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湘教版地理中考復習ppt

湘教版地理中考復習ppt

發布時間: 2021-03-14 17:41:09

初中地理會考復習資料(湘教版)

、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植物的營養:絕大多數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動物的營養:從外界獲取現成的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的廢物。
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氣體、排尿。
植物排出廢物的方式:落葉。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例:斑馬發現敵害後迅速奔逃。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4、影響生物的生存的環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蟲捕食蚜蟲,是捕食關系。稻田裡雜草和水稻爭奪陽光,屬競爭關系。螞蟻、蜜蜂家庭成員之間分工合作。
5、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
1)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2)作出假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3)制定計劃:檢驗假設是否正確,需通過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方案的要求:需設計對照實驗,光照是這個探究實驗中的唯一變數。其他條件都相同。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交流
6、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舉例: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駱駝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樹等。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鬆,其糞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風固沙等都屬於生物影響環境。
7、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
、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緯度位置及優越性: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一小部分在 (熱帶) ,沒有(寒帶 ) 。氣候差異大,為發展( 多種農業經濟 )提供了有利條件。
●海陸位置及優越性:(1)位於( 亞)洲的東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國東部廣大地區( 在夏季風濕潤氣流的影響下, 降水 ) 豐富,有利(農業)生產;(2)海陸兼備,東部地區有利與( 海外各國友好往來 ) ;西部地區(深入亞歐大陸內部 ) ,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直接往來,便於對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 。
●我國領土面積(960萬 )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陸上鄰國14個。逆時針依次為朝鮮、( 俄羅斯)、( 蒙古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 )、(寮國 )、越南。陸上疆界2萬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國家6個:韓國、(日本 )、菲律賓、(馬來西亞 )、汶萊、(印度尼西亞 )。
2、我國的人口
●人口總數:2000年( 12.95 )億。
●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 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龍江黑河—雲南騰沖一線為界,( 東部 )地區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區人口密度較小。(我國西部地區人口稀少,但資源豐富,在西部大開發時,應注意什麼問題?西部地區具有資源優勢,但自然環境相對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當尖銳的條件下,開發西部,一定要以保護環境為前提,不能先開發後再治理。)
●人口國 策: 實行計劃生育。
●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我國的民族
●我國共有(56 )個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漢 )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壯 )族。
●漢族分布特點: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 ( 中部 )和(東部)最為集中。
●少數民族分布特點:主要集中在( 東北 )、( 西北 )、(西南 )。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 )族。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少數民族風情:
( 蒙古 )族的那達慕大會
( 傣族 )族的潑水節、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體舞、藏歷年,
(朝鮮 )族的長鼓舞等。
4、我國的地形
●我國地形的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山區在開發和保護方面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1)山區地面較為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較大。
(2)在開發利用山區時,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我國地勢特徵:(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階梯的分界線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類型 主要地形區
第一級階梯 一、二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二、三級階梯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第二級階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間分布 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徵對我國的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
(2)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水能。
(3)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西側 東側
①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④橫斷山脈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雲貴高原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北側 南側
⑤昆侖山脈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脈 准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脈構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
(內蒙古高原)地面坦盪、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黃土廣布、地表千溝萬壑
(雲貴高原 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顯著
●四大盆地
面積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達木 )盆地
緯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爾)盆地
發展農業生產條件最優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脈走向: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
昆侖山脈――秦嶺
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脈――-武夷山脈
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5、我國的氣候
●根據活動積溫,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
. 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此外還有一個地勢較高的高原氣候區.
(1)熱帶 亞熱帶 暖溫帶 中溫帶 寒溫帶 高原氣候區
(2)0
(3)暖溫帶
(4)瓊 台 粵 桂 雲或滇
(5)一 三
(6)②亞熱帶 ③暖溫帶
●依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可以劃分
為4個干濕地區( 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乾旱)區。
干濕區 濕潤區 半濕潤區、 半乾旱區、 乾旱區。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農業類型 種植業(水田農業) 種植業(旱地農業) 畜牧業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說出下列地理現象存在差異的原因:
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特殊的「魚米之鄉」的景觀得益於( 雨熱同期的季風 )氣候。
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青藏高原處在大體相同的緯度上,但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地勢(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阿拉伯半島大體相同的緯度上, 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陸位置 )和( 夏季風 )的影響。北京與烏魯木齊緯度大致相當,但降水卻有很大的差別。(海陸位置、夏季風)
在不同的溫度帶內生長不同的果樹;不同的溫度帶內熟制也不同;南北傳統民居的建築結構也不同。原因是(緯度因素 )
東西植被不同;東西農業類型不同,東部以耕作業為主,西部以畜牧業為主;東西部房屋屋頂的結構不同,東南部多鈄頂房,西北部多平頂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氣候復雜多樣 )
②形成不同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氣候復雜多樣 )
③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較陰冷潮濕愛吃辣椒;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麵食。(氣候復雜多樣 )
④人們的服飾也因為適應氣候而多姿多彩(氣候復雜多樣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為了適應西藏日較差大的氣候特徵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築特點不同,北方的屋頂斜度較小,牆體較厚,南方的屋頂斜度較大(氣溫、降水);⑥對。……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廣州、哈爾濱;我國的雨帶推移是自南向北推進。
(4)因為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遲、雨季長;我國北方雨季開始遲、結束早、雨季短
●季風氣候帶來的災害性天氣( 寒潮 )、( 台風)、(水旱災害 )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
(1) 從圖中讀出我國的氣候特點:氣候特徵(氣候復雜多樣)、( 季風 )氣候顯著。
(2)三明屬於(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
●列表對比長江、黃河
項目 長江 黃河
發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
源頭 沱沱河 約古宗列渠
流經省區 青、川 、藏、滇、渝、鄂、湘、贛、皖、蘇、滬 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
流經主要地形區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漢江、贛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圍 位於秦嶺與南嶺之間 位於陰山與秦嶺之間
開發 水能(上游)、航運 水能(上游)
治理 興建中上游防護林 (略,見下表)

