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初中地理說課地位與作用

初中地理說課地位與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3-14 04:42:59

『壹』 請問哪個有初中地理的說課稿 要全的

初中地理全球氣候變化(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內容是回九年義務教育教科答書(人教舨)《地理》七年級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教材主要講述兩方面的內容:世界海陸分布的特點;七大洲和四大洋.內容......

『貳』 初中地理說課和試講的區別

初中地理說課就是要把這節課的重點、難點以及涉及到知識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具、提問學生等等問題陳述清楚;而試講就是在上示範課之前,先進行試一遍,然後針對上課不足之處加以改進。

『叄』 初中地理說課如何說出亮點

看你說的哪節課呢 我的經驗是 初中課程可設計小活動 而且是環環相扣的活動 通過活動讓回學生自己歸納答總結知識 這樣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另外結合時政新聞突出校本教研能力和鄉土地理 我認為這樣比較好 可以加我 617921941 我們可以相互交流

『肆』 初中地理怎麼說課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氣候的基本特徵》。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么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所以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課選自商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本節課主要講述了中國氣候的季風氣候顯著以及氣候復雜多樣兩個典型特徵,並詳細說明了典型的氣候對我國氣溫降水的影響。本節課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章節,同時也是了解中國自然環境的重要部分,為後續綜合分析區域地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說學情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情進行一下分析。
我所面對的學生是初中八年級的學生,這個學齡段的學生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變的過程,並且經過一年多的地理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讀圖、析圖能力,能夠從地圖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但是,如何對地理信息進行分析,處理以及地理探究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需要教師採取自學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不僅學的地理知識,同時還能夠提高自身的地理學習能力以及,歸納、遷移的地理思維。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准,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運用中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圖,准確畫出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說出冬、夏季風的源地、性質及影響。
2、運用東部地區雨帶推移示意圖,熟悉我國東部地區雨帶推移的一般規律;理解夏季風的不穩定對我國旱澇災害的影響。
3、運用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概括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歸納我國降水的時間分配規律。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利用地理示意圖,獲取相關的地理信息,鍛煉歸納總結能力。
2、通過案例資料,學會提取地理信息,進行知識的分析、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
增強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好奇心,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學習對生活有用地理的理念,樹立探索精神和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教學目標的設立,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其成因
2、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難點】
1、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2、影響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的因素
五、說教學方法
由於學生理解氣候這一知識相對抽象,但是學生對於氣溫和降水有直觀的了解,所以本節課我會以此為切入點,通過談話法、地圖法、探究法、小組討論法、歸納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理解氣候對生活的影響。
六、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環節一:新課導入
首先是導入環節,良好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慾望,能夠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使學生快速進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所以在這個環節,我採用生活實例的方式進行導入:
同學們,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們都會在電視上看到,全國各地的人們用各種方式准備春節,哈爾濱的人們穿著厚厚的冬裝在冰雪世界裡欣賞美景,廣州的市民卻正忙著在迎春花市裡挑選鮮花,這反映出我國的氣候有什麼差異呢?形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又是什麼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氣候的基本特徵。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季風氣候顯著
季風氣候顯著是中國氣候最典型的特徵,在講解這一塊知識的時候,首先先讓學生閱讀圖2-2-1 中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圖,比較冬夏季風的差異。
【提問】在學生看圖的同時讓他們思考是冬季風影響范圍大,還是夏季風影響范圍大?
先讓學生自己思考,組內交流討論。
【教師總結】隨後根據學生們的討論,總結冬季風的影響范圍大(除青藏高原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冬季風影響)夏季風的影響范圍小。
【提問】了解了季風與非季風的范圍後,再繼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2-2-1中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小組合作完成下列各題:
①明確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受夏季風影響比較季風區與非季風區降水的差異;
