑤ 加強南北對話,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⑼ 非洲糧食問題突出的原因:
① 人口自然增長率高; ② 自然條件惡劣; ③ 亂墾濫伐,過度放牧,加劇了乾旱和土地沙漠化;
⑽ 新加坡缺水、缺糧的原因:
① 國土面積狹小,雖地處熱帶雨林區,但無大河,徑流量小; ② 國土面積狹小,耕地面積小,糧食產量低。
⑾ 復種指數問題:
① 俄羅斯復種指數和產量低的原因:緯度較高,農業生產熱量不足 。
② 澳大利亞復種指數問題:緯度較低,但復種指數較低的原因是: 與農業經濟結構有關,其混合農業區是小麥和牧羊交替進行,小麥復種指數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復種指數低對土地的有利影響是: 有利於土壤肥力的恢復。
③ 中國復種指數高的原因:緯度低,人均耕地少。
⑿ 美國、印度的國土面積小於中國,但耕地面積遠遠大於中國,其原因是:
從氣候和地形兩方面分析
① 美國、印度平原占國土面積大,乾旱區面積相對較小;
② 中國平原占國土面積小,乾旱區所佔面積大。
⒀ 城市郊區農業問題:上海市郊區農業蔬菜、肉、蛋、奶及園藝業 分析區位:
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會經濟因素:① 市場消費量大; ② 交通方便; ③ 發展花卉、蔬菜等農作物單位面積的價值高,可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
④ 土地面積小,有利於集約化生產。 發展方向:綠色農業;觀光農業;生態旅遊
⒁ 商品穀物農業:東北地區、 美國
基本特徵: 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農產品商品率高;
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② 地形平坦開闊; ③ 耕地面積廣大; ④ 土壤肥沃; ⑤ 水源充足。
社會經濟因素:
① 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 ② 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③ 交通便利; ④ 市場廣闊;
⑤ 工業比較發達; ⑥ 國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 熱量不足; 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劇; ③ 土壤肥力下降; ④ 冬季受寒潮和凍害的影響等。
與美國商品穀物農業比較異同:
相同點; ① 農業地域類型相同; ② 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
③ 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 ④ 交通便利; ⑤ 市場廣闊; ⑥ 工業比較發達; ⑦ 農業生產過程的自然條件相似。
不同點: ① 經營方式不同,美國以家庭農場主生產為主,我國以國營農場位主; ② 科技水平存在差異; ③ 專業化水平不同;
④ 糧食單產不同,美國糧食單產高
⒂ 大牧場放牧業: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氣候溫和,草類茂盛,草場面積大;
社會經濟因素:① 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 ② 距離海港近;交通條件改善,冷藏技術的進步。
(8)高中地理區域農業發展的筆記擴展閱讀
全書概括
《高中地理》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寫的。該書是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學習地理
一、地理學習的靈魂——地圖的利用
1、學會分類地圖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景觀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漫畫圖、地理數據圖、地理結構圖、地理值線圖等。
2、學會讀圖①先讀圖的主題②看清圖例③注意細節④聯系實際。
3、學會變圖①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②圖文轉換。
4、學會用圖①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②用圖記憶。
二、地理學習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
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路圖,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系,組成的網路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
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在復習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適當拓寬知識面,在思考問題時,有一定的鋪墊,能觸類旁通,思路靈活。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如:
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區位選擇)、成因、特點、問題、解決措施。
9. 高三地理怎麼簡述區域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問題,即:耕地問題、勞力問題、畜力問題、水利問 題、投回入問題、災害問題、生態環境問題、資答源浪費問題、經營規模問題和經濟效益問題。這些問題已對 中國農業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對策和措施:一是提高認識;二是嚴格執法;三是加強培訓;四是提高效益;五是節約 資源;六是保護環境;七是發展科技;八是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