●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產生的主要災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產生災害的原因 氣候趨於乾旱 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的土層舒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 黃河進入下游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減慢,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
治 理 植樹種草 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加固黃河大堤
8、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資源總量豐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資源類型 季風區或非季風區 干濕地區 主要地形類型
耕地 季風區 濕潤、半濕潤區 東部的平原、低緩丘陵、盆地
森林 濕潤區 山地
草地 非季風區 半乾旱區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乾旱區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國土地的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沒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我國水資源時間、空間分布特點: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間上:南豐北缺。
●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辦法: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例如:三峽和小浪底水利樞紐。
●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的有效辦法之一:跨流域調水。例如:南水北調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引黃濟青工程。
●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9、我國的交通
●我國交通運輸網路的大致分布格局:東密西疏
●我國的主要鐵路干線
①蘭新線 ②青藏線(未建成) ③包蘭線 ④京九線
⑤寶成線 ⑥成昆線
東西向:京包線(北京—包頭)—包蘭線(包頭—蘭州);
隴海(連雲港—蘭州)—蘭新線(蘭州—烏魯木齊);
滬杭(上海-杭州)—浙贛(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貴陽)—貴昆(貴陽—昆明)線
南北向:京哈線(北京—哈爾濱);京滬線(北京—上海);
京廣線(北京—廣州);京九線(北京—九龍)
焦柳線(焦作—柳州);
寶成線(寶雞-成都)——成昆線(成都—昆明)
我國主要的交通樞紐及經過的鐵路干線:
北京:(京哈線)、(京包線)、(京廣線)、(京滬線 )、(京九線)。
徐州:(隴海線)、(京滬線)。
鄭州:(隴海線)、(京廣線)。
蘭州:(隴海線)、(京包線)(包蘭線)。
●根據需要合理地選擇交通運輸方式(略)
9、我國的農業
●農業的地區分布:
東、西部差異:
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東部
種植業 畜牧業 種植業 林業 漁業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綠洲 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區 東部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 東北、西南的天然林區,東南的人工林區 東部沿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南、北方種植業的差異:
地區 耕地類型 作物熟制(一年幾熟) 主要作物
糧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嶺-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兩年三熟、一年兩熟 小麥 花生 甜菜
秦嶺-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兩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三大棉區:
●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P102圖4.16填充圖冊P32五)
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一。
●農業生產還受當地(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這也是發展農業需要充分考慮的因素。
10、我國的工業
●工業分布特點:(沿海)、(沿河)、( 沿交通線)
●工業的空間分布:
(1) 京廣、京哈、京滬等鐵路沿線的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
(2) 黃河流域的(能源開發 )工業帶。
(3) 長江沿線的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
(4) 沿海地區的(長江三角洲)、(遼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區)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 特徵:從業的科技人員比重大;開發研究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快。
(2) 分布特點: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
(3) 開發側重點:沿海地區側重(科技園區型) 高新技術產業;沿邊地區側重(貿易導向型)型產業;內陸地區側重與(國防軍事類)有密切關系的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依附於大城市,分布特點呈(大分散)、(、小集中)
●舉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上海:優化調整了工業的產業結構。(上海工業的變化)
北京:增長速度快,促進和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中關村對北京經濟發展的貢獻)
互聯網:互聯網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回答者:不二懿薇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5-29 21:19

㈡ 湘教版中考地理總復習提綱

1)運用地圖說明某一大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亞洲的海陸位置:在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東部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緯度位置:從東西半球來看,大部分在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大部分在北半球。
(2)歸納某一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及其相互關系。亞洲:高原山地為主的地形,氣候特點是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河流分布受地勢中間高四周低的影響,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呈放射狀流向四周。
(3)運用有關資料說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環境、發展等問題。亞洲人口最多,佔全球總人口61%,亞洲眾多的人口給資源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同時亞洲經濟發展極不平衡。
2.認識地區(在地圖上找到某一地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
(1)日本。在我國的東面,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島嶼和海域組成,首都是東京。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處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日本的經濟是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原料和燃料從國外進口,產品出口。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其民族構成單一,大和民族為主,具有東西方兼容的文化。首都是東京。
(2)東南亞。在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處在亞洲與大洋州、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十字路口」。本區的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東南亞高溫多雨的熱帶氣候,使水稻成了這里主要的糧食作物。中南半島的山脈和河流相間南北延伸,縱列分布,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同時,東南亞是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本區旅遊資源豐富,比如緬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吳哥窟,越南的
下龍灣,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花園城市新加坡。
(3)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南亞最大的國家,受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印度水旱災害頻繁,20世紀60年代,實行「綠色革命」改良生產技術,糧食自給有餘,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印度的核技術、軟體工業和衛星發射技術居世界前列。首都新德里。印度著名建築泰姬陵。
(4)俄羅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跨亞歐兩洲,大部分地區地形平坦,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夏季短而溫暖,冬季長而寒冷。自然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輕工業薄弱。交通部門齊全,貨運以管道和鐵路為主,客運以鐵路和公路為主。首都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聖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5)中東。在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東北部,是聯系亞非歐三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位置,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所產石油出口到西歐、美國、日本等地;這里的熱帶沙漠氣候,導致這里的水資源及其匱乏,成為戰爭的導火線;中東的主要人種是白色人種,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少數居民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它宗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和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聖城。
(6)歐洲西部。指歐洲的西半部,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本區的一個區域性國際組織叫歐盟,目前有27個成員國,統一的貨幣是歐元。歐洲西部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比例很高;受中緯度大陸西岸的地理位置、平原為主的地形、終年溫和多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影響,這里畜牧業發達,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本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比如雅典的巴特農神廟、西班牙鬥牛、荷蘭風車、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英國倫敦的塔橋、挪威的峽灣風光等。
(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熱帶氣候為主,南北對稱分布。黑種人為主,被稱為「黑種人的故鄉」。受長期殖民統治的影響,本區經濟是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本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居世界首位,加上自然條件的影響,糧食不足成為本區各國普遍遇到的問題。
(8)澳大利亞。南半球的國家,三個稱謂「世界活化石博物館」、「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國徽上的兩種動物是袋鼠和鴯鶓。首都堪培拉,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是悉尼,墨爾本是第二大城市。
(9)美國。西半球國家,印第安人是其土著居民,目前白種人為主。美國農業實現了地區專業化;位於舊金山東南的矽谷,是美國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但是,美國發達的經濟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資源和破壞地球環境的基礎上,是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首都華盛頓,最大的城市紐約。
(10)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西半球國家。印第安人是其土著居民,目前白種人為主,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這里有世界水量最大的河——亞馬遜河,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以及世界已建成的水電站和規模最大的伊泰普水電站,還有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是一個發展種的工農業大國,有「咖啡王國」的美稱。首都巴西利亞,最大的城市是聖保羅。
(11)極地地區。南極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有「冰雪高原」、「風庫」、「白色沙漠」的稱號。南極的代表是企鵝,北極的代表是北極熊。我國於1985年2月在南極建立長城站,1989年2月在南極建立中山站。

第一章遼闊的疆域
1、從東西半球看,她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她位於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於屬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5個。
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7、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8、渤海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9、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
10、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11、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2000年),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大。
12、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3、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
14、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雲南省騰沖市。
15、我國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積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7、漢族的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雜聚,小集中的特點。
20、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21、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徵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2、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3、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5、黃土高原的特徵質地疏鬆,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徵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徵冰川廣布 ,雲貴高原的特徵地面崎嶇不平。
26、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開發和利用山區和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
28、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2/3 。
29、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夏季,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30、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
32、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慶、武漢、南京 。
33、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
34、劃分溫度帶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
35、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
36、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
37、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量對比關系,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38、干濕地區的劃分是依據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四個干濕潤是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39、我國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
40、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
42、季風氣候的最大優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台風。
43、我國最大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於昆龍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於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5、黃河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 。
47、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黃河下遊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49、黃河在流經中遊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50、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 」和「黃金水道 」之稱 。
51、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宜賓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是荊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
5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55、對於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並注意保護和培育 ,便能實現永續利用,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
56、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57、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58、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佔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59、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
60、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61、土地資源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佔97%,淡水資源佔2.5%。
63、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多數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 ,其餘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
64、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從時間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的措施興修水庫。
66、從空間分布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
67、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
68、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
69、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是交通運輸。
70、歷史上我國著名的四大「米市」是無錫、蕪湖、九江、長沙。
71、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西藏省目前沒有鐵路線。
72、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
73、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採用公路運送。
74、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水運、鐵路運送。
75、農業的生產部門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76、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民的基礎主業。
77、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布,有我國四大牧區是內蒙古牧區、青海牧區、新疆牧區、西藏牧區。
78、林業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79、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公布呈現「南稻北麥 」格局。
80、油料生產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
81、糖料作物則呈現明顯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點。
82、棉花生產以北方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三大棉區。
8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84、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了試驗區。
85、高新技術產業主要特點1.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2.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3.產品更新換代快。
86、高新技術產為是以電子和信息類主業為「龍頭」產業。
8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民區多依附於大城市 ,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88、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一方面要考慮自然環境的差異,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
1、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緯度位置及優越性: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一小部分在 (熱帶) ,沒有(寒帶 ) 。氣候差異大,為發展( 多種農業經濟
)提供了有利條件。
●海陸位置及優越性:(1)位於( 亞)洲的東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國東部廣大地區( 在夏季風濕潤氣流的影響下, 降水 )
豐富,有利(農業)生產;(2)海陸兼備,東部地區有利與( 海外各國友好往來 ) ;西部地區(深入亞歐大陸內部 )
,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直接往來,便於對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 。
●我國領土面積(960萬 )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陸上鄰國14個。逆時針依次為朝鮮、( 俄羅斯)、( 蒙古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 )、(寮國
)、越南。陸上疆界2萬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國家6個:韓國、(日本 )、菲律賓、(馬來西亞 )、汶萊、(印度尼西亞 )。
2、我國的人口
●人口總數:2000年( 12.95 )億。
●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 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龍江黑河—雲南騰沖一線為界,( 東部 )地區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區人口密度較小。(我國西部地區人口稀少,但資源豐富,在西部大開發時,應注意什麼問題?西部地區具有資源優勢,但自然環境相對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當尖銳的條件下,開發西部,一定要以保護環境為前提,不能先開發後再治理。)