②指出季風區的大致范圍,說說其海陸位置。
③我們的家鄉所在的地區屬於季風區還是非季風區?
④結合中國的地形圖,說說夏季風推進過程中所經過地區地勢的變化。
描畫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對答案進行展示。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問題設置我採用層層遞進的方式,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夠引導學生層層深入。
在講解「降水的時間、空間分布規律」這一塊知識時,我會以圖導因,讓學生自己讀圖分析。
【提問】先觀察圖2-2-2東部地區雨帶推移示意圖分析夏季風的強弱對東部地區降水的影響。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學生通過自學以及討論的方式,能夠進行一定的總結,隨後我會與學生一起總結:
夏季風的強弱、進退直接影響我國東部地區的雨季長短和雨帶推移。通常,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遲、雨季長;北方雨季開始遲、結束早、雨季短。夏季風很強的年份,雨帶迅速推到北方,北方多雨,長江中下游地區「梅雨」期較短;反之,長江中下游地區「梅雨」期較長。
【提問】對於我國降水量的分布,我會讓學生先觀察圖2-2-4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然後看圖分析降水量的規律,為了便於學生總結規律,我會先設置下列問題
①先看圖例,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描出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線,結合圖2-2-5歸納降水空間分布規律。
②400mm等降水量線和我們學的哪條線相似?我們所在地的降水量是多少?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結合上述問題能夠總結規律——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展示圖片】為了檢驗總結的規律是否符合我國相應城市的降水分布特點,接下來讓學生對比下列四個不同區域的城市。
【提問】
①找出四城市平均年降水量最多的三個月,說說各地在季節分配上有什麼特點。
②對照圖2-1-2、圖2-2-1,結合四城市與海洋的距離、地形等的差異,歸納影響我國降水時空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
【思考歸納】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並且讀圖分析能夠總結出:
四城市降水最多的月份大多集中在夏秋季,我國降水季節分配不均。
主要影響因素有海陸位置、地形和季風。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可以鍛煉學生對於等降水量線的判讀能力,提升學生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氣候復雜多樣
氣候復雜多樣,對於學生而言,理解相對容易,學生可以通過日常的生活積累感受氣候的不同,但是對於氣候復雜多樣的成因還不了解。所以,為了幫助學生從本質上認識氣候的復雜多樣,首先讓學生體會氣候表示因素氣溫在時空上的變化。(設計意圖)
【讀圖思考】仔細觀察圖2-2-6 中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找出0℃等溫線大致經過的地區,並結合圖例觀察1月份南北溫差最大值。
圖2-2-7 中國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觀察全國平均氣溫。
【提問】認識影響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的因素我會展示下述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
①在圖2-2-6描出8℃、0℃、-8℃、-16℃等溫線,說說它們的緯度位置;結合圖2-2-1,說說它們與冬季風源地的關系。
②在圖2-2-7中找出氣溫最低的區域,說說其成因,聯系夏季南北方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的差異,說說夏季南北方普遍高溫的原因。
③歸納影響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的主要原因。
設計意圖:由於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在此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先進行組內的討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最後我與學生一起總結歸納。
承轉:由於氣溫的季節變化和地區差異,對於農業生產意義重大。
【提問】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一影響變化,讓學生先從課本中找出積溫的概念,並仔細觀察圖2-2-8中國溫度帶分布圖,圖2-2-9中國干濕地區分布圖,說說我國可以劃分為哪幾個溫度帶和干濕區?
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各個溫度帶的農業代表農作物以及熟制。
【圖片展示】我會播放全國各個濕度帶的景觀圖片,讓學生形成鮮明的認知。
承轉:我國氣候的多樣性除了表現在南北差異的溫度帶以及不同的干濕分布區外,最主要的就是體現在各地氣候帶的不同。
【提問】結合圖2-2-10中國氣候類型圖,分析我國典型的氣候帶,並結合圖2-2-11 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①分別比較海口與哈爾濱、北京與銀川、成都與拉薩的氣候特點,說說其主要影響因素。
②說出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這樣設置,是鍛煉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運用地理技能的能力。
環節三、課堂小結
【活動探究,課堂總結】
在課堂教學的最後,我會先讓學生嘗試評價我國的氣候特徵,列出有利與不利影響。
然後通過列出結構圖的方式,讓學生填出我國的主要氣候特徵,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並簡單描述典型案例。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結構導圖的方式總結,能夠將枯燥的知識系統化,有助於梳理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能夠再次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記憶。
環節四、作業布置
課堂學習的結束,並不是地理學習的結束,應該以此為起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讓學生課下尋找本地的氣溫降水年統計資料,並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驗證。
七、說板書設計
以上是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環節,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本節課的板書,我的板書採用綱目式的板書設計,突出了本節課知識點之間的主次關系,並且點出了授課的教學重難點,有助於學生梳理知識結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第二節氣候的基本特徵
一、季風氣候顯著
1、冬夏季風差異顯著
2、降水時空分布不均
二、氣候復雜多樣
1、溫度帶、干濕區分異顯著
2、農業類型多樣
3、地勢高低懸殊,地勢多樣,加劇復雜多
以上是我的說課,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考官。