●人口國 策: 實行計劃生育。
●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我國的民族
●我國共有(56 )個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漢 )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壯 )族。
●漢族分布特點: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 ( 中部 )和(東部)最為集中。
●少數民族分布特點:主要集中在( 東北 )、( 西北 )、(西南 )。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 )族。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少數民族風情:
( 蒙古 )族的那達慕大會
( 傣族 )族的潑水節、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體舞、藏歷年,
(朝鮮 )族的長鼓舞等。
4、我國的地形
●我國地形的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山區在開發和保護方面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1)山區地面較為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較大。
(2)在開發利用山區時,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我國地勢特徵:(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階梯的分界線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類型 主要地形區
第一級階梯 一、二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二、三級階梯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第二級階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間分布 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徵對我國的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
(2)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水能。
(3)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西側 東側
①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④橫斷山脈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雲貴高原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北側 南側
⑤昆侖山脈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脈 准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脈構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
(內蒙古高原)地面坦盪、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黃土廣布、地表千溝萬壑
(雲貴高原 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顯著
●四大盆地
面積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達木 )盆地
緯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爾)盆地
發展農業生產條件最優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脈走向: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
昆侖山脈――秦嶺
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脈――-武夷山脈
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5、我國的氣候
●根據活動積溫,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
. 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此外還有一個地勢較高的高原氣候區.
(1)熱帶 亞熱帶 暖溫帶 中溫帶 寒溫帶 高原氣候區
(2)0
(3)暖溫帶
(4)瓊 台 粵 桂 雲或滇
(5)一 三
(6)②亞熱帶 ③暖溫帶
●依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可以劃分
為4個干濕地區( 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乾旱)區。
干濕區 濕潤區 半濕潤區、 半乾旱區、 乾旱區。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農業類型 種植業(水田農業) 種植業(旱地農業) 畜牧業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說出下列地理現象存在差異的原因:
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特殊的「魚米之鄉」的景觀得益於( 雨熱同期的季風 )氣候。
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青藏高原處在大體相同的緯度上,但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地勢(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阿拉伯半島大體相同的緯度上, 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陸位置 )和( 夏季風
)的影響。北京與烏魯木齊緯度大致相當,但降水卻有很大的差別。(海陸位置、夏季風)
在不同的溫度帶內生長不同的果樹;不同的溫度帶內熟制也不同;南北傳統民居的建築結構也不同。原因是(緯度因素 )
東西植被不同;東西農業類型不同,東部以耕作業為主,西部以畜牧業為主;東西部房屋屋頂的結構不同,東南部多鈄頂房,西北部多平頂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氣候復雜多樣 )
②形成不同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氣候復雜多樣 )
③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較陰冷潮濕愛吃辣椒;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麵食。(氣候復雜多樣 )
④人們的服飾也因為適應氣候而多姿多彩(氣候復雜多樣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為了適應西藏日較差大的氣候特徵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築特點不同,北方的屋頂斜度較小,牆體較厚,南方的屋頂斜度較大(氣溫、降水);⑥對。……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廣州、哈爾濱;我國的雨帶推移是自南向北推進。
(4)因為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遲、雨季長;我國北方雨季開始遲、結束早、雨季短
●季風氣候帶來的災害性天氣( 寒潮 )、( 台風)、(水旱災害 )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
(1) 從圖中讀出我國的氣候特點:氣候特徵(氣候復雜多樣)、( 季風 )氣候顯著。
(2)三明屬於(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
●列表對比長江、黃河
項目 長江 黃河
發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
源頭 沱沱河 約古宗列渠
流經省區 青、川 、藏、滇、渝、鄂、湘、贛、皖、蘇、滬 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
流經主要地形區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漢江、贛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圍 位於秦嶺與南嶺之間 位於陰山與秦嶺之間
開發 水能(上游)、航運 水能(上游)
治理 興建中上游防護林 (略,見下表)

●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產生的主要災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產生災害的原因 氣候趨於乾旱 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的土層舒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
黃河進入下游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減慢,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
治 理 植樹種草 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加固黃河大堤
8、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資源總量豐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資源類型 季風區或非季風區 干濕地區 主要地形類型
耕地 季風區 濕潤、半濕潤區 東部的平原、低緩丘陵、盆地
森林 濕潤區 山地
草地 非季風區 半乾旱區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乾旱區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國土地的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沒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我國水資源時間、空間分布特點: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間上:南豐北缺。
●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辦法: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例如:三峽和小浪底水利樞紐。
●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的有效辦法之一:跨流域調水。例如:南水北調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引黃濟青工程。
●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㈢ 求湘教版中考地理復習資料

初中地理總復習提綱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大小: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地球儀: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
4、經線:
經線特點:所有經線一樣長;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經線是一個半圓。
經度:0°—180°;0°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以西為西經,
用字母W表示;
5、緯線:
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緯線是一個完整的圓。
緯度:0°—90°;0°緯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緯的劃分:南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7、東西半球的劃分: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
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
8、能在地球儀上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天(24小時);自轉中心:地軸。
地理意義: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的差異。
10、地球的公轉:
公轉中心:太陽;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公轉軌道:橢圓。
地理意義:產生了季節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11、五帶的劃分:
第二章:地圖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5、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注記: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9、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0、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鞍部:兩側的等高線比較高。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陸面積比例:海洋71%,陸地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圖上准確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亞洲、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亞洲、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
4、陸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類。
5、在地形圖上能找出喜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亞馬孫平原。
6、閱讀大洲地形圖,判斷大洲的地形大勢。
7、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層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
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氣符號。
3、氣溫是指大氣的溫度,單位是℃,測定方法用溫度計。
4、一天中的氣溫有變化,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一年中的氣溫有變化,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是7月份,最低氣溫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氣溫日較差: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熱月的平均氣溫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的差值。
6、氣溫的垂直變化:同一地點,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7、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等溫線圖。
8、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

全球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同緯度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
同緯度高原、山地氣溫低,平原氣溫高。
9、學會閱讀氣溫曲線圖。
10、降水: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稱為降水。測定方法用雨量器,單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個地方降水的季節變化。
12、學會閱讀世界降水量分布圖。
13、世界降水的地區差異:
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少;
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4、學會閱讀降水柱狀圖。
15、世界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17、能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總數÷面積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及美洲東部等中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區:乾旱缺水的沙漠地區,高溫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
地勢高峻、空氣稀薄的高原山區。
4、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會導致糧食緊缺、住房緊張、交通擁擠、上學、就業、看病難、資源緊張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5、世界三大人種:

黃種人: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種人:歐洲,亞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東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種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蘭教:流行於亞洲西部、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

佛教:由古印度傳播到東亞和東南亞。

基督教:流行於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暖濕潤、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
10、說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聚落名稱。
第六章:世界地區的發展差異
1、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國家。

能舉例說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
2、聯合國由中、法、俄、英、美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和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七章:世界的區域
(一)亞洲
1、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個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2、運用地圖說出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3、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地形復雜多樣。

亞洲的河流特點: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形成眾多的長河。

亞洲的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亞洲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4、亞洲地廣人多,約有36.8億的人口,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區;

人口超過1億的亞洲國家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等6個國家。
5、亞洲共有1000個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區的民族,分別創造了各自的文化。

亞洲的三大文明發祥地: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6、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日本為發達國家,其他為發展中國家。
(二)歐洲西部
1、運用地圖說出歐洲西部所處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
2、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沿海地區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內陸地帶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部為地中海氣候及高原山地氣候,北部為寒帶氣候。
3、歐洲西部主要為發達國家,工業以製造業為主,傳統的畜牲業發達。歐洲西部旅遊業發達。
(三)南極洲
1、運用地圖說出南極洲所處的位置、范圍: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於南極圈內。
2、南極洲的幾個世界之最:緯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跨經度最多、氣候最寒冷。
3、南極洲的地形以高原為主,有「冰雪高原」之稱,冰層的平均厚度達2000多米,淡水資源豐富。
4、南極洲的氣候特點:乾燥、烈風、嚴寒。
5、南極洲礦產資源豐富,植物品種稀少。
(四)日本
1、日本是位於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4個大島和數千個小島及
周圍的海域組成,首都為東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最高峰為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日本位於
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運輸為主。
3、日本地處中緯度,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為主。
4、日本水能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
5、日本自然資源缺乏,發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進口。
6、日本為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科技力量雄厚,產品多銷往國際市場,經濟的對外依賴性強。
日本的工業布局為臨海型,為了便於引進原材料、輸出工業產品,減少運輸費用、降低成本,
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五)俄羅斯
1、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西長1萬多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為1707.54萬平方
千米,領土跨越了亞洲和歐洲兩部分。首都為莫斯科。
2、俄羅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東依次為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3、俄羅斯境內的伏爾加河為世界上最長的內流河,貝加爾湖為世界上最深的湖,是一個淡水湖。
4、俄羅斯地處中高緯,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天短而溫暖。
亞洲部分的西伯利亞地區是冬季冷空氣的源地,年平均氣溫低。
5、在圖上找出俄羅斯主要的河流: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6、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在圖上明確庫爾斯克鐵礦、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的位置。
俄羅斯的工業都臨近資源豐富的地方布局,主要工業區有莫斯科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
工業區等,能在圖上找出來。
7、俄羅斯交通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海洋和管道運輸業都很發達,但交通線在歐洲部分
和亞洲部分分布不平衡。
(六)美國
1、美國位於北美洲大陸,由50個州組成,其中本土有48個州及首都華盛頓所在地哥倫比亞特區,
另外還有兩個海外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美國的主體(本土)位於北溫帶,阿拉斯加州位於
北寒帶,夏威夷州位於熱帶。
2、美國的主體部分(本土)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
3、美國地形呈南北縱列分布,西部為落基山脈,中部為中央大平原,東部為阿巴拉契亞山脈。
4、美國境內的密西西比河為世界第四長河,與加拿大交界處的五大湖群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其中蘇必利爾湖為最大的淡水湖。
5、美國的農業和工業都非常發達,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
6、美國的農業具有專門化的特點,美國從事農業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效率很高,產量很大,美國是
世界上出口農產品最多的國家。利用地圖記住美國農業帶的分布。
7、美國工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三大工業區中,東北工業區以傳統工業為主,南部工業區以航天
工業為主,西部工業區以電子工業為主。
8、美國工業發達,資源消耗和浪費嚴重,需要大量進口。
(七)澳大利亞
1、澳大利亞位於南太平洋上,東臨太平洋,西面和南面臨印度洋,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亞
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
2、澳大利亞人口密度小,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
3、澳大利亞地形分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為大面積的平原,地下水豐富,有典型的大
自流盆地(澳大利亞大盆地),東部為大分水嶺。
4、墨累河為澳大利亞最大的河流,從東南部注入印度洋。
5、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中部,氣候具有半環狀分布的特點,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分布面積大。
6、由於澳大利亞長期孤立於南半球的海洋上,所以其生物獨特性非常突出,特有的動物有袋鼠、鴯鶓、
鴨嘴獸,考拉等。
7、澳大利亞羊的數量特別多,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8、澳大利亞農牧業占重要的地位,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形成了四個不同的農牧業區。
9、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礦產品出口比重大,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10、澳大利亞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第八章:中國的疆域和人口
1、中國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2、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
南北跨緯度為49個緯度;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爾
高原上,東西跨經約60個經度。
3、中國陸地總面積為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與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陸上鄰國有14個(熟悉);
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
4、中國位置優越,地域廣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便於對外交往與合作;便於發展海
洋事業。
5、中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主要
島嶼有台灣島、海南島等,半島有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雷州半島等,海峽有台灣海峽、瓊州海峽等。
6、中國的行政區域劃分為省、縣、鄉三級。
7、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熟悉掌握)、5個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4個直轄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1997年7月1日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1999年12月20日設立),
記住每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省會中心。
8、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為12.95億,佔世界人口的1/5以上。世界上人口超過一億的國
家有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巴西、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奈及利亞。
9、中國的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我國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0、中國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佔了92%,其他55個民族共佔了8%,為少數民族。
11、中國的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第九章:中國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
1、中國的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2、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為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
—橫斷山脈;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能在圖上找出)
3、我國主要的東西走向的山脈有: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我國主要的南北走向的山脈有:賀蘭山;橫斷山脈。
4、我國的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國面積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內蒙古高原----地勢坦盪、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雲貴高原----峰巒眾多、地面崎嶇。
5、我國的三大平原:
東北平原: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黑土廣布,多沼澤和凍土。
華北平原:地勢平坦、一望無際,由黃河、海河、淮河的泥沙沖積而成。
長江中下游平原:河湖眾多、物產豐富,有「水鄉」和「魚米之鄉」美譽。
6、我國的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最大,內部較平坦,沙漠廣布,最大的為塔克拉瑪干沙漠。
准噶爾盆地:我國緯度最高的盆地,內部平坦,有沙漠分布,西部有缺口。
柴達木盆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為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四川盆地:海拔較低,內部低山丘陵起伏,僅成都平原較平坦,但物產豐富。
7、我國的主要丘陵有東南丘陵、山東丘陵、遼東丘陵。
8、我國冬季(1月份)的氣溫:南北溫差很大。1月份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我國夏季(7月份)的氣溫:南北普遍高溫,青藏高原較低溫。
9、我國的年降水量空間分布不均: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我國的年降水量時間分布不均:夏秋季節多,冬春季節少。