『伍』 初中地理說課,考教師資格證的教育教學能力測試,誰能給個範文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說課材料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 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教學要求
本課選自新教材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第三節。本節課著重講第二部分及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第三部分人口、糧食與環境,以較多的圖片等事實材料說話,使學生能直觀認識本區牲,同時安排適當的活動,使學生參與其中,引起學生對某些地理現象或地理現象或地理事物的探究興趣,針對這些,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特製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理解單一商品經濟形成的原因;
認識本區嚴重的人口、糧食和環境問題。
2、 能力目標:
地圖上能夠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
通過地圖、圖片及相關資料的分析、閱讀,能認識到本地區人口和糧食、乾旱和荒漠化問題的嚴重性,通過對這幾大問題的剖析,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3、 情感目標:
通過綜合分析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察;
滲透全環意識到,注重保護環境。
教學重難點:
典型的以生產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區的具體表現及成因分析;
人口、糧食、環境問題嚴重的表現及原因分析;
使學生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樹立全球意識。
二、 說教法
為了適應新的教學形勢,教師應釋放和開發學生的主體性,與學生相互交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用多種形式開展課堂探究活動,激發其興趣。盡可能創造條件,提供材料,工具和線索,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和思考,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三、 說學法
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彩多種形式開展課堂活動,不再對其思維進行嚴格束縛與限制,使其與教師全方位互動,主動學習。
四、 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以2010年世界盃舉辦地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 教授新課
學生通過觀察圖示及開展「找朋友」活動明確初級產品的概念,通過課件的圖示展現,學生自己觀察,歸納相關內容,提高學生的識圖用圖能力,分組進行討論,得出單一商品經濟的表現及成因,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由特徵引入糧食問題,根據同示的資料、地圖等相關內容,師生共同探討有關人口—糧食—環境問題的表現及成因。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得出結論,有利於培養學生歸納表述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同時也有得學生在活動中理解、記憶所學到的知識要點。
五、 說效果
本課在設計時,以新課程理念的指導,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並重,以學生為主體,注重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挖掘其潛力,力求營造一種輕松、憐憫的學習氣氛,構造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平等、愉悅的教學活動中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欣賞學生的表現,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陸』 哪裡有初中地理說課稿

http://www.shuoke8.cn/shuoke/sort07/sort084/sort0517/index_1.html
七年地理說課內
http://www.shuoke8.cn/shuoke/sort07/sort084/sort0518/index_1.html
八年容地理說課

『柒』 初中地理怎樣說課海陸變遷

《海陸的變遷》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海陸的變遷》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地理上冊的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一)《地理課程標准》中的相關要求的要求。
1、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2、指導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於板塊運動的關系。
(二)本節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和模塊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洲和大洋》是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的第二節課。
本節教材是在學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等地球基本面貌、了解了海陸分布的基礎上,對地球表面形態的進一步認識。本節從動態運動的角度了解地球上的海陸分布,是區域地理中有關地形分布、火山地震等內容教學和學習的理論基礎。
(三)教材處理
這節教材內容分三部分:
1、滄海桑田(海陸變遷的原因);
2、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大陸漂移假說);
3、板塊的運動(板塊構造學說)。
在教學過程中,將教材進行了如下處理:首先從海陸變遷的一般現象入手尋求導致海陸變遷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嘗試對現在海陸分布格局進行理論解釋,向學生介紹了具有前後聯系的大陸漂移假說和板塊構造學說。這樣處理比較符由現象到本質、由理論到實踐的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由於本課內容理論性強,內容比較抽象,教材列舉了較多的實例,配備了較多的圖片,旨在加強內容的直觀性。
二、學生分析
(一)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
1、學生原有知識基礎
學生在小學已經了解了一些主要地形區的分布,知道荷蘭、日本、澳門填海造陸的事實。
2、 初一學生認知特點:
對直觀教具的反應和接受較快,思維活躍,不受定勢束縛,樂於動手,善於展示自我,缺乏空間立體概念,邏輯推理能力不強自控能力較差。
(二)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
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一些有關的地理分布知識較少,對地理事物分布知識的記憶缺少方法。
(三)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課時設計