知道季風活動與降水的季節變化關系。

800mm等降水量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10、我國的氣候特點: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氣候復雜多樣。
11、知道氣候特點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12、我國主要的災害性天氣:
台風:在東南沿海一帶影響比較明顯,帶來狂風和特大暴雨;主要出現在夏秋季節。
寒潮:我國北方一帶影響比較明顯,帶來急劇的降溫。主要出現在冬季。
13、能在地圖上說出中國的主要河流。
14、長江:
發源於唐古拉山,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
流經11個省區(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
主要的支流有嘉陵江、漢江、贛江等。(能在圖上找出來)
長江上、中、下游的分界點為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
上游---落差大,峽谷多,水流急,水能豐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有利於航運。
15、黃河:
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是中國第二長河;
幹流流經9個省區(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
主要的支流有:洮河、湟水、汾河、渭河。(能在圖上找出來)
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為內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舊孟津,
上游---多峽谷急流,水能資源豐富,
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多泥沙,
下游---流域面積狹窄,形成「地上河」。
16、能在長江流域圖上找出葛洲壩水利樞紐和三峽水利樞紐。
能在黃河流域圖上找出三門峽水利樞紐和小浪底水利樞紐。
17、長江年平均徑流量為1萬億立方米,是中國第一大河,上游水量大,流經地勢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長江中下游地帶地勢低平,河流流速變緩,航運價值較高。
18、黃河的綜合治理:
黃河的主要危害在於泥沙,中游黃土疏鬆使下游「地上河」,所以治黃的關鍵在於治沙,治黃的根本
是加強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治理黃河的措施與手段有:在上游進行水能開發,在中游黃土
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進行加固堤壩,疏通水道。
19、青海湖是我國的第一大湖,是一個鹹水湖,分布在青海省。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分布在江西省。洞庭湖分布在湖南省,太湖分布在江蘇省。
20、自然資源: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礦產、森林、水等等。
自然資源分為可再生資源(可以在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循環利用的)和非可再生資源(用一些少一
些)兩大類,可再生資源要合理利用,非可再生資源要注意節約使用。
我國的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21、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點:總量豐富、利用類型齊全,但人均佔有量小,各類土地所佔比例不合理,
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特別是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22、我國土地利用的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23、我國的水資源總量位於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在了110名之後。
水資源短缺將成為人類21世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資源問題。
24、我國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時間上,夏季多、冬春少;空間上,南多北少,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
為嚴重。我國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
25、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途徑是跨流域調水,南水北調工程就是其中的一個大工程。
解決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的途徑是修建水庫。

㈣ 誰給我個湘教版地理中考復習資料,要詳細完整的,看資料給分

地理(七上)復習要點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個球體。
②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③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⑥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大於20°W或大於160°E)
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小於20°W或小於160°E)
4.地球的運動

地球運動 繞什麼轉 方向 周期 產生的自然現象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約24小時 晝夜交替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④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⑤自西向東撥動地球儀,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逆時針方向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儀按順時針方向轉。
5.地圖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範圍小,表示內容詳(如東台市地圖)
小比例尺,表示範圍大,表示內容略(如江蘇省地圖)
⑤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將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6.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7.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8.六大板塊示意圖參看課本第37頁。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三、天氣與氣候(P42)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是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5頁圖3.4。
3.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②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④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⑤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霧、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⑤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⑥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
⑦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氣候
①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②世界氣候分布圖參見課本第58頁。
③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⑤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圖冊》中的有關本節內容。

四、居民與聚落
1.人口與人種
①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②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
某區域的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該區域的面積(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區: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⑤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岸、亞洲西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開始擄奪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 中國
英語 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俄羅斯
法語 法國、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寺廟。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②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
③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熱多雨的熱帶,鄉村聚落中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高腳屋或高架屋)
在熱帶沙漠地區,當地的房屋具有牆厚、窗小的特點

五、發展與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
2.從陸地面積看,最大的是俄羅斯,中國位居世界第三位。
從人口來看,最多的是中國,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
4.一些還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和屬地,叫做「地區」。目前世界上有30多個地區。
5.國界主要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
6.國界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總稱領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個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亞洲的日本也是發達國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發展中國家,大部分是二戰後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南」——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數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是聯合國,正式成立於1945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其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第六章亞洲
1、亞洲的地理位置:地處東、北半球,東北方向以白令海峽與南美洲為界,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西南與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
2、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
3、人們按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南亞、西亞、北亞、中亞、東南亞;中國位於東亞,東亞的國家有: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蒙古。
4、分層設色地形圖:(中部(深棕色——粉紅色)海拔較高,四周顏色逐漸由淺黃色到淺綠的顏色——海拔逐漸變低)——亞洲地形的特點:中間高,四周低。
5、能在地圖中找出下列地名,說出這些地理事物的表現形式: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區域)、西西伯利亞平原(綠色區域)、裏海、貝回爾湖、死海(封閉的淺藍色)、阿拉伯半島、馬來群島、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點:發源於中部,呈放射狀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長江、黃河、湄公河、恆河、印度河、鄂畢河、葉尼塞河。
7、亞洲氣候特點: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著,大陸性氣候分布較廣。分析其它大洲氣候特點的方法: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和那種氣候類型分布最廣。季風氣候的特點:夏季高溫,冬季低溫,降水季節變化大,集中於夏秋季節,雨熱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長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10、國家的產業結構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越高的國家,經濟越發達,第三產業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起低的國家,經濟越落後,第一產業比重越大。
亞洲經濟差異:東部沿海經注發達,西部內陸經濟較落後,不同的海陸位置經濟發展不同,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經濟發展不同。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1、地理位置:海陸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亞洲東部)、緯度位置(經緯度跨度較廣)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國土狹長,並與經線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復雜多樣,跨緯度最廣,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差就大。
2、地形特點:典型的島國,以四大島(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千米;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口(如神戶、橫濱),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不穩定)
3、發達的加工貿易型經濟:日本是世界經濟強國,屬加工型貿易型經濟,對外依賴嚴重,要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出口製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業區: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阪神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分布特點:日本工業高度集中,主要分布於瀨戶內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區。
5、東西方兼容的文化:傳統色彩與現代氣息並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長。
6、日本投資措施: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的生產和銷售基地,主要向美國、西歐和東南亞地區; 海外投資建廠給日本帶來的好處: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降低工業生產的投入成本;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環境,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資建廠對其它國家的影響: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下降;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它地區或國家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7、東南亞的范圍: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國家(共11國):越南、寮國、印度尼西亞(千島之國,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汶萊、東渧汶。 地理位置:緯度位置(10°S——25°N)主要位於熱帶;海陸位置: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大部分國家都是臨海國和島國,受海洋影響較大;交通位置:位於南北兩個大洲(亞洲和大洋洲)東西兩個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處於「十字路口」。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從歐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邊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氣候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徵 對農業產生的影響
熱帶雨林氣候 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 全年高溫多雨 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四季都有收獲
熱帶季風氣候 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以及菲律賓群島北部 全年高溫,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2、東南亞的糧食作物為什麼 以水稻為主:水稻是一種主產的糧食作物,但它的生產需投入大量的勞動力,並且要求有高溫多雨的條件,東南亞人口稠密,耕進較少,高溫多雨,將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因進制宜的必然條件。 東南亞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狀況:泰國、越南、緬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3、東南亞的河流大部分發源於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如湄公河(瀾滄江)、薩爾溫江(努江)、河流特點:南北縱列、山河相間,河流上洲流經山區,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洲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縱橫,地勢低平而土質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為什麼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為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易於灌溉,交通便利,是東南亞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重要農業區,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如我國的重慶,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於我國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的鄰國有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蘭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為三大地形區:北部為西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恆河平源,南部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總數己經超過了10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國,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近三倍,印度人口問題的主要特點:人口增長速度過快。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印度政府採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獎勵計劃,但是印度廣大農村的傳統觀念還十分強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人口每年凈增量會越來越大。印度由於人口過多,使印度無論是人均自然資源佔有量,還是人均糧食產量和鋼產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這就說明,人口的過度增長會對一個國家的資源、環境以及經濟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7、印度的大部分地區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熱帶季風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雨旱兩季。雨季(6——9月)風從海洋吹向陸地(西南風),旱季(10月——次年5月)風從大陸吹向海洋(東北風)。季風使得印度水旱災害頻繁,如是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的時候,形成水災,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風力弱的時候就形成了旱災。
8、印度糧食迅速增長的突破口在於推行了「綠色革命」。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恆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麥則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恆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這也說明農業生產和自然條件的關系是極為密切的。
9、印度的工業,英國統治時主要發展紡織工業和采礦業,這是由於英國出於本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對印度工業嚴格控制,印度當時科技水平相當落後,獨立後,印度積極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重視培養科技人才,努力發展本國工業,主要有: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和棉麻紡織工業,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體等高科技領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羅斯自然概況:①地形:比較平坦,以平原為主,烏拉爾山以西為平原,以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平原、東西伯利亞同地。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西長1萬平方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②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各地差異較大,北部有終年寒冷的極地氣候,南部有地中海氣候和溫帶草原性氣候,東部是溫帶季風氣候。俄羅期的氣候牲: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③河流與湖泊: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河,水力豐富,最主要的內河航道。鄂畢河、葉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凍期長。貝加爾湖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資

㈤ 七年級(上下冊!)地理湘教版中考沖刺總復習ppt!!!急!好就加50分!!!!!!!!!!

1 地球是一個球體 例 在海邊看帆船 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活動一1)
2 地球表面積.1億平方千米 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3 緯線是與地軸垂直並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4 赤道是零度緯線 他的北邊叫北緯 用N表示 南邊叫南緯 用S表示
本初子午線是零度經線 它的西邊叫西經 用W表示 東邊叫東經 用E表示
5 赤道是南北半球分界線 160oE和20oW組成的經線圈是東西半球分界線(參考圖1.13)
6 地球表面每一點的位置都可以用經緯網來確定 要掌握在地球儀上用經緯網尋找地點或看地點找出經緯度的知識(參考活動四3)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1 地球繞著地球不停的旋轉 這叫做地球的自轉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24小時 面向太陽的是白晝 背對太陽的一面是黑夜 於是晝夜不斷更替 也就出現了時間的差異
2 地球圍繞太陽自西向東旋轉 這叫做地球的公轉 公轉周期為一年 3月21日前後 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的日子是春分日 直射在北回歸線上的日子成為夏至日 9月23日前後 直射在赤道上的日子是秋分日 直射在南回歸線上的日子是冬至日(參考圖1.19)
3 三至五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六至八月是夏季 九至十一月是秋季 十二至二月是冬季 南半球的季節和北半球的相反
4 圖1.20
第三節 地圖
1 比例尺方向和圖例是地圖的基本要素
2 可以按照地圖上的指向標或經緯網確定方向 (活動一1、2)
3 把各個地點的海拔標注在地圖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 線(參考圖1.27 1.28 1.29)
4 會根據需求選擇種類范圍比例尺相當的地圖(活動三1)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1 地球表面71%是海洋 29%是陸地 陸地集中在北半球 海洋集中在南半球
2 熟悉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掌握大洲的形狀(參考圖2.6)
3 亞洲與歐洲以烏拉爾山脈 烏拉爾河 大高加索山脈 土耳其海峽為界
亞洲與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界 (參考圖2.7)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1 舉海陸變遷的實證 如喜馬拉雅山海洋動物化石 我國東部海底古河流遺跡
2 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 亞歐板塊 非洲板塊 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 美洲板塊
南極洲板塊 火山地震帶一般分布在板塊邊緣 各板塊還在不停的運動(參考圖2.19)
3 喜馬拉雅山脈就是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形成(參考圖2.22) 紅海是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形成的(參考圖2.21)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1 熟悉城市天氣預報圖中常用的天氣符號(圖3.6)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 觀測氣溫用的溫度計離地面1.5米 用攝氏溫標 每天觀測四次 一般是北京時間8時 4時20時 2時
2 根據氣溫曲線圖得出數據 根據數據畫氣溫曲線圖(圖3.14 表3.1)
3 低緯度氣溫高 高緯度氣溫低 同緯度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 冬季相反 陸地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4 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參考圖3.15)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 各月降水量柱狀圖表示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
2 根據降水量柱狀圖得出數據 根據數據畫降水量柱狀圖(參考圖3.20和表3.2)
3 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各地區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4 降水量受緯度位置 海陸位置 地形的影響 一般 低緯度降水多 高緯度降水少 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較東岸降水少 中緯度地區內陸降水少 大陸東西降水多 山地的迎風坡降雨多背風坡降雨少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
1 世界的氣候類型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地中海氣候 寒帶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2 緯度位置 海陸位置 地形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3 氣候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生產活動 有時會帶來災害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 人口與人種
1 人口自然增長率等於出生率減去死亡率 表示人口增長的速度
2 人口密度等於單位面積內人口除以單位面積 一般計算的是一平方千米內的人口數
3 各地區人口密度不同 亞洲東南沿海地區 歐洲 北美以及各大陸沿海地區人口較稠密
4 有的國家實行生育控制政策 有的國家鼓勵生育
5 目前的人口問題有 人口膨脹 人口城市化 人口老齡化等
6 世界有三大人種 黃種人 白種人 黑種人
7 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 非洲北部 亞洲西南部 大洋州南部 北美中部 南美洲東岸
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 北美洲北部 南美洲北部 馬達加斯加島
黑種人主要分布在大洋州西北部 非洲南部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1 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參考圖4.13)
2 聯合國工作語言是漢語 英語 法語 俄語 西班牙語 阿拉伯語
3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
4 基督教徒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蘭教徒叫做穆斯林 主要分布在亞洲西部和東南部 非洲北部和東部 佛教徒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5 認識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築(圖4.15)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1 聚落形成的條件 水 地形 土地 資源 氣候
2描述鄉村景觀和城市景觀的差異(圖4.17)
3 自然環境決定聚落建築風格的特點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1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幹涉內政 ○4和平共處 ○5平等互利
2 一個國家有面積 人口 政治制度和發展水平四個方面
3 發達國家有20多個 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發展中國家有150多個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4 發達國家工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 發展中國家工業以初級加工製成品為主 發達國家農業以大規模機械化為主 發展中國家以半機械化和手工生產為主 發達國家服務業設備完善 發展中國家以金融旅遊房地產業為主
5 任何國家在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總是與其它國家發生不同程度的聯系 發達國家需要在發展中國家購買原料 出售產品 發展中國家需要從發達國家引進資金設備 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 這就是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6 聯合國基本宗旨是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聯合國的主要機構有聯合國大會 安全理事會 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託管理事會 秘書處和國際法院 自成立以來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國際合作和發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 自然環境
1 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 跨緯度最廣 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2 亞洲中部地勢高聳 四周地勢低下 河流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 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3 裏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鹹水 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死海是世界陸地最低點 阿拉伯半島是世界最大半島 馬來群島是世界最大群島
4 亞洲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 東北南三面瀕臨大洋 西面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 亞洲的氣候具有復雜多樣 季風氣候顯著和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圖6.9亞洲氣候類型)