『捌』 初中地理《河流與湖泊》說課稿範文

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選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河流和湖泊》,在講授新課之前,我先就我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重點難點的確立等方面的內容作簡單的說明。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水資源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它孕育和維持著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在當今世界上,很多國家、地區、城市都存在著嚴重的水危機,水的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河流、湖泊是人類重要的水源地。我國是一個河湖眾多的國家,豐富的河流和湖泊,既給我們提供了灌溉、航運、旅遊之便利,又蘊藏著豐富的水產、水力資源,但是,在我國因為各地自然環境的差異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河流湖泊表現出來的問題也大不相同。所以了解我國河流的分布情況,認識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徵,對抵禦各類自然災害,實現人地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教學內容
本節的教學內容從結構上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即眾多的河流、湖泊、黃河和長江。從知識體系的設置來看,前兩個知識點是從總體上研究我國河流湖泊的基本狀況,而黃河、長江是我國最重要,對我國影響最大的兩條河流,教材也專門設置一定的篇幅加以介紹。
在眾多的河流中,教材從活動入手,藉助我國外流區、內流區分布圖,讓學生明確外流河、內流河、外流區、內流區的概念,認識我國一些主要河流的空間分布狀況,並在讀圖過程中,認識外流區、內流區的分布特點。教材把內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徵和內部差異作為一個重點內容講述,意在讓學生掌握我國河流的水文特徵,以便更好地了解河流、利用河流,為生產生活服務。此外教材還補充了典型內流河——塔里木河的閱讀材料,意在加深學生對內流河的認識,並了解在乾旱地區如何協調水與人類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除了對天然河流研究外,教材也提到了京杭運河這樣典型的人工河,讓學生了解人類在生產生活中對自然的改造、利用,也滲透著愛國主義教育。
關於湖泊,教材沒有濃墨重彩的介紹,而是通過學習活動和補充閱讀材料,了解我國湖泊的分布情況,並探究湖泊對河流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對於黃河、長江這兩部分教學內容,由於教學環節的設置的影響,在這里就不加以分析了。
3、我對教材的處理
明確了教學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內容體系後,我結合自身的業務素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環境的特點等條件,對教材進行如下的處理:
1)確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課程標准要求學生能在地圖上找出我國主要的河流,並說出長江黃河的概況。我覺得這個標準是對學生的最低要求。為了更好地掌握河流、湖泊情況,辨析各自然要素對河流湖泊的影響,探究河流湖泊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我決定在本次教學活動中,確定下面這樣的學習目標和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我國主要河流湖泊的基本狀況。
2、在地圖上能描述出我國外流區和內流區位置、界線,並能闡述他們的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
3、掌握我國外流河、內流河的水文特徵,並理解河流水文特徵與地形、氣候等自然要素的關系。
4、知道京杭運河時世界最長的運河,了解它在古代和今天的航運意義。
5、掌握我國主要湖泊的名稱和空間分布情況,了解湖泊對河流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6、在知識掌握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用圖以及辨析自然要素間相互影響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藉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反復閱讀地圖信息,使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掌握我國河流、湖泊的基本狀況,建立河流、湖泊空間分布的觀念。通過教師的提示和學生的討論,掌握河流、湖泊的空間分布、水文特徵的形成與其它自然要素間的關系。
態度、情感、價值觀
教學中,通過學習我國河湖眾多、京杭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等知識點,使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通過河流水文特徵的研究,使學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響,即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意識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主要河流湖泊的名稱、分布狀況,外流區和內流區,外流河和內流河的水文特徵,湖泊對河流的影響。
難點:辨析河流與地形、氣候等自然要素間的影響關系,外流河和內流河的水文特徵,湖泊對河流的影響。
2)確定教學策略——說教法
明確了課程標准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要求後,結合教材的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可操作性,我決定在教學中以講授法為主,結合讀圖分析、討論和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學、板圖板畫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課標要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能力上得到發展,知識上有所收獲。
3)課時安排
因為教學過程需要連續性,同時在教學中,我能藉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和板圖板畫等教學方法,所以我把本節教學內容安排在3個課時進行。眾多的河流、湖泊作為一課時,長江、黃河各一課時。這樣的安排既能體現教學的整體性,同時又能實現由一般到特殊,由普遍到個例的研究,從而從橫向和縱深兩個維度認識我國的河流、湖泊,加深對中國自然環境的認識。
二、教學流程
1、導言:
在導言中我由學生熟悉的家鄉入手,設置了幾個小問題。我覺得這樣的設置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同時,在討論中還可以挖掘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豐富教學。
2、新課講授
一、眾多的河流
在這部分教學內容中,我設計讓學生在3.22圖中找出長江、黃河、珠江和塔里木河這幾條河流,判斷河流河水最終流向哪裡,從而認識什麼是外流河、內流河,進而掌握外流區、內流區的概念。同時,可以藉助中國主要山脈、季風區非季風區示意圖,掌握內流區外流區的界線。
對於河流的水文特徵,我藉助對東部主要河流流量圖的分析,結合前面學習過的中國的一月氣溫分布、降水空間分布等示意圖,認識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徵和差異。內流河的水文特徵,主要是藉助對內流河分布地區自然環境的研究,認識內流河河水的來源,掌握內流河水文特徵。同時又研究了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並通過對塔里木河文字材料的閱讀,了解河流在利用過程中,應該怎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京杭運河是通過教材上設置的兩個問題和補充的學習材料,來了解京杭運河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的。
我國是一個湖泊眾多的國家,但湖泊的分布、性質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湖泊對河流和人類生產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在這部分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研究為主,認識我國外流湖、內流湖的分布,鹹水湖、淡水湖的成因,及幾個重要湖泊的分布情況,並在研究中了解湖泊的作用。
3、鞏固練習
把知識的檢驗,融合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掌握知識。
4、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講授的主要內容,並為下一節講授長江做好鋪墊。

『玖』 初中地理考編說課一般是那些內容

一般當地的教育局會給出考試范圍,如果你是考編初中的,那麼應該是初中地理教材的范圍,我記得我考編是美術,有10課,到時候抽簽決定說那一節,最好借到當地的地理書事先做好准備。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