第二節 人文環境
1 亞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了沉重的的壓力(活動一2)
2 亞洲有多樣的地域文化 三個人類文明發祥地分別是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 印度河流域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圖6.16
3.了解亞洲不同地區的住房服飾差異(圖6.17和活動二1)
4 亞洲國家經濟發展差別很大 發達國家很少 發展中國家間差異也很大
第七章 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日本
1 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 本洲 四國 九州四個大島及周邊的數千個小島和周圍海域組成 日本海岸線曲折 多優良港灣 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大陸板塊的交界處 因此多火山地震
2 日本資源少 因此大量從國外進口原料 然後加工出售 形成發達加工貿易經濟
3日本的主要工業區有京濱工業區 名古屋工業區 阪神工業區 瀨戶內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圖7.13)
4日本的主要民族是大和民族 國內東西方文化兼容 與我國文化交流也很多
第二節 東南亞
1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 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 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 是從歐洲 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 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 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 東南亞是熱帶季風和熱帶雨林氣候 高溫多雨 因此水稻是主要糧食作物 東南亞也是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 泰國是世界最大的香蕉生產國 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
3 描述熱帶季風氣候雨林氣候的特徵及區別
4 東南亞中南半島山河相間 多南北走向 大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的沖積平原及河口三角洲
5 了解中南半島各國首都 及首都位於哪條河流沿岸(活動三1)
6 東南亞是華人華僑集中的地方 東南亞旅遊資源豐富
第三節 印度
1 印度人口已經超過10億 居世界第二位
2 印度的地形(圖7.34)
3 印度主要地形單元有恆河平原德干高原 首都新德里
4 受熱帶季風影響 印度年降水量極不穩定 水旱災害頻繁
5 印度糧食產量高 不僅能自給自足 還能有糧食出口 這是綠色革命的功勞
6 加爾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紡織中心 孟買是印度最大的棉紡織中心 印度計算機產業在世界上很先進
第四節 俄羅斯
1 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2 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 種類齊全 資源能夠自給 工業發達 俄羅斯礦產資源和工業的分布(圖7.48) 俄羅斯重工業發達
3 俄羅斯交通發達 但歐洲部分與亞洲部分不均衡 歐洲部分十分密集 亞洲部分稀疏 但有一條亞歐大陸橋很重要
4 波羅的海 白海 黑海 亞速海 裏海被伏爾加河連通 稱作五海通航
5 莫斯科是俄羅斯的首都 最大的城市 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東
1 中東是長期的熱點地區 戰爭沖突頻繁
2 中東位於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東北部 處在聯系亞 非 歐三大洲 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通樞紐地位 成為三洲五海之地
3 中東地區石油資源豐富 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 這一地區的一些國家從出口石油中獲利不少
4 波斯灣石油的三條航線 1 波斯灣→阿拉伯海→馬六甲海峽→日本 2 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歐各國(北美各國) 3 波斯灣→阿拉伯海→亞丁灣→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西歐各國(圖8.6)
5 從地圖上找出相應的國家地區和城市
6 中東地區水資源匱乏 熟悉中東水資源的分配(圖8.7)
7 中東的主要人種是白色人種 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 少數居民信仰基督教 猶太教和其他宗教 他們都把耶路撒冷看作聖城 為此爭奪不休這也是中東不安定因素之一
8 阿拉伯人-阿拉伯國家-伊斯蘭教 猶太人-以色列-猶太教 波斯人-伊朗-伊斯蘭教
9 巴以沖突局勢(圖8.12)
第二節 歐洲西部
1 歐洲西部人口稠密 國家眾多 發達國家集中
2 歐洲西部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叫做歐洲聯盟 簡稱歐盟 共有25個成員國 各成員國之間有密切的聯系
3 歐洲西部工業以製造業為主 工業中心很多
4 西歐地形以平原為主 是溫帶海洋性氣候 有大面積的草場 所以畜牧業很發達 當地生產高度機械化
5 歐洲西部有許多旅遊勝地(圖8.24)
6 歐洲西部的主要地形單元有西歐平原 波德平原 阿爾卑斯山脈 比利牛斯山脈等
第三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下簡稱撒非)是黑人的故鄉 有黑非洲之稱
2 撒非的主要地形有南非高原 剛果盆地 東非大裂谷 有熱帶雨林熱帶沙漠和熱帶草原氣候
3 撒非形成單一商品經濟 向發達國家出口原材料 進口工業製成品 在國際貿易中處不利地位
4 撒非人口自然增長率很高 農牧業生產落後 糧食供應不足 土地負擔重 加劇了荒漠化 形成惡性循環
第四節 澳大利亞
1 澳大利亞有許多特有古老生物 因為它很早就與其他大陸分離 所以生物競爭不激烈進化緩慢 得以保存原始狀態
2 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 形成四種不同的農牧業區 粗放牧羊帶 粗放牧牛帶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 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 本區農牧業生產高度機械化 農牧產品大多出口
3 澳大利亞的氣候類型分布與農牧業區分布情況(圖8.37 8.39)
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 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悉尼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 墨爾本是全國第二大城市 堪培拉是首都
澳大利亞的服務業已經超過農牧業和工礦業 成為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
第九章 西半球的國家
第一節 美國
1 印第安人是美國的土著居民 其他居民是近200年移入的 所以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
2 美國幅員遼闊 平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一半以上 耕地廣大 約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為灌溉航運等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3 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最大的山系 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
4 美國是農業大國 農業生產機械化專業化
5 美國年降水量從東部向西部逐漸減少
6 熟悉美國農業帶分布(圖9.9)
7 美國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高新技術產業在美國分布廣泛 促使美國經濟增長 提供了就業機會(活動三2)
8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第二節 巴西
1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
2 拉丁美洲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
3 狂歡節 桑巴舞 足球是巴西的驕傲
4 巴西在現代工業方面 鋼鐵 造船 汽車 飛機製造等已經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的行列 伊泰普水電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合資修建的 是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水電站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5 巴西已經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擁有完整國民經濟體系的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
6 亞馬遜熱帶雨林的作用有 提供木材 調節全球氣候 提供新鮮空氣 涵養水源 防止水土流失 維護生物多樣性
7 亞馬遜流域某些地區的掠奪式開發使得森林遭受破壞 水土嚴重流失 珍貴的野生動物遭劫 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通過了《21世紀議程》
8 巴西城市化問題嚴重 人口高度集中帶來很多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巴西政府把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到了高原上的巴西利亞
9 巴西的主要地形單元有巴西高原 亞馬孫平原 斯皮尼亞蘇山等
第十章 極地地區
1 北極地區是指北極圈(北緯66.5o)以北的區域 南極是指南極圈(南緯66.5o)以南的區域
2 南極冰層平均厚度2000多米 南極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嚴寒乾燥烈風 北極可以概括為寒冷大風
3 南極礦藏淡水資源豐富 科考價值高 到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的國家也很多
4 為保護南極生態環境 1959年12月 南極條約簽訂了

㈥ 求初中地理湘教版會考專題復習資料

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緯度位置及優越性: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一小部分在 (熱帶) ,沒有(寒帶 ) 。氣候差異大,為發展( 多種農業經濟 )提供了有利條件。
●海陸位置及優越性:(1)位於( 亞)洲的東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國東部廣大地區( 在夏季風濕潤氣流的影響下, 降水 ) 豐富,有利(農業)生產;(2)海陸兼備,東部地區有利與( 海外各國友好往來 ) ;西部地區(深入亞歐大陸內部 ) ,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直接往來,便於對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 。
●我國領土面積(960萬 )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陸上鄰國14個。逆時針依次為朝鮮、( 俄羅斯)、( 蒙古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 )、(寮國 )、越南。陸上疆界2萬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國家6個:韓國、(日本 )、菲律賓、(馬來西亞 )、汶萊、(印度尼西亞 )。
2、我國的人口
●人口總數:2000年( 12.95 )億。
●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 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龍江黑河—雲南騰沖一線為界,( 東部 )地區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區人口密度較小。(我國西部地區人口稀少,但資源豐富,在西部大開發時,應注意什麼問題?西部地區具有資源優勢,但自然環境相對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當尖銳的條件下,開發西部,一定要以保護環境為前提,不能先開發後再治理。)
●人口國 策: 實行計劃生育。
●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我國的民族
●我國共有(56 )個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漢 )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壯 )族。
●漢族分布特點: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 ( 中部 )和(東部)最為集中。
●少數民族分布特點:主要集中在( 東北 )、( 西北 )、(西南 )。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 )族。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少數民族風情:
( 蒙古 )族的那達慕大會
( 傣族)族的潑水節、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體舞、藏歷年,
(朝鮮 )族的長鼓舞等。
4、我國的地形
●我國地形的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山區在開發和保護方面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1)山區地面較為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較大。
(2)在開發利用山區時,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我國地勢特徵:(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階梯的分界線 海拔高度主要地形類型 主要地形區
第一級階梯 一、二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二、三級階梯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第二級階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間分布 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徵對我國的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
(2)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水能。
(3)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西側 東側
①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④橫斷山脈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或雲貴高原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北側 南側
⑤昆侖山脈 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脈 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
●山脈構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
(內蒙古高原)地面坦盪、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黃土廣布、地表千溝萬壑
(雲貴高原 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顯著
●四大盆地
面積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達木)盆地
緯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爾)盆地
發展農業生產條件最優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脈走向: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
昆侖山脈――秦嶺
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脈――-武夷山脈
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5、我國的氣候
●根據活動積溫,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
. 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此外還有一個地勢較高的高原氣候區.
(1)熱帶 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高原氣候區
(2)0
(3)暖溫帶
(4)瓊 台 粵 桂 雲或滇
(5)一 三
(6)②亞熱帶 ③暖溫帶
●依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可以劃分
為4個干濕地區( 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乾旱)區。
干濕區 濕潤區 半濕潤區、 半乾旱區、 乾旱區。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農業類型種植業(水田農業) 種植業(旱地農業) 畜牧業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說出下列地理現象存在差異的原因:
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特殊的「魚米之鄉」的景觀得益於( 雨熱同期的季風 )氣候。
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青藏高原處在大體相同的緯度上,但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地勢(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阿拉伯半島大體相同的緯度上, 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陸位置 )和( 夏季風)的影響。北京與烏魯木齊緯度大致相當,但降水卻有很大的差別。(海陸位置、夏季風)
在不同的溫度帶內生長不同的果樹;不同的溫度帶內熟制也不同;南北傳統民居的建築結構也不同。原因是(緯度因素 )
東西植被不同;東西農業類型不同,東部以耕作業為主,西部以畜牧業為主;東西部房屋屋頂的結構不同,東南部多鈄頂房,西北部多平頂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氣候復雜多樣 )
②形成不同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氣候復雜多樣 )
③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較陰冷潮濕愛吃辣椒;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麵食。(氣候復雜多樣 )
④人們的服飾也因為適應氣候而多姿多彩(氣候復雜多樣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為了適應西藏日較差大的氣候特徵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築特點不同,北方的屋頂斜度較小,牆體較厚,南方的屋頂斜度較大(氣溫、降水);⑥對。……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廣州、哈爾濱;我國的雨帶推移是自南向北推進。
(4)因為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遲、雨季長;我國北方雨季開始遲、結束早、雨季短
●季風氣候帶來的災害性天氣( 寒潮)、( 台風)、(水旱災害 )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
(1) 從圖中讀出我國的氣候特點:氣候特徵(氣候復雜多樣)、( 季風 )氣候顯著。
(2)三明屬於( 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
●列表對比長江、黃河
項目 長江 黃河
發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
源頭 沱沱河約古宗列渠
流經省區 青、川 、藏、滇、渝、鄂、湘、贛、皖、蘇、滬 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
流經主要地形區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漢江、贛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圍 位於秦嶺與南嶺之間 位於陰山與秦嶺之間
開發 水能(上游)、航運 水能(上游)
治理 興建中上游防護林 (略,見下表)

●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產生的主要災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水土流失地上河
產生災害的原因 氣候趨於乾旱 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的土層舒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 黃河進入下游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減慢,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
治 理 植樹種草 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加固黃河大堤
8、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資源總量豐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資源類型季風區或非季風區 干濕地區 主要地形類型
耕地 季風區濕潤、半濕潤區 東部的平原、低緩丘陵、盆地
森林 濕潤區 山地
草地 非季風區半乾旱區 高原
未利用土地半乾旱區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國土地的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沒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我國水資源時間、空間分布特點: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間上:南豐北缺。
●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辦法: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例如:三峽和小浪底水利樞紐。
●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的有效辦法之一:跨流域調水。例如:南水北調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引黃濟青工程。
●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9、我國的交通
●我國交通運輸網路的大致分布格局:東密西疏
●我國的主要鐵路干線
①蘭新線 ②青藏線(未建成) ③包蘭線 ④京九線
⑤寶成線 ⑥成昆線
東西向:京包線(北京—包頭)—包蘭線(包頭—蘭州);
隴海(連雲港—蘭州)—蘭新線(蘭州—烏魯木齊);
滬杭(上海-杭州)—浙贛(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貴陽)—貴昆(貴陽—昆明)線
南北向:京哈線(北京—哈爾濱);京滬線(北京—上海);
京廣線(北京—廣州);京九線(北京—九龍)
焦柳線(焦作—柳州);
寶成線(寶雞-成都)——成昆線(成都—昆明)
我國主要的交通樞紐及經過的鐵路干線:
北京:(京哈線)、(京包線)、(京廣線)、(京滬線 )、(京九線)。
徐州:(隴海線)、(京滬線)。
鄭州:(隴海線)、(京廣線)。
蘭州:(隴海線)、(京包線)(包蘭線)。
●根據需要合理地選擇交通運輸方式(略)
9、我國的農業
●農業的地區分布:
東、西部差異:
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東部
種植業畜牧業種植業 林業 漁業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綠洲 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區 東部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 東北、西南的天然林區,東南的人工林區 東部沿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南、北方種植業的差異:
地區 耕地類型 作物熟制(一年幾熟) 主要作物
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秦嶺-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兩年三熟、一年兩熟 小麥 花生 甜菜
秦嶺-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兩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三大棉區:
●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P102圖4.16填充圖冊P32五)
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一。
●農業生產還受當地(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這也是發展農業需要充分考慮的因素。
10、我國的工業
●工業分布特點:(沿海)、(沿河)、( 沿交通線)
●工業的空間分布:
(1) 京廣、京哈、京滬等鐵路沿線的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
(2) 黃河流域的(能源開發 )工業帶。
(3) 長江沿線的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
(4) 沿海地區的(長江三角洲)、(遼中南)、( 京津唐) 、( 珠江三角洲地區)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 特徵:從業的科技人員比重大;開發研究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快。
(2) 分布特點: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
(3) 開發側重點:沿海地區側重(科技園區型) 高新技術產業;沿邊地區側重(貿易導向型)型產業;內陸地區側重與(國防軍事類)有密切關系的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依附於大城市,分布特點呈(大分散)、(、小集中)
●舉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上海:優化調整了工業的產業結構。(上海工業的變化)
北京:增長速度快,促進和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中關村對北京經濟發展的貢獻)
互聯網:互聯